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哈尔滨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九个市辖区人口普查数分别为:南岗区139万,香坊区112万,道里区109万,道外区81万,松北区41万,平房区23万,呼兰区77万,双城区63万,阿城区50万。再加上所辖的宾县、延寿县、方正县、依兰县、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的人口,总人口数达1001万。哈尔滨城区人口总数已达550万,步入中国特大城市行列。
哈尔滨市人口一千多万人,居全省第一位,列全国特大城市之中,余下为齐齐哈尔市404万人,绥化市370万人,牡丹江市350万人,佳木斯市320万人,大庆市280万人,鸡西市240万人,双鸭山220万,七台河市150万人,鹤岗市120万人,伊春市110万人,黑河市近100万人。
人口分布:
1、户别人口:全市共有家庭户[3]3931383户,集体户260035户;家庭户人口8761798人,集体户人口12480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2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66人。
2、性别构成:全市18个区县(市)的人口中,男性5007089人,占50.02%;女性5002765人,占49.9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24降为100.09。
② 哈尔滨的人口是多少
在籍人口有981.32万人。
③ 哈尔滨人口2022年总人数口是多少
哈尔滨人口2022年总人数口是:哈尔滨市2022年总人口数暂未公布,1000.99 万(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下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93.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000.9854万人,2021年。
哈尔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尔滨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是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哈尔滨历史发展
哈尔滨阿城,由于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并将此地辟为金上京会宁府,金太宗灭亡北宋后,将北宋的财富倾力营造上京会宁府,但地域与人口的限制都使会宁府发展缓慢。
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弑君夺权,于公元1153年将都城迁往燕京,金上京完成了38年都城的历史使命,金国开始向着中央集权转变,强化其对中原区域的控制,上京会宁府失去外部助力,加上蒙古崛起以后的限制,重新归于寂静。
清朝虽然也是女真出身,但清朝入关带走大多数精锐,又禁止东北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开发,直到雅克萨之战以后,清廷才逐渐重视起东北的权益,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管辖整个黑龙江流域的军政事务。
黑龙江将军的驻地在齐齐哈尔,但临近的阿勒锦也开始逐渐繁荣起来,哈尔滨是女真“阿勒锦”的谐音,阿勒锦”是女真语“名誉、荣誉、声望”的意思,但显然后来的哈尔滨在很长时间都没能兑现这样的期盼。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哈尔滨
④ 哈尔滨市有多少人口
1001万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哈尔滨市人口数量为1001万人,位列黑龙江省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地级市及以上)第18位。
哈尔滨市一般指哈尔滨。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黑龙江省辖地级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⑤ 哈尔滨市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10009854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哈尔滨市常住人口为1000985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5971人相比,减少626117人,下降5.89%,年平均增长率为-0.60%。
自然地理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5.6℃,最高月平均气温23.6℃,最低月平均气温-15.8℃,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全年降水量423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无霜期天数168天。
哈尔滨地处平原,耕地面积197.7万公顷,且多为富含营养成分的“黑土地”。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哈尔滨中部地区,成为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14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7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8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哈尔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情概览
⑥ 哈尔滨人口多少
据哈市经济研究所的专家预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10年,哈市主城区的人口数将翻一番,达到1000万。专家称,如果哈市主城区的人口达到1000万,城市空间将急需扩张。
1主城区人口475万
10日,哈市公安局户政处公布了一组统计数字,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8区10县总户数3295192户,总人口9898578人,其中,男性5002473人,女性4896105人,男性比女性多106368人,性别比十分稳定;哈市18岁以下1572476人,18至35岁2995238人,35至60岁4128393人,60岁以上1202471人。
哈市主城区4751298人,其中,18岁以下653371人,18至35岁1459395人,35至60岁2016324人,60岁以上622208人。全市非农业人口4769481人,农业人口5129097人。全市自然增长人口50432人,全市机械增长人口为-36410人。
在哈市9898578人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1202471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主城区人口4751298人,60岁以上622208人,占总人口数的13%。根据统计数据,哈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10%左右,可以说,哈市正式步入老龄社会,并呈现出老龄化程度加剧的情况。
2户均人数降到3人
记者从哈市公安局户政处了解到,1990年,哈尔滨市户均人口为3.86人。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时,哈尔滨市户均人口为3.25人。截至2005年年底,哈尔滨市市区家庭户数为130.17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为3.06人。截至2008年年底,哈尔滨的户均人数变成了3人。与前几年相比,家庭规模正在逐渐趋小。
据哈市公安局户政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市很多家庭都是几代人住在一套屋子内,共用一个户口本的现象非常普遍。随着经济的发展,子女结婚后买房单过,自立门户,还有的子女给父母买了新房,过去的一户分成几家,有了各自的户口本。老人独居形成了特有的空巢家庭,且空巢家庭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市民的婚姻、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另外,近年来离婚率持续上升,造成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都无疑导致了现代家庭规模的趋小。
3未来10年主城区人口或将翻番
哈市主城区的人口达到475万人,与2005年的398万人相比,已经增长了77万人。专家预计,到2020年,主城区人口或将翻一番,达到1000万人左右。
