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搜索 > 英国美女为什么要嫁给中国人

英国美女为什么要嫁给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2-11-18 22:35:29

① 多数外国美女都愿意嫁给中国人,为啥很少见过印度美女

很多国人在旅游的过程中都会听说:外国美女嫁给中国小伙、中国小伙子娶了外国美女做老婆等等消息,这也吸引了许多国人出国旅游,想要在旅游的过程中遇到自己的另一半,开启一段美妙的异国情缘。这些国家就有乌克兰、俄罗斯、越南、日本等等。

② 为何丹麦美女普遍愿意嫁给中国人

现在是一个宽容而且更加包容的世界,各个国家之间都会加强人来往,从而导致了在个人的感情上或许也会发生跨国之间的爱情。之所以说丹麦的女生普遍都愿意嫁给中国人,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日益强大。

之所以丹麦的女生普遍都愿意嫁给中国人,就是因为作为我们的国家作为我们的后盾,正在日益的强大,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真正的摆脱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让其他人看到中国人的样子。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所以就会对中国人民令人相看,并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在很多的国家都不会有一个非常安宁的环境给予民众生活,所以对于很多的外国人来说,都非常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安全环境。

③ 大批英国美女涌入中国,打着旅游的旗号,她们实际上是什么目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各个国家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只不过每个国家发展的阶段并不相同,有的国家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不仅经济发达,福利政策等方面也比较好,有的国家则还处于最不发达状态,温饱也成问题,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快。

④ 英国女人愿意嫁给中国人吗

有网友总结出西方女人不愿嫁给中国男人的五个因素,这包括:中国男人不够帅气,脸太平,不像西方男人那般高低起伏,有棱有角。中国男人不够性感,胸前没毛,一马平川,细细嫩嫩,光光滑滑。中国男人不够幽默,这是让西方女人最不可理解的。中国男人风度不够,英国式的君子风度在中国男人身上很难看到。中国男人不够体贴,虽说中国人怕老婆,但却不善于关心老婆。

