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真的有老虎草吗它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呢
老虎草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Saxifrage,Creepinp Rockfoil),又名金丝荷叶、耳朵红、老虎草等,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 stolonifera Meerb)的全草。可入药。主要生长在南方的四川、云南、两广等地。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主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B. 请问花卉是什么
花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描绘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长得也各种各样,有香味或无香味等。
常用木本花卉: 梅花、桃、牡丹、海棠、玉兰、木笔、紫荆、连翘、金钟、丁香、紫藤、春鹃 杜鹃花、石榴花、含笑花、白兰花、茉莉花、栀子花 桂花、茉莉花、木芙蓉 腊梅、免牙红、银芽柳、山茶花、迎春。
常用草本花卉 :春兰、香堇、慈菇花、风信子、郁金香、紫罗兰、金鱼草、长春菊、瓜叶菊、香豌豆 夏兰、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莲、芍药、福禄考、晚香玉、万寿菊、千日红 建兰、晚香玉、铃兰 报岁兰、慈茹花、香堇、大岩桐、水仙、小草兰、瓜叶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腊红。
球根花卉:可分为鳞茎(如百合、朱顶戏、水仙、网球花)、球茎(如唐菖蒲、番红花、小苍兰)、块茎(如大岩桐、彩叶芋、长筒花)、块根(如大丽菊、嘉兰)、根茎(如美人蕉、红姜花)等。
C. 这图片中的花是什么花
学名:Deutzia scabra thunb. var.angustifolia Voss,分类: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溲疏属,为本属植物“溲疏”的变种。产贵州(贵阳)
中文学名
狭叶溲疏
拉丁学名
Deutzia scabra thunb. var.angustifolia Voss.
别 称
柳叶溲疏
二名法
Deutzia esquirolii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亚 纲
蔷薇亚纲(Rosidae)
目
蔷薇目(Rosales)
亚 目
虎耳草亚目(Saxifragineae)
科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亚 科
绣球花亚科
族
山梅花族
属
溲疏属
种
狭叶溲疏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贵州等地。
但是也有可能是溲疏属的其他品种
D. 野生草药图片
1、冬葵子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L.和冬葵Mealva crispaL.的果实。
野葵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冬葵我国西南及河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种植。具有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下乳之功效。常用于淋病,水肿,大便不通,乳汁不行。
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E. 家种虎耳草风水好不好
虎耳草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它既能观赏又能入药,大家一听它能入药,一定是有毒的,在选择养殖的时候一定会多了一层顾虑,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适不适合室内养殖。
虎耳草有毒吗
虎耳草作为一种中药,肯定是有一定毒性的,熟话说是药三分毒,是不会错的。虎耳草有微毒,如果小孩或是肠胃不好的人吃了后,就会有中毒的反应,大多数人会头晕,拉肚子等。吃虎耳草还容易上火,容易引起便秘,所以食用虎耳草一定要遵循医嘱适量使用。
虎耳草能在家庭室内养吗
虎耳草又叫金线吊芙蓉,是多年生草本,叶形叶色俱佳,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它是适合室内摆放观赏,不过该植物有小毒,小孩触碰时要注意,所以家有孩子的朋友,为了安全,建议还是把它放在室外养殖。
虎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虎耳草的功效
1、清热
虎耳草生长在阴湿环境,性凉,熬汤服用可清肺热。配以青黛,还可凉血止血,是疏风清热的好药材。
2、解毒
配以金银花或者鱼腥草,均能解毒。可治疗中耳炎、荨麻疹,可解风丹热毒。在许多地方志当中都有记载。长海南京四川浙江的一些医书上都有关于虎耳草解毒的药剂方子记载。急性中耳炎患者可将虎耳草捣碎,用纱布过滤之后,加入冰片,滴入耳中,可缓解症状。
虎耳草的作用
1、观叶
虎耳草叶数片,丛生在茎基部;圆形或肾形,肉质而厚,宽4~9厘米,先端浑圆,边缘浅裂状或波状齿,每浅裂疏生锯齿3~4个,基部心脏形或截形,上面绿色,下面带紫红色,有小圆点;叶柄长,基部膨大。
基部长出的匍匐枝呈紫色,丝状,着地可生幼苗。可全年观叶。
2、观花
虎耳草花茎由叶腋抽出,比叶高2倍以上,赤色;总状花序长12~20厘米,苞片卵状椭圆形,先端尖锐,小花柄密被红紫色腺毛;萼5片,卵形,先端渐尖。
花瓣5片,白色,不整齐,下面2片较大,上面3片较小;雄蕊10,不等长;蜂蕊1,子房球形,上位,花柱2歧,柱头细小。
花期6-7月。
虎耳草常见病虫害
1、灰霉病
