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底发现什么大嘴巴怪物,尾巴长达3米以上
地球是一颗特别特殊的存在,因为目前来说在宇宙中只发现地球有着生命的存在,而地球上的生物大概可以分为两类:陆地生物,海洋生物,陆地生物我们人类探索已经很多了,但是海洋生物还有着很多秘密,就比如最近科学家发现海底的“大嘴巴”怪物,尾巴长达3米以上,其实就是一只海鳗。
但是一开始科学家对它很有期待认为会是新物种的发现,但其实就只是一只海鳗而已,只不过由于生活的地区和普通的海鳗不一样,导致身体上有很大的差异,就比如它巨大的尾巴就是为了在海底下更好地游泳加速,超级大的嘴巴是为了很好地进食,当然这海鳗为何会出现在海底如此深的地方,其实很大原因是因为人类的污染导致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得不改变,所以小编还是要体型各位爱护环境。
Ⅱ 海上有什么怪物
沿海的居民一定不会忘记,1866年,海上发生的那件奇特、神秘而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在海上行驶的许多大船都看到一个庞然大物,形状像梭子,有时还会像闪电般发光,快起来像一阵风似的。虽然很多生物学家在看了所有航海日记的记载后还对此有所怀疑,但舆论界则甚为关注。
1866年7月20日,在澳大利亚海岸东边5英里处,人们当正准备测定这个怪物的位置时,这个莫名其妙的家伙猛地喷出两道水柱,哗地射到150英尺的高空。
而在三天后,印度——太平洋气船公司的克币恩托巴尔哥郎号,在70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也看到了它,认识到这个类似鲸鱼的神秘怪物速度是何等惊人。
以后又有同样消息不断传出,当时,真地震惊了整个世界。尤其是在英国、德国和美国,民众更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甚至在讨论中逐渐在学术界分成了两大派系——存在派和否定派。
后来,这种议论也似乎慢慢平息了下来,但到1867年4月,又一件怪事引发了再次哄动。
4月13日,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平静海面上,着名英国苟纳尔邮轮公司的斯各脱亚号正在破浪而行。当下午4点17分时,有人发觉船尾、左舷机轮的后面仿佛被轻轻碰了一下,当时船上大部分人都没在意。但接着船舱管理人员就跑上甲板喊道:“船漏了!船漏了!”
船长安德生,立即下到舱底。发现海水涌入了第5间舱,从涌入速度可以看出漏洞不小。他立即下令停船并派潜水员到水下探查船的受损程度。检查过后,潜水员报告说,船底被撞了一条两米长的大洞,那时船到克利亚山甲有300海里远,因为漏洞问题船比原定日期延迟了两天才驶进公司码头。
斯各脱亚号被架上了高处,检查它的工程师几乎无法相信自己所看见的情形。在船的水限位置以下两米半处,有一个标准的正三角形缺口。铁皮上的划痕整齐划一,就是用仪器测量也无法凿得如此完美。能凿出这个洞,证明这东西绝非普通的钢铁,在用巨大力量猛凿穿了4厘米厚的船体铁板后,又能以一种无法解释的方式迅速撤出。
这件事又一次让舆论一片哗然,就连一些早年难以找出原因的海难事件,也都推到了这个怪物头上。但按年代记载统计,估计每年约损失3000艘船。其中包括船帆和汽船,而失踪的也有200多艘,这么大的数目真是触目惊心。
因为这个怪物的存在,海上交通也变得危难重重,于是,各国政府都一致同意,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这海中一霸。
正闹得沸沸扬扬时,我刚好做完科学考察回来,我此次去的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困地区。身为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副教授,也对这个怪物难下定论,徘徊在两种见解间不能定夺,但它的存在是不必怀疑了。不过,我不同意这是神秘暗礁的说法,因为除非这种暗礁内部配有机器,否则它无法在五个洲之间的大海中四处游动。另外,我也不认为这是一只废弃的大船或浮动的船壳,因为它们都不会移动得如此神速。在这一种种猜测被否决后,人们又把它想象成一条大鱼,而且对它的构造越传越神,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
我当时正在纽约,身为自然科学中这一神奇部门的一名专家,很快就被《纽约先驱论坛报》追问得不得不明确表态。我找出这个问题中关于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各种论据,很快,一篇材料充实内容精彩的论文就登上了4月30日的《论坛报》。
“在我将各种假设无法成立的设想,都一一否决之后,我只能将其归结为一种具有惊人力量的海洋动物。
“如果我们还没有把所有生物都从神秘自然界探索出来,那就只能认为在海底探测无法到达的水域中存在鲸鱼类的另一分支。
“我们常见的独角鲸或海麒麟长60英尺左右,但如果我们把它们的身长再拉长5~10倍,同时不要忽略了与它们身材相适应的力量和凶猛程度,就会与当前这个怪物很相似。
“所以,在当前材料有限的情况下,我只能将人们提到的怪物看作一只不知的麒麟,只是身体更加巨大,而它身上也不再仅是剑戟,而是用真正的冲角作武装,如同铁甲船或战舰般具有强大的攻击性。”
“一石击起千层浪”,人们对我的观点反响很大,而且,我的结论给人们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对这种奇闻异事的幻想。
不过,虽然有人从单纯的科学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但比较注重实效的诸如美国人和英国人,则更多是考虑该怎么清除掉这个可怕的海洋怪物,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尤其是工商界对此呼声特高。
民众的呼声一经提出,首先作出反应的是美国政府,声明要在纽约组织讨伐军清除这个海上毒瘤。并很快有一艘装有冲角的“林肯号”二级战舰蓄势待发。司令长官法拉古得到了各造船厂的支援,以期尽早装备好这艘二级战舰。
但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惯例,正当人们发誓要清除这个怪物时,它却突然销声匿迹了。接连两个月没有再出现过。
所以,这艘装备精良威力强大的“林肯号”,现在根本不知要驶往何处,人们变得焦躁起来。幸好这时得到报告,旧金山轮船公司有一只汽轮唐比葛号,在由加利福尼亚开往上海途中,在太平洋北部又发现了它。
人们立即群情激昂,极力请求法拉古司令立即行动。日常用品备齐了,舱底都装满了灯,船上全部人马都到齐了,只需点燃火炉加热锅炉起锚了。法拉古司令官也恨不得立刻出发!
