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搜索 > 明代美女长什么样

明代美女长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2-09-11 23:17:53

1. 明朝有哪些美女

明末秦淮八艳
陈圆圆、顾横波、李香君、柳如是、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门、马湘兰
一个赛一个

2. 我国各个朝代鉴别美女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汉朝:

一个汉人值得骄傲的朝代,那个时候比较是古老的社会,所以衣服上是没有什么花纹,也不可能有什么挂坠,男女穿都都是麻布衣。女性找不到是多了一个发髻,所以这个时候主要是看脸。先是要白,一白可以遮百丑是那个时候就有的说法,所以先是要白,也有一些妆粉来抹一抹,基本美女搭配是皮肤白穿黑衣服,然后有骨干的那种。

唐朝:

大家都知道唐朝以肥为美,但是却有很大的误区。首先,唐朝不是一直以肥为美,最开始还是瘦的女孩更受欢迎,后来才变的。另外,肥也不是那种浑身赘肉的肥、膀阔腰圆的肥,而是指丰满,微胖,不骨感。那个时候女性也是非常开放,有身材不去勾引别人都是对不住自己,和现在西方的性感审美一样。

宋朝:

宋朝是一个有钱的时代,每个女人都打扮成一个样就没意思了,就跟韩国整容一模一样还会有美女吗?宋朝比较推崇素颜,而对于五官或者身材的要求一般就是削肩、平胸(是平不是贫)、柳腰、纤足。需要说明的是,裹足就是从宋朝开始兴起和流行的。

明朝:

明朝看美女看三个地方:是头,腰,足。头上要有一头迷人的秀发、腰要纤细玲珑,脚要小巧可爱。

清朝:

虽然也是异族,不过比起元人好多了,满族也是和汉族融合,能够时候的女人要高。矮的是脸宫女都当不了的,同样也要去在意小脚,最大的还是发型,在清朝中期就开始有民间发廊了。

接下来讲讲服饰:

先秦时期,衣着以深衣为主直裾和曲裾不仅是男式服饰,也是女式服饰常见类型。襦裙之类也是有的

魏晋时期,衣着普遍较大而宽松

南北朝时期,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

唐朝时期,这是一个广泛受外国影响的时期,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少国家

宋朝时期,贵族妇女开始实行缠足。

明朝时期,元朝留下的习俗被废除,人们又恢复了原来的习惯。

清朝时期,满族人试图禁止缠足,但没有成功。

3. 古代女人也很“精致”,明朝女性的精致生活是怎样的

明朝的古代女子用服饰、首饰的华美和精致的妆容,来表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打造自己的精致生活。

首饰

在明代时,无论男女都不会剪发,为了让自己的头发变得规整一些,人们会选择一些发饰进行修饰,明朝的发饰有笄,发钗、发簪、狄髻 ,笄是古代女子经常用的一种簪子,可以直接插在头发上或者插在帽子上,明朝贵族女子喜欢用扇形的玉笄,刻有镂空花纹,四周还有宝石镶嵌。明朝家庭非常重视及笄时候的打扮,女子带上“笄”之后,就随时都可以嫁人,所以笄不仅是头发的一种配饰,更是女子美的最突出代表。

4. 现在的网红脸放到明朝还会被称为”美女“吗

这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首先现在的网红脸你觉得好看吗,再者你认为明朝的美女的特质是什么样的,私以为现在的这些长得千遍一律的网红脸放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应该都不算美女吧,更不用单独将明朝拿出来了。

虽然说个人认为现在的网红脸放在明朝不符合美女的标准,但是公平来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不同的审美标准,这都根据当时的流行文化和国情民俗来定义,所以说把现代人的审美和古代人来对比,也是不太妥当,更何况审美这个东西见仁见智,也不能说哪个时期的审美更有优越感,所以说进行这种横向比较实在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5. 中国各个朝代的美女有哪些要全!!!

