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均安晚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大良:钟楼公园、顺德区政府广场、宝林寺(拜佛的)、顺峰山、清辉园、西山庙。其他:陈村顺联广场、吃陈村粉、花卉世界、长鹿农庄、宝墨园、均安李小龙之旧居、均安生态乐园、容桂树生桥及天佑城。
⑵ 广东哪里有靓女,在哪里找
惠州不多
在广东看见的美女80%是来自外省的呢
广东的话清远韶关这些比较好一点,因为工业污染比较少.
⑶ 求有关自梳女的资料!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
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又叫“买门口”。“买门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梳女找一个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双方拟定协议。一般是男方同样给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亲人后,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须按照协议的规定,长期给婆家提供费用,所提供费用的数目一般不少于男方当初给的聘金。另外一种是找一个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样要付给婆家一笔钱。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
位于顺德均安镇的冰玉堂,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据悉,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日前,记者走进冰玉堂,听最后的自梳女讲述她们的心路历程。冰玉堂封闭50年
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自梳女聚集在此拜祭死去的姐妹,展览手工艺品;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天空中飘洒着细密的雨丝,在一片青瓦之上聚集成水珠,然后沿着瓦棱,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拍打着冰玉堂冷冷的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样的文字记录了公元二千零二年公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顺德的天气。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在空寂的冰玉堂里,记者采访了中国最后的自梳女。
去年11月29日,午饭之后,黄月、黄姑、黄英几个姑太(记者注:顺德地方称“自梳女”为“姑太”)陆续来到冰玉堂,像大家约好了一样。
黄月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冰玉堂就无人居住了。不过,住在附近的姑太们仍然每天到这里来坐坐,和姐妹们聊天、打牌。
冰玉堂原本是顺德均安镇沙头村自梳女的住所,1950年落成,但后来自梳女都回到家人身边,冰玉堂再无人居住,因此,它就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等特别的日子,她们聚集在这里举行活动,拜祭死去的姐妹们,并展览自己的手工艺品,供人欣赏。
有人说,冰玉堂常年谢绝外界尤其是男士进入。黄月对这一说法做了订正。她说,其实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从冰玉堂北门进入,左手边就有一间房,供奉着黄姓祖先的牌位。姑太们说,之所以把祖先的牌位放在此处,就是方便外界人士到此拜祭祖先,因此,不存在男人不能到此的说法。不过,当地男人都知道这是自梳女的住处,因此一般不会到此。自梳女都有牌位
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冰玉堂明显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写在黑纸上,生者的名字写在白纸上
50年光阴逝去,冰玉堂终于敞开了紧闭的“心扉”。在自梳女的同意下,当地政府即将逐步开放冰玉堂。
冰玉堂有两扇门,北门和东门。北门藏在一条窄窄的小巷中间,东门面临着一条水泥路。如今东门两边各有一个建筑,一边是高楼,另一边有人砌起了1米多高的红砖墙,圈出一块地,因此东门也被藏匿了起来。
冰玉堂在四面围墙的包围之中,院子里种满花草。冰玉堂为两层建筑,一楼是姑太们聚会的厅堂和神位,还有厨房,以前的姑太就在这里煮饭煲汤。二楼是姑太们的卧室,姑太们当年睡过的床铺如今已经拆除了,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木板地面和青砖墙壁,显得格外冷清。
冰玉堂里供奉了很多神,有观音、济公、关帝等等。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明显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写在黑纸上,生者的名字写在白纸上。黄月说,现在村子里只有20多个自梳女,加上留在新加坡的十几个,总共只有30多个自梳女了。
冰玉堂里挂满“塔香”,“塔香”的形状如同蚊香,所不同的是,一支“塔香”的直径约为1米长,一支香可以烧1个月。当“塔香”吊起来时,就成了宝塔的形状。在挂起来的“塔香”下方,还挂上进香者的名字。日后产权移交村里
自梳女们已经集体立下产权移交的遗嘱,她们说,重修冰玉堂可以,但有的东西不能动,而且还是由她们来管理
过去自梳女们到南洋打工,并不购置物业。为了年迈之时有一个养老的地方,自梳女们决定共建一个居住的场所。1949年,新加坡的华侨成立同乡会,顺德的自梳女遂共同出钱,通过同乡会,在顺德老家修建起了冰玉堂。1950年秋落成。
按照旧俗,自梳女不能死在村子里,所以冰玉堂必须建在村外,离当时的沙头村还有很远的一段路。
冰玉堂筹建之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会员每人每年交12元新币的会费,基金会的钱用于冰玉堂平时的开支。基金由产权委托人来管理,冰玉堂产权委托人共有3个。
“如果有一天,自梳女们都没了,冰玉堂无人管理,那么它的产权就交给沙头村福利委员会。”黄月说。2000年12月,自梳女们已经集体立下产权移交的遗嘱。
现在当地政府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放冰玉堂,也有意重修冰玉堂。姑太们说,重修可以,但有的东西不能动,比如自梳女们的牌位等等,而且还是由她们来管理,政府不能干涉。
黄月说,政府已经来找过她们,附近的生态乐园也召集她们开过会,表示了合作之意,意欲将冰玉堂作为一个景点,和生态乐园连成一个整体,向游人开放,生态乐园支付给她们一定的报酬,但是姑太们没有同意。姑太们说,没有什么好看的。更主要的是,姑太们要自己管理冰玉堂,但是她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天天来看管。如果收了钱,就要负责。但要是把管理权移交给生态乐园,冰玉堂就没有了自主权。
不过,姑太们还是将一套钥匙交给了当地政府,允许当地政府带人来参观。现在每逢双休日,就会有人前来。出境付蛇头180元新币
当时3分新币可买猪肉,做女佣每月工资6元新币,月入30元新币家里可请两个工人
