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关于雁门关的诗句
1、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山敬。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古离别》南北朝:江淹
2、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雁门关野望》唐代:伏唯岩许棠
3、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虮。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古风五十九首》唐代:李白
4、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云中道上作》唐代:施肩吾
5、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唐代:刘长卿
1,《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清代 屈大均记烧烛、雁门高处。
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译文: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那时候,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
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你我穿着貂皮大衣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2,《古离别》南北朝 江淹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译文: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3,《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雁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缺御,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凉州词二首》唐代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5,《雁门太守行》 唐代 李贺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2、《凉州词》 唐-王之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带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古别离》 唐-韦庄
原文: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译文:晴空云淡柳色青如烟,别情难遣散饮酒丰酣。手拿着玉鞭指向云外,使人断肠是明媚江南。
4、《雁门胡人歌》 唐-崔颢
原文: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译文:代郡的东面和古燕地相毗连,雁门胡人的家靠近边疆塞关。他们会放猎鹰追逐塞上鸟儿,在秋日里骑着猎马驰骋荒原。寒天里多在山头燃烧起野火,山火被雨水熄灭蒸腾起浓烟。听说辽西近来没有发生战事,闲来无事常到酒家酣饮醉眠。
5、《凉州词》 宋-陆游
原文:
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译文:晴空云淡垆头的酒有葡萄的香,马儿驻足春天到了苜蓿都长高了。醉了就听一听自古的曲子,在雁门关这有我有一片雄心。
1,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出自唐代:卢照邻《战城南》白话文释义: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白话文释义: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3,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出自唐代:李白《山鹧鸪词》白话文释义:苦竹岭头秋月皎洁,满地青辉,苦竹朝南枝头摇曳,鹧鸪飞翔。一只小鹧鸪嫁给了北京的大雁,那大雁正准备衔着鹧鸪飞向雁门关的老家。
4,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出自唐代:崔颢《雁门胡人歌》白话文释义:雁门郡东接古代燕国,郡内高山峻岭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边境附近。你看,一个胡人解开猎鹰脚上的绳索,让它飞出去追捕鸟雀,自己则骑着当地产的骏马驰骋在辽阔的秋原上,四处游猎。
5,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出自唐代: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白话文释义: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刘长卿)
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
古风其六(李白)
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
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李白)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长亭怨 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屈大均)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云中道上作(施肩吾)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雁门关野望(许棠)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阮郎归 独木桥体(元好问)
别郎容易见郎难。千山复万山。杨花帘幕晚风间。愁眉澹澹山。光禄塞,雁门关。望夫元有山。当时只合锁雕鞍。山头不放山。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刘长卿)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
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古风其六(李白)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
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李白)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
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
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
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
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
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
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长亭怨 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屈大均)记烧烛、雁门高处。
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云中道上作(施肩吾)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雁门关野望(许棠)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阮郎归 独木桥体(元好问)别郎容易见郎难。千山复万山。
杨花帘幕晚风间。愁眉澹澹山。
光禄塞,雁门关。望夫元有山。
当时只合锁雕鞍。山头不放山。
谒杨无敌祠
[宋]苏辙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注释]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永州、岳州、许州。自号颍滨遗老。文学上很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为文以策论见长。工诗,亦能词,着有《栾城集》等百卷。死后谥文定。
李牧祠
[宋]司马光
椎牛晌壮士,拔距养奇才。
敌帐方惊避,秦金已暗来。
旌旗移幕府,荆剌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注释] 司马光(1019-1086),字公实,号迂叟。原籍山西夏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让、刚正不阿。从小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的美传,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雁门道中书所见
元好问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满江红·雁门关 z
楼断苍云,似故帅、叱威点阅。
分明见、秋高敛籁,峰群肃列。
箍地龙蜒犹揣火,锁关虎隘能坚铁?
