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荷花6月的詩句(六月荷花的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里《小池》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 王昌齡《采蓮曲二首》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 白居易《池上》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 李白《妾薄命》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 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 李商隱《贈荷花》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 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 王昌齡《西宮秋怨》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 李白《古風·其十九》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 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 劉攽《雨後池上》
一年滴盡蓮花漏。 —— 毛滂《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 李白《采蓮曲》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 王維《山居即事》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 王維《渭川田家》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 蘇軾《江神子·江景》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 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 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 李白《古風·其十九》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六月的只找到這首,此外還有其他的詠荷的: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1.《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3.《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4.《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5.《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關於西湖荷花的詩句
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一代繁華如昨日,御街燈火月紛紛。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影送斜輝,波光迎素月。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低頭弄蓮葉,蓮子清如水。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釋義: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釋義: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後清香繚繞,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釋義:鮮艷明亮的荷花代表著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
——葛立方《卜運算元·席間再作》釋義:紅艷艷的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搖曳多姿。婷婷裊裊的碧葉紅花被一望無際、朦朦朧朧、含情脈脈、生長在水邊的蘆荻的背景烘托著。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釋義: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幹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一片荷葉都挺出水面。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盧照鄰《曲池荷》釋義: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李白《古風·其五十九》釋義:碧綠的荷花生長在幽靜的泉水邊,朝陽把她們映照得鮮艷無比。
雨停荷芰逗濃香,岸邊蟬噪垂楊。——閻選《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釋義:雨停以後,荷花和菱花飄散出濃濃的香氣,岸邊的垂柳上有蟬在鳴叫。
晚風收暑,小池塘荷凈。——劉光祖《洞仙歌·荷花》釋義:傍晚的清風消除了白晝的熱氣,小池塘里荷葉靜靜地挺立。
晚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璧。——辛棄疾《念奴嬌·西湖和人韻》釋義:雨打荷葉濺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蒼璧。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李白《子夜吳歌·夏歌》釋義:鏡湖之大有三百餘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苛花。
參考資料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荷花旁邊是碧綠的荷葉,荷葉高高低低,有的高高撐出水面,有的輕輕地浮在水面上,還有的挨挨擠擠好像一群兄弟姐妹。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地滾動著,晶瑩剔透,像一顆顆漂亮的珍珠。我被這粉紅色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自覺地陶醉其中。
當我還未踏上這片荷塘時,就已經聞到一陣陣的清香,身體上的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似的,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當我踏入荷花世界時,眼前整片綠色,讓人的眼睛及心靈都頓時明亮了起來。不愧是荷花的世界;看,800多畝的荷田,480多個品種,真所謂:規模之大,品種之多啊!
荷池中那荷葉也清翠欲滴,從中心出發,伸展出一條條清晰可辨紋路,它的周圍還圈著一些彎曲的滾邊,就像少女高高的裙擺,用那寬大的荷葉做一把遮陽的傘,那一定也別有一番情趣。
溫馨的夏日,陽光散落在池面上,泛起細碎的銀光。池面鋪滿了碧綠的荷葉,荷葉展綠疊翠,大大的綠手掌上滾動著晶瑩剔透的小水珠。朝著密生倒刺的圓柱形葉柄看上去,星羅棋布的荷花襲水踏月,拔雲推霧而來,在翡翠妝砌的舞台吐露絕卉芳華,它們披著粉色夢幻般的沙衣,看上去像小姑娘臉上的胭脂,又像織女遺落在人間的雲霧,它們姿態不一的斜坐在荷葉葉盤上,高貴、清雅,如一位千金小姐,有的蓓蕾微綻,像一個剛剛揉開睡眼的小女孩,有的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蜻蜓在荷花上飛旋,贊嘆著荷花的美。
我的奶奶養了一池荷花,它長得非常漂亮,花蕊里散發著芬芳撲鼻的香味,讓人聞起來都要陶醉了。
荷花長成後,大片大片粉紅顏色的花瓣上透出一點淡白,讓人看上去那麼美麗,那麼動人。荷花的花瓣不僅看上去美麗,而且摸上去也是一種享受。那柔滑的表面透出亮麗的光澤,花瓣條索纖纖,摸了後讓人有陶醉的感覺。
一陣風吹來,荷花荷葉都搖動起來了。此時,我彷彿也成了其中的一員,跟著她們舞動起來,完全陶醉於那迷人的景色中!不一會兒,我從迷人的景色中清醒過來。再看看四周,花紅柳綠,牆畫宜人,再加上池中的綠葉紅花,形成了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有句話說得好:「出淤泥而不染」,便是誇贊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與她那玉琢冰雕的形象。立夏,每當到了荷塘,碧綠的荷葉如同一張張大大的綠傘,遮擋著風雨的侵蝕,烈日的煎熬讓下面的花苞能夠健康的成長;盛夏,荷花吸收著陽光,吮吸著露水,立在荷塘上;有白的、紅的、紫的……各式各樣,美麗極了。可誰能想到,這樣美麗的荷花,卻是從淤泥中發芽生長的呢?難道我們不因荷花有著這種品質而感到敬佩它嗎?