前来参观的人关注的并不是冰玉堂这座建筑,因为它本身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人们渴望的是能够从这个自梳女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寻找自梳女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姑太们介绍,早在100多年前,顺德就有女子远渡重洋,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打工。由于重男轻女的缘故,出去的都是女性。
当年,黄月的家境并不差,但是那时候当地的风气是女性更喜欢到南洋打工,都不愿意留下来,所以1936年,12岁的黄月和妈妈去了新加坡。
那时,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找到“水客”帮忙出境,“水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蛇头”。当时,黄英有一个表姐在新加坡,因为家中无钱,于是先委托“水客”将黄英带到新加坡,由表姐代付费用,然后表姐在黄英后来的工资里扣钱。黄姑也是“水客”将其送到新加坡的,黄姑在新加坡的姐姐为此付了180元新币。
180元新币是什么概念呢?黄月回忆说,1936年,她姨妈给一家老板做女佣,每月工资是6元新币。那时候3分新币可以买猪肉,1个人1个月的吃住费用大概是3元新币。如果一个月能挣30元新币,家里就可以请两个工人。南洋飘零个性封闭
离家时妈妈哭了我没哭,我以为新加坡很好玩。回乡再离家时,妈妈没流泪但我却哭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外面的苦
对自梳女们在南洋的生活,黄英有着一段十分心酸的描述。
“12岁那年,我就去了新加坡,在渡口与妈妈分手时,妈妈哭了,舍不得我。但我没哭,因为我以为新加坡很好玩。30多岁时,我回过一次家,在家里只住了两三天,就返回新加坡。妈妈送我时,没有再流泪,因为她已经习惯了,而且已经抱了孙子。但这次我却哭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外面的苦。”
在南洋的自梳女们大多是做女佣(当地人称为“妈姐”),因此吃住都在老板家里。其他的人或者做小贩,或者开小店。这部分自梳女一般租住一间很大的房子,房子带有很多小房间,可以同时居住二三十人。
在24岁之前,黄月一直和其他姐妹住在一起。她说,姐妹们在一起很团结,很热闹。但做女佣很辛苦,一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两天休息,只有在那个时候,姐妹们才能团聚。
女佣是不能和老板平等对话的,长期的独处形成了自梳女自我封闭的个性。黄荷说:“我在马来西亚基本上没有朋友,因为一个人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新加坡政府也给予了她们一些待遇,如新加坡国籍和相应的福利。姑太们说,在新加坡,有女无儿的,可以租到很便宜的房子,10元新币就可以租到1房1厅。无子女的老人,政府给他们免费分房。平时有社团帮助她们做饭,5毛钱新币就可以吃一餐饭。如果老人生病住院了,医药费、床位费都只收正常价位的1/4。
“可惜的是,我们在新加坡没有亲人。而且新加坡有规定,一套房子只能住两到四个人。所以白天有人陪着聊天、打牌,晚上老人们就很孤独。”黄冰说,“我们还听说有的老人死在房子里,无人知晓,所以姑太们都选择了回国。”
黄月告诉记者,如今80%的自梳女都已经回国。大概还有十几个没有回来,那是因为她们在村子里已没有亲人了。
早年回来的自梳女,按照旧俗还是不能死在村里,只有住在冰玉堂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冰玉堂里住了很多自梳女,最多时有30多个。 随着时世更替,自梳女不能死在村里的规矩逐渐消失了,因此,她们能回到亲人身旁生活。暮年回乡形单影只
由于始终抱着落叶归根的念头,所以大家都没有购置物业。黄冰回乡时,几乎用两只手便拎完了所有家当
1992年,黄冰回到故乡。因为决定不再回去了,所以黄冰几乎用双手拎回了她在新加坡的所有家当。她说,还剩下一台电风扇没拿,太重了。
黄英说,在40岁以前,自己没有攒过一分钱,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了;40岁之后,才自己攒钱,因为这时候家里已经不需要她再寄钱了。
黄月说,以前在新加坡买房很容易,但自梳女们始终抱着落叶归根的念头,所以都没有购置物业。
中国的古训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梳女们为家庭(严格地说,是哥哥的家庭或弟弟的家庭)默默奉献了几十年,因此,当她们回归故里时,理所当然地受到家人的尊敬。
如今,黄英和弟弟的孙子同住。黄英说,侄孙子对自己很好。但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的黄英还是自己做饭吃。她说,一个人吃饭很自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精明的黄姑早在30年前就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黄姑在寄钱给弟弟的同时,嘱咐弟弟为她建一座房子,以便日后回乡居住。黄姑现在就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一个院子,摆满了花草,还有独立的厅、厨房、卫生间和卧室。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如同黄姑整齐的仪表。“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黄姑说,在顺德均安女子不结婚十分普遍,不结婚的才是多数,如果你结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说话
自梳了就意味着不能结婚,年迈时需要别人的子女照顾,自梳女们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
黄月说,当时有人担心老公不好,会挨打挨骂,所以干脆不结婚;有人觉得结了婚,还要带小孩,不自由;也有人认为,不结婚很自由,很独立,和很多姐妹们在一起很开心,而且她们又有钱,不依靠任何人;还有人因为家里有弟妹,如果弟妹要结婚,但你还没有中意的人,你就必须自梳,否则,其他弟妹就不能结婚。
黄姑不结婚的理由非常简单:在顺德均安女子不结婚十分普遍,如果女子买“门口”,男子拒绝,女子就会自杀。因此,父母一般不干涉女儿的决定。过去结婚的只是少数,不结婚的才是多数,如果你结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说话了。“这里姓黄的女子都不结婚,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黄荷说,她22岁离家,58岁才自梳。她父母早逝,家里有2个弟弟,1个姐姐,父母去世前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弟弟。因此,为了一心一意照顾好弟弟,她和姐姐都没有结婚。
而黄荷所说的自由,就是可以随便买什么吃的、穿的,想看电影就看电影。但实际上,姑太们的生活十分简单。
黄英说,姑太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人追求过,但是她们已经自梳了,所以就不吭声,不理会他们,日子久了,追求的男人就不来了。“但是她们对男人并不憎恨。”黄英说。自梳了也有人结婚
以前自梳女结婚,亲姐妹也会不再与其来往。现在年纪大了,姐妹们又正常来往了。但姑太们还是明显地忌讳谈这些
冰玉堂东面的花园里,有一棵树外形奇特,树高数十米,笔直的树干直刺苍穹,到树冠才有一簇枝叶。黄英说,这种树叫“桄榔树”,以前有两棵,是自梳女亲手种的,表示“一心一意不嫁人”。但现在一棵树已经倒了,原因不明。黄英说,也许是因为姐妹们当中有人“变节”的缘故吧。
自梳女中到底有多少人“变节”过呢?姑太们说,不多,以前自梳女结婚,就会遭到其他姐妹的排斥,亲姐妹也会不再来往。
