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一首外国歌是女的唱的歌词里有一句尼起尼姑那起那比逮乃哭农秋也 是什么歌
新垣结衣
小さな恋のうた
広い宇宙の 数ある一つ
hiroi uchuu no kazoa ru hitotsu
青い地球の 広い世界で
aoi chikyuu no hiroi sekai de
小さな恋の 思いは届く
chiisa na koi no omoi wa todoku
小さな岛の あなたのもとへ
chiisa na jima no anatanomotoe
あなたと出会い 时は流れる
anatato deai toki wa nagare ru
思いを込めた 手纸もふえる
omoi wo kome ta tegami mofueru
いつしか二人 互いに响く
itsushika futari tagaini hibiku
时に激しく 时に切なく
toki ni hageshiku toki ni setsuna ku
响きは远く 遥か彼方へ
hibikiwa tooku haruka kanata e
やさしい歌は 世界を変える
yasashii uta wa sekai wo kae ru
ほら あなたにとって大事な人ほど
hora anatanitode daiji na nin hodo
すぐそばにいるの
sugusobaniiruno
ただ あなたにだけ届いて欲しい
tada anatanidake todoi te hoshii
响け恋の歌
hibike koi no uta
ほら ほら ほら 响け恋の歌
hora hora hora hibike koi no uta
あなたは気づく 二人は歩く
anatawa ki ku futari wa aruku
暗い道でも 日々照らす月
kurai michi demo hibi tera su gatsu
握りしめた手 离すことなく
nigiri shimeta te hanasusukotonaku
思いは强く 永远誓う
omoi wa tsuyoku eien chikau
永远の渊 きっと仆は言う
eien no fuchi kitto boku wa iu
思い変わらず 同じ言叶を
omoi kawa razu onaji kodoba wo
それでも足りず
soredemo tari zu
涙にかわり 喜びになり
namida nikawari yorokobi ninari
言叶にできず
kodoba nidekizu
ただ抱きしめる ただ抱きしめる
tada daki shimeru tada daki shimeru
ほら あなたにとって大事な人ほど
hora anatanitode daiji na nin hodo
すぐそばにいるの
sugusobaniiruno
ただ あなたにだけ届いて欲しい
tada anatanidake todoi te hoshii
响け恋の歌
hibike koi no uta
ほら ほら ほら 响け恋の歌
hora hora hora hibike koi no uta
梦ならば覚めないで
yume naraba same naide
梦ならば覚めないで
yume naraba same naide
あなたと过ごした时 永远の星となる
anatato sugoshita toki eien no hoshi tonaru
ほら あなたにとって 大事な人ほど
hora anatanitotte daiji na hido hodo
すぐそばにいるの
sugusobaniiruno
ただ あなたにだけ届いて欲しい
tada anatanidake todoi te hoshii
响け恋の歌
hibike koi no uta
ほら あなたにとって大事な人ほど
hora anatanitotte daiji na hido hodo
すぐそばにいるの
sugusobaniiruno
ただ あなたにだけ届いて欲しい
tada anatanidake todoi te hoshii
响け恋の歌
hibike koi no uta
ほら ほら ほら 响け恋の歌
hora hora hora hibike koi no uta
广阔宇宙中的唯一仅有的
蓝色地球上的广阔世界中
想起了小小的爱恋
送给小小的岛屿上的你
遇上了你
时间在流逝
对你的想念
随着互通的信件增加
不知不觉二人互相呼唤着
时而激烈
时而难过
呼唤远方
遥远的彼岸
温柔的歌
正在把世界改变
看,那个你想得到的
最重要的人
正正在你的旁边啊
只希望从你
得到那首
回响着的恋歌
喏~~喏~~喏~~~不断回响着的恋歌
两人结伴走
即使是昏暗的道路
月亮也像太阳般照亮
紧握的手
不会放开
我会内心坚信着
许下永远的誓言
永恒的渊
一定我所想得一样
不会打破那同样的言词
尽管如此并不够
要把你的泪
变成喜悦
虽然能够说出来
但只想抱着你
只想抱着你
看,那个你想得到的
最重要的人
正正在你的旁边啊
只希望从你
得到那首
回响着的恋歌
喏~~喏~~喏~~~回响着的恋歌
如果梦醒过来就变得风平浪静
如果梦醒过来就变得风平浪静
与你度过的时间
会成为永恒的星星
看,那个你想得到的
最重要的人
正正在你的旁边啊
只希望从你
得到那首
回响着的恋歌
----------------------------------
"看,那个你想得到的
最重要的人
正正在你的旁边啊"
B. 佛陀告诉比丘呵护比丘尼还是呵斥
昆仑神宫杨参谋穿的羽绒服什么牌子穿的羽绒服品牌是“耐葩(NEPA)来自韩国!
