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夸一夸中国的外交他们辛苦了
可以用到诗句来夸他们
可以用这些句子:屹立东方序井然, 和平共处主张宣。 坚持底线精规划, 谨守原则巧斡旋。 睦友蓝图神笔绘, 亲邻礼乐玉声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于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外交部办公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平均一年两次。
② 历史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的红颜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个最拽的女人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环计。
吕稚——最狠毒的女人
吕稚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着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名气很大。
秋谨——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 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为献给这位女英雄的确是名至实归。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夏姬——最妖娆的女人
夏姬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异人临床指点,学会了一套“吸精导气”之方与“采阳补阴”之术,因此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历史上得宠的妃子很多,但若论情况之离奇却谁也比不过明宪宗的爱妃万万贞儿。一个大皇帝十九岁的女人却牢牢占领了丈夫的心,并且拥有他一生的宠幸,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③ 赞美女性的技巧与语言运用有哪些
小礼物,大作用在生活中,常常发现有许多人,他们并没有花多少代价,就能收到让别人欢心的效果。如,女孩在过生日时,她们并不关心别人送她礼物的价值如何,而主要是在心理上希望别人知道她的生日,并渴望别人记得她的生日。这样一个小小的秘诀,你只要掌握它就可以使你显得与众不同。假如你的女朋友过生日,你务必要提前表示问候之意。送张小卡片,或者小礼物,或者写信祝贺,如果她喜欢洋娃娃,也可送她一个精致的洋娃娃;如果她喜爱花,不妨送一束好的花卉给她。这本身就是艺术。它绝不在于礼物值多少钱,而是在对方生日之际,你想到了她,这就是对她最有效的赞美。
要学会说“咱们”
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疏远你,要学说“咱们”。因为这十分微妙。在汉语中,用咱们是指包括谈话的对方,而用我们即可以包括谈话的对方,也可以不包括谈话的。这样说咱们,对方不知不觉和你找到共同的感觉了。
例如,你和一个不太熟悉的人说话,如果说了一会还比较投机,你最后说:今天,咱们说得不错,下次找时间继续谈。这一句话就表示你已经接受对方,对方对你会感到信赖和亲密。人们每天的开头一句问话,虽不过是一种习惯用语而已。但是,如果把咱们适当地用于这些日常会话中,对方听了在心中便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信赖感。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在人的思维中是排斥你是你,我是我的言词的,人们的心理喜欢倾向于群体。如果群体当中有你,这个群体给你温暖感和保护感。你自然就不觉得孤单和寂寞了。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大众不一样,心理就会感到不安。
这就表明多数人希望与群体和谐,当然,也有少数例外的赶潮人。通常,女性对于流行的东西总是比较敏感,而且对周围人的打扮,存在着强烈的模仿心理。若有某种东西开始流行,如果自己没有及时赶上潮流的话,就如同没有及时地赶上班车一样感到失望。当某种新潮流开始时,总是先有少数勇敢的前驱者,狂势地支持这些新潮的东西,接着就逐渐出现同好者,进而引起多数人追此新潮流的紧跟。这样一来,不管流行的东西适不适合自己,也会一阵风似的去赶时髦。对这种人又另当别论,你不可说咱们,这样会挫伤她的虚荣心。
让对方先说如果你谈话的对象是女性,一定要设法请她先说,以示对她的尊重。有些女性有逃避责任的特点,尤其在决定某件事情时,更是不敢做主。例如,你陪女朋友到百货公司时,她往往不能自行决定购买东西,多数情形是闭口不语。因为面对眼前多种多样的产品,她可能花费很多时间也选不好所要的东西。而且,如果她好不容易决定而购买之后,但在她离开百货公司的那一刻,很可能会说出还是应该买原先选的那一个比较好之类的后悔话。
