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漫画”老师作文
写作思路及要点:保持一定真实性。
我有一个“漫画老师”。他高高的个子,微胖的脸蛋,乌黑的头发,最引人注目是他有一双黑宝石般闪亮的眼睛,时不时还提起那可爱的笑肌,帅气极了。
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的喜欢他,上课的时候他总是一丝不苟,耐心的指出每个同学的错误,他的语言是那么的生动,歌声是那么的优美。
有时还用一些滑稽的动作,常常逗的同学们捧腹大笑,但他在讲一些重要的新知识时,对我们也非常的严格,这时全班就会鸦雀无声,认真的听他讲。
㈡ 《老王》文章开头从哪些方面写了老王的境况2——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八年级上册《老王》。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单元课文写的都是普通人,以逗爱地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逗爱地,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逗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地,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地,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1)逗知识和能力目标地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增强知识点的概括能力。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过程设计: (一)导入:出示对比性图片:一幅是活泼可爱、白白胖胖的学生在教室读书,一幅是两个满面愁容、黑黝黝的孩子在田间劳作,题目《同在一片蓝天下》(设计说明:同学们可能说他们可怜)接着播放音乐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师结语:《爱的奉献》这首歌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并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人间的真、善、美。 (二)检查预习。(师生一起解决)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 蹬 惶 肿胀 塌 翳 荒僻 攥 滞 镶嵌 曲 恶 2、掌握重点词语。 惶恐 单干户 镶嵌 愧怍 (三)导学释疑 (1)、整体感知 过渡: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写了老王哪些艰难生活境况记叙了哪几件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看(朗读第3、4自然段) 一是职业,靠蹬三轮车活命,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一只眼瞎,一只眼有病,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逗苦地。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 2、作者对老王的态度是怎样的看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看(朗读第16自然段) 一是有一年夏天,他逗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 地,车费减半;二是逗文化大革命地开始,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三是从干校回来,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四是去世前一天,他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这几件事突出了老王的逗善地 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朗读最后一段) 3、揭示全文主旨的逗文眼地是哪一句看你是如何理解的看 (朗读最后一段)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师生讨论) (设计说明:第一环节逗走近老王地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2)过渡:多么善良而又生活清苦的老王 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请用逗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地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逗我们地一家人是怎么做的看 (设计说明:此环节逗评说老王地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3)过渡: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看她为什么能这样想看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揭示全文主旨的逗文眼地是哪一句看你是如何理解的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师生讨论) (设计说明:此环节为地怀念老王地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4)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逗老王地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看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看 (设计说明:逗读书是为了明理地,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所以设计了逗关注老王地环节,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拓展,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造句: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但此环节应高要求) (五)课堂小结: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一而论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不管你是幸与不幸应对人常怀一颗关爱之心(设计满屏玫瑰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六)布置作业:课后题二(设计说明:课上不足课下补,整个教学设计,读得较多,语言品位不够,本题恰是品味语言的,可以让学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看)
㈢ 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愤怒的老人和忧伤的老人
1、愤怒:老王头恼羞成怒,脸色发青,胡子气得在跳舞,怒目圆睁,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着。
2、忧伤:老人默默望着天,从不哽咽,他呢喃着,凋零的生命逝去的爱情和那遥远的子女,老人低着头,深陷的眼窝里是老人特有的宁静的悲哀。
(3)老王生气可爱图片扩展阅读: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对人物局部细节的描写称为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㈣ 在老王一课中第八段镶嵌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相见能否换成站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作者杨绛。
老王一文中的第八段原句: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一词,指将一物嵌在另一物体中,门框的宽度很小,而老王能“镶嵌”在其中,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老王身形的干瘪和身体的枯瘦、单薄(无生气)。
而站立就是站的意思,表现不出这种效果,所以,“镶嵌”不能换成“站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谢谢!