C. 韩剧女主角是在尼姑庵长大的是什么电视剧
《萝卜泡菜》吧,朴信惠,朱相昱主演的,女主从小被尼姑收养,在庙里长大
D. 中国的尼姑最早是在何时出现
概述
尼姑(比丘尼)是指归入佛门,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五众、七众之一。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比丘尼为梵文Bhikssuni的音译,亦译作比呼尼、苾刍尼、备刍尼等。意译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称沙门尼或简称尼、尼僧。现在的尊称应为:“法师”,表示尊其佛法造诣高深。
历史[编辑]
在佛教僧团中,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养育释迦牟尼长大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在佛陀时代,修行成就的比丘尼甚多,着名的有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
印度传统上对女性有歧视,但佛陀建立比丘尼僧团, 让印度女性有多一个选择。至部派佛教时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僧团远渡斯里兰卡, 在锡兰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团。后在公元435年,锡兰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团前往当时的晋朝, 为汉地的比丘尼受二部僧戒。汉传佛教地区就有比丘尼戒传承。汉传佛教地区的比丘尼戒,源自于上座部,分别由分别说部以及法藏部传至中国,直到今日尚有传承。
1996年,斯里兰卡引韩国比丘尼僧团前往受戒。第一位斯里兰卡复兴比丘尼的是Bhikkhuni Kusuma。现时上座部已经复兴比丘尼传承, 比丘尼僧团包括斯里兰卡, 泰国第一位比丘尼Dhammananda(Chatsumarn Kabilsingh), 第一位西方上座部比丘尼, Ayya Khema, 澳洲上座部第一批四位尼众受具足戒, 1998年10月22日, Vayama, Nirodha, Seri, Hassapa~n~na, 泰国森林襌修传统, 由Ajahn Brahm 主持, 香港第一位上座部比丘尼, Bhikkhuni Uttaranandi, 美国, 英国, 欧洲亦恢复了比丘尼僧团。
中国地区,因文化大革命影响,比丘尼戒传承一度断绝,只剩港、澳、星、马及台湾地区,尚有比丘尼戒传承。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比丘尼传统也慢慢恢复。