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姑太们的心境平和了,那些曾经结了婚的人和其他姐妹们又正常来往了,在一起聊天,一起打麻将。但面对外人,姑太们还是明显地忌讳谈这些东西。
黄月在24岁的时候,嫁给新加坡当地的一个华裔,后来生下一个女儿,现在她的外孙已经上大学了。黄月自称没有自梳,但是在冰玉堂自梳女的牌位上,我们还是看到了黄月的名字。我们从侧面了解到,黄月在11岁时就已经自梳了。因为黄月自己隐瞒了实情,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她自梳的原因、如何恋爱和自梳后嫁人的心情。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新闻背景悲欢离合自梳女
http://www.21wing.com/sehui/show.asp?id=12537
自梳女- -
?????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
????? 位于顺德均安镇的冰玉堂,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据悉,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
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又叫"买门口"。"买门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梳女找一个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双方拟定协议。一般是男方同样给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亲人后,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须按照协议的规定,长期给婆家提供费用,所提供费用的数目一般不少于男方当初给的聘金。另外一种是找一个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样要付给婆家一笔钱。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
http://culturefarmer.blogchina.com/culturefarmer/230985.html
自梳女的“守墓清”俗
--------------------------------------------------------------------------------
自梳女的晚年十分凄惨,如果没有拼命积点血汗钱与其他姐妹共同买一间房子作姑婆屋,真是临死时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按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只能抬到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门”,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吗?”,“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济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带孝,守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认作媳妇。
自梳女“守墓清”买了门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怜自梳女受尽精神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
最后的自梳女
今天要带大家去了解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没介绍之前,先给大家讲讲背景:清代末年,咱们珠三角有一种特殊的风俗。没结婚的女子,只要把辫子挽成发髻,就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梳女的身影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在肇庆崇禧塔边,至今仍然住着10位“自己的头发自己梳,自己的生活自己养”的自梳女,她们被认为是“中国最后一群自梳女”。
在肇庆塔脚路,蜿蜒曲折的小巷深处,一座古老的大屋静居一隅,它的名字叫“观音堂”,这也是自梳女们的家。两百多年前,一位姓何的富家太太把它捐送了出来,让自梳女们可以有自己的栖身之地。鼎盛时期,这里住了100多位自梳女,而今天,出入门宅就只剩下十位了。
在当地街道李书记的引见下,我们找到了其中一位自梳女——76岁的夏姑婆。自梳女对陌生人比较排斥,可能是看在当地领导的份上,夏姑婆还是答应了带我们去“观音堂”参观的请求。
一把古老的铁丝钥匙,木门打开了,蒙在观音堂上神秘的面纱,向一线记者掀开了一角。大屋有4个房间,两个斋房,一个灶房,还有一个空房,在中间的斋房里供奉着三尊菩萨。房内白烟袅袅,在天窗直泻而下的阳光下,分外宁静。据说,以前的观音堂可很热闹,姐妹们在这里一起劳动、一起说笑,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自己的饭自己煮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新闻
现如今,故去的故去,搬走的搬走,当年热闹景况早已不在。唯一保持的,是姑婆们每天都到这里来上香拜佛的习惯。整理整理大屋,偶尔还小聚片刻,这里永远是她们的家,也是永远是她们精神的家园。
观音堂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新闻
面对一线记者的来访,大屋里的人有些淡然,更不愿意多说什么,夏姑婆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记者试探着与夏姑婆聊起来。
记者一开口就被拒绝,也许我们的到来,扰乱了她们宁静的生活,更不愿意打开尘封的记忆。但是午饭之后,她们可能感觉到了记者的诚意,夏姑婆说她要去观音堂上香,并邀请我们一同前往。
这时,有一位姑婆来上香了,夏姑婆介绍说她姓赵,68岁了,但已经是姑婆里最年轻的一个了。赵姑婆性格很开朗,对记者在场一点也不抗拒,对于自己“自梳女”的过去,她也不避讳。赵姑婆说,她自小就没有爸妈,13岁就来了这里。20多岁就梳起。
姑婆在观音堂上香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新闻
夏姑婆说,在观音堂里的姑婆都要学编席,这也是她们这些年来赖以生存的手段。但是现在买席的人越来越少。自己也老了,干不动了,幸好每月政府还给210元的低保补助,否则生活实在难以为计。为了节省,姑婆们都要把观音堂后院的鸡蛋花树的落叶拣起来,晒干了,可以当柴火。掉到地上的鸡蛋花也是个宝,晒干了可以泡茶喝。
自己的头发自己梳,自己的饭自己煮,自己的苦乐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自己养。这是自梳女们给自己的全部诠释。
时间的流逝,没有改变自梳女们的清贫,但时代的进步,却危及到她们内心圣殿----观音堂的安危。房地产开发,让小巷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也让观音堂面临被拆的险境。
肇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叶峥嵘局长跟记者说,自梳女其实是研究珠三角地区妇女运动不可空白的一页。在这里他们将要好好保护。观音堂看来是会永远的保存下来了,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一个又一个姑婆的老去,我们还会想起这里曾经居住过的这些,独自一人和命运抗争到底的自梳女吗?