病症表现: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斑常沿叶缘发生,半圆形或圆形至不规则形,水溃状,暗绿色至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展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黑褐色且腐烂,病部生出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病斑,要及时剪除病叶。加强通风处理,保持土壤和生长空间的湿度适宜。药剂防治可选用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打药剂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洒到叶心,避免引起植株叶心发黑。
2、白粉病
病症表现: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
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防治方法:生长期可以喷百菌清预防,刷在植株茎杆上。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传统药物因反复使用产生使病菌产生抗体,效果锐减,故提倡交替使用。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至6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6次,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
3、粉蚧
虫害表现:雌虫和幼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雄虫有翅膀,能飞。被吸食过的叶片像是长了蛛网一样,叶片萎缩干枯,只剩下一些经脉,非常难看。粉蚧体外有白色粘粉,能把叶片表面污染,诱发其他病症。
防治方法:在虎耳草的购买、引种、运输、馈赠等交往中,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杜绝虫源带入,以防其传播蔓延。选择最合适的盆栽介质,并进行科学消毒。如堆制培养土及其它有机物,都要充分发酵,并经高温消毒或药剂消毒,以杀死虫卵或繁殖母体。在若虫盛孵期,40%速扑杀乳油1000至15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700至800倍液喷雾或根灌。
4、粉虱
虫害表现: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的加重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早落;被害果实风味品质降低,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排泄蜜露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防治方法:早期虫害可用药在粉虱零星发生时开始喷洒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原来这外形虎全株被毛,十分的可爱的小家伙的本身是存在一定轻微的毒性,虽然有药用价值,但是不太适合种植在室内的,特别是对小孩子有危害,所以还是不放在室内比较好。
F. 水培虎耳草怎么养 水培虎耳草的养殖方法 虎耳草图片
春秋季节,是虎耳草的生长期,选取1、2株生长健壮的虎耳草新苗,洗净根部的泥土,备用。
具体操作
将透明的玻璃容器放入石子,用来固定植株,同时也是装饰品。然后注入清水。放入虎耳草,水面要保持在虎耳草的根茎以下。
虎耳草水培养护技巧
水分
水位较低时要及时加水,水混浊了要及时换水。一般10天左右换一次。高温时节根系容易腐烂,应该勤换水,同时要注意清洁容器,保持干净。空气干燥时可向植株周围喷雾,增加湿度,以利于植株生长。发现叶片萎蔫要及时清除。
光照
虎耳草要在半阴的环境下养殖才能体现出叶片的美。虎耳草在阳光全日直射的地方会很难生存。光照太强会导致叶片被灼伤,光线太弱的话叶片色彩会很暗淡,不够新鲜。春夏秋三个季节要进行适当的遮阴处理,用较明亮的散射光进行光照养护即可。
虎耳草水培注意事项
烂根
所有水培植物都需要注意的事情虎耳草当然也不能幸免。植株有一部分泡在水里,当然容易产生腐烂等现象。
根系腐烂之后,要及时剪除腐烂部位,进行晾晒处理之后重新换水水培。
叶片发黄
水分太多,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叶片容易发黄萎蔫,因为水分多了,氧气就少了。
所以每次换盆需要清洁容器壁,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多,消耗的氧气较多,与植株发生争抢。
叶片发黄,要及时摘除,同时注意检查虫害病害,及时喷药。
G. 这是什么草
虎耳草 (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金丝荷叶、耳朵红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生境分布】
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部和西南部。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朝鲜、日本也有。模式标本取自栽培植物,原产地为中国或日本。
【药用价值】
性味
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有毒。
②《纲目》:微苦辛,寒,有小毒。
炮制去杂质,切段备用。
归经 肺;脾;大肠经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全年可采。但以花后采者为好。
【化学成份】
