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抗日戰爭中,日本有女軍官嗎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二戰期間的日軍作戰部隊有女軍官。從有關資料得到,因為日本本土當時男尊女卑的思想還相當嚴重,陸軍的幼年學校、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校都不招女學員,日軍作戰部隊沒有女兵設置,只在後勤部門、情報部門通常從事諜報、醫療、慰安等工作的女兵,或者級別很低,數也不多。她們無有軍銜,只是軍屬,軍隊的附屬人員。
即便是川島芳子、南雲造子這種女間諜,也沒有軍銜,她們不是軍人,看一下川島芳子的照片就知道了,她穿的軍服都不是日本的制式軍服。
電視劇里那麼多女鬼子,難道侵華日軍中真有女兵么?(真傢伙來了,這個就是真實畫面了)
通信兵,則是另外一支女兵多見的兵種。1942年底,日本開始招募女子通信隊員,隊員為17至25歲的單身者。首批隊員約180人,經訓練,於1943年投入工作,主要任務便是在情報室接聽防空監視所的電話,將敵機來襲的情報輸入情報台,傳達到隔壁作戰室的「地圖板」上。至日本投降時,女子通信隊員總人數達370人左右
2. 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何沒有女兵俑
秦兵馬俑中沒有女性,完全是因為秦朝制度所導致,雖然有女性,但是他們並不上戰場打仗,女性只是作為後備力量,為前線的男兵維持“能量”,但是在漢代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女兵馬俑
漢拆搜陽陵的陶俑個個面帶微笑,被認為是“或許與漢景帝時期‘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有關”。這個時期隨著經濟生活的好轉,女性的社會處境也得到改善,能歌善舞、習武競技者比比皆是,騎馬不足為奇。
漢代沒有女兵。漢陽陵女騎馬俑絕對不是戰場上的女騎兵,她們並不披著鎧甲。這類女俑有可能是西漢禁衛軍中女侍衛的形象。所以對於秦朝的秦兵馬俑為什麼沒有男兵這個現象,還是處於秦朝制度所導致的,畢竟女兵都不像花木蘭一樣上前沖鋒。
3. 二戰時期的女人為什麼沒地位!
因為輪棚清戰爭時期的女人不算作勞動力,沒有辦法上戰場,所以地位就臘前非常的低,人們普遍認為女人只能做家務,無法上戰場,保家衛國。對國家沒有貢獻。所以二戰時期女人沒有地位。
如果需要刪除的話,請兩天以和飢後再刪,這對我很重要,謝謝了。
4. 二戰時期的德國是否有女兵
自1871年德意志第一帝國誕生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孔武強悍的德國軍隊歷來是男人的世界。但是,這個歷史到了第三帝國時期被改寫了。
1935年5月頒布的德國「國防法」在第一條第一款中規定:「每個德國的男人都有義務服兵役。」同時在第二款里又規定:「每個德國男人和女人在戰時均有超越兵役為國服務的義務。」這是一個十分糟糕的法律表述,它至少不應該把義務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放在一起談。難道女人在和平時期就不必為國服務了?本來沒有當兵義務的女人又如何在戰時和男人們一起「超越兵役」?