夏:妹喜
商:妲己
周:褒姒
越:西施
秦:赵姬,又称朱姬,嬴政的母亲
楚:虞姬
汉:戚夫人(被吕雉砍去手脚的那一位)、李夫人(倾国又倾城的那一位)、卫子夫(由女奴到皇后的那一位)、陈阿娇(金乌藏娇的由来)、赵飞燕(环肥燕瘦的那一位)、赵合德(赵飞燕的妹妹)、班昭(班婕妤)、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太太)、王昭君、蔡文姬
三国:貂禅、大乔、小乔、孙尚香(“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夫人”)、甄氏(曹丕的老婆,曹植的“洛神”)
隋:宣华夫人、琼花公主、萧皇后
唐:长孙皇后、高阳公主、武媚娘、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梅妃、江采芹、杨玉环、沈珍珠、鱼玄机、苏小小
南唐:大、小周后
宋:花蕊夫人 、李师师
明:秦淮八艳:陈圆圆、董小婉、柳如是、顾横波、李香君等
清:香妃

6. 明朝末期都有哪些美女

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着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明末着名女词人沈宜修、叶纨纨、叶小鸾母女,擅写家国之思的徐灿,身世与词作独具特色的朱中楣与顾贞立以及柳如是、李因、王微、杨宛等名妓词人。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带的八个名妓,又称“金陵八艳”。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7. 明朝宫廷的女人是不是要比清朝宫廷的好看

明朝的要好看一些。汉族的妇女人数众多,完全能选出很多漂亮的。清朝受到民族限制,所选女子以少数民族的为主,人数少,好看的相对就少多了。

8. 明朝风流才子 明朝八大美女,不知醉倒多少风流才子

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651),一字青莲“秦淮八绝”之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第一流人物又称“针神曲圣”。她性好清静,每到幽林远壑,往往眷念不舍,容易涌动柔情,给人以真心真意的娇媚之笑。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伎。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此时正值马、阮大捕东林党人,侯等被捕入狱,香君也被阮选送入宫。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众说纷纭。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伎,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着名歌伎。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

马湘兰(1548—1604)可以称为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着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马湘兰(1548—1604)可以称为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

陈圆圆(1623-1695),原名邢沅,别名圆圆、畹芳,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陈圆圆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陈圆圆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于1695年逝世。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着名歌伎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9. 明朝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

1.制造话题,做一名话题女王

明初礼教森严,妇女规矩尤其多:穿衣要朴素,日常行动要谨慎,基本不出门,关在家里学女红,把男人伺候好就是模范。但就是这样的年月里,偏出了南京才女刘莫邪这个另类:此女子虽说自幼命苦,父母双亡,由舅舅抚养长大。偏偏天资聪颖,经史子集过目不忘不说,更写得一手好诗词。明朝建国后,刘莫邪成了大明上流社会的高光人物,不但与朱元璋的爱女大长公主成了闺蜜,更频繁出入各色王侯将相圈子里的酒会宴席,身边经常追求者云集。万众瞩目之下,刘才女不但艳压群芳,诗词更常技惊四座,流传下来的多首名篇,至今脍炙人口。而且不同场合中,她还是个经常变身的千面女郎,有时打扮得珠光宝气,高贵无比,有时却只穿上粗布衣服示人,却尽显朴实之美。而关于她的种种猜测,也常在大明权贵圈里流传:有人说她一直单身,也有人说她曾嫁过富商,并继承了大笔遗产。更有邪乎的说法是,她曾拜得名师,学得绝技,不但医术精湛,药到病除,而且还懂通灵邪术,擅长摄人魂魄。但大家都知道的,便是她强大的活动能量,与许多权力人物交好,甚至高官们办不成的事,她都能随手办成。这位大明权力场上的话题女王,在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活动过了头,一直为推翻朱棣而奔走,被朱棣投入监牢。已双鬓斑白的刘才女,早已无欲无求,干脆在牢房里写诗讽刺来视察的大理寺卿薛岩,气的薛岩当场将她杀掉。有关她身世背景的种种猜测,也就因此永远成迷。