就在林肯号从布鲁号林码头启程前的3小时,我收到了一封海军部长的邀请信,诚邀我们法国代表参与这项计划。
在我读完这封信前的3秒种,我一点都不想参加远征军,就像我不想去北冰洋渡假一样,但在读完海军部长这封诚挚的信后,我就发觉清除这只危险怪物才是我平生惟一的志愿。
所以,我把长途跋涉刚刚归来的劳累以及身边的琐事都统统抛之脑后,只有一个想法——随船远征。
“康塞尔!”我一声召唤。
康塞尔作为我的仆人和外出旅行的旅伴,一直与我相处融洽、形影不离。他是一个佛兰蒙年轻人,他性格冷漠、遵守规矩,很少对生活的意外而感到惊讶。另外他的手很巧,能做很多细活,只是极少言语。
因为有我这样学术界的专家熏陶,再加上常常与这方面人士来往,他逐渐成了生物分类学的一名准专家。
“先生,您在叫我?”他走进来问道。
“对,马上准备,两小时后我们就出发了。”
“是,先生,”康塞尔面容平和,“你那些标本呢?”
“日后再作整理。”
“你那些外形奇特的植物、大马、大蛇和另外动物的骨骼,又如何处理?”
“先在旅馆寄存起来。”
“你那只活着的野猪呢?”
“先暂时请人代为饲养,另外,请人把我们那群动物送回法国。”
“难道我们不是回巴黎吗?”
“是要回……当然……”我掩饰道,“但需绕个大圈。”
康塞尔没往下问,只用一刻钟他就把一切都办完了,我们赶到码头时,林肯号正“突突”地喷着浓烟。
马上有人接过我们的行李并搬上甲板,一名水手把我领到尾舱内,有一名军官满面春风地与我握手:
“彼埃尔·阿龙纳斯先生?”
“是法拉古司令官吗?”
“是,欢迎您,教授,早就为您准备好舱房了。”
“林肯号”是为这次行动而量体定做的,一切材料、内部构造和装备无不和这次任务相配。其速度相当快,高压蒸气机能够产生7个大气的压力。在该压力驱动下,能使船速达到18.3海里/小时。这在当时已是出类拔萃的了,但这还不足以与那只大鲸鱼相比。
“开船!”法拉古长官一声令下——
于是,“林肯号”穿过上百只满载送行船只形成的巷道,神圣地启程了。
好奇的人们挤满了整个布洛克林码头以及纽约在东河沿岸的地区,欢声雷动,礼炮喧天!
法拉古长官是一个杰出的水手、航海家,他是“林肯号”之魂,他相信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鲸鱼,并发誓要为民除害,与它进行殊死搏斗。
船上全体人员也与他同仇敌忾。他们一直围绕着这次行动展开各种设想和讨论,并对海面保持着高度警惕。
远征军全体将士都意气风发,立志要用鱼叉把那海怪刺死,然后将它碎尸万段。他们小心谨慎地观察着辽阔海面。另外,法拉克司令曾许诺,上至长官,下至水手,谁先发现那头海怪,都将得到2000美元的奖励。
我同样加入了观察并想得到荣誉,“林肯号”于是变成了“众目号”。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冷漠的康塞尔。
我现在最佩服司令的细心和周密,船上准备有各种捕杀鲸鱼类的装备,从手掷鱼叉到机关枪、炸弹以及炮用铁箭一应俱全。前甲板上还有一架威武的膛炮,炮身厚重而口径很小,在1867年的万国博览会上曾见过这种炮的仿制品,它由美国制造,其锥形炮弹重4公斤,射程达16公里。
所以说,“林肯号”上的歼灭性武器应有尽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鱼叉王”尼德·兰也在船上。
尼德·兰大约有40岁。身材高大而健壮,外表严肃,性如烈火。在人群中犹如鹤立鸡群。特别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更使他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他来自加拿大,身手敏捷,技艺高超,在叉鱼这种危险行当中,还未有人能与他匹敌。
在我看来,法拉古请此人真是太明智了,他一个人的手臂和眼睛,就足以抵得上全体船员。
尼德·兰很少与人交谈,但对我却是一个例外,显得特别友好,显然,他对我是法国人很感兴趣。而且,他也可以用加拿大已经不通用的拉伯雷法国话与我交谈,而我也很荣幸能有机会听到这种法国话。
现在,尼德·兰对所谓的海麒麟、独角鲸表示怀疑。在这点上,他与大家有分歧,他干脆对此避而不谈,但最终有一天他会谈到这些的。
三周以后的一个黄昏,我们到达了距巴塔戈尼亚海岸30海里处,那儿和白岬在同一纬度上。我们当时已越过南回归线,南边700海里处就是麦哲伦海峡,顶多再用8天,“林肯号”就要驶入太平洋了。
我和尼德·兰正在船尾甲板上闲聊,眼望着至今人们仍不能到达其底部的令人神往而恐惧的海洋。说着说着,我们很自然地谈到了那头巨大的海麒麟,以及这次神圣远征的结果会怎样。
“作为一个捕鲸专家,尼德·兰,”我说,“你应该对这种巨型哺乳动物很熟悉,也最应该接受这种动物的真实存在,但为什么你到现在还要顽固地怀疑呢?”
