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钱江潮是一年一次还是每月一次
一、钱塘江大潮潮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大,而且农历的每个月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都可以看到潮,所以一年中有120天可以观潮。
二、钱塘江大潮时间受天文、气象、上游来水、河床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三、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四、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为了有效监管,2007年9月11日杭州市出台《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办法》。昨天,杭州市防潮办也给记者提供了一组发人深省的数据:
1993年农历八月十八,萧山美女坝上86人被瞬间冲出堤岸的潮水卷入江中,19人死亡,27人受伤,40人下落不明;
2003年7月30日,七堡丁字坝,4名外来务工者在江堤戏水时被卷入江中,只打捞上三具尸体;
2007年,30多名外来务工者在七堡游泳时被卷入江中,11人死亡;
2009年12月23日,海盐澉浦10名外来务工者在岸边撒骨灰时被卷入江中,8人死亡。
2010年2月28日,萧山闻堰三名中学生在江边孤岛玩耍,适逢正月大潮来袭,不幸被困孤岛后被水警援救援。
B. 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能发给我吗
钱塘潮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多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9月1日是《萧山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大庆之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庆典。举办方特意安排了9月2观钱塘潮,因为这天农历刚好是七月十八,今年巧逢闰月,观潮最佳时期比往年“八月十八”提前一个月左右。在观潮城吃过中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到观潮点。
观潮点选在萧山美女坝,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江湾,据介绍,这里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地点。
这天,艳阳高照,游客群集,为了安全,警察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立了明显标志,禁止大家进入。在烈日的炙烤下,我们翘首等待着潮水的到来。下午2时40分左右,人群中有人说:“潮水来了,来了!”抬头望,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第一次观潮的人总会误认为是一座堤坝,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潮水,潮头已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好似天边闷雷滚动。我赶紧拿出相机,打开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怕稍纵即逝。
潮水越来越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据《萧山日报》社长孙焕林介绍,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几年前的一次观潮有几百人遇难,后来就在这危险地段垒起了石墙,以后每年都会出点小事故。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壮观。
有关“观潮”与“弄潮”的情景,北宋诗人潘阆有诗为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但是,在我看来,钱塘潮如今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有着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奋发图强的精神,是钱塘江两岸人民弄潮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关链接
钱塘怒潮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腔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钱塘潮的形成
涨潮和落潮是海边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历望日(即十五日)后两三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时高涨。涨落潮的产生是受月球、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当地球、太阳、月球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合在一起,力量特别强大。中秋节正值夏历的八月十五日,这时,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恰接近直线,所以秋潮较大是个一般现象。不过像钱塘江口这样的大潮,在世界上却很少见。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在杭州湾湾口(王盘洋)处宽达100千米左右,可是在海宁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大约只有几千米。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成了一堵墙,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许多有利于涨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钱塘江口,特别是秋天,因此那里的秋潮成了世界上少见的奇景。回答时间:2010-9-1 17:28
C. 钱塘江观潮点
钱塘江最佳观潮地点汇总:
钱塘江南北两岸根据地形不同危险程度不一,一般下游比上游危险。
主要有八大危险点,但这也是观潮的最佳点,所以在观潮时千万注意安全:
海宁大缺口:钱塘江涌潮的起潮点在海宁大尖山以下的高阳山海面,初起涌潮高度约在0.2-0.3米之间,进入狭窄喇叭口,因河床抬高等地形因素,南北两股潮波汇合,能量大增,形成交叉潮,因此,大缺口是看潮的第一个危险点;
海宁老盐仓:交叉潮汇合后向上游推进,在盐官形成一线潮。钱塘江在老盐仓转弯,一线潮因此碰到海塘急剧回头,形成回头潮;
七堡:七堡水文站一带有个丁字坝伸入江中,潮水冲向丁字坝后潮头迅速抬高,并形成回头潮,但许多人喜欢在丁字坝处游泳,这里是又一大危险点,而且近几年事故多发;
