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植物园门票多少钱
哪里的?????问题请说详细!
B. 惠东飞鹅岭爬山多少阶梯
飞鹅岭南门登山道有997级石级。
观音山至飞鹅岭山顶的登山道是1600米,
150米的糖锅山登山道以及130多米的健身路径。
C. 都知它藏身广州闹市,神秘的赵佗陵墓怎么找不到
另一个佐证是汉代的陵寝制度,如果赵佗的墓在中间是祖位,那么第二代南越王墓则会在墓位,在赵佗墓的西边,而赵眜墓穴所在地象岗刚好在越秀山的西边。专家分析,赵佗的陵墓很可能就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岗附近,也就是中山纪念碑附近的岗腹深处。
对于赵佗墓穴的所在地的猜疑颇多,后世的许多记载也并没有权威性,所以关于它的种种猜测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证据,关于赵佗之墓的谜案,还有待于考古人员的继续努力和探索。
D. 谁知道广东惠州西湖有多大,包括哪些景点
惠州西湖始建于五代(公元907~960年),相传这里原是古河道,后河流改道后遂冲积而形成5个相通的湖面,分别是丰湖、平湖、鳄湖、菱湖和南湖,统称西湖,湖面面积3.2平方公里。1992年,西湖总体规划作出重大修编,周边的红花湖和金山湖景区并入西湖风景名胜区,景区范围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19平方公里,保护范围由19.6平方公里扩大到52.5平方公里。
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榜山等山川水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遂成为湖。其西面和南面群山环抱,北依东江。景区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游览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湖水深浅不一,一般在1.5米左右,个别水深3至4米。 目前,惠州西湖的景观称为“五湖六桥十八景”,五湖和六桥都没有变,十八景则为“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十八处景观。
五湖指: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相传五湖的形成与七仙女中的五姐有关。一日,五姐镜前梳妆,见韶容已老,情无所托,伤感万分,泪洒如雨,失手将梳妆镜跌落凡间。这梳妆镜恰好掉在惠州,一摔五瓣,成为五湖,如雨泪水瞬间注满五湖。至今已是“五湖秀水五面镜,面面妆镜藏青山。”
①平湖位于西湖的北部。北有拱北桥与东江相通;南有苏堤为平、丰两湖之界;西至孤山、准提阁;西北至桃花溪,东与城区相连。湖区周长约3.6公里,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全区群山环碧,林木青葱,水色山光,渚台亭榭,交辉相映,景色天然。清陈恭尹《西湖歌》曰:“惠州城西数百峰,峰峰水上生芙蓉。西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支何时还。”
②丰湖是北宋时期对惠州西湖的泛称,后来的丰湖是指形成五湖后,在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水域及其有关山地界域而言。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湖水面积0.29平方公里。湖西缘叫小黄塘,湖中有北宋陈称创建的陈公堤、明圣桥横卧于其间并与城区相连;湖东缘与城区相望,湖边有数里深宅大院,开门见湖;南与南湖圆通桥相界,北与苏堤相隔。
③鳄湖位于平湖西北,东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14平方公里。它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湖区虽小,但湖山交错幽森,湖边林木苍郁,十分幽静。
④南湖过去面积很大,与丰湖相通,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约0.67平方公里。南湖自古以来山丘、洲渚交错,湖湾深幽曲折,犹如四通八达的水乡,环境优美。现湖区北到圆通桥,南到市一中一带,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0.17平方公里。
⑤菱湖位于平湖北,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槎溪,由半径、游塘经游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游人泛舟溯湖而上,弯环曲折,可至杜田、半径。明代叶维阳有诗赞曰:“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但昔日的菱湖曾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菜田和鱼塘,1991年,政府重新恢复菱湖,经过几年建设,湖区景观轮廓已基本形成。
六桥指: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
①拱北桥。俗称五眼桥,位于平湖北,是六桥中的第二桥。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既是惠州千年官道的桥梁,又是西湖泄洪东江的通道。1925年东征时,黄埔军校师生经此桥攻打惠州北门。现桥头建有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
②西新桥。位于苏堤中段,为六桥中的第一桥。修筑苏堤时建,原为木质结构,桥上架飞阁九间。相传修建苏堤至此,每日所填之土,次日便不见。原来此地是湖怪居所,后经逍遥堂何道长指点,用七七四十九根石盐木,围住湖怪,并在石盐木上架木成桥,才把苏堤修成。今桥重修于1983年,全桥用花岗岩石砌成,桥呈弧形,5个桥洞大小不一,游艇经此,可往来于平湖与丰湖间。
③明胜桥。
④圆通桥。
⑤迎仙桥。位于平湖西北,始建于宋代,为六桥中的第四桥。经此,平湖连通市区下角。相传,平湖芳华洲逍遥堂的道长,经此桥到元妙观迎请八仙,心遂愿成,故名迎仙桥。
⑥烟霞桥。
十八景指: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这些景点品题精趣、与现实较为接近,更为淅外人士和国内游客所赞誉。