“这是你的责任,教授,”尼德·兰说,“人们一般都相信天空中有飞逝的慧星,地底下生活着太古年代的怪兽,但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却会认为这很荒唐,不过是无稽之谈。作为捕鲸人我也一样。我曾多次追捕过它们,也杀死过许多条鲸鱼,不过,不管它们有多么强壮,多么凶猛,但它们的尾巴和牙齿都不足以凿穿一艘汽轮的钢板。”
“可是,尼德·兰,曾有很多传说证明独角鲸可以把船咬碎呀。”
“那只能是木头船,”他回答说,“但我对这种情景没看到过。因此,在我没有亲眼见过之前,我不会相信鲸鱼能够洞穿钢板。”
随后我又为他解释了很多,但都无法让他改变观点。
又行驶了几个月,“林肯号”依然乘风破浪,顺利前行,南半球的天气这时正恶劣多变,这里的7月相当于北半球的1月。
尼德·兰一直持那种顽固的怀疑态度,除了该他轮值观察之外,他甚至看都懒得看一眼洋面。本来以他的视力会大有作为,但是他大部分时间却呆在舱房中看书甚至睡觉,我劝告和责备他多次,但他都置之不理。
“行了,阿龙纳斯先生,”他说,“别抱什么幻想了。如果真有什么海怪,会那么巧让我们遇到吗?我们这么瞎撞会有结果吗?听说又有人在太平洋的北部海中发现了这个神秘怪物,这我相信,不过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根据以往的发现对这怪物的脾气来判断,它还能在那个地方等着我们吗?它的移动速度快得不可思议。况且,教授,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上帝造物是很有规律的,生性迟缓的动物决不会跑得很快,因为它没必要这么做。因此说,如果这种动物真存在,它也早离开了!”
我无法反驳他这番理论。事实上,我们的行动显然是漫无目的的。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我们遇到它的可能性很小,但直到今天,所有人依然信心百倍,都相信终有一天会遇到这只独角鲸并杀死它。
7月20日,我们在西经105度穿过了南回归线。一周后,27日,我们又在西经10度穿过了赤道。船继续向西前进。从太平洋的中部驶入。
以法拉古的想法,到大洋深处去,因为这怪物不太爱靠近陆地,这很有道理。因为这样机会似乎更多些。战舰又储备了充足的煤,依次穿过帕摩图群岛、马贵斯群岛和夏威夷群岛,并在东经132度穿过北回归线,直奔中国海域驶去。
离这怪物最后出没过的地方越来越近了!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而且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有的水手产生错觉发出警报,船上就会骚乱一阵,这就更导致人们情绪紧张,如此恶性循环,一天警报多达一二十次,弄得每个人都很疲惫。
“林肯号”在太平洋北部从本海到美洲海来往奔波了三个月,把每一个地方的景色都看遍了,但除了海洋,并没看到其他东西。
人们在长久的紧张与失望之余,终于怀疑之风日盛。辛辛苦苦一年才构筑起来坚如磐石的意志,轰然倒塌。所有人现在最盼望的不是那2000美元,而是美美地吃一顿、睡一觉,平平自己因愚蠢而产生的冒失行动。
这种徒劳的搜索不能再长久持续下去了。“林肯号”已尽其所能,人们不应该对它有丝毫抱怨。这些隶属于美国海军部的船员们,已经耗尽了前所未有的耐心和激情,失败与他们无关,现在似乎考虑的只有返航了。
人们都向法拉古提出返航建议,他最后以3天为限,3天后,如果再没有怪物踪影,只须舵手将船转动3次,“林肯号”就会朝着欧洲海岸行进了。
诺言发出日期是11月2日,它首先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大家都信心十足地向太平洋投去历史性的最后一瞥。
两天来,“林肯号”一直懒洋洋地向前爬着。它尽量想引起那怪物的注意或以这种傲慢来激怒它。但直到11月4日夜间,平静的海面上依然毫无动静。
11月5日中午,最后忍耐就要期满了。过了中午,法拉古将依照许诺将战舰自太平洋北部驶往东南部。
我们这时的位置是东经136度42分,北纬31度15分,南面200英里远处就是日本岛。一弯新月穿行在片片乌云之中。船后海面上留下被犁开的两道波痕。
我和康塞尔在船间向远方张望。船员们都爬上高高的缆索绳梯,看着地平线在远方慢慢变小,变黑。军官们则手持夜视望远镜,在各个变黑的地方仔细观察着。
“嗨,康塞尔,”我说,“能不能获得2000美元奖金全靠最后这一晚上了。”
“先生,请不要这样说话,”康塞尔回答,“我从未考虑过这笔奖金。即使联邦政府许下10万美元奖金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说得好,康塞尔,这真是一次愚蠢的旅行,当时我怎么头脑一热就跳上船来了。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和精力!不然的话,我们半年前就回到巴黎了……”
“回到您的小别墅里!”康塞尔接过话头,“在您那个博物馆中!我早把您那些生物标本分类完毕了!先生的野物和那些珍禽异兽被放在植物的笼子里,会引来全城的观众参观!”
“你说得很对,康塞尔,而且,我们也不用被别人嘲笑了!”
我们正说到这里,突然听到尼德·兰高声喊道:
“啊呀!这个家伙就在那儿,正横在那里等我们呢!”
