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生的陰道和直腸在哪個部位
直腸在上面豎立著,陰道在下面豎立著,
B. 女人內臟結構圖
內臟是指在體腔內,借管道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的器官的總稱。主要包括人體胸腔、腹腔和盆腔器官的分布:鼻、咽、喉、肝臟、膽囊、胃、腎、小腸、直腸、十二指腸、胰、輸尿管、卵巢、膀胱、子宮等。
(2)女人直腸的位置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內臟包括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所有器官。
消化系統:口到肛門的管道(食道、胃、小腸、大腸等)和開口於此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等)。
呼吸系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
泌尿系統: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
生殖系統:內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屬腺)和外生殖器(以兩性交媾器官為主)。男性生殖腺為睾丸,生殖管道為附睾、輸精管和射精管,附屬腺為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外生殖器為陰莖和陰囊。女性生殖腺為卵巢,生殖管道為輸卵管、子宮和陰道,外生殖器為大陰唇、小陰唇和前庭大腺。
(注意:心臟不屬於內臟,要有管道與外界相通的才屬於內臟。脾臟也不屬內臟,它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沒有內臟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的功能。)
C. 女人的直腸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人體的直腸其實就在肛門之內,它與肛門相連,上面是乙狀結腸部分,是大腸的最末一段,因為是相對垂直向下的,所以被稱為直腸。
直腸與小骨0盆腔臟器的毗鄰關系男女不同,男性直腸的前面有直腸膀胱凹、精囊、輸精管壺腹、前列腺、輸尿管盆部;女性則有子宮、陰道、陰道後穹、直腸子宮凹、子宮陰道隔。因此,臨床指診時,經肛門可觸查前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宮和陰道等。
(3)女人直腸的位置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解剖結構
其行程不是直線而有幾個彎屈,它有三條橫皺襞,其中兩條在左,一條在右,高度不同,從下面看來三個皺襞互相掩疊,圍直腸一周,支載糞塊。
直腸近肛門的一段擴大成為直腸壺腹,裡面有垂直皺襞6~10條名肛柱,肛柱上面有靜脈叢。直腸終於肛門。肛門有肛門外括約肌及肛門內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是隨意肌,屬會陰肌。肛門內括約肌是腸內環肌加厚而成,屬平滑肌,其作用是於大便臨完結的時候徹底清除殘存在肛門管里的廢物。
直腸指在第3腰椎體前方起自乙狀結腸,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過盆膈移行於肛管的一段腸管為直腸。直腸是消化管位於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長10~14cm。直腸並不直,在矢狀面上形成兩個明顯的彎曲,即直腸骶曲和直腸會陰曲。在冠狀面上也有3個突向側方的彎曲,但不恆定,一般中間較大的一個凸向左側,上下兩個凸向右側。當臨床進行直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時,應注意這些彎曲部位,以免損傷腸壁。
D. 【干貨】直腸癌分期圖譜
說到直腸癌治療,就不得不提放化療後直腸全系膜切除術(TME,包括直腸、直腸周圍系膜脂肪及周圍淋巴結等)、新輔助放化療。
圖 1 腫瘤穿透直腸腸壁累及系膜脂肪和淋巴結,沿直腸系膜筋膜的切緣無腫瘤浸潤,可行 TME
對直腸癌患者進行准確分期,有助於判斷患者能否行 TME 以及是否需要新輔助放化療。MRI 是直腸癌局部分期最准確的手段,讓我們通過這篇圖譜一起來學習一下。
MRI 評估環周切緣(CRM)和肛門直腸角
用 MRI 術前檢查以明確直腸腫瘤邊緣和直腸系膜筋膜(MRF)間的關系,是治癒性 TME 是否可執行的解剖基礎。
