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这是什么鸟 吃什么
由于逆光拍摄,这照片不是很清晰,目前看,不像绣眼鸟,比较像是蓝歌鸲雌鸟。
蓝歌鸲(学名:Larvivora cyane)是鹟科、歌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雄鸟上体暗蓝色,下体白色,两翅和尾暗褐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暗蓝色,翅上大覆羽具棕黄色末端。形成明显的棕黄色翅斑。下体白色,胸缀褐色有时微沾皮黄色,特征明显。特别是雄鸟,暗蓝色上体和白色下体是很容易与其他鸲类相区别的。
蓝歌鸲在在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尤以河谷沿岸和林中道路两边森林中较常见。非繁殖期也出现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地带的次生林、阔叶林和疏林灌丛。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地栖性,一般多在地上行走和跳跃,很少上树栖息,奔走时尾不停地上下扭动,觅食亦多在林下地上和灌木上。善于隐藏,平时多藏匿在林下灌木丛或草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从阿尔泰往东到黑龙江流域、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岛、朝鲜、日本等地。越冬于印度阿萨姆、缅甸、中南半岛、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⑵ 这只小鸟叫什么圆圆的很可爱(北极地区拍到,挪威领地)
黄腹鹨的幼鸟。黄腹鹨(学名:Anthus rubescens):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长约15厘米。似树鹨但上体褐色浓重,上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木丛、草原、河谷地带。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
⑶ 请问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啊,毛茸茸的好可爱!!
银喉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caudatus)是雀形目山雀科的鸟类,俗称十姐妹,团子,洋红儿、银颏山雀。长尾山雀科全长约14cm。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指名亚种头部纯白),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
⑷ 鸟中大熊猫听说很珍惜,这是什么鸟,分布在哪里
近期在河北省武强县的天平沟里,被发现了几只鸟中大熊猫,名为震旦鸦雀的稀有鸟类,当时无意间被摄影爱好者拍下,了这种鸟儿非常罕见,已经被列为国际鸟类红皮书。由于最早的时候,古印度称我们中华大地为“震旦”,而这种鸟的标本采集首先是在中国南京发现的,所以被称为震旦鸦雀。
⑸ 这是一只什么鸟
黄雀 [huáng què]
更多图片(44张)
黄雀(学名:Careli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生活于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带,秋季和冬季多见于平原地区或山脚林带避风处。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
中文学名: 黄雀
拉丁学名: Carelis spinus
别称: 黄鸟、金雀、芦花黄雀
二名法: C. spin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雀科
属: 金翅雀属
命名时间: 1758年
英文名称: Eurasian Siskin
英文名称: European Siskin
英文名称: Siskin
命名人: Linnaeus
分享网络名片:
外形特征
黄雀身长12 cm,体重10 -14 g,
黄雀(图3)
寿命11 年。
黄雀(图9)
