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美翎的艺术人生
除了平时忙碌的学习和自由媒体工作之外,金美翎还是一位美国芝加哥时尚圈里小有名气的模特、瑜伽爱好者和舞蹈爱好者。
从3岁开始学习中国民族舞蹈,是当时班上最小的舞蹈学员,老师为黄振福(曾是演员白静的舞蹈老师)。8岁开始因学业而停修舞蹈。15岁移居到美国之后又开始展开学习拉丁舞、嘻哈舞和尊巴舞蹈。舞蹈是金美翎生平最大爱好之一。
因为从小练习过舞蹈,培养过气质,并且保持着一定的柔韧度,对于金美翎来说,做一些高难度的瑜伽动作也是举手之劳了。她的很多瑜伽图片在网上有被各大网站转载过,曾经还在猫扑、8090模特网站 、MOKO模特网站和其它的瑜伽网站上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 从小就被别人喊“丑”的金美翎,怎样都没有想到如今会成为一名美国芝加哥小有名气的模特。在2012年夏天搬到美国芝加哥市后,机遇越来越多,很多时装设计师和商业部门也找她拍一些宣传广告。
201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导演Nathyn Masters的电影《The Perfect Letter》 中饰演了一女鬼的角色,并入驻了IMDB(国际电影资料网)的网站档案中。这是金美翎平生出演的第一部电影。2013年12月,金美翎又在美国导演Nathyn Masters的动作悬疑电影《Crisis Function(危机函数)》中饰演Lunatik Sweetie,已入驻IMDB(国际电影资料网)的网站档案中,已于2014年1月18日上映。
虽然她在Olivet Nazarene宗教学校学了两年的电视视频后期制作,但在2012年秋天转学转到Columbia学院后,便开始了新闻传媒专业的学习。平时爱好后期设计图片和剪辑视频的她,也为她的学业和事业开启了一道门。2014年5月30日,金美翎自编自导自演的励志微电影《“翎”下22度——Under The Spotlight(译名:聚光灯下)》正式杀青。
2015年底,美翎传媒工作室又推出了一部原创美式情景喜剧《芝城那点事儿(Chop Chop!)》,于2015年8月2日发布了预告片 ,预计将于2016年开播。据金美翎透露,该剧讲述四位年轻人在美国芝加哥的生活趣事,她本人将亲自出演剧中一名同性恋(拉拉)角色。
【采访特色】
与故事情节和角色互动并让大家近距离了解所报道的事件。她喜欢“扮演”各种角色融入活动中。在动漫展中做记者,就穿成一些COSPLAY一样,每次都穿着惹火的打扮;在车展或车赛中做记者,着装就比较酷炫或者妩媚性感;在时事新闻报道中,就穿得很端庄正统;在糖果展览会纪实报道中就穿糖果系可爱外套……
【大胆主义】
她的目标:柳岩的性感加上杨澜的感性综合类型的媒体公众人物。她的媒体路线宗旨就是想从一个不同的视角为大家展示真实的美国社会。
开放社会造就了开放的氛围――“裸体的人呢?我需要一些裸体的人在我的文章里!”如果要是让其他中国女记者去这种“裸体聚会”活动采访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和裸体美国人或者裸体日本人合影放到网上写纪实文章的。对,当时金美翎整整花了13个小时的时间在追踪报道此次活动―― 2013年世界裸体自行车游行组织活动芝加哥站。为了能够通过“赤裸裸”的话题渗透内在的含义,金美翎在纪实文中明确表示出:不要把裸体跟性混为一谈。这背后深藏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吸引的不光是环保支持者,更是无数的新时代改革者。
冒着生命危险做纪实报道――“一定要带我去美国芝加哥最危险的地方。”当金美翎跟踪纪实报道美国芝加哥民间保安Guardian Angels “守护天使”的时候,夜间与民警出行在芝加哥最危险地区的时候,两名青少年不幸死在毒贩的枪眼底下。当时,金美翎及其它民警就在几十米远的火车站口。
互动并发掘羞涩的角色和动态――“来,把我们的中国国旗和同性恋彩虹旗交叉到一起,创造友谊和平世界!”当然,如今在中国,同性恋文化还是会遭到很多人的歧视,更不用说要看两个中国男人“入洞房”。为了能够让更多感到困惑或者强迫被“隐藏”自己“身份”和“性取向”的中国人能够勇敢站起来,金美翎在网上也做了很多同性恋活动和教育的相关报道。
众所周知,出汗可以带走体表毒素,而在高温中练习瑜伽更能减少受伤的几率,消除全身的紧张感,所以就有了“高温瑜伽”。那么,有了高温瑜珈,为什么低温瑜伽就不能问世?2013年初,金美翎的低温雪景瑜伽照片迅速在各大网站转载。“双脚立刻冻住没有直觉,很难在“冰雪地”上平衡站立。然而,这就是生活中的挑战,在刺激中培养气质。” 天堂清澈般的Enigma音乐慢慢把你拉进内心的神秘园,探索心底那块从来没有触碰过的一面,感受来自入静冥想和疏解心神的深度触觉,心胸开阔,怡然自得,让人忘却来自外界的压力和烦恼,从而领略来自自然界中的万象之美。
❷ 校园文化节经典宣传海报图片
文化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发展,建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节的宣传海报可以鼓励跟大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节中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节经典宣传海报图片,希望你会喜欢!