⑤ 东西婚恋观:为什么老外多娶中国丑女

美国男士挽着的东方佳人
在我居住的旧金山湾区,常可以观赏到中国女人挽着位美国男人。而老外身旁的那位中国女人往往其貌不扬,属于被中国男人贬为“黄脸婆”的那一类。于是,中国男人难免得出结论:只有丑女人才会去嫁美国男人。这个结论不无道理,一个中国女人在中国长大,首先受到中国男人的挑选,中国男人挑剩下的,才会落到美国男人的手中。而中国男人的择偶标准不外乎一条:长相。于是乎中国男人挑剩下的,自然都是些丑女。
使我感动的是,那些被中国男人“抛弃”的“丑女”们,在美国男人那里找到了爱。并不是美国男人看不到自己身旁女人脸上的皱纹和斑点,好莱坞和百老汇对女人的审美观,与中国男人并无二致。可贵的是,很多美国男人能够超越长相去发现一个女人的优点和内心,这使我身为女人十分感动。
旧金山湾区据说有十万以上的华人居民,但在圣何西美国红十字会的志愿献血者“光荣榜”上,我只找到了两位华人(根据榜上的姓和照片模样),这与湾区的众多华人人口不成比例。今天,当整个中华民族一齐为金钱发疯,挑选配偶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排序活动。长得美的排在上面,长得丑的排在下面,这是中国男人普遍的择偶标准。而中国女人的择偶角度呢,则是按照男人的成功程度来排序。对待成功的衡量标准,又不外乎名和利。难怪《The Bell Curve(弧线排序)》一出笼,中文网站上即一片叫好之声,就因为那本书里把中国人列为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而黑人的平均智商则是最低。
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热衷于这种排序活动。择偶的过程对于中国男人来说,无异于远古时代的打猎,谁打到了最难打的猎物,谁就是英雄。中国男人不无骄傲地把他“猎”到手的女人带到众人面前,也是一种生存竞争成就的展示和炫耀,正如他向别人展示和炫耀他的奔驰车及花园洋房一样。
对于那些握着中国丑女手的美国男人,中国男人爱批评他们没有眼光。美国男人真的没有眼光吗?这个结论就如同前段时间一篇文章里说西方人“傻”,中国人"精明"的论点一样简单草率。前面已经提到了好莱坞及百老汇的美女标准,实际上,就连美国中小学生崇尚的青春偶像,也与中国男人崇尚的美女标准几乎同出一辙。美国男人年少的时候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外表漂亮的靓女。一旦待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满足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是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中国男人不能接受丑女,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基于生物本能的生存竞争初级阶段,一个人在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是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满足的。美女能激发中国男人的性欲,丑女则不能,这反过来也说明了中国男人还停留在满足性欲的初级阶段。
福塞尔在《格调》一书中提到,新贵们喜欢开着闪闪发亮的新奔驰招摇过市,而"老钱"们反而乐意低调地坐在一辆落满灰尘的普利茅斯中。一位英国人曾告诉我,那些穿着胳膊肘磨掉了绒线的旧灯芯绒西装者,很可能是伯爵、公爵之类的人物,因为这些“老钱”们心中的底气十足。可以想象,你让一位富有的中国男人,开着一辆又破又旧的普利茅斯上路,他会断然拒绝。你让一位成功的中国男人去娶一位丑女,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
中国男人也不是不需要交流思想,只是他们更愿意和男性朋友去交流,而女人只有听他们侃的份儿,中国男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跟他平起平坐。一个女人稍有能力,便被大家讥为“女强人”。女强人是什么人?那是大家都敬而远之的“另类”。女强人使男人强烈感受到威胁,中国男人需要在女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强有力,需要受到女人的仰视,因此这女人必须比他低。曾见识过一位中国女博士向一位本科毕业的男同胞示好,惹得这位“高攀不起”的男同胞落慌而逃。这位在美国一间公司当小白领的男同胞,更偏爱返回中国大陆喜滋滋地“面试”数十位,包括五星级酒店前台接待小姐在内的一大群年少美女。中国男人在他们强盛的高峰时刻,期盼女人的崇拜;中国男人在他们失败的低潮时刻,则期盼女人的抚慰。一个中国男人要找的,实际上是他母亲的翻版,一个爱他的女性,一个崇拜他的女性,一个能满足他的女性,而不是一个他爱的女性。当一个中国男人因为被女人拒绝而悲伤时,他的朋友会劝他,为一个女人,不值得。
只听说过中国男人为朋友两肋插刀,除了传说里的梁山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一个中国男人,愿意为他所爱的女人献身甚至抛弃一切?30年代末英国的前国王爱德华八世,是举世闻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伟大“情圣”。以致于每年情人节,爱德华八世皆会被媒体当作爱情样板拿出来颂扬,并提及当年他以“送出”大英帝国的江山为聘礼,宁愿放弃国王的权位,以自己一介“处男”之身,娶一位比自己大五岁、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平民妇女,并从此对其从一而终。也许英国这段国王因女人而黯然下台的历史,会被某些中国人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鉴,以一句“红颜祸水”来定论。