荷花柔得似棉,靜得若水。但是烈日不能使其枯萎,風雨不能令它彎腰。它的根,緊扎地下;它的葉,相觸水面。它是那麼地依戀著水和泥土,以至到了秋天,一片片枯萎了的老葉還要落到水中,爛在泥里,為來年護花再盡最後一份力量。
荷葉很美,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又像一把把小綠傘。它們挨挨擠擠的,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在竊竊私語。雨過天晴,荷葉上沾滿了水珠,像一顆顆珍珠晶瑩剔透,一陣風吹來,水珠在荷葉上來回地滾動著,就像頑皮的孩子在溜冰場上盡情地溜冰。
1、宋·蘇軾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原文選段: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釋義:
發船渡海正是三更時分,參星橫掛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轉得很低。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總有停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也總有止住的時候。
天上的烏雲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緻是什麼人安排點綴的?其實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顏色,本來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學「乘桴」退出官場,現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對我來說是用不著了。如今政局轉為平和,我也是大略領會到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的樂聲了。
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為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2、宋·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原文選段: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3、宋·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原文選段: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釋義:
烏雲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4、唐·岑參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原文選段: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釋義: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熱,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斷絕。
知道您經常度越祁連城,哪裡會害怕見到輪台月。
請您下馬暫進入酒家壚,送您到萬里之外西擊胡。
功名富貴只向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5、唐·聶夷中《田家》
原文選段: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釋義:
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穀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修好了等待征斂。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宋代: 歐陽修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歸。 《送陶仁父》 宋代: 劉克庄自古送行情味惡,君行快似泛仙槎。
新班人少先投卷,下水船輕易到家。 南浦不堪看草色,西湖尚可及荷花。
諸公若問棲棲者,為說吟詩兩鬢華。 《和馬宜州卜居七首·白蓮池》宋代: 王炎處士幽居安在,荷花十里西湖。
無謂一池褊小,以人為重何殊。 《游石湖蘭若(二首)》明代: 蒲庵禪師荷花盪西湖水深,上有蘭若當高岑。
客吟時見猿鳥下,僧定不聞鍾磬音。 雨香秋林橘子熟,雲落空澗棠梨陰。
閑來掃石坐竹里,靜與山人論素心。 《西湖荷花有感》宋代: 於石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無數。
誰家畫舫倚紅妝,笑聲逈入花深處。 笙歌凄咽水雲寒,花色似嫌脂粉污。
夜深人靜月明中,方識荷花有真趣。 水天倒浸碧琉璃,凈質芳姿澹相顧。
亭亭翠蓋擁群仙,輕風微顫凌波步。 酒暈潮紅淺渥唇,膚如凝脂腰束素。
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嬌泣露。 湖光花氣滿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霧。
恍然人在蕊珠宮,便欲移家臨水住。 回首落日低黃塵,十年不到湖山路。
花開花落幾秋風,湖上青山自如故。
B. 關於6月的詩句(描寫六月的詩句)
1、宋·蘇軾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原文選段: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釋義:
發船渡海正是三更時分,參星橫掛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轉得很低。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總有停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也總有止住的時候。
天上的烏雲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緻是什麼人安排點綴的?其實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顏色,本來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學「乘桴」退出官場,現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對我來說是用不著了。如今政局轉為平和,我也是大略領會到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的樂聲了。
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為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2、宋·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原文選段: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3、宋·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原文選段: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釋義:
烏雲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4、唐·岑參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原文選段: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釋義: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熱,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斷絕。
知道您經常度越祁連城,哪裡會害怕見到輪台月。
請您下馬暫進入酒家壚,送您到萬里之外西擊胡。
功名富貴只向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5、唐·聶夷中《田家》
原文選段: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釋義:
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穀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修好了等待征斂。
麴院風荷【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採得蓮房愛子多。 秀 竹 村 鄉下老外婆, 家在河邊住。
出門只聞「布穀」聲, 林間有小路。 房後翠竹園, 房前梧桐樹。
表弟拉拉我的手, 河邊捉魚去。 桃園仲夏夜 大人搖蒲扇, 小兒捉蜻蜒。
樹上鳴蟬自在鳴, 隨你聽不聽。 閑聊天下事, 自在又輕松。
鋪好蓑衣躺下來, 仰天數星星。 南州六月荔枝丹,萬顆累累簇更團。
絳雪艷浮紅錦爛,玉壺光瑩水晶寒。 高名已許傳新曲,芳味曾經薦大官。
烏府日長霜署靜,幾株斜覆石闌干。 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月三日夜聞蟬】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麴院風荷【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採得蓮房愛子多。 秀 竹 村 鄉下老外婆, 家在河邊住。
出門只聞「布穀」聲, 林間有小路。 房後翠竹園, 房前梧桐樹。
表弟拉拉我的手, 河邊捉魚去。 桃園仲夏夜 大人搖蒲扇, 小兒捉蜻蜒。
樹上鳴蟬自在鳴, 隨你聽不聽。 閑聊天下事, 自在又輕松。
鋪好蓑衣躺下來, 仰天數星星。 南州六月荔枝丹,萬顆累累簇更團。
絳雪艷浮紅錦爛,玉壺光瑩水晶寒。 高名已許傳新曲,芳味曾經薦大官。
烏府日長霜署靜,幾株斜覆石闌干。 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月三日夜聞蟬】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六月三日夜聞蟬
唐 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芳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晉 陶淵明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
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
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
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
總發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
貞剛自有質,乃石乃非堅。
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
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1.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台東門送君去, 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唐代詩人高駢《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暑旱苦熱》: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翹飛上山,人困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宋代詩人秦觀《納涼》: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宋代詩人楊萬里《夏夜追涼》: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唐代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宋代詩人蘇舜欽《夏意》: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南京 南宋詩人陸游《幽居初夏》: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1.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楊萬里
2.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三衢道中》曾幾
3.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初夏睡起》楊萬里
4.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5.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
描寫歌頌六月的詩句如下:
1. 《小池》南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4. 《山亭夏日》晚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5. 《初夏睡起》南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6. 《三衢道中》南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C. 膽經在哪裡敲膽經有什麼好處女士適合敲嗎
我們要正確認識膽經,並不是所有的穴位都適合你。對於一些人來說,膽經也是不適合的,不適合的人真的不要敲。
4.做過器官移植的人不適合打膽經。
因為膽經會促進血氣升高,血氣升高可能導致嚴重的排斥反應。
5.對於血氣低的人,毛細血管硬而脆,膽經跳動後容易發生充血。
建議你降低敲膽經的強度。打掉淤血本身就消耗血氣,得不償失。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力度,不要太用力,而不是長時間使用蠻力,直到發燙。這里特別強調小兒拍擊膽經的方式。小孩子皮膚嫩薄,不需要像大人一樣敲打膽經。只要輕輕推他大腿外側或者輕輕揉一下就可以了。
D. 安陽到道口的車現在還通嗎12月份
通。截止2022年12月21日安陽到道口是常態化區域,車子正常通行,還是通的,居民可以自由進出。安陽指的是安陽市,位於河南省。
E. 吳剛從哪裡來,為何會出現在月球上砍桂樹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隱隱約約我們能看到月亮中有一些黑影在晃動,那就傳說中的「吳剛伐桂」。吳剛是誰?他又是怎麼跑到月宮裡面去的?又為什麼常年累月掄著一把斧子在砍桂樹呢?
