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何古代我国女性戴的基本都是玉,而外国女性戴的是宝石
古代我国女性戴的基本都是玉,而外国女性戴的是宝石,是因为01.消费心态不一样。02.两者眼光不同。03.历史民族特征有关。
01.古代我国女性戴玉除了漂亮,还是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因为玉多为环状或者一粒一粒连接而成,能让手腕得到了按摩,促进了人体肢体末端血液的供给,促进了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又能让人不禁意通过皮肤接触吸收玉当中的微量元素。因此也有人养玉,玉能反过来养人的说法。
03.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和宗教文化传统,因此会导致民族本身有偏爱的宝石种类。像中东一些国家就很喜欢绿松石,像印度莫卧儿王朝很喜欢萤石和尖晶石,俄罗斯喜欢金绿宝石等等。国外多把宝石按克拉、颗数来计算,有时也会专门定制使用,来作为权利的象征。
B. 中国各古代的美女都是怎么佩戴哪些玉器的
精美绝伦的玉器首饰,不仅展示着中国古代女子的绝代风华,更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美学取向。
中国古代女性装饰玉器有很多种类,包括簪子、钗子、手镯、玉梳背、耳环、戒指、颈饰等。玉器首饰一直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只有贵族才能使用的专属用品,其规格远在金银首饰之上。
云鬓凤钗,流光潋滟,精美绝伦的玉器首饰,不仅展示着中国古代女子的绝代风华,更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美学取向。
掩鬓
掩鬓是用在发髻两边,对称使用,在明清时期流行。盛妆时,四鬓都要装点的一丝不苟才算是好,掩鬓是倒插在鬓边用以押发的,总是一边一支对称插戴。
白玉镂空花鸟掩鬓
明-飞天玉掩鬓
分心
金累丝镶玉嵌宝牡丹鸾鸟纹分心(湖北钟祥明梁庄王墓出土)
玉簪和玉钗
金-孔雀形玉钗,藏于首都博物馆
发钗
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与簪主要区别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钗则作成双股。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信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就是在表述这种分离之情。
清代点翠发钗: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
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精美首饰,灵气逼人,栩栩如生。
耳?
耳?是一种较为原始的耳饰,其戴法目前不是很清楚。有人说戴耳?时可将缺口夹住耳朵,也有人说需用细绳子系挂在耳眼上。也有人说古人生前戴环、死后戴?,实际只是一种猜测。
东周耳?
耳?
耳?是戴在耳垂上的饰物,相当于耳坠、耳钉、耳环之类。戴耳?的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到了汉代,载耳?风靡全国,?成了当时妇女常见的一种耳饰。晋傅玄《有女篇·艳歌行》就有“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的记载。
隋唐时期,耳?已逐渐被耳钉代替。只是偶尔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雨》中也作“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现实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禁步
禁步是古代的一种饰品。将各种不同形状玉佩,以彩线穿组合成一串系在腰间,最初用于压住裙摆。
佩戴行步之时,发出的声音缓急有度,轻重得当。如果节奏杂乱,会被认为是失礼,古人对此是十分注重的。贾谊《新书·容经》有云:“古者圣王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
湖北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的玉禁步,正式定名为玉叶组佩
步摇
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白居易就在《长恨歌》中以“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C. 中国传统美女具备那些特点
中国传统美女具备的特点
1、肤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肤若凝脂”,皮肤光滑、细腻而洁白,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女人形体美,首先要看肌肤,而肤色白最为难得。《诗经》云:“素以为绚兮”,素者,白也。“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皮肤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标准。
2、明眸善睐
