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田鸡”是什么鬼东西上图片给我看。
又叫水鸡、虎纹蛙
② 这是什么鸟
秧鸡(Crake)鹤形目秧鸡科的130多种瘦小的沼泽鸟类。形状稍似鸡,翅短圆,尾短,脚大,趾长。除高纬度地区外,遍布全球。体型大小变化很大;小者如麻雀,体长约11厘米;大者如小鸡,体长约45厘米。栖于稠密的草丛中,鸣声响亮,夜间尤然。许多种是为人爱猎的鸟类,受惊时勉强起飞,飞一个短距离,又落到地面。细瘦身体使它便于穿过芦苇和沼泽草丛。体羽主要为暗灰褐色。许多种类具有隐晦的横斑。
③ 田鸡和牛蛙图片对比,田鸡是保护动物吗
1、田鸡(虎纹蛙):雄蛙体长为66-98mm,雌蛙体长为87-121mm,体重为250g,背面皮肤较为粗糙,没有背侧褶,背面为黄绿色或灰棕色,背部、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四肢背面有深色横纹,腹面白色,咽喉、胸部有灰黑色或棕色斑纹。2、牛蛙:体型较大,体长为70-170mm,最大可达200mm以上,皮肤较为光滑,没有背侧褶,背面多为绿色,成体喉部通常有黄色条纹。
温馨提示:田鸡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田鸡和牛蛙图片对比
1、田鸡(虎纹蛙)
(1)虎纹蛙雄蛙体长为66-98mm,雌蛙体长为87-121mm,体重为250g左右。
(2)虎纹蛙的背面皮肤较为粗糙,没有背侧褶,背部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则的纵行肤棱。
(3)虎纹蛙的背面为黄绿色或灰棕色,背部、头侧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四肢背面有深色横纹,腹面白色,咽喉、胸部有灰黑色或棕色斑纹。
2、牛蛙
(1)牛蛙体型要比田鸡大得多,体长在70-170mm之间,最大的可以达到200mm以上,是最大的蛙类之一。
(2)牛蛙的皮肤较为光滑,没有背侧褶。
(3)牛蛙的背面大多为绿色,杂有棕色斑点,腹面白色,有时有灰色斑,成体喉部通常有黄色条纹 。
(4)牛蛙的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
二、田鸡是保护动物吗
1、田鸡(虎纹蛙)是保护动物。
2、1989年,虎纹蛙被列为《中国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同时也是唯一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蛙类。
3、《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第二十一条指出,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疫源疫病监测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猎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需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如果违反,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海洋执法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处猎获物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④ 太史田鸡的做法步骤图,太史田鸡怎么做好吃
太史田鸡的做法
冬瓜切块成直径3cm厚2cm的小圆块。
蘑菇泡发。
笋尖泡30min,清水焯过。
田鸡只要大腿部分,姜汁捞过,油锅稍爆。
火腿飞水。瑶柱油爆。
再加姜蒸40min。
如用冬瓜做盅,应该要1个小时。
田鸡是不是最后5min加更好?试试两个版本看看。
⑤ 什么是田鸡什么是哈什蚂图片
http://ke..com/view/283116.html?wtp=tt
哈什蚂(蟆),又叫 “田鸡”, 即中国林蛙,源于满语,东北民间称它为“油哈蟆”。主要指雌性。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9%FE%CA%B2%C2%EC&in=31440&cl=2&cm=1&sc=0&lm=-1&pn=9&rn=1&di=2407122972&ln=46
中文学名: 虎纹蛙
中文科名: 蛙科
中文属名: 蛙属
中文俗名: 田鸡 水鸡 青鸡 田鸡 虾蟆
中文学名: 虎纹蛙
http://ke..com/view/9639.htm
中文俗名: 田鸡 水鸡 青鸡 田鸡 虾蟆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A2%CE%C6%CD%DC
⑥ 尖嘴,红眼,红腿。这是什么鸟,有图片
红胸田鸡(学名:Porzana fusca)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小型涉禽,体长19-23厘米。嘴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并与第3枚初级飞羽几等长。第1枚初级飞羽约与第6枚或第7枚等长。上体深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颏、喉白色;胸和上腹红栗色,下腹和两胁灰褐色、具白色横斑,脚红色。
⑦ 田鸡是鸟类吗
