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女小说 > 三国美女铜雀台的小说

三国美女铜雀台的小说

发布时间:2022-10-07 05:37:41

㈠ 三国铜雀台曹丕作品

曹丕 《临高台》:
临台行高。
高以轩。
下有水。
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
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
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
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
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
六里徘徊。

㈡ 三国中的十大美女里,貂蝉的命好吗

三国乱世,猛将如雨,美人如云,在金戈铁马声中,也要有销魂红粉来搭配,那么三国时期都有哪些绝世美女呢?为何貂蝉只能屈居第二呢?

TOP、10 黄月英

甄宓,原本是袁绍的儿媳妇,是袁熙的妻子,在袁绍兵败之后,曹丕闯入袁绍家,发现了甄宓,后来曹操见后,暗自悔恨不已,以曹操的个性,恨不得天下美女都是他的,可惜被自己儿子抢了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甄宓做儿媳妇。

不过曹丕也应该了解曹操的个性,估计家里有个仙女一般媳妇,和一个对女色如饥似渴不顾一切的父亲,一定是像防贼一样防着,挺累的。

㈢ 三国美女大乔小乔 真的被曹操关进了铜雀台么

没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智激周瑜,用奉献大小乔来换取曹操退兵来激怒周瑜,从而达到孙刘联盟抗击曹操的目的。

在中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孔明用智激周瑜时,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众所周知,二乔,即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孔明为了促使周瑜联合起来抗击曹操,特用激将法来激怒周瑜,使周瑜听孔明背诵完修改版《铜雀台赋》后,果然马上被激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当即表示:“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

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于是,孔明的激将法凑效了。

当然,罗贯中的这段记载,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唐代,着名诗人杜牧在《赤壁》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见,完全可以推测,罗贯中在描写这一段时,多少受了这句诗的启发吧。

(3)三国美女铜雀台的小说扩展阅读

从演义和民间说法中,赤壁之战确与二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其实并不符合真实历史。曹操营建铜雀台已经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的事情,这时,赤壁之战早已结束,也就不会有这些事情的发生。

另外,在《三国志·曹植传》中记载:“当时邺城的铜雀台新落成,曹操率领诸子登台,命他们各自写一篇赋。曹植提笔即成,文辞可观,曹操甚为惊异和喜欢。”不过,曹操诸子所作的赋均已失传,而后来传世的《登台赋》是在212年完成的,于是得知,诸葛亮智激周瑜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杜撰的事情,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而诸葛亮所说的《铜雀台赋》,因为在208年的时候,铜雀台尚未开始建造,就更不可能有《铜雀台赋》这样的文章了。因此,曹操兴建铜雀台,发动赤壁之战,绝非因为要将东吴二乔收于帐下才发动的;而是出于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说,如果周瑜不能在赤壁打败曹操,大乔和小乔两位美女就要被曹操掳走锁在铜雀台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铜雀台

㈣ 三国曹操的《铜雀赋》全文

《 铜雀赋》即《铜雀台赋》,是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当时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作品。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然后曹植做出这部作品。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裴松之注收录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广为流传的另一个版本: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铜雀台赋》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跟《三国志》中的《铜雀台赋》相比,《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有很多内容为后人自行添加,如“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㈤ 三国演义中《铜雀台赋》原文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仰脸望
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
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在
这里,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曲弯弯,可以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当我们沐浴在和
暖的春风里,还可以听到百鸟齐鸣……

㈥ 貂蝉在三国十大美女的排行榜上能排第几位

暂且来一个排行榜,入列的都是能有比较细的记载的,但是有些美女不入列是因为描绘太简略,如孙权最宠爱的步夫人,还有刘备前期的老婆糜夫人和甘夫人等,应该都是大美女,可惜不能入榜,不好定位。

第一位,貂蝉

吴氏,吴懿的妹妹,先是嫁给了刘璋的儿子,后来刘备入蜀后,吴懿又把妹妹嫁给了刘备,最后,刘备称帝后,吴氏被封为皇后,刘备后宫美女那么多,偏偏选一个寡妇做皇后,和曹丕有的一比的,差别也不过是一个是抢的,一个是送的。

从这也能见识吴氏的美貌了,不过历史记载的太少,远不及孙尚香的出场机会多。

㈦ 三国演义中女人的名字

1、貂蝉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2、孙尚香

孙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 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之后事迹不详。史料并无生育记载。夹在两国之间,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影视里被不断描绘。

3、小乔

小乔与姐姐大乔并称“二乔”,是三国时期世人皆知的美女。《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 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

曹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诸葛亮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4、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着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5、大乔

大桥(?-200年?),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中国东汉末的女性,系乔公之女、孙策之妾、小桥之姊。

在中国长篇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称大乔。与其妹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传说为绝世美女。

㈧ 网游三国小说中主角有铜雀台的是哪本书里的有收了大小乔的、、、、

《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收录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那甄姬就可能成为曹丕的后妈了. 所以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喜欢大小乔是可信的,...