㈤ 散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散文因其独有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教材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怎样充分发挥散文在教学中的价值,怎样教就显得非常重要。散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散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散文教学要选好突破口
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是个人独特感受的独特表达。它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被人称为具有强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由于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因此,散文显得丰富多样。正如散文作家秦牧所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散文应该怎样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教的方式不一样,带来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因文而教,因生定教是一个重要原则。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我们教学文学作品的总纲。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课标的要求也适用于散文。因此,在领会这一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散文作品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和已有知识确定具体教学方式。
散文教学点很多,从哪里入手?怎样入手才有效?这是教学散文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关键是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来选好突破口。怎样教学《散步》,不同的老师选择的突破口是不一样的。着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教学《散步》,采用关键词语教学方式切入,聚焦“我们”“田野”“散步”三个词语,展开对文本的学习,抓住了文本的关键信息,辐射了全文内容。用“聊一聊‘我们’”、“聊一聊‘田野’”、“聊一聊‘散步’”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文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抓牵动全文的句子或词语来切入。比如,我们可以抓住文章最后一段的“我妻子背上的同我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中“整个世界”一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来带动全文的学习。由“整个世界”引导学生从三个板块进行学习和探究,即“整个世界”中的人、“整个世界”中的事、“整个世界”中的情。这样教学,思路清晰,既能由此牵动全文学习,又抓住了核心内容。在同课异构中,汪洋老师教学《端午的鸭蛋》,从自己初读文本时的三个疑惑切入:(1)小小鸭蛋值得写这么长的文章吗?(2)文章不够感人,没有深情。(3)语言平淡无味。由此疑惑切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并通过多次诵读,深入其中,改变了初读的印象,重新认识了文章,品出了味道。这样的切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有助于带动文本的阅读。
二、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情感体验中
文章总是要表达情感的,而散文更突出。散文是作者情感的栖息地,倾泻的场所。孙绍振教授说: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散文教学,从某种角度说,情感始终是核心、是灵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散文,应教会学生品味文中的情感,在语言的把玩中,让文中感情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真切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咀嚼细节,细细体会文中蕴含的滋味,触摸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去把握文中的情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教学散文《端午的鸭蛋》,可以带领学生到文中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高邮家乡的那份浓浓的乡情,体会作者对家乡鸭蛋的那份深深地眷念之情。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山东莱芜市特级教师于立国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不是停留于一般的整体感知和一般的分析,而是让学生进入文中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针对具体的句段和词语,挖掘了文中的情感,品出了鸭蛋的味道。廖俊艳在教学《老王》时,注意从“演读孤苦”“品读痛苦”“洞察善良”“研读善良”“疑读善良”等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体会情感。
三、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教学不是盲目的设定教学要求,也不是老师只根据教参的要求和教材上的课前提示进行教学。目前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中解决的只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心存的疑惑怎么办?在这方面老师往往考虑不多。作为散文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独自阅读的基础上质疑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焦问题,师生共同来解决。这就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课上,廖俊艳老师在教学《老王》时,开头采用质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廖老师一开始就针对文中结尾的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向学生提问:“这个句子中哪些词有提问的价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由这个句子引出了自己的疑惑:“作者为什么要对老王愧怍?”“作者做错了什么事要让自己愧怍?”然后师生一起来质疑“愧怍”。这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借助学生的问题带动全文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如果以此展开对文本的.探究,其教学价值很大。但遗憾的是教师随后放弃了学生生成的问题,而是出示多媒体自己课前预设的与学生相近的问题,接下来按照预设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思路向前推进,消减了课堂生成所带来的教学价值。如果后面的教学,能够围绕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去展开,走进文本,在推进中不断地生成新问题,学生的思维就能真正激活,教学的针对性就更强,教学的效益就会更大。
四、让学生原汁原味去阅读散文
散文作为一种美文,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出独自的味道。可以让学生不带着一种框架,倾向性的要求去阅读,而是带着原有的认知,阅读的积淀,生活的经验,自己在读中去发现。教学散文可以不只停留在常规的教学方法上。要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变换不同的教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体验作品。读出他们自己未曾读出的内容;感受他们自己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内容;思考蕴含其中的独有思想。借助阅读,发现散文的构思美,发现散文的语言美,发现散文的表达美,发现散文的情感美,发现散文标题价值。
比如,学习散文《老王》,引导学生在自读中去发现作者为什么要去同情老王?为什么要“愧怍”?作者若干年后写这篇文章,除了“愧怍”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文中为什么要写旁人说老王“年轻时不老实”来揣测老王?作者又写邻居对老王不闻不问有没有深意?有没有唤醒人们关心底层的人?有没有强调一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心灵吐露?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共生问题,互动解决,其效果大大强于学生被动的思考。
原汁原味的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其内在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散文中获得多角度、多层面的收获。如果我们能够放开课堂,引导学生在散文的阅读旅程中,去发现散文的潜在价值,这也是老师教学的一种成功。
五、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散文培养语感