E. 韩国有部电影女明演过尼姑,并且里面有讲到母爱的,讲母亲去城市参加孩子婚礼,后来去世了
关于您所询问的这部韩国影片,可以通过专业的视频网站输入相应的关键词进行查找,看看有没有相应的影片的介绍,或者说直接到一些个韩语网站的交流视频当中去找。
F. 佛教说无差别心、比较心。众生皆苦等等。为什么还有转生为女等观点、比丘尼和比丘的戒律多少不一!
那是您对佛教的认识尚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看法。如果熟读经典,就知道佛教并不贬低女性。
女身成佛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
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别的教派的书。她们取了一本佛教的书,没想到那本书一开头就说,女人的业障深,欲望重,如果要以女身成佛道是绝不可能的,还说到,女人是五漏之身,男人比女人多修五百世等等。
“我们几个人看了大为吃惊。我们虽然不信佛,对佛教的精神义理都是十分崇敬的。看了这一段却大打折扣,原来,佛教连男女都不平等了,还讲什么众生平等呢?”她说。
她的话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准提佛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弟子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
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
女人的最高肯定
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来正视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佛教经典对男女问题有没有真实的认识呢?是不是超越别的宗教呢?想必是佛弟子,尤其是女弟子更想知道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佛陀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中的妇女的地位。在佛陀诞生的时候,印度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在这个制度下不但阶级差别很大,女人的角色更卑下,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
有一位达摩难陀法师曾用英文写过一册《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对佛陀时代的妇女地位有简明的描述,他写到:
“女人被当作物品而受到极端的歧视,她须足不出户而全心全意地服侍丈夫,并且要操持家务。有些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僧侣虽然妻妾成群,却认为女人所烹调的食物为不洁而令其远离庖厨。女人也因此被视为祸水,而唯有不断让她们操持家务才能使她们远离邪恶。
已婚妇女若是不能生育或产下男丁以传宗接代,就可能屈为小妾,甚至被休掉。因为一个家庭要是没有子嗣传递祖宗香火,在当时被看作是大逆不道,并且唯有儿子方可承袭祭祀祖宗的仪礼,使得父祖和先人获致安息,否则他们可能会变为厉鬼而令家庭不宁。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所以一个及笄的女孩要是仍旧小姑独处的活,便会受到他人的物议和鄙视。
至于妇女在曾经被准许的宗教修行方面,也一并被禁绝。一个女人往往被认为无法修得功德以升入天堂,而唯有矢志如一的侍奉她的丈夫才能够夤缘得福,即使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陀前后的印度(其实不止印度),妇女的地位是卑下的,在这种环境里,他提出的两种教义,大大改变妇女的地位。一是众生平等之说,连天神、畜生、饿鬼、地狱众生的佛性都平等了,何况是男女!二是业力轮回之说,从前的人可以把一切不洁、倒楣的果都推给妇女。佛陀的说法是因果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好坏都是自己造成,与妇女无关。这两种说法无形中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同时,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甚至接受男女信徒的礼拜,这是直接肯定了妇女可以修行,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
我们在今天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惊人,如果把时间推回二千多年前,就会知道佛陀是多么有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开明、革新、开风气之先,到今天想起来还令人动容。
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佛陀对弟子说法,经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是多么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闻法,女人不能成佛,那么,佛陀的“善女人”是说给谁听呢?
如来性是丈夫法
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的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论》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
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
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
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大宝,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说:“有一位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只有八岁,智慧利根,善于知道众生诸根行业,对经义也能得其总持,因为能受持这甚深秘藏的妙法莲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在刹那之间发菩提心就得不退转,并且辩才无得。慈悲顾念众生如自己的孩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
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之,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
“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行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这个观点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小乘一般观点,龙女听了就取出一颗宝珠,价值无比,她把宝珠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龙女就问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而世尊纳受,这件事快不快?”
“非常快!”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回答。
龙女说:“以你们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这更快!”
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岁,还顿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说法,不是破除了吗?
发大乘者,不见男女
佛陀肯定女性可以成道,在《楞严经》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
《楞严经》说法的缘起,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城里乞食,途中路过淫舍被摩登伽女引诱,差一点破了戒体。佛陀知道了,就派文殊菩萨持楞严神咒去解救阿难,并且把以淫为业的摩登伽女也带回来,佛陀从如何对治情欲开始,才开演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淫火顿歇,得阿那含”;而当《楞严经》讲到一半时候,摩登伽女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了。那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哩!
在摩登伽女证阿那含果时,佛陀对阿难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以现代眼光看来,摩登伽女就是妓女,不但女人可以成道,妓女如果发无上心,也可以很快成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楞严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在《入法界品》里记载了善财童子追求佛道的过程。他曾参访了许多善知识,在他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中就有许多是女人,可见得女人不只在慈悲心上十分殊胜,也可以有智慧心,是能够悲智双运的。
所有佛教经典都肯定了女人可以成就,虽然佛的弟子不时为此提出疑问,伟大的佛陀则一再地肯定了法身没有男女的透彻见解。
这正是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的:“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因为有性别的对应才有情欲的流转,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道心是没有男女的。
不但佛陀一再阐明佛法中没有男女区别,即使在修行的女子自己也都有坚强不动的信心。在《海龙王经》的《宝锦女受决品》里,大迦叶尊者对宝锦女说:“女及诸夫人,无上正觉,甚难可获;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宝锦女就对大迦叶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她又说:“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宝锦女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格局,所有学佛的女居士,都应该学习宝锦女的精神,女人成佛若不可得,男子也必然不会成功的!
女人之相不可得
在《维摩诘经》里,舍利弗看到天女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就问天女说:“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幻无守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这时,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的样子变成天女,而自己则化身成舍利弗,反问舍利弗说:“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看见自己的天女相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成女身?”