哈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孔凤娟对记者说,以我省目前的人口基数,到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5%。未来我省的人口空间结构一定是“大哈尔滨”的模式,而不会是均衡的城市空间格局。因此这些人大部分将流向哈市,作为省会的哈尔滨市应该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
哈尔滨市公安局户政处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十几年应是哈尔滨进一步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未来的十几年,哈尔滨至少要为龙江的城市化进程承接500万人口的转移。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哈尔滨的城市人口来源并不主要是哈尔滨,而是以全省为依托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已经有许多我省外市县的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哈市的户口。不看不知道,一看周边的人,真的有一多半的人老家都不在哈市。
4专家:城市应严格划分功能区
人口的规模决定着城市的规模,那么哈尔滨市如果人口达到1000万,我们的主城区生活空间是否还够用呢?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董鸿扬说,哈尔滨已是一个主城区实际人口超过400万的大都市,但人口和主要经济社会活动仍然被高度压缩在江南二环路内外的空间内,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偏高,公共空间和城市绿地日渐减少。因此,从空间结构的角度看,主要是哈尔滨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没有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进行适时的优化重整。
哈尔滨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说,近十年来,在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许多工业老国企通过改制搬迁,退城进郊,这在空间上分离了工业的功能;一些大学也选择了在松北、利民落户,这在空间上分散了教育中心的功能。但工厂、学校腾出的空间,很快被开发商和行政机关开发为住宅楼和办公楼,人口密度不降反升,城市公共空间和绿地不增反减。其中原因在于,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居住中心仍然交织在一起,而且都在强化。
据介绍,在人口较少的城市,商业中心、产业中心、金融中心与行政、教育、文化中心可以混合在一起,居民区也多靠近工作地点建设。但城市规模扩大后,这些中心再聚集在一起,不但不能带来规模效应,相反,会带来严重的“城市病”。因此,世界许多城市,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各个中心开始分离,各种功能严格分区,从而将人口从高度密集的中心区带到新城区,以改善老地区的环境和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增加老城区的活力和宜居性。
⑦ 中国哪个地方美女最多,中国美女最多的有哪几个城市
俗话说“食色,性也”,女生最常谈的话题是“哪里的帅哥最多”,而男生最常讨论的则是“哪里的美女最好看”。如果在街头看到了美丽的“小姐姐”,可能连姑娘都会忍不住看上几眼。由于社会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许多国家都有着颜值较高的美女,其中出了名的便是俄罗斯。
当然,除了国外的一些国家,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地方,例如古代的四大美女,即貂蝉、西施、杨贵妃和王昭君,她们更是有着“闭月羞花“和”沉鱼落雁”的美称。那么,如今在我国的众多城市中,哪些地方的美女最多呢?
以上介绍的是目前呼声比较高的美女城市,男生们表示:来到这三个城市突然觉得自己结婚太早了。当然,我国还有许多地方也是美女众多
⑧ 哈尔滨人口多少
哈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哈市登记常住人口为1063.5971万人,比10年前941.3359万人增加122.2612万人。
人口增速 超全国水平
统计显示,哈市总人口同1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22.2612万人,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7.15和9.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2.2261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年平均增长率高0.6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85个百分点。
解读 :从人口增长情况看,哈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外来人口 增速超本地
哈市流动人口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85万人,增1.7倍。2000年户口登记地在哈市以外的为49万人,2010年为134万人。近10年哈常住人口的增长很快,主要是外地人的增加。
解读:统计数据说明,哈市流动人口规模增大,作为省会城市人口的吸附能力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强化。
城市布局 南岗区人口最多
哈市南岗区人口数量最多,已超百万,为1343857人;其次是道里区,香坊区居第三位。
解读:从数据上看,哈市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南岗、道里、道外等中心城区人口相对集中,呼兰、阿城、松北等新区人口较少。中心城区人口多负担重,城区功能疲惫不堪。今后哈市将向新区疏散人口,那里生活会更舒适。
男女比例 103.44:100
哈市男性为540.79万人,占50.85%;女性为522.81万人,占49.1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10年前的103.92下降为103.44。
解读:数据反映了哈市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说明哈市“重男轻女”现象少了。
家庭规模 一家2.89人
哈市有家庭339.89万户,比10年前增加62万户,其中家庭户人口为9824636人,占总人口的92.37%(其余7.63%均为集体户);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89人,比10年前减少了0.38人。
解读:哈市家庭户规模的缩小,反映了大家庭分化为小家庭进程的加快。
年龄结构 青少年比重下降
哈市0—14岁的人口为116.42万人,占10.95%;15—64岁的人口为861.63万人,占81.0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5.54万人,占8.04%。与10年前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0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9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2个百分点。
解读:计划生育在哈市得到了较好执行,生育率保持较低水平,使0—14岁人口比重比全国、全省都低。哈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吸引了大量劳动年龄的外来人口,使15—64岁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哈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速。
居民素质 受教育程度提升
哈市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56.41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为171.77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431.36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38.89万人。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比全国多5776人,比全省多5639人;同10前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增长了91.78%。哈市文盲人口为17.05万人,与10年前相比,文盲率由4.38%下降为1.6%。
解读:哈市10年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