明洁灵动、富有神韵的眼睛,也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女人之美,焦点在眼睛。“面为一身之主”(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而目又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认为,女人的眼睛大小动静与其人的情性刚柔、心思愚慧有密切关系。“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
3、云发丰艳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审美标准。
“云发丰艳”出自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云发”,形容头发象乌云一样又黑又浓;“丰艳”,则形容头发不仅浓密,而且亮丽有光泽。
4、蛾眉青黛
细长、弯曲、淡青色是中国古代美女眉毛的审美标准。
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并使脸更加具有立体感。实际上,古诗中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关于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强调两点:细长和弯曲。如司马相如《子虚赋》:“长眉连娟”;曹植《洛神赋》:“修眉联娟”;白居易《上阳白发人》:“青黛点眉眉细长”;陆龟蒙《陌上桑》:“长眉亦似烟华贴”;温庭筠《南歌子》:“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髻鬟狼藉黛眉长、欲敛细眉归绣户”等。
5、杏脸桃腮
艳光照人、白里透红,是中国古代美女面容的审美标准。
古人常用“玉”来形容美女的容貌,如“玉颜”或“颜如玉”,取义玉的温润、光洁和美好。除了以上部分名篇名句,还有《古诗十九首》之十二:“燕赵有佳人,美者颜如玉”;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等。
古代诗词曲赋中描写美女面容,并非着意单纯的白色,太苍白了,没有一丝血色,会给人以病态的感觉。与白色相协调的是粉红,白里透红才是作者们所欣赏的。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就提出了白里透红的和谐美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美。白色、红色完美结合的描述还有《汉孝惠皇后外传》:“不傅脂粉而颜色如朝霞映雪”,红色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单是意境,足以美得令人心醉。
6、樱唇贝齿
色泽红润、口型小巧是中国古代美女嘴唇的审美标准;晶莹洁白、整齐均匀是中国古代美女牙齿的审美标准。
自古以来,人们常以“红唇皓齿”、“樱唇贝齿”来赞美女性唇齿之美,晶莹洁白、整齐均匀的牙齿配以小巧红润、充满活力的樱唇,当然会给人以自然健康的美感,对容貌美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7、杨柳细腰
纤、柔是中国古代美女腰肢的审美标准。
腰肢之美,不仅在于其纤细,还在于其柔软、柔韧。柔并不是弱,而是要表现出一种韧性,柔而有力。
古人以腰肢纤细柔软为美,也与舞蹈有直接的关系。女性若善歌舞,腰身必更婀娜。要想跳出“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样柔曼的《霓裳羽衣舞》,没有轻盈的体态、细软的腰身,是很难想象的。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据说赵飞燕因体态轻盈、腰肢纤细能作“掌上舞”,小蛮因其杨柳细腰、舞姿曼妙而受到白居易的喜爱,对此前文已提及。
古人对女性细腰的赏爱,与中国艺术讲究曲线美的观念是一致的。古代诗词曲赋中,女子的纤腰常被称为“柳腰”、“蜂腰”,强调的便是细腰使体态呈现出的曲线起伏。富于曲线美的身材具有柔婉温和的审美效应。而且,中国传统上特别强调女性的柔顺、服从,在腰部的审美上当然就要求能够像弱柳扶风那样随风摆动。女性特有的阴柔之性决定了柔顺是女性形体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8、纤纤素手
白嫩细腻、修长灵巧是中国古代美女手指的审美标准。
古代美女,除了面孔之外,人体最频繁外露的部分要数双手了。
古人对美女修长的手形、包括手指赞美有加,常用“纤纤素手”来形容。如《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有“纤纤出素手”,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苏东坡《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有“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纤纤”,纤细,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纤纤素手”,形容手既白嫩又纤细,格外美丽动人。
一双美手展示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而且更重要的是显示自己灵慧的内心,即我们常说的“心灵手巧”。《诗经?魏风?葛屦》有“掺掺女手,可以缝裳”,写会做针线活的手,强调其灵巧,“掺掺”就是纤巧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选姿篇中认为:“两手十指,为一生巧拙之关,百岁荣枯所系”,手嫩者多半相当聪颖,指尖者多半具有智慧。