只回雁、叹堞草摇风,声声咽。
烟灰散,凭热血;萤光熠,伤明月。
纵潘杨不语,世人还说。
可恨忠奸多惹瀣,直疑清浊都含谲。
抬望眼、问大好河山,真无辙?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
雁门关怀古 刘凯
横空出世雁门山,巍峨万仞上云端。
翠微漫漫接星辰,曲径幽幽通霄汉。
一楼高耸连西东,双峰屹立界北南。
绝壁小溪松涛喧,危崖大壑车轴断。
车碾车辙两轮颤,雁出雁门三旋盘。
关城龙盘扼北漠,勾注虎距庇上馆。
晋地咽喉锁中原,陉岭长城联屏藩。①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狼烟入云关草殷,昭君出塞鸿雁伴。②
汉武唐宗临紫塞,宋皇清帝登雄峦。
雁门历经千余战,将士戍边万古传。
李牧扫胡雷霆疾,杨家镇关敌胆寒。
赤心报效赤县天,白骨堆成白雪天。
商贾云集通衢路,骚人胜览林泉畔。
昔日雁门遭风沙,今朝绿帐荫山川。
唐 许棠
雁门关野望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张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若是雁门寒月夜,
此时应卷尽惊沙。
——唐·郎士元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唐·李颀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
——唐·刘长卿
Ⅱ 七律·雁门关怀想
七律·雁门关怀想
@铁山青士(笑独行)[诗]
横障云中是雁乡,三关九塞忆苍凉。
蒙恬善战王嫱别,李牧多谋杨业殇。
杆石靖边凝剑魄,城砖勾注护龙梁。
盘山路险凭高处,风送熬鱼代轮睁郡香。
注释:
1.云中,指大同。
2.雁乡,古以雁门山为雁之所出,又以雁门山为鸟不能越惟雁可度之地;《山海经·海内西经》云:“雁门山,雁出其门。”《永乐大典》引《太原府志·兵防》释“雁门”称:“代山(指雁门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
3.三关九塞,三关指内长城之外三关,即昌孙偏头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内三关为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九塞,泛指古中原各大要塞,战国时多为长城关塞。《吕氏春秋·有始览》云:“何谓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城、肴、井陉、令疵、句注、居庸。”《淮南子·地形训》所记九塞略同,惟大汾作太汾、冥阸作渑阨、肴作肴阪。其中句注(勾注)即雁门。
4.王嫱,即王昭君,雁门关传为昭君出塞地(昭君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落雁”美誉亦与雁门山鸟不能越惟雁可度之说相合)。
5.杨业殇,杨业即“杨耐桐链家将”故事中之金刀令公杨继业;殇,取亡义;史载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乘辽国新君初立之机兵分三路第二次北伐,先胜后败。同年,杨业作为副帅随主帅潘美在雁门关抵御辽军,因遭监军王侁逼迫而率兵西出西陉关(雁门关别名)迎敌,又因王侁负约擅撤接应之兵(潘美不能制)而于陈家谷口狼牙村(或谓在今宁武北,或谓在今朔州西南,无定论)兵败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6.杆石靖边,靖边指靖边祠(亦称李牧祠、镇边祠),祀主为战神李牧;杆石指粗细有如旗杆、下粗上细顶尖的神杆石,靖边祠前立有一对石神杆。
7.勾注,指勾注山,即雁门山。
8.盘山路险凭高处,盘山路指雁门险道(路)十八弯,其中第七弯在山顶,可俯瞰远眺。
9.熬鱼代郡香,即代县熬鱼香;代县古为代郡郡治所在。
(庚子年六月成咏于湖城,用平水韵,同年八月二十三将注释中的“旗杆石”订正为“神杆石”)
Ⅲ 雁门关诗句李白
1. 李白关于雁门关的诗句
李白关于雁门关的诗句 1.关于雁门关的诗句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刘长卿)
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手孙
古风其六(李白)
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
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李白)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判唯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长亭怨 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屈大均)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云中道上作(施肩吾)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雁门关野望(许棠)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阮郎归 独木桥体(元好问)
别郎容易见郎难。千山复万山。杨花帘幕晚风间。愁眉澹澹山。光禄塞,雁门关。望夫元有山。当时只合锁雕鞍。山头不放山。
2.描写雁门关的诗句有哪些
1、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古离别》南北朝:江淹
2、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雁门关野望》唐代:许棠
3、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虮。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古风五十九首》唐代:李白
4、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云中道上作》唐代:施肩吾
5、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唐代:刘长卿
3.描写雁门关的诗句
谒杨无敌祠
[宋]苏辙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毕冲链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注释]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永州、岳州、许州。自号颍滨遗老。文学上很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为文以策论见长。工诗,亦能词,着有《栾城集》等百卷。死后谥文定。
李牧祠
[宋]司马光
椎牛晌壮士,拔距养奇才。
敌帐方惊避,秦金已暗来。
旌旗移幕府,荆剌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注释] 司马光(1019-1086),字公实,号迂叟。原籍山西夏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让、刚正不阿。从小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的美传,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4.关于雁门关的诗句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刘长卿)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
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古风其六(李白)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
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李白)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
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
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
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
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
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
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长亭怨 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屈大均)记烧烛、雁门高处。
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云中道上作(施肩吾)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雁门关野望(许棠)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阮郎归 独木桥体(元好问)别郎容易见郎难。千山复万山。
杨花帘幕晚风间。愁眉澹澹山。
光禄塞,雁门关。望夫元有山。
当时只合锁雕鞍。山头不放山。
5.描写雁门关的古诗句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胡人歌
作者:崔颢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