㈨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创作背景

今邯郸市管辖的临漳城西17公里处,在古邺城遗址内,有一座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的古代台式建筑,这便是驰名中外的铜雀台。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铜雀台为曹孟德所建。
传说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才德兼备,容貌美丽,远在洛阳的曹操和曹植父子都听说了江东二乔的美名,羡慕不已。孙策、周瑜攻取皖城之后,就得到二乔了。“赤壁之战”正是曹操为了要夺取二乔而展开的一场重大战役。可没想到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公元208年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曹操耿耿于怀,“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二年后即建安十五年(210年)铜雀台建成,曹操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情男子。
金屋藏娇的愿望一直困惑着曹孟德,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对美貌才女二乔也尤为思念。
曹阿瞒行伍出身,不想却生个文人情结,不仅雅好诗文,开“建安文风”,而且还是个性情中人。其南望江南,既有一统之意,更有“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之心。但相终没能在铜雀台上与二乔对饮。
远远的望去,“烟波彰河使人愁”啊。铜雀台是寂寞的,曹操在铜雀台上留下了《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青青子衿,幽幽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当然,罗贯中的这断记载,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罗贯中在描写这一段时,多少受了这句诗的启发吧。在新版的《三国》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新版《三国》曹植在做此赋之前周瑜就已经死了,高希希导演把握的很准确,所以更加证实了孔明篡改《铜雀台赋》只是推测而已。
铜雀台后来成为一大批文学家吟诗作赋的场所,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抒发对美女感情的渴望;闵时悼乱,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曾经一时,在铜雀台上创作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
《铜雀台赋》是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跟《三国志》中的《铜雀台赋》相比,《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有很多内容不尽相同,如“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等。
历来传说因铜雀台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其实,铜雀台上并没有安装铜雀。建安文人,包括曹氏父子,在诗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过铜雀台上有铜雀。西晋左思的《魏都赋》,铺陈了邺城的山川、物产、宫苑、市里,在述及三台时,仅以“三台列峙以峥嵘”一句话带过。记载邺城最为详细的现存古藉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在介绍三台时仅说:“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也没有说铜雀台上有铜雀;铜雀这名字应该是曹操起的,其含义迄今未解。
曹操《短歌行》是在赤壁之战惨败后写的:
青青子衿,幽幽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唐·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东风”有人认为是暗喻杜牧《赤壁》中的“东风”,本人认为是牵强之说。但男女之情、英雄美女之情跃然纸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杜牧《赤壁》中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
杜牧《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被孟德占有,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形象性的语言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其实,二乔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按照传统看法,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
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史书上没有说。不过,从有关资料分析,至少可以肯定,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她嫁给孙策之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席不暇暖,夫妻相聚之时甚少。仅仅过了一年,孙策就因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客刺成重伤。孙策生命垂危,回到吴国,使人寻请华佗医治。不料华佗已往中原去了,只有徒弟在吴国。徒弟说:“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其疮难治。”可怜孙策没有死在激烈的战场,而是死在一个穷途末路的人手中,年仅26岁。
大乔和小乔闻讯一起赶来,孙策先望着妻子,再看看小姨子。有人说,孙策每当他跟妻子在一起的时候,他觉得他是爱大乔的,但每次看见了小乔,他又觉得自从第一眼见到小乔,他便一直在爱着她。这种感觉在他临死前分外强烈,到最后的一刻他还是没有弄清楚。他在临终前拉住小乔的手,对小乔说:“请妹妹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
孙策死时,周瑜守御巴丘,得到快报,星夜赶回来奔丧。当时,大乔充其量20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恩爱相处了11年。在这11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周瑜死的时候,小乔并不在他身边。周瑜的遗体运回来的时候,太阳即将落山。小乔素服举哀,她没有看见丈夫的脸,只看到了金棺在夕阳下闪烁,映出晚霞的光芒,却慢慢黯然失色。一代名将,才36岁,竟然就这样死去了。
当时,小乔不过30岁,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周瑜留下二子一女,是否皆为小乔所生,史无明文,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她终归是这二子一女的嫡母。
从上述史料不难看出, 二乔确实是难得的才德兼备的美女,曹操没有看错她们的,也并非只图美色。可以设想,假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她们姐妹的命运或许会更好些。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
曹操虎视江南,其实也为二乔。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千古名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让我们可以从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
战争的胜负,的确需要百虑而无一失,有一失则足以毁百虑。试设想:若无东风助周郎,说不定战争的胜负就相反了。周瑜当时之用兵,并无必胜的把握,就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若无东风,则万事皆成徒劳矣。要是这样,三国的历史必将改写,而二乔的命运又是另番景象了。古今中外无数战事是因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的,这其实是极普遍的真理。
对这段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后,铜雀台之深厚历史积淀便浮现在我们眼前了。人们常习惯于对历史人物以其成败论英雄,所谓“兴者为王,败者为寇”,某些史书评论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殊不知这个有血有肉的七尺男儿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还是个富人情味的多情男子。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易中天《品三国》中说:“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尽管“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愿望未能得以实现,作为一代英雄,倾慕二乔才德美貌的行为也是无可非议的。
一次偶然机会,我得到一块大红袍石,当时大红袍石和田黄同样称斤论两来买卖,已面世者不过数百公斤。因此拥有大红袍不能不说是缘分和福分。反复端详,觉得这块大红袍石色泽纹理似波滔水涡翻滚腾跃,就着手为“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千古名句构思刻画了,为这名句做个注释罢!我把这作品叫做“铜雀春深锁二乔”,又名“铜雀宫深深”,力图以微画雕方式为这段历史增添些新意。

阅读全文

与三国美女铜雀台的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美女独自走在夜路 浏览:1424
动漫美女被骗10万 浏览:1217
高铁上的小女孩图片大全 浏览:1888
美女丝袜中出电影有哪些 浏览: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浏览:1748
韩国美女车载dj音乐完整版 浏览:1728
巨臀美女手机在线看 浏览:721
小美女跳舞干净利落 浏览:2017
继承医馆美女小说 浏览:1465
最美军训女生爬草坪的图片 浏览:1674
裸体女人和男人日B图片 浏览:1990
美女是黄视频下载 浏览:1555
大漠苍狼偷看美女换衣服是第几集 浏览:1501
男生温头像柔图片 浏览:1031
让图片可爱起来的小图案 浏览:1175
什么叫姿身大美女 浏览:3130
看日韩美女生活片 浏览: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图片 浏览:1884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听温柔大方美美哒 浏览:1021
哪里能请到美女演员 浏览: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