几十年来,任凭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她们的生活却依然故我,平静而淡然,祝福她们,健康长寿。
中国写真:最后的自梳女 一生未嫁不恨男人(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sina.com.cn 2004/04/29 15:13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看着老去的冰玉堂,姑太们想起年轻时在外飘零的艰辛,感慨万千。
冰玉堂的天井美轮美奂。
姑太们的化妆品不比年轻人少。
自梳女的五十年前和五十年后。
冰玉堂的大堂一侧摆放着姑太们的牌位。
姑太们崇尚宁静的生活,“人生十四最”是她们最大的生活信条。
南方网讯冰玉堂对外开放了。
位于顺德均安镇的冰玉堂,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据悉,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日前,记者走进冰玉堂,听最后的自梳女讲述她们的心路历程。
天空中飘洒着细密的雨丝,在一片青瓦之上聚集成水珠,然后沿着瓦棱,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拍打着冰玉堂冷冷的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样的文字记录了公元二千零二年公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顺德的天气。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在空寂的冰玉堂里,记者采访了中国最后的自梳女。
冰玉堂封闭50年
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自梳女聚集在此拜祭死去的姐妹,展览手工艺品;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去年11月29日,午饭之后,黄月、黄姑、黄英几个姑太(记者注:顺德地方称“自梳女”为“姑太”)陆续来到冰玉堂,像大家约好了一样。
黄月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冰玉堂就无人居住了。不过,住在附近的姑太们仍然每天到这里来坐坐,和姐妹们聊天、打牌。
冰玉堂原本是顺德均安镇沙头村自梳女的住所,1950年落成,但后来自梳女都回到家人身边,冰玉堂再无人居住,因此,它就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等特别的日子,她们聚集在这里举行活动,拜祭死去的姐妹们,并展览自己的手工艺品,供人欣赏。
有人说,冰玉堂常年谢绝外界尤其是男士进入。黄月对这一说法做了订正。她说,其实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从冰玉堂北门进入,左手边就有一间房,供奉着黄姓祖先的牌位。姑太们说,之所以把祖先的牌位放在此处,就是方便外界人士到此拜祭祖先,因此,不存在男人不能到此的说法。不过,当地男人都知道这是自梳女的住处,因此一般不会到此。
自梳女都有牌位
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冰玉堂明显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写在黑纸上,生者的名字写在白纸上
50年光阴逝去,冰玉堂终于敞开了紧闭的“心扉”。在自梳女的同意下,当地政府即将逐步开放冰玉堂。
冰玉堂有两扇门,北门和东门。北门藏在一条窄窄的小巷中间,东门面临着一条水泥路。如今东门两边各有一个建筑,一边是高楼,另一边有人砌起了1米多高的红砖墙,圈出一块地,因此东门也被藏匿了起来。
冰玉堂在四面围墙的包围之中,院子里种满花草。冰玉堂为两层建筑,一楼是姑太们聚会的厅堂和神位,还有厨房,以前的姑太就在这里煮饭煲汤。二楼是姑太们的卧室,姑太们当年睡过的床铺如今已经拆除了,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木板地面和
⑷ 自梳女是什么
"自梳女"说法的由来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
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又叫“买门口”。“买门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梳女找一个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双方拟定协议。一般是男方同样给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亲人后,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须按照协议的规定,长期给婆家提供费用,所提供费用的数目一般不少于男方当初给的聘金。另外一种是找一个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样要付给婆家一笔钱。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
位于顺德均安镇的冰玉堂,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据悉,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日前,记者走进冰玉堂,听最后的自梳女讲述她们的心路历程。冰玉堂封闭50年
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自梳女聚集在此拜祭死去的姐妹,展览手工艺品;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天空中飘洒着细密的雨丝,在一片青瓦之上聚集成水珠,然后沿着瓦棱,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拍打着冰玉堂冷冷的水泥地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样的文字记录了公元二千零二年公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顺德的天气。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在空寂的冰玉堂里,记者采访了中国最后的自梳女。
去年11月29日,午饭之后,黄月、黄姑、黄英几个姑太(记者注:顺德地方称“自梳女”为“姑太”)陆续来到冰玉堂,像大家约好了一样。
黄月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冰玉堂就无人居住了。不过,住在附近的姑太们仍然每天到这里来坐坐,和姐妹们聊天、打牌。
冰玉堂原本是顺德均安镇沙头村自梳女的住所,1950年落成,但后来自梳女都回到家人身边,冰玉堂再无人居住,因此,它就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等特别的日子,她们聚集在这里举行活动,拜祭死去的姐妹们,并展览自己的手工艺品,供人欣赏。
有人说,冰玉堂常年谢绝外界尤其是男士进入。黄月对这一说法做了订正。她说,其实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从冰玉堂北门进入,左手边就有一间房,供奉着黄姓祖先的牌位。姑太们说,之所以把祖先的牌位放在此处,就是方便外界人士到此拜祭祖先,因此,不存在男人不能到此的说法。不过,当地男人都知道这是自梳女的住处,因此一般不会到此。自梳女都有牌位
