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专区 > 缅甸超级傣族美女翻唱的中国情歌

缅甸超级傣族美女翻唱的中国情歌

发布时间:2022-12-30 13:27:21

① 少数民族经典歌曲

藏族《次仁拉索》、维吾尔族《阿瓦日古丽》、哈萨克族《都达尔和玛利亚》、乌孜别克族《黑眉毛的姑娘》、塔吉克斯坦族《古丽碧塔》、回族《花儿与少年》、高山族《娜鲁湾情歌》。

鄂伦春族《鄂伦春小唱》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鄂伦春族的音乐以“赞达温”山歌曲调为主,高亢清透,伴有延长音和颤音,优美动听。“赞达温”的歌词即兴添加,语言朴实,感情浓烈。

侗族《蝉之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蝉之歌》是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夏日里令人烦躁的蝉鸣之声,却在侗族大歌里被模拟演唱得声声入耳,如同天籁之音。

② 傣族的湄公河见证的这首歌歌词是什么意思

  1. 今夜月儿圆,正是十五时,哥妹岸边坐,江水远处流,就是湄公河边的情歌对唱

  2. 湄公河(Mekong River,源自泰语Mae Nam Khong,意为高棉人之河),其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Lan-ts'ang Chiang,泰语意为"百万大象"),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Cửu Long Gian)。

  3. 湄公河干流全长4908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长河流,亚洲第四长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其中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千米为中国与缅甸界河;老挝,湄公河老挝境内干流为777.4千米;老挝与缅甸界河为234千米;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76.3千米;柬埔寨境内为501.7千米;越南境内的湄公河三角洲为229.8千米。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

③ 乌兰图雅在CCTV15七夕节目《星光璀璨-2014中国情歌大汇》演唱的《火辣辣的情歌》中的女子伴舞团体叫什么

女子伴舞团体叫玄舞诗集,玄舞诗集舞蹈团还为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表演过开场舞《爱》、《姐姐妹妹站起来》,也为凤凰传奇伴舞《中国味道》,为喻越越伴舞《一生所爱》,为乌兰图雅伴舞《最炫民族风》、《火辣辣的情歌》等。

乌兰图雅,1983年9月7日出生于内蒙古,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歌唱家。2011年6月3日,发行个人歌曲《套马杆》,12月1日,发行个人原创歌曲《火辣辣的情歌》。

《火辣辣的情歌》加入了许多的新鲜音乐元素在歌曲的编配中,独特的草原演绎风格贯穿于作品之中,而她激情的演唱将感性和技巧处理的天衣无缝,把蒙古族人豪情无限,豁达坦荡,质朴无华的民族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④ 傣族的民风民俗资料

傣族的民风民俗资料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傣族的民风民俗资料,欢迎阅读!

简介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历史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

礼仪

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饮食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建筑

傣族人居住竹楼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种建筑非常适合南亚热带雨林的气候。竹楼分为两层。底层设有围墙,是储藏杂物和饲养家畜的地方。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每座竹楼都有一个阳台,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微风,也可晾晒衣物。屋内是一间大起居室,铺着竹席,家人用餐、休息和接待客人,都坐在竹席上。屋子中央有个火塘,既可烹煮食物,又可取暧,起居室连着卧室,一般有三到五间,视家庭成员的多少而定。来访的客人通常不允许在卧室过夜。

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

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说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宗教

傣族信奉佛教。在傣族地区,随处可见一座座建筑精巧,造型别致。按照傣族习俗,男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被送到佛寺里去过一段和尚生活,入寺后由佛爷举行入寺仪式,剃去头发,身披黄袈裟,在寺里生活三五年,在这其间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食其力。还俗后可以娶妻生子、参军、上学等。在送孩子到寺庙里和时候,孩子们通常骑在兄长的肩上,家里的亲戚则携带他们的生活用品及被褥等相送。入寺后由佛爷举行入寺仪式,剃去头发,身披黄袈裟,在寺里生活三五年,在这其间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食其力。还俗后可以娶妻生子、参军、上学等。

戏剧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着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据研究,仅阿銮叙事诗(即以佛本生经为核心内容的佛祖轮回转世的修行故事)的数目就多达550部。

总的来说,常见的傣族叙事诗有《金蛙阿銮》、《口袋阿銮》、《大叶子阿銮》、《金羚羊阿銮》、《香谷阿銮》、《酸鱼阿銮》、《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兰嘎西贺》、《相勐》、《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头七尾象》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剧

傣剧是傣族特有艺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耿马县、普洱市孟连县等地。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是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传统舞蹈:孔雀舞

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傣族聚居地。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民众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如根据神话故事《魔鬼与孔雀》而编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舞蹈表现了魔鬼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孔雀,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鬼兄弟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

;

⑤ 傣族民歌有哪些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 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 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 “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 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 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 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 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 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 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 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②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 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 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 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 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 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 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 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 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 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 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 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 调)、“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译为绿 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 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 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 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 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 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 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 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 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 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 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 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 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 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②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 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 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 滑音。③喊玎,意为玎琴歌。④喊蹩,意为口弦歌。演 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 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 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 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 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 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 等。
歌舞音乐 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 等打击乐器伴奏。①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 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 跃,多为徵调式。②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 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 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 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③十二马调,傣语称 “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 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 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 调抒情,多为商调式。④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 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 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 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⑤喊扎,为台上表演的 歌舞,原是缅甸傣族民间歌舞剧中的曲调,亦在我国瑞 丽地区流传。用七声宫调式或徵调式。曲调欢快、清新, 风格独特。 德宏地区象脚鼓舞 除以上所举各种歌舞音乐之外,傣族地区还流行多 种民间舞蹈,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 锣舞以及其他多种鼓舞等,均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 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 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 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 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 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 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 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 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 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 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 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 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 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 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 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 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 新型的傣剧乐队。 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 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 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 锣、镲等。象脚鼓、 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 的主要形式。
从50年代起,中国文艺工作者对民族音乐遗产进行 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西双版纳成立了赞哈协会, 组织民歌手的演唱 创作活动。各族音乐工作者创作 改 编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阅读全文

与缅甸超级傣族美女翻唱的中国情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344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173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1811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950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640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674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676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1938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426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621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1909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484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444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991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128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2874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771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1790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972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