作者:张祜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蹋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 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啑血心不回。 寄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阮郎归 独木桥体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 体裁:词
别郎容易见郎难。千山复万山。杨花帘幕晚风间。愁眉澹澹山。
光禄塞,雁门关。望夫元有山。当时只合锁雕鞍。山头不放山。
云中道上作
作者:施肩吾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送薛承矩秩满北游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
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
古风其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 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雁门关外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长亭怨 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作者:屈大均 朝代:清 体裁:词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6.与“雁门关”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1、《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2、《凉州词》 唐-王之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带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古别离》 唐-韦庄
原文: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译文:晴空云淡柳色青如烟,别情难遣散饮酒丰酣。手拿着玉鞭指向云外,使人断肠是明媚江南。
4、《雁门胡人歌》 唐-崔颢
原文: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译文:代郡的东面和古燕地相毗连,雁门胡人的家靠近边疆塞关。他们会放猎鹰追逐塞上鸟儿,在秋日里骑着猎马驰骋荒原。寒天里多在山头燃烧起野火,山火被雨水熄灭蒸腾起浓烟。听说辽西近来没有发生战事,闲来无事常到酒家酣饮醉眠。
5、《凉州词》 宋-陆游
原文:
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译文:晴空云淡垆头的酒有葡萄的香,马儿驻足春天到了苜蓿都长高了。醉了就听一听自古的曲子,在雁门关这有我有一片雄心。
7.描写雁门关的诗句有哪些
1、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古离别》南北朝:江淹 2、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
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雁门关野望》唐代:许棠 3、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虮。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古风五十九首》唐代:李白 4、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云中道上作》唐代:施肩吾 5、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
——《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唐代:刘长卿。
Ⅳ 古代弹琵琶的女子叫什么
古代弹琵琶以女性居多,统称为搊弹家。唐代以后弹琵琶作歌侑酒的女子叫歌女,也被叫做商女,所以有句古诗叫做:商女不知亡国恨。
Ⅳ 王昭君其人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中文名: 王嫱
出生地: 南郡秭归
职业: 宫女,阏氏
主要成就: 维护汉匈关系长期稳定
代表作品: 《怨词》
配偶: 呼韩邪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
儿子: 右日逐王,须卜居次,当于居次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 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尘渗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清滚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 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答兄余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昭君入宫
中国画《王昭君》(王叔晖绘制)
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被选入宫。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绪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按理要轮到王昭君不知什么时候,而且即使轮到了又能怎样?王昭君可能也就这样湮没于后宫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变了王昭君的一生。这事要先从汉朝时最大的敌人——匈奴说起。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时候,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粮食,汉宣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
李玉刚“镜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汉宣帝驾崩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宫的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单于跟汉朝的关系已经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过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原因可能是汉元帝时已经汉强匈奴弱,没必要一定挑皇亲国戚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们毕竟不多,宫女则多的是;再者,呼韩邪单于此时就在长安,让宗亲的女儿冒充公主,这么的大事情怎么可能瞒的过他。 话说,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一个个起劲的劲头顿时就没了,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传说中这里还发生了许多故事,比如画师毛延寿的事情等,但大多数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件和亲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文中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非常传神,昭君之美跃然纸上。
塞外生活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也写作伊屠牙斯),封为右日逐王。婚后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二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着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关于“青冢”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历来提到“青冢”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历史传说
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生在着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着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 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实上命运总是在“有定”中包含着“无定”,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缠绵三天三夜的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濡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 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所谓: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宣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着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据传,由于匈奴风俗,王昭君曾在其夫死后,嫁给了儿子!