9、三寸金莲
纤小、弓弯、白净是中国古代美女双足的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女性对自己身体最引以为傲的,不是西方美女那样的肥臀丰乳,而是美丽的小脚,古人称之为“三寸金莲”。这不仅令众多西方人感到困惑,也令对中国传统美女文化相对陌生的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三寸金莲”源于“女子以脚小为美”的审美观念,女子到了一定年龄,用布带把双足紧紧缠裹,最终构成尖弯瘦小、状如菱角的锥形。双足缠好后,再穿上绸缎或布面的绣花的尖形小鞋(弓鞋),此即为“三寸金莲”。
10、软玉温香
娇柔、白腻、芳香是中国古代美女身体的审美标准。
“软玉温香”是对女子身体美的描写,其中“软”、“温”是柔和、温和的意思,“玉”、“香”两个字颇有概括性,一个表现视觉和触觉方面的白腻,另一个表现嗅觉和味觉方面的芳香。“玉”、“香”也常被指代女子,如“怜香惜玉”、“偷香窃玉”、“香消玉殒”等。有些诗歌中香玉连用,如温庭筠诗《晚归曲》“雀扇团圆掩香玉”、后蜀阎选《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南宋?刘克庄《清平乐》“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等。这里“软玉温香”一词就概括了古代美女身体的几个特征:柔软、白腻、芳香。
D. 为什么戴玉的女人运气通常比较好
中国独特的玉文化,让许多人都有贴身戴玉的习惯,尤其是女人,玉不仅是漂亮的装饰和品味的象征,更是女人的护身符,有人发现,习惯戴玉的女人,运气通常也都比较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戴玉的女人更美貌
玉的养生功效为人熟知,俗话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玉石中通常都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女人常年贴身佩戴,不仅内脏得到滋养,身体少生病,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就连皮肤和气色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
不少人发现,戴玉的女人皮肤状态明显比其他同龄女人要年轻,不仅更为光滑,气色红润,皱纹和斑点也能少很多。
同时,许多女人爱戴玉镯,玉镯能在平时活动过程中按摩到手腕上许多穴道,在装饰的同时也起到了养生的效果。
女人的身体好了,气色好了,心情自然就会好,而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心情会影响一个人周围的运势和气场,因此,戴玉的女人自然运势更好了。
二、戴玉的女人心态更平和
人们常说君子如玉,古时候人们玉不离身,因为他们相信,玉能让人的心态更加平和,宁神静气,缓解焦躁的情绪,对因情绪不稳定而导致睡眠不好的人更是有奇效。
女人平时在家庭生活中容易被种种繁杂的家务所困,玉的温和气场能让女人的心胸更为开阔,行为举止和举手投足之间,都自带一股温婉气质。这让她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待家人的态度会多几分柔和,姿态也能多几分优雅,心态更能多几分宽容。
这样的女人,能拥有更幸福更圆满的家庭氛围,家庭和睦了,不仅个人整体的运势能得到提升,整个家庭的运势也会得到提升。
三、戴玉的女人更平安
有句古话叫“披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玉石都是有灵性的,尤其是那些常年佩戴的玉石,更具有不一般的灵性。戴活了的玉能通灵,能和主人同呼吸共命运,不仅能帮主人积攒吉运,提升女人的运势,还能趋吉避灾,让人提前避开不好的事情,而有些玉石(比如翡翠),更有着替主挡灾的功效,在主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甚至能替主人抵挡灾祸,保证主人的平安。
不过,虽然玉能提升女人的运势,但戴玉也有着许多的讲究和规矩,如果不遵守这些规矩,那么玉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反过来带给你坏运势。
一、玉无故不离身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比如怀孕后一定要取下玉镯,不然发福会导致玉镯卡住手腕,发生意外),贴身戴的玉不要轻易取下来,戴在身上超过三个月的玉就已经不宜随便取下了,尤其是从小戴到大的玉,贸然离身很可能影响运势,甚至招灾!
二、不要随便跟人换玉戴
关系再好的朋友,也最好不要互相交换贴身佩戴的玉,更不要把自己戴了很久的玉送人,这样不仅不能戴给朋友好运,反而会影响自己和朋友两个人的运势,得不偿失。如果要送人的话,建议买新的玉送。
三、玉有“磨合期”
不少玉在刚佩戴的时候反而会影响你的运势,让你有一点不适应(比如身体上会微微抱恙等),这是新玉和你的磨合期,只要你坚持过了这个阶段,玉就能很好的保佑你的平安了。
四、碎了的玉别乱丢
如果常年佩戴的玉突然破碎,除了你自己不小心的因素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它替你挡去了一次灾祸。对待碎玉,如果有感情舍不得,可以通过修补的方法继续戴,不过碎过的玉就失去了替主挡灾的功效了;如果不戴,也不能随意抛弃,最好用布包好收藏好。
E. 中国传统美人标准
何谓美女?美女的标准是什么?
