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古代夏商周的历史 不要跟我说因为三个女人毁灭的 什么喜,妲己,褒姒
殷的始祖契,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也就是帝喾的嫔妃。简狄和三个人一起去洗澡,看到一个大鸟下了个蛋,简狄把它吃了下去,因此而怀了孕,生子契。
契长大后辅佐大禹一起治水,建立了很大的功劳。帝舜于是下令对契说:“百姓之间不亲睦,品德还没训服,你做司徒这个官来实施五种教习,五种教礼会使美德更加宽大。”封他到商地,赐给他姓子氏。契被推荐,提拔在唐尧、虞舜、大禹那个时候,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老百姓,百姓都安定太平。
契去逝后,儿子昭明继位。昭明去逝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去逝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去逝后,儿子曹圉继位。曹圉去逝后,儿子冥继位。冥去逝后,儿子振继位。振去逝后,儿子微继位。微去逝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去逝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去世,儿子报丙继位,报丙去逝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去逝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去逝后,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成汤,自从契到汤经过八次迁移。汤开始居住在毫,迁移到先王的居所,作了《帝诰》。
汤率兵征伐诸侯。葛伯不来祭祀,汤去讨伐他。汤说:“你曾经说过,人在水池边可以照见自己的样子,对待人民的态度可以街道你是否明白治理天下的道理。”伊尹说:“圣明呀!讲话能听从,道义才能传达。我国的人民各做善事都是由于大王了解人民的疾苦而旅行仁义的政策。值得勉励,值得勉励!”汤说:“他(葛伯)不听从我的命令,我想惩罚杀了他,应该是没有什么过错的。”作了首《汤征》。
伊尹名叫阿衡。起初阿衡想出来辅佐汤,但是没有什么正当理由,于是就让有莘氏的崇臣背上个烧汤的大鼎,让汤来品偿食物的美味,并为他讲说治国的道理。有有人就说:“伊尹是个有本事的人,汤派人去请伊尹,经过五次邀请,最后伊尹才答应去见汤,并为汤讲说圣明君主和三皇五帝的圣明事情。汤推荐他来治理国家。伊尹去见汤正好是夏天。既丑和有夏都来亳归降,然后又回到毫城。进入北门,遇到女鸠、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作为记事用。
汤出去巡游,看到野外四面都张贴着榜,上而祝福的话说到:“现在天下四方都归顺我汤了。”汤说:“好,做的好!”又去其他三个门巡查,祝福说:“到达左边,左边归顺,到达右边,右边归顺。不用发布任何命令,天下都归我统治了。”诸侯听到后,都说:“汤的仁慈品德达到了极点,甚至可以用来对待禽兽了。”
正当这时,夏桀做国君,残暴荒淫,恰巧有个诸侯,昆吾氏兴兵作乱。汤于是起兵,率领诸侯、伊尹和汤一起,汤从钺开始讨伐昆吾。然后讨伐桀。汤说:“平民百姓,都来,你们都来听我说。盗匪和小人谁敢作乱,有夏氏曾犯下了大错,我听众人都说有夏氏的罪状。你们是畏惧上天,不敢来说正道。今天夏桀罪恶滔天,上天让我来讨伐他。今还有许多群众都说:“我们的君主不抚恤我们,不顾我们的死活而乱朝政。你们都说:“他有罪,应该怎么对待他呢?起初夏朝开国君主率天下百姓统一了夏国。许多老百姓之间不和睦,很担心,现在我发誓:“不论天时、地利、什么时候战斗结束,我都愿和你们共生死同命运!”夏朝的品德达到如此地步,我和你们一起前往讨伐。如果老天要征伐降罪,就由我一个人来承担,你们都是明白道理的百姓。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决不会失言的。你们不听我发的誓言,你们尽可以离开,我不会怪罪你们的。“用这种方式来统领军队,作了《汤誓》。于是汤说:“我武力非凡,号叫武王。”
桀由于有娀的虚空而战败,桀逃到鸣条,夏朝的军队战败。汤于是再讨伐桀逃到的城市,俘虏宝玉、义伯和仲伯,写了《典宝》。汤已经战胜了夏,想改变他的宗礼,没有实现,写了《夏社》。伊尹得到报答和酬谢,于是天下诸侯都归顺汤,汤于是登上天子的宝座,安定天下四海。