和番为国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维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收继婚制),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着《通典》。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昭君卒于何年,不 青冢
得而知了。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迷了。现代史学界对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历史功过意见分化严重,赞之毁之皆有。 而骚人墨客几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所以跟着也伤心同情。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后当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93;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结局不过一个被汉元帝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枢,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她的幸福才真正开始,她成为匈奴汗国单于最宠爱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来自中国的强大背景,在匈奴汗国宫廷中有极为尊贵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长安,只能囚在坟园。塞外却有广阔的苍穹,使她拥有丰富的爱情和人生温暖。
四大美人之由来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由来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闭月”: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杨玉环被选进宫时,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情景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宫女们也议论纷纷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沉鱼”: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 “落雁”: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后来,“落雁”也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了。
四大美人趣说
西施是大脚,发明了遮脚裙。 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应该是比较明显,虽然每个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显也看不出来,但貂蝉的估计是挺明显的。 王昭君是溜肩,故发明了垫肩。 杨贵妃倒还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审美观,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64,杨贵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别的喜欢沐浴。 美女也有缺陷,再加上古人的审美观和现代人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不应该去批判任何一位古代四大美女,因为各有各的优缺点。
Ⅵ 王昭君出塞后做了什么起到了哪些作用
昭君出塞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 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 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李玉刚“镜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拆迅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王嫱》(《西京杂记》)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旅团此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巨万。 注释:1)“元帝”,刘奭,公元前48—前35年在位,西汉十一个皇帝中的第八个皇帝。 2)“案”,同“按”,查。“幸”,宠爱。 3)“阏氏(yan烟支)”,匈奴君长的嫡妻。 4)“上”,皇上,即元帝。 5)“闲雅”,文静优雅。“闲”通“娴”,文雅。 6)“名籍”,名册。 7)“重信”,重视信用。 8)“弃市”,在市中斩首。 9)“籍其家”,“籍”,查抄财产,予以没收。据记载,同时被斩首、查抄的画师有毛延寿、龚宽、阳望、樊育。“巨万”,万万,数目极大的意思。 10)“或脊葛洪(公元283—公元363)”,晋代有名的医学家、文学家。他写的《西京杂记》,托名汉刘歆(xin新)作,记西汉遗闻佚事。西京,今之西安。 译文:汉元帝后宫妃嫔很多,皇帝不能每个都看,就让画匠把她们的相貌画下来,按照画上的美丑召来宠幸她们。宫女们都贿赂画匠,多的给十万钱,少的也不下五万钱。只有王嫱(昭君)不肯贿赂画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汉元帝,请求赏赐一个美人作为他们的阏氏(相当于皇后)。于是皇帝按照画像让王昭君出嫁。等到出发的时候,召见了昭君,原来昭君的容貌在后宫没有能比得,善于应对问话,举止优雅大方。元帝后悔了但是名字已经定了下来。元帝注重对外国讲诚信,所以没有换人。于是追究这件事,画匠们都被处死,抄没他们的家产都有许多。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昭君入宫
中国画《王昭君》(王叔晖绘制)
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被选入宫。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已经40多岁了,由于纵欲身体衰弱不堪。王昭君虽然是锦衣玉食,住的是绪窗朱户,但不过是笼中之鸟,池中之鱼而已。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按理要轮到王昭君不知什么时候,而且即使轮到了又能怎样?王昭君可能也就这样湮没于后宫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变了王昭君的一生。这事要先从汉朝时最大的敌人——匈奴说起。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等到他回去的时候,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粮食,汉宣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昭君出塞