萧山九号坝:九号坝在美女坝上游一二公里处,这里海塘转弯,潮水冲击丁字坝和江堤,同样能形成“回头潮”;
下沙七格:钱塘江在下沙七格又拐了一下,潮水比其他地方大;
萧山美女坝:潮水涌向萧山区南阳镇美女坝时,由于潮水被伸入江中的丁字坝拦截,潮头迅速抬起并向东折回,后面的潮水又推着潮头前进,形成壮观的“回头潮”;
三堡:三堡有一个丁字坝;
九溪:九溪珊瑚沙一带,钱塘江由西折向南面,这里紧靠珊瑚沙水库,同样有一条长长的江堤伸入江中,虽然最近几年,潮水到达这里时一般已经变小,但当潮水方向与风向一致,尤其是碰到台风推波助澜时,危险性还是很大的。
钱塘江观潮最佳地点也是最危险的地点,常常发生大潮吞人现象,游客在观潮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D. 钱塘江大潮资料
钱塘江大潮资料:
大潮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观潮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
钱塘大潮
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
钱塘潮
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大潮分类
编辑
交叉潮
(又名十字潮)
钱塘潮
在海宁市丁桥镇,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
一线潮
钱塘江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海宁老盐仓
钱塘江“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萧山南阳美女坝
冲天潮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当涌潮西行至此,全线与围堤成一锐角扑来,坝头以内的潮头同坝身、围堤构成直角三角形,潮头线两端受阻,分别沿坝身和围堤向直角顶点逼进,最终在坝根“嘣”一声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狮,化成一股水柱,直冲云霄,高达十余米。由于大坝的横江阻拦,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个"卷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头潮。而此时江水前来后涌,上下翻卷,奔腾不息。
冲天潮
在南阳的赭山美女坝不仅会产生回头潮,还会产生“冲天潮”现象,冲天潮这是发生于
钱塘潮(4张)
堤、坝相交处的特种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赏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网兜兜住一样,在堤坝相交转弯角的处,潮水“哗”一声碰撞巨响,潮头直冲云天。上进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达十多米。清谭吉璁《棹歌》诗“赭山潮势接天来,捍海塘东石囤摧。”冲天潮由此得名。
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
钱塘潮(4张)
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犹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涌潮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在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之景。其以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篇:“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
丁字潮
丁字潮
两股潮是形成了一个‘丁’字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形成了这样的奇观。“丁字潮”的形成原因还要研究。
怪潮
钱塘江的江道河床变化多端,可能前一米江水还很浅,后一米就会很深,弯道较多加上潮水大小有别,以及潮波遇到类似沙洲类的障碍物反射,这些都可能是形成类似“怪潮”的原因。[5]
鬼王潮
含义:农历七月十八,为农历7月望汛大潮,俗称“[6] ”。
2014年8月13日下午2点30分左右,钱江大潮在萧山美女坝冲击丁字坝后形成的回头潮十分凶猛,经过碰撞翻越护栏,冲上江堤,现场有多名观潮人被大潮打湿。
2014年8月13日下午3时左右,钱江大潮如千军万马之势涌向杭州下沙七格沿岸,令许多观潮者、行人在防护栏内躲闪不及,被冲倒在地。[6]
E. 今年十一假期去观赏钱塘江潮水的人多吗有多少人次
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检测可以知道,今年的钱塘江大潮会比往年更高,更加值得观赏,这个跟今年的天气有关,由于梅雨季节,钱塘江发生了洪水,阻隔的江道被冲刷,所以潮水的流动受阻隔较小,并且今年大潮的到来正值十一假期,本来游客就很多,而今又正巧赶上如此适合观赏的大潮,人自然就很多。而具体人次不大清楚,2017年几天内共有10万人次,2018年观大潮当日有3.5万人次,今年恐怕只会更多,推算下来估计将超10万人次。
虽然潮水的壮丽景象让人惊奇,但在观赏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首先要在安全区域内进行观看,听从人员安排,不要随意的跑动,避免浪潮过大把人卷进里面,观看是也不要拥挤防止发生踩踏事件或者挤到小孩老人等身体条件较弱的人,其次要牢记自救的方法,防止面临危险时不知所措,遇到危险要及时求救,尽可能迅速抓到固定的结实的物体,防止被冲跑,如果遇到别人发生危险要及时报警,找工作人员。
总之,能观赏到如此壮丽的自然奇观是很幸运的,但也要注意自身安全,保护好自己。
F. 今年钱塘江大潮有多少人现场观潮
按全年很难计算,两岸沿江路线又长,观潮点很多,每次观潮人数不一,每天还分白天观潮和晚上观潮,没法估算。但是今年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有个准确的数字:66万。
G. 钱塘江大潮有哪些潮
钱塘江大潮有: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冲天潮、半夜潮、丁字潮、怪潮、鬼王潮。
1、交叉潮
在海宁市丁桥镇,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
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2、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3、回头潮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
4、冲天潮