就是没人救太太
一位来华任教的美国女教师,给班上的中国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一个丈夫连同其母亲、太太及幼儿一同跌进了河水,当时的情形只允许这位丈夫搭救一个人,那么你认为他理应先去救谁?即刻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说理所当然先救母亲,此时正是报效老人养育之恩的关键时刻。另有同学的见解是救孩子最要紧,孩子代表着希望与未来.......待大家都踊跃发言后,女教师的眉头皱了起来,不满地大声责问:“你们中间居然无人愿意拯救太太,为什么?”同学们面面相觑一片寂静。女教师侃侃而谈:“我认为最值得先救太太。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她临近走完人生之旅;幼儿尚小还不足以感受巨大的痛苦。然而,当妻子在与你共同经历了这场灾难,劫后余生必然会使你们之间更加相依为命、患难与共,并且你们将还会有孩子的。”
显然家庭成员关系的次序划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尽显无疑。照中国孝字当头的儒家思想,年长者祖父母、父母在家庭中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之主;排在第二位的是子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绝不能断了香火;然后就是兄弟如手足,大家同根生;最后才轮到夫妻关系,妻子是客人相敬如宾。在西方则不同,受基督教一夫一妻制的影响,家庭的编排顺序是:夫妻、儿女、父母、兄弟姐妹。按《圣经》的说法,神创造了男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太太联合成为一体,夫妻为家的基础。
美国男人不吝啬夸赞伴侣
曾听很多中国女人说,她们喜欢和美国男人在一起,因为“感觉好”。美国男人从不吝啬夸奖女人,这种夸奖几乎是天天的行为。即使一位相貌平凡的女人,美国男人也会由衷地夸奖她的才华美、心灵美、聪颖美等等,甚至因为她的“心里美”,从而导致其外表亦会变得美丽动人起来。记得80年代初,老牌好莱坞影星格里高力.派克访华时,于晚宴上遇见中国昔日影星王晓棠,当王向其展示她着渔家老太粗衣摇渔船的剧照时,派克夸奖已年过半百的王哓棠美不胜收。王事后感叹,派克赞美被海风吹散的满头银发下皱纹斑斑的老太婆,绝对是一种高层次美的定义。有教养的美国男人还给了中国女人应有的尊重,一介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男士,会时时自然地表现出尊重女人的种种风度。这里所指的并非仅仅是帮女人开门、披外套之类肤浅的绅士风度,一介具深度内涵的西方君子,他懂得尊重和欣赏女人内在的价值。与之对比的是,我曾听到不止一个中国男人说,如果你想追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首先要打掉她的骄傲。中国男人对自己的妻子,往往是“批判,批判,再批判”,还美其名曰“为你好”。中国丈夫不太普遍给太太送花,理由是“我给你更实际的东西”。于是,现在有了美国男人做比较,中国女人怎能不弃暗投明!在美国的中国男人常抱怨,现在“有爱心”,“贤惠”的妻子越来越难找了。“有爱心”,就是彻底奉献;“贤惠”,不过是逆来顺受,心甘情愿地操劳。的确,在美国彻底奉献的中国女人是少了,于是,中国男人只好回大陆去找新娘,用绿卡来换取暂时的顺从和一点居高临下带来的快感。可怜的中国男人,为什么不能以自己宽广、无私的爱,以自己对女性由表至里的诚心尊重,去赢得女人的爱呢?
除了长相,中国男人的另一条求偶标准是极其在乎年龄。浏览报纸和网上的征婚启示,你会发现,所有中国男人都要求女方年龄比他小。20岁到30岁之间的男人,往往要求女方比他小1到5岁。30到40岁的男人,则要求女方比他小5到15岁。而美国男人在征婚启示上,大都不设年龄限制。曾遇到一位大陆来的女留学生,嫁了一个比她小9岁的美国男人。她说,当这位25岁的美国同学向34岁的她求爱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有位美国男人娶了比自己大15岁的中国女博士。娶一位比自己大9岁、甚至大15岁的太太,在许多中国男人眼中是不可想象的。
中美征婚启示的另一不同特点是,中国男人往往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诸如:学位,职业,职称,经济状况,甚至有几室几厅的房产,等等。而美国男人多罗列他们的个人爱好和性格特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受朋友之托,帮她的姐姐在网上浏览美国男人的征婚启示。我把适合她年龄的征婚启示,一条一条翻译给这位女士听。听了四、五条后,该女士就不耐烦了,抱怨着嚷嚷道:“怎么他们都不提自己的经济情况,有什么学位,有什么样的房子,每月收入多少,现在是哪一级职称,等这些重要的择偶条件。尽是些罗里罗嗦他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爱玩什么运动,爱听什么音乐,爱读什么书籍;如何热爱动物,如何热爱野游,等等一大堆废话。这些于我有何相干?美国人择偶怎么如此不严肃?”她的这番感慨,道出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求偶心态及标准上的本质差异:中国人求偶是在进行一项“一丝不苟”的排序仪式,恰如考大学一样,什么分数才能决定你进哪所学府。
一个萝卜一个坑,劣质萝卜休想混到高等坑里去。美国人找对象,是在找一个人生伴侣,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心心相映的另一半。而上帝也给了那些出生于中国不幸的丑女们一条出路:嫁给美国男人。
多么仁慈的上帝。