這裡面有一個來自於上古時期的傳說,說出來給大家聽一聽。其實吳剛本是凡人,生活也很普通,結婚之後男耕女織,就像當時中國絕大多數普通夫妻一樣。
可是有一天,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吳剛突然迷上修道,據說修煉成仙後可以長生不老。於是他不顧妻子的勸阻,前往不周山學仙道去了。
家中只留下年輕漂亮的妻子一個人,此時,另一個人出現了,此人據說是炎帝的孫子叫伯陵。
伯陵對吳剛的妻子頗有好感,於是就經常借口跑到吳剛家裡去,幫吳剛的妻子干點農活了,閑下來的時候講點笑話了,伯陵也年輕,就這樣一來二去,兩個年輕人就開始互相產生好感。
這就有點像我們現在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狗血劇,最終,伯陵和吳剛的妻子走到了一起。吳妻不知道丈夫什麼時候回來,甚至她都懷疑丈夫還在不在人世間,一個女人到了此時沒有其它的選擇了。
三年時光匆匆而過,吳妻一口氣為伯陵生了三個孩子,正當他們在一起憧憬未來幸福生活的時候,吳剛回來了。
三年來,吳剛在不周山潛心修煉,還真的練成了仙風道骨,不死之身。他回到家裡,原本是想給妻子一個驚喜,沒有想到綠帽子已經被戴到了頭上。
看到家裡被鳩占鵲巢,憤怒的吳剛掄起斧子,一下子就把伯陵給砍死了。這下可惹了大麻煩了,伯陵是炎帝的孫子,就算做錯了事,也罪不至死吧。
炎帝大怒,下令把吳剛貶到冷清的月宮里去,那裡面有一顆桂樹。炎帝命令吳剛,什麼時候把桂樹砍倒了,你什麼時候可以回到人間。那是一顆有自愈能力的桂樹,吳剛一斧子下去,砍了一個缺口,可是當他要砍第二斧的時候,那個缺口自動長好了。
吳剛無奈,為了能夠回到人間,他只能在月宮里孤獨地不斷砍著桂樹。再後來,嫦娥飛了上來,嫦娥是因為偷吃了丈夫後羿的仙葯而飛到月宮的。同病相憐的兩人就在月宮里相見了。
再後來發生了什麼?吳剛的三個孩子被吳妻送到了月亮上,一個變成了小兔子,一個變成了小蟾蜍,還有一個變成了蛇。一下子,冷清的月宮又熱鬧了起來。
為了能夠早日回家,吳剛日夜不停地砍桂樹,盡管知道這是徒勞的,他還是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感動炎帝,放自己和三個孩子回家,和妻子團聚。過去的一切都過去了,他不想再去追究,只要一家人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足夠了。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月亮永遠是人影搖搖,那是吳剛在為了獲得一張回家的船票而努力奮斗。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也不知道妻子還在不在人世間,如果能夠重來,我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吳剛這樣想的。
吳剛是神話故事中一個人物。 小時侯,常聽爸爸講故事,說月亮上有吳剛砍樹,所以每當天高月圓時,總仰頭看看月亮,細看還真有人影,吳剛力大無窮,永無休止在月亮上砍樹。吳剛的故事在我腦海根深蒂固,無法忘記。
月亮中有吳剛伐樹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唐朝。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中《天咫》中寫道,「舊言月中有桂,有蟾-。故異書言,月桂高五丈,下有一人,長斫之,樹創隨合,人性吳名剛,西河人,學仙,謫令伐樹。」
故事就是這樣,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河人,炎帝之孫伯,趁吳剛離家三年學山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了三個兒子,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惹怒太陽神炎帝,把吳剛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隨合,炎帝就是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而吳剛的妻子對丈夫的遭遇也感到內疚,命他兒子鼓和役,飛上月亮,陪伴吳剛,一個變成「蟾蜍」,一個變成「兔」。
毛主席在他的詩詞《蝶戀花 答李淑一》中,有這樣的詩句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中,連用了兩個和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一個是嫦娥奔月,一個是吳剛砍桂樹。嫦娥奔月大家都很熟悉,吳剛是從哪裡來的,為何會在月球上砍樹?