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冰玉堂明显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写在黑纸上,生者的名字写在白纸上
50年光阴逝去,冰玉堂终于敞开了紧闭的“心扉”。在自梳女的同意下,当地政府即将逐步开放冰玉堂。
冰玉堂有两扇门,北门和东门。北门藏在一条窄窄的小巷中间,东门面临着一条水泥路。如今东门两边各有一个建筑,一边是高楼,另一边有人砌起了1米多高的红砖墙,圈出一块地,因此东门也被藏匿了起来。
冰玉堂在四面围墙的包围之中,院子里种满花草。冰玉堂为两层建筑,一楼是姑太们聚会的厅堂和神位,还有厨房,以前的姑太就在这里煮饭煲汤。二楼是姑太们的卧室,姑太们当年睡过的床铺如今已经拆除了,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木板地面和青砖墙壁,显得格外冷清。
冰玉堂里供奉了很多神,有观音、济公、关帝等等。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明显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写在黑纸上,生者的名字写在白纸上。黄月说,现在村子里只有20多个自梳女,加上留在新加坡的十几个,总共只有30多个自梳女了。
冰玉堂里挂满“塔香”,“塔香”的形状如同蚊香,所不同的是,一支“塔香”的直径约为1米长,一支香可以烧1个月。当“塔香”吊起来时,就成了宝塔的形状。在挂起来的“塔香”下方,还挂上进香者的名字。日后产权移交村里
自梳女们已经集体立下产权移交的遗嘱,她们说,重修冰玉堂可以,但有的东西不能动,而且还是由她们来管理
过去自梳女们到南洋打工,并不购置物业。为了年迈之时有一个养老的地方,自梳女们决定共建一个居住的场所。1949年,新加坡的华侨成立同乡会,顺德的自梳女遂共同出钱,通过同乡会,在顺德老家修建起了冰玉堂。1950年秋落成。
按照旧俗,自梳女不能死在村子里,所以冰玉堂必须建在村外,离当时的沙头村还有很远的一段路。
冰玉堂筹建之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会员每人每年交12元新币的会费,基金会的钱用于冰玉堂平时的开支。基金由产权委托人来管理,冰玉堂产权委托人共有3个。
“如果有一天,自梳女们都没了,冰玉堂无人管理,那么它的产权就交给沙头村福利委员会。”黄月说。2000年12月,自梳女们已经集体立下产权移交的遗嘱。
现在当地政府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放冰玉堂,也有意重修冰玉堂。姑太们说,重修可以,但有的东西不能动,比如自梳女们的牌位等等,而且还是由她们来管理,政府不能干涉。
黄月说,政府已经来找过她们,附近的生态乐园也召集她们开过会,表示了合作之意,意欲将冰玉堂作为一个景点,和生态乐园连成一个整体,向游人开放,生态乐园支付给她们一定的报酬,但是姑太们没有同意。姑太们说,没有什么好看的。更主要的是,姑太们要自己管理冰玉堂,但是她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天天来看管。如果收了钱,就要负责。但要是把管理权移交给生态乐园,冰玉堂就没有了自主权。
不过,姑太们还是将一套钥匙交给了当地政府,允许当地政府带人来参观。现在每逢双休日,就会有人前来。出境付蛇头180元新币
当时3分新币可买猪肉,做女佣每月工资6元新币,月入30元新币家里可请两个工人
前来参观的人关注的并不是冰玉堂这座建筑,因为它本身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人们渴望的是能够从这个自梳女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寻找自梳女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姑太们介绍,早在100多年前,顺德就有女子远渡重洋,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打工。由于重男轻女的缘故,出去的都是女性。
当年,黄月的家境并不差,但是那时候当地的风气是女性更喜欢到南洋打工,都不愿意留下来,所以1936年,12岁的黄月和妈妈去了新加坡。
那时,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找到“水客”帮忙出境,“水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蛇头”。当时,黄英有一个表姐在新加坡,因为家中无钱,于是先委托“水客”将黄英带到新加坡,由表姐代付费用,然后表姐在黄英后来的工资里扣钱。黄姑也是“水客”将其送到新加坡的,黄姑在新加坡的姐姐为此付了180元新币。
180元新币是什么概念呢?黄月回忆说,1936年,她姨妈给一家老板做女佣,每月工资是6元新币。那时候3分新币可以买猪肉,1个人1个月的吃住费用大概是3元新币。如果一个月能挣30元新币,家里就可以请两个工人。南洋飘零个性封闭
离家时妈妈哭了我没哭,我以为新加坡很好玩。回乡再离家时,妈妈没流泪但我却哭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外面的苦
对自梳女们在南洋的生活,黄英有着一段十分心酸的描述。
“12岁那年,我就去了新加坡,在渡口与妈妈分手时,妈妈哭了,舍不得我。但我没哭,因为我以为新加坡很好玩。30多岁时,我回过一次家,在家里只住了两三天,就返回新加坡。妈妈送我时,没有再流泪,因为她已经习惯了,而且已经抱了孙子。但这次我却哭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外面的苦。”
在南洋的自梳女们大多是做女佣(当地人称为“妈姐”),因此吃住都在老板家里。其他的人或者做小贩,或者开小店。这部分自梳女一般租住一间很大的房子,房子带有很多小房间,可以同时居住二三十人。
在24岁之前,黄月一直和其他姐妹住在一起。她说,姐妹们在一起很团结,很热闹。但做女佣很辛苦,一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两天休息,只有在那个时候,姐妹们才能团聚。
女佣是不能和老板平等对话的,长期的独处形成了自梳女自我封闭的个性。黄荷说:“我在马来西亚基本上没有朋友,因为一个人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新加坡政府也给予了她们一些待遇,如新加坡国籍和相应的福利。姑太们说,在新加坡,有女无儿的,可以租到很便宜的房子,10元新币就可以租到1房1厅。无子女的老人,政府给他们免费分房。平时有社团帮助她们做饭,5毛钱新币就可以吃一餐饭。如果老人生病住院了,医药费、床位费都只收正常价位的1/4。
“可惜的是,我们在新加坡没有亲人。而且新加坡有规定,一套房子只能住两到四个人。所以白天有人陪着聊天、打牌,晚上老人们就很孤独。”黄冰说,“我们还听说有的老人死在房子里,无人知晓,所以姑太们都选择了回国。”
黄月告诉记者,如今80%的自梳女都已经回国。大概还有十几个没有回来,那是因为她们在村子里已没有亲人了。
早年回来的自梳女,按照旧俗还是不能死在村里,只有住在冰玉堂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冰玉堂里住了很多自梳女,最多时有30多个。 随着时世更替,自梳女不能死在村里的规矩逐渐消失了,因此,她们能回到亲人身旁生活。暮年回乡形单影只
由于始终抱着落叶归根的念头,所以大家都没有购置物业。黄冰回乡时,几乎用两只手便拎完了所有家当
1992年,黄冰回到故乡。因为决定不再回去了,所以黄冰几乎用双手拎回了她在新加坡的所有家当。她说,还剩下一台电风扇没拿,太重了。