①飞鹅览胜。指登上飞鹅岭饱览西湖之胜景。飞鹅岭因山势如鹅张翼而得名,地处丰湖南湖之间,过去是控制惠州城的兵家必争之地。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炮兵阵地曾设在此。山上林木苍郁,风景宜人。旧时民间春游踏青,重阳登高,多携酒于此鸟瞰全城,饱揽湖光山色。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山头绿化,修环山道路,建览胜亭、山顶广场、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立东征军战士群雕,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更具纪念和教育意义。
②丰山浩气。丰山是西湖名山,它横亘菱、鳄两湖。古时山门人口处有一面牌坊,上刻“万山第一”四个大字,据说是苏东坡所书,可惜山门已毁,石刻湮没遗失。近年,地方政府在西湖丰山建设革命烈士陵园。十数幅浮雕和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风貌。屹立在丰山之巅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聂荣臻元帅手书。惠阳地委撰写了碑文。广场两旁翠柏苍松,绿草如茵,布局庄严肃穆,令人起敬。清晨红日东升,溢彩流光洒落在纪念碑上,景色瑰丽非常。丰山陵园将英雄业绩载入千秋史册,浩气长存,与湖生辉。
③水帘飞瀑。西湖古八景之一,1993年市政府在建设红花湖景区时复建,位于红花湖入口公园内。“水帘飞瀑”重现了西湖古景的风貌,只见峰峦叠翠,峭壁流泉,飞瀑掩映水帘洞、洗心台;水花飞溅如云雾,如冰柱;注潭激石,声如钟鼓,令人尘积涤尽,心骨冷然,“所谓劈青山,走白虹,以水石相喧,为耳目共赏”。国内西湖数十个,唯独惠州西湖有此瀑布,定是大自然偏爱这一方水土和这里的人民,才给予如此特殊的惠赐。
④平湖秋月。明月湾景点又称“平湖秋月”。在平湖东、五四路口湖畔,北宋治平年间惠州太守陈称所筑,因地处湖滨“纡回十丈,弯环如月”,故曰其名。张友仁《西湖志》称:“清末湖边有水楼数十座,饮宴称盛,画舫游艇,均入画图”。1959年为改善市区交通,明月湾的东部被筑环城西路所用,留湖边部分建明月湾茶厅。“文革”中建“惠州大厦”,1991年,政府拨资600万元,拆迁“惠州大厦”,重建现明月湾景点。
⑤玉塔微澜。进入惠州西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泗洲塔了。泗洲塔始建于唐代中宗年间。宋朝,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晃晃游,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夕阳西下,"倒景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亦称此景为"雁塔斜晖"。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塔毁,明万历初改筑为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又重建为塔,至今历时三百余年。清光绪初,塔顶为雷火劈毁一角,后屡经修葺。现在,西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
⑥红棉春醉。指的是明月湾前的小岛。古有湖光亭,因形如船,故称“船亭”。岛上红棉苍劲,前人有"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的诗咏相赞。现建有红棉水榭和明月湾建筑组群巧妙地联为一体,有"数株霜树缀木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宴清客,此间风月不论钱"的绝句品评。
⑦西新避暑。西新避暑即今惠州宾馆。为丰湖东北角的披云岛和浮碧洲两个小岛组成。宋时,有东坡飞阁,久废。明代万历年间,建有西新园,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西湖纪行》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柳扬,嫩绿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西新清且胜,宛若憩瀛蓬。”“西新避暑”因而得名。今不岛林木环抱,一片绿茵,楼、榭、轩、阁点缀其间,隐于绿丛,浮于水际,给西新避暑胜景赋予时代气息。
⑧花洲话雨。百花洲,古称花墩,旧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诗句。这里"分莳繁卉,香风半湖。"清代诗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⑨花港观鱼。丰渚在平湖西面,古建有丰渚亭,早倾圮。近代,为纪念邑人名士江逢辰,筑“江孝子亭”后改建“孤桐馆”。沿渚遍莳荷花,仲夏酷暑,荷花盛开,香远溢清,遂称“荷花亭”。现在所看到的琉璃碧瓦,飞檐翘角酷似荷花的亭宇是一九七八年重建的荷花亭。
现在丰渚内有“小榭回廊依曲岸”的观荷榭、赏鱼轩,有“迎春桃李意芬芳”的桃花溪,有“万竿绿影参天”的竹径景观。坐在湖边听那湖浪涛音,远眺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繁花婀娜,香风半湖,鱼戏鸟鸣,故有“花港观鱼”之称。
⑩芳华秋艳。芳华洲为平湖北面一个小岛,原来四面环水,现地貌变迁,北面与陆地相连。北宋时,洲上有逍遥堂,州守赵汝驭为之题额。苏东坡经常来芳华洲寻幽访友,过逍遥堂问疾何道士,有“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后来,逍遥堂荒废了。惠州镇守使刘达庆在逍遥堂旧址筑芳华亭,后又倾圮。今洲上重建逍遥堂,南有贴水长桥与点翠洲相连,北有迎仙桥介连元妙观之间,还有一座园林别墅式的西湖宾馆,隐现于茂林修竹之中,颇具幽趣。深秋时节,洲上一群群挺拔的池杉和水杉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象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辉煌的亭、檄相映争辉。 “一段芳华描不就”,欲将黛色写金秋。”
⑾苏堤玩月。从惠州的闹市区平湖门前往孤山,有一条宽阔的石堤,名曰苏堤。此堤始建于宋绍圣三年(公元一○九六年),由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所筑。堤上有桥,名曰“西新桥”,后人称为“苏公桥”,又名“丰乐桥”。清雍正初,知府吴骞,以堤亘于湖之旷,处天心,月到空明,身入冰壶,水面金波璀璨,景同瑶岛,水天一色,上下寒光,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遂称“苏堤玩月”。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砌石加宽,提高孔位,可通游艇。堤边广种相思、垂柳,春游踏青,秋凉玩月,景色宜人。