汤回来到达泰卷陶,在中垒写了诰示。已经夺得夏朝的天下,回到毫都,写了《汤诰》。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汤亲自到效外,对诸侯群后说:“你们如果不勤勉做事,对百姓做贡献。我就会惩罚你们,儿子也会抱怨你们。都说:“古代的圣贤都是很贤明的,禹、皋陶长期在外面劳作,对百姓有功劳,人民才会安乐。东边到长江,北边到济水,西边到黄河,南边到淮河,四方已经治理,天下百姓有了居住的地方。后稷教人种粮食,农牧民种稻谷。三位先对的品德就是对人民办事,对人民做出了贡献,所以人民才会敬仰他们。最初蚩尤和他的部众一起叛乱,危害老百姓的安宁,黄帝于是去征讨他,是有理由的。先王说不可不从中吸取教训,来勉励我们。再说:“不实行仁政,危害了国家,老百姓会怨恨我们。”用这种命令来对待诸侯。伊尹写了首《咸有一德》,咎单写了《明居》。
汤于是改变风俗,变更老百姓的服装为紫色,上面是白色的,在白天举行朝会。
汤去逝后,太子太丁先于汤去逝,于是立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这就是帝外丙。帝外丙继位三年去逝,立外丙的弟弟中壬,这就是帝中壬。帝中壬继位四年后,去逝,伊尹于是立太丁的儿子太甲。
太甲,是成汤的适长孙,这就是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写了《伊训》,写《肆命》,写《徂后》。
帝太甲继位三年,不贤明,残暴,不遵汤的法令,扰乱品德,于是伊尹将他流放到桐宫。三年后,伊尹摄政行使权力,来接见诸侯。
帝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过错,性格变得善良,于是伊尹重新迎接太甲,将权力交给他。帝太甲实行仁政,修养品德,诸侯都来归附殷,天下百姓安宁。伊尹称赞他,于是写了《太甲训》三篇,褒奖太甲,称他为太宗。
太宗去逝后,儿子沃丁继位。帝沃丁当朝的时候,伊尹去逝,已经把伊尹安葬在毫城,咎单于是仿效伊尹的做法,写了《沃丁》。
沃丁去逝后,弟弟太庚继位,这就是帝太庚。帝太庚去逝后,儿子帝小甲继位。帝小甲去逝后,弟弟雍乙继位,这就是帝雍乙。殷朝的国势开始衰落,诸侯都不来朝拜。
帝雍乙去逝后,弟弟太戍继位,这就是帝太戍。
帝太戍继位,伊陟做辅佐的宰相。宣城有桑树和谷一起生长在朝野,夜里一起长出来。帝太戍很害怕,询问伊涉。伊陟说:“我听说妖不能战胜高尚的品德,帝主你的行政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帝主应该修身养性,发扬高尚的品德。”太戍听从他的话,于是桑树枯萎凋谢。伊陟称颂太戍的话讲给巫咸听,巫咸觉得太戍治理王朝有功,于是写了《咸艾》,作《太戍》赞。帝太戍在朝堂上称赞伊陟,对众臣宣讲,伊涉谦让,写了《家命》。殷朝重新得到中兴,诸侯都来朝拜,于是称太戍为中宗。
中宗去逝后,儿子帝仲丁继位。帝中丁迁都到河南敖仓。河亶甲做宰相。祖乙再迁都到邢城。帝仲丁去逝,帝外壬继位,这就是帝外壬。《仲丁》这本书残缺不齐。帝外壬去逝,弟弟河亶甲继位。这就是帝河亶甲。河亶甲在位的时候,殷朝再次陷入衰败。
河亶甲去逝后,儿子帝祖乙继位。帝祖乙继位,殷朝重新复兴,巫师和贤臣得到任用。
祖乙去逝后,儿子帝祖辛继位。帝祖辛去逝后,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继位,这说是帝南庚。帝南庚去逝后,立帝祖丁的儿子阳甲,这说是帝阳甲。帝阳甲在位的时候,殷朝衰败。
自从仲丁开始,废长子不继位,而传其他弟弟或儿子,弟弟和儿子互相继位达到九代,等到第九世,朝纲乱纪。于是诸侯都不来朝拜。
帝阳甲去逝,弟弟盘庚继位,这就是帝盘庚。帝盘庚在位的时候,殷朝已经在河北建立都城,盘庚渡过黄河到达南边,重新居住在成汤先前的故居,经过五次迁移,没有固定的住所。殷朝的百姓怨声载道,不愿意迁移了。盘庚于是对诸侯大臣们说:“先前高后成汤和你们的祖先一起平定天下,法度才能重新修订。如果你们不一起多加勉励,还有什么品德可言!”于是渡过黄河,在毫城治理天下,实行成汤的政策。然后百姓安定,殷朝才能得以复兴,诸侯都来朝拜。主要是盘庚遵循了成汤的法令和品德。
帝盘庚去逝后,弟弟小辛继位,殷朝重新衰败。百姓思念盘庚的品德,于是写了《盘庚》三篇。
帝小辛去逝后,弟弟小乙继位,这说是帝小乙。帝小乙去逝后,儿子帝武丁继位。
帝武丁继位后,思考如何复兴殷朝,而没有得到辅佐的大臣。三年都不发表言词,所有的大事都交给冢宰决定,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国家的民风。武丁夜里做梦遇到了圣人,名字叫说。将梦中的所见所闻告诉群臣,群臣都城说不可相信。于是武丁就让百官到野外去寻找,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当是说是个刑犯,正在傅险这个地方受刑筑堤。说去参见武丁,武丁说就是他。见到他并且同他谈话,确定说是圣人,就让他辅佐自己做宰相,殷朝得到了治理。所以就用傅险做为说的姓氏,号叫傅说。
