㈠ 援非纪录片《医道无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018年8月30日报道,作为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反映中国医疗援非的4集电视纪录片《医道无界》在中国首个医师节之际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宣部29日在京召开的《医道无界》座谈会上,参会者认为,中非合作的精彩故事是《医道无界》成功的关键所在;优秀纪录片总是孕育于伟大实践,是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载体。
“共同之处让观众容易理解,非同寻常之处让观众敬佩。这样才能达到无隔阂传播,这是这部纪录片的精神底片。”张同道说。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何苏六表示,纪录片是“装在盒子里的大使”,一部好的纪录片要让观众在心中留住几个人物、记住几个故事;《医道无界》反映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良好载体。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常务理事梁碧波表示,这部纪录片选题立意好,制作团队实力强,既有展现中国55年医疗援非历史画卷的宏大开阔叙事,也有扎扎实实、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㈡ 《埃博拉前线》开播,再现“援非抗埃”感人故事
《埃博拉前线》开播,再现“援非抗埃”感人故事
《埃博拉前线》开播,再现“援非抗埃”感人故事,《埃博拉前线》共24集,由企鹅影视出品,非凡响、无止境文化联合出品,《埃博拉前线》开播,再现“援非抗埃”感人故事。
白衣为甲,他们是仁心仁术的医生。怀抱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他们身上更凝结着大爱无疆的中国力量。
昨晚,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埃博拉前线》开播,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事迹、中非友谊的动人时刻再现荧屏。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展播剧目,该剧由广电总局指导、上海腾讯企鹅影视出品,总导演杨文军,罗晋、毛晓彤等主演,讲述中国医疗队远赴非洲开展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故事,致敬医护人员面对疫情险情无惧生死、面对灾难困难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
在全球抗疫的大环境中、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背景下,《埃博拉前线》的播出被视为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人文表达。该剧总制片人茅熠希望这部作品能抛砖引玉,“让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出国门,把中国人的仁爱、医道无界的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在民心之间种下种子,开出花来,长成大树”。
剧中男主人公是病毒学家郑书鹏,他与所在的中国医疗队将与非洲当地人民共同抗击埃博拉疫情。女主人公何欢是调查记者出身,在故事里将引出一条追逐真相的线索,并由此辐射到非洲当地人文风貌。两条故事线的交织处,激荡着中国人民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共鸣。
昨晚播出的前两集,在虚构的非洲国度,中国医疗队与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迎头遭遇,18床病人成为因疫情去世的第一例。疫情溯源的难题、高致死率四级病毒带来的恐慌气息渐渐在剧中蔓延。
这段剧情让荧屏前的曹广医生触动异常。他是中国第23批援几内亚的医疗人员,也是郑书鹏的原型人物之一。“同剧中一样,我们援几内亚时第一个去世的病人就是18床,我的搭档医生就叫盖斯姆。”曹广清楚记得那位牺牲于抗击病毒一线的非洲同行,“他叫我‘曹老西’,我喊他‘老盖’,剧中一幕幕仿佛就是昨天。”
细节的还原让事件亲历者的思绪重返2014年。而为了复原记忆,《埃博拉前线》不仅1∶1高度仿真还原了P4实验室、移动医疗试验车等,力求用考究写实的美术置景展现当年的非洲实景,更在剧本打磨上花了三年有余。其间,主创行程几万里,采访各界专家、亲历者上百次,形成了数百小时的采访素材、近千万字记录。他们用三年多的时间追求专业、客观、准确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情感的共鸣、艺术的感染力。就像该剧海报上所提示的,“以科学、以仁爱、以勇气”,科学、仁爱、勇气,正是剧中人奔赴科学与疾病、光明与黑暗较量的底气。
除了聚焦与埃博拉病毒展开艰苦卓绝的抗争过程、2014年的生命保卫战,该剧还把视野放宽、时间线拉长,浓缩中国援非近60年的岁月长河里那些可歌可泣的.往事。值得一提的是,前期调研中,外交部非洲司的相关工作人员有句话让主创印象深刻,“不要只看祖国对非洲兄弟的援助,他们同样也帮助了我们很多,情感交融是相互的”。“真诚友好、平等相待”正是《埃博拉前线》的一种创作观。因此,剧中不仅会重点塑造中国医疗队的群像,还着力于打造一个真实、美好、质朴的非洲。杨文军说:“我们不仅想讲述医疗队做了什么,更希望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广电总局重点指导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埃博拉前线》宣布定档,将于12月8日起,该剧将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播出。
《埃博拉前线》共24集,由企鹅影视出品,非凡响、无止境文化联合出品,无止境文化承制。该剧以2014年中国医疗救援队远赴非洲展开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为故事原型,是一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文表达。
行程几万里、采访上百次、整理资料千万字、剧组搭建场景4万平方米以上……《埃博拉前线》总制片人方芳介绍,该剧创作历经三年半时间,将医疗、军事、灾难、动作、悬疑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以期在题材类型上进一步拓展。