山西人吳剛,一個犯了錯誤的學仙人在有關月亮的神話中,嫦娥上月亮很早就被人們熟知,但吳剛上月亮,到了唐代才被人記錄下來,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
西河是現在山西汾陽一帶,從這個記錄可以知道,吳剛是山西汾陽人,一個道士,學仙的時候犯了錯誤,被貶到月宮上砍桂樹。那麼吳剛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這個記錄並沒有說明,但是古老的奇書《山海經》里有這樣一段記載:
有人認為這里的吳權就是後來的吳剛,吳權因為自己的老婆給自己戴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不僅和人私通,還生了三個孩子!是個男人都不能忍受,於是吳剛一氣之下就殺了伯陵,但人家伯陵是炎帝的親孫子。於是吳剛被貶到月宮,主要任務是砍桂樹,而且這個桂樹每砍一下就會合攏,吳剛永遠也砍不完。
吳剛伐桂,原始 社會 思維意識的體現。古代的神話傳說,反映了原始 社會 的思維意識。從吳剛這個故事中,反映古人反抗意識的覺醒。
原始 社會 的許多神話都反映了人們的反抗意識,比如誇父逐日、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都有堅持奮斗,努力抗爭的人生態度。這些抗爭是人與環境和自然的抗爭,但是吳剛砍桂,反映的卻是人和「神」的斗爭,或者是人和掌權者的斗爭,有階級反抗的意識萌芽。
這個故事,也反映了先民的勞動意識。
「砍伐桂樹」這一懲罰,是一種辛苦勞作的象徵。它反映但是先民對勞動的認識:繁重而又重復,不會有終止。這是神對人最殘酷的懲罰。故事賦予了原始 社會 最深層次的勞動意識,一代接一代,生命延續,皆在勞動。
月宮吳剛,還反映了先民對自然的 探索 。
面對皎潔月亮中的陰影,由於認識所限,展開自己的想像,創造了美麗的嫦娥和辛勞的吳剛,反映了先民對大自然的 探索 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人類不斷的進步。
吳剛伐桂的故事並不像嫦娥奔月那樣廣為人知,同樣是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吳剛本是漢朝一個修道的凡人 ,他為了修仙不願娶妻生子,令父母傷心,後來他獨自出門求仙離家出走,老父母互相攙扶著尋找兒子後來客死他鄉。後來吳剛煉成仙丹吃了之後到了天界,但是因為不孝父母,惹怒了天帝,被天帝罰他砍伐桂樹,並說只要砍倒桂樹就能免除懲罰。但是吳剛每砍一斧,桂樹就會馬上癒合,所以吳剛會砍伐不止,永遠砍不倒桂樹。
這個傳說還有其他版本,最終的結局都是吳剛砍永遠砍不完的桂樹。
吳剛和奔月的嫦娥,在寂寞的廣寒宮,一個做著永遠的苦功,一個無邊寂寞,可見月宮其實是個懲罰的處所,很像人世的冷宮。
世人都是喜暖不喜冷的。成仙是凡人的願望。嫦娥是偷吃了靈葯違規成仙,吳剛矢志修仙上了天界,但他們都因為有道德錯誤,還要經歷歷練,在廣寒宮長久勞作和煎熬。