有人分析,这是由于女子受观念和习惯倾向的影响,形成了优柔寡断的心理定式,因为女性多缺乏当机立断的能力。女性大多是按照一定的规矩办事,由自己一人独自决定的机会较少,以致无形之中养成听人摆布的习性,若碰到必须由自己去决定的事情时,自然就会产生害怕出差错。如果你了解了这个心理,可以采取鼓励、赞美的办法去消除她内心所产生的这种逃避的心理倾向。对于她必须决定的事,最好不要在她面前说:你应该这么做;而要用明确而肯定的口吻来夸奖她做得不错。这样,她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了。
专家告诉我们说,女性自己所决定的事,你若能让她先说出来,应当适当地在旁边给她以指点,或把你的想法温和告诉她,她会对你产生好感。她会觉得你不仅尊重他,而且善解人意。
避免错误的赞美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而美丽的姑娘更为人所称羡。但是,在工作时,或女同事、女同学在场时,赞美必须恰当。假如有人当众夸奖一位女孩,其他同龄女孩可能会产生不满。吃醋的心理不仅男人有,女人也有。有些人,经常会无意识地在众人前夸奖某个人,这种话还是少说为好。尤其是对自己单位的女同事或女同学,最好能不谈这些,因为女性对赞美的问题十分敏感,所以,赞美时应该特别注意。
不要将赞美当成虚伪的奉承据说,外国女人受到诸如“你真年轻、你多有魅力”之类的赞誉对,总是说:谢谢。因为,这种赞美不是奉承。对方听了将非常高兴。在这种情况下谈话就会自然,这是常用的社交手段。过去,在法国社交界,男人接受这么一种教育:就是在宴会上必须赞美女人的服饰。如,您晚礼服的颜色真是太相配了,我简直难以形容这种高贵。听到这样的赞叹,女人会说得很轻描淡写,“是吗,您也这么认为?”“我还从来没见过像这样漂亮的。”如得到这种最高的赞美,她会一边发出优雅的笑声,一边说:您真像一位外交官。这些赞美形式现代西方也很流行,人们喜欢这种带有调侃趣味的赞美语。
④ 我家的女外交官作文600字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外交官,也就是翻译官.“而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这是史立兹先生着作的,也成为我追求理想的座右铭,而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又是我最欣赏的诗句,我把它记在心中,为我对理想的奋斗增添信心.当我幻想着:有一天,我当上了一名外交官,带好东西,走上了飞机,前往驻外使馆.在那,我用一口流利的语言,悠然自得地与外交官员交谈,谈判,这是多么伟大而又自豪的啊事!
是啊!作为一名外交官,能在驻外使馆工作,能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何尝不是一件快乐,自豪的事呢?我想当外交官,更是因为我喜爱外语这一门功课,它使我感觉非常新奇,也想把这门外语用上好的方向,能帮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可有些人觉得:哎呀!当上外交官可了不得了,有的是钱,多好啊!可我觉得:作为一名外交官,首先心中是大公无私,对得起国家,而不能只是为了金钱,权势,和荣耀.而要成为一名好的外交官,名利,权势就不能在心中有立足之地.
我选择成为外交官,首先是我非常热爱英语这一门功课,然后,又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新闻的一些国际论谈和外国使者会见,谈判.其中,都有外交官默默无闻的身影.我着迷了,我看见她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我被折服了,被感动了.从此,我定下誓言,我会为自己拟定的理想而奋斗.
在长大后,我会用自己的博学去帮助国家,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的人.现在,我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一步:学习好语文和数学,打好基础.并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二步:学习好英语,要好好背单词,多听听磁带.第三步:在外补习英语,好好做卷子,好好考试,并且还要适当的把学过的单词复习一遍.不要忘记,并要一直坚持.
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需要的不仅是大公无私的心态,更是要有一个宽阔的心田,不要因为别人的嘲讽和不屑就低头,那就不行.我们应该昂首挺胸的去面对!我认为;总有一天,我对理想的付出,终究会有一定的回报!我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对理想的坚信!
加油吧!让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吧!