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这时,天女又用神通,把舍利弗还原,问舍利弗说:“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说:“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
后来,维摩诘对舍利弗说:“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我们要注意“以本愿故“这四个字。我相信在无始劫来发过菩提心,而现在以女人身修习佛法的善女人,都是发过以女人身来度化众生的本愿的,如果能开启自己佛性,就知道男女没有任何法的分别。
正如在《大宝积经》里的《妙慧童女经》,只有八岁的妙慧童女,她比释迦牟尼佛早发菩提心三十劫,也曾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
当文殊知道了过去的因缘,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并问好说:“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正色地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好一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对菩萨而言,男女只是暂时的权宜化现,事实上,男女都是顺缘的假合,在毕竟空性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如果不能进入这种法性的真实,而执着于男女的分别,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化。
佛经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么可惊,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能成道,才使我们惊奇地看见了佛教无与伦比的伟大精神。
在经典里女身成道的很多,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出过许多伟大的女修行者。梁朝的宝唱法师编过《比丘尼传》,现代的震华法师续编比丘尼传三卷,合共四卷,共收录了二百位中国的比丘尼动人的修行,这使我们知道中国历代也有许多精进的女性修行人,当然,善女人更多得多了!
胜鬟夫人十大愿
在密宗的说法里,把宇宙分为两部分,一是胎藏界曼荼罗,一是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以大悲为本质,被看成是母性的,也就是生的根源,有育成种子,使其具足诸根而诞生,而由大悲的万行功德而增长菩提,摄化众生。
金刚界则以大智为本质,是一切如来身口意的完成,是坚牢无比,坚固不坏的。
在法界中,金刚界与胎藏界无二无别;在人间,男女各自完成菩提的道路,则是二而不二。
现实生活虽有男女,本质上是没有男女的,但男女具有,则有了一个完全的人间。
所以,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男女两种性格,只看如何去转化罢了。
知道佛教对女人成佛的见解,相信可以给许多向往菩提的妇女带来更大的信心。佛教尊重宇宙的每一众生,外相只是暂时的过渡,佛性才是真实的自我,在这一点上,男女的自觉、自证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胜鬟夫人的十大愿,不只女人,就是男子读了也会血脉澎湃,为菩提的道路立下更坚强的誓言,她说: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稳,以义饶益,令脱众生,然后乃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食,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G. 韩剧(三个女人,扮演成尼姑等)
狎鸥亭白夜第一集剧情,绝对正确,望采纳~http://ke..com/link?url=VAAsEQrOcnC6K__QDsuYFK7cq5JNHEswsJJSp_
H. 五台山的尼姑越来越多,如今女性为何还选择出家
生命是一场轮回,从始至终,走过红尘路上爱恨离别,无明痴惘,黑夜中何处有明灯?青灯古佛,金经古卷,一切荣辱尽归尘土,了却身外事,既当微尘如了空。世上柔情女子,几多温柔,当她们遁入空门的刹那,褪去浮华,净洁宿业,在冥冥中绽放出一朵莲花。
五台山,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有“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之美。传说此处文殊菩萨现身应化,普度众生,自古便是佛门圣地,僧家聚居。在这样殊胜道场,建立起了许多的女众修行的道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尼姑庵,五台山的女众僧人不减反增,其中有何不为人知的隐情?
佛陀看见了世间的痛苦,为了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究竟安乐而建立佛教。僧人是佛陀教法的实践者和继承者,总有一些僧人严守戒律,洁身自好。他们耗尽心血钻研佛典,将苦涩难懂的佛经讲解与正受苦恼的人,引人向善。
虽说女子柔弱,而许多的女众师父独守深山古刹,在远离尘嚣的世界增长着精妙的智慧。女性柔情,她们对众生的苦难更加慈悲。她们感性的一面显露,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感受到了繁华之下的艰辛,佛门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女弟子。
五台山上,轻烟缭绕,禅韵悄然。在这个佛国圣地,文殊菩萨的加持下,精进修行的女众僧人们掸去尘埃,让心似雪梨花那样洁白,如青大皓月那样明澈,成就个人的修为,个人的善因。
无论如何走进了空门,在空门之内即进超脱。要让心灵得到归宿,那么就不要让身躯留下的痕迹带着侵蚀和伤害。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