有 meta 分析顯示,MRI 評估腫瘤穿透直腸壁深度的敏感性達 94%,並且能清楚顯示周邊盆腔軟組織結構,所以 MRI 是標準的術前評估非表淺型直腸腫瘤的手段。
1. CRM < 1 mm 容易局部復發
圖 2. 直腸周圍的系膜脂肪被 MRF(紅色箭頭) 包繞(Pr- 前列腺,V- 精囊)
原發腫瘤或淋巴結距 MRF 的最短距離稱為環周切緣(CRM),CRM 是局部復發最有力的預測因子。
CRM < 1 mm 提示局部復發風險高,
CRM 為 1~2 mm 提示局部有復發風險,
> 2 mm 提示局部安全(圖 3)。
圖 3. 環周切緣受累情況
除了 CRM 外,MRI 還需要評估內容有:腫瘤位置和大小;直腸周圍或遠隔淋巴結是否轉移。
2. 肛門直腸角:低位直腸癌易復發
直腸位於肛門直腸交界處至乙狀結腸之間,直乙交接約在肛緣以上 15 cm 處,距肛緣 15 cm 以上的腫瘤為乙狀結腸腫瘤。
由於 MRI 無法確定肛緣,只能通過肛門直腸角判斷(圖 4)。低位直腸癌(圖 5)的解剖結構決定其更易侵犯周圍組織,完全切除的難度更高,局部復發率更高。
圖 4. 直腸癌位置劃分:距肛門直腸角>15 cm 、10~15 cm、5~10 cm、< 5 cm 的腫瘤分別為乙狀結腸腫瘤、高位直腸癌、中位直腸癌、低位直腸癌
圖 5. 低位直腸癌
直腸內超聲評估 T1~T2
MRI 評估 T3~T4
分期是局部復發的重要風險因子,良好的分期系統可以估計預後、指導治療、作為療效評價標准。舉凳
直兆答友腸癌 T 分期
T1腫瘤局限在黏膜下層
T2腫瘤浸潤固有肌層
T3腫瘤侵犯漿膜下層
T4腫瘤突破漿膜層,侵犯周圍器官、組織或穿透臟層腹膜
MR 無法區分腫瘤是局限於黏膜下層還是浸潤至固有肌層,直腸內超聲(US)能夠更准確地區分 T1 和 T2。
T1~2 期腫瘤未穿透腸壁,預後較好,T1~2 期 MRI 上可見直腸腸壁完整的黑色邊界(圖 6)。
圖 6. T2 期直腸癌
直腸腫瘤侵犯 MRF 的程度和淋巴結是否轉移,是進行新輔助治療時選擇治族槐療方案的二個主要選擇標准。
MRI 檢測直腸周圍組織浸潤的敏感性為 82%,腫瘤侵犯或促結締組織增生反應均可表現為直腸周圍浸潤(圖 7),為了避免分期不足,出現直腸周圍浸潤即作為 T3 期腫瘤。
圖 7. 直腸周圍浸潤(左);腫瘤局限於腸壁(右)
MRF- 的 T2 或 T3 期腫瘤治療相同,需單獨行 TME 或術前低劑量放療(5×5 Gy)。T3 期 MRF+ 腫瘤侵犯直腸周圍脂肪、切緣陽性,術前需長期放化療,MRI 確認新輔助治療有效控制腫瘤後再行 TME(圖 8)。
圖 8. T3 期 MRF+ 直腸癌
T4 期腫瘤侵犯周圍結構,如盆壁、陰道、前列腺、膀胱或精囊,這類晚期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放化療和廣泛切除(圖 9)。
圖 9. 直腸癌前列腺轉移
評估區域淋巴結轉移:N 分期
T1~T4 期淋巴轉移風險依次為 5%~10%、15%~20%、> 30%、> 50%。
經直腸 US、CT、MRI 檢查臨近器官侵犯的敏感性相似,但 MRI 檢測淋巴結轉移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
當淋巴結直徑 > 5 mm、邊界不清或呈現異質性時可以確定存在淋巴結轉移,但並非所有陽性淋巴結均能滿足上述條件。
直腸癌 N 分期區域淋巴結轉移
Nx無法評估
N0無
N11~3個
N2≥4個
進行 N 分期時,所有的淋巴結均應納入評估,研究顯示較小的淋巴結同樣存在惡性可能。
區域淋巴結
大小陽性率淋巴結總數
lt;0.5 mm2%169
0.5~1 mm5%145
1~2 mm9%268
2~5 mm17%327
5~10 mm62%54
gt;10 mm100%9
晚期 MRF+ 和 N+ 腫瘤的預後欠佳(圖 10),這類患者需要接受更為積極的新輔助治療。
圖 10. 低位直腸癌伴後側直腸周圍脂肪內多發淋巴結轉移
評估淋巴結時應重視直腸系膜外淋巴結,其轉移可致局部復發(圖 11)。
圖 11. 直腸系膜外淋巴結轉移的直腸癌 TME 後局部復發
標準的 TME 局限於直腸系膜內,因此若 MR 提示存在直腸系膜外淋巴結轉移,應行更廣泛的手術切除或鞏固性的放療。
無論淋巴結浸潤程度多寡(圖 12),均提示預後不良。
圖 12. 直腸癌患者 T2 加權圖像:少量直腸系膜外淋巴結轉移(左);紅箭頭:大量直腸系膜外淋巴結轉移,且右側邊界不清(右)
T4 期腫瘤或切緣陽性腫瘤以及切緣附近淋巴結可疑陽性的腫瘤應先予高劑量放化療,之後根據治療效果制定後續方案:
若腫瘤消退遠離 MRF 可行小范圍切除;
若僅有少量腫瘤殘留且淋巴結無轉移則行 TME;
若腫瘤完全消失則可保守觀察。
第八版結直腸癌 TNM 分期記憶法
國際抗癌聯盟(UICC)發布了第八版結直腸癌 TNM 分期,於 2018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新版本分期的改變主要是 腫瘤種植的定義及 M 分期的改變 ,具體描述如下。