⑤ 近代中国着名女外交家
吴仪最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提气”的大动作,发生在2005年5月。当时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跌入谷底的中日关系正岌岌可危,中国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此时,日本爱知世博会被中日双方认为是改善关系的机会。在此背景下,时任副总理的吴仪在5月17日开始访日之旅。但5月20日,小泉却再次高调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其个人信仰。此外,日本还宣称把18个日本人户籍落在钓鱼岛,这都为吴仪访问投下了阴影。非常时刻,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外交同样如此。5月23日中午,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了原定当天下午与小泉的会面,提前回国。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被认为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标志性事件。
尽管后来披露的信息表明,突然回国并非是吴仪一个人在战斗,但这种行事风格,却颇契合吴仪在国人心中的印象:强硬,雷厉风行,坚持原则。
为什么吴仪能享誉中外?答案显而易见:完整的履历,锐利的个人风格,钢铁般的意志。不过,吴仪肯定不会在意这些,所以才有了她在2008年3月退休前同样惊人的宣言:请你们完全把我忘记。但她显然很难被忘记。
傅莹:自称“天生的游牧者”
“作为外交官,又是蒙古族人,我是个天生的游牧者,似乎一生都在不断地履新和离别之间徘徊。现在即将离开英国,心里更充满了难舍的眷恋。”蒙古族女外交官傅莹用美丽婉约的语言为三年驻英大使的经历画上句号。前不久,已经获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回国履新。由此,外交部迎来了第二位女副部长。
自2007年4月担任驻英国大使起,傅莹就已经是副部级外交官。而此前她的足迹已经遍及柬埔寨、印尼、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此后,伦敦的舞台为傅莹提供了更为活跃的空间,也令她成为少数同时拥有亚洲和西方外交经验的高级外交官。
傅莹儒雅,端庄,似乎看不到任何的咄咄逼人。即使是奥运圣火传递遭到恶意干扰时,她的笑容也依然灿烂。而在笑容背后,则是理性平和的苦口婆心----“很多人可能从中领悟到,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柔和的语言,诚恳的态度,真诚得令人不忍心对她的发言产生怀疑。
与时俱进的风格变迁
凤凰卫视评论员杨锦麟曾经感叹:我们的傅莹太少了。“很多时候,有话要讲,不是声音够大、道理够硬就行了,要怎么讲,好让人听得进去,才至关重要。”杨锦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地赞扬傅莹,“尽管柔声细语,但立场清晰坚定,而且给人听了觉得合情合理,心服口服。”
同样是杨锦麟,在吴仪副总理退休的时候,则在节目中专门配了歌曲:潇洒走一回。
从吴仪、傅莹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两个风格迥异(至少在外人看来如此)的女性,却都怀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为中国走向世界辛勤打拼。
最近几年,一系列大事件的纷至沓来表明,中国外交所处的环境已经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对如何与西方打交道,提出了新的命题,而与时俱进,却再好不过地诠释了中国女外交家风格变迁的必然。
⑥ 以我家的女外交官为题写一篇作文
啊!我十二岁了!多么美丽神圣的年龄,不知不觉孕育出了一个美丽神圣的理想—长大当一名女外交官!外交官对我来说是个神圣的职务,我要当一名驻法国的出色女外交官。
要说这个理想是怎么萌发的,还得从看《悲惨世界》说起呢!书中写的是在逃犯冉·阿让和流落街头的芳汀还有她的女儿坷赛特,雨果用极其细腻又很尖锐的语言把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我仿佛看到芳汀在为女儿的“幸福”而剪头发、拔牙及悲惨地死去,还有冉·阿让后来带着坷赛特怎样走着一条艰难曲折的路·一我整日如饥似渴地看,有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有时气愤得摸紧拳头。
对我了解当时的法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法国,便萌发了当驻法外交官的理想。此后,我就大量从书中、报纸上、电视里了解法国。妈妈发觉了就帮我借书,我便如饥似渴地看呀看呀!从书中、报纸上、电视里我看到了法国,我向往巴黎,它真像是一座高雅华贵的宫殿,高大的建筑物是那么宏伟。
我真想马上飞到法国亲眼看一看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我爱法国!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长大后作连接中法友谊的纽带,我愿中法友谊与天同在与地同存,我愿中法人民情也相连,心也相系。