⑥ 英国人为什么和中国人结婚

地球就像一个村一样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 ,互相结婚 是很正常的 。现在我国的各方面发展 都很受世界各国的瞩目 ,我国人民在世界上也是被很多国家的人看好的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 都很愿意同我国人结婚 。

结婚是需要双方看对眼的,感情好,彼此喜欢,有爱情,有想组建家庭的想法,这样两个人才会考虑结婚的。相爱的两个人,是可以跨国的,甚至可以超越性别,超越死亡,超越物种。电影看多了,你就懂了。

只是不同国家的人,这个世界上有好多的国家,他们互相之间也可以结婚的
所以有可能是学习工作在一起,时间长了有感情的吧。

哪国人和中国人结婚都很正常,婚姻不受年龄,国度限制,特别是目前中国很强大,中国人的地位在过际上声誉很高,特别是中国女性,贤惠,善良,温柔,勤劳是有老传统的,现在和中国人结婚的不管是男女数量挺多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他,另外这个中国人某些个人魅力让他青睐,愿意一辈子跟他生活在一起。

⑦ 中国女孩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外国人会喜欢找中国姑娘呢

外国佬一般都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中国女性温柔。。。 他们只是用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的幌子,来接触中国女性。中国女孩子好骗,很多中国女性对外国佬说自己长相一般 ,可是外国佬回答你非常漂亮。中国女人被外国人随便用 ,对外国佬来说中国美食和中国女性加在一起中国就是天堂。 在网上复制的:
现在老外玩弄中国女人的故事已经像美国的乱伦一样成了公开的秘密.
想来痛心疾首,无奈之下还是究其原因.
中国这个国度,言论自由不够开放,丑陋的真相传播的速度跟拖拉机差不多,广度又跟居民小区一样大.教育制度框框架架,板板六十四.苯的打成了死结.环环相扣,搞的有识之士也无可奈何.对女孩子的限制和要求又严格的遵照儒家那套传统.炮制一批又一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孩子们.对性这方面的看法又只是靠网络的传播,而在现实中却羞于启齿.中国男人难得的真诚又屡糟碰壁.这使得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男人是何等的虚伪.而中国的女人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上钩.
一.现实的虚伪跟虚伪的现实
中国的儒家思想造的孽.这使得中国的男男女女活在不现实的精神主义里.男的想谈的话题比如性只得私下和朋友交流,在大庭广众特别是有女士在场的时候只能三缄其口.这使得老外有机可乘,因为他们活在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度,他们肆无忌惮的交流成了东方女性眼里的一巨大可爱的特色,觉得他们现实.而中国男人的现实就成了一种恶心.所以中国男人变成了虚伪一方的不足一谈的伪男人.
二.顶礼膜拜的身材和生殖器
看英超足球和美国的NBA就可以知道我们的中国男人在身材上像个侏儒.像个小孩子,而中国的女性被培养成了小鸟依人之后不知道怎么了就爱上了大鸟.外国老的身材又十个十一个肌肉发达,性力旺盛.让不少中国女人觊觎万分.再幻想一下床上的情节,更觉得心跳加剧.外国的男人的生殖器在A片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也是女人性需求的最大要求.他们大的让不少中国男人引为自卑同时让不少中国女人趋之若鹜.
三.疯狂英语跟我为英语疯狂.
李阳的疯狂英语搞的轰轰烈烈,后来今天竟成了我为英语疯狂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场面.中国的教育者跟公司的老总对英语的要求十分强烈.这是可以理解并不可思议的.说起来很矛盾.而中国竟发展到对英语盲目追随跟泛滥学习的地步.以前的清华大学的美术教授陈丹青就曾经为了此事愤然辞职.并愤世嫉俗的大胆讽刺.他说不知道何时艺术变成了英语艺术跟政治艺术.中国的女大学生或者白领甚至是工作的几乎对英语产生了巨大的求知欲.而相当多的学生竟然连中文都错误百出,不知所以.一小学校的老师竟然要求学生用英语唱国歌.盲目的崇拜变成无知的教育.女学生们为了英语不得不跟教授们套近乎,而教授们发觉自己倍受欢迎,渐渐就禽兽乎.有些流氓教授还公然在博客和MSN上刻意描写自己跟女学生上床的缠绵露骨的情节.中国对外教的录取竟然低到是个外国人就可以.这使得平庸且不受本国女人青睐的外国人在中国吃起了麻辣烫.
四.异国情调跟媚外心理的扭曲产物
十五的月亮外国的圆,中国的77比不上美国的2月14.中国的东西只能说是传统,而传统又被人在心里面翻译成老土,而异国的也是传统,却成了时尚和情调.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等等等纷纷取代了传统节日在年轻一代的心里地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造就了中国男人的随波逐流以及女孩子们的随波逐流.觉得跟这些老外交往有意思的同时也有不少女孩子们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是种殊荣,因为旁边还会投射来异样欣赏的目光---呀,你真厉害,竟然交上了外国男朋友.而且他们不吝啬于甜言蜜语,同时几乎每个老外又擅长心理战.因为他们的教育文化语言环境的宽松令中国人望洋兴叹.
五.美金压的人民币喘不过气来.
据老外说,他们似乎每到一个中国人的旅馆之类的地方,价钱必被抬高.他们在嘲笑中国人贪他们的钱的同时欣欣自喜-------只要是老外,好像都是有钱人的象征.因为在中国的百万富翁在你们那等于十万富翁而已.所以一帮子姑娘希望那些美金比较快.但她们只是被玩弄了而已,那帮心智早被资本主义制度国家打开的老外怎么不知道你想什么,最多跟嫖娼差不多.
六.出国问题
中国制度的不完善让人颇想逃离,而且泛化的英语学习竟然没有学习环境的可笑结果让人想要出国深造,那就当然只好先在身边找个如意郎君好在为以后的出国打个方便的如意算盘.与其以后没有落脚带来的所有不安全感,倒不如现在先把自己献身出去,仿佛也就是找个男朋友而已.
七.其他的种种心理原因.接受的洋化教育跟洋化生活和品位.有种与外国人结婚产生的共荣心理,因为她们也是有钱有势的人群,看惯了中国社会跟中国男人.变成了小看中国社会跟中国男人.所以只好有个老外才够配的上,像明星们的想法差不多.叫贵族心态.
八.在中国失身给中国男人并产生失望,而且觉得老外对处女膜不在意,找个发泄或者叫觉得舒服的心里状态和出口.
总之,中国还是摆脱不了当年弱国的影子.中国人的自卑心理跟虚伪文化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的教育岌岌可危,中国的言论自由需要跟A片一样深入民心.中国人需要看的起中国人跟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国.