美女,一般是指容貌美丽的女子。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总结得要全面的多,“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以翰墨为香,吾无间然矣”。
关于美丽的标准,生活在不同时代、地域和文化环境中的人,可能存在着“审美观”的差异,但从总体上来说,仍具有一些较为鲜明的共同点。
综合中国历代赞咏美女的不朽名篇,以及古今作者关于美女评价的各种版本,美女研究整理概括出评价中国古代美女的十大标准:
1、肤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肤若凝脂”,皮肤光滑、细腻而洁白,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女人形体美,首先要看肌肤,而肤色白最为难得。《诗经》云:“素以为绚兮”,素者,白也。“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古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皮肤是否白嫩往往被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标准。
“肤若凝脂”出自《诗经·卫风·硕人》,形容春秋时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肌肤之美。可以说,生为黄种人的汉民族,自先秦以来就以肌肤白为美。如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周邦彦《南柯子》:“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等。
作为白的极致的“雪”和晶莹透明的“冰”,也常被用作修饰美女的肌肤。“冰雪”一说出自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后世借用者很多,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温庭筠《菩萨蛮》:“鬓云欲度香腮雪”;五代薛昭蕴《浣溪沙》:“倚风凝睇雪肌肤”;吴文英《贺新郎·湖上有所赠》:“雪玉肌肤春温夜”;清·苏曼殊《本事诗》:“乌舍凌波肌似雪”等。古诗词中有一个流行的术语是“玉骨冰肌”,蜀主孟昶在《玉楼春·避暑摩诃池上作》中赞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苏轼《洞仙歌》中转述此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苏轼在另一首词《西江月·梅花》里借用了这个说法:“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表面是咏梅花,实际上暗指他的伺妾朝云;杨无咎《柳梢青》也有“玉骨冰肌,为谁偏好”。
在描写女子身体的诗句中,“玉”字出现的频率远超过“冰”、“雪”两字。中国人偏爱玉,因为“玉润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洁也”(《春秋繁露·执贽》)。光洁温润的“玉”,也常用作形容美女的肌肤。如江淹《丽色赋》:“仙藻灵葩,冰华玉仪”;柳永《昼夜乐》:“腻玉圆搓素颈”;柳永《合欢带》:“一个肌肤浑似玉”等。据《王子年拾遗记》记载:刘备的妻子甘皇后玉质柔肌,姿态光艳。一次刘备召甘后到白绡帐中。下属远远望去,只见帐中的甘皇后好比月下聚雪。河南进献一个玉人,高三尺。刘备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后。甘后和玉人洁白齐润。刘备说:“不意我玉人乃有两也。”
以上诗词分别用“脂”、“皎”、“酥”、“冰”、“雪”、“玉”、“素”等字眼,形容身体之白净、光洁、柔滑。
2、明眸善睐
明洁灵动、富有神韵的眼睛,也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女人之美,焦点在眼睛。“面为一身之主”(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而目又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认为,女人的眼睛大小动静与其人的情性刚柔、心思愚慧有密切关系。“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
“明眸善睐”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形容洛神的眼睛明亮灵活,善于顾盼传情。美目顾盼生姿,更增美女媚态。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女眼睛的描写,虚写多于实写,特别注重眼睛的魅力,或者说眼睛的神韵。如《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李延年《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曹雪芹《红楼梦》:“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等,也都是描写美目光彩之魅力的千古名句。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见底。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也常用“秋水”、“秋波”之类的说法,来形容美女清澈明亮的眼睛。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清扬”是水汪汪的意思,以汪汪的清水比喻灵动明丽的眼睛;晏几道《采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以“千斛明珠”比喻明洁灵动而温情脉脉的眼神;唐代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秋水”,以秋水比喻明洁的眼池;唐代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以“琉璃瓶”、“秋水横波清”比喻明洁而灵动的眼睛;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以“秋水、寒星、宝珠”比喻明澈有神的眼睛,以“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比喻又黑又亮的瞳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女子的眉眼常用“眉蹙春山,眼颦秋水”等。
3、云发丰艳
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审美标准。