1、和谐文化,艺术校园.
2、立中国风,树民族韵.
3、泼一抹墨色,国风脉脉.调几声弦音,民韵悠悠.
4、艺术校园,艺术人生.
5、有艺术的世界更美好.
6、民族风韵,共展干坤,舞出艺术,唱出国风.
7、用艺术点缀我们的生活,让文化丰富我们的心灵.
8、风采艺术节,展现新舞台.
9、美丽的艺术出于你美丽的心灵.
10、艺术源于生活,艺术点亮生活.
11、文化是艺术的摇篮,艺术是文化的体现.
12、迈向精彩艺术人生,绽放校园文化魅力.
13、放飞你我梦想,展示你我风采;学校的光辉,让我们来闪烁吧!
14、校园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师生共参与,展我新风采。
15、文艺大舞台欢迎你到来,文艺大舞台展我新风采;
16、我们爱艺术,懂得欣赏;我们懂艺术,积极争取;我们演艺术,超越自我。
17、艺术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劲歌加热舞,展现新自我,
18、用艺术点亮人生,用行动实现梦想。
19、展示才艺的舞台,完善自我的机会。
❸ 以“艺术人生”为话题,求作文素材
作为一个艺术家,所要具备的条件有: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和空间想象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怕会是最能打动人的吧!
大家所知道的江苏省苏州地区的周庄,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人家,只是因为画家陈逸飞周庄写生的一幅作品《双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顿时周庄的知名度享誉海内外,直至使周庄变成了旅游胜地,为周庄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陈逸飞先生有力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工作作出了贡献,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意义。
还有点关于齐白石大师的
白石老人晚年有诗回忆少时乡村生活:“村书挂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他那时是个半文盲,要读唐诗甚为不易,首先要打破记诵生字这一关,他的方法是把书页裁开,在每行诗的下端空处,将生字、难字以同音字注上音。
白石先生的诗作历年积累不少,刊有《老萍诗草》(1919年)、《白石诗草》(1925年)、《蜀游杂记》(1936年)……等十余种。他的诗作和画作一样,来自于生活与悟性,当然书本的基础也有渐进的积累,但更多是一种天然的观察和敏悟。试看:
《山妻》
山妻笑我负平生,世乱身衰重远行;
年少厌闻难再得,葡萄阴下纺纱声。
《不倒翁》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碎,通身何处有心肝?
《风味》
满丘芋艿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
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这些诗作的境界多为来自农村生活的敏感出发,纯粹原生态的取景和表述。至于社会性的作品如《不倒翁》,则指斥丑类,妙不可言,令人会心一笑。
白石老人论画谈艺,往往和人生的道理结合在一起,总结画理、阐发人生,发人深思。譬如,“不教一日闲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余画小鸡廿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余有友人尝谓曰:‘吾欲画菜,苦不得君画之似,何也?’余曰:‘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出版了大量《齐白石画集》、《齐白石作品集》等合集、选集外,文字类的作品也有诸如《齐白石诗卷尺牍》、《齐白石诗集》、《齐白石谈艺录》等着述一版再版,深受读者欢迎。
勤俭本色和生活逸事
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几年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至今重印两次,很受读者欢迎。他这部书多为第一手资料,其中记述齐白石先生屡有精彩之笔。
一件事情是李可染带黄永玉去齐白石家做客,老人拿月饼招待,但这月饼,可不希望你吃,那上面都有蛛网了,上缺一角,不知何时被冒失的客人吃掉了。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的形式,当不得真。