黄英说,在40岁以前,自己没有攒过一分钱,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了;40岁之后,才自己攒钱,因为这时候家里已经不需要她再寄钱了。
黄月说,以前在新加坡买房很容易,但自梳女们始终抱着落叶归根的念头,所以都没有购置物业。
中国的古训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梳女们为家庭(严格地说,是哥哥的家庭或弟弟的家庭)默默奉献了几十年,因此,当她们回归故里时,理所当然地受到家人的尊敬。
如今,黄英和弟弟的孙子同住。黄英说,侄孙子对自己很好。但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的黄英还是自己做饭吃。她说,一个人吃饭很自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精明的黄姑早在30年前就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黄姑在寄钱给弟弟的同时,嘱咐弟弟为她建一座房子,以便日后回乡居住。黄姑现在就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一个院子,摆满了花草,还有独立的厅、厨房、卫生间和卧室。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如同黄姑整齐的仪表。“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黄姑说,在顺德均安女子不结婚十分普遍,不结婚的才是多数,如果你结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说话
自梳了就意味着不能结婚,年迈时需要别人的子女照顾,自梳女们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
黄月说,当时有人担心老公不好,会挨打挨骂,所以干脆不结婚;有人觉得结了婚,还要带小孩,不自由;也有人认为,不结婚很自由,很独立,和很多姐妹们在一起很开心,而且她们又有钱,不依靠任何人;还有人因为家里有弟妹,如果弟妹要结婚,但你还没有中意的人,你就必须自梳,否则,其他弟妹就不能结婚。
黄姑不结婚的理由非常简单:在顺德均安女子不结婚十分普遍,如果女子买“门口”,男子拒绝,女子就会自杀。因此,父母一般不干涉女儿的决定。过去结婚的只是少数,不结婚的才是多数,如果你结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说话了。“这里姓黄的女子都不结婚,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黄荷说,她22岁离家,58岁才自梳。她父母早逝,家里有2个弟弟,1个姐姐,父母去世前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弟弟。因此,为了一心一意照顾好弟弟,她和姐姐都没有结婚。
而黄荷所说的自由,就是可以随便买什么吃的、穿的,想看电影就看电影。但实际上,姑太们的生活十分简单。
黄英说,姑太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人追求过,但是她们已经自梳了,所以就不吭声,不理会他们,日子久了,追求的男人就不来了。“但是她们对男人并不憎恨。”黄英说。自梳了也有人结婚
以前自梳女结婚,亲姐妹也会不再与其来往。现在年纪大了,姐妹们又正常来往了。但姑太们还是明显地忌讳谈这些
冰玉堂东面的花园里,有一棵树外形奇特,树高数十米,笔直的树干直刺苍穹,到树冠才有一簇枝叶。黄英说,这种树叫“桄榔树”,以前有两棵,是自梳女亲手种的,表示“一心一意不嫁人”。但现在一棵树已经倒了,原因不明。黄英说,也许是因为姐妹们当中有人“变节”的缘故吧。
自梳女中到底有多少人“变节”过呢?姑太们说,不多,以前自梳女结婚,就会遭到其他姐妹的排斥,亲姐妹也会不再来往。
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姑太们的心境平和了,那些曾经结了婚的人和其他姐妹们又正常来往了,在一起聊天,一起打麻将。但面对外人,姑太们还是明显地忌讳谈这些东西。
黄月在24岁的时候,嫁给新加坡当地的一个华裔,后来生下一个女儿,现在她的外孙已经上大学了。黄月自称没有自梳,但是在冰玉堂自梳女的牌位上,我们还是看到了黄月的名字。我们从侧面了解到,黄月在11岁时就已经自梳了。因为黄月自己隐瞒了实情,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她自梳的原因、如何恋爱和自梳后嫁人的心情。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新闻背景悲欢离合自梳女
http://www.21wing.com/sehui/show.asp?id=12537
自梳女- -
?????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
????? 位于顺德均安镇的冰玉堂,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据悉,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
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又叫"买门口"。"买门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梳女找一个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双方拟定协议。一般是男方同样给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亲人后,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须按照协议的规定,长期给婆家提供费用,所提供费用的数目一般不少于男方当初给的聘金。另外一种是找一个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样要付给婆家一笔钱。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
http://culturefarmer.blogchina.com/culturefarmer/230985.html
自梳女的“守墓清”俗
--------------------------------------------------------------------------------
自梳女的晚年十分凄惨,如果没有拼命积点血汗钱与其他姐妹共同买一间房子作姑婆屋,真是临死时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按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只能抬到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门”,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吗?”,“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济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带孝,守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认作媳妇。
自梳女“守墓清”买了门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怜自梳女受尽精神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