2.夸大自己:据说皇上追过你

马半生的铁血帝王朱棣,野史中也有一段津津乐道的爱情:在发妻徐皇后过世后,竟然爱屋及乌,追求起了自家小姨子:徐皇后之妹,中山王徐达的小女儿徐妙锦。在此类说法中,徐小姐不但天生丽质,更兼文武双全,精通骑马射猎,还写得一手好诗词。上马就做女汉子,提笔便是女才子,如此女神级的人物,自然令永乐大帝倾慕不已。谁知徐小姐本人却刚烈,不但对皇家恩宠嗤之以鼻,还专门写了封信回绝。这封书信,叫《答永乐大帝书》。在这封四百一四九个字的信中,徐妙锦告诉皇上,自己性情淡泊,只愿意像山中的小草一样,远离人世的纷扰,在青灯古佛前了却一生。这封情意恳切的书信,也终于打动了朱棣,放了徐小姐自由。但参考正史记录,徐达的三个女儿,除了徐皇后外,另两位都嫁给了藩王。

而且从出生日期推断,假若真有这样一位徐小姐,那么等朱棣求婚的时候,她最年轻也该有二十二岁了。二十二岁还没嫁人的老姑娘,放在明代十分少见。这段爱情是否真的存在,至今还有争议。

3.成为女学霸,寻找更优秀的

明初妇女规矩多,虽说有刘莫邪这样的另类,但大多数妇女,照着《女诫》的要求,只能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但偏有一位山东昌黎村妇,却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隆重邀请:专门派官员到昌黎传达表彰赏赐,并下令当地政府每年额外补贴她家六十石米(人民币两万多块),只求她能出山做官。这位村妇,便是元末明初杰出的科学家:马蓬瀛。既无权贵背景更一生清贫的马蓬瀛,出身于算学世家,年轻时便是当地精通天文数学的奇女。她的丈夫贡生刘公直,早年在昌黎游学时与她相识相爱,从此夫唱妇随,留在昌黎与妻子一道研究学问。大明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她不仅学问精进,更热衷公益活动,曾帮乡民改进过农具器械,还曾设计新型水车,帮助政府抗旱救灾,大名也终于传到了朱元璋那里。就职南京后,马蓬瀛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天文台台长,任上不仅改装了各类天文设备,更整理恢复了元末流失的阿拉伯等国的数学天文资料。朱棣执政时期,她又两度退休返聘,回南京重操旧业。儿子刘政也因为她的卓越贡献,被明朝政府特许为昌黎县儒学终身训导。有明一代,她是第一位获得品级俸禄的女官员。