帝武丁祭祀成汤。第二日,有个大鸟飞到祭祀的鼎上吼叫,武丁很害怕。祖乙说:“大王不必担忧,先治理好国家的政事。”祖乙于是教导王说:“上天对人民都是平等的,每年都有吉祥的事和不吉祥的事情发生,并不是上天来惩罚人民,断绝人民的性命。要是不施行正道和仁政,人民就不听从大王的命令,不受法治的统治,上天就会以各种方式来警告你,这有什么可以惊叹的,唉!大王应该听从人民的心声,不要畏惧上天,对人民施行仁政,好好治理国家才是正道。”武丁于是就实行仁政来治理国家,天下人民齐声欢呼,殷朝才得以复兴。
帝武丁去逝后,儿子帝祖庚继位。祖乙嘉赏武丁做出的功德,称赞他死去的宗庙叫做高宗,于是写了《高宗彤日》和《训》来歌颂。
帝祖庚去逝后,弟弟祖甲继位。这说是帝祖甲。帝祖甲品德好淫乱,不理朝政,殷朝再次衰败。
帝祖甲去逝后,儿子帝廪辛继位。帝廪辛去逝后,弟弟庚丁继位,这说是帝庚丁。帝庚丁去逝后,儿子帝武乙继位。殷朝离开毫都,迁陟到河北。
帝武乙不施行德政,将土、木称为偶人,号作天神。并同他们搏斗。天神失败,于是尽情侮辱他。将皮革做为皮带,用他来将鲜血,仰天射箭,名叫“射天”。 武乙在黄河和渭河打猎,天上打了个雷电,武乙被雷劈死。儿子太丁继位。帝太丁去逝,儿子帝乙继位。帝武乙继位后,殷朝更加衰败。
帝乙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出身卑微,没有得到继承帝位的资格。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室王后,于是辛被确定为继承人。帝乙去逝后,儿子辛继位,这就是帝辛,天下人都称他为纣。
帝纣天资聪明,思维清晰,听觉灵敏,力气特别大,手像猛兽一般。骄傲自满不听劝告,言谈只说自己对,而说别人错。凡是大臣所知道的事情,天下百姓的呼声,都认为是自己了解的,明白的。喜好饮酒,淫乐,宠幸美人。喜欢妲己,妲己说什么都言听计从。于是让国师做淫乐的舞曲,在朝廷跳舞,过奢靡的生活。通过征收巨额赋税来修建粮仓,将粟米装潢巨桥。喜好收集各种鸟兽,将这些东西放在宫中。傲慢地对待鬼神。最大乐趣是在沙丘用酒装满水池,悬挂各种肉做为林子,让男女赤裸地在里面追逐,长夜欢歌。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也多有怨言,于是纣王就用重刑惩罚他们,有个刑法叫炮恪。
让西伯昌、九候、鄂候做为三公。九候有个好女儿,献给纣王。九候的女儿很讨厌纣王的淫乐,纣王很愤怒,杀了她。同时惩罚九候,用最严厉的刑罚。鄂候为九候求情。言词很愤怒,纣将鄂候一起处罚。西伯昌听到这件事后,心里暗暗叹息。崇候知道了以后,将昌的做法告诉纣王,纣王于是将西伯囚禁在羑里。西昌的大臣闳夭等,寻求美女和珍宝骏马献给纣王,纣王才赦免了西伯的罪。西伯回去后将洛西这块地方献给纣王,以谢纣王没有用炮恪这种刑法惩罚自己纣王答应了,赏赐给他弓矢斧钺,让他用于征讨,称为西伯。于是任用费中辅佐朝政。费中喜好进谗言,爱钱,殷朝的人民都不亲近他。纣又提拔恶来做官。恶来也喜欢进谗言,诸侯因此更加疏远纣。
西伯回去以后,修品德,做善事,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去投奔西伯。西伯日益强大,纣的权势慢慢削减。王叔比干进谏,纣不听。商容是个贤士,百姓很爱戴,纣王废弃不用他。等到西伯讨伐饥国,最后消灭了他,纣王的大臣祖伊听说后很担心,害怕,急切地对纣王说:“上天既然授命天下给殷朝,用大龟来占卜,还不知道吉凶,并不是祖先不庇护我们,而是大王你喜欢淫乐,自绝其路啊,所以上天抛弃了我们,哪里还有安居的地方,大王不知天的本性,乱了阴阳。现在我国的人民都奔走相告:”天将在将罪了,我们的命不会长久了。”大王觉得应该如何对待?”纣王说:“我的命运掌握在我自己手里,不在上天!”祖伊于是谋反,说:“纣王不可以进谏了。”西伯去逝后,周武王率兵向东讨伐,在盟津这个地方大会诸侯,诸侯背叛殷朝而来投奔周的有八百多个。诸侯都说:“纣王真是应该讨伐。”武王说:“你们还不了解上天的意思。”于是返回来。