【立意深选材新构思巧这是一篇立意深,选材祈,构忍巧的好文章.立意深:“啊!我十二岁!多么美丽神圣的年龄,不知不觉孕育出一个美丽神圣的理想—长大当一名女外交官。这出手不凡的开头,这先声夺人的语句,使我们惑到小作者立意的鲜明深刻。文章最后一段通过三个“我愿”的排比句式,强烈地表达了这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材新:我们说选材新,新就新在份十二岁的女孩子长大要当女外交官。”这想别人不敢想,说别人不敢说,写别人不敢写。这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选村,读后使人耳日一新。构思巧:小作者很会审题,紧扣题目的要求,把十二岁的孩子应该有理想了,自然地引出当一名女外交官,然后紧接着交待了为什么“萌发”了要当驻法国的女外交官,以及为实现神圣的理怒所作的努办。忍路清晰,结构紧凑。
⑦ 历史上的女外交家的动人故事
中国最成功女外交家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得这位生长于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备加珍爱,而且对她的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则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这个地域广阔,民风慓悍古朴的国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预治国,却从未要求松赞干布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对于吐蕃国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悦眼,经常向她讨教唐宫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而广大的吐蕃民众更视她如神明。
中国第一位女外家冯僚
出身低微的汉朝女子冯僚自幼心性聪慧,习武练剑,博览史书,胸怀大志。自做了解忧公主的侍女更加好学不倦、锐意进取,深得解忧的喜欢,二人以姐妹相称。冯僚说服解忧远嫁乌孙王,大展宏图。二人来到乌孙协助乌孙王治理国家。冯僚以巧计追杀匈奴伏兵时智救乌孙大将,二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冯僚冒生死之险身入叛军虎穴智斩凶顽,瓦解敌军,凯旋而归。在屡次平定叛乱、驱逐匈奴的激烈大战中,冯僚每每出谋划策,亲临沙场,以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智谋,不仅消除了握有权柄的汉朝和乌孙以及西域诸国的内奸,而且以惊人的韬略全歼了来犯的匈奴大军,为保卫乌孙和西域各国的和平与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冯僚不仅是历史上代表汉朝出使西域的第一位女外交家,而且也是卓越的文武双全的女军事家。
从王海容、吴仪到傅莹
尽管女大使、女发言人在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越来越多,但真正能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游刃有余的女外交家仍不多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履新外交部副部长之位,或许是傅莹自己都未曾料到的。
早在去年的一次内部演讲中,已经因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圣火传递风波中的出色表现广为人知的傅莹,就曾明确表露过对个人未来政治前景的达观看法。
2010年1月25日,距离新华社披露外交部人事变动消息的时间已过了二十余天,傅莹依然在英国忙于各种辞行拜会活动。
很少有波澜壮阔的豪言壮语,却往往能四两拨千斤,触动外国人内心深处那根最柔软的弦。
这就是傅莹方式的魅力。
“傅莹或许很难成为第一位女外长,但是她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外交官之一。”两个月前,当傅莹正因一场误会投书英国《太阳报》,推销中国“超女”“快男”节目的时候,就有网民如是称许傅莹。
这种直白的充满网络特色的赞美,与其说是对傅莹仕途之路的揣测,不如说是民间对这位女外交官的由衷问候和敬意。
事实上,自2007年4月担任驻英国大使起,傅莹就已经是副部级外交官。而此前她的足迹已经遍及柬埔寨、印尼、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此后,伦敦的舞台为傅莹提供了更为活跃的空间,也令她成为少数同时拥有亚洲和西方外交经验的高级外交官。
一切看上去都是如此水到渠成。只是,另外一个时间跨度却告诉我们,尽管女大使、女发言人在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冲到舞台前沿的女外交家仍并不多见。
所以,王海容才注定被人们再次提起。
王海容: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
王海容是谁?
不止一个80后这样问。王海容,一个曾经权倾一时的中国外交风云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外交部女副部长,时至今日,却已经不再为人熟知。
1月18日,当本报记者辗转与王海容的秘书取得联系时,得到的答案和她过去的表态如出一辙:不接受媒体采访。这个倔强的女性,虽然早年为全国人民所熟悉的乌黑短发已经一片银白,但性格仍然如往常一样干脆泼辣。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张立志,半年前曾在北京见到王海容,后者当时已从国务院参事室退休五载。张立志看到,王海容一身浅灰便装,脚穿一双布鞋,虽已71岁高龄,但仍显得相当硬朗。
当年王海容身居外交部副部长时期,张立志正作为工农兵学员,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学习。“我们只能从银幕上看到她。”张立志告诉本报记者。
“毛主席见外宾时,十次有九次会有她在场?”