10. 明朝前期的美女都有哪些人呢

江苏南京人,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
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也就是死在这后一奇上。
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刘莫邪被舅舅家收养。她舅舅是个闲散之人,膝下无子,非常疼爱已是孤儿的外甥女,见她聪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诗词,小小年龄的刘莫邪竟能听三遍就记住,而且还能依自己的理解评点一番。舅舅见小莫邪乖巧可爱,每次参加文友的诗会总爱带着她,这种时候,小莫邪特别高兴,在诗会上,她闪着一双乌亮的大眼睛,专心致至地盯着品诗论文的大人们。
那些诗兴盎然的文人除了偶尔逗弄一下这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一帮文友又在一座花园中举办文会,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带着参加了。这次的诗题是“咏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笺上写一首诗。小莫邪看到大人们或低头沉吟,或挥笔走龙,很有兴致,于是也向舅舅讨来纸笔,悄悄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
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
这时莫邪的舅舅还未写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写好的诗笺递给了他。舅舅接过诗笺一看,十分满意,于是对众人诵吟了一遍,顿时,文会上人人喷喷称奇。这短短四句诗,恰到好处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诗意虽谈不上新奇,但出自一个九岁小姑娘之手,诗句老练自然,怎不让众文人赞口不绝呢!从此,小莫邪成了文会中的一位正式成员每次与大人平起平坐,作诗论文,她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南京也成了战火纷飞之地,在性命难保的动荡之中,谁也顾不得什么诗文,刘莫邪这个“女神童”自然也就没人关心了。
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复了昔日的升平繁华。这时,花信年华的刘莫邪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时的刘莫邪已成了一个圆熟干练的小妇人,凭着她的诗才和诗名,频频出现于公侯门的诗文酒会,成了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贵妇的倾爱。她与明太祖的女儿大长公主关系十分密切,是大长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来,她的盛名通过大长公主又传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虽出身贫贱,却也酷爱附庸风雅,听女儿说起京城里有一个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面试。刘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惊慌,应答自如,朱元漳一时高兴,当即赐她为“女秀才”。
按科举考试的惯例,秀才是通过“县试”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资格;根本无需皇帝钦命,皇帝只主持“殿试”,从进士中点状元。如今由明大祖亲自赐给刘莫邪一个“女秀才”称号,可以说是有点不伦不类,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开了金口,谁也不能说不合适,从此,刘莫邪就有皇帝御赐的“女秀才”这一奇特名号。
刘莫邪不但名号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战乱之后,刘莫邪是以一个独身妇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时而作贵夫人打扮,妆扮得浑身溢光流彩;时而又布衣淡妆,俨然一副村姑民妇模样,谁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说她嫁过人,丈夫是个富商,在战乱中丧生,却给她留下了大批钱财,使她成了个富孀;也有说她在战乱中遇到世外高人,传授给她了幻术蛊法,能替人医治疑难杂病,也能迷人心神;还有人说她曾经出家为尼,在青灯古刹中潜心修炼,因而练得一手好书法和一身诗才。因为她从不对别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所以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现在,刘莫邪顶着“女秀才”的头衔,似乎有了个身份。虽说一般的秀才并没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一把来;可刘莫邪这个秀才与别人不同,因为她是皇帝御赐的特殊秀才,全国独此一个,不知不觉地有了“见官大三级”的殊荣,再加上她与大长公主的密友关系,人人便对她敬畏三分。她广交达官贵人、文士名流,因为她的聪明才干和豁达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里的一个十分吃得开、兜得转的“名女人”,办起事来总能左右逢源。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这时太子已先他而逝,于是由皇太孙允敉继位,作了明惠帝。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势力膨胀影响自己的政权,就听从了侍臣齐泰、黄子澄的计谋,采取了削藩政策。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核对此十分不满,他凭着手中的兵权,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由燕京起兵南下,实际上是要争夺惠帝的皇位。 惠帝急忙派大军去,无奈燕王的军队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双方血战了四个年头。大长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梅殷,奉命率领重兵屯扎在淮南,以作为保护南京的屏障,几经交锋后,朱棣的部队逐渐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许多北方守将在大军压顶的形势之下,纷纷降归了燕王。燕王大军直逼到淮南,局势紧迫,南京城中风传驸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图,一时间,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写信探明梅殷的态度,可是兵荒马乱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险送信。就在这时,刘莫邪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因为她长期周旋于官贵门户,所以对政局十分清楚,危乱之时,她有意地运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因为刘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传信自然合适不过,茅大方当即写下一诗帖笺,并密嘱有关事项,刘莫邪便携带诗笺离开了南京。
穿过硝烟弥漫的路程,刘莫邪风尘仆仆地来到淮安防地,拜见了梅殷。梅殷一见是妻子大长公主的闺中密友来到,惊讶之余当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帅府,刘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诗笺对着梅殷大声朗诵道:
幽燕消息近如何?闻道将军志不磨:
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
关中事业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
老成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因是探试梅殷的态度,所以这首诗写得含义曲折委婉,使梅殷一时间不甚明白刘莫邪百里送诗的意图,于是问:“此诗何意?”刘莫邪觉得梅殷似无二心,就索性点明了说:“茅大人对西风兴悲,是担心树叶将辞旧枝呀!”梅殷番然领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国,理所当然。梅某率兵拒敌,决不会作辞枝的落叶,随风飘舞!”刘莫邪证实了自己的感觉,连夜返回南京,把消息传给了茅大方。
此后,燕王大举南下,探知了梅殷坚决抗拒的决心,只好绕过了他的防地,由扬州渡江直取京师。谷王朱穗归降,薛岩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宫中燃起了大火,朱棣进宫时,惠帝已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为皇帝,称为明成祖,改元永乐,重制朝纲。
梅殷一死,女秀才刘莫邪立刻被捕了。当时许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于仰慕女秀才的才华和能耐,纷纷出面为她向朝廷求情。人们普遍认为,她不过是个女流之辈,没有丈夫子女,也没有官职,怎么可能去参加那些皇位之争的政治活动,想必是冤枉了她。等到后来,许多证据陆续查清后,人们不再敢为她说情求保了,只是惊叹这女子为何有这般出人意料的举措。
刘莫邪此时已经年逾半白,历尽繁华之后,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险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对生死已能安然处之。在狱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骂,把一些见风使舵的软骨头旧臣,一个个指名讥笑嘲弄,纵情表明自己坚贞的信念。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狱,前呼后拥,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旧臣,因打
开金川门降迎朱棣进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宠臣。刘莫邪见他那无耻的得意之状,朝他吐了一口口水,并哈哈大笑地朗吟道:
三朝元老两朝臣,尺蠖龙蛇看屈伸;
缩头胁肩公相贵,金川门外迎新君。
这首诗正好揭了薛岩的伤疤,他不由恼羞成怒,临走时命狱卒在当天夜里将刘莫邪缢杀了。就这样女秀才结束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给人们留下无数惊叹和不解
杭州西湖边有两座常令游人悲叹的美人墓:一座是南齐着名诗妓苏小小的孤茔,位于西冷桥畔;另一座则葬着明初怨女冯小青,长寂在孤山脚下的梅树丛中。两座长满青草的孤坟,给西子湖畔增添了几分凄美的色彩,到这里凭吊的人们不免会回想起两位薄命佳人的凄婉故事。
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到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太守。冯小青童年的日子可谓是锦衣玉食,呼婢唤奴。小青自小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深得父母的宠爱。小青十岁那年,太守府中来了一个化缘的老尼,她见小青聪明可爱,就将她唤到身边。老尼抚着小青的头,缓缓开口说:“小姐满脸颖慧,命相不凡,我教你一段文章,看你是否喜欢?”小青好奇心正强,饶有兴致地点点头。老尼闭目合手,念了一大段佛经。念完后,睁开眼睛看了看小青,小青知是在考自己,当即也闭了眼,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竟然是一字不差。
老尼脸露惊诧之状,随即摇了摇头,转身对小青母亲郑重说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意思说若舍不得让冯小青出家,又教她读书识字,那就连三十岁还活不到。
冯母闻言大吃一惊,但她认为凭自家的条件,小青无论如何也能过得舒舒服服。老尼定是故弄玄虚,岂可深信!送走化缘老尼后,冯母依然一如既往地调教女儿。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夺得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进军南京时,冯小青之父作为建文帝之臣,曾带兵坚决阻挡。当朱棣取得天下后,冯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诛连全族。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一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幸免于难,慌乱之中,随着杨夫人逃到了杭州。
在杭州城里,冯小青举目无亲,只好寄居到一个曾与冯父有过一回交往的本家冯员外家中。冯员外是经营丝绸生意的富殷,家大业大,见冯小青孤身一人,楚楚可怜,就收留了她。
住进冯家,吃穿住都不用发愁了,可一夜之间从太守千金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使冯小青一直沉浸在悲痛忧郁之中。转眼到了元宵灯节,冯员外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杨夫人见小青一个人闷坐在屋中,就硬把她拉了出来看灯。冯家大少爷冯通是个精通文墨的儒商,制了不少谜语挂在灯上。待冯小青出来时,灯谜已被猜中大半,她走近看时,被一条谜语的谜面吸引住了: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
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这条灯谜的谜底一下子就被冯小青猜中了,是红烛。但更吸引她的倒是这首绝句体的谜面,仿佛是她此时心境的写照,不由地站着发呆。
冯小青异样的神情被制谜的冯家大少爷看在眼里,不禁升出一股怜惜之情。他早知道家里住进了一个遇难的小姐,听人说是如何才貌双全,无奈自己是有妇之夫,不敢随意造访。今见到冯小青,他马上猜出了她的身份。
几天后,杭州城里下了一场春雪。冯小青的屋外有几树白梅,这时梅花正迎雪吐蕊,清香溢满小院。在广陵旧宅她的闺阁前就种着一大片梅树,如今飘落异乡,又见到了熟悉的梅花映雪,她沉闷的心情闪出一片晴朗。于是找了一个瓷盆走出房间,到院中的梅树丛中,十分用心地从梅花瓣上收集晶莹的积雪,准备用来烧梅雪茶。
就在这时,也有爱梅雅好的冯通走进了小院,他是特意来看梅花的。两个爱梅人在雪地梅树下不期而遇。于是,冯通开始帮着小青一同拂扫梅雪。不知不觉中,就收到了满满一盆梅花雪。冯小青略带羞涩地邀请冯通进屋一同烧煮品尝梅雪茶,冯通欣然领命。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烧雪、品茶、谈诗,情融意恰。
有了那次倾谈后,冯通情不自禁地总想找机会接近小青。小青觉得冯通文雅知礼,又善暖人心,因此也十分乐意冯通来看她。如此一来,冯通三天两头瞒着妻子崔氏来会小青,终于,两人的感情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彼此不忍再暗中相会、日日别离,在春天来临时,冯通向父亲提出了纳妾的要求。冯员外原本对聪明可人的小青就颇有好感,加之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婚后三年不曾生育,因此爽快地应充了冯通娶小青为妾的婚事。崔氏对此虽然耿耿于怀,但既然老爷子点了头,她也奈何不得,只在暗中切齿发恨。
小青与冯通有了名正言顺的关系,益发朝朝夕夕相伴相守。冯小青满以为劫难已过,否极泰来。不料好景不长,新婚蜜月刚过,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就开发施展她大少奶奶的威风了。先是对冯通的行动严加约束,继而又对冯小青的生活挑三拣四。