《埃博拉前线》集结了一批业界优秀的主创和演员,包括总制片人方芳、茅熠,总导演杨文军,总编剧南柯,主演罗晋、毛晓彤等。杨文军介绍,《埃博拉前线》200余处美术置景都是根据西非进行的还原,并且启用了国际一流的摄影团队。拍摄周期133天,其中双组拍摄88天,全程有相关领域专家和亲历者现场指导。外籍演员400余人,外籍群演超过5000人。
作为重点剧目,《埃博拉前线》的创作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全程指导,也得到外交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广电总局多次探班、指导创作。《埃博拉前线》是广电总局今年重点剧目的“收官”之作。在全球持续抗击新冠疫情的当下,其内容价值更为凸显。
电视剧《埃博拉前线》于12月8日晚间,在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联合首播,并同步上线到各大视频平台。
由于该剧已经上星,所以视频平台也是跟随卫视播出的速度进行播出,目前已经播出两集。
故事从郑书鹏(罗晋 饰)这位中国援卡医疗队副队长即将回国开始,整体故事尽可能在还原真实的援卡日常。不仅从采买外景上看到了真实非洲热土上人民生活的景象,也看到了中卡人民的友谊。
而郑书鹏等人身为援卡医生,不仅为中卡友好关系带去先进的医疗知识外,并且也把祖国的热情与大国使命担当带进角色中去。
作为外来者,想要融入当地生活并不仅仅是在当地工作就能融入进去,更需要融入到这片土地生活的人民群众中去。当然,作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接触到的本地同事,也需要认可我们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互相融合。
在剧中,有很多小的细节都体现出了医疗队与当地百姓的融洽生活。比如郑书鹏与谢云虎(刘天佐 饰)出去采买,与当地百姓熟络的样子。
又或是同事老盖给郑书鹏做国人最爱的西红柿炒鸡蛋这道家常菜,并且自己还创意了一番,加入木薯糊糊与酱油和老抽。
老盖做得浓油赤酱型西红柿炒鸡蛋,可能不是家乡的味道,却绝对充满友谊的浓香。
作为一部正剧,又是援助题材,真实的确是一份必需的元素。
根据剧情介绍,这部剧作并不是编剧凭空创编的作品,而是根据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过程为原型,加以改编创作的。
剧中郑书鹏作为传染病专家,是始终站在防疫一线的战士。哪里有疾病,哪里就需要医疗专家。
就像吴京的《战狼2》,张译的《红海行动》。普通老百姓总能从剧中看到真实背后的故事。这种真实无需过多渲染,就是静静地表达出来已经足以让观众泪目。
经历了这几年的疫情时代,相信很多观众对于传染病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印象。
这个“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且具有传播性,为什么我们周边没有这种病毒,就是因为有这些传染病专家在一线抵抗,才让祖国的人民安居乐业。
医者仁心,想要救治患者并不是一件易事。当代医学发展是比较发达了,但是对于很多疾病没有发现特效药,还是需要此领域的专家不断钻研发现。
想要研究这类病毒,势必需要样本检测。而这些样本势必会携带病毒,从另一方面来看,真实如郑书鹏这样的医疗专家真是在用自己的大爱守护着大家。
剧中也真实地体现了医疗专家是如何去研究病毒的场景,看着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还得亲自去分离分解病毒,不禁为他们捏一把冷汗。
当然,剧作的看点也在这里给了观众极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最大的恐惧便是来源未知,如何战胜病毒需要方法。当这些医疗专家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的走进实验室,这一刻早已把生命的含义演绎的淋漓尽致。
㈢ 对中国援非的个人见解
这个事情我觉得还是要客观地看。
首先你要肯定他是有用处的,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就是一个非洲国家(忘了是哪个了)提出,然后大多数投赞成票的都是非洲国家,还有东亚一些于中国交好的国家,之后在一些联合国事务中,非洲国家也都很支持中国。
但是也不是就没有坏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七八十年代,中国曾经给非洲国家很多物资以及相对先进的机器,帮助他们建铁路等,但是在邓小平当政时期,有一次访问非洲,发现机器和铁路都是被废弃在那里完全没有利用,归国以后,邓发出指示减少对非洲的援助。
其实直到今天中国依旧对非洲有援助,但是已经非常有限了,也许数额在我们看来很巨大,但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打过来说可以说就是九牛一毛,毕竟你要相信国家领导人的判断力和智商,国家之间永远是利益最重要,没有人会为了面子毁了自己的国家,不要去看网上一些很激进的言论或是一些完全没有被确认过的数据,很不可靠的
㈣ 福建援非哪几个国家
福建援非哪几个国家,福建省向非洲国家捐赠防疫物资启运仪式在福州举行,本批物资将于近日陆续从厦门口岸运往津巴布韦、尼日尔爾利亚、加纳、刚果金、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及中非7个国家之多。
福建援非
福建省向非洲国家捐赠防疫物资陈许冰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各级政府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向南非、肯尼亚、毛里塔尼亚友城与国际友好组织捐赠了1万个医用N95口罩和13万个一次性医用普通口罩。
中国武夷公司、福建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福建和兴旺有限公司等在非投资企业及福建警察学院积极参与防疫物资捐赠,助力非洲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
福建省外办、省友协广泛发动民间力量,鼓励已在非投资且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中非抗疫合作。本批物资包括由福建红星中源投资有限公司、福州鑫团贸易有限公司、福州尚飞制衣有限公司捐赠的25万只一次性医用普通口罩及由西人马联合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2000个额温枪。
㈤ 中国的援非计划
第一,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在卫星气象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中方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一百个清洁能源项目。