Ⅲ 海底生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在美国加州蒙特雷外海,有一座藏在海底的峡谷,最深处超过3000米。那里阳光永远无法到达,那里游弋的海洋生物全部奇形怪状,那里就是怪物海沟!为了了解深海生态,海洋生物学家靠遥控潜航器深入这片幽暗的水世界,发现了仿若来自外太空的生物:它们会伪装、会发光,还会给自己“盖房子”。
“西方飞行者号”科考船搭载着“怪物海沟水族研究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前往怪物海沟所在的海域,
随船携带的是遥控潜航器“鲨鱼号”。“鲨鱼号”可以随时放下母舰,它上面携带有特殊浮标,还有高科技、敏锐的摄像头,能悄无声息地“游”在所有海洋生物身边,捕捉它们在水里最真实生动的一面。所有画面将通过光纤传递到“西方飞行者号”上的监控屏幕。于是,一群科学家成天待在黑暗的控制室里,盯着屏幕看“鲨鱼号”传送回来的影像。那是一场迷人的展示,让科学家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怪物海沟和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海域是如此不同,在那里,终年没有阳光、氧气非常稀薄、水压巨大、没有任何海洋植物,生存条件相当恶劣,生物对此做出各种适应,最终的结果是,这里的海洋生物几乎全部是捕食高手,而它们,从形状到习性,其奇特性远远超 出了所有科学家的想象。
深海怪物——“獠牙”
如果虾会做梦,那么这种名叫“獠牙”的鱼绝对是它们的噩梦。这种鱼有巨大的眼睛,可以让它们在300米深的海水下看清周围一切动静。半透明的身子和巨大的下颌及牙齿也是典型的对深海环境的适应。“獠牙”鱼主要的食物是虾,偶尔也吃比自己小的鱼,它们的实际长度一般是10厘米到12厘米。
深海怪物——“荩”
荩在怪物海沟里发现的水蜗牛。总体来说,它和陆地上的蜗牛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因为见不到阳光的缘故,它的身体已经完全透明。因为生活在深海中,要应付强大的洋流,水蜗牛要保证有足够浮力,因此那沉重的蜗牛壳已经完全退化了。另外,为了适应游水,它的脚进化成了肌肉发达的鳍,那其实是连成一片的小触须。水蜗牛和陆地蜗牛最大的区别在于眼睛,因为没有阳光,水蜗牛的眼睛特别发达,和体形相比,那两只“巨大”的眼睛突出在身体外,捕捉一切细微光线,观察所有经过的猎食对象。
深海怪物——“嘴鹤鳗鱼”
怪物海沟里发现的鳗鱼也是千奇百怪。虽然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鳗鱼是一类,但是怪物海沟里的鳗鱼已经发生严重“变异”。为了适应深海的捕食要求,“大嘴鳗鱼”(上)的嘴越来越大,巨大的下颌保证它可以一口吞下和自己体积一样大的鱼,然后再慢慢消化。可以说,它们成了深海世界里的蟒蛇。而“嘴鹤鳗鱼”(下)则像仙鹤一样有长脖子和长嘴。在嘴里面,有密集的细小的牙齿,它们的主要捕食对象是小虾,长脖子和长嘴保证了捕食的灵活和准确。
怪物海沟就像海底的“热带雨林”。在这里,各种形式的海洋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有鱼类、贝壳类、软体动物、蠕虫、珊瑚,还有无数种类的细菌从海沟最底部的海水里渗透出来。
虽然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实际的情况可能和很多人设想的不同,深海恰恰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最集中、种类最繁杂的地方,而这里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地方。在水面下200米到700米,是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由罗宾逊教授带领的“怪物海沟水族研究委员会”已经用了4年时间在怪物海沟进行科学考察,但是直到今天,他们仍旧能经常目睹从未见过的生物潇洒游过。每次来到怪物海沟,他们都感觉自己像19世纪的新大陆探险者——肯定能有新发现。
当然,
“怪物海沟水族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们不是来这里猎奇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了解这片深海海域的生态系统,同时试图分析这里生物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它们的进化和变异过程。偶尔,附近渔民也能看到这些奇特的海洋生物,但那都是被他们的拖网捕到海面上的,虽然觉得奇特异常,但是渔民不懂它们的研究价值,有的人甚至将其高价出售。以前有个渔民曾经打捞到一只全身透明的鱿鱼,它就生活在怪物海沟,因为见不到阳光,身体全部白化,最后变成了透明的。它的触须有好几米长,也是完全透明,最薄的地方比蜻蜓的翅膀还纤细。整条鱿鱼精美得像个艺术品,可渔民最后将它以高价出售给当地的一个富豪。那富人将这透明鱿鱼做成了标本。但是标本永远不可能告诉我们,这条鱿鱼在水里有多优雅,它是怎样运动、怎样捕食、怎样交配、同时怎样繁殖的?实际上,类似的透明鱿鱼在怪物海沟也是相当罕见的。罗宾逊教授回忆说,在他考察怪物海沟4年的时间里,只见过8次,像那条那么大的就更少了。
人类早在1872年就展开了对深海的研究。当时大英帝国派出了“HMS挑战者号”,进行了第一次研究全球海洋的航行,航行时间超过3年,在360个观测站测量水深、水压、气象、海流的运动方向和流速,收集不同深度的海水和生物标本,采集海床上的岩石标本。航程结束后,科学家出版了50集的研究报告。在出发时,几乎所有科学家一致认为,深海就是海洋中的“沙漠”,不会有太多生物存在,甚至可能没有生物。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随着他们的拖网一次次放下并拉上,最后,在那次航程中,科学家们共发现超过4000种新的海洋生物。有形状怪异的海星、各种难以描述其准确形状的蠕虫、螃蟹和鱼类。也正是在那次航行中,科学家们首次看到能发出荧光的海洋生物。该次航行首次证实了在深海也有生物存在,并且探测到了当时最深的海底,超过了8000米。为了纪念“HMS挑战者号”的成就,目前已经测得的地球上最深的海沟———11034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就被命名为“挑战者深渊”。被“HMS挑战者号”的成绩所振奋,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不断向深海探索,搜索异域奇珍。
现在的探测手段比1872年时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像“鲨鱼号”这样的遥控潜航器无疑是尖端科技的集中代表。它的大小和一辆SUV差不多,每天被放下水两次。它不仅可以拍照、拍摄录像,它还具备相当“原始”的打捞功能——罗宾逊教授的很多珍贵标本就是“鲨鱼号”的贡献。“鲨鱼号”上装备了巨大的水底探照灯,灯光100%模拟太阳光,这样可以保证科学家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生物和他们在自然光下看到的完全一样。另外,它还是可以载人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人运载到海床上。
Ⅳ 海上怪兽长什么样
1851年1月13日早上,美国捕鲸船“莫依伽海拉”号正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附近海面航行。此时大海平静得如一面镜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熠熠(yìyì)生辉:形容闪光发亮。。
突然,站在桅杆眺望的海员大声惊呼起来。“噢,那是什么?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怪物啊!”