“对,还有唐闻生。”
张立志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报纸的头版,或电视的黄金时段见到王海容活跃在毛泽东主席身边。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一副学生时就戴在脸上的白边眼镜,非常合适地架在小巧玲珑的鼻梁上;白净而又娟秀的脸颊,生动红润的双唇,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
王海容出身于湖南的名门望族,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同时也是无党派知识分子,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参事、政协委员。正是这一层特殊身份,才成就了王海容后来在外交部的飞黄腾达。
1960年,王海容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四年后,当大多数同学都到中小学任教时,王海容却青云直上,进了外交部,并被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1965年,27岁的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办公厅综合组。
此后的仕途之路,如坐火箭般飞速蹿升。1970年夏,王海容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1971年,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1972年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74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其时,她年仅36岁。
从1965年算起,短短九年间,王海容完成了由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中国高级外交官的角色嬗变。秘密接待基辛格、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大席位……她与当时的翻译唐闻生一起,几乎参与了毛泽东晚年的所有外交决策。
而围绕在王海容身边的,不仅有普通大众对其神秘身份的猜测,还有后来的无尽争议。
当年王海容在外交部的特殊地位,章含之曾在《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一书中披露过。在书中,章含之直呼王海容和唐闻生为“通天人物”。在外交部,章含之当时官至亚洲司副司长,但最后没能调任驻美大使,谈及原因,她这样写道:“我已明白,外交部的人事权,尤其是涉及中美关系这样的部门,越来越由部内两位毛主席身边的人掌握。”
但在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笔下,自己的这位“姐姐”则是另外一种角色:秘赴巴基斯坦与基辛格见面的艰辛,到联大出席会议吃不惯西餐的烦恼,接待伊朗公主时的奔波……在《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一书中,孔东梅对姐姐的心疼溢于言表:“外公晚年会见外宾,多有海容在场。她见证了外公的家——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厅高朋满座的盛况,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然则造化弄人。1978年底,王海容结束了在外交部的生涯。此后直到1984年,才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且一干就是10年。晚年之际,站在了祖父曾经工作过的岗位上,不知道王海容当时是否亦曾感慨万千?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与当年的高调相比,离开外交部后的王海容,学会了沉默。她与新同事温和相处,一起讨论物价高低,甚至还曾念叨过“什么时候也发笔小财”,却一直拒绝谈论过去的只言片语(除了孔东梅的那次对谈)。
耐人寻味的是,在外交部的网站上,全部有关王海容的信息只有一条个人简历,而且并不全面——“漏掉了”其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四个春秋。
大浪淘沙。回头看那段历史,张立志用了十个字来评价王海容: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物。
的确,如果试图从王海容和傅莹身上找到共通的地方,看上去是相当困难的。除了同为外交部副部长,同为女性身份外,她们是那么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其实也是中国外交身处不同阶段的一种折射,传承抑或改变,都在其中悄然发生。
吴仪:“铁娘子”的强势外交
当王海容在湖南出生的时候,相邻的省份,湖北武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也有一名女孩来到人间。她就是后来官至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
与傅莹和王海容相比,吴仪从来没有进入外交部工作,但她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外交的一名杰出代表。
吴仪最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提气”的大动作,发生在2005年5月。
当时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跌入谷底的中日关系正岌岌可危,中国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此时,日本爱知世博会被中日双方认为是改善关系的机会。在此背景下,时任副总理吴仪在5月17日开始访日之旅。但5月20日,小泉却再次高调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其个人信仰。此外,日本还宣称把18个日本人户籍落在钓鱼岛,这都为吴仪访问投下了阴影。
非常时刻,必然采取非常手段,外交同样如此。5月23日中午,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了原定当天下午与小泉的会面,提前回国。
这一石破天惊之举,被认为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标志性事件。