一向嚴於語言修辭的德國人為什麼會在如此重要的法律中做出了如此含糊不清的表述?合理的解釋是,准備打仗的德國要給戰時的人力資源預留出最大的合法的開發空間,同時又不願意過早明確具體的形式。
具有「一戰」經驗的希特勒深知的一點是,以德國男子的數量規模根本不可能勝任一場稱霸歐洲和東擴疆土的大戰。一旦開戰,德國一方面要在兵源上傾全國男丁之力,另一方面,凡女性勝任的非作戰類軍中崗位,應由女性占據,藉以釋放更多的男子用於前線作戰。
4年之後,隨著波蘭戰役的爆發,德國女性介入戰爭的形式終於得以明確:符合條件的女性將以「國防軍女助手(Wehrmachtshelferinnen)」的身份介入非前線的軍隊工作。
在當代德國的社會福利體系中,服務於國家的工作年限均被納入養老金的有效工齡,這一規定與當事人就職期間的國策是否正確,當事人所服務的國家組織是否在後來被判有罪,當事人為其服務的政體是否一直延續都不發生直接關系。這也就是說,無論當事人在納粹時期是黨衛軍、國防軍還是國防軍女助手,他的服役時間都會被聯邦德國計入其領取國家養老金的有效工齡,除非當事人本身被定為罪犯。在德國的第六社會福利法典(SGB6)中,「國防軍女助手」的服役期也在退休工齡計算的范疇之內,而「國防軍女助手」的概念也涵蓋了「黨衛軍女助手」,即被很多人誤讀的所謂「女黨衛軍」。
在「二戰」時期的德軍建制中不存在女性,女人在軍中的身份只是協助者,沒有軍職和軍銜,也不佩帶武器,而且基本上只在自願者中間徵召。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應征成為「國防軍女助手」的德國婦女達50萬人。戰爭結束後,這批帶著傳奇色彩的女人們像沙中覆水一樣迅速從現實中蒸發了。她們不寫書,不集會,無組織,也無聲響,眾多和「二戰」有關的史書和文學作品中也很少提及這一批人。
在北威州花山市的采訪中,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二戰」時的國防軍女助手,她就是黨衛軍老兵查斯特洛先生的太太安捷.查斯特洛。
她出示了一張自己當年穿「國防軍女助手」制服的照片。從這張照片開始,安捷講起了她的往事:
「我是1925年出生的,我的家鄉在德國最北部的施勒斯維西斯坦。我的父母一共有5個孩子,當時在德國多生孩子是能得獎章的,生4個孩子的母親能得一枚銅牌,生6個孩子得銀牌,生8個就得金牌。我媽媽可是銅牌母親呢。我的上一輩人有很多打過兩次世界大戰,我父親就是一個。他1889年生人,1917年剛滿18歲就應召入伍參加了一戰。」說著安捷在相冊中找到她父親在「一戰」期間的一張全身照片。照片上的男子身著整齊的軍服,體形魁梧,挺胸收腹,兩撇胡須向上翹起,看上去很威武,又帶幾分殺氣。安捷撫摸著那張發黃的照片繼續說道:
「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和平年代,父親的職業是屠夫,靠宰牛賣肉為生。一戰後的德國經濟瀕於崩潰,很少有人能買得起肉,貨源的供應也非常緊張,這迫使父親關閉了自己的肉店。在看不到前途的情況下,他把德國振興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了極右黨派身上,而且參加了納粹黨。1944年,在德國軍隊從東線戰場節節敗退的形勢下,已經55歲的父親再一
次穿上了軍裝,但時間不長,他就在守衛但澤(現屬波蘭)時被蘇軍俘虜了,後來他就死在了蘇聯的戰俘營。一個從戰俘營回來的人對我母親說:你先生是在戰俘營里餓死的。死之前他已經沒有了飢餓的感覺,只是一遍一遍地說他非常非常想家
「1943年2月18日,德國宣布進入全面戰爭,全部社會活動、一切人力物力都投向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戰爭!為了填補前線的兵源損失,本土防空部隊的軍人大多被調去加強前線的步兵師,結果就空出了大量可以由婦女和學生替代的崗位。我和弟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上防空陣地的。我弟弟是1929年出生的,參戰時還不到15歲。為了使這群中學生在作戰期間仍然能夠學習,弟弟的老師也進入了軍隊,以便在戰斗的間隙為他們上課。