⑿连理红棉。得益于烟霞桥畔不染世尘的水土的抚养,烟霞桥头悄然生长出一对卓而不群的连理红棉,当人们发现他们时,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继承了苏东坡和王朝云永留西湖的不老主题,演绎着新时代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两句诗,道出了天下有情人的共同心愿,也使人们对连理枝情有独钟。连理枝是人间吉祥的征兆,象征着夫妻恩爱,天长地久,永结同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名山大川里,虽偶有连理枝,但连理红棉却绝无仅有,这两株红棉并肩连枝,恰如夫 妻爱侣牵手同行,形象生动逼真,实属罕见。高大威武、号称英雄的红棉树都如此多情,向往人间美好的感情生活,定是生于彼西湖、葬于此西湖的王朝云在天之灵有知,以其忠贞不渝而感天动地,并护佑着西子湖畔一代又一代人纯真的爱情。
⒀孤山苏迹。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俨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称。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葬于寺侧松林中,面临西子湖,遥对大圣塔,既得栖禅、圣塔之灵,以对死者之念,又不与佛寺、宝塔争高低,以护湖景之严整。传说朝云死后不久,因佛圣显灵,五趾大仙回煞,寺僧希固筑亭盖之,名曰“六如”,以念朝云临死前诵出的“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当作“如是观”的金刚经渴句。朝云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迹,后世游者无不瞻临,)一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有诗赞曰:“死士生王论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钱塘苏小浑无迹,输与朝云葬惠州。”近年,我们在孤山建苏东坡纪念馆,塑东坡居士像,筑碑廊,收集与苏东坡有关的历史文物一百多件,供游人赏鉴。时人冠以“孤山苏迹”之景誉。
⒁南苑绿絮。南苑是南湖东面的一块小陆地,紧靠南坛市区,遥对飞鹅岭。旧时为演武场,也作过苗圃。一九八五年浚湖时提高南苑水位,开辟为公园。该园以植物造景为主,种有乔、灌、花木人十多个品种,共二千七百多棵,铺草皮五千多平方米,并配以莲池、石山小景,庭园迂曲,绿水索绕,花木扶疏,风生翠浪,有“南苑绿絮”之称。最近,市政协在南苑西北面建邓演达纪念亭,塑邓演达铜像,寓革命历史人物于风景名胜之中,供人们瞻临,使湖光山色更上一层楼。
⒂烟霞柳浪。与鳄鱼岛遥遥相对的是烟霞桥,这里是西湖又一胜景。苏东坡滴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辟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现在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是六桥中的美女子,飘逸秀丽,气质不凡,当年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意境。如今盛极一时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尘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树依旧枝繁叶茂,似乎演化着着名古寺鼎盛的香火。而烟霞桥依旧孓然独立,远离闹市,景色清幽秀丽,飘然尘埃之外,桥上可静观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烟,群鸟飞翔,一派诗情画意。
⒃留丹点翠。即今点翠洲。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是西湖岛景一胜。 宋时,惠州太守陈称在岛上筑孤屿亭,明嘉靖年间改点翠亭,后几经兴废。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通情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后人集东坡、文山句联曰:"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九二四年,浚湖积土于亭西,增筑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由于洲渚古树苍翠,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顷,人称"留丹点翠"。现在亭榭增辉,绿树成荫,还有九曲回桥相渡,风景更加幽静宜人。
⒄象岭云飞。西湖借景堪称一绝。离惠州西北三十里处,有象头山,属罗浮支脉。西湖望之,如若屏障,常有气云飘忽,"象岭嵯峨,云态特异",晴空变化万状,雨过锦绣云开。象岭云飞一景如巧夺天工,"飞到岭边云不去,湖光添得数峰.
⒅鹤鹭祥舞。鹤屿为平湖中的一个小岛,岛上翠练重重,郁郁葱葱,人迹罕至,便有 白鹭、灰鹭、海鸥等多种鸟类在此筑巢。每当日出日落,鹤鹭齐鸣,漫天飞舞,遂成一幅祥和宁静之百鸟图。身在西湖山水中观鹤鹭祥舞,生态环境的改善令人欣喜,自然界又多了一个和平自由的小鸟天堂。
E. 去广州的作文三百字
今天,我满载欢乐的来到广州,去看美丽的广州塔和海心沙岛的。
广州塔别名“小蛮腰”,椭圆形,就像一位美女在海心沙岛扭着小腰翩翩起舞呢!白天看上去,像穿着一条白色的纱裙;夜晚,灯光打开后,就像一位美女魔术师,这“裙子”的颜色变得可真快啊,一会儿蓝、一会儿红、一会儿紫。就连岛上的喷泉也忍不住跟着跳上几曲。
广州塔高得惊人,足足有600米,为国内第一高塔。广州塔的电梯是高速电梯,每秒钟能上五层楼,比飞机还耳鸣得快。而“小蛮腰”的最细处在66层,一共有109层。站在最高层向远看去,整个羊城尽收眼底,再往下看,行走的人们就像蚂蚁一样在地上蠕动,珠江上驶过的轮船就像一条条毛毛虫。向北延伸,是西塔、省博物馆等广州新标志性建筑,一直向北,是2010年亚运会的主会场——天河体育中心,在那里有许多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
广州还是我们的省会城市,相信广州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丽!