因受制于崔氏,冯通很少有机会来冯小青屋中陪她。小青重新又落于孤寂中,因为有了那一小段美好时光,眼下的孤寂变得更加难耐。枯坐屋中,小青只好借诗词排遣忧情。这天,她心有所慨,写下这样两首绝句:

垂帘只愁好景少,卷帘又怕风缭绕;帘卷帘垂底事难,不情不绪谁能晓!

雪意阁云云不流,旧云正压新云头;来颠颠笔落窗外,松岚秀处当我楼。

写成后诗笺摊放在桌上,小青就焉焉地睡着了。正巧这时崔氏路过,见屋内寂静无声,悄悄溜进来窥探,无意中发现了桌上墨迹未干的诗笺。崔氏粗通文墨,竟也看明白了那两首诗的含义,知道是暗讽自己的,顿时大发淫威,吵嚷起来。
抓到一丝把柄后,崔氏就决不放过,非逼着冯通把小青送出家门,否则自己就寻死觅活。迫于崔氏的泼辣横蛮,加之她娘家是冯家的世交,也是杭州城里的富商,不便得罪,冯通只好把小青送到孤山的一座冯家别墅中居住。
冯小青的住处靠近当年宋代处士林和靖隐居的地方,虽已物换星移,但这里仍留下大片的古梅林。面对看尽人间盛哀的梅树,她不由地暗叹自己飘零凄苦的身世.形然而下的眼泪化成了一束悲诗;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乡心不畏两峰高,昨夜慈亲入梦遥;说是浙江潮有信,浙潮争似广陵潮。

