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罗斯美女美到什么程度俄罗斯女人喜欢中国男人吗
俄罗斯的美女的确非常美。事实上,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定都知道,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都是斯拉夫人的分支,统称东斯拉夫民族。在历史上,这些民族都有过维京人统治时期,所以斯拉夫民族被注入了少量的维京血统。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后面又被蒙古族的金帐汗国统治了几百年,斯拉夫民族又融入了很多蒙古血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现在俄罗斯美女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特别像亚洲面孔的俄罗斯美女,一种是像欧洲面孔的俄罗斯美女。
事实上,现在在黑龙江省的很多边境城市,经常可以看到街上有俄罗斯美女,她们有些是来游玩,有些则是嫁在中国定居下来了,但不论是在中国游玩还是在中国定居的俄罗斯美女都是极少数的,只有一些毗邻中国的美女才会来中国,大多数俄罗斯美女都没有来过中国,更别说喜欢中国男子甚至嫁给中国男子了。更重要的是,就算俄罗斯美女喜欢中国男人,语言交流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两国的语言是不一样。如果连正常的交流都不行的话,还谈何交往?
⑵ 是不是有部现代电视剧,有个中国帅哥,跑去找俄罗斯女朋友结婚,有一段坐坦克上冻成了狗!
这是2019年的电影叫《战斗民族养成记》是由阿卡季·萨何拉什维利、夏昊共同执导,雷光林、安德烈·佐洛塔廖夫共同编剧,董畅、维塔利·哈耶夫、伊莉莎维塔·科诺诺娃、谢尔盖·切尔科夫等主演的爱情喜剧片。该片根据俄罗斯同名剧集改编,讲述了中国小伙在外国岳父的重重考验下,出色地搞定岳父,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⑶ 俄罗斯女朋友回家车坏在半路 坦克车来接的是什么电影
是2019年的电影《战斗民族养成记》,该片根据俄罗斯同名剧集改编,讲述了中国小伙在外国岳父的重重考验下,出色地搞定岳父,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⑷ 难忘中俄那条界河
难忘中俄那条界河
作者 海南乐逍遥
悠悠岁月里,我永远忘不了中俄那条界河——乌苏里江,永远听不够那首歌——《乌苏里船歌》。
我脑海中的乌苏里江,宽大约一公里,远望波光粼粼,不像长江黄河那样浪奔波涌。宛如一位娴静柔美的淑女,轻移莲步飘过完达山脉,款步姗姗走过广阔平原;她又像温情的母亲哺育了两岸的森林、草原、良田,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亘古不变。她记录了我小时候生活独特且有趣的经历。我无数次地向同事、朋友讲述那条江上的趣事。她是我记忆天空里永不消失的那颗星。