1943年,我被征入國防軍的海軍助手系列,任務是支持海岸高炮部隊,當時剛18歲。我們的制服是灰色的,而真正的海軍制服是深藍色的,這是海軍的陸地支持人員和海上作戰部隊的一個差別。我操作過3種防空器材:探照燈、防空監聽器、導向儀,主要是為10厘米口徑的高射炮指引敵機目標。操縱這些大傢伙沒把子力氣是不行的,以前這都是男兵乾的活兒。所以接替他們的姑娘們必須身體強壯。」
在老相冊中,我看到了安捷和幾個女孩子在探照燈前的一張合影,果然個個強壯。我放下照片後問道:「二戰期間,德國和蘇聯都曾大規模地徵召婦女參加軍隊工作。我記得蘇聯徵召了80萬,德國徵召了50萬。您知道蘇、德兩國婦女在參戰形式上有什麼區別嗎?」
安捷答道:「有很大的區別。俄國的參戰婦女是真正的軍人。除了常規的醫療和通訊工作外,她們中有很多人和男兵一樣當狙擊手、偵察員、坦克兵甚至干飛行員。而在德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女兵。直到戰爭的最後關頭,德國也沒有派女性去最前線廝殺。這是一條底線,也是西歐各國的傳統:火線作戰部隊只能由男性組成。所以,在二戰中蘇聯女兵有很大死傷,而德國方面的參戰婦女損失很小。我看過一個統計材料,上面說,到1944年10月,德國的女人共承擔了350個探照燈連的任務,到1945年3月(也就是德國投降前一個多月),像我們這樣直接介入軍事活動的婦女達到了50萬人,差不多佔德國剩餘總兵力的20%吧!不過,官方從來不把我們這些人視為正規軍的軍人,而稱我們是國防軍女助手。我們分布在防空、通訊、裝備維護等領域。此外,負責戰地服務的准軍事化女性還有10萬人。
「但這並不說明納粹沒有打過讓女性上一線作戰的主意。曾擔任德意志婦女會主席的尤塔在她的回憶錄里說過:1945年初,帝國青年局的局長阿克斯曼打算向納粹的黨辦主任鮑曼提出成立女兵作戰營的建議,為此他來徵求尤塔的意見。尤塔說:絕對不可以,如果我們的戰爭打到了寄希望於婦女來拯救我們的程度,這種戰爭無論如何都不再有意義。女人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講就不適於扛槍打仗。尤塔這一句話救了很多人。
「在所有參戰的婦女中,上高炮陣地的人是最有風險的。好在我駐守的地方並不是盟軍空軍的攻擊重點。我們的防空部隊駐扎在德國西北部的海岸附近,高炮陣地設在漢堡和庫克斯哈芬之間的一條河道旁,這是易北河的一個支流,空襲不太頻繁。這使得我們這群女兵們都很喜愛這樣的生活,因為它足夠刺激卻並不十分危險。另外,生活供應也相對充足。天哪,我們一個個都吃得很胖。在服役期間,我們還能經常有機會回家。每次回家,我們都換上花花綠綠的衣裳,因為我們嫌制服不好看。
「我對戰爭的記憶不像我先生那樣恐怖,因為我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恐怖。這和我當兵的地點有直接的關系。如果我在東線參戰,命運會是另一種樣子。希特勒自殺以後,接任他職位的海軍將軍鄧尼茨(他應該說是德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國家領導人)立即在呂貝克宣布投降。投降的命令一下,我們這一群女兵立即就被遣散回家了。這是英國紳士們的決定,他們不難為戰敗國的婦女。
說話間,安捷又翻出了一本相冊,那上面都是去蘇聯旅遊時拍攝的照片。她喋喋不休地給我一張接一張地介紹,就這樣大約過去了半個小時她才意猶未盡地合上相冊,她說:「那都是1989年的事了,我們剛從那裡回來不久,蘇聯就解體了。德國人沒有打垮他們,他們自己垮掉了。」
5. 秦始皇陵兵馬俑里為什麼沒有女性
6. 女子從軍後與部下有染,故而將職位讓給部下,悲慘的人生從此開始了嗎
話說在21世紀的今天,女兵這個群體已經不再是一件什麼新鮮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卻並非如此。比如說古代的花木蘭,之所以千百年來讓人感到津津樂道,主要在於稀奇和新鮮,因為古代女子很少從軍。
不過在歷史上,卻有一位女子在從軍後,和部下產生好感,並且數月後有了身孕。而這個身孕,也導致其結局凄涼。那麼,事情的經過如何呢?我們一一道來:
圖片:陳氏女子從軍劇照
2、清軍的艱苦