⑧ “娶洋妇”记

“娶洋妇”记

周松芳

(原载《同舟共进》2017年第2期)

晚近以来,中国积贫积弱,长期受洋人欺侮,在一些人看来,如果得以娶一洋妇,是否可以“出一口恶气”,可贴上“爱国主义”的标签?事实上反而不那么简单。梳理国人娶洋妇的史例,可谓别有意蕴在。

娶洋妇不易

最早立志也得以娶成洋妇的,恐怕是大名鼎鼎的容闳了。1845年他在澳门的玛礼学校肄业时,曾写下一文,题为《意想之纽约》:“予之意想得成为事实者,尚有二事:一为予之教育计划,愿遣多数青年子弟游学美国;一则愿得美妇以为室,今此二事,亦皆如愿以偿。” 由容闳之志,可见当时想娶个洋妇实在不易。但国人喜欢看结果和表面,似乎留学就可以娶洋妇,所以当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学堂派员留学,三年届满回国,国内就热传这班留学人员,学没好好上,倒是娶了洋妇“以娱情”,此传言还堂而皇之地上了着名的《申报》——当然该报后来又刊发了更正的消息。

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早期海外华人娶洋妇固然不易,但在英国有所例外。因为中英贸易渊源甚早,由于一口通商的关系,广东人很早就践土英伦。据学者考证,早在1769年8月,广州就有一位陶塑匠搭船去英国,受到热烈欢迎。稍后,又有一位译名“王彤”(Whang Tong)的人曾在1775年到访伦敦,并与英国的文士和科学家会面。再晚一点的1816年,冯亚生、冯亚学两个广东商人因其伯父任广东海关税收官,出于好奇搭船赴英伦,后赴德国登台表演二胡,并协助德国汉学创始人之一威廉·夏特研究汉语。