船长希巴里听到海员的喊声急忙奔上甲板,举起了望远镜:“唔,那是海里很难见到的怪兽!我们快抓住它!”
紧接着,大船上放下三艘小艇,船长亲自带着矛,乘上小艇,朝怪兽疾驰而去。
好一个庞然大物!在他们眼前的怪物身长足足有31米,颈部粗5.7米,身体最粗部分达15米。头呈扁平状,有皱褶②。尖尾巴,背部黑色,腹部暗褐色,中央有一条细细的白色花纹,犹如一条大船,在海中游弋。
“快刺啊!”当小艇摇摇晃晃地靠近怪物时,船长声嘶力竭地喊了起来。几艘小艇上的船员一起奋力举矛刺去。顿时,血水四溅,怪物突然受伤,在大海里翻滚挣扎起来,激起了阵阵冲天巨浪。船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与怪物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后,怪物终于寡不敌众,力竭身死。
希巴里船长把怪物的头部切下,撒下盐榨油,竟榨出十桶水一样透明的油!但是,遗憾的是“莫侬伽海拉号”在返回时遇难,下落不明。
不仅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连非洲附近的海域也有许多人看到过这样的怪物,一些海员们都把这种海底怪物叫海蟒。
1817年8月,曾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面上目击海洋巨蟒的索罗门·阿连船长这样叙述道:“当时像海洋巨蟒似的家伙在离港口130米左右的地方游。这个怪兽长40米,身体粗得像半个啤酒桶,整个身子呈暗褐色。头部像响尾蛇,大小同马头。在水面上缓慢地游动着,一会儿绕圈游,一会儿直游。巨蟒消失时,笔直钻进海底,过了一会儿又从约180米远的海面上重又重又:重新,再。出现。”
船上的木匠玛休·伽夫涅兄弟俩和奥嗄斯金三人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钓时,也遇到了巨蟒。玛休在离开20公尺左右外用步枪瞄准向它开枪,可怪物一点也不在乎,仍在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指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地游着。他还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我在怪兽靠近小艇约20公尺左右的地方开的枪。我的枪很好,子弹颗颗都命中了怪物的头部。可是怪物无事一样,尽管我的射击技术完全有把握,我瞄准了怪兽的头部也很对头,谁知那怪物却顺着我的枪声朝我们这边游来,一靠近小船,就潜下水去,钻过小艇,在30公尺远的地方重又出现。怪兽不像鱼类往下游,而像一块岩石似地沉下去,笔直笔直地往下沉。我的枪可以发射重量子弹,我又是城里最好的射手,当时清楚地感到射中了目标。可是海洋巨蟒好像丝毫没有受伤……”
1824年8月6日,英国巡洋舰“迪达尔斯号”的水兵们也目击了海洋巨蟒。他们从印度返回英国的途中,在非洲南部约500公里以西海面上遇到了巨蟒。
当时在了望台上的实习生萨特里斯大声叫了起来,“在舰艇侧面发现怪兽正朝我们靠拢!”
舰长和水兵们急忙奔到甲板上,只见距离军舰200米左右的地方,一条怪兽昂起头,露出水面的身体部分长20余米,正朝着西南方向游去。舰长拿出望远镜,紧紧地盯住这条举世罕见的怪兽。他把这天目睹的一切详细地记载在航海日记上,到了英国本土,就把他亲眼所见的怪兽画像交给了海军司令部。
在大海中类似这样目击怪物的事件不胜枚举,我们仅仅举出下面的例子:
在1875年的一天,一艘英国货船在洛克海角发现一巨蟒,当时它在与一条鲸鱼搏斗。
1877年,一艘游艇在格洛斯特海湾发现巨蟒,在距艇200米的前方水中作回旋游弋。
1905年,汽船“波罗哈拉”号在巴西海湾航行时,发现巨蟒正与船只并驾齐驱,不一会儿,如潜水艇般下沉,在海中消失。
1910年,在洛答里海角,一艘英国拖网船发现巨蟒,它正抬起镰刀状的头部,朝船只袭来。
1936年,在哥斯达黎加海面上航行的定期班船上,有8名游客和2名水手目击巨蟒。
1948年,一艘在肖路兹群岛海面上航行的游览船,有四名游客发现身长30余米,背上长有好几个瘤状物的巨蟒……。
虽然迄今为止,有许多人目睹过海洋巨蟒,但它究竟是何类动物,还是一个谜。据说1975年以前,摩纳哥国王阿尔倍尔一世为了捕获海洋巨蟒,还建造了一艘特别的探险船。船上装备了直径5厘米,长达数公里的钢缆和能吊起一吨重物体的巨大吊钓,并以12头猪作为诱饵,可惜未遇而归。海洋巨蟒谜一样的怪物,它会不会像早已消失的空棘鱼一样,有朝一日重新被人们发现呢?
