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汉代妇女以什么为美什么朝代的妇女以胖为美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的女性审美,首要在于外貌之美。《东城高且长》中描述燕赵女子“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东飞伯劳歌》里亦有云“开颜发艳照里闾……窈窕无双颜如玉。”用无暇美玉来形容女子容貌素净温雅,而此说法几乎成了后世形容女性之美的泛称。《增广贤文》中记载宋真宗《励学篇》中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后来衍化为民间俗语。由此可见汉代关于女性“如玉”审美理想所具有的长久生命力。
除了拥有天生丽质如雪的肌肤,汉代的女子通过对面容的修饰把自己打扮得娇媚多情,顾盼生姿。乐府诗中就描绘了多种不同的女性发式。如《陌上桑》中美女秦罗敷便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城中谣》中“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等。
纵观汉乐府诗歌中对于女性的描写,贯穿着一种时代性的积极刚健和大气,这与汉代社会崇尚巨丽之美的文化特征相吻合,这是汉代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人们整体精神面貌带来的变化和鼓舞。汉代女性所崇尚的自然健康、内外合一、端庄温良的女性美,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唐朝则以胖为美。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从史书中对武则天的描写也可以推断,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
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㈡ “美女”以胖为美!在众多朝代中为何唐朝会这样审美,究竟是何因所致
唐朝李氏皇族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唐高祖李渊是凉武昭王皓七世孙,母亲独孤氏和妻子窦皇后都带有鲜卑族和一部分突厥族的血统。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即使后来进入中原,与汉人通婚,血液里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标准,却丝毫没变:在恶劣的游牧环境下,壮硕彪悍,身形高大的女人注定生命力更为顽强。与其说是纯粹的胖,不如说是强壮好生养。
唐朝以胖为美的考据,很大程度上是由历代所流传下来的仕女图所由来的。图中,仕女们天庭饱满、风姿绰约,隐约有西方极乐佛祖之像的意味。事实上,唐朝是一个极其重视和推崇佛教的朝代,从“玄奘西行”一例中就可见一斑。而好佛这一现象同样也体现于艺术作品当中,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温和圆润,丰腴婉约的形象,直接影响了画作中仕女们的模样,是以一部分艺术加工,来体现盛唐繁荣昌盛的气象。所以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环肥燕瘦的唐代仕女图,象征着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与中华民族对于佛教源远流长的崇尚和敬畏之情,不无关系。
历史上对于武则天和杨玉环这两位唐朝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两位女性,身材的形容词都惊人地相似:“额方、脸圆、广颐、体胖”,仅仅只是简单的词汇便可想象其丰满富态。那么,这两位唐朝的美人儿到底有多重呢?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过于明确的记载,然而有不少史料却从侧面帮助后世的人们推断了她们的体重:武则天大约身高1.55米,体重不超过120斤;而杨贵妃呢,大约1.65的身高,体重在140斤左右。从数据上来看,似乎也只是丰满了些,并没有野史中描写的那般夸张离谱,自然也与我们理解中的“肥胖”,相去甚已了。
综上所述,唐朝的以胖为美其实更多指向的是“健壮”而非“肥硕”,再加上热衷佛教所形成的艺术加工、以及野史对于唐代丰腴美人的过分渲染,使得唐代“以胖为美”的观念,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㈢ “以胖为美”是在唐朝何时开始的又是在何时慢慢消失的
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唐朝一样开放包容,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唐朝一样对女性的身材如此宽容。现在每一个深谙减肥之苦的女性,都曾经哀叹过:为什么自己没有生在唐朝!那么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美”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唐朝以胖为美的起源。
一、初唐:以胖为美的审美起源
在人类美学历史中,社会风尚对审美的影响是最主要的,而社会风尚与朝代的发展和政治的变化密不可分。
因此,也只有在时代顶峰的盛唐时期才会出现古代女性美学观发展的特殊时期,形成“以胖为美”的独特审美观,令后人不断回忆仰视。
㈣ 唐朝“以胖为美”,历史上貌美如花的杨贵妃也是个“胖美人”吗
唐朝是“以胖为美”,而杨贵妃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也是属于微胖,不是特别胖,在唐代以胖为美,越胖越好看,但是历史上的杨贵妃也是舞蹈非常好,在历史上由于杨贵妃舞艺优秀,并且在寿王面前一舞惊人,被寿王看上,变成了寿王妃,后来由于变成了儿媳,才面见了唐玄宗,被唐玄宗看上变成了名垂千古的杨贵妃。
后来杨贵妃入宫之后,专宠了她十一年,直接到了后来唐朝破灭,都是话说许多人分析历史的时候,都说是由于杨贵妃的原因,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配杨贵妃的历史。
㈤ 自古以来,只有隋唐流行,女子“以胖为美”,这是为何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唐朝比较繁荣,而且生活水平方面也比较好。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唐朝的祖先是鲜卑血统,这个种族无论男女体型都比较壮实。所以当时的唐朝就以胖为美了。
身为女子很多把瘦当做美的标准,甚至有的模特为了让自己更瘦,竟然活活饿死了。但是有这么一个朝代,女子居然是以胖为美的,这个朝代就是唐朝。
据相关的记载表明,唐朝的先祖大多是鲜卑族。鲜卑族是属于古代的一支游牧民族。草原上生活的话,可能会相对艰苦一些,所以也需要体质更壮硕一些会更好一些,所以鲜卑族肯定是以健硕的身体为主的,到了唐朝也就慢慢成了以胖为美了。
所以唐朝的胖也不是那种不健康的胖,而是丰腴之美。其实女子不必拘泥于非瘦不可,只要身体足够的健康,所以稍微丰满点也是可以的。
㈥ 哪个朝代的女人是以胖来定漂亮的
古代有“环肥燕瘦”的说法,环是指唐朝的杨玉环—杨贵妃,燕指汉朝的赵飞燕。所以说,唐朝以肥为美。
㈦ 以胖为美的是哪个朝代
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审美观,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也使得唐朝在世界范围内是远近闻名的大国、强国。百姓们生活条件好,吃饱穿暖,体型丰满一些,是生活好的表现,能使人充满自信。故而“以胖为美”的独特审美观,成为唐朝独有的文化标识。
盛唐时期的“以胖为美”是有一定标准的,它要求体态丰腴,凹凸有致,肌肤白嫩,下巴圆润,尽显雍容华贵,丰腴秾丽之气,并非越肥越美,这也与现代意义上有赘肉的胖是不同的。
最能代表盛唐“以胖为美”的女性,当属四大美女中,体态丰腴的杨玉环,即人们熟知的杨贵妃。中国人常说“环肥燕瘦”,用来说杨玉环与赵飞燕两种不同的美。
在留存的唐代风俗画中,我们更能直观的感受这种审美观,在盛唐时期的贵族的殉葬品中,侍女和舞伎俑的陶俑占有重要部分,其造型多为秾丽丰肥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