仙凡有別,凡觸犯者都會收到天帝懲罰,在古希臘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懲罰,那個就是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他給人世了火,自己卻違背天條受了懲罰,被一個雄鷹每天啄食肝臟,忍受著無比疼痛,而肝臟又總是重新長出來,再被雄鷹啄食。
這比砍伐的桂樹的懲罰重的多了,相同之處是永遠都沒有停止之時。無止無盡其實是最大的懲罰。
相對於希臘神話,中國神話中的神和人都有著私心,或者說更具人性,就像嫦娥,她有成仙的想法偷偷吃了靈葯。比如吳剛他為了成仙丟棄父母。他們反應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通群眾對仙界對長生的嚮往,非常真實。
「吳剛伐桂」與「嫦娥奔月」一樣,都是家喻戶曉的月亮神話傳說,那麼,吳剛為何會在月球上不停砍樹?且看以下幾種神話傳說版本:
一、綠帽子說: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
有人根據這段文字,認為吳權就是吳剛,他被伯陵戴了綠帽子,妻子阿女緣婦後來還生了三個兒子,吳剛知道後怒殺伯陵,炎帝因此發配吳剛到月亮上,命他砍伐不死之桂樹。
這段傳說僅是憑借吳剛和吳權同姓而想像出來的,而且炎帝只是太陽神,陰陽相對,他怎麼又能將吳剛發配到太陰月亮上?
二、相戀嫦娥說:
傳說吳剛是天庭南天門守將,經常在崗時偷跑出去與嫦娥相會,玉帝獲悉後罰其到月亮上當伐木工,並說如果不砍光月桂,就不能再與嫦娥相會,吳剛努力伐樹,但每當即將砍完時,便會被玉帝派來的烏鴉搗亂,所以吳剛永遠都在砍樹。
這個傳說明顯是為嫦娥量身定製的,或許人們只是不忍嫦娥月宮寂寞,也或許想讓神話傳說更有凡間生活氣息。
三、瘟疫說:
傳說吳剛本是咸寧人,很久以前當地曾有一場瘟疫,吳剛之母也病倒了,在觀音指引下,吳剛通過桂榜山上的天梯爬到月宮偷摘桂花,玉帝發現後,被其孝心感動,但又不能輕易修改天條,於是就讓他伐桂,並說什麼時候砍完樹就可以回家,但凡人豈能砍完神樹,於是吳剛至今仍在伐木中。
這一傳說是最感人的版本,但其中觀音現身,有佛道合一的痕跡,更可能是宋代之後的傳說。
四、《酉陽雜俎》說:
當前可查關於「吳剛伐桂」的最早文獻是唐人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其中提到: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釋氏書言須彌山南面有閻扶樹,月過,樹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此語差近。
這段文字中,介紹了吳剛是西河人,曾學過仙道,因為有過錯被謫令伐樹。西河在今山西汾陽一帶,民俗認為桂樹可護靈,這或許才是吳剛伐桂傳說的起源。
月球和月亮不是一回事兒。月球是最近三兒國扔了個垃圾飛行器上去,然後走丟了的地方。那是個死一般的地方。雖然大家都想在那活下來,並且把那變成自己的宅基地。月亮不是這樣的,那是個生不如死的地方。是個是個服刑地,也是個逃犯的聚集地。吳剛就是第一個來這兒服刑的犯人。