爸爸曾在江边小镇西通工作,夏天偶尔会带我去玩。我印象中六七十年代的乌苏里江,水是那么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条江像长长的蓝色飘带,江两岸满眼绿色,惟有姹紫嫣红的野花点缀其间,风光旖旎。我一到江边,总会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光脚在浅水区奔跑着,水清澈见底。我时而捞起江贝,梭子形、扇形、椭圆形……形状各异。时而捉绕腿嬉戏的小鱼儿,小鱼儿机灵着呢,总会从我手缝里滑走。水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太美了!有的像黄琥珀,有的像红玛瑙,有的像墨翠……我捡了一兜的鹅卵石,衣兜直滴水,回到家拿出来向邻家孩子炫耀,离开水的鹅卵石色彩黯然无光。我好失望。长大后我才明白:大自然承载着万物,万物只有选择适应自己的环境,才能充满活力,绽放最绚丽的光彩。雄鹰搏击长空,鱼儿遨游水中,参天大树长于山野,冰凌花盛开在冰雪下,所以鹅卵石只有在水中才能倍显它的五彩斑斓。
乌苏里江不但美如画卷,而且物产丰富。听母亲说六十年代初,脸盆大的甲鱼遍布江滩,当地人不吃,外来的“右派们”开荤了,天天大补。江叉河道鱼多得一大网捞起,就有几十斤。每年十月份是大马哈鱼回游到乌苏里江产籽的时间,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挂着分来的大马哈鱼。一到冬天,人们手握钢钎凿个冰洞,鱼就会涌到洞口吸氧,你就用网兜尽情地舀鱼吧。三年自然灾害无粮时期,每家每户分一船鱼,有两千多斤,当做粮食充饥。一次我和弟弟在江滩上捡江贝,一支烟的功夫捡满了一麻袋,每个都比盘子大。乌苏里江饶河段江边长着茂密的山楂树和沙果树林。秋天,妈妈带我到饶河开会,放心地把我丢在江边,我摘了一大袋山楂和沙果。妈妈散会后来接我,把我摘的果儿分给开会的朋友吃。那时乌苏里江边的野山楂树可有名了。
最有趣的是从西通坐船去饶河,中苏江上以主航道为国界,有的地方,船离苏联岸边只有两三米远,一个大跳就投苏修了(意为叛逃到苏联了)。客船行驶到靠苏联一方,喇叭里播放出悠扬的《东方红》歌曲。有时,在地里劳动的俄罗斯姑娘放下手中的活翩翩起舞,船上的中国百姓也跳起了“忠”字舞,那情景多么友好和谐。尽管当时中俄两国关系恶化,但音乐本身是没有国界、没有仇恨的。
我记忆中冬天的乌苏里江,冰冻三尺多,整条江变成银白色的马路,成为了交通运输线,车水马龙,冰马路要比土马路平坦多了。那时中苏两国都在乌苏里江自己一方每隔二十几里路就建一个木塔式岗楼,大概有十层楼高,监视边境动态。封冻的乌苏里江深水区也就是主航道冰面低些,与两岸形成了稍斜的坡。国界线就是冰面最底处的主航道,用一米左右高的树条插上作国界标志。
有些调皮的孩子拉着爬犁,来到江上,趁着边防战士不注意,坐上爬犁顺着江面斜坡滑下去,闯过树条国界线,冲向苏联一方,只见苏联岗楼上的士兵立马鸣枪,还没等苏联士兵追来抓到人,爬犁又飞速倒回了我国一方,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出了一回国。紧接着苏联方用大喇叭抗议,这些孩子少不了被关禁闭请家长。真是少不更事,初生牛犊不怕虎。
六十年代末,中苏在乌苏里江珍宝岛段交恶,苏联自以为国强兵壮,坦克、巡逻兵屡屡越界侵犯我国领土,战火一触即燃。树条国界线上聚集了很多两国的军人和中国边民。我常听去过边境的邻居回来诉说斗苏修的故事。
中苏双方边境人员都群情激昂地宣示主权。记得我方边民高举标语牌,有“打倒新沙皇!”、“珍宝岛是中国领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其实这些标语牌也是用来防身的)。我边民们口号呼得震天响,苏方军人也不甘示弱,只见军官用汉语高喊“中国!”,他的士兵们就齐刷刷地伸出小拇手。