李玉刚“镜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汉宣帝驾崩后,他的儿子刘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宫的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单于跟汉朝的关系已经很好 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不过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原因可能是汉元帝时已经汉强匈奴弱,没必要一定挑皇亲国戚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们毕竟不多,宫女则多的是;再者,呼韩邪单于此时就在长安,让宗亲的女儿冒充公主,这么的大事情怎么可能瞒的过他。 话说,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一个个起劲的劲头顿时就没了,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传说中这里还发生了许多故事,比如画师毛延寿的事情等,但大多数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件和亲事件的重要性。 “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文中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非常传神,昭君之美跃然纸上。
塞外生活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也写作伊屠牙斯),封为右日逐王。婚后三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二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着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关于“青冢”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 历来提到“青冢”的诗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杜牧的“青冢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附录:《王嫱报汉元帝书》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而。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 译文:臣妾有幸被选为陛下专用的后宫佳丽,原以为可把自己的身体进献给陛下,死后也会留下我的芳名。却不料遭到画师毛延寿的报复,只好远嫁到异国绝域的匈奴,真心实意地以身相报陛下的恩泽,哪里还敢怜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国内的人事变化难以预料,单于去世,我只能移情于卑贱的女工手艺消磨时光,天天向南遥望汉朝的边关,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伤郁结罢了。臣妾家乡还有我的父亲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怜悯,让我返回汉朝吧! 附录:《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附注: 苞桑:丛生的桑树。形容;形体和容貌。曲房;皇宫内室。 颉颃:音协杭。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委:堆。 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泱泱:水深广貌。禁脔:指帝王专享的猪头肉,比喻他人 不得染指的独占物。黜涉; 指官吏的进退升降。 日月:比喻国君。窜:隐匿。 译文: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
编辑本段历史传说
昭君出塞
王昭君出生在着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着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种小得可怜的几块山坡地,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 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人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五年的时间不算短,与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 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实上命运总是在“有定”中包含着“无定”,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于是挑灯披衣,濡泪和墨。出了雁门关,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所谓: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齐接到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自得汉廷绝色美人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元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 向汉元帝写信: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 希望可以回到中原。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着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和番为国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维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收继婚制),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着《通典》。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昭君卒于何年,不 青冢
得而知了。昭君死后,葬于青冢,而专家考证说,这只是她的衣冠冢,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迷了。现代史学界对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历史功过意见分化严重,赞之毁之皆有。 而骚人墨客几乎一口咬定王昭君在塞外受苦受难,所以跟着也伤心同情。学者柏杨先生认为,中国固然繁华,但与王昭君何干?她只能困在宫廷的小小天地。而宫廷的小小天地,在匈奴汗国也是一样,拥有顶尖的享受。并且,就在王昭君辞行后当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93;就死了。如果把她留下,最好的结局不过一个被汉元帝偶尔玩过的普通小宫女而已。她将守着灵枢,老死坟园。事实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她的幸福才真正开始,她成为匈奴汗国单于最宠爱的妃妾,因她的花容美貌和她的来自中国的强大背景,在匈奴汗国宫廷中有极为尊贵的地位。相形之下,她留在长安,只能囚在坟园。塞外却有广阔的苍穹,使她拥有丰富的爱情和人生温暖。
编辑本段昭君后人
伊屠智牙师,右日逐王(后来爵位升为右谷蠡王)。匈奴的单于是可以传弟的。呼韩邪一生共娶三女,
生七子,除王昭君所生的幼子伊屠智牙师以外,其他6人居然都当过单于。 复株累若鞮单于,名雕陶莫皋,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呼韩邪之子。复娶王昭君,生二女。 搜谐若鞮单于,名且糜胥,公元前20—前12年在位,复株累若鞮之弟。 车牙若鞮单于,名且莫车,公元前12—前8年在位,搜谐若鞮之弟。 乌珠留若鞮单于,名囊知牙斯,公元前8—13年在位,车牙若鞮之弟。 乌累若鞮单于,名咸,13—18年在位,乌珠留若鞮之弟。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名舆,18—46年在位,乌累若鞮之弟。 《后汉书》说呼都而尸单于想要把单于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杀害了伊屠智牙师。
