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砚,砚是干什么用的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用途: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在一个方面, 它领先,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其坚实的纹理,能传之百代。
(1)端砚美女砚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砚的起源: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
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有许多石头可以用砚、我国广阔的领土、到处的河流制成, 自然也有很多种类的石头。石材生产, 一定要有砖石,所以生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② 文房四宝中的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
四大名砚:歙砚、端砚、洮河砚、澄泥砚。
歙砚(shè
yàn),别名龙尾砚,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砚之中,罗纹砚最易发墨,最宜笔锋。
端砚,宋朝着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洮河砚全称“洮河绿石砚”,简称“洮砚”。产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因砚石产于洮河沿岸,故名“洮河石”、“洮河砚”。洮河石以石质坚润、色泽碧绿、纹路优美而着称中,被誉为“绿漪石”。
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
③ 端砚是什么如何鉴定端砚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着。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引自网络
端砚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采石。选料、雕刻、配盒是必备环节。其中还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只有经过时间沉淀的老手艺人才能打造出上等端砚,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个地方材质特殊,素来盛产端砚,贮水不_,呵气研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想要得到的砚台,一块上好的端砚可以买好几套房产,小小端砚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砚的墨锈、砚面的包浆等方面可以辨别真假,端砚的墨锈是一种不规则的麻点,这是加工过程中出现自然现象,麻点分布没有任何的规律,但是人工伪造的麻点看上去十分整齐,而且有规律可找,用锐器敲打砚面有人工痕迹。
赝品的包浆是用油、墨等包装起来。外表看上去和正品一样颜色。但是放在水里就会发生颜色变化,正品放在水里没有任何褪色,洁净的水能够保持干净如初,雕工的艺术风格也是判断端砚真伪的重要依据。
④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是什么意思
中国四大名砚
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端砚: 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歙砚: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歙砚石色如碧玉,又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贮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
澄砚: 即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
洮砚: 即洮河砚,洮砚石产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洮河砚具有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
⑤ 中国四大名砚叫什么名字怎么读最好注上拼音。谢谢1
洮砚(táo yàn)、端砚(ān yàn)、歙砚(shè yàn)、澄泥砚(dèng ní yàn)。
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
稀缺性
洮砚(比端、歙更稀有)老坑石在四大名砚中储量最少、最难采集,特级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断采,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都相当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复洮砚石材产地洮州(今属甘肃省卓尼县),被封为赵土司管理矿区,洮砚被选为皇宫贡品,只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够拥有,百姓只是听闻甚至难得一见。可见洮砚老坑发墨不弱于端砚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难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难获取。
⑥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是什么意思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中国四大名砚。
就是古人写字用的砚。