有趣的是,有的苏联小兵见长官不在,就把手放在裤兜边上伸出大拇指,意为中国好。见长官来了,又把小拇指举得高高的。还有的苏联小兵调皮地迈过树条国界线,又嬉皮笑脸地把腿收回去。可见,这些小兵只是些懵懂无知的孩子,把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当儿戏了。那时去边界的人都会说几句俄语。我父亲也曾带着西通中学年龄大些的学生去过,为此妈妈还给他买了一件狐狸皮领子的便装黑棉衣。中苏双方人员隔着树条国界线为珍宝岛的归属激烈争辩,中方几句俄语用完了,双方就用手势比划,那场面就像聋哑人在吵架,很滑稽。
那时苏联士兵人手一根木棒(当时双方政府都不愿先使用武器,挑起战争,受到全世界的谴责,所以苏兵手拿的是木棒),他们人高马大,暴戾恣睢,巡逻时经常越界打伤打死我边防战士和边民。后来我边防军里调来一批新兵,只要看到苏方士兵殴打我方人员,就冲上去一顿胖揍,打得他们头破血流,晕头转向,不明白中国军人怎么一下子变得力大无比了。从此,遇到中方巡逻兵,就规规矩矩的,再也不敢嚣张跋扈了。传说这批新兵是从内地调来的武林高手。
那些年,边境的百姓全民备战,家家挖防空洞。学校多了一门课程——防核武器知识, 体育 课改练拼刺刀了,同学们人人拿根木棍,两人对练。别看我才上二年级,拼起刺刀来有勇有谋。连队里更是经常搞拉练,往往深更半夜突然钟声大作,几分钟全连人排着长队向大山奔跑,翻山越岭,累得死去活来,天不亮不归。曾听大人们说过一个笑话,宿舍里矮个和高个民兵黑灯瞎火中穿错了裤子,矮者裤管绊脚,一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高者裤子紧绷腿上,怎么也跑不动。
尤其一到晩上,苏联一方信号弹像焰火一样频频划过天空,连队周围的深山老林里也时不时有信号弹飞出,一定是苏方特务潜入我国境内。有一次母亲晚上带着我和弟弟路过连队油罐区,百米远的大油罐后面突然升起一颗红色信号弹,我惊恐地喊了一声:“有特务!”母亲拽着我和弟弟头也不回地往家跑。我直怪母亲为什么不抓特务,母亲说为了保护我和弟弟,只能选择逃。那些年,边疆地区总是笼罩在即将爆发战争的紧张气氛中,人心惶惶。
从小学到高中,军训从没间断过。高中就开始真枪实弹地训练了。班里分成了步枪、冲锋枪、机枪三个组,我视力不好分到了机枪组。一到下午全班按组训练,别的同学练瞄准打靶,我只能把机枪大卸八块,认真地擦拭后,上枪油。再不就扣着板机摇着机枪空扫一会儿(无子弹),空余时间还要练投手榴弹,假手榴弹比真手榴弹重一点,我练了两个多月,也只能投二十五米左右。
终于盼到了实弹射击的那天了,教练要求我们机枪手跟着步枪手一起打靶,这下我抓瞎了,一是平时没练过,二是俺眼神不好,上场打了三枪,两枪打在靶人的额头上,一枪打飞了,共十环,成绩全班垫底,丢人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第二天投手榴弹检测,场地中央堆了一个一米多高的大土堆,全班同学趴在百米外的一条旱沟里,同学们一个一个上场投手榴弹。轮到我了,我站到土堆后面,教练员把手榴弹的环从后把中抠出来,往我小手指上套,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心想,一定要投远点,千万别炸到自己,然后我后退十几步,猛地向前冲刺跑,奋臂一挥,手榴弹飞出去了,我和教练立刻趴在土堆下,“轰”地一声巨响。两分钟后报靶的大喊:“三十六米!”在全班女生中,我投弹第一名,终于扬眉吐气了!怕死时,居然能激发出一个人的超能量。有一位男同学由于过于紧张,手榴弹甩到了身后去了,幸亏教练机智地把他拽到了土堆另一面,幸免于难。不过第二天他脸上起了风疹,肿成了大饼,同学们都说他是被吓的。
生活在乌苏里江边的北大荒孩子,从童年到青年都是在备战备荒的紧张环境中成长,心中是多么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啊!