第二,加强科技合作。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实施一百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接受一百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并为其回国服务提供资助。
第三,增加非洲融资的能力。向非洲国家提供一百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金额十亿美元。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重债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免除截至二00九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第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百分之九十五的产品免关税待遇,二0一0年年内首先对百分之六十的产品实施免关税。
第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增加到二十个,向非洲派遣五十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两千名农业技术人员,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的能力。
第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为援非三十所医院和三十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五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为非洲培训三千名医护人员。
第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为非洲国家援助五十所中非友好学校,培训一千五百名校长和教师,到二0一二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将增至五千五百名。今后三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总计两万名。
第八,扩大人文交流。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促进学者、智库交往合作,交流发展经验,并为双方出台更好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㈥ 中国援助非洲的真实目的
中国援助非洲的真实目的就是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的同时,也帮助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㈦ 中国援非始于什么事件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始于1956年。即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之后。援非政策与该会议落实的精神直接相关。
㈧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哪几个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朱敏才、孙丽娜: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
张纪清: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
陶艳波: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
木拉提·西日甫江: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
肖卿福: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
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
师昌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
陇海大院: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
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特别奖(特别致敬)
㈨ 中国援非医疗子女待遇
享受入学优待政策。中国援非医疗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无偿派往非洲给予医疗支援的医疗队。2015年2月27日,中国援非医疗队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根据国家教育局发布的公告,中国援非医疗队子女可以享受入学优待政策:优先安排最近公办学校就读;定时为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以及课后托管服务等等。
㈩ 中国2001年对非洲援助过吗
有大量援助。
2001年至今,中国援非的规模逐年扩大,援助领域从经济扩展到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上,中方承诺“根据非洲国家的具体经济状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和南南合作的框架内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中方将“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建立有效益、适合当地需要的合资或合作项目一;中方承诺在两年内“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人民币债务";中方“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逐步增加奖金投入,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一。
仅在津巴布韦,2000年到2012年间,中国的援助、援建官方项目就多达1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