雖然看起來多隆阿代表朝廷討伐陝甘的叛亂武裝,似乎十分具備優勢。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陝甘的叛亂人數,是清軍的好幾倍,而且此時的清朝由於丟失了江浙地區,導致清朝在稅收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因此清朝經常無法足額給清軍撥付軍餉。
不過對於多隆阿來說,軍餉缺乏其實並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因為他相信,只要清朝的朝廷還存在,拖欠的軍餉遲早會得到支付,但是沒有足夠的錢財,清軍想買大炮和洋槍,那就沒轍了,從這可以看出清軍的條件何等艱苦。
3、巾幗不讓須眉
話說陳氏作為一個女子,參與清軍,難不成就沒人發現?別說,還真沒人發現,其實當代人在飲食方面大多營養過剩,因此皮膚光澤飽滿,而看過清末老照片的人不難發現,清朝社會的百姓乃至古代的百姓,限於生活條件問題,往往黑瘦矮小。
因此,如果女扮男裝,也很少有人會發現其性別是男還是女。在古代,女扮男裝是具備很大可行性的。
陳氏參加清軍,就是利用這個便利得以實現的。不過,陳氏當兵雖然為了混口飯吃,但絕對對得起清朝,陳氏在參與清軍的戰斗中立下了不少功勞,並且因為這些功勞,還成為了一位中層軍官,如果套用現在的軍銜制度來說,陳氏的級別大約相當於上校、中校左右。
7. 秦始皇陵兵馬俑為何沒有女兵俑
秦始皇陵自1974年被發現之後,就被列入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而秦陵中的兵馬俑更是千人千面、惟妙惟肖,世界各國的遊客也是慕名而來,想要一睹其風采。
有著兩手准備的秦始皇便派李斯按照咸陽宮的布局,為其修建一個地下王朝,以便自己逝後也能在地下統一江山。因此,秦始皇令人建造的兵馬俑肯定是最具有戰鬥力的秦朝御林軍以及巡行時精銳的衛隊、步兵、騎兵等。從這一點來看中者,秦陵中沒有女俑也便很好理解了。
收筆:看到這里,想必大家也就明白秦陵中為什麼沒有女俑的原因了,我在這里也為大家小小的總結了一下:
第一點則是因為秦朝的軍制中不鼓勵女人上戰場,就算是緊急狀況被送上戰場也不參加正面的殺敵。
第二點則是因為秦始皇建立自己的地下王朝,理應選擇戰鬥力陸汪強勁的士兵來保護大秦的安康,所以從這一點考慮,秦陵的兵馬俑中才沒有女俑。
但就目前為止,秦陵並沒有被全面挖掘,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秦陵中真的沒有女俑。或許按照秦始皇的高瞻遠慮,為了自己逝後世界的平穩發展,也可能會有農耕、針織等形象的女俑出現。
8. 為什麼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國將軍都是男人,沒有女人
古代軍人參與戰爭的方式和現代是截然不同的,三國時代那樣的亂世中,將軍都是從一場場的血戰中成長起來的,冷兵器戰爭的方式完全是赤裸裸的憑力氣,耐力,膽量,身體的爆發力,敏捷性,反應畢拍速度等各方面的體質說話,而女性在這方面肯定是不如男性伍雹的。而且古代的社會腔數帆體系和文化,觀念等方面也不可能允許女人去打仗。當然也就更談不上當將軍了。
9. 為什麼二戰中很多國家不讓女參加戰爭
其實碼早備是現在很多國家也不會讓女人參加戰爭,原因很簡單,一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女睜畝性的遲毀身體力量不如男性,所以在二戰和一戰的時候自然是不會允許女性參戰,因為他們身體素質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第二是長期以來女性在各國都是我保護的群體,所以也沒有機會參戰。
10. 為什麼戰斗機沒有女性飛行員
戰斗機有女飛行員啊,我們國家就已經培凳橋養了。
但是女性不適合開戰斗機
原因有2:
1、女性去飛行了,家裡沒有人管了,孩子纖啟誰照顧?
2、戰斗機要打仗的,女性生理因素決定了她們不能全天候、全時域升空作戰。開飛機不像陸地打仗,不舒服了可以休息一下,在飛行中,有一絲的精力分散都可能讓她完蛋,所以說這個職業不適合女棗豎猛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