⑸ 什么是自梳女
自梳女:“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
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封建时期,女性被当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地位可想而知,发展到清朝时期尤为明显。为了限制女子外出,将女子的行动范围限制在家中,而发明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裹脚,让成群上万的封建女性忍受畸形的痛苦。然而生在那个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下,女人们也无可奈何,无力反抗,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以丈夫作为生命的全部。
什么是“自梳女”?浅谈中国古代女性对地位的抗争与妥协
她们看似坚强勇敢,实则衰老以后却孤独寂寞,所以说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自梳女真的非常不容易。她们是一代女性的榜样,她们突破了人们对传统女性的看法,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与敬仰。随着时光的飞逝,中国最后一代自梳女也渐渐衰老,渐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而这段抗争的历史是绝对不能被忘记的,因而有必要让大家对这段历史进行一定的了解。
⑹ 佛山顺德晚上,哪有好玩的
1、顺德长鹿农庄
简介:长鹿休闲度假农庄(简称“长鹿农庄”)由广东长鹿集团于2001年投资兴建,位于顺德伦教三洲,毗邻珠江干流,占地4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75亿元,是一家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农家乐”主题乐园,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商务的最佳场所,更是团队拓展、集体旅游、素质教育的首选基地。
门票:50元
2、南海影视城
简介: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是中央电视台四大直属影视摄制基地之一。位于广东省南海市松岗镇,占地1500余亩。这里坡缓峦低,湖光涟漪,山色清新,格调雅致,情趣盎然。
门票:成人票:70元
儿童票: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5米购儿童票45元
老年票:(60—69周岁)须凭证购老人票45元,70周岁以上(含70岁)凭证免票
军官票:45元/人
教师票:45元/人(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凭教师证),平时70元/人
学生票:中专生以下凭学生证45元/人
3、李小龙乐园
简介:李小龙乐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广东省级旅游度假区——顺德均安镇,李小龙祖居就位于离乐园约1公里的“上村”。乐园面积近3000亩。这里拥有典型的岭南丘陵地貌,园内有22座青山环抱,湖泊连绵、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清幽,远离都市喧闹,堪称珠三角的“世外桃源”。
门票:成人票:40元
儿童票:身高1.1米—1.4米半票,1.1米以下免票
老人票:65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半票
现役军官免票
4、万辉珠宝城
简介:万辉珠宝城一一中国首家集珠宝文化、休闲观光、工艺展示、珠宝消费、品鉴收藏、行业咨询及学习交流于一体的珠宝文化产业园区,万辉珠宝城位于顺德伦敦主干道羊大路,距广珠轻轨顺德站3公里,更毗邻厂一珠公路105国道和伦教镇镇政府,交通极便利,3分钟直达顺德大良城区,5分钟到达北口、陈村,往返广州、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大中城市均在40分钟车程内,完全融入粤港澳1小时经济圈。
门票:成人票:10元
儿童票:1.2米—1.4米之间购儿童票6元,60岁以上凭老人证购老人票6元
5、南国桃园
简介:佛山市南国桃园旅游度假区座落在着名的桃花之乡--广东省南海市松岗镇,方圆八平方公里,距广州、佛山十二公里,距花都三十公里,这里四季气候宜人,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环境自然清新。南海观音寺,南海影视城和碧波湖鹭鸟天堂共同构成了闻名遐迩的南国桃园.
门票:10元
6、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南粤名山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旅游假区,更有“珠江文明的灯塔”、“南粤理学名山”和“黄飞鸿故里”之美誉。西樵山七十二峰回溪叠壑、四十八洞幽深神奇、廿八处瀑布飞珠溅玉、二百多泉眼跟甘甜清洌。
门票:全票:50元
半票:身高1.2米—1.5米的儿童半票,有当地暂住证半票
老人票:65岁老人凭身份证验票入园
免票:1.2米以下儿童及当地人免费
7、南风古灶
简介: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奇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誉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近年来,以南风古灶为中心,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经不断的开发建设,南风古灶旅游区的面积已近四百亩。
门票:免费
8、三水荷花世界
简介:三水荷花世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荷花园。该园占地1000亩,种植着300多种荷花。其中比较珍贵的有太空培育的“太空莲”,辽宁省出土的“古代莲”等。园内分为八个游览区域,分别为文化广场、中心区、品种观赏区、王莲区和睡莲区、饮食娱乐区、生产科研育种区和籽莲区组成。
门票:全票:50元
半票:身高1.1米至1.4米的儿童及65岁至69岁的老人半票,残疾人7至8级半票
免票:身高1.1米以下的儿童及70岁以上老人免票,现役军人凭士兵证或军官证免票,残疾人1至6级免票
9、南海观音寺
简介:南海观音寺建于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座北向南,风景极佳,实为灵山胜地。观音寺是属于宫殿式寺宇,安有上御道与龙雕。观音寺的中轴线上有汉白玉九龙朝阳及莲花浮雕,名为御道(过去皇帝所行的道路称为御道)。寺前放生池占地30余亩,遍植莲花,夏日荷香塔影,柳浪闻莺,使人流连忘返。
门票:10元
10、清晖园
简介: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着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门票:成人票:15元
儿童票:7.5元
11、梁园
简介: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造园组景不拘一格,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
门票:成人票:15元
儿童票:8元
12、金银岛水城
简介:金银岛水城是拥有现代化大型恒温游泳池,佛山地区最大型冲浪池。