如今,乌苏里江对岸的国家已更名为俄罗斯了。中俄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建立了深厚的睦邻友好关系。两国贸易蓬勃发展,两国百姓互通有无。当你漫步在饶河街头时,你身边会走来成群结队的俄罗斯美女帅哥;当你闲逛进贸易市场时,随处可见俄罗斯百姓大包小包地采购物品;当你跨过手续简化的饶河中俄通商口岸时,俄罗斯的土特产,琳琅满目,随你带回。奔腾不息的乌苏里江源远流长,成为连接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养育着两岸不同国度的人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幸福。
和平是快乐悦耳的歌声,写满了幸福的华章;和平是春和景明的画卷,描绘了心仪的色彩;和平是安宁祥和的种子,世代传播!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下千张网,幸福生活万年长。”这首在我耳边回荡了近五十年的歌,也是发自我心底的声音。虽然岁月远逝,但乌苏里江水永远流淌在我的心里了。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写于2019年1月12日)
⑸ 现在的俄罗斯美女都喜欢来中国是为啥
随着世界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人民都有一颗环游世界的心,都想到别的国家感受异国风情,感受不同的文化,不少人纷纷踏出国门去往世界各地旅游,其中我们的邻居俄罗斯,就非常喜欢来到中国旅游,甚至有不少俄罗斯人定居在中国。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俄罗斯作为“战斗民族”民风自然彪悍,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对待女性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所以在中国北方城市看到俄罗斯美女从彪悍的“战斗民族”变成美丽的“小女人”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⑹ 在火车上听到当兵的聊天说中国的坦克和俄罗斯的没得比真的假的感觉说的挺真实的,最近有看到有人说中国
他们说的俄罗斯坦克应该指的是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该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主战坦克,而我国现在最好的99A2(也就是99大改)属于三代半主战坦克,在技术与用途上不同。因为中国和俄罗斯的处境不同,坦克的用法也不同,所以这两型是比不出什么谁好谁坏的。纯手打,求采纳。
⑺ 俄罗斯举办2022国际军事比赛,中国96B坦克亮相赛场,成绩如何
在单车赛第三组第一场比赛中,编号336的中国参赛队96B坦克亮相赛场,顺利完成首赛。 在复杂的越野行军中,96B队也非常稳定地行驶在战壕和模拟雷区中,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在直线冲刺中,96B坦克开足马力,直线速度达到72公里/小时,最终以18分57秒的成绩夺得小组第一,打破了往年的最好成绩,与俄罗斯队创造的纪录仅差2秒。
顺便说一句,我们也可以从俄军在这方面的作战经验中受益,特别是俄军装甲部队,主要是T-72系列坦克,今年在乌龙平原上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对我们的96系列坦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毕竟,它们的使用环境是相似的。
⑻ 全军覆没!浴火重生!抗战中的中国坦克部队
很多年前,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就心酸不已。如今,又在不经意间看到这战照片,还是心酸不已。
这是淞沪会战时,日本的随军记者拍摄的一张战地照片。
照片上,在满是断垣残壁,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一辆中国军队的坦克,正孤零零的驶向严阵以待的日军阵地。
远处的阵地日军人数众多,掩藏在沙袋后面,用重机枪向它瞄准。
因为,装备齐全的日军绝对不缺乏平射炮、穿甲枪等,这样的反坦克武器。这些重武器肯定是隐藏在步兵活动区域外,如街道两侧的废墟里。
这辆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是一辆轻型的英制维克斯轻型坦克,不过6吨重,装甲也不过9毫米。
它就那样孤孤单单的驶向重枪重炮,严阵以待的日军阵地。
它义无反顾。
它注定一去不复返。
事实上,它就是一去不复返。
这是一张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了。
但,我分明听见照片里传来几千年前的声音:“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欧洲战场,伤亡惨重的英国人,于1916年,把重型拖拉机披上重装甲,改装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霸道的陆战武器——坦克
这货一诞生,便以高速的机动性,凶猛的火力网,无坚不摧,攻无不克,横行欧洲战场。
就像凶狠鲁莽而又武艺高强的“黑旋风”!