雄性成鸟(春羽):额、头顶和枕部黑色,枕羽略带灰黄;眼先灰色;眉纹鲜黄;贯眼纹短,呈黑色;耳羽暗绿色;颊黄色;后颈和翕绿色,羽缘黄色;腰亮黄色,羽尖色较深,近背部有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褐色,具亮黄色宽缘;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色,带亮黄狭边;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翈基段及内翈亮黄色,外翈末段及内翈羽端褐色;其余尾羽基段亮黄,末段黑褐,并带黄色边缘;小覆羽、中覆羽均褐色,带亮黄绿宽缘;大覆羽黑褐色,羽端亮绿;小覆羽黑色,羽缘黄而尖端白;初级覆羽暗黑,羽缘绿黄;飞羽基段亮黄,末段黑褐,外缘黄绿;所有飞羽羽端均灰褐色;颏和喉中央黑色,羽尖沾黄;胸亮黄色;腹灰白色,微沾黄;两胁及尾下覆羽灰白色,有黑褐色羽干纹,翼下覆羽和腋羽淡黄,前者羽基发黑。
雄性
黄雀(图2)
成鸟(秋羽):体羽有黄、绿和黑等色泽不如春羽那样鲜明,但羽干纹反较明显。
雌性成鸟:额、头顶、头侧和翕概褐色沾绿,而带黑褐色羽干纹;腰部绿黄,亦具条纹;下体淡绿黄或黄白色,并具些较粗的褐色羽干纹,胁部尤甚;余部同雄鸟。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色较褐而少黄色,因此腰、眉纹和颊侧淡皮黄色;上体条纹粗着,下体多呈白色,具有黑色点斑;翼斑带皮黄色。
虹膜近黑;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腿和脚暗褐色。
黄雀
栖息环境
黄雀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无论山区或平原都可见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
黄雀(图6)
交林和针叶林中;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有时也到公园和苗圃中。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平常游荡时喜落于茂密的树顶上,常一鸟先飞,而后群体跟着前往。飞行快速,直线前进。
生活习性
黄雀(图5)
黄雀最典型的叫声是一种似铃或似锡的“toolee”和“tsuu—ee”声,还有一种纯的 “tet"或“tet—tet”声;飞翔时发出一种“tirrillilit”或‘‘twillit”,“tittereee”的颤音;歌声是更多的金属声、颤音相混杂的旋律,同时缀以喘息音调。雄鸟在其领地内,总是站在高的有利之点或缓慢鼓翼像蝙蝠样炫耀飞翔时进行鸣唱的;在冬末到回迁之前,它经常以短促的爆破音或亚歌形式进行鸣唱。
黄雀的食物一般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春季在东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和鞘翅目小昆虫;夏季以多种昆虫喂雏,尤以蚜虫为主;而秋季则食浆果、草子、稗、粟等。在河北则食大量种子、浆果和昆虫。春、秋季旅经中国河南时,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兼食少量蚜虫。在越冬区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贵州12月剖检5只鸟胃,其中树果占55.6%,草子22.2 %,稻谷22.2%。
此鸟虽食些松杉的种子和一些谷物,但为数较少;并能啄食大量害虫和野生草子,而有益于农林。
分布范围
黄雀(图4)
黄雀分布图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中国东北(北部、南部)、内蒙古(东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四川(南充、万县)、贵州(惠水)。
繁殖方式
黄雀(图7)
黄雀的繁殖区较为广泛,从欧洲至西伯利亚东部和日本,在中国大兴安岭根
黄雀(图8)
河和阿龙山以北地带进行繁殖。初到繁殖区的黄雀,雄鸟立即发出悦耳的歌声,而且十分活跃,常在枝间或树间来回飞舞。不久,雄鸟即展开尾羽,急剧地扇动两翼并追逐雌鸟。多在松树平枝上营巢,或在林下小树上。巢十分隐蔽,由蛛网、苔鲜、野蚕茧、细根和纤维等缠绕而成,颇为精巧,呈深杯形;内垫以细纤维、兽毛、羽毛和花絮等。雌雄均参与营巢,但以雌鸟为主。每窝产卵4—6枚;于5月末或6月初产出。每巢约产14枚,卵呈鲜蓝到蓝白色,缀以红褐色线条和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16.3(14.3—18.2)mm× 12.2(11—13.3)mm。由雌鸟孵卵。两性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黄雀在大兴安岭每年可产两窝,9月初有集群现象。在长白山于9月间见到成群漂泊的情况。冬季它在中国南方各地越冬。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
黄雀(图10)
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图片:概述图、图2—图14、分布图)
人工饲养
鸟种选择
黄雀(图12)