讲到田鸡,我们一般都知道它的学名就是青蛙。这其实并不全对,蛙大约有五十属六百七十种,倘要给田鸡“正名”,那么“虎纹蛙”才应当是它的本称,而且它除了捕食害虫之外,还极喜吞食鱼苗,对养鱼业有一定的危害。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有讲到青蛙吞吃害虫,对庄稼有益,因此褒之以“庄稼卫士”的称号,这原本无大错,但把虎纹蛙———田鸡,也一并列入“卫士”,这多少有点太抬举了它,它另有伤及鱼类的一面。
田鸡和青蛙,在古人也不是怎么分得清的。古代的地方官吏,也每有“禁蛙令”以示善政,如清吴趼人《俏皮话·虾蟆感恩》一文云:“自大老爷莅任以来,虽没有恩德及于百姓,却还循例出示,禁食田鸡。”按“循例出示”四字,可见行这样的“善政”是常事,虽然吴趼人是把它当作俏皮话来说的。
田鸡和青蛙,这两位老兄老弟的区别,是在体貌和肤色上。田鸡(虎纹蛙)体大,雄蛙长可七厘米,雌蛙可达十厘米,背面黄绿略带棕色,有深色不规则斑纹。青蛙则是雨蛙一科,体形较虎纹蛙小,背面皮肤光滑,色碧绿。我在乡下时,农民称这种蛙为“油皮田鸡”(乡下大多的蛙,都叫“田鸡”)。常见它在傍晚时分,以极快的速度蹿跳踩水过河。这种蛙,头尖,叫声“叽叽叽”的。从颜色上判定,称它青蛙应该很对。它主要生活在水田和河塘。另有一种俗称“狗屎田鸡”的(方言屎读如污),体极小(像半节手指头),灰黑,多栖于沟渠秧田,成堆。天热极将雨,叫声“咕,咕,咕”的。如其呱噪成一片,那真有点让人心烦。农民称它“狗屎”,是含有蔑视的意味。但据说民间有拿它当医治哮喘的偏方,生吞“狗屎田鸡”数只,便可立愈云云。信者自然是多为缺医少药的穷苦人。
和“狗屎田鸡”大小相似,别名“太阳田鸡”的,以多栖于桑树之巅其状如负暄(孵太阳)故名。这种蛙的指、趾末端长有吸盘,眼边有金黄色圈,体色多变,善攀登灌木竹树(我地多桑林,是其宜于居的“家园”),正称应是树蛙。
[img]http://ke..com/pic/1/11726422450640293.jpg[/img]
⑧ 尖嘴,红眼,红腿。这是什么鸟,有图片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栖息于沼泽、湖滨与河岸草丛与灌丛,以及水塘、水稻田和沿海滩涂与沼泽地带。也出现于低山丘陵、林缘和林中沼泽。常在黎明、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在灌丛与草丛中。性胆小,善奔跑和匿藏,飞行也很好,飞行快而直,一般紧贴水面或地面飞行。但通常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和芦苇丛中。飞行时两脚悬垂于下,一般很少飞行。
红胸田鸡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叶、芽、种子为食。
⑨ 田鸡和青蛙有什么区别,青蛙可以食用吗
田鸡和青蛙区别如下:
田鸡又叫虎纹蛙,它的个头长得魁梧壮实,有“亚洲之蛙”之称。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较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田鸡图片如下:
青蛙可以食用,功效作用如下:
1、营养成分
青蛙肉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激素。
2、药用价值
青蛙同样也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药用动物。食用,是上佳的绿色食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食之至美”。药用,是食疗保健品、药品。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或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能“治水肿喘咳,麻疹、月经过多等”。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幼体蝌蚪有延寿之作用。经查,对青蛙的药用,《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日华子本草》、《动物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撮要》、《日用本草》、《陆用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药药名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实用中草药大全》、《中国动物药志》、《中国动物药》、《中国药用动物》、《药用动物》、《吉林中草药》、《药材资料汇编》、《现代本草纲目》、《中药现代研究荟萃》等二十余种中医药书籍上均有记载。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鲜青蛙全体每100克,含水87克,蛋白质11.9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0.2克,灰份0.6克,钙22毫克,磷159毫克,铁1.3毫克,硫氨素0.44毫克,核黄素0.22毫克,烟酸2.1毫克。
青蛙的机体中亦含有多肽类、多种维生素、诸类生物激素、酶和保湿因子。两栖动物国际拯救组织泰莱教授说:“青蛙能造福人类,因为它们的外皮含有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从青蛙皮提炼出的药物‘几乎是无限的’,‘青蛙可提供大量的新药’,它们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
药性功效:青蛙肉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精、养肺滋肾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