“云发丰艳”出自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云发”,形容头发象乌云一样又黑又浓;“丰艳”,则形容头发不仅浓密,而且亮丽有光泽。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以乌黑浓密的头发为美。古诗中常用“云”字来形容美发的乌黑浓密,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鬓”意为头发浓密而黑,“髢”意为假髻。这句古诗赞美了浓密而漆黑的头发有如天上的乌云,拥有这样一头黑发便不屑于使用假的发髻了。再如和凝《临江仙》:“雪肌云鬓将融”,温庭筠《菩萨蛮》:“鬓云欲度香腮雪”,将雪白的肌肤与乌黑的鬓发对照描写,更衬托出鬓发之美。古代妇女的发型以发髻为主,只有浓密的头发方能梳理出花样繁多的发髻式样。由于浓密的头发不是所有妇女都能天然拥有的,故而假发兴盛起来。假发的兴盛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古人对浓密头发的喜爱和追求。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以乌黑亮丽的头发为美。古人常用“鉴”字来形容美发的乌黑发亮。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左丘称赞仍氏所生之女“鬒黑而甚美”,并将她那一头黑亮而充满光泽的头发比作铜镜。又如《昭明文选·七辨》:“鬒发玄髻,光可以鉴”;蔡邕《青衣赋》:“玄发光润”。“鬒”和“玄”都是称赞发黑的词语。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以长发为美。我国古人对妇女的长发情有独钟,如《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高祖之妻窦皇后出生时发垂即过颈,从三岁开始发与身等,及长大成人更是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乌云。南朝虞通之《妒记》记载,晋明帝时,蜀主李势女儿被大司马桓温纳为小妾,桓温的妻子,妒火中烧的康长公主,由于看见李有一头委地的长发而不忍杀之。又如《陈书·高祖纪》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发如漆,其光可鉴”。七尺只是一个概数,形容女子的头发甚长,美态可掬。
云发飘飘是一种美,更多的则是将头发绾成发结,盘在头顶、脑后、或垂在两边,称为发髻或髻子。古代女子发髻式样繁多,争奇斗艳,唐·段柯古所着《髻鬟品》中列举的历代宫中发髻有近三十种,清·鲍协中着《续髻鬟品》,又加上近四十种。比较流行的大概是徐士俊《十髻谣》中的十种,分别为:凤髻、近香髻、飞仙髻、同心髻、堕马髻、灵蛇髻、芙蓉髻、坐愁髻、反绾乐游髻、闹扫妆髻。
4、蛾眉青黛
细长、弯曲、淡青色是中国古代美女眉毛的审美标准。
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并使脸更加具有立体感。实际上,古诗中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关于眉毛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主要强调两点:细长和弯曲。如司马相如《子虚赋》:“长眉连娟”;曹植《洛神赋》:“修眉联娟”;白居易《上阳白发人》:“青黛点眉眉细长”;陆龟蒙《陌上桑》:“长眉亦似烟华贴”;温庭筠《南歌子》:“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髻鬟狼藉黛眉长、欲敛细眉归绣户”等。
眉毛的细长和弯曲两个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蛾眉”。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曲,故称。如《诗经·卫凤·硕人》:“螓首蛾眉”;宋玉《神女赋》:“眉联娟以蛾扬兮”;傅玄《有女篇·艳歌行》:“蛾眉分翠羽”;和虞《记室骞古意》:“清镜对蛾眉”;张祜《集灵台》:“淡扫蛾眉朝至尊”;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宛转双蛾远山色”;顾夐《玉楼春》:“枕上两蛾攒细绿”等,都是赞美蛾眉。
比喻眉毛细长、弯曲的,除了“蛾”字,还有“月”、“柳”等字眼。如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红唇写朱,真眉学月”;杜牧《闺情》:“娟娟却月眉”;晏殊《浣溪沙》:“鬓蝉欲迎眉际月”;晏几道《菩萨蛮》:“愁春细画弯弯月”等,都是写月眉。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柳眉空吐效颦叶”;唐·赵鸾鸾《柳眉》:“弯弯柳叶愁边戏”;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唐·王衍《甘州曲》:“柳眉桃脸不胜春”等,写的都是柳眉。
“眉毛美”不仅在于其“形”,还在于其“色”。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写出了眉之形与色。眉毛颜色有深有浅,但美女偏重于淡,偏重于青。古诗中常将美女的眉喻为“远山”、“春山”。远山很淡,这是无可怀疑的,春天的山不像夏天的山那么浓郁,因此这些颜色都是淡青色的。如《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汉卓文君眉如远山,一时成为时尚,称为“远山眉”。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眉敛远山青”;柳永《玉蝴蝶》:“翠眉开、娇横远岫”;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顾夐《遐方怨》:“两条眉黛远山横”;晏几道《菩萨蛮》:“春山眉黛低”等等,写的都是远山眉。黛,是一种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常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或黛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如屈原《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青黑色颜料画眉。李商隐《无题》诗:“八岁偷造镜,长眉已能画”,连幼女也学画长眉,说明画眉在唐朝的流行程度。韦庄《谒巫山庙》:“春来空斗画眉长”,反映宫女以与人比赛画长眉来消磨时光;晏几道《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描写歌妓日日画眉斗长,争妍比艳。唐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妆画好后,女子自忖,该不该问问夫婿:画的眉形及深浅是不是时髦呢?