黄雀是北方笼鸟,尤其是中国北京地区,饲养得很多。它的羽色鲜丽,姿态优美,并有委婉动听的歌声,又易于驯养,因而为人们所喜爱,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黄雀雌、雄很容易区分。雄鸟身体的黄绿色较浓,羽干纹少,头顶或颏部有黑斑。但刚离巢不久的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较难辨别。这种幼黄雀俗称“麻鸟”,是养鸟者最珍爱的。价格要比雄性成鸟高2—3倍。一方面由于幼鸟易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刚离巢不久,还未学会老鸟的鸣叫,即没有“野口”。
⑹ 怎么画一只可爱的鸟
在一些经典的卡通片中,可以见到可爱的小鸟造型,今天我们来练习使用Illustrator绘制这样的卡通小鸟。绘制完成后,你还可以将它们导入到Flash中,制作出动感十足的小鸟飞翔动画。 先来看一下最终效果。 本文以中文版Illustrator CS2为例,其它版本的Illustrator在操作上可能会略有差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新建一文档,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画一个圆形,然后以黄色到白色的径向渐变色填充该圆形,如图1所示。注意不要使用描边色。在设置渐变色时,需要配合“颜色”面板来调整色标的颜色。 图1 2.选中圆形,然后选择菜单命令“效果|风格化|羽化”,当出现“羽化”对话框时,将“羽化半径”数值设置为10像素,并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形。 图2 3.画一个较小的圆形,将填充色设置为白色,描边色设置为黄色,然后再画一个填充色为天蓝色描边色为无的更小的圆形,再画一个填充色与描边色均为黑色的更小的圆形,最后再画一个极小的白色圆形,将它们按如图3所示放置,组成小鸟的眼睛。 图3 4.使用“铅笔工具”画出小鸟的喙,并以橙色填充,描边色设置为无。然后选择小鸟的喙,选择菜单命令“效果|风格化|内发光”,将“模式”设置为“屏幕”内发光颜色设置为较浅的黄色,“不透明度”设置为75%,“模糊”设置为5像素,发光方式为“边缘”,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得到如图4所示的效果。 图4 5.再次使用“铅笔工具”,画出小鸟的身体,并使用与头部相同的渐变颜色填充,如图5所示。 图5 6.画出小鸟的翅膀,然后以与前面相同的渐变色填充,如图6所示。 图6 7.用相同的方法再画两只小鸟,一只为蓝色,一只为红色,如图7所示。如此,这三只小鸟便跃然于屏幕了,你听到它们的快活的嚓嚓声了吗?原文链接 图7
⑺ 你见过最可爱的鸟是什么样的
那是我在日本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的,叫大头鸟,好像学名叫鲸头鹳,嘴巴又长又遍,像加长版的唐老鸭。嘴巴尖有个小钩有点像鹰还,身体还特别的肥,尤其头大,脑袋大脖子粗。看起来还呆萌,就吃鲤鱼给别的鱼都不吃,反应还慢,长的喜感。
⑻ 巴西小鸟镜头前搞怪跳舞,为何被网友戏称“鸟界舞王”
视频中它不断跳动,身躯富有节奏的踩点。间或摇头晃脑,伸手手配节拍确实很有机械舞的范儿~
在远古时期,他们的第一指并不像现在这样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鸟类不断地进化,只能用于保持平衡平缓减速作用的第一指,也就不断变小,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小突起,而在这小突起上附着的几根小羽毛,就是我们在视频中所看到的小手手。
这种小家伙的舞姿也正是为了繁衍期吸引雌性而准备,众所周知,前有雄孔雀求偶开屏,后有信天翁绅士弯腰不断示好,所以可爱的纵纹鹃也不甘示弱,进化出用动感舞姿吸引对方的注意的求偶行为~
⑼ 这是什么鸟啊,大概十厘米长,小小个的,很灵活,小巧
褐头鹪莺subflava
褐头鹪莺是田园间常见的一种鸟类,纯以虫为食,对人类带来不少益处。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亦见成小群。主要以甲虫、蚂蚁等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少量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体型略大(15cm)而尾长的偏棕色鹪莺。尾上覆羽棕褐色,翼羽暗褐,飞羽外缘棕褐。上体棕褐色,头顶具暗色轴纹。眼先、眉纹及眼周棕白,耳羽淡黄褐色。背、腰橄榄褐色;尾羽褐色,羽端微黄。下体皮黄色,胸部沾棕。背色较浅且较褐山鹪莺色单纯。两胁及尾下覆羽棕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