在南阳的赭山美女坝不仅会产生回头潮,还会产生“冲天潮”现象,冲天潮这是发生于堤、坝相交处的特种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赏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网兜兜住一样,在堤坝相交转弯角的处,潮水“哗”一声碰撞巨响,潮头直冲云天。上进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达十多米。清谭吉璁《棹歌》诗“赭山潮势接天来,捍海塘东石囤摧。”冲天潮由此得名。
5、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犹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
涌潮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6、丁字潮
两股潮是形成了一个‘丁’字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形成了这样的奇观。“丁字潮”的形成原因还要研究。
7、怪潮
钱塘江的江道河床变化多端,可能前一米江水还很浅,后一米就会很深,弯道较多加上潮水大小有别,以及潮波遇到类似沙洲类的障碍物反射,这些都可能是形成类似“怪潮”的原因。
8、鬼王潮
含义:农历七月十八,为农历7月望汛大潮,俗称“鬼王潮”。
2014年8月13日下午2点30分左右,钱江大潮在萧山美女坝冲击丁字坝后形成的回头潮十分凶猛,经过碰撞翻越护栏,冲上江堤,现场有多名观潮人被大潮打湿。
2014年8月13日下午3时左右,钱江大潮如千军万马之势涌向杭州下沙七格沿岸,令许多观潮者、行人在防护栏内躲闪不及,被冲倒在地。
H. 又到钱塘江观潮时有多少游客围观
说到浙江的旅游,除了普陀山和西湖等着名景点之外,钱塘江每年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
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倾倒了无数游人看客。2017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八,是这一年当中钱塘江涌潮最大的时候。
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昨日,观潮游客达到11.5万人次,游客车辆8500多辆。在此需要提醒游客注意了,观赏是没错,但是一定要先保证自身的安全哈。
I. 钱塘江大潮文章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多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9月1日是《萧山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大庆之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庆典。举办方特意安排了9月2观钱塘潮,因为这天农历刚好是七月十八,今年巧逢闰月,观潮最佳时期比往年“八月十八”提前一个月左右。在观潮城吃过中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到观潮点。
观潮点选在萧山美女坝,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江湾,据介绍,这里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地点。
这天,艳阳高照,游客群集,为了安全,警察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立了明显标志,禁止大家进入。在烈日的炙烤下,我们翘首等待着潮水的到来。下午2时40分左右,人群中有人说:“潮水来了,来了!”抬头望,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第一次观潮的人总会误认为是一座堤坝,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潮水,潮头已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好似天边闷雷滚动。我赶紧拿出相机,打开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怕稍纵即逝。
潮水越来越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据《萧山日报》社长孙焕林介绍,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几年前的一次观潮有几百人遇难,后来就在这危险地段垒起了石墙,以后每年都会出点小事故。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壮观。
有关“观潮”与“弄潮”的情景,北宋诗人潘阆有诗为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但是,在我看来,钱塘潮如今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有着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奋发图强的精神,是钱塘江两岸人民弄潮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关链接
钱塘怒潮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腔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钱塘潮的形成
涨潮和落潮是海边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历望日(即十五日)后两三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时高涨。涨落潮的产生是受月球、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当地球、太阳、月球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合在一起,力量特别强大。中秋节正值夏历的八月十五日,这时,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恰接近直线,所以秋潮较大是个一般现象。不过像钱塘江口这样的大潮,在世界上却很少见。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在杭州湾湾口(王盘洋)处宽达100千米左右,可是在海宁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大约只有几千米。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成了一堵墙,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许多有利于涨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钱塘江口,特别是秋天,因此那里的秋潮成了世界上少见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