纣王更加淫乱不停息。微子启多次进言都不听,于是同太师、少师一起谋划离开。比干说:“做为臣子的,不能不以死来进谏。”于是强力向纣王进谏。纣王很愤怒说:“我听说圣人心都是七窍的。”将比干剖心来验证。箕子很害怕,于是装疯卖傻。纣王将他囚禁。殷朝的太师、少师带着祭祀的乐器投奔周朝。周武王于是带领诸侯讨伐纣王。纣王也发兵到牧野。在甲子日,纣王的兵大败。纣王逃走,登上鹿台,穿上宝玉的衣服,投火自尽。周武王于是砍下他的头,挂在白旗杆上。杀掉妲己,释放箕子,重新修葺封赏比干的坟墓,歌颂商容的才能。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继承父亲的奉禄。来延续宗祠,让他发扬盘庚的品德和行政。殷朝的人民十分高兴。于是周武王称天子。他觉得后世的功德达不到用帝号来称呼,都称王。并且封殷的后代做永诸侯,归周朝。
周武王去逝后,武庚和管叔、蔡叔叛乱,周成王命令周公去讨伐他们,重新封微子启到宋国延续殷的后代。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读《颂》才知道契的事迹,从成汤开始,多数资料都取材于《书》、《诗》。契做为子姓,其后代都有分封,用封国做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目夷氏。孔子说:“秉承殷朝的传统,以喜欢白色为尊贵。
明月天山照说:“商朝从祖先契开始,经历了汤开创基业,后经过太甲中兴,盘庚迁都汤的故居重新复兴,武丁再次复兴殷朝,直到纣王,爱美人,用暴政,终于导致商最后的灭亡。周文王和周武王开创了一个全新时代:周朝。
Ⅱ 《星汉灿烂》:为什么说葛氏这种女人娶了毁三代
《星汉灿烂》讲述程家女名少商,因战乱自幼被父母留在祖母身边成为“留守儿童”,婶娘狼心纵容,意图将其养成废人的故事。
3、葛氏不配做一个母亲。
葛氏作为一个母亲,重男轻女,把刚出生的女儿程秧丢在了娘家,十几年不管不顾。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反而一直谩骂她的丈夫窝囊废,这已经严重侮辱了丈夫的人格和尊严,打击了丈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这样的老婆在身边,程承根本无法过得快乐,根本无法做一番事业。在我看来,葛氏作为子女没有尽孝道,作为妻子,没有守妇道,作为母亲,没有做好榜样,所以葛氏是一个祸害。
Ⅲ 春秋四大美女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息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为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生于陈国宛丘,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如今河南信阳息县依然有桃花庙。
文姜,姜姓,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
夏姬,春秋时期郑国公主。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3)夏商周各因哪个美女失败的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四大美人不仅在我国妇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仅仅这八个字,却包含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四个小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四大美人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被古代民间广为传颂。
Ⅳ 中国古代夏商周的历史 不要跟我说因为三个女人毁灭的 什么喜,妲己,褒姒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帝颛顼的孙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得到帝位,都做了别人的臣子。
最初帝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的大水淹没了怀山和襄陵,天下人民深受痛苦。尧就寻求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和四岳都说鲧可以治水。尧说:“鲧,背信弃义使种族毁灭,不能任用。”四岳说:“就目前看来没有谁能比鲧贤能的,请帝尧试一试吧。”于是尧就听了四岳的话,让鲧去治水,经过九年,而洪水不能治理,鲧没有什么功劳,于是帝尧重新寻找贤能的人,便得到了舜。舜登基被任用,履行天子的命令,到四处巡狩。巡查鲧治水的情况,发现没有功劳,于是在羽山诛杀鲧。天下人都认为舜杀鲧是对的。于是舜推荐鲧的儿子禹,让他继续完成父亲鲧治水的使命。