5、杏脸桃腮
艳光照人、白里透红,是中国古代美女面容的审美标准。
古代诗词曲赋中描写美女面容,多强调其艳光照人。如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司马相如的《美人赋》:“颜盛色茂,景曜光起”;张衡《定情赋》:“夫何妖女之淑丽,光华艳而秀容”;曹植《洛神赋》:“转眄流精,光润玉颜”;曹植《静思赋》:“红颜晔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等,都突出描写了美貌的秀美、光泽。
古人常用“玉”来形容美女的容貌,如“玉颜”或“颜如玉”,取义玉的温润、光洁和美好。除了以上部分名篇名句,还有《古诗十九首》之十二:“燕赵有佳人,美者颜如玉”;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等。
古代诗词曲赋中描写美女面容,并非着意单纯的白色,太苍白了,没有一丝血色,会给人以病态的感觉。与白色相协调的是粉红,白里透红才是作者们所欣赏的。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就提出了白里透红的和谐美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美。白色、红色完美结合的描述还有《汉孝惠皇后外传》:“不傅脂粉而颜色如朝霞映雪”,红色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单是意境,足以美得令人心醉。
古人常用花来比喻美女的容貌,常用的花是桃、杏、芙蓉(莲)等,强调脸色如花之娇艳。这个“色”,当然是“白里透红”。常用的词语是“杏脸桃腮”、“桃腮粉脸”、“人面桃花”、“面若芙蓉”等。《诗经·召南·桃夭》中早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盛开的桃花比喻待嫁女子丰美的容貌。“杏脸桃腮”,脸似杏花白,腮如桃花红,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
F. 不老女神林青霞的“世纪之美”,少了翡翠怎么行
相术学上说,女生男相,必是美人,林青霞的美便是如此。她眉宇中自带一股英气,一抹红唇,烟花焚城般的美丽,让天地失色。
中国女人向来爱玉,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玉文化不无关系。无数设计巧妙且玲珑剔透的翡翠衬托着不同风韵、不同品味但都惊艳绝丽的女神明星们,可谓仪态万千,各领风骚。
G. 中国瓷器文化和玉器文化是什么/
中国陶瓷文化(http://www.jpww8.com/life/2011/1120/17257.html )
中华素有瓷国之称,英文CHINA,既是中国,也是瓷器。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同样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至今有近万年的历史。瓷器,则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东汉初年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至今,有着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从其对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影响来看,堪称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特别是陶瓷的发明及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陶瓷发展的历程,既是一种社会发展重要的时代标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重要的时代标志。中国的陶瓷发展其路漫漫,中国陶瓷作为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陶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在经济社会中,陶瓷既是工艺美术品,又是商品。陶瓷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高度统一。陶瓷在积淀和物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产生并形成了特有中国陶瓷文化。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当时的科学技术。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匠所倾付的心血和感情,也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更在于它是奠定当时艺术的基石,从而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瑰宝。陶瓷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中国陶瓷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陶瓷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又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自隋唐向世界流传开始,中国陶瓷至今一直为世界人民所采用、所欣赏、所珍藏。中国瓷器走向世界,一是作为国际的礼物,赠送外国使节(如“尼克松”杯的嫦娥奔月就演绎了段梦想与科技相统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相友好史话);二是通过宗教的纽带传播到世界各国(如流传于印度及东南亚的佛教、伊斯兰教的祭祀陶瓷用品);第三是瓷器的海外贸易,中国瓷器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传销世界各国(如郑和七下大西洋的举世无双之航海旅)。十八世纪以后,中国瓷器更是遍销世界,并且已经深入到欧洲一般家庭之中,甚至“英国每一个乡村人家都能见到它”。随着各国人民的交往,扩大了中国陶瓷的传播,形成了中国陶瓷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美学艺术的相融与结合。以此同时,中国的陶瓷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也逐渐地向国外传播,中国的陶瓷技术启迪、主导、影响着全世界的陶瓷技术发展;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世界对它倾倒,“它被人们认为具有卓越的力量”。中国陶瓷技术的创造和发明,不仅推动了本国陶瓷制造技术的日益精进,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陶瓷制造技术的发展,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与发展。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凝聚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既是中国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陶瓷在满足中国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陶瓷是世界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不朽篇章,陶瓷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有人精辟地说过:“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是一种财富,收藏是一种幸福。”