F. 从广州东站坐地铁到飞鹅岭地铁站要多少钱
票价9元
公交线路:地铁3号线北延段 → 地铁9号线,全程约45.8公里
1、从广州东站乘坐地铁3号线北延段,经过10站, 到达高增站
2、乘坐地铁9号线,经过9站, 到达飞鹅岭站
G. 东江特遣队怎么样
兄弟我今早去阳记喝了个鸡骨草炖盅+一叠猪肠粉,然后准时9点来到久违的惠州大剧院,观赏咱惠州出产的爱国主义教育大片《东江特遣队》的二轮上映。因当年曾经翻阅过一本关于东江特遣队英烈刘黑仔的连环画,所以今次也算旧梦重温了却一单心事。 《东江特遣队》的拍摄和上映,是我市纪念东江纵队光辉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一件大事件,也是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一件大事件,还是弘扬惠州本地电影文化的一场盛宴(不是夜宴)。有好事者云:呃呵,咱惠州出了东江盐火局鸡酿豆腐梅菜横沥汤粉阳记炖盅,如今文明进化到也能鼓捣电影了,不让你丫张艺谋陈凯歌独美,很好。 《东江特遣队》聚集了我的偶像家英哥(汪明荃的男友)、角色美女马苏(奥运乒乓球冠军孔保时捷的女友)等等一众名角,不好意思,头号男主角刘黑仔(片中名为刘子良)的扮演者因为其貌不扬看电影字幕时没记住。穿起黑色绸缎长袍扮演米店老板的家英哥,滑溜的光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微微鼓起的肚子是满腹诗书气自华,还有他那一撇性感得来勾魂夺魄的2撇鸡,让他没有开口,剧场内就哄笑成一片。还有马苏马大美女,艳丽得来带几分羞涩,感性得来倔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巾帼不让须眉女战士,孔保时捷果然没有选错人。当然,还有饰演日本萝卜头和汉奸的数位角色也佷出彩,个个都让观众逮着就想盅一锅,只是片中萝卜头和汉奸都智商比较低,更凸现我特遣队员的智勇双全神高神大。眼尖的看客或许还会发现自己亲朋戚友的身影,据说剧组在本地当初招了不少群众演员跑龙套,瞧,那位不会哭的小朋友演技这么差,是城区哪个幼儿园选派的?!可惜兄弟我长得人才不够出众身手不够玲珑,要不然也去报名了。兄弟我的某位哥们,就在里边饰演一具死尸成功出镜,实现了人生的电影梦想,看片时一个劲摇着我的胳膊:看,那是我,那条尸是我…… 《东江特遣队》讲述的是东江特遣队的故事,以刘黑仔为首的东江特遣队,为了营救一批爱国文化人士,派员混入萝卜头的粮站,通过搞破坏搞测绘的形式展开斗争,把粮站地图粮仓位置活力配置的情报送了出去!最后里应外合胜利完成任务把粮站给炸了粮食给烧了,解救出一大批的苦力,最后一路突围把文化人士安全送达目的地。说道此处,看过点美帝影视节目的兄弟我觉得《东江特遣队》有《职业特工队》+《Prison Break》+《拯救大兵瑞恩》feel,好说歹说也是咱们自个的大片啊。综观全片,子弹横飞炮火处处鲜血,可以说成功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局面,节奏可以说相当之明快,出现得恰到好处的民谣也很好烘托了剧情狠狠地煽了几把。只可惜演员的表演略显脸谱化,更可惜的是没有照顾本地市场而推出客家话、惠州话版本。当然,普通话版本也是为了更好将本片推出广东投向全国市场大赚1笔。 《东江特遣队》里,出现了大家熟悉的桥东老屋子老街,日本萝卜头和汉奸就是在那里鱼肉咱们的百姓。经过布景改造,城区所剩不多的水东老街又回复了往日的风采,墙上帖的《混蛋蓝桥(Waterloo Bridge)》的电影海报、仁丹广告,呃,还有“办证2180xxx”的字样,但总体来说暇不掩玉。摄制组几乎跑遍了城区各个镇,横沥永湖水口小金口三栋……,各位看客或许在镜头里发现自己家乡的鱼塘和芭蕉林,都是当年东纵战士战斗过流过血的地方啊。最后,影片结局还出了一个当年念小学去过几次的地方,那里有青松翠柏绿草茵茵,还有纪念烈士的丰碑,好多年没去过了,因为那头偏僻据说不时有贼人出没,连同有烈士石像的飞鹅岭,当年都是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秋游春游的景点,如今都成为贼人的失乐园了罢。 据悉《东江特遣队》采取包票到机关的手法,让每天呆坐机关单位喝茶看报纸的哥们姐们都有机会走入电影院接受教育。同时据说还将组织发动我市广大中小学生在百忙中前往观看,同时采取送电影下乡的方法辐射全惠州,从6月上到11月,实行正面对撼《夜宴》和即将上映的《满城都是黄金甲》《墨功》《伤城》等大片,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谋略!现时惠州大剧院作为独家播映的影院,每天上午9:00、下午15:00、晚上20:00连轴转播出3场,一扫最近一年以来因为对手南国影城出现的票房不景气状况。可以乐观地展望,《东江特遣队》自6月上画以来票房势必走红到爆灯,提前夺得年终票房总冠军,彻底打垮好大喜功整色整水如张艺谋冯小刚之流,对于实现我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净化市民之灵魂减少乱吐痰乱扔垃圾在电影院大声讲话脱鞋等不文明现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ps: 感谢送票的哥们,你的死尸演的很棒也值了,换回两张票。 ps1: 惠州大剧院电话,请问114,但记得拒绝昆钱稳笨114的超时自动转号服务,要服务小姐口读号码。 ps2: 请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前往惠州大剧院,因为停车位置有限,尤其是机关单位车改后私家车数量猛增,这几天的放映都是机关单位专场。
H. 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珍珠湾一带原是一片小浅海湾。湾东面的飞鹅岭,西面的北环迳和北面的白根山将浅海围成
一个“U”字型的大港池,人称口洋。有个水上人家的青年叫大鳖,长年累月在洋上以捕鱼为生。一天,大
鳖遇到一条大海豚在洋边的沙洲上搁了浅,实在不忍心将它捕杀,便救起放归大海。原来,这海豚是龙皇的