到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842年割占香港岛后,粤人与英人的往来更为密切了,最主要的当然是受雇于英人商船上的水手与杂役。这些水手与杂役,有一部分滞留于利物浦等港口城市,再内迁至伦敦等地,成为早期英国华人移民的主要来源。除水手外,由于被西洋人以坚船利炮为象征的先进科学技术所震惊,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就提出:“出洋一年,胜读西书四五年”,“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三年”,因此求学留洋者也越来越多。在朝廷派遣官费留学生之前,不少广东人因地利之便及认识之先,早就私人留学英国了。

这些早期的广东水手或留学生,留下来总要解决生理乃至家庭问题。他们不可能像美国来自新会、开平、台山等地的金山客(指淘金的人),即便人不在家乡,父母照样帮其娶妻,让新娘抱个大公鸡拜堂——无论如何,他们是想着要回来的。这些留在英国的广东人,下焉者求诸风月场,上焉者觅一英妇,竟也有得偿所愿者。1868年,曾任光绪皇帝外语老师的张德彝随使欧美,在英国听说有广东人王阿秀在此开张茶铺,盈利丰厚,已纳“番女”为妻,六年内生了两子一女。次年又见到一例:一位英国妇人,年约三十上下,其夫名为田阿喜,隶籍浙江钱塘,以抛刀接刀为戏,在欧洲各国卖艺,两人结婚已有九年,育有子女。

1894年,一位澳洲女子和她的中国丈夫及三个孩子

至于不娶或娶不到洋妇,窥视或者嫖宿之,也是一种选择,虽然等而下之。此种“嗜好”,虽达官贵人亦不能免。1925年初,翁之熹(翁同龢之侄曾孙)随同传奇将军徐树铮出使欧洲,便曾人妓馆观裸舞;“性学博士张竞生则认为巴黎是浪漫之地,有满大街的人可找,下下等人才需要去逛妓院,但他 1928—1933年再度旅居巴黎时,还是亲自去考察了巴黎最着名的妓院“玻璃宫”。

早期移民,用广东话讲“揾食艰难,揾女也艰难”。但随着中国派出30万华工赴欧参加一战,情形则大为改观了。因为这些华工,多有滞留不归者,有娶妻的需求,而战后法国等地,女多男少,加之相处日久,种族隔或歧视会相对减弱,这时娶洋妇的事例,就相对多而且相对真实与美好。

工作中的华工

这些华工不再“揾食艰难”,而是吃得好、穿得好(有制服),形象大为改观。当时的《远东时报》便有报道:“(华工每人)日领一法郎二五,在中国每月领十五元。”工人的住处被划分成数处,每处可容纳千人,工人们生活安适,倒也没有太多的不满意之处。定例每日给米两斤,鱼肉咸菜各四盎司,热水随量。餐后一小时,又给以茶半盎斯。工人们既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又能随时令赴沙地操练,每日起床及睡眠均有规律,“故当出发之前,无不肥满强健”。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在当时的法国,华工们则是“吉士怀春,有女诱之”。史学家蒋廷黼就说,1917年应基督教青年会之征,赴法国勒克列索劳军(主要是鼓舞后方华工的工作积极性)。一天晚上,他正在俱乐部中工作,一个法国女孩子跑进来,说要与蒋单独谈谈,于是蒋便把她带到办公室。女孩问道,她是否可以和一个姓杨的工人结婚,蒋廷黼告诉她:“我不认识那个人,所以无法提供意见。又问她是否考虑过中国的生活习惯与法国多有不同的问题。法国女孩说已考虑过了,并言:“如果我呆在法国,我可能永远也结不了婚,即使我能幸运嫁了人,对方也可能是个莫名其妙的家伙,把赚来的钱都喝了酒,醉后发脾气打骂我。我认识杨已经一年,他从未喝过酒,我认为他永远也不会打我。我想嫁给他一定很好。”(《蒋廷黼回忆录》)有意思的是,在来法国前,蒋廷黼自己也正与一美国女友交往。某天,蒋的女友凯瑟琳和她母亲到餐厅来,蒋本想避而不见,但另一端盘子的学生有意捉弄他,只好被迫硬着头皮去招待这两位女客。凯瑟琳的母亲给了他五元小费,让蒋相当尴尬。