于是,一战后,欧洲列强开始争先恐后地研制坦克。
当时的日本,也跟风学习欧洲国家发展坦克武器,在全面侵华战争前,日本已经拥有了2个坦克师团。不过,日本坦克无论是吨位、速度、火力和通讯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列强。日本工业的底子,就像日本人的身高,比起欧美人差了一大截。
而在1939年爆发的日苏诺门坎冲突中,日本有将近一个坦克师团被苏军报废回炉。
当时指挥诺门坎苏军作战的是朱可夫中将,坦克兵出身,一个苏联“大纵深作战”理论的狂热粉丝。和工业化大生产的苏联,和一个坦克兵出身苏联将军的进行坦克大决战,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的日本军阀头子的脑袋让蒙古驴给踢了。
但,日军选择这样一个工业化强国作战,唯一的好处是,面对日军的报废“薯仔坦克”(苏军对日军94式95式坦克虐称),苏军完全弃之不理,瞧不上眼。要是中国的八路看见了,肯定要抢回去修修自己用了。
但日本的坦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当时工业近乎为零的中国,他们的“豆”坦克,足可以在亚洲的“窝里横”了。
虽然,中国当时的工业极其的薄弱,但,中国还真有自己的坦克装甲部队,虽然数量稀少,但,在整个抗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钢钢”地。
其实,中国军队装备坦克甚至比日本还早一些。只是,最早装备坦克的是军阀混战时的军阀部队——东北军。
东北原本就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张作霖苦心经营东北数十年,东北的工业水平甚至高于国民政府盘踞的江南地区。在1922年,精明过人的张作霖,一次就从法国购买了14辆“雷诺”轻型坦克,到1930年时,已累计达30辆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在这期间,东北的军工企业已经可以仿制装甲运兵车了。
后来这些坦克,连东三省一起都丢给了日本人。
再后来,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面对日军小坦克薄装甲的疯狂进攻,中国军队损失严重。那时,中国军人很少有和坦克作战的经验,更是缺乏反坦克武器。
当时的17军军长徐庭瑶有痛感于此,上书国府,疾呼组建中国自己的坦克部队,高层震动。
东北丢了后,中国重工业那么点底子彻底没有了。坦克,只能从外国买了,用贫困交加的国民血汗钱去买了。
1935年,国府从英国购进坦克及两栖坦克32辆,成立战车教导营。徐庭瑶军长又创建“陆军交辎学校”,成为中国装甲兵之父。
后来,在蒋介石和希特勒的“法西斯”蜜月期间,国府购买“克虏伯”坦克16辆,意大利轻型坦克20辆,由徐庭瑶创建“陆军装甲车兵团”,兵团长为同样参加过长城会战的杜聿明少将。
中国的坦克辆辆都是金子堆出来的。可,中国的坦克兵可不是什么穿金带银的纨绔子弟,打起仗来钢钢地!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中国的坦克部队首次上战场。但,出师不利,几乎全军覆没。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军队不会步坦协同作战。或者说根本就不懂。
奉军在1926年,曾经进行过空、步、坦协同作战训练和实战,那时的日军不过刚刚组建了一支战车实验大队。而那时其他的军阀部队,包括国府的北伐军,完全没有成建制的坦克部队,更不会什么步坦协同作战了。
当时奉命开往上海的是两个配备英制轻型坦克的战车连,两个年轻的连长都是黄埔6期毕业生。
他们曾告诉当时淞沪军队的总指挥张治中将军,状况好的战车“还在北方”,他们这两个连的战车,需要维修车辆到达后维修后,再由步兵,必须由步兵掩护才能作战。
这,被张治中认为是怯战行为,严令他们立即投入突破杨树浦的作战。
中国步兵没有步坦协同的作战经验,只知道躲在坦克后面躲子弹,不知道火力掩护坦克。后来和坦克脱节,致使自己的坦克陷入日军的四面合围,在平射炮的轰击下,那些原本机械性能都不好的坦克,相继被摧毁。两位连长相继阵亡。
但,所有参战的中国坦克部队和坦克兵,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个临阵脱逃的。
“壮士一去不复返”!悲哉,壮哉!