另一趣事是老人的钥匙。他身上挂着一串钥匙,家里大小柜子的锁钥都由他掌管。“用一长皮条穿在一起,大概能有一尺多长,结在腰带上再用小锁锁住皮条和腰带,生怕一串钥匙脱落了,因为长年都带在身上,他的钥匙磨搓得极光亮,跟银色一般;他屋里所有的什物箱柜,都被整整齐齐地垒起来放在一起,用锁锁好,甚至一箱一柜用了好几把锁……”
至于白石老人午睡的房间,更是他的禁地,大床横亘,置于门边,为的是防止熟睡时他人偷入。他的画室只有他极其信任的心腹学生才可以自由进出,他人不得入内。
这些逸事令人觉得老先生很“抠门”,也很可爱,其造成此种行为方式的原因,在于童年生活的困苦、艰辛,困厄留下了阴影,不免影响到成年的行为,齐白石的作品,现在万金难求,但在他横跨三个朝代的生命历程中,大半生都与贫穷困苦相伴,五十五岁前一直替人画像刻印,只能勉强糊口,直到八十岁以后才有所好转。另在日本攻占北京前夕,不少银行倒闭,白石老人辛苦半生的积蓄悉数化为乌有,生活来源倏然断绝,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抗战胜利后,法币狂跌,官僚商人上午一箱一箱钞票送过来求画,下午就变成废纸。他标出“一尺十万”的润格,几天之后就发现十万元连纸钱都买不回来,只好挂出了“暂停收件”的告白。这从心理学上是解释得通的,有因必有果,所以,他的“抠门”也不难理解了。
女弟子出类拔萃
白石老人既号称弟子三千,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女弟子,跟他学画,成就斐然。不少人社会知名度极高,如孙诵昭、刘淑度、胡絜青、杨秀珍、郭秀仪、吴瑞臻、新凤霞、郁风……
刘淑度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曾给着名学者郑振铎当助手,她是有名的金石大家,齐白石赞扬她“已成女子篆刻家先驱”。胡絜青是老舍夫人,1950年正式拜师齐白石,深得老人器重,颇得真传,花卉、翎毛、草虫等或写意或工笔时有佳作。郭秀仪是着名爱国将领黄琪翔的夫人,她于2006年秋去世,活了96岁,寿命比白石老人还长,她于解放初期师从齐白石,她的画深得齐派精髓而不失自己的创意。新凤霞是吴祖光夫人,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她和老人情同父女,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清新淡雅,有一种不饰雕琢的拙趣。
黄永玉先生序新凤霞《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文中,第一句话就是:“新凤霞真漂亮!”据黄永玉先生记载,吴祖光、新凤霞举行家宴,邀请白石老人参加,那年,他已92岁高龄,由他的看护人武则萱大姐陪护而来。到后老人目不转睛地打量新凤霞,武大姐就提醒他:“你总盯着别人干啥?”,不料老人不高兴了,大声宣布:“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我就要看!”一时传为佳话,也可见老人的率性和童真了。
运笔如椽 出神入化
齐白石画作大气淋漓,小处也处理得一丝不苟,精密微妙。胡适在《齐白石年谱》序言中说:“但用大刀阔斧的人也须要拿得起绣花针的本领”,这本来是说史学的训练,但拿来状写画家的境界,也可融会贯通。
白石老人的艺术世界博大精深,仅以常人乐道的例子而言,他画的树叶,叶脉、细茎,还有蜻蜓的翅膀等等,较照相更为细微,至于草虫的结构,极其注重质感的表现,蜻蜓、蝉、蜂类甚至蝗虫的翅膀画得很透明,蝴蝶和蛾子的翅膀则显得通体通气透亮,有一触即掉的质感。蜻蜓的细部,翅膀、身躯、眼睛乃至六只足都非常清晰,透明的翅膀上脉络历历可辨,翅膀梢还有四条小黑丝……丝毫不下于照片的逼真,跟拓印的实物一样,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议。此境老人虽自谦为“小技”,但要达到创造性的境界,则难以上青天。笔墨的功力和趣味,将艺术的形式美,推倒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造诣,独步中国近现代画坛,均为其拿手的绝活,后人实在难以逾越。
就以名满天下的画虾而言:“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他将观察艺术对象的结构和自然规律,用神乎其技的笔墨表现出来,这是非他莫属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即使同行,也至难掌握,所以老人不无自负地说道:“余之画虾,临摹之人约数十辈,纵得形似不能生活,因心目中无虾也。”已到他人无法临摹复制的地步,这是何等的功力。
这种功夫,是罕见的硬功,非有积年的磨砺、高明的悟性,断难达到。这又要还原到他当年雕花木工的刻苦磨砺了。有论者指出:“尽管在形和神的关系上,齐白石继承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但是他以一种平民化的语言改变了以往画论中过于哲学化的表述方式,完成了文人画走向平民化的过渡。”就是对他的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定位。他驰骋其中,目游神驰,精骛八极,那一种自由的内涵风神,真的是“无异脱阶下之囚”,又好象在冲决罗网,观之读之,端的是放纵想象力的黄金时刻。