尧帝去世,帝舜对四岳说:“有能宣扬尧功德的让他做官?”都说:“伯禹可以当司空,宣扬尧的功德。”舜说:“哦,好!”命令禹说:“你去治理洪水,只要尽力就行。”禹叩拜稽首,让位于契、后稷、皋陶。舜说:“你可前往并同他们一起做事。”
禹为人处世恪尽职守,勤勉;品德端正,仁义而有诚信,说话有信用;以声为音律,以身作则,都从自身做起,浩浩荡荡,做为纲纪。
禹于是便和益、后稷奉了帝舜的命令;命令诸侯百姓平民堆土,在山上做表记来歌功颂德,确定高山大川。禹感伤自己的父亲鲧治水没能成功,而被诛杀,于是便尽力治水茶饭不思,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进入。穿一般的衣服,虔诚的礼拜鬼神。凿井使水在地下流动。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上行走乘船,在泥里行走乘橇,在山上行走乘桥。身边左边使用的人都可以做为人民的准绳,身边右边使用的人都可以立为规矩,行动符合四时节气,来开辟九州,疏通九道,蓄水九泽,度量九山。命令益给予人民庶稻,让他们耕种在湿地。命令后稷给予难以得到粮食的人民庶谷。粮食缺少的地方,调给丰收富足地方的进行调配,以使各诸侯均等。禹于是根据土地的适宜情况决定朝贡的标准,以及山川的便利。
禹的行政从冀州开始。
冀州:尧帝首都也就是载和壶口这个地方,治理梁山和岐山,已经治理了太原,至达到岳阳;在覃怀宣扬功德,遍及衡水和障河;土地是富饶的田壤,上交第一的赋税,种中等的田地,常山卫水都顺从归附,大陆也有所作为,鸟夷这些地方都臣服,凡用武的地方,取河边的石头投入大海。到达济河和青州;九河都已疏通,雷夏已成河泽,雍水、沮山连在一起,采桑养蚕,于是人民便能住在丘山。土地是黑色并且很肥沃,草木丰茂;田地第五等,赋税正直,旅行政策十三年;拿漆丝做贡献,奉送织巾做为贡品;浮舟在济水,漯河,连通济河。从海岱到青州;堣夷已经收回,淮水淄水已疏通通路;那里的土壤,高高的隆起,海滨广阔,东西田地肥沃,这里的田地是第三等的,上交的赋税是第四;木桩细葛和海里的各类鱼及海中的物品,做贡品,岱山的丝、枲、铅、松、怪石都用作贡品,在莱夷这个地方放牧,用篚丝养蚕,飘浮在汶水连通济水。
从海岱到淮水徐州;淮水、沂水得到治理,蒙山、羽山可以耕种;大野成了水停留的地方,东原的水已平息;那里的土聚集了起来,草木渐渐长的茂盛起来,那里的田地第二等好,上交第五的赋税;用五方的土地来贡奉,羽山中的雉也就是夏狄,峄阳山中的生桐,泗水的磬,淮夷中的虫和鱼,用素服麻衣。乘船飘浮在淮水泗河;连通河道水。
从淮海到扬州;彭蠡成了水停留的地方,鸿雁停留在这里,三江(松江、钱唐江、浦阳江)已汇入大海,雷泽已平定。竹箭生长出来了麻草,草木发芽,树木茂盛,这里的土地丰饶,田地是第九等的,上交的赋税是第七等的,杂物上交第六等,以金银铜作贡礼,还有瑶、琨竹箭和锦丝织成的布匹,用橘子和柚子朝贡;沿着江河、直达淮水和泗水。
从荆州到衡阳;江水、汉水从这里流过进入大海。九江按地势遍布,沱江、涔水得到引导,云梦的土地和梦本的土壤得到治理;这里的土地湿润肥沃,田地是第八等的,上交的赋税是第三等的,进贡羽、旄、齿、革,金、银、铜,杶、干、栝、柏,将砺、砥、砮、丹作为朝贡的东西,用茅做衣服,布匹,用玄色进行纺织染色,将大龟赏赐给九江,乘船在江、沱、涔水、汉水,经过洛水到达南河。
荆河以及豫州;伊水、洛水、瀍、涧水都汇入江河,荥泽已成了水汇聚的地方,疏通荷泽遍及明都(泽水名);这里的土壤;土地疏松;田地第四,交赋税第二,交杂税第一,朝贡漆、丝、𫄨、纻,用纤丝制衣,用玉石朝贡;乘船在洛水到达江河。
从华阳黑水以及梁州;汶水、嶓冢山的水已疏通,沱江、涔水已疏通,蔡山和蒙山已得到平息,和夷的水已消退;这里的土地青黑色;田是第七等的,交赋税第八,杂税生产上交是第七,朝贡璆、铁、银、镂、砮、磬这些东西,治理西倾山和因桓的水,乘船在潜水,通于沔水,进入渭水,最终流入江河。也一样得到治理;荆州、岐山得到治理,终南山、敦物山以及鸟鼠山;在厚隰建立都城;三苍山得到安定,三甾的族人恢复秩序;这里是黄色的土壤,田地是第一等的,交赋税第六,贡奉、琳、琅玕,乘船遍及积石山,达到龙门西河边,交会于渭水,在昆仑山、析支山,渠搜山织布纺皮,西边实现安定的局面。
开辟九座大山;从汧水开始到荆山,穿过黄河;从壶口山、雷首山到达太岳山;从砥柱山、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太行山,常山以及东海边的碣石;西倾山、朱圉、鸟鼠山到达太华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遍及负尾山;疏通道嶓山,达到荆山,内方山到达大别山,汶山的南边以及衡山,渡过九江,最后到达傅阳山。