很多年后,一代抗日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连续两次上海抗日战争的总指挥,张志中将军,在提到由于自己的盲目指挥,而导致坦克连队几乎全军覆没的事,仍然懊悔不已,心痛不已,难以释怀。
淞沪会战失败后,上海沦陷,南京门户洞开。中国的装甲兵团本来是奉命撤向湖南的,但后来被朝令夕改的蒋介石,严令留下一个德国战车连。
本来,国府是早打算弃守南京的,政府民众都疏散。如果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南京大屠杀了。可,蒋为了所谓的国际观瞻,又下令死守南京,一人不准过江。再,后来,南京保卫战战事正酣时,他又下令全线撤退......
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晚了。
德国坦克为中型坦克,不适合在水网密布的南京区域作战,但,照样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血性——
12月8日,在战车连支援淳化镇的战斗中,三辆中国德式1号战车,在步兵被迫撤退而失去掩护后,不但没有撤退,反而径直冲向敌军阵地,撕开日军防线,迂回向日军大后方,直接捣毁日军18旅团司令部,击毙日军多名,致旅团长井出少将和众多日本武士弃司令部而不顾,仓皇出逃。
后,这三辆战车被日军合围,全部被摧毁,王承德、于振江等四人壮烈殉国!
“壮士一去不复返”!悲哉,壮哉!
还有一辆国军坦克,在南京城外的战斗中,被日军摧毁。车内两名战士从昏迷中醒过来,看着周围潮水般绕过的攻城日军,毅然爬起来,架起机枪向毫无防备的日军猛烈扫射,当场打死几十名日军。
大快人心后,他们中一个居然乘夜成功脱身。但,后来,在昆仑关战役中牺牲。兵团司令杜聿明对其盛赞不已,惋惜不已。
南京保卫战后,残缺不全的中国坦克部队再也得不到德国的援助了。德国为了遏制红色苏联,开始和日本交好。英法等国,也在向如日中天的日本法西斯绥靖妥协,以图苟安一时。
中国孤军奋战。宁死不屈。
到后来,是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T-26轻型坦克,组建了装甲机械化的陆军200师。并作为生力军在台儿庄战役的反击中,大放光彩,驰骋千里,痛歼日军。
而在1939年12月的昆仑关战役时,由200师延升的第5军,也是中国唯一一支的机械化部队,运用娴熟的步坦协同战术,在空军的配合下,强攻硬突,攻城拔寨,如狼似虎,痛击日军。歼敌5000余人,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一旦中日火力对等,甚至我军火力领先一点,日本的武士就不是中国军人的对手了。
而在1942年的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全部苏式坦克的第5军200师,能攻能守,多次以少胜多,大败日军,但由于英国盟军没有节操的溃败逃亡,致使全线动摇,200师及整个远征军伤亡惨重,被迫败退凶险无比的野人山,一代名将戴安澜师长战死。
但,正因为中国远征军坦克部队在缅甸的英勇表现,促使美国大力援助中国再次组建坦克部队,反击缅甸日军。
1943年,国府通过罗斯福精明的《租借法案》,累计接收了35辆世界一流的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和44辆M5轻型坦克,用来装备中国远征军组建的驻印军。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装备中型坦克。以前只有机枪没有火炮的德国坦克,只能勉强称之为准中型坦克。
谢尔曼坦克全重33.65吨,装甲厚89毫米,配有重枪重炮。同一战场的日军94式95式等薯仔坦克,不过三五吨重,什么火力装甲,比起雄狮一样的美式坦克,那都是小肚鸡肠,薄皮核桃,好吃!
