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天都罩著黑袍,為何到了晚上,阿拉伯女人卻是另一番風情
尊重信仰但又不甘於屈服於宗教信仰,是導致當地伊斯蘭教女子早上蒙著黑紗而晚上則時尚外出的。雖然說信仰很重要,可當生活融入了文化後,很多嚮往自由的女子都不甘於一輩子活在黑紗下面,所以會選擇在晚上顯示自己的美麗,或者是她們覺得晚上神靈可以諒解自己。
當宗教信仰和文化融入,自然會出現輕微違背信仰的問題,阿拉伯女子的行為也可以理解。
2. 誰能文學的描述一下沙漠名族的外貌特點,例如阿拉伯人(雖然部分不屬沙漠民族)
傳統服裝為白長衫、粗毛呢斗篷、黑色燈籠褲;戴白布或方格布的蓋頭或纏頭。大部分地區的婦女外出戴面紗。婦女喜戴戒指、項鏈和鼻環等首飾;有的還在前額、脖頸、雙唇、雙頰、胸部、腳掌黥染藍色花紋
男子:身著大袍,外加披風,包頭巾上戴頭箍,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地隨季節和主人經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阿拉伯大袍的顏色除白色外,也有深藍、深灰、深棕色和黑色。阿拉伯人的內衣,各地區也不相同。上衣多為條紋長衫,也有白雹嘩做色汗衫,夏季許多人不穿內衣。下身穿著奇特,葉門、阿曼、阿聯酋等國流行男穿裙子女穿褲,偏僻地區的部落或窮人僅用一塊布把下身一圍了事。利比亞、突尼西亞等國的男士是喜歡穿肥大的燈籠褲。由於阿拉伯男子一年四季大袍不離身,內衣的式樣和色彩就沒有多少顯露的機會。
披風在阿拉伯人看來,是節日盛裝,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風,顯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漢氣概。披風花色繁多,質量也不相同。如科威特的披風市場上,男式、女式、夏天穿的透明紗披風、冬季穿的羊毛、駝毛、呢絨披風樣樣俱全;有平民穿的物美價廉的普通披風,也有王室成員及富翁們穿用的做工精細、鑲有金銀絲的豪華披風。
阿拉伯人的包頭巾,也是沙漠壞境產物,起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陽防曬,冬天禦寒保暖。這種頭巾是塊布,將其放於頭上,再套上一個頭箍固定之。其色多為白色,也有其他顏色。布料有優劣厚薄之別,隨季節和條件而定。
頭箍是用駝毛做成的圓狀環,多為黑色,偶有白色,粗細輕重不等。年輕人喜歡粗重的頭箍,再系根飄帶,顯得瀟灑、英俊男人們頭上纏一條白色的長頭巾,不戴頭箍。他們的頭源衡巾除起帽子的作用外,還有其它用途:睡覺時做鋪蓋,禮拜時當墊子,洗臉時做毛巾,買東西時當包袱,刮風時蒙在臉上擋風沙。
阿曼男子只披頭巾,不戴頭箍,頭巾的顏色有等級之分,多為白色或素色,王室人員用紅、藍、黃三色為基調的特製頭巾,其他人們禁用。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長期養成的裝飾習慣,其式樣繁多,各有千秋,尤以葉門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
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衛的武器,後逐漸成為珍貴的裝飾品和民族風俗。阿拉伯人覺得只有佩戴腰刀,才能顯示男子漢的俠義、瀟灑和威武氣概,不佩腰刀的男人不算好漢。同時,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長大成人的標志。至今還有些部落,當男孩長到15歲就為他舉行佩戴儀式,以示祝賀。
腰刀柄的製作也很講究,有牛角、羊角和木質的,最名貴的是用犀牛角或長勁鹿角製成,用金銀鑲上圖案或經文,光彩奪目,價值連城;有的還鑲上主人很氏、製做年代,代代相傳。
女子:頭戴黑面紗,身穿黑大袍是伊斯蘭教規定下的阿拉伯婦女形象。阿拉伯婦女的黑面紗很薄,戴上面紗,外人見不著主人的臉,主人卻能透過紗同網視物如常。有少數婦女戴雙層黑紗,視物困難,常需兒童幫助;有人用一塊黑紗蓋住頭發,另一塊遮住面部和嘴巴,露出眼睛;有人在黑紗上開一個或兩個小洞,便於視物。黑紗有大小,小的罩住頭及脖子,大的蒙在頭上,四角可垂至胸部,甚至腿部。多蘆老數婦女除戴黑紗外,裡面還戴有做工精細、鑲嵌飾物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