门票:49元
13、碧江金楼
简介:属明清建筑,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实物。
门票:成人票:15元
儿童票:8元
14、顺德生态乐园
简介:是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是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生态学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旅游生态基地,并被评为顺德十景之一。
门票:69元
15、佛山祖庙
简介:祖庙是集佛山古代的陶塑、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殿堂。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之前,祖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议事场所,异于一般神庙。
门票:成人票:20元
儿童票:10元
老人票:60岁以上半票
16、陈村花卉世界
简介:陈村花卉世界是佛山八景之一,陈村是着名的岭南花乡,有两千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素有“岭南千年花乡”和“中国花卉第一镇”的美誉。
门票:免费
17、南海大湿地
简介:南海大湿地生态公园融合独特的湿地、湖泊、沙滩、丛林等丰富天然湿地生态环境于一体,全方位地展示湿地生态资源和毛利土着文化。
门票:成人票:30元
儿童票:15元
18、三水森林公园
简介:三水森林公园是一个景点众多、风光独特的大型综合风景区,被誉为珠三角“魅力绿洲”。
门票:门票免费,孔圣园15元,大佛区25元,鳄鱼湖10元
19、三水侨鑫生态园
简介:集农业田园观光,科普教育,户外拓展训练、激光野战、商务会议、别墅客房、亲子同乐、休闲度假、野炊烧烤、同学聚会、田园水果、农家美食于一体的全新生态旅游景区。
门票:25元
20、东华里
简介:东华里位于禅城区福贤路,是佛山市现存最完整的具有典型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居民街道建筑群组。
门票:免费
21、康有为故居
简介: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为称之为“百年旧宅”。
门票:5元
22、丹灶仙湖旅游度假区
简介:灶仙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南海西部的丹灶镇。相传东汉时道教大师葛洪与针灸方家鲍姑息交绝游,归避山林,双双来此炼丹修道而得名。度假区拥有:2万多亩林木茂盛的山地,2800多亩明澈如镜的湖面。区内有度假别墅,高尔夫球场和国际射击场、游艇中心等。
门票:免费
23、古窑奇葩
简介:南国陶都——石湾,蕴涵着五千年陶瓷文化而扬名世界。自明代就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而石湾公仔美名海内外。深厚的陶文化底蕴也酿就了石湾新时期。
门票:成人票:25元
儿童票:身高1.2米—1.5米购儿童票20元,1.2米以下免票(须有大人携带)
老人票:65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购老人票
24、半月岛
简介:半月岛旅游中心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东南面,因岛的形状酷似半弯新月而得名。
门票:免费
25、海口塔
简介:塔建于民国二十一年2932其造型为平面三角形锥柱休塔高205米塔脚每边长39米塔上三面均书高明海口四字。
门票:免费
26、河宕旧墟遗址
简介:河宕旧墟类型贝丘遗址,为研究当地新石器晚期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原始居民的经济生活、体质特征和生活习俗,并为广东原始社会的物质文化;尤其是具地方特色的印纹陶文化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和丰富的实物资料。
门票:免费
27、皂幕山
简介:皂幕山东起鹤山四堡林场,西止高明杨梅镇公田村,北起坑尾林场,南达罗汉尖,自北向南绵延22公里,纵深5公里,在5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恣肆泼墨。位于高明境内的主峰海拔805米,雄踞佛山第一峰。
门票:免费
28、佛山博物馆
简介:佛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地级市公共综合博物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佛山市博物馆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21号,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祖庙、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同时还管辖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单位。馆藏以地方文物为主,有瓷器、陶瓷、玉器、字画、木雕、端砚、钱币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等,共2万件。
门票:全票:6元
半票:学生半票
免票:儿童1.1米以下及老人持老人证免票,现役军人免票
29、树生桥
简介:是由3榕树的气根跨容里鹏涌而过形成的一座奇特小桥,它形成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是远近闻名的一道胜景。
门票:免费
⑺ 顺德均安冰玉堂还有自梳女吗
顺德不但工农业较为发达,旅游为也发展迅速。区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祖居就在顺德均安镇,顺德是一个旅游假胜地,有一流的高尔夫球违场,有一流的酒店,有一流的休闲、会议、购物环境和设施,有别具一格的都市风貌;顺德是粤菜发源地之一,顺德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更有“食在广东,厨出凤城”之说,顺德菜可成为粤菜的代表。同时,顺德也是一个很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地,旅行社每年组织30多万人到外地旅游,还有20多万人自驾车外出旅游
清晖园、西山庙、宝林寺、陈村花卉世界、均安生态乐园、龙江新世纪庄园顺德区内七大景点
⑻ 佛山顺德均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李小龙乐园。李小龙祖籍,广东佛山均安
⑼ 顺德均安哪里沐足好玩
其实最早的粤菜起源于顺德菜,顺德自古以来就已经是富庶之地,民众喜欢用本地物产精心烹调,互相品评,整体厨艺颇高。
顺德均安美食最出名的当属“均安煎鱼饼、均安蒸猪、均安烧肉“,其中顺德的均安蒸猪被称为顺德几大名菜中的“贵族”。央视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仅仅用几分钟介绍了均安本地村宴的厨师制作均安蒸猪的过程,就让这味经典菜式受到大众的喜爱。
⑽ 请问大家一个女人只有23岁,是个很正常人,出外打工,到现在17年了,估计还有活命吗,
外出17年音讯全无吗?出走时结婚了吗?是因什么原因出去的,走时跟家里人闹过矛盾吗?文化水平怎么样?当时长相怎么样(漂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