疏通九条大川:弱水疏导到合黎,徐波流进流沙河,疏导黑水,到达三危山,流入南海,开道河积山,使水到达龙门,南边到华阴县,东边到砥柱山,再向东到达县,再经过浠洛汭,到达大邳山,北边到降水经过大陆,向北汇聚成九条河,最后归为一起,共同流入大海。嶓冢山和汉道的水都向东汇聚流入汉水,包括东边苍浪的洪水,经过三澨,进入大别山,向南汇入黄河,向东汇入彭蠡大泽,东边是北江,再向东进入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这个地方,再向东分流相汇,东边也汇在一起,流入大海。取道沇水,向东流入济水,进入黄河,激荡的水流进荥泽,向东流经陶丘北边,再向东到达荷泽,再向东北流入汶水,继续向东北流最后进入大海。疏通淮河水在桐柏山,向东汇入泗水、沂水,再向东流入大海。疏通渭水在鸟鼠山,向东引导进入津水,再向东北汇入泾水,继续向东流入漆水、沮水,汇入黄河。疏通洛水在熊耳山,向北引导汇入涧水、洛水,再向东交汇于洛阳南边,向东北流入黄河。
于是九州的居所得到安定,四方各处都可居住,九州名山都可以用来雕刻和祭祀,九州的山川都得到疏通,九州的水泽都已平静,四方之海都汇聚在一起。六府(金、木、水、火、土、谷)得到修养,土地得以显现可以耕种,都按时交赋税,不同土质的田壤都能交赋税。将九州赏赐给他们做姓氏,“以敬重天子的品德品行,不违背天子的政令。”
命令天子所在地以外五百里属于天子的田地,叫做甸服,靠近百里以内的田地交税金,靠近三百里之内的田地交税秸服(收割的去掉禾穗的庄稼),靠近四百里之内的地方交税粟,五百里的交税米。距离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侯服;百里以内的听我做事,二百朝左的任国事(替王做事),三百里的为王者斥侯。侯服在向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绥服;三百里的按照王的文教行事,二百里的叫奋武卫。绥服在向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要服;三百里遵守平常的教导,二百里遵守王的刑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荒服;三百里的居民礼仪自由,二百里的流行居住在城郭的地方。
东边到达大海,西边到达流沙,遍及北方、南方,品德教化遍布四海之内。于是帝尧赏赐给禹水色的美玉,将禹的功劳公告天下。天下于是得到太平和治理。
皋陶做为士官来治理人民。帝舜掌朝廷,禹、伯夷、皋陶在舜帝面前相谈。皋陶讲述他的谋略说:“诚信是根本的道德标准,谋略做为辅佐附和。”禹说:“这样,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皋陶说:“对!谨慎修养自身,认真思考,尊重九族宗亲,以众人的贤明做为辅佐,由此政见可以遍及远处和近处。”禹拜首称赞说真是良言,说:“对,好。”皋陶说:“对,关键在于关注人民的疾苦,在于安抚百姓。”禹说:“是,应该是这样的,唯独做帝位的人难以做到呀。知人善任则智慧,能以官职授给人;能够安抚人民,使人民得到恩惠,怎么会在忧虑呢,怎么会在迁罪苗裔呢,怎么会怕巧言令色的奸佞小人呢?”皋陶说:“对,是!本应该显示品行,发扬九种品德,举止谈吐显出高尚的品德。”在进言说:“说到为人做事,一定要性格宽宏而严肃,和柔而能任事,宏厚而恭敬,治理而能尊敬,柔顺而刚毅,正直而温和,俭简而廉明,刚烈而充实,强捍而有义气,彰显平常的事,大吉大利。每日宣扬三次品德,早晚都显得有品味。白天宣扬六德以治理政事,在国内诚信做事。普施善行,具备九德的人都能任事,让具有德道和贤能的人才都当官,百官恭敬谨慎。不要教导人做邪淫的事。不是品行好的人不能让他做官,要不然天下就大乱了。上天讨伐有罪的人,可以使用五刑。我说的这些都可以实行。”皋陶说:“我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怎敢得到称赞。”
帝舜对禹说:“你也可以畅所欲言。”禹叩拜说:“是,我要说!我曾经每日孜孜不倦勤勉努力。”皋陶问难禹说:“怎么样的勤勉努力呢?”禹说:“洪水滔滔,浩浩荡荡淹没了襄山,天下百姓都畏惧大水。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中行走乘橇,在山路上行走乘木桥。和益教百姓种植稻谷。疏导九川进入大海,疏通山沟中的水汇聚到大川。和稷教百姓均分得到的粮食。粮食少的,调配富足地方的补给不足之处,迁居。天下百姓才安定,全国才得到治理。”皋陶说:“哦,这才是最高的美德呀!”