对于华工与法女的结合,如果蒋廷黼还只是持旁观者与中立者的态度,那党国大佬李石曾,可算是起劲的撮合者。1918年底,与李石曾同船赴法留学的着名政治人物李璜(后为中国青年党创始人之一)就说,李石曾尤其留心华工与法女所生的私生子。到法后,他即不遗余力地托专人收养中法混血儿。1920年,李石曾觅得专人专款,设立了一托儿所,专收在法华工与法女所生婴儿,其中大半皆为私生子。

在中法混血二代中,最成功、最出名的,恐数谢东发博士了。谢东发的父亲是山东人(原籍江苏),母亲为法国人,他本人娶的妻子亦为法国人。谢的举止神情一派正宗的“法国范儿”,他精通英文、德文,办有报纸,社交面颇广。1925年,徐树铮出使欧洲时,还专门约见了他,并请他帮忙翻译及演说等事宜。谢东发由此成为代表中国的着名外交官,如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劳局理事会等。谢东发之所以杰出,除了“混血”的优势,当然还在于他的父亲并非普通的水手或者华工,而是大有来头:“西土文学家谢东发博士之尊人谢大铭君原籍江宁,其随曾纪泽远航来法……此盖侨法华人之老前辈。

张竞生(1888年-1970年),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是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当然,最能乘其浪漫的,非“性学博士”张竞生莫属。他当时与宋子文等作为中华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也有这个资本。张竞生交往的第一位法国女友,是有爱人的:“一日她向我说有先前的爱人因战伤到南方去医治,她奉母命不得不到他所在的地方去照顾。”旋即在游泳池里又遇到了一位当卫生员的已婚法国女子,还跑到日出岛过了一段时期的同居生活。可惜此女子两三个月后不告而别,令他好几个月魂不附体。1916年,张竞生转往南部的里昂大学后,或许南法人更浪漫,他得到了更多交友的机会。在里昂,他还与一个法女有了私生子,但不久夭折,也就断了他携洋妇归国的可能性。

兼具开放与保守的广东人

经过一战的“洗礼”,欧洲的华人娶起洋妇来,就相对容易些了,尤其是在非主流的小国或英法等国的乡间。在比利时,华人似乎更受洋妇欢迎,着名新闻家邹韬奋1934年访问比利时的见闻,堪称“最佳例证”。

20世纪30年代初,有三个年轻的青田小贩一同住在一个比利时人的家里,恰巧那家房东有三个女儿,年纪也正好与这三位青田小贩相当。这三位青田小贩见房东比较困难,也经常帮点小忙,接济他们的家用。日长月久,来来往往,房东的三个女儿便与青田小贩产生了感情,而且都发生了关系,其中一个女儿年龄还在16岁以下。此事被她们的父亲发觉后,那位父亲怒不可遏,上法院控告了那三个青田小贩。在别人的土地上犯事,小贩们恐惧的心情可想而知。开庭审判的那天,观审的人很多,中国使馆也派人去旁听。幸好房东太太站在青田小贩一边。她当着众人,面对法官,口若悬河地讲了一篇大道理。她历数丈夫在外面“轧姘头”,平日不但不住在家里,而且置她们母女生活于不顾的种种“罪状”,极力赞扬三个青田小贩如何如何地好。法官问那三个女儿,三个女儿也都说母亲的话不错,并且表示愿意嫁给这三个青田小贩。结果那三个青田小贩祸中得福,喜出望外,各拥着娇妻,“凯旋而归”。(《新生周刊》1934年第1卷第25期)

中国人吃苦耐劳,虽然在国内有大男子主义,但在洋妇面前,不仅不见了踪影,还变成“小男子主义”,甚至“男仆主义”了。有人在经济条件相对没那么好的苏格兰观察到:中国人想交外国女友,或娶她们为妻,那她们真是感谢上帝,因为嫁了中国人,被带回去总可以有仆人可用,嫁了本国的人,就得像奴隶似的一天操劳到晚。并不是说每家如此,因为苏格兰人家中有佣人的很多,就是因为中国人所讨的外国女人都是下等,有时自己是人家的佣人,嫁了中国人反而有人用。如果是个有钱的华人,那更会有苏格兰洋妇倒追。

这些娶苏格兰女子的华侨或留学生,多半是广东人。成立于1583年的爱丁堡大学,是全球顶尖名校,也是与广东人渊源最深的英国大学。在英的中国留学生,除了伦敦,就以爱丁堡的数量为最了。