古人说:“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教学散文,要让学生诵读体会,潜心涵泳。诵读是提高解读散文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明代王守仁在《教约》说:“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演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理浃洽,聪明日开矣。”这里强调了诵读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收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散文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诵读,如自读、默读、精读、细读、背读,要读出层次,读出感受,读出语气,读出变化,读出情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文章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在《中语参》举办的同课异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着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老王》一文时,除了引导学生对全文的用心诵读外,多处引导学生深度的诵读。尤其是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推白骨。”一段的教学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并强调要慢、用沉重的语调进行朗读,体会特定的氛围,读出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这样的诵读教学,学生对文中内在东西的把握就有深度了。
散文教学,在我们引导下,如果学生诵读时能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体悟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读出美文佳句的韵味,知晓作者的写作用意,就会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语感能力就会增强。
六、咬文嚼字,细心体会
散文往往意蕴内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醉其中,让他们深入语言的腹地,真正触摸文字的肌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忽略处,值得玩味处引导玩味。
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说:“创作者之深情,渗透于作品中,出其至诚,映现于文字。欣赏之者,亦宜细细咀嚼,然后乃可得之。”教散文,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词语深入文句之中,反复地体会,细细地揣摩,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比如,教学《散步》一文,其中的词语品读很重要。如“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一句中“熬”字,细细咀嚼,这里作者不用“过”或“度过”等词语,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对母亲的一种担忧,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作者担忧母亲今年能“熬”过冬天,明年能行吗?母亲能熬过多少个冬天呢?正是这种内心的叩问,才更加感受到陪伴母亲的日子不多了,因此,才有萌生带母亲携妻儿出去散步的想法。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作者在心中不断提醒自己,抓住时间,多陪陪母亲,让母亲在有限之年享受天伦之乐。如果不细细地品味“熬”字的选用效果,就很难获得上面的深度解读,就很难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老王》里面,抓住“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进行咀嚼,极有价值。“镶嵌”一词,写出了老王完全失去了活力和生气,没有了生命力。然而,从这一词语中,我们读出了以下信息:临终前的老王,凭着知恩图报的内心驱动力,依赖着残存的一点生命,奇迹般地走完了答谢作者杨绛一家的生命之旅。又进一步体现了老王的真诚善良。这一形象可能恰恰是作者多年来心怀愧怍的原因之一。由此看出了作者用词的匠心所在。
在“语参杯”的同课异构中,深圳白传开老师和山东莱芜的特级教师于立国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都抓住“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玩味“扎”“吱”这一特有的吃鸭蛋的风味,并借助手势和语言的模拟,让学生对作者家乡高邮吃鸭蛋的特有感觉体味了出来,对作者对家乡独有的浓烈的情愫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时,通过这一扎进语言细处的品读,又能品尝到汪曾祺先生口语化的叙述,品尝到平淡自然中又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要真正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去嚼出味道,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七、用比较式阅读教学散文
在散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式阅读,会加强学生对文章表达效果的体会。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是写法的比较,可以是语序的比较,可以是内容的比较。
比如,学习《老王》,可以将课文中结尾的句子与选入教材之前的句子进行比较。原文是“那是一个多吃多拿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选入课文后改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后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比较,对作者的深意就会有新的认识。教学《端午的鸭蛋》,可以进行局部的语序变化的比较。比如,“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是汪曾祺先生在文中回忆家乡时的一种表达方式,以短句为主。有的老师在处理这几个句子是,不是简单地处理与忽略,而是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一段用平常说话方式来表达——“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与前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这种比较,看到这两种表达,虽是字数相同,但是断句不同,却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原文长句化为短句,给人感觉语气舒缓很多,显得亲切,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说到家乡的那种特别珍惜、特别怀念之情,而改后的句子显得平淡,通过这种比较,让学生切实去感受作者汪曾祺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
比较,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选择比较的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多层面地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体会散文写作的技巧,感受散文的魅力。
八、唤起学生的联想和调动其想象
中学阶段,尤其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年龄段,而散文,由于其独有的文体特点,给了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应根据文本的可想处和可联处,适时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相应的场景。
比如,教学《老王》,调动学生对生活处于底层市民的关注,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回忆,品味生活中的细节,同时唤醒良心,升华责任感。教学《端午的鸭蛋》,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回味,拾起对家乡某物某事的回忆,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为什么对家乡及家乡鸭蛋的深深怀念之情。让学生在“美景再现甚至再造”的体验中享受阅读之乐,从而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和艺术美,提高学生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散文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阅读的思考宽度;运用想象,更能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唤醒学生相关的所积累的生活元素,在作者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充分利用散文这一文体特点和文本的特有价值,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㈥ 可爱的老王哟是小学生吗
不是。可爱的老王哟是抖音短视频app上一名视频博主,于2000年4月7日出生于山东烟台,至2022年8月18日已经22岁了,并不是小学生,主要发布一下自己日常的搞笑视频,已经收获了2.3万的粉丝。
㈦ 我是个女的有人给我撑隔壁老王这个称呼很不好我很生气咋弄
你是一个女的,别人叫你隔壁老王,感觉就是叫一个男人的名字,你就告诉他我有名字,不要这么称呼我好不好?你下次再这么称呼我,我就不会答应你,我也会乱叫你的绰号。只要你跟他沟通了,他们以后就不会这么称呼你了。
㈧ 一个女生给你发带有老王两个字的图片是什么意思
一般这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说你是钻石王老五,那就是相中你了。祝贺你走桃花运了。另一个就是说你是隔壁老王,也就是说她已经名花有主,但不反对和你偷情。还是祝贺你,你要有贼心的话,可以偷腥了!
㈨ 漫画老师五年级500字优秀作文
漫画老师五年级500字优秀作文(通用55篇)㈩ 杨绛“老王”主旨是什么
杨绛先生是我国着名文学家,与钱钟书先生结为夫妻后,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神仙眷侣。她着有许多经典的作品《我们仨》、《将饮茶》等。她的《老王》这篇文章,也是广为流传。
但实际上,作者夫妇为人和善,想来对老王也一定给予了那时候尽自己所能最大的善意。但作者仍然反省自己,足以体现她为人和善,不骄不躁的大家之风。
所以说,杨绛先生是一位无论从品德上还是才华上,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她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