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名伎李師師做了什麼為何說她是一個比男人更有氣節的女人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這個冬天比往常任何一個冬天都要寒冷,特別是在黃河以北的疆域,在金人的鐵蹄與利刃的摧殘下,寒風更加凜冽。
這一年,宋朝發生了很多事,先是在位皇帝宋徽宗懦弱無能,懼怕金人的侵略,將皇位硬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欽宗;接著不到一年時間,首都汴京(開封)被金人圍了兩次,無數金銀財寶被劫掠一空;最後,北宋投降金人,整個趙氏皇族除了康王趙構出逃外,盡皆被俘。
於是,這一年成為了宋人最恥辱的一年,史稱「靖康之恥」。
那一年,北宋當局在抵擋金人的過程中,有那麼多的不盡人意,比如從始至終,宋軍都沒有一個絕對的統一指揮;比如從始至終,皇帝都沒有一腔拋頭顱灑熱血,抗戰到死的氣魄;比如從始至終,宋軍都沒有一次像樣的抗擊戰役。
然而,「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在很多的局部小區域,其實還是有很多英勇的將領和士兵在努力。他們為了民族大義,為了保護身後的家園和親人,他們寧死不屈,寧死不降。哪怕孤城一座,彈盡糧絕,他們依然沒有選擇放棄,哪怕皇帝已降,北宋已沒,他們依然沒有選擇退縮。
在那一刻,宋人骨子裡的最後一絲血性被保存了下來,雖如燭火搖曳,卻是生生不息。
後來有很多人不解,明明北宋已經滅亡了,那些人還守著一座孤城干什麼?他們到底在為誰而守?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如果你能讀懂這句話,那麼你就能理解那些忠志之士為何而守。因為他們守的不是城牆,而是心中的大節。即便山河破碎,我亦視死如歸。
到這里,你可能會疑惑,我不是要寫北宋名伎李師師嗎?而上面這些好像都是男人們的事,和她一個女人有什麼關系?
我想說,打仗雖然都是男人們的事,但是在民族大義和國家大節面前,有時候女人,她真不比男人差。
至此,名動京城十幾年的風華名伎李師師就此落幕,並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了重重的一墨。
結語:
客觀上講,李師師只是歷史洪流中的一位小人物,她沒有什麼能量,也挽救不了走向衰亡的北宋,可是正如馬克思所說,推動歷史發展與前進的,不單單是靠個別的英雄人物,還應該包括無數個小人物在各自的無意識的行為下,相互作用出來的結果。
而正因為李師師的視死如歸,以及無數個像她一樣的小人物的視死如歸,他們用自己的生命點亮了一道光,然後再用這道光,喚醒了無數個和他們一樣,內心還有氣節,還有堅守,還有血腥的男兒。
於是,剩下的半壁江山裡,終於涌現出了無數個具有民族氣節的人。比如岳飛,比如辛棄疾,比如文天祥。
孟子有句話我很喜歡,今天就用這句話做結尾。
人要有一種精神,一種無論遇到多麼惡劣的情況,都要往前沖的精神。這種精神叫勇氣,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