1938年12月,有人在南部非洲的东南海域捕获了空棘鱼。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学者相信这一事实。因为空棘鱼在3亿年前生活在海中,约1亿年前数量逐渐减少,在7000万年前完金销声匿迹销声匿(nì)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了。
1952年至1955年,人们在同一海域又捕获15条活空棘鱼,如今没有一个学者怀疑空棘鱼的存在了。那么海底巨蟒的存在,也早晚会有一天被人们真正地认可,说不定有一天一条巨大的海蟒就会出现在人类世界的面前。
Ⅳ 求Q版海洋生物的图片(动态的最好)!!!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443.jpg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559.jpg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555.jpg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544.jpg
Ⅵ 海洋里有哪些会发光的可爱小生物
有光睑鲷,龙头鱼,灯眼鱼,光头鱼,甲藻,发光水母,乌贼,有些鲨鱼也能发光。角鲨发生的光是一种强烈的绿色磷光,是从散布在皮肤里的许多发光器官中发出的。有一种鲨鱼,死去几小时后还能发光。一些硬骨鱼类,具有更高级的发光系统,它们的身体两侧有几排发光球。印度洋里有一种灯眼鱼,在眼的下边,有一个很大的发光器官长在一个能活动的短柄上,就像一个能提来提去的灯笼。不用时,这盏“灯”可以缩进去,藏在眼睛下面的一个囊里。还有灯鱼,它的发光器官数目不多,但发出的光却很强烈,如同耀眼的宝石、闪光的珍珠,镶嵌在腹侧。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的相尝鱼,全身有700多个发光点,发着白光。形形色色的发光鱼,发光的集团不同,发光的器官不同,发出的光色也不同。这些鱼会发光是因为体内有发光细胞,或是发光器内有发光细胞。世界上有不少会发光的鱼,这种发光的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光鱼”、另 一类是“它发光鱼”。美国的光头鱼就是自发光鱼。它头部背面扁平,全部为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盖,好 似“探照灯”。光头鱼没有眼睛,发光器就能起视觉的作用。光头鱼有一套奇特的捕食 本领,人们称它为“奇异的渔夫”。它们常常把自己隐蔽起来,张着巨口等待时机,伸 出鳍上的长丝慢慢摆动,丝末端的发光器好像游动的小虾一般。好奇贪吃的小鱼以为是 一顿美餐,纷纷追逐而来,刚要去吃,发觉上当受骗,想脱身为时已晚,反而成了光头 鱼的一顿美餐。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曾在一个夜晚将一个最灵敏的光度计放在海底270米处,发现 光头鱼发光的亮度比白天时还要明亮得多。在红海和印度洋的闪光鱼则是“它发光鱼”。闪光鱼只有七八厘米长,它发出的光 也十分明亮,在水下距离鱼10多米处潜水员就能见到它。由于这种鱼的闪光能使潜水员 在水底看清手表上的时间,所以潜水员常把它捉住放入透明的塑料袋里,作为水下照明 之用。闪光鱼,也叫“光脸鱼”,还叫“灯眼鱼”。它有一层暗色的“眼睑”,附贴在发光 器的下面,好像电灯开关一样,一会儿上拉,遮住了发光器官,熄了光;一会儿又下拉, 露出了发光器官,闪出了光。其实这种鱼自身并不会发光,是一种滋生在它头部的数以 千计的特殊细菌发出的光。这些细菌借着汲取鱼血里的营养和氧气赖以生存,另一方面 则散发出光能。所以即使在闪光鱼死后一段时间,这些细菌仍能继续发光.在海洋世界里,无论是广袤无际的海面,还是万米深渊的海底都生活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发光生物,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龙宫",整夜鱼灯虾火通明。正是它们给没有阳光的深海和黑夜笼罩的海面带来光明。事实上,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以便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这是化学发光的特殊例子,即只发光不发热。有的鱼能发射白光和蓝光,另一些鱼能发射红、黄、绿和鬼火般的微光,还有些鱼能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种鱼具有大的发光颊器官,能发出蓝光和淡红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发光点则发出黄光。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有四点:一是诱捕食物,二是吸引异性,三是种群联系,四是迷惑敌人。
Ⅶ 海洋生物十大可爱生物
世界上十大最可爱的海洋动物
1、竖琴海豹
竖琴海豹体长1.7米,体重130千克。面部宽阔,两眼靠近,强壮而呈黑色的爪子,银白色而光滑的皮毛。明显的黑色条带在背部形成许多鞍纹,大体呈竖琴图案。竖琴海豹最出名的就是它们的幼仔,初生时全身覆盖白色胎毛,半个多月后毛色渐变为具不规则黑斑的银灰色。生活于极地的开阔海洋和海岸线边缘地带。以鳕鱼、香鱼和鲱鱼等为食。通常以集群的形式沿着冰带的边缘大规模迁移。
2、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是鲸豚类中体型最小者,体格粗壮。背鳍显着,似鲨鱼鳍。头部浑圆,几乎没有嘴喙。眼睛四周有深色眼圈。身上复杂且黯淡的灰色图案,在某些光线下看起来接近橄榄色或黄褐色,观察者们通常将这种印象概括描述为“深色”。加湾鼠海豚游泳、摄食的方式颇从容,但是生性非常害羞,而且会躲避任何船只。它会浮升水面呼吸,并以几乎不兴水波的缓慢方式向前翻转,然后很快地消失于海面上。潜水时小尾鳍一直保留在水中。喷气并不明显,但是会发出类似港湾鼠海豚那般巨大、尖锐的呼吸声。
3、企鹅