尽管后来披露的信息表明,突然回国并非是吴仪一个人在战斗,但这种行事风格,却颇契合吴仪在国人心中的印象:强硬,雷厉风行,坚持原则。
这或许也是当年吴仪从小小的谈判桌名扬中外的关键。
故事的脉络早已为很多人所熟知。1991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前,因中方团长突然患病,刚担任4个月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的吴仪替补出战。面对美方代表咄咄逼人的“与小偷谈判”论调,吴仪回应得干脆而利落:“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
吴仪因此一战成名。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部长、党组书记长达7年之久的吴仪,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后来到国务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任上,吴仪在中外交往中的纵横捭阖更是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道独特风景。
她曾数次与美国同行交手,也曾率团到世界各个角落访问、采购、谈判,其间的风云变迁,早已在国际政坛和中国民间被传为美谈。
为什么吴仪能享誉中外?当我们抛出这个有些庸俗的问题时,答案显而易见:完整的履历,锐利的个人风格,钢铁般的意志。
吴仪肯定不会在意这些,所以才有了她在2008年3月退休前同样惊人的宣言:请你们完全把我忘记。
但她显然很难被忘记。
从个人的角度看,在中国官场,她的看上去有些特立独行的风格,是中国民众等待太长时间后才出现的一缕清新。从中国外交的大格局来解读,也为韬光养晦战略提供了新的诠释。
与时俱进的风格变迁
那么,傅莹呢?儒雅,端庄,气质美女,我们似乎看不到任何的咄咄逼人。即使是奥运圣火传递遭到恶意干扰时,她的笑容也依然灿烂。而在笑容背后,则是理性平和的苦口婆心——“很多人可能从中领悟到,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
柔和的语言,诚恳的态度,真诚得令人不忍心对她的发言产生怀疑。
凤凰卫视评论员杨锦麟曾经感叹:我们的傅莹太少了。“很多时候,有话要讲,不是声音够大、道理够硬就行了,要怎么讲,好让人听得进去,才至关重要。”杨锦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地赞扬傅莹,“尽管柔声细语,但立场清晰坚定,而且给人听了觉得合情合理,心服口服。”
同样是杨锦麟,在吴仪副总理退休的时候,则在节目中专门配了歌曲:潇洒走一回。
从吴仪、傅莹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两个风格迥异(至少在外人看来如此)的女性,却都怀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为中国走向世界辛勤打拼。
最近几年,一系列大事件的纷至沓来表明,中国外交所处的环境已经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对如何与西方打交道,提供了新的命题,而与时俱进,却再好不过地诠释了中国女外交家风格变迁的必然。
⑧ 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冯嫽为西汉外交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说起女外交官,很多人往往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
其实,中国的女外交官在2000多年前西汉就崭露头角了。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着名女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冯嫽原来是楚王刘茂的女儿刘解忧的侍女。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刘解忧非常喜欢她。
刘解忧把冯嫽当作最贴心的丫环,让她陪伴自己一起学习经史礼仪,这让出生卑微的冯嫽有机会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那时候封建制度下,教育好像是男子的独享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很盛行,很多女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这样就使很多聪颖的女子被埋没了。
然而,冯嫽是个幸运儿,她的聪明才华得以施展,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大汉朝廷于是任命冯嫽为“大使”,到西域各国继续做外交工作。
西域各国看到汉朝的“女大使”落落大方,办事得体,又讲一口地道的本地话,都对她格外尊敬。
冯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为大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女外交官”的光荣使命。
显然,冯嫽完全称得上中国最早的“美女外交官”。
⑨ 形容优秀外交家的四字词语 4个4个以上啊,快
叱刹风云
舌灿莲花
淡定从容
博古通今
博闻强识
高瞻远瞩
⑩ 外交官的形容词
捭阖纵横 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出处:元胡祗遹《木兰花慢·赠歌妓》词:“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内外交困 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 折冲尊俎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纵横捭阖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俎樽折冲 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许国之忠,应变之略,隐然有俎樽折冲之风。” 樽俎折冲 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 出处: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