陶瓷艺术收藏品是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栽体,它以数量广泛和自身独具的魅力诠释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对陶瓷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不仅可以使人漫步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之中,而且还能使人在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增强幸福感、增长知识的同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陶瓷收藏与投资广为中外收藏及投资者推崇。关于收回国外文物是对与错的问题,我十分认同中国收藏家2010《北京宣言》,当时我与会并参加了签名仪式。我今天再次重申中国收藏家2010《北京宣言》第4条内容“不提倡从海外高价竞拍各种文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中国民众有对包括陶瓷在内的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境外公司为迎合民众的这种心理,蓄意炮制中国文物一个又一个天价竞拍,人为地制造中国古代艺术品,泡沫性的虚高牟取暴利,并以“爱国主义”的名义煽起中国企业家的购买欲望,致使巨额的企业和个人财富,落入境外无良投机商的腰包。事实上,在已经成交回归的天价中国文物中,不少都是普通的中国清代文物,与中国民间收藏的文物相比,无论在年代上还是在研究价值上,都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高价拍回的结果,一方面让无良利益集团操纵出天价,从而获得不当得利,又掩盖了是大量的中国珍贵文物,被以极为低廉的价格,甚至掠夺出国门的客观历史事实。另一方面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在国内则衍生出一种造旧作假的恶劣风气,无论是在陶瓷界还是其它领域,为伪作假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暮霭沉沉的气氛里,思想的不是革新与创造,而是模仿复制,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当我们还在为某件仿造的惟妙惟肖而沾沾自喜时,世界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已经在高速的发展,就是作为陶瓷这一国粹,不但工业用陶瓷、卫浴用陶瓷,外国的产品已经发展到了国货不能企及地步,即是青花、釉里红我们也要望尘而追了。其实,流失在国外文物,它永远是一个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无论它记录的是一个那时代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无论在国内还是中外,都不能改变它所承载及传播中华文化内涵。如果不是通过无偿追索,以竞拍或其它有偿方式回收的文物,始终改变不了文物曾经被掠夺、被贱卖的事实,始终改变不了中国国民财富曾被掠夺、被侵吞的事实。那么,在我们无法进行无偿追索时,先让它在异国闪光吧。我希望国内收藏家们,把富余的财富投资投入在国内经济文化事业;投资那些具有性公益项目,这才是功德千秋,造福万代的伟业!
玉器文化(http://wenwen.soso.com/z/q334420695.htm?ch=wtk.title )
玉器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从河姆渡时期玉文化产生,玉器所体现的物质文化因素在不断地演进,在演进中玉器所体现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笔者将浅析玉器在以下几个方面所体现的物质文化因素。
在新石器时代玉器曾是生产工具的代表,比如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过玉斧、玉凿等器具,此类工具在最早的时候多用于生产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这时期玉器更多地被当作生产工具来使用。当然,并不排除玉器在此时也用作兵器。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有玉钺出土,这被认为是军权的象征。而且玉斧、玉凿在某种程度上亦可作为作战的兵器。
但是这时期玉器所体现的则是一种神玉文化,因为像上面提及的玉斧等玉器毕竟少数,更多的则是体现天人沟通、宇宙崇拜、宗教意识的玉器。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预测,因而他们转向求助于神灵。玉作为“石之美者”被用于沟通神灵,古人这样记述:“巫能以玉事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玉器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沟通神灵、联系上天的神器。另外,玉器中一些动物性玉雕如龙、鸟等, 是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反映。例如在红山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玉猪龙、C型龙等玉器就很有可能是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
到了夏商周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玉器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礼玉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夏代的玉兵器的数量相对之前是要多的。也就是说,随着国家的出现,玉被赋予一种政治因素或者说政治文化。周代以后,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制作了大量玉制的礼器和佩器。《周礼》、《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记载了西周有关体现等级功能玉器的名称、形制、规格与用途。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明确规定了等级不同,所执的玉器就不一样。
玉器之所以体现礼玉文化,关键在于玉器很重要的一个功用就是用于祭祀。在《礼记·春官·大周伯》中有这样的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用玉制六器祭祀天地四方,这样就将玉器赋予礼制的内涵。
另外,玉器还用作皇帝的印玺。妇孺皆知的和氏璧在被进献之后就被铸成国玺,秦国一度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秦统一六国后成为传国之玺,后来和氏璧不幸遗失。帝王的印玺多以玉铸成。这又进一步丰富了玉器的礼玉的内涵。另外,玉器还作为陪葬之物,当时的人们认为:玉石具有灵气,“金玉在九窍, 则死人为之不朽”。诸如玉衣、玉塞、玉含都是陪葬之玉器,这同样是礼玉的体现。
