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何古代的美人都喜欢拿一把团扇
我们在看宫廷剧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美人手中都会拿着一把扇子。微微摇动扇子,尽显女性的柔美之风。东方女子大多含蓄矜持,而且古代很多场合要求女子不能公开露面,这时候女子就会拿着一把团扇遮面,这样不但达成了要求还显得好看又优雅。
并不只是圆形的扇子才可以被称为团扇,团扇的种类丰富多彩,有简单的方形圆形到各种各样的花型都可以被称为团扇,而且团扇的造型也越来越精美。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的我们出行在外已经很少用扇子了,但各种造型精美的古风团扇还是很受女性的喜爱。
B. 一个女人手上拿把扇子,上面有个吴是什么成语
吴带当风
C. 有没有一张手持扇子的美女的成语
你的意思是,你要找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个美女手持一把扇子】
解答:可以用【舞裙歌扇】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美女手持一把扇子】
【成语】: 舞裙歌扇
【拼音】: wǔ qún gē shàn
【解释】: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美人。同“舞衫歌扇”。
【举例造句】:她可真是一个舞裙歌扇的美人!
【拼音代码】: wqgs
【近义词】: 舞衫歌扇
D. 描写女子持扇的唐诗
怨歌行(团扇) 【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白羽扇【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咏破扇【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代秋扇词【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E. 为何美人都要拿一把团扇,是装饰还是另有原因
个人认为美人都要拿一把团扇,即是装饰又是有实用功能。一方面,一般团扇上都画有别致美丽的图案,或者绣花,即代表美女的才艺或品味,又衬托女子的气质。另一方面,在暑热的夏天,即可用来遮阳,挡脸,也可用来纳凉之效。
在古代女子成亲时有“掩扇”和“却扇“的习俗,所以团扇又有相当于现在的红盖头的功能,其意义一是“遮羞”,二是“避邪”。在团扇的遮挡下,女子一步步走向夫家,走向未曾蒙面的爱情和一生未知的命运。
在古代没有现代降温的设备,女子出门,扇子又有纳凉,遮阳之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和分析,希望能让大家对美人手中团扇的作者有所了解。
F. 描写古代女子拿团扇的句子,团扇要重点描写!
一群大家闺秀在院子里面嬉戏,有的摘花戴在头上,有的在亭子里弹琴,有的拿着团扇在赋词,每把团扇上面的图案都不一样,有的上面是牡丹,有的上面是鸳鸯,有的上面是诗词,各种各样,煞是好看!
G. 形容“美女摇扇的美姿”的古诗有哪些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着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H. 古代女子用的扇子怎么称呼
您说的是团扇,也称“圆扇”、“宫扇”和“纨扇”,在宋代以前男女都使用这种团扇。宋代出现了折扇,但未得到普及,到明代男性改用折扇,相应的明代以后团扇就演变成为女性专用扇子。
I. 帮帮忙 描写古代女子使用扇子比武的句子
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芙蓉如面柳如眉
诗经。卫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洛神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ān)濑之玄芝。
J. 描写团扇的诗句
圆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然而在历代,团扇已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如唐代王建的词:“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至于团扇怎么与凄楚悲凉的人生境况有了关联,这一切还须从汉代的班婕妤说起。
婕妤并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致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汉制,“婕妤”原来仅次于皇后,后从成帝始置昭仪,婕妤位在昭仪之下,爵同上卿,在后妃中地位较高。相传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也就是《汉书》的撰写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将班超的姑母。《汉书·外戚传》说她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汉成帝时被选入宫,初为少使,不久定为婕妤。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不与皇帝同车出游,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从此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她在诗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残度晚年,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又孤独地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时年约四十余岁,后葬于延陵。
唐李益《宫怨》诗:“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皆描绘了班婕妤当时的苦闷心境。
刘禹锡《团扇歌》:“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刘方平《班婕妤》:“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露□红兰湿,秋凋碧树伤。惟当合欢扇,从上箧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