三女儿。为感谢渔夫的救命之恩,小龙女遂摇身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大姑娘嫁给大鳖为妻。从此,夫妻俩在岸
上搭起蛋家棚居住。平日丈夫出海捕捞,妻子便在洋里养殖珍珠。人们看到新娘子如花似玉,又有一手养殖
珍珠、加工手饰的绝活儿,便叫她珍珠玉女,并将她养殖珍珠的地方叫做珍珠湾。
谁知龙皇获悉女儿离宫上岸做了渔妇,勃然大怒,定要
兴师问罪。一天夜里,龙皇抖动龙宫,作起狂风巨浪,将玉
女夫妇俩连同蛋家棚一起冲进了大海。玉女急中生智还原成
海豚身,将在海中挣扎的丈夫救起。龙皇却不肯罢休,下令
虾兵蟹将将夫妻俩处死……
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南海观音菩萨大发慈悲,及时乘莲
赶到洋上,点泼圣水,普度众生。只见转瞬间风平浪静,河
清海晏,水中钻出一对鸳鸯鸟,飞上菩萨的莲蓬。第二天,
人们发现口洋的海水全退干了,沧海变成了桑田,田中长出
大片莲藕,滩上立起了两座小山,前面的一座酷似一条大海
豚,后面的一座酷似一只大海龟。大家都说,莲藕是观音娘
娘留下造福人间的仙草,前面那座山是珍珠玉女的化身,管
她叫玉豚山;后面那座是大鳖的化身,管他叫金龟岭。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一对鸳鸯在莲池
里戏水。忽然有一天,人们不再看到鸳鸯了,却在白根山下
发现了一对鸟型巨石。后人都相传,这是当年那对老鸳鸯仙
逝后留下的“仙骨”--鸳鸯石。
I. 把惠州西湖景点按顺序介绍,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解说词。要按顺序呀!!!!!
自然地理湖:1.五湖:丰湖,平湖,菱湖,鳄湖,南湖2.其他湖:红花湖、金山湖、小鳄湖山:西山、孤山(狮山)、丰山(丰山公园)、太保山、紫薇山、古榕山、螺山、小架榜山(又称小高榜山)、飞鹅岭(飞鹅览胜)、游龙山(游龙剑气)、大小石壁、石芽山、准提阁山、白毛窝、托盆岭、布岭头山川、小溪:横槎、天螺、水帘川、榜山溪、桃花溪岛、洲:鳄鱼岛、绿茵洲、披云岛(西新避暑)、点翠洲(留丹点翠)、学子洲、百花洲(花洲话雨)、枇杷洲、芳华洲(芳华秋绝)、荔浦(荔浦风清)、琵琶岛湾:明月湾建筑桥:1.六桥:西新桥、拱北桥、明圣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2.其他桥:九曲桥、堰龙桥、观榜桥、紫薇桥、枇杷桥堤:苏堤(苏堤玩月)、陈公堤水榭:红棉水榭(红棉春醉)、微波榭、荷花榭、落霞榭、西湖画舫亭:荷花亭(江孝子亭)、留丹亭(留丹点翠)、六如亭、枇杷亭、湖心亭、仲元亭(邓铿)、览胜亭(飞鹅览胜)、过帆亭、鸳鸯亭园林:
泗州塔(玉塔微澜)
南苑(南苑绿絮)(见南苑公园)、丰渚园、今是园、李氏山园、东坡园、百鹤含书、桃花源、高榜园、红花湖水上乐园其他建筑:元妙观、逍遥堂、准提阁(准提远眺)、泗州塔(玉塔微澜)、丰湖书院、湖上五先生祠、阅湖山庄、挂榜阁、望湖楼、烟渚新亭、祥云塔、民国雕堡群、西湖宾馆、西湖大酒店、惠州宾馆牌楼、门:平湖门(牌楼)、南湖门、菱湖门名人墓:朝云墓、陈炯明墓、杨坤如墓、陈九成墓、江逢辰墓、东江烈纪念碑编辑本段景观西湖景区自然布局甚佳,宋代《惠州府志》已有"五湖六桥八景"的记实,五湖是指形成西湖的五个相连的湖泊,即“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南湖”,六桥指“烟霞桥、拱北桥、西新桥、明圣桥、园通桥、迎仙桥”等六座桥梁;八景指“水帘飞瀑、半径樵归、野寺岚烟、荔蒲风清、桃园日暖、鹤峰返照、雁塔斜晖、丰湖渔唱”八处景观。清代《西湖纪胜》又增加了六景,合十四景;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编着的《惠州西湖志》又列举出十八景之多。上列景观经数百年的历史演变,有些已随时代前进而湮没,有些刚因人事活动而改观。惠州西湖幽深曲折,淡雅秀邃,水明如练,山曲若环;春风逸荡,夏景流芳,秋艳洲渚,冬林染翠,四时之景各有其妙。日出听天籁齐鸣,日暮观雁塔斜晖;丽日晴和则万象开朗,雾雨迷蒙则冷烟湿翠;风飒飒而飘襟,露零零而浸肤,人游于湖上,月圆于水天,可谓一步一景,步移景变,景色万千。西湖景区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城妙在天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1993年12月,西湖风景区成为全国评选的六个“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之一。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目前,惠州西湖的景观称为“五湖六桥十八景”,五湖和六桥都没有变,十八景则为“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十八处景观。[1]五湖五湖指: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相传五湖的形成与七仙女中的五姐有关。一日,五姐镜前梳妆,见韶容已老,情无所托,伤感万分,泪洒如雨,失手将梳妆镜跌落凡间。这梳妆镜恰好掉在惠州,一摔五瓣,成为五湖,如雨泪水瞬间注满五湖。至今已是“五湖秀水五面镜,面面妆镜藏青山。”①平湖位于西湖的北部。北有拱北桥与东江相通;南有苏堤为平、丰两湖之界;西至孤山、准提阁;西北至桃花溪,东与城区相连。湖区周长约3.6公里,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全区群山环碧,林木青葱,水色山光,渚台亭榭,交辉相映,景色天然。清陈恭尹《西湖歌》曰:“惠州城西数百峰,峰峰水上生芙蓉。西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支何时还。”②丰湖是北宋时期对惠州西湖的泛称,后来的丰湖是指形成五湖后,在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水域及其有关山地界域而言。