企鹅,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它们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企鹅的性情憨厚、大方,十分逗人。尽管企鹅的外表气度不凡,显得有点高傲,甚至盛气凌人,但是,当人们靠近它们时,它们并不望人而逃,有时好像若无其事,有时好像羞羞答答,不知所措,有时又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唧唧喳喳。那种憨厚并带有几分傻劲的神态,真是惹人发笑,也许,它们很少见到人,是一种好奇的心理使然吧。
4、河豚
河鲀(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被广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种淡水哺乳动物。)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鲅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5、白鲸
白鲸,一角鲸科白鲸属的一种动物。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宽阔。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白鲸与其他鲸类相比,惟一明显不同的是:当夏季皮肤呈淡黄色的色调时,可以蜕换。白鲸还可以借助各种“玩具”嬉耍游玩。一根木头、一片海草、一块石头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游戏对象。它们可以顶着一条长长的海藻,一会儿潜泳,一会儿浮升,嘴里不停地发出欢快的声音。有时它们迷上了一块盆子大小的石头,先是用嘴拱翻石头玩,接着把石头衔在嘴里跃出水面,更绝的是它们会把石头顶在头上像杂技演员那样在水面上表演。
6、夏威夷短尾乌贼
夏威夷短尾乌贼居住在深海黑暗之处。它们能够与发光细菌“Vibrio fischeri”形成共生关系,并通过一个特殊的光器官内寄宿着这些细菌,从而控制照明强度和方向。但是该器官能够形成更多的光线,它所产生的神经信号能够感受到光线存在,并且其内部装载的蛋白质能够探测到光线。这个光线器官事实上是一对原始眼,装配着自己的“虹膜”和“透镜”。看上去就像这种乌贼装配着活生生的一对“可视手电筒”。
7、海獭
海獭,鼬科海獭属的一种动物。体长130-150厘米,体重30-50千克,尾长30-40厘米,雄性略大于雌性。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长而扁平,趾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海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它们的卖萌表情了,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它们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或者揉着自己的脸蛋,感觉萌萌的。而海獭另一个着名的行为就是怀中抱贝壳、抱石头、抱海胆、抱宝宝,然后大肚朝上飘在水面上了。仰泳是是海獭的独门秘技,它们身上的毛发涂抹了自己分泌的油脂,让它们能够轻松的在海面上仰泳。
8、萌萌哒章鱼
2015年6月17日,美国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在当地海域发现了几只他们从来没见过的章鱼。这种章鱼的外形十分之萌,通体粉红,长着像小狗一样的大眼睛,科学家们将它们命名为“萌萌哒”。身体直径约18厘米,除了萌萌的颜色和大眼睛,头上还长着向翅膀一样的鳍,8条触手张开以后,看上去就像是一把水中“雨伞”,生活在水下450米深处。
9、虎鲸
虎鲸,是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头部略圆,具有不明显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弯曲长达1米;身体黑、白两色。虎鲸时常会有跃身击浪、浮窥等行为,或是以尾鳍或胸鳍拍击水面。在海湾的浅水地带,它还喜欢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钩拉海藻,发出“呼呼”的声音,不久,浑身就披满了半透明的海草。它们对船只的反应多样,冷漠忽视或是充满好奇心都有可能。
10、炉管海绵
炉管海绵是一种海生生物,它凸出的眼睛、宽宽的大嘴、蓝色的外表,都像极了甜饼怪。据英国《每日邮报》2013年9月22日报道,摄影师Mauricio Handler在加勒比海水域潜水时,意外拍到一种罕见动物--炉管海绵。画面中,一只炉管海绵张大管状的眼睛和嘴巴,让人想起了美国儿童节目《芝麻街》中张大眼睛和嘴巴吃饼干的玩偶的样子,但炉管海绵可不喜欢吃饼干,而是以浮游生物为生。
Ⅷ 哪位大侠能给我一些有关“海怪”的图片
挪威海怪
挪威海怪(克拉肯,挪威语:Kraken)是北欧神话中游离于挪威和冰岛近海的海怪。挪威海怪巨大的身躯和令人畏惧的外表使它们常常出现在小说作品中。其实这个传说可能只不过是人们对真实世界中大乌贼(大约13米或者43英尺长,包括触手)的印象。这些怪物生活在海洋的深处但是经常浮上水面捕食,有报告说它们会袭击船只。
Kraken 这个词是斯堪的那维亚语中 Krake 一词的定冠词形式。Krake 表示不健康的动物。在现代德语中,Krake(复数:Kraken)表示章鱼,但是有时也表示传说中的挪威海怪。
虽然挪威海怪(Kraken)这个词语从来没有出现在《萨迦》一书中,但是书中对相似的怪物有过描述,比如hafgufa和lyngbakr,这些怪物还出现在1250年古挪威典籍《Konungs skuggsjá》中。卡尔·林奈在他所着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第一版中把挪威海怪列入头足纲,但是在后来的版本中挪威海怪并未被提及。卑尔根的大主教艾里克·彭托皮丹(Erik Pontoppidan)在他的《挪威的自然历史》中对挪威海怪作了详尽的描述(Copenhagen,1752—3)。