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德玉文化,玉器被赋予人们所希冀的美好的德行操守。从春秋末期始,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在社会理念上出现了“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在《礼记·聘义》中记载玉有德十一,分别为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把玉拟人化了。这种观点代表了儒家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贵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人们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诗经中有这样的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由于玉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此君子必须佩戴它。君子佩玉,无故不离其身,也就成为一时的风尚。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从原始先民到春秋战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所有能佩玉、有玉的人都是出于当时社会上层的人,即最初的玉器的占有和使用是社会阶级上层的特权。但到汉代时,玉器便出现世俗化的趋势。汉代,玉器在社会礼仪、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加的广泛,用于玩赏的玉器大量出现。到了唐代,玉器上出现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花鸟、人物绘饰。另外,有实用价值的玉质杯碗也逐渐增多,还出现了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物。这些都说明了玉器的功用正一步步地世俗化。宋元明清时期是玉器的普及化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玉器更是进入了平常百姓家。
玉器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装饰品。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用玉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7000~6800 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璜、管、珠、坠等。从其出土的部位可知,璜、管、珠、坠都是项饰。殷商时代,佩饰玉器也较为常见,殷墟妇墓中就有大量的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由不同类型的佩玉串联而成。秦汉时代,佩玉成为普遍的风尚。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装饰功能渐渐地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并且在明清时期,由于古玉数量已不可观,故而古玉收藏之风甚为炽热。时至今日,玉器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品。
玉器从开始由生产工具到兵器、神器、礼器,直到普通百姓的饰物,不断地发展演变,始终是人们所喜好的东西。与此同时,玉器就自然而然的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含义,成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可以说,玉器从一出现便与美联系在了一起。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诸如:比喻人的品格为“玉洁冰清”,形容人的相貌美丽为“玉容”、“玉貌”,称赞男子的风度为“玉树临风”,称赞女子的气质为“亭亭玉立”,赞美天帝为“玉皇”、“玉帝”,称居住之所为“琼楼玉宇”,好听的声音为“玉声”。人们甚至用玉来赞美音乐的动听和诗文的优美,如我们熟知的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汉代以后,用玉或玉字旁的字命名也渐成风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并且玉器所体现的物质文化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玉器从最早祭祀神鬼、充当礼仪用具、殓葬尸体、为少数权贵服务,随时代进步,除继续参与祭祀、礼仪活动之外,还为更多的人(包括王公贵族、士大夫文人、富庶百姓)提供现实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效力。而玉文化也由最初的神玉文化演变为礼玉、德玉文化,最终提升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这其中无不体现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因素。
H. 为什么很多女人都偏爱戴玉
亦舒曾说:“真正有气质的女人,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毫无疑问,玩玉的女人就是如此。
一件玉饰,带给女人的,不仅是外表上的高贵典雅,更有着经济上的安全感,以及思想上的独立性。
“美人如玉”女人与和田玉,就像是知己,他们最懂得彼此的内心。
人滋养玉,玉陪伴人,这样的温情,女人感受最深。
I. 女人戴玉镯的好处和讲究
一、女人戴玉镯的好处是:养生作用。
长期佩戴玉制品对身体十分有益。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铬、锰、钴等,佩戴玉石聚焦蓄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各项生理机能更加协调运转。
长期佩戴玉镯,可以得到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祛除老人视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气、养精神,有明显的治疗保健作用。
二、女人戴玉镯的讲究是:佩戴玉镯不必效仿他人,以自己心里感觉为主,只要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就是一种最适宜的讲究。
(9)中国美女玉文化扩展阅读
玉镯保养常识:
1、当玉镯表面有灰尘、污物时,可用细绸布轻轻抹试,有油污时,可用洗洁剂或温碱水冲洗干净。
2、玉器首饰最忌干燥高温,应避免在阳光下曝晒或长期置于高温环境之下。
3、玉器首饰讲究以“油养”为主,由于人体分泌的油脂保养,可经常佩戴,也可以保存在温润的环境之下。
J. 戴玉石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女人那么喜欢佩戴玉石呢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 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玉的养生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据化学分析,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故有中医所说“有的病吃药不能医好,经常佩带玉器却治好病”,道理就在于此。倘佩带玉手镯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被动除视力模糊之疾,而且可以蓄元气,养精神。
[白玉] 有镇静,安神之功。
[青玉] 避邪恶,使人精力旺盛。
[岫岩玉] 对男性阳痿患者很有效,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翡翠] 能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病痛,能帮助人克服抑郁。
[独玉] 润心肺,清胃火,明目养颜。
[玛瑙] 清热明目。
[老玉] 解毒,清黄水,解鼠疮,滋阴乌须,治痰迷惊,疳疮。
玉石不但能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性情,而且祛病保平安。其产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垫、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玉梳,对人体具有养颜、镇静、安神之疗效,长期使用,会使你精神焕发,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