新版 M 分期
M0 無遠處轉移
M1 有遠處轉移
M1a 遠處轉移局限於單個器官(如肝,肺,卵巢,非區域淋巴結),但沒有腹膜轉移
M1b 遠處轉移分布於一個以上的器官
M1c 腹膜轉移有或沒有其他器官轉移
解剖分期 / 預後組別
註:
1. cTNM 是臨床分期,pTNM 是病理分期;前綴 y 用於接受新輔助(術前)治療後的腫瘤分期(如 ypTNM),病理學完全緩解的患者分期為 ypT0N0 cM0,可能類似於 0 期或 1 期。前綴 r 用於經治療獲得一段無瘤間期後復發的患者(rTNM)。 Dukes B 期包括預後較好(T3N0M0)和預後較差(T4N0M0)兩類患者,Dukes C 期也同樣(任何 TN1M0 和任何 TN2M0)。MAC 是改良 Astler-Coller 分期。
2. Tis 包括腫瘤細胞局限於腺體基底膜 (上皮內) 或黏膜固有層 (黏膜內),未穿過黏膜肌層到達黏膜下層。
3. T4 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漿膜侵犯其他腸段,並得到鏡下診斷的證實 (如盲腸癌侵犯乙狀結腸),或者位於腹膜後或腹膜下腸管的腫瘤,穿破腸壁固有基層後直接侵犯其他的臟器或結構,例如降結腸後壁的腫瘤侵犯左腎或側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腸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宮頸或陰道。
4. 腫瘤肉眼上與其他器官或結構粘連則分期為 cT4b。但是,若顯微鏡下該粘連處未見腫瘤存在則分期為 pT3。V 和 L 亞分期用於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潤,而 PN 則用以表示神經浸潤(可以是部位特異性的)。
記憶方法
首先規定 T1-T4a 為 1-4 ,T4b = 4+1 = 5;
N1 = 1,N2a = 2,N2b = 2+1 = 3;
分期等於 T+N 數值之和, IIIA = 2-3,IIIB = 4-5,IIIC = 6-8;
例如 T3N2b 為 3+3 = 6,為 IIIC 期。
E. 女生的陰道和直腸在哪個部位
您好裂頃;陰道的毗鄰:前方有膀胱和尿道,後方鄰直腸。肆叢陸臨床上可隔直腸壁觸診直腸子宮陷凹、子宮頸和子宮口的情況鄭渣。
F. 直腸在什麼位置
直腸的概念在國際國內一直是統一的:直腸是自肛緣起向上15cm的一段大腸。但近年有一些學者和腫瘤組織,如ASCO(2001結直腸外科的臨床指導)、NIH、NCI提出了直腸的新概念。 其根據如下:①解剖特點,認為12cm以上的大腸更像是結腸,有系膜而不像直腸;②生物學特點,12cm以上的大腸的復發規律像結腸而不像直腸;③在腫瘤治療學方面,一般認為放射治療的直腸以骶岬以下為宜,因為其以下直腸位置固定,同時位置較低不易損傷小腸;④在手術中,骶岬容易標志。提出了二種新的直腸臨床概念:①手術中,自骶岬起向下至肛緣的一段大腸;②內窺鏡檢查,自肛緣起(Perianal skin)內窺鏡測量向上12cm的一段大腸。
G. 醫學人體結構圖
直腸的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狀結腸,在齒線處與肛管相連。長約12一15cm。直腸上端的大小似結腸,其下端擴大成直腸壺腹,是糞便排出前態升的暫存部位,最下端變細接肛管。直腸在盆腔內的位置與骶椎腹面關系密切,與骶椎有相同的曲度。直腸在額狀面有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彎曲,當行乙狀結腸鏡檢查時,必須注意這些彎曲,以免損傷腸壁。直腸上l/3前面和兩側面有腹膜覆蓋;中1/3前面氏稿有腹膜,並向前反折形成直腸膀胱陷凹或直腸子宮陷凹;下1/3全部位於腹膜外,故直腸為腹腔內外各半的腸道。直腸無真正系膜,但其上後方,腹膜常包繞直腸上血管和蜂窩組織,因此,有人稱為直腸系膜。在兩側有側韌帶將直腸固定於骨殲閉孝盆側壁。直腸壺腹部粘膜有上、中、下3個皺襞,內含環肌纖維,稱直腸瓣。中瓣常與腹膜反折平面相對。但直腸瓣數目可有變異,最多可達5個。直腸膨脹時直腸瓣消失,直腸瓣有阻止糞便排出的作用。
H. 女性直腸有怎樣的構造
長約12厘米,上接乙狀結腸,下連肛管,前方有子宮及陰道後壁,後方為骶骨。直腸上段由腹膜遮蓋,到了直腸中段腹膜折向前上方,覆蓋於子宮頸及子宮後壁,形成子宮直腸凹陷。直腸下部無腹膜遮蓋。肛管長2~3厘米,在其周圍有肛門內外括約肌和提肛肌,肛門外括約肌是盆底淺層肌肉的一部分。因此婦科手術或分娩處理時均應注意避免損傷肛管和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