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湖水面积0.29平方公里。湖西缘叫小黄塘,湖中有北宋陈称创建的陈公堤、明圣桥横卧于其间并与城区相连;湖东缘与城区相望,湖边有数里深宅大院,开门见湖;南与南湖圆通桥相界,北与苏堤相隔。③鳄湖位于平湖西北,东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14平方公里。它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湖区虽小,但湖山交错幽森,湖边林木苍郁,十分幽静。④南湖过去面积很大,与丰湖相通,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约0.67平方公里。南湖自古以来山丘、洲渚交错,湖湾深幽曲折,犹如四通八达的水乡,环境优美。现湖区北到圆通桥,南到市一中一带,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0.17平方公里。⑤菱湖位于平湖北,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槎溪,由半径、游塘经游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游人泛舟溯湖而上,弯环曲折,可至杜田、半径。明代叶维阳有诗赞曰:“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但昔日的菱湖曾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菜田和鱼塘,1991年,政府重新恢复菱湖,经过几年建设,湖区景观轮廓已基本形成。六桥六桥指: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①拱北桥。俗称五眼桥,位于平湖北,是六桥中的第二桥。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既是惠州千年官道的桥梁,又是西湖泄洪东江的通道。1925年东征时,黄埔军校师生经此桥攻打惠州北门。现桥头建有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②西新桥。位于苏堤中段,为六桥中的第一桥。修筑苏堤时建,原为木质结构,桥上架飞阁九间。相传修建苏堤至此,每日所填之土,次日便不见。原来此地是湖怪居所,后经逍遥堂何道长指点,用七七四十九根石盐木,围住湖怪,并在石盐木上架木成桥,才把苏堤修成。今桥重修于1983年,全桥用花岗岩石砌成,桥呈弧形,5个桥洞大小不一,游艇经此,可往来于平湖与丰湖间。③明胜桥。明胜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为惠州西湖着名六桥中第五桥。在北宋陈偁太守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解放后政府两次修建。现在上可通车,下可通船。④圆通桥。圆通桥是西湖着名六桥之一,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往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榭掩映,洲渚纵横。西湖中的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域。历代几经废兴。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新建一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⑤迎仙桥。位于平湖西北,始建于宋代,为六桥中的第四桥。经此,平湖连通市区下角。相传,平湖芳华洲逍遥堂的道长,经此桥到元妙观迎请八仙,心遂愿成,故名迎仙桥。
烟霞桥⑥烟霞桥。烟霞桥惠州西湖六桥之一,位于烟霞堤坝北段,连通平湖、鳄湖。据史志载,桥始修于明丙寅年(1626年),后累重修。而张萱的“钟声已过断桥西”,实则桥始终未完固。近代乡贤张友仁增修桥台宽六尺,而桥未改建。八十年代重修,用青石雕刻砌成,刻工极为精美,不失为一座独立的艺术精品,放在西湖之中。此间山水郁郁苍苍,在在壮观。在荷花亭处观望,若遇云雾弥空,霞烟漫没堤桥,则恍闻钟梵随风。偶见白鹭横飞,真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意。泛舟穿过桥拱,则豁然开朗。见鳄湖堤上,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水映楼台,灯光闪闪,热闹非凡。一静一闹,那又是别有一番情趣。十八景十八景指: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这些景点品题精趣、与现实较为接近,更为淅外人士和国内游客所赞誉。①飞鹅览胜。指登上飞鹅岭饱览西湖之胜景。飞鹅岭因山势如鹅张翼而得名,地处丰湖南湖之间,过去是控制惠州城的兵家必争之地。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炮兵阵地曾设在此。山上林木苍郁,风景宜人。旧时民间春游踏青,重阳登高,多携酒于此鸟瞰全城,饱揽湖光山色。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山头绿化,修环山道路,建览胜亭、山顶广场、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立东征军战士群雕,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更具纪念和教育意义。②丰山浩气。丰山是西湖名山,它横亘菱、鳄两湖。古时山门人口处有一面牌坊,上刻“万山第一”四个大字,据说是苏东坡所书,可惜山门已毁,石刻湮没遗失。近年,地方政府在西湖丰山建设革命烈士陵园。十数幅浮雕和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风貌。