编辑本段相关文学
王昭君手绘图(12张)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着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张仲素、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陈志岁等。 王昭君故事有清章回小说《又凤奇缘》;元杂剧《汉宫秋》、明传奇《和戎记》、杂剧《昭君出塞》均演此故事, 1900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骆宾王《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王安石《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老街味道《王昭君》
大漠狼烟长,胡儿弓马强。卫霍生其时,万骑卷平岗。 干戈化玉帛,天赐玉娇娘。世人叹青冢,一女定边疆。
翦伯赞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陈志岁《昭君出塞》(三首)
其一 消息深宫独晚闻,挺身而出见超群。 临行回首望天阙,似有衷言说与君。 其二 骏马嘶鸣催泪人,琵琶戎服向胡尘。 汉皇恨杀毛延寿,讵省根由在自身。 其三 边事年年风雨中,今朝身现得宁戎。 塞南枉有兵千万,未抵琵琶一曲工。
张仲素《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李白《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编辑本段相关影视
流行歌曲《美女远嫁·昭君》 流行歌手晏菲
演唱者:晏菲 瑟瑟西风卷黄沙 茫茫到天涯 今日惜别故乡路 何时回我家 你看你看那西天的晚霞 它诉说着女儿的牵挂 你看你看那阳关路漫漫 隔不断女儿的泪飘飘洒 朝听雁鸣暮弹琵琶 身在漠北心在华夏 春夏秋冬冰封了美丽年华 望断了秋水催长了白发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为的是国泰民安永开万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纵然一生孤寂红颜老也潇洒 你看你看那阳关路漫漫 隔不断女儿的泪飘飘洒 朝听雁鸣暮弹琵琶 身在漠北心在华夏 春夏秋冬冰封了美丽年华 望断了秋水催长了白发王昭君影视造型(20张)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为的是国泰民安永开万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纵然一生孤寂红颜老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为的是国泰民安永开万年花 昭君出塞美女远嫁 纵然一生孤寂红颜老也潇洒 瑟瑟西风卷黄沙 茫茫到天涯 今日惜别故乡路
Ⅶ 中国的“天下第一关”雁门关在哪一座城市
在它的旧城关附近,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景区,就是明代时期建造的百草口长城,这段长城也是中国目前保存的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而在这段长城之上,其实也发生了很多的历史重要事件,其中一个就是王昭君出塞了,王昭君是我国的四大美女之一,在她的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也就是昭君出塞时期,她曾经就在雁门关上弹琵琶,也正是这一段琵琶的弹奏,才使得王昭君有了落雁的传说。怎么样?各位小伙伴们想不想来雁门关一睹芳容呢?
Ⅷ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代表古代的哪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
“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
“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沉鱼):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西施,今浙江绍兴诸暨人,姓施名夷光别名西子,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容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七夕节前浙江绍兴地区的妇女有用荆树叶浸水洗头发的习俗,传说可以使头发滑润乌黑。相传春秋时期,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作了人质,得赦回国后,选范蠡为相,卧薪尝胆,图谋报仇,复兴大业,范蠡深思熟虑之后,准备选取一才色兼备的女子送给吴王,使其溺情于声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国报灭国之恨。一天,范蠡遇见了西施。西施自幼聪慧,天姿国色,平常喜欢用荆叶浸水梳洗。越灭亡以后,她常在浣沙溪边自吟:“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见春,浣沙水清清,难洗亡国恨。
”范蠡见西施不但貌美,而且为亡国而哀痛,是个难得的好女子。在禀告越王勾践之后,范蠡带了印符护送西施到了吴国。西施委曲求全入吴,吴国灭亡后,范蠡便带了西施于七月七日隐姓埋名,泛舟于五湖之间,老百姓为了表示对西施的敬爱,于七月七日用荆树叶浸水洗发,以示纪念。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王昭君(落雁):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当时,呼韩邪来朝,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貂蝉(闭月):
貂蝉,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人物,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
有人说貂蝉是历史上最早的间谍。其一:貂蝉只是小说家可能为了增添色彩而加进去的,正史并无记载(对当时局势影响这么大人物,如果真有其人,历史会不记载吗?);其二:小说人物貂蝉从事的活动并不具有“国家性质”,而“间谍”是“国家性质”极强的职业。是帮敌军(或敌国)搜集国家情报的特务人员(新华字典89年版“间谍”的定义)。貂蝉只能说是个“卧底”,而并非“间谍”。据此,认为貂蝉是“间谍”的说法非常错误。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义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千古之谜。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演义》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杨玉环(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羞花”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杨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其兄杨国忠仗势欺人,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唐玄宗为了稳定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被迫将玉环赐死,死时38岁。虽说红颜祸水,但一个女人的命运怎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衰败。无论是自尽还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听从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议,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