禹说:“是,帝主!在位时应该处处谨慎,安定的局面才能实现。贤明的品德,天下人都敬重听从号召。以清平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上天的安排。上天也就会更加眷恋照顾君主。”舜帝说:“是,对,所言极是!大臣可以做我左右的股肱和耳目。我想使人民在我左右支持我,你来辅佐我。我想效仿古人观天象,观日月星辰之象,制作各种文书,服装等,你使我显得更加贤能和开明。我想听六律,五声和八音,从忽音开始,宣扬教导仁、义、礼、智、信五德,你让我来听。我想让位,你却阻拦不同意。你并不是表面阿谀奉承,而背后讲人坏话。而是尊敬辅佐四位大臣。许多大臣喜欢进谗言诬陷忠臣,你用品德使这些事情得到澄清分明。”禹说:“不敢,帝主如果不贤明,那么所用的人也必定是贤愚并在,优劣共流了。”舜帝说:“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是秉承放荡的嗜好。和宾朋在家里过淫奢的生活。采用这种绝世未有的作为。你不能像他那样。”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儿。癸甲年,生儿子启,我不把他带在身边,我不照顾他关怀他,我所以能取得治水的成功。用五服之地做为辅佐,达到五千里的地方,有十二个州县,外边延伸到四海之地,最后确立五个诸侯首领,都取得了很大的功劳。三苗这样的元兇,不让他做官,帝主你以为怎么样。”舜帝说:“宣扬我的品德号召,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皋陶于是很敬重禹的功德,让天下万民都来敬仰禹的功德。不听从的人,用刑罚来惩伐他们。舜帝的品德得以在天下宣扬。
于是夔开始欢庆,祖父辈都过来,王后都谦让对待,百鸟群兽姗姗起舞,演奏《萧韶》九遍,凤凰来朝拜,百兽跟着起舞,百官十分和谐。舜帝用这种景象做了首歌唱到:“奉上天的命令,符合天时地利。”于是歌颂到:“股肱大臣多么欢喜呀,首领们开始起舞,百官多么欢喜!”皋陶拜手稽首说到:“歌颂使群臣感觉到帝要戒除的事情,这是高官显爵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小心谨慎恭敬地做官!”于是进一步上言说:“当君主的开明,股肱之臣尽心竭力,任何事情都能做的很好!”舜又歌唱:“君主和大臣之间不拘小节,股肱大臣就会变得懒惰,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禹帝拜首说:“是的,真是可以好好称颂的事。”于是天下都敬重禹并且传唱他创作的歌乐,认为他是山川的君主。帝舜推荐禹作天子,做为继承人。十七年后帝舜去世。三年服丧完毕后,禹在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禹。禹于是才继承天子的位,面南拥有天下。国号叫夏后,姓姒氏。
帝禹得到拥戴,最重要的是皋陶推荐他,禹想将天下授给皋陶,然而不久皋陶就去世了。于是封皋陶的后人到英地以及六国之县。有的封在许国。此后推荐益,担任皋陶的职位。
十年后,帝禹向东边巡狩,到会稽后去世。将天下传给益。三年服丧结束后,益将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而自己却隐居到箕山的阳城。禹的儿子启很贤明,天下的人都归属他。等到禹帝去世,虽然将帝位传给益,但是益辅佐禹的儿子时间很短,天下的人还没能完全了解他的功德,所以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我们的君主就是帝禹的儿子。”于是启就继承天子的位置,这就是夏后帝启。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
有扈氏不服启的统治,启就讨伐他。在甘地决战。将要作战,写下《甘誓》,于是召集六军的统领将战事说清楚。启说:“唉!六位统军的将领,我警告你们!有扈氏用威言侮辱天子的行政,践踏天、地、人三道,上天让我来剿灭他,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实行上天的讨伐。左车攻击左边,右车攻击右边,我和你们有共同的命运。如果不实行仁义的政策,我和你们将受到同样的遭遇。有功的,赏赐神庙之前;不用功的,将在宗祠前受到惩罚,不仅是惩罚自身还会牵连到儿孙。”于是剿灭了有扈氏。天下都来朝拜。
夏后帝启去世后,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不理朝政被后羿放逐,他的五个弟弟,居住在洛水,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去世后,弟弟中康继位,这就是帝中康。帝中康在位的时候羲氏、和氏沉湎于酒色,废天时乱甲乙。胤前去讨伐他们,作了《胤征》。
中康去世后,儿了帝相继位。帝相去世后,儿子少康继位。帝少康去世后,儿子帝予继位。帝予去世后,儿子帝槐继位。帝槐去世后,儿子帝芒继位。帝芒去世后,儿子帝泄继位。帝泄去世后,儿子帝不降继位。帝不降去世后,弟弟帝扃继位。帝扃去世后,儿子帝廑继位。帝廑去世后,帝商不降的儿子孔甲做君主,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继位,喜好鬼神之道,做出淫乱的事情。夏后氏的品德衰败,诸侯被叛他。天上降下两条龙,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食龙,没有得到养龙的高手。先前陶唐氏已经衰落,其后代中有刘累,曾经在豢龙氏那里学过豢养龙的本领,以后服侍孔甲。孔甲赐给他姓叫御龙氏,代替豕韦的封地。一条雌龙死了,夏后食了他。夏后已经食过龙了,还想再找另一条,刘累害怕不能实现,就迁家到鲁县。孔甲去世后,儿子帝皋继位。帝皋去世后,儿子帝发继位。帝发去世后,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帝桀在位的时候,自从孔甲以后各个诸侯大多都背叛了夏朝,桀不修品德而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不能忍受。曾经召汤并囚禁在夏台,后来释放了。汤发扬高尚的品德,诸侯都去朝拜汤,汤于是率兵讨伐夏桀。桀逃到鸣条这个地方,后被流放而死去。桀对身边的人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在夏台杀了汤,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汤于是继任天子的位置,取代夏朝而拥有天下。汤封夏的后代。到周朝的时候被封到杞城。
Ⅳ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是因为什么原因败亡的
土崩瓦解,于今人来说已是耳熟能详的词语,土崩,和瓦解也是无甚区别。但是对于徐乐的来说,这却是两个差异巨大的词汇。
徐乐这个人,在史书上并无太多记载,甚至生卒年月都是不详,只知道好像是燕地无终人,约莫汉景帝初年和汉武帝后元末年间在世。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一篇奏疏而名留青史,这篇奏疏实在写的太好太好了,因此经由史家之手,得以流传至今。
何谓土崩?