小青渐渐茶饭不思,人变得病弱恹恹。她歪在病榻上,抱着琵琶,一遍又一遍地弹唱着自撰的“天仙子”
文姬远嫁昭君塞,小青又续风流债;也亏一阵墨罡风,火轮下,抽身快,单单零零清凉界。
原不是鸳鸯一派,休算作相思一概;自思自解自商量,心可在,魂可在,着衫又执双裙带。
一日,小青对老仆妇说:“立刻请一位高明的画师来为我写真,不惜金钱多少!”画师请来后,冯小青仔细描了妆,穿上最好的衣衫,端坐在梅花树下,让画师为自己画像。画师仔细画了两天,终于画成了小青倚梅图,小青接过画看了一会儿,转头对画师说:“画出了我的形,但没画出我的神!”
画师又开始重新作画。又费了两天时间,画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像。冯小青仍然摇头叹息道:“神情堪称自然,但风态不见流动!也许是我太过矜持的原因吧。”
于是,第三次画象,冯小青不再一板正经地摆着姿势,而是如平常一般地生活行动,或与老仆妇谈笑;或扇花烹茶;或逗弄鹦鹉;或翻看诗书;或行于梅树间。画师在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间,把握了她的神韵,用了四天时间把画画成。这副画中,小青依然倚梅树而立。生动逼真,几乎是呼之欲出。
冯小青重金酬谢了画师,然后请人将画像裱糊好,挂在自己的床边,天天呆呆地望着画中的自己,似乎在与她作心与心的交流。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画像上的小青光鲜依旧,可生活中的小青却日渐衰弱。无缘再会心上的夫君,画像又怎能解她心上的忧愁。此生万般无奈,她只好祈祷来世的幸福: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萧秋来临,万物尽凋。这天一早,身体已极度虚弱的小青,把一封“诀别书”托老仆妇转交给她唯一的亲戚杨夫人。并把自己的几卷诗稿包好,让老仆妇寻机送给冯家大少爷。一切交待完毕,她竭力打起精神,沐浴薰香,面对自己的画象拜了两拜,禁不住大声恸哭,哭声愈来愈小,终于气断身亡。这年她还不满十八岁,果然应了当年老尼的预言,这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为?
冯通听到了小青的死讯,不顾一切地赶到了别墅,抱着小青的遗体大放悲声,嘶声喊着:“我负卿!我负卿!”清检遗物时,冯通找到了三副小青生前的画像,连同老仆妇转交给他的诗稿带到家中,象宝贝一样地珍藏起来。不料,几天后,诗稿和画像被泼妇崔氏发现,全部丢在火中。冯通奋力抢救,才勉强抢出一些零散的诗稿。
杨夫人受冯小青之托,从各方搜罗了她的诗稿,将它们结集刊刻行世,书名就称《焚余稿》。

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春。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何处双禽集画阑,朱朱翠翠似青鸾。如今几个怜文彩?也向秋风斗羽翰!

盈盈金谷女班头,一曲骊珠众伎收。值得楼前身一死,季伦原是解风流。

脉脉溶溶滟滟波,芙蓉睡醒欲如何?妾映镜中花映水,不知秋思落谁多?

苏坦妹,元末明初,江浙一带着名的才女,和楚方玉并称“江南苏楚”。同浙江四贤,刘伯温等人也是素有往来,他们经常

参加浙江地区当时非常有名的“兰溪会”,在会上常常高谈阔论,吟诗作对。

真是“红颜薄命”啊,苏坦妹正值如花似玉的年纪时却被朱元璋给误杀了,后来,朱元璋为了表示悔意,在苏坦妹的坟前立了一个“罪己碑”。

楚方玉,元末明初江南才女之一,死时年仅24岁,14岁便与江南另一才女苏坦妹并称“江南楚苏”, 在浙西文人汇集的着名诗会---兰溪雅会上,以诗才力压群贤.与苏坦妹并称,二人交好情同姐妹.明初因苏坦妹被朱元璋误杀,作为挚友的楚方玉悲痛万分,立誓要为苏坦妹申冤,随后就有了她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并一夺状元之举,在大殿上羞辱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从小备受战乱之苦,家人都死于战火,后跟随一老仆人背井离乡,曾在一寒冬之日给了落破之时的朱元璋一碗泔水---说是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汤,以至于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还念念不忘当年的施舍之人.最后,当楚方玉在高中状元之后再大殿上说明当年施舍之事后,朱元璋仰慕其才情和美貌,想纳其为妃,楚方玉冰清玉洁怎肯答应,最后,完成了一生最后一本书稿<<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之后,便投缳自缢了.文稿还是当年"浙西四贤"之一的宋濂给帮忙刊发的.今已轶失.宋濂看到当年的文坛好友仙逝,惋惜的连叹道"可惜!可怜!可叹!"

阅读全文

与明代美女长什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424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17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1889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749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734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721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017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465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674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1990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555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501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031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175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130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188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023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