1934年,邹韬奋在欧洲考察时,发现在利物浦的华人,大多娶了英国女子,在曼彻斯特也有20多个华侨,全部从事洗衣业,也几乎全有了英籍的妻子。当然他们差不多全是“妻管严”,这不单是寄人篱下的原因,还在于冒险到英国谋生的华侨,教育程度原本就低,有许多中西文字都不识,而英国妻子至少受过高小教育,所以大半受妻子的管辖,“惧内者”居多,因为写信记账以及许多事都要仰仗她们。但卑贱及缺乏文化,并不妨碍他们的小孩出落得聪明、健美。

在首都伦敦,娶洋妇的难度自然更大一些,只有约1/3的广东华侨娶了英妇。这还得益于战争的“恩赐”:华侨有机会和英国女子一起工作,因有接触机会,她们觉得平日听上去可怕的中国人倒也不怎样坏,因感情日洽而嫁给中国人的不少。因此中英混血儿们,在当时的伦敦有两百个上下,不但相貌好(尤其是女子),而且非常聪明。可这些合法婚生的孩子,也常常遭受歧视。如毕业找工作时,雇主每每以“中英合种”的缘故加以歧视,拒绝录用。不仅孩子,他们的英国母亲也同样遭受歧视,气无可出时,她们便说:“我不做英国人,我既嫁给中国人,便是中国人了!”(《萍踪寄语·英国的华侨》,三联书店1987年版)可见,即使娶了洋妇,也不能“沾妻带夫”。

据时人莫耀的统计,当时中英混血儿在全英国约有两千余,大多艳丽聪颖,“凡英国各区学校学生,成绩最优者必属之”。莫耀担心他们纯粹接受英国教育,数典忘祖,因此便与伦敦的国民党组织商议创立两间学校,加强这些混血儿的中华文化教育,并在回国参加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呼吁高层重视。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也显示了党国精英中,自元老李石曾之后,具有此种情怀者代不乏人。当然,推动之功,粤人与有力焉,因为国民党伦敦支部的700多名党员,90%都是粤籍工人。

当然也有能娶而不娶洋妇者,尤以广东人为典型——广东人真是兼具开放与保守两个极端,于斯可见。有记载称,伦敦唐人街曾有一家药铺,掌柜姓黄,系广东人,12岁就跟他叔叔到了英国。先替人洗衣服,后来做杂货店店员、最后当了药铺东家,曾在伦敦大学法科进修。一战时,他上书美总统威尔逊,力争山东问题,请求主持公道。这位黄先生年满三十却仍未娶妻,终日以不识汉字为耻,早晚读《英华字典》,在汉字旁标注英音。适逢四十岁才出国的贵州黄齐生先生,遂“互换课程”。广东黄生心中郁郁不乐,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贵州黄生劝他娶英国女子,他终以“死了不能归葬祖茔,养子不是完全中国人”来回绝宗兄的提议。贵州黄生是“五四”后出国的,思想新潮,极力解说人种“杂交”的优点,而广东黄生终不为所动。后来广东黄生因必须专心攻学以取得学位,不得不另请一位英国女店员相助。谁知女店员爱上了男东家,男东家也教女店员打字,但到最后他收了铺子,辞了女店员,回国娶妻,供奉双亲。那位女店员临行时对贵州黄生说:“他是一个铁人。”(盛成《欧游杂感之二:烟雾的伦敦》)

⑨ 英国女人为什么会喜欢中国男人

中国男人比英国男人更懂得体贴人。对家人也好。所以英国女人会喜欢中国男人。

⑩ 贝宁美女想嫁中国人吗

贝宁美女想嫁中国人的原因是:1、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给他们修路、建厂,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条件。2、当地黑人姑娘喜欢嫁给中国人,觉得中国人皮肤白。在非洲也是以白为美。3、中国人在贝宁人眼里都是富人,都是有钱人。中国在非洲打工的都一个月的工资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当地黑人大多数工资都是1000元人民币,所以都喜欢找中国人。如果跟中国人结婚那就是生活有保证,可以脱贫致富,能跟中国人结婚就能过上好日子。

阅读全文

与英国美女为什么要嫁给中国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423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16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1885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994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743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728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721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017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465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672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1990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554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501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031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173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128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1882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020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