屹立在丰山之巅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聂荣臻元帅手书。惠阳地委撰写了碑文。广场两旁翠柏苍松,绿草如茵,布局庄严肃穆,令人起敬。清晨红日东升,溢彩流光洒落在纪念碑上,景色瑰丽非常。丰山陵园将英雄业绩载入千秋史册,浩气长存,与湖生辉。③水帘飞瀑。西湖古八景之一,1993年市政府在建设红花湖景区时复建,位于红花湖入口公园内。“水帘飞瀑”重现了西湖古景的风貌,只见峰峦叠翠,峭壁流泉,飞瀑掩映水帘洞、洗心台;水花飞溅如云雾,如冰柱;注潭激石,声如钟鼓,令人尘积涤尽,心骨冷然,“所谓劈青山,走白虹,以水石相喧,为耳目共赏”。国内西湖数十个,唯独惠州西湖有此瀑布,定是大自然偏爱这一方水土和这里的人民,才给予如此特殊的惠赐。④平湖秋月。明月湾景点又称“平湖秋月”。在平湖东、五四路口湖畔,北宋治平年间惠州太守陈称所筑,因地处湖滨“纡回十丈,弯环如月”,故曰其名。张友仁《西湖志》称:“清末湖边有水楼数十座,饮宴称盛,画舫游艇,均入画图”。1959年为改善市区交通,明月湾的东部被筑环城西路所用,留湖边部分建明月湾茶厅。“文革”中建“惠州大厦”,1991年,政府拨资600万元,拆迁“惠州大厦”,重建现明月湾景点。⑤玉塔微澜。进入惠州西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泗洲塔了。泗洲塔始建于唐代中宗年间。宋朝,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晃晃游,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夕阳西下,"倒景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亦称此景为"雁塔斜晖"。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塔毁,明万历初改筑为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又重建为塔,至今历时三百余年。清光绪初,塔顶为雷火劈毁一角,后屡经修葺。现在,西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⑥红棉春醉。指的是明月湾前的小岛。古有湖光亭,因形如船,故称“船亭”。岛上红棉苍劲,前人有"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的诗咏相赞。现建有红棉水榭和明月湾建筑组群巧妙地联为一体,有"数株霜树缀木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宴清客,此间风月不论钱"的绝句品评。⑦西新避暑。西新避暑即今惠州宾馆。为丰湖东北角的披云岛和浮碧洲两个小岛组成。宋时,有东坡飞阁,久废。明代万历年间,建有西新园,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西湖纪行》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柳扬,嫩绿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西新清且胜,宛若憩瀛蓬。”“西新避暑”因而得名。今不岛林木环抱,一片绿茵,楼、榭、轩、阁点缀其间,隐于绿丛,浮于水际,给西新避暑胜景赋予时代气息。⑧花洲话雨。百花洲,古称花墩,旧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诗句。这里"分莳繁卉,香风半湖。"清代诗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⑨花港观鱼。丰渚在平湖西面,古建有丰渚亭,早倾圮。近代,为纪念邑人名士江逢辰,筑“江孝子亭”后改建“孤桐馆”。沿渚遍莳荷花,仲夏酷暑,荷花盛开,香远溢清,遂称“荷花亭”。现在所看到的琉璃碧瓦,飞檐翘角酷似荷花的亭宇是一九七八年重建的荷花亭。现在丰渚内有“小榭回廊依曲岸”的观荷榭、赏鱼轩,有“迎春桃李意芬芳”的桃花溪,有“万竿绿影参天”的竹径景观。坐在湖边听那湖浪涛音,远眺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繁花婀娜,香风半湖,鱼戏鸟鸣,故有“花港观鱼”之称。⑩芳华秋艳。芳华洲为平湖北面一个小岛,原来四面环水,现地貌变迁,北面与陆地相连。北宋时,洲上有逍遥堂,州守赵汝驭为之题额。苏东坡经常来芳华洲寻幽访友,过逍遥堂问疾何道士,有“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后来,逍遥堂荒废了。惠州镇守使刘达庆在逍遥堂旧址筑芳华亭,后又倾圮。今洲上重建逍遥堂,南有贴水长桥与点翠洲相连,北有迎仙桥介连元妙观之间,还有一座园林别墅式的西湖宾馆,隐现于茂林修竹之中,颇具幽趣。深秋时节,洲上一群群挺拔的池杉和水杉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象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辉煌的亭、檄相映争辉。“一段芳华描不就”,欲将黛色写金秋。” ⑾苏堤玩月。从惠州的闹市区平湖门前往孤山,有一条宽阔的石堤,名曰苏堤。此堤始建于宋绍圣三年(公元一○九六年),由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所筑。堤上有桥,名曰“西新桥”,后人称为“苏公桥”,又名“丰乐桥”。清雍正初,知府吴骞,以堤亘于湖之旷,处天心,月到空明,身入冰壶,水面金波璀璨,景同瑶岛,水天一色,上下寒光,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遂称“苏堤玩月”。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砌石加宽,提高孔位,可通游艇。堤边广种相思、垂柳,春游踏青,秋凉玩月,景色宜人。⑿连理红棉。