虎耳草叶中含岩白菜素,槲皮甙,槲皮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琥珀酸和甲基延胡索酸。茎含儿茶酚。根含挥发油。此外从虎耳草中还分得熊果酚甙,绿原酸,槲皮素-5-O-葡萄糖甙,去甲岩白菜素,氨基酸,硝酸钾及氯化钾。其叶绿体中所含的酚酶能将顺式咖啡酸氧化为相应的邻位醌,后者经自然氧化而生成马栗树皮素。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①《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肿毒,用少些晒干人马子(便桶)内烧熏。
②《纲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聤耳,捣汁滴之。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耳内暴热毒,红肿流脓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④《植物名实图考》:喉闭无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⑤《分类草药性》:清肺热,治咳嗽,疗风疹、丹毒。
⑥《现代实用中药》:涂疮痈,冻疮,及毒虫刺伤等。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肺热咳嗽气逆,吐血,肺痈吐臭脓,百日咳,肝火,童子痨。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外伤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附方
①治中耳炎:鲜虎耳草叶捣汁滴入耳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荨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风丹热毒,风火牙痛:鲜虎耳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④治风疹瘙痒,湿疹:鲜虎耳草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湿疹,皮肤瘙痒:鲜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湿,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处。(《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⑥治肺热咳嗽气逆:虎耳草三至六钱,冰糖半两。水煎服。
⑦治百日咳:虎耳草一至三钱,冰糖三钱。煎服。
⑧治肺痈吐臭脓:虎耳草四钱,忍冬叶一两。水煎二次,分服。
⑨治吐血:虎耳草三钱,猪皮肉四两。混同剁烂;做成肉饼,加水蒸熟食。(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血崩:鲜虎耳草一至二两,加黄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治痔疮:虎耳草一两,水煎,加食盐少许,放罐内,坐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⑿治冻疮溃烂:鲜虎耳草叶捣烂敷患处。(《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取虎耳草鲜叶数片,捣汁,纱布过滤,加适量冰片,装入滴眼瓶内备用。用时先用3%双氧水洗涤外耳道,将脓性分泌物清除干净,然后取虎耳草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治疗化脓性中耳炎31例,急性25例平均3天治愈,慢性6例平均7天见效。
【民族医药】
1、水药骂打痈:全草外用治腮腺炎《水医药》。
2、侗药把铜钱挪、金仙:全草治妇女乱经吐血、中耳炎、结膜炎、角膜云翳、小儿口腔炎、腮腺炎《桂药编》。
3、瑶药荡能、甘裂使、善芬兜付壮:功用同侗族《桂药编》。
4、壮药牙丘西:功用同侗族《桂药编》。
5、畲药铜架怀、猪耳草、耳朵草、老虎耳:全草治中耳炎、耳疔、小儿急惊风、咳嗽、痈肿疔疖、吐血《畲医药》。
6、侗药骂胀猛亚老,骂卡坝:全草主治忍卡(中耳炎),面部湿疹《侗医学》。
7、藏药摸龙弄密:全草用于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外治大泡性鼓膜炎,风疹瘙痒《湘蓝考》。
8、苗药锐的党棍,窝比省,弯功奶小,八抓:全草治中耳炎,外耳道湿疹,治慢性下肢溃疡《苗医药》。窝比赊:全草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中耳炎或外耳道湿疹,颈面部湿疹,下肢臁疮《苗药集》。
9、土家药绣席全草治疗蚕耳(化脓性中耳炎),疮疖痈,青水疮,气管炎《土家药》。
H. 这是什么花
东北茶藨子,是虎耳草科的植物。
你看他的叶子和家里面经常养的虎耳草是不是比较像?不过呢,它可与虎耳草不同,毕竟它是属于蔷薇目下的植物。是一种落叶灌木,一般可以长到1到3米高。
叶片比较宽大,长度可以长到5到10厘米,宽度几乎与长度相似,基部呈现心形,常具有掌状的三裂,有很少的叶片,也会出现五裂。裂片为卵状三角形,先端十分急促而尖锐,逐渐向短渐尖过度。顶部的裂片比侧身的裂片稍微长一些,边缘具有不整齐且粗锐的锯齿或重锯齿。叶柄上生有短绒毛。幼叶两面分布有灰白色平贴短柔毛,尤其是下面的部分更密集,到了成长期则会逐渐脱落,从幼叶变成老叶之后,柔毛就十分稀疏了。
它的果实为球形,直径有7到9毫米,颜色为可爱的红色,表皮光滑无毛,味道有点酸,但也可以食用。果期为7到8月,也是人们颇为喜欢的一种野果。而且它的果实营养极为丰富。一磅鲜果含热量240卡,蛋白质7.6毫克,脂肪0.4毫克,钙267毫克,铁34.9毫克,维生素a10到20毫克,维生素c889毫克,可用于制作饮料、酿酒,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I. 山上野生草药图片大全
1、虎耳草
虎耳草,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
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