湖南画风的野逸风味
白石老人深得湖湘文化的精髓,那即是“野蛮其体魄”的原创风味,带有乡间的淳朴,艺术原创的独辟蹊径,以及活泼生动带一种蛮力的艺术生机。
民国初年的时候,上海、北京、江浙等文化发达之地,已然形成国画艺术的各种流派。但在湖南一地,自齐白石已降,才真正堪称湘派艺术的形成。
湖南自从出了齐白石之后,像黄永玉、黄永厚等,有一批称为湘军的画家,这些画家都有近似的特征,包括像齐白石当年以不拘一格的风格领衔画坛高峰,深具湖湘地方特色,笔墨野逸霸悍,胸有成竹的气息在大山的辉映下抒发出来。
在前两年于湘潭举办的齐白石艺术节上,当地专家提议,应把黄永玉与齐白石并称作“齐黄”,黄永玉也是湖南籍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家,国画理论家陈履生认为,黄永玉是一个充满话题的艺术家,是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艺术家,湖南对他的重视还不够,应该把他和齐白石并称“齐黄”来研究。对此黄永玉笑言:“我觉得很荒唐。我怎么能跟齐白石比呢?不够格。我这不是谦虚。以前在美国有个女作家写我,说黄永玉可不谦虚,但是求实。我觉得这话说得好。你要说我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好,这可以;但以前说‘齐黄’是指齐白石和黄宾虹,现在缩小到湖南这个地界内,把我和齐白石并称,这令我很不安。”
虽然如此,但若说最能衔接齐白石艺术元素的湖南籍画家,还是要算今已近九十高龄的黄永玉、黄永厚兄弟,他们坚持“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要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善读书”,这和齐白石的理念大有关联。在黄氏家族湖南凤凰老宅,花栋雕梁,青砖黑瓦,气象极为浑穆端肃,饱蘸大自然风月声光之美。从这里出去的子弟,让人油然想起潘裕昆先生在长沙私宅的楹联:门有骅骝开道路,座看鹰隼出风尘。
齐白石作为我国近现代的一代宗师,从一个木匠出身的画师,一跃而成为近代艺术界的巨擘,人称他的“弟子三千”,李苦禅与李可染先后师从一代国画巨擘齐白石老人,成为“大匠之门”的两翘楚。齐派弟子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崔子范,齐良迟、陈大羽、娄师白、许麟庐、卢光照、田世光、俞致贞、释瑞光、李立……等等,均名震一时,当中不少长居京城,有的已和湖湘文化关联不多,但他们一个个抱荆山之玉,怀灵蛇之珠,以蓬勃的创造精神为齐派艺术拓展出瑰丽动人的艺术空间。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齐白石简介>>
❹ 刘亦菲去过艺术人生吗
去过了,就是16还是17号录制的,具体什么时间播还不清楚,同时近期还录制了鲁豫有约,爱说电影,首席夜话等访谈节目,刘亦菲贴吧都有相关报道和图片,下面是亦菲他们参加艺术人生的图,希望采纳!
❺ 中野良子的艺术人生
2004年7月,中野良子做客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打开记忆的闸门,中野良子为我们讲述了很多故事背后的故事。把镜头从电影拉回到现场,岁月的变迁冲淡了青春的气息,从前少女的飘逸长发变成了典雅的发髻,清秀的面庞多了岁月的痕迹,一袭粉红裙装、一丝掠过的笑靥,依旧可爱,只是镜头和现实的时空跨越刺激着我们的神经:28年已经流转。
28年后重新看到自己的影片,中野良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随着音乐的节拍一起舞动:“在这里又看到了这些场面,对于我来说,非常的不可思议,这是在国外,不是吗?它让我重新回到了28年前的拍摄现场,有很多记忆又重新浮现。” 12月31日深圳卫视美好年华跨年演唱会 丁建华一头短发,一身古典的红黑相间的唐装,中国女性的干练和典雅韵致自然呈现。中野良子一身粉红套裙,发髻高盘于脑后,时尚而讲究,典型的日本女人的装扮,一低头,一抿嘴,温柔自然流露。中野良子稍长,两人对对方的穿着相互赞赏。丁建华说,姐姐的身材保持的真好,只是自己日渐发福,和从前变了模样。中野说没有关系,并适时地教起这位中国妹妹打高尔夫做运动等进行减肥的途径。
更多的差异其实来自观念之中。中野说,照顾家庭是自己的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丁建华说,结婚构建家庭仅仅是因为爱孩子的缘由。 就是这样的想法,她去了西双版纳看到了那里的疾苦,到过南京栽下了和平之树,并在秦皇岛建造了中野良子小学……已经升入初中的中野良子小学的学生和老师来到了现场,向中野表达了感激之情。那一刻,中野如同母亲一般幸福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