得益于烟霞桥畔不染世尘的水土的抚养,烟霞桥头悄然生长出一对卓而不群的连理红棉,当人们发现他们时,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继承了苏东坡和王朝云永留西湖的不老主题,演绎着新时代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两句诗,道出了天下有情人的共同心愿,也使人们对连理枝情有独钟。连理枝是人间吉祥的征兆,象征着夫妻恩爱,天长地久,永结同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名山大川里,虽偶有连理枝,但连理红棉却绝无仅有,这两株红棉并肩连枝,恰如夫妻爱侣牵手同行,形象生动逼真,实属罕见。高大威武、号称英雄的红棉树都如此多情,向往人间美好的感情生活,定是生于彼西湖、葬于此西湖的王朝云在天之灵有知,以其忠贞不渝而感天动地,并护佑着西子湖畔一代又一代人纯真的爱情。⒀孤山苏迹。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俨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称。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葬于寺侧松林中,面临西子湖,遥对大圣塔,既得栖禅、圣塔之灵,以对死者之念,又不与佛寺、宝塔争高低,以护湖景之严整。传说朝云死后不久,因佛圣显灵,五趾大仙回煞,寺僧希固筑亭盖之,名曰“六如”,以念朝云临死前诵出的“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当作“如是观”的金刚经偈句。朝云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迹,后世游者无不瞻临,)一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有诗赞曰:“死士生王论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钱塘苏小浑无迹,输与朝云葬惠州。”近年,我们在孤山建苏东坡纪念馆,塑东坡居士像,筑碑廊,收集与苏东坡有关的历史文物一百多件,供游人赏鉴。时人冠以“孤山苏迹”之景誉。⒁南苑绿絮。南苑是南湖东面的一块小陆地,紧靠南坛市区,遥对飞鹅岭。旧时为演武场,也作过苗圃。一九八五年浚湖时提高南苑水位,开辟为公园。该园以植物造景为主,种有乔、灌、花木人十多个品种,共二千七百多棵,铺草皮五千多平方米,并配以莲池、石山小景,庭园迂曲,绿水索绕,花木扶疏,风生翠浪,有“南苑绿絮”之称。最近,市政协在南苑西北面建邓演达纪念亭,塑邓演达铜像,寓革命历史人物于风景名胜之中,供人们瞻临,使湖光山色更上一层楼。⒂烟霞柳浪。与鳄鱼岛遥遥相对的是烟霞桥,这里是西湖又一胜景。苏东坡滴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辟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现在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是六桥中的美女子,飘逸秀丽,气质不凡,当年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意境。如今盛极一时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尘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树依旧枝繁叶茂,似乎演化着着名古寺鼎盛的香火。而烟霞桥依旧孓然独立,远离闹市,景色清幽秀丽,飘然尘埃之外,桥上可静观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烟,群鸟飞翔,一派诗情画意。⒃留丹点翠。即今点翠洲。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是西湖岛景一胜。宋时,惠州太守陈称在岛上筑孤屿亭,明嘉靖年间改点翠亭,后几经兴废。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通情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后人集东坡、文山句联曰:"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九二四年,浚湖积土于亭西,增筑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由于洲渚古树苍翠,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顷,人称"留丹点翠"。现在亭榭增辉,绿树成荫,还有九曲回桥相渡,风景更加幽静宜人。⒄象岭云飞。西湖借景堪称一绝。离惠州西北三十里处,有象头山,属罗浮支脉。西湖望之,如若屏障,常有气云飘忽,"象岭嵯峨,云态特异",晴空变化万状,雨过锦绣云开。象岭云飞一景如巧夺天工,"飞到岭边云不去,湖光添得数峰.⒅鹤鹭祥舞。鹤屿为平湖中的一个小岛,岛上翠练重重,郁郁葱葱,人迹罕至,便有 白鹭、灰鹭、海鸥等多种鸟类在此筑巢。每当日出日落,鹤鹭齐鸣,漫天飞舞,遂成一幅祥和宁静之百鸟图。身在西湖山水中观鹤鹭祥舞,生态环境的改善令人欣喜,自然界又多了一个和平自由的小鸟天堂。西湖景区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城妙在天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1993年12月,西湖风景区成为全国评选的六个“环境卫生达标风景名胜区”之一。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 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