徐乐在奏疏中举了秦末的例子。他认为当时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对统治者怨声载道而上层统治阶级却不知;地方上,也是行政混乱,道德沦丧。正是因此种种,才会有陈胜的揭竿而起,然后遍地星火燎原。
''秦之末世是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
何谓瓦解?
徐乐举了之前不久发生的七国之乱的例子。七国虽然兵多将广,粮草精足,但是,他们上得不到其他诸侯的支持,下没有普通百姓的响应。面对朝廷的大军,自然容易败亡。
''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外之助。此之谓瓦解。''
故而,土崩就是中央朝廷对地方基层组织能力的丧失。瓦解则是中央朝廷对中层控制能力的丧失。
依照各个朝代组织结构的设置上来套用徐乐的理论也是一种独到的看法。历朝历代根据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设置就好比一个企业,历朝历代的更迭也是各式各样企业的发展史。而把统治者当作企业的管理者来看,也有意思的多,那么企业的组织机构必然由企业的基因决定,企业的发展和消亡也可从组织机构上略见一斑。
夏朝:史书里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
夏朝一般认为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其主要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国家,其主体部族乃是夏人,统治者自然也是夏王。
在中央层面,夏朝作为第一个由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朝代,最高统治者夏王以降分设各个领域文官,初步尝试了在管理层面的探索。《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
夏王之下最重要的管理便是''三正'',和''六事''。
车正掌管车服,庖正掌管膳食,牧正掌管畜牧,都是直接为王室服务的官吏。三正不同于这些正,指高层次官长,主管政事,通常有二三人。六事之人经常在王左右,地位也很高,有戎事的时候,可以代王统率军队。
此外,比较重要的官还有遒人、啬夫、大理、太史、羲和、瞽、官师等。
遒人是王的近臣,主要负责下达王命,宣布政令。同时兼有征求意见、下情上达之责。
啬夫是执行国家经济权力的官员。负责征收农业剩余生产物。
大理是具有司法职能的官员。掌管刑狱,调解诉讼。
太史是史官。掌管记事和册籍。
羲和是掌管历法的官员。
瞽即乐师。掌管祭祀和王娱乐时候的音乐。
官师是''校''(即学校)的教官,对王也有规谏之责。
在地方上,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存。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子弟就被封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诸侯的子弟就被封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其他子弟就获得士的身份。周朝统治序列为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
在夏商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尝试,组织设置相对更加完善,且尝试通过道义和法律来控制诸侯国但是宗法制的存在直接导致诸侯国越来越多,同时意味着周王朝的管理成本越来越大,西周中后期周王朝对于诸侯国已经难以实现有效的管控,周王朝存在的形式大于意义,更多的是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博弈与争斗。到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加速了西周的灭亡;而东周自建立之日起,便已经是各大诸侯国自己玩儿的局面了。
Ⅵ 夏 商 周 汉 唐的所有美女名单。紧急啊~快一点啊~
夏 妹喜
商 苏妲己
周 郑娌 西施 褒姒 庄姜 宣姜 文姜 夏姬 孟赢 骊姬
汉 辛追 赵飞燕 王昭君 甄姬 秦罗敷 平阳公主 卓文君 卫子夫
唐 杨玉环 虢国夫人 韩国夫人 秦国夫人 鱼玄机 薛涛 上官婉儿 公孙大娘 太平公主 高阳公主 安乐公主 文成公主
Ⅶ 夏商周三朝为什么相继灭亡呢 是因为女子吗
非也,正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女子也只能算得上是因素之一。
其实最重要的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与统治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力的矛盾。夏商之间刚好是青铜技术得到新发展的时段,而商周则恰好是各种现代基本生活技术大发展的时段,至于周末,恰恰是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Ⅷ 夏商周三朝为何而亡
夏商因桀,纣暴政失道而亡,周因王室衰落为秦国所灭
Ⅸ 夏商周三朝为何都将亡国原因归结于女子
为了减轻夏桀、商纣、周幽王的罪责,历史把妹喜、妲己、褒姒推上了前台,让三名弱女子也一起分担了这千古的骂名。
都说自古红颜祸水,一代王朝的落幕,竟都是因为女人,实在是令人唏嘘。在那段历史时期,亡国的结论总是惊人的相似,都是因为女人而亡国。
(有些历史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相比较来说,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据说就是为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因为褒姒而亡国却是真实的。周幽王为了宠爱褒姒,就连王后的位置都让她来做,还让她的儿子做了太子。只是后来被申候联合诸国把周幽王和太子都杀了,褒姒也被人掳走,就这样西周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