名列名砚前茅的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其砚石石料属泥盆系泥质硅质云母板岩。矿物成分为泥质、绢云母、石英和微粒磁铁矿,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成份均匀,质地细腻而易于发墨。岩石中绢云母使砚石细密柔润,溜而不损毫。泥质与硅质并存,使砚石柔中有刚。板岩的致密性,又使砚石贮墨不涸。端砚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声誉海外。端砚砚石,尤以老坑石最为名贵,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歙砚因产于安徽省歙县而得名,其现石石料属元古界震旦系上板溪群的灰黑色含石英粉砂枯板岩。矿物成份为绢云母、石英、微晶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褐铁矿和泥质等,矿物颗粒细小,一般在0.005-0.01毫米之间。石质致密而细腻,因而用之不损毫,砚石中普遍含绢云母,使发墨耐用;而石英微粒的均匀分布.使歙砚具有“细中有锋,柔中有刚”的特点。砚石中的黄铁矿、白铁矿微晶呈现点点金星和银星,称之为“金星砚”或“银星砚”。宋代着名文学家苏东坡对歙砚评价很高:“砚之美,润而发墨,其它皆余事也。然两者相害,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者不退墨,二德难兼。唯歙砚不留笔,滑不振墨,二者德相兼。”在苏东坡眼里,歙砚是天下之宝,砚苑之冠。
洮砚产于甘肃洮河,是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发现时。砚石石料为下石炭统水云母泥质板岩,是泥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其矿物成分为泥质、水云母、石英、绿泥石等,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质地致密,细腻温润。贮墨其中,经夜不渗不干,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滞笔,不损毫。洮砚一经面世,文人墨客争相求购,名噪一时。黄庭坚说:“洮州绿不含风漪,能淬锋利如锥。”苏东坡咏曰,“缥缈神仙栖到仙,幻出一掬生云烟。”米蒂描述说,“绿色如朝衣,深者更可爱,”张文潜赞曰,“明窗试墨吐秀润,端州歙州无比色。”大师们从不同侧面深刻地描述洮砚的物理特性和书法功能。
四大名砚之一的澄砚,产于何处?众说纷纭:有说产山西绛州的,也有说产河南灵宝的,还有说产江苏苏州的。苏州澄砚石料为深灰色至黑发绿色的泥质板岩及含粉砂泥质板岩,岩层形成时代为上古生代二叠纪,由泥质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其次为泥质,铁质及少量石英粉砂,可见结核和腕足类化石。岩石硬度中等,不易跌碎,大块板岩可达100
X
100厘米以上,砚石单层厚达几十厘米。苏州砚石以质地细腻,易于精雕细刻着称。制作出的石砚贮墨不涸,发墨而不损毫颖,受到国内外用户青睐。
石砚在我国历文悠久,从唐代至今,已有几千年。历代名砚中,绝大多数石砚的岩性为板岩、泥质板岩和含粉砂泥质板岩。除四大名砚外,还有宁夏银川贺兰砚为粉砂质泥质板岩,江西玉山罗纹砚为含石英粉砂粘板岩,河南济源盘古砚为紫灰色钙质泥板岩,浙江绍兴砚为凝灰质泥板岩等。以泥灰岩和灰岩为原料者,如吉林通化松花砚和山东益都红丝砚为微晶灰岩。有些灰岩中还含有动物化石,更是锦上添花,乃石砚中上品,如湖南菊花石砚和三叶虫砚。可见,石砚的优劣取决于岩石的质地,四大名砚突出的书法功能得益于砚之岩石质量之优。(作者:姚建平)
⑦ 中国的四大名砚各是什么
是端砚,歙砚,鲁砚,洮砚。
简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肇庆是古时端州的洽所,端砚因此而得名。端砚约在唐武德年间问世。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娇嫩。《端溪砚史》称端砚的特点是:“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寞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既久,掌中水滋,盖笔阵图所谓津耀墨,无价之奇材者也。”端砚石还有各种绮丽的纹理,着名品种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等。其样式早先取其实用,自中唐至宋乃至明清,加工日愈花色繁多,除各种砚形样式外,雕饰山水、人物、花鸟各种图纹。端砚逐渐发展成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晶,成为我国“文房四宝”中的至宝。
歙砚江西婺源县龙尾山所产的砚石。婺源自唐初至宋代中叶,一直属歙州,所产故称“歙砚”。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记载,婺源砚开产于唐开元年间。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记载,歙溪龙尾旧坑,也有卵石,其质地细润如玉,发墨如泛油,磨之无声,久用不损笔毫,并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等图象。歙砚质色、发墨皆优于众砚,与端砚并称,宋代苏轼、蔡襄曾作诗赞赏。着名品种有龙尾砚、罗纹砚、眉子砚等。
始出现于唐代。产于当时属青州所辖的潍坊、淄博、益都一带。山东古称鲁,故得“鲁砚”之名。纹理多样,色彩丰富,质地滑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易发墨,不损毫。历代书家极为推重,唐柳公权在《论研》中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宋米芾撰写的《砚史》也列青州青石为各地名砚之首。鲁砚中最为名贵的是红丝砚。红丝砚县有多种瑰丽的彩色线条图案,质润且细,贮水不耗,发墨如油。另外,淄石砚、田横石砚、金星山砚、尼山石砚等皆为鲁砚之上品。
因产于洮河,其河源于古洮州(今甘肃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而得名。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洮砚石质细密晶莹,纹理如丝,色气秀润,清丽动人。贮墨久不变质,保湿利笔,十多天不涸。而且洮砚分为绿洮、红洮两种:绿洮色泽青蓝,其优质者具有天然黑色水纹,古雅优美;红洮呈土红色,纯净甘润,极为罕见。宋代着名画家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云:“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之深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⑧ 什么是端砚,什么是水砚
摘要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⑨ 端砚是什么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端砚以石色青紫带圆形青绿色石眼的为最上。肇庆七星岩出产纯白色的白砚,滑如玉,磨墨无声,也是上品。上好的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干。
端砚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