一旦火力占优,身怀国仇家恨的中国军队,便开始吊打自命不凡的日本武士。在美国空军的配合下,中国驻印军新1军和新6军的坦克部队,完全地实现了步坦空立体作战,像洪水猛兽一样的在缅甸逐杀日军,并将他们也赶进了吃人的野人山。
这就像,武松赤手空拳打一只老虎,你死我活,险象迭出。而手持朴刀的李逵,手起刀落,轻松的就能杀死四只老虎。
此后,中国的坦克部队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滇西南战场,一直老鹰捉小鸡一样的逐杀日军的坦克部队,直到抗战的完全胜利。
今天中国的坦克部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牛!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出动7个坦克团,共823辆坦克和装甲车,以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59式坦克为主,组成坦克突击集群,大胆迂回,凶猛穿插,气势汹汹,势不可挡,屡屡突破越军防线,重创越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绩。
如今的中国坦克部队,轻重坦克齐全,山地坦克犹如外星科幻。而且数量庞大,铁流滚滚,捍卫江山。99A主战坦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坦克,虎视全球。96B型坦克屡屡在俄罗斯的世界坦克大赛上,摘金夺银......
从当年完全进口,被动挨打,到如今自主研发,扬威天下,中国坦克部队的成长史,值得世界上所有的炎黄子孙骄傲!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⑼ 俄罗斯如何评价中国96b
曾经求之不得,现在看不上眼!中国96B令俄军很羡慕
近日,俄罗斯举办的军事活动——坦克两项一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很长一段时间,“坦克两项”夺冠的热门人选都是俄罗斯,如果这是世界杯的比赛的话,那么估计会有很多人会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赢得胜利,当然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队也有实力取胜。然而,今年可能会让人纠结了,因为今年中国也参加了这次的比赛,在本次比赛中,俄罗斯的T-72B3M创造了每小时77公里的创纪录速度,然而不俄罗斯现在最危险的对手任然是中国,这又如何谈起呢?那就不得不介绍中国的96B主战坦克。
当中国队参加“两辆坦克”比赛时,就决定使用96B坦克,这是96坦克的最新改进版本。许多人发现中国坦克与T-72不同,负重轮上存在着很多镂空的孔洞,这让中国坦克的裙板的长度和厚度不如T-72,但是这可以减轻200公斤的重量并接近比赛设定的最小重量的门槛,而中国也确实展示了自己的速度,让人感觉它就像在起飞。
不论谈个两项的比赛,中国是否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都已经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何况我们参加比赛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赢得胜利,也是为了对外宣传,让世人知道中国已经改变了。
⑽ 俄罗斯怎么看中国
近50%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是俄的伙伴和盟友。只有6%的人担心俄有朝一日同中国军事对抗。然而一旦涉及经济实力这个话题,民众对中国的这种正面看法会来个180度大转弯。2/3的俄罗斯人对中国企业在俄经济活动心存芥蒂。超过80%的人认为,将本国财产出让给中国企业是错误的,他们也反对吸纳中国劳动力到俄工作。超过60%的人甚至主张限制进口中国产品。
安雅·舒洛瓦是大学老师。她说,虽然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看到中国货在俄市场上泛滥,但还是在不断购买来自中国的商品。舒洛瓦认为,俄知识阶层并没意识到中国出口攻势将对俄造成的长期恶果。俄知识阶层和部分政治精英的这种无所谓态度来源于传统意识。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社会文明落后,还处于野蛮阶段。过去,俄罗斯向其他欧洲国家学习,在中国人面前则扮演欧洲大师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就不奇怪为什么俄罗斯没有做好同正在崛起的中国互换角色的思想准备。
从俄权威调查机构一项民调中也能看出一些问题。在有关中国的问询中,俄老百姓的回答只有服装、纺织、人口、大米、长城和筷子。而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无人知晓。
曾今侵占中国很多土地
海兰泡惨案
在前苏联时期,苏联很强大,中国很弱势而现在俄罗斯只是中国一个弱小的邻国 尽管他们军事很强大
贸易差值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