早期的作品(包括艾里克·彭托皮丹的作品)形容挪威海怪就像一个浮动的岛屿。但是对于水手来说真正的危险并不是来自于怪物本身而是来自于当它迅速潜入海底时造成的巨大漩涡。彭托皮丹还描述了海怪的潜在的破坏性:如果它缠绕住了最大的战舰,它可以将船推入洋底。早期关于挪威海怪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描述记载在瑞典人雅各·沃伦伯格(Jacob Wallenberg)1781年的书《我的儿子在渡船上》(Min son på galejan)中:“……克拉肯又称为螃蟹鱼,(根据挪威飞行员的记录)并不是那么大,加上头和尾也没有我们的奥尔兰岛大……他住在海底,被无数的小鱼包围着。这些小鱼被他喂养,但是以作为他的食物来回报……他的排泄物喂养大量的鱼群,因此渔夫进入他的休憩场所……克拉肯渐渐地上升至水面,当他在10至12㖊的位置时,小船最好移出他的四周,因为之后他会张开,就像是浮动的小岛,然后从他那可怕的鼻孔里喷出水来,在他的周围产生环状水波,可以延伸至好几英里开外…… ”
根据彭托皮丹的说法,挪威渔夫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海怪的上方捕鱼,因为这样渔获量会很大。如果一个渔夫的捕获数量异常多,他们往往会互相说道,“你一定是在海怪的上方捕鱼”。彭托皮丹声称人们有时会错误地将挪威海怪当成是一个岛屿,并且有一些地图中纳入的只有部分时间才能目击的岛屿实际上就是挪威海怪。
自从十八世纪晚期以来,关于挪威海怪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大都把它描述成类似章鱼的生物。彭托皮丹的说法可能是建立在水手们对大乌贼的观察的基础上。在最早期的描述中挪威海怪更像螃蟹而不是章鱼。挪威海怪一般具有与鲸鱼(而不是章鱼)相关的特征。另外挪威海怪的某些特征与冰岛地区的海底火山运动有一些相类似,这些特征包括水泡、急流和出现新的小岛。
1802年,法国软体动物学家皮埃尔·德蒙福特(Pierre Denys de Montfort)在描述软体动物的网络全书《软体动物普通与特殊的自然历史》(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ticulière des Mollusques)中确认两种大章鱼的存在。德蒙福特提出的第一种章鱼:克拉肯章鱼(kraken octopus),已经被挪威水手和美国捕鲸船员,还有古代作家比如老普林尼描述过。第二种章鱼:巨型章鱼(colossal octopus)的身躯(上图显示)则大得多。听闻曾经在安哥拉近海袭击从圣马洛来的的航船。德蒙福特后来提出更为敏感性的观点:他说10艘英国战舰在1782年的一个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鱼的袭击而沉没。不巧的是,英国人清楚地知道那些战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德蒙福特的声誉就因为这样受到极大的损坏,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1820年,他在穷困中饿死于巴黎。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关于克拉肯章鱼概念的来源可能描述了非常现实的大章鱼(1857年已被证实存在过)。
1830年,亚弗烈·但尼生出版了他备受欢迎的诗篇《挪威海怪》,对以后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假想的大章鱼巢穴的叙述造成了影响。
日本漫画家车田正美在其作品《圣斗士星矢》的《海皇篇》中,将传说中的挪威海怪(Kraken)描写成魔鬼鱼,是海皇波塞冬旗下七将军之一。
南非海怪:只出现过一次,但有多人目击,这种披白毛的怪兽,似蛇非蛇,中间身躯肥厚。一九二二年它被海浪冲上南非海岸,十日后失踪。
马头鱼尾海怪是原产希腊的大怪物。它长着马的脑袋和前身,尾巴和后身是鱼形。这种怪物在地中海中可以经常见到。1949年,一只非常好看的蓝色沙毛种马头鱼尾海怪被人鱼从苏格兰的海岸掳走,随后便被它们驯服了。马头鱼尾海怪产的卵很大,半透明,透过它可以看到小马头鱼尾海怪。
Ⅸ 长得可爱的海洋动物
一、最可爱的萌萌哒章鱼
最可爱的海洋生物
这种章鱼的外形十分可爱,具有粉红色凝胶状的身体,看起来十分柔软Q弹。它们的身体直径约为18厘米,眼睛大而明亮,头上还长着像翅膀一样的鳍。这些章鱼的八条触手连结在一起,张开时让它们的整个身体如同一把雨伞。
二、圆滚滚胖嘟嘟的海猪
最可爱的海洋生物
在咸淡水交界的近海,生活着一种十分可爱的动物,它就是海猪,它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海洋生物。这种圆润可爱的生物学名为江豚,是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极具研究价值,在渤海湾它被渔民们称之为“渤海河神”。
三、灯泡海鞘
最可爱的海洋生物
灯泡海鞘是一种殖民地的海鞘,从透明的外衣可以看见其内部黄色和白色的器官,看起来就像一个灯泡,灯泡海鞘的名字就这么来的。它们大多是沿着挪威海岸被发现的,但其广泛分布在大西洋、北海、英吉利海峡和地中海。它们常松散地挤在一起,其形状是圆柱形,长4厘米,严冬猛长,夏天复活。
四、圣诞树蠕虫
最可爱的海洋生物
圣诞树蠕虫很小,是管虫的一种。这些迷人的珊瑚有很多颜色,黄的、橙的、蓝的、白的都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海洋。这种蠕虫的彩色螺旋其实是高密度呼吸结构,它没有专门为运动和游泳的附属肢体,不能游到管子外面去。它们有两个很漂亮的冠,让它们看起来像圣诞树,也因此而得名。这些冠其实是它们的嘴,很敏感,即使是影子它们也会马上有反应。管就是它们的家。
五、海獭
最可爱的海洋生物
这些有毛的哺乳动物吃东西时可以用其背部进行游泳,用腹部保持平衡。它们原产于北太平洋。海獭以前因为皮毛而被大量捕杀,种群数量因此锐减。随着国际自然环境保护的努力,其数量稍有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