後羿 射下九個太陽,昆侖山 西王母 不知出於什麼目的,給了後羿 一顆仙丹 ,後羿可是有媳婦兒的人, 就給一顆 。嫦娥也不是什麼賢妻,以前, 後羿射封豕長蛇,變著花樣兒給她做好吃的,後裔太粗,不知道細水長流,結果射盡吃絕。 嫦娥的主食就剩烏鴉炸醬面了。嫦娥烏鴉炸醬面吃惡心了,對後羿也不抱什麼幻想了,吞下那唯一一顆的仙丹,飄飄悠悠的就上了月亮。後羿扯開弓一射,可惜年紀大了,只聽「當」的一聲,月亮晃了一晃,沒掉下來。看來,後羿確實老了。這個故事是魯迅告訴我的。魯迅是大師,是權威,我們一直信任他。
嫦娥在月亮上晃了一晃,才站穩腳跟 。還好,後羿的箭沒射中他。還沒回過神兒,看了看周圍婆婆娑娑的大樹,想到一個問題,「今天晚上睡哪?」這時,樹叢中跑出一個老頭兒,手裡拿著一把巨斧,雙手抱拳:「歡迎,歡迎。」嫦娥納悶。來人說:「我是吳剛呀,你是第二個來的,我是天庭土木工程師,你不是用腦子發信息了嗎。我給你蓋個房子先。」不愧是資深月亮原著民,常年的工作經驗,不長時間,嫦娥的居所就建成了。(這個小段兒來自 明朝磊道人的《七十二朝人物演義》 )
新房建好,嫦娥喬遷新居,吳剛來賀喜(雖然房子是他建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吳剛捧著一大壇桂花酒,嫦娥身無長物,好歹上樹采了些桂子相謝。多年來第一次有鄰居,老叟吳剛開懷暢飲,一不小心就喝高了,就說起了自己的往事。
「我本來在人間生活,是西河的,本來是個木匠,覺得干木工活兒無聊,就想著做神仙,到深山,找了個神仙。可是神仙捉弄我,尋了我個錯,就把我弄這了,還說,我把這的樹都砍完了,就讓我回去。可是,這樹也怪,五百丈那麼老高,剛砍過又長好了。這不,砍到現在了。估計是成不了神仙了,到底還是個木匠。」(吳剛的這些牢騷是 唐代的段成式 在 《酉陽雜俎》 里說的)
隨後,又來了個美女 結璘 ,就能玩鬥地主了。後來,一位叫宋無忌的神仙也被貶謫到月亮上( 清《螢窗清玩》 ),來湊熱鬧。這下好了,麻將,雙升, 娛樂 項目也多了起來。本來可以更好玩一些的,誰知 郁儀 上錯車,飛到太陽上去了。
(結璘奔月)
娛樂 之餘,還搞起了養殖, 養玉兔的自然是嫦娥,養蟾蜍的你猜是誰 。
這下可好,好好地一個發配地,讓他們搞得一點都嚴肅不起來,搞成了人人嚮往的地方。今天的中秋節,是羨慕他們過得日子呢,還是羨慕他們的團圓呢?或許都有吧。最後,月淡風青恭祝中秋節快樂!
吳剛從哪裡來,為何出現在月球上砍桂樹……
其實吳剛就是後羿!
這個要從上古時期的十日橫空說起。上古時期,天帝帝俊和月神常曦生有十子都是三足金烏,帝俊每日派遣其兄弟中一人巡視天地,滋養萬物。孩子們時間久了老是一個人巡視,深感無趣。此時正是巫妖爭奪天地霸主之機,天地間巫族和妖族之間殺的腥風血雨。西方教聖人准提,暗中變化潛入扶桑島,說動十個兄弟一起做伴巡視天地,導致天地乾涸巫妖大量滅絕。巫族大巫後羿挺身而出射殺這十個太陽!
在後羿射殺九個之後,最後一隻金烏被聖人女媧娘娘救回,也就是後來的陸壓道人!帝俊怒欲殺後羿,但巫族勢力強大,大巫後羿屬於祖巫祝融部落,被祝融等救回。祝融圖片:
此事發生後,月神常曦發誓報仇!用一自己分魂,下界托生於人族嫦娥之身。當時天地間人族弱小庇護於巫族領地之旁。久而久之後羿對嫦娥一見鍾情,因巫族和人族一為神,二為凡。不可能結合在一起。於是兩個人遠離各自部落結為夫妻生活在一起。但是仙凡有別,日子一久嫦娥每日見自己夫君頂天立地,神通廣大。容貌一直不變。而自己百年之後不過是一杯黃土。於是每天日日寡歡!天宮中常曦感覺時機來臨,於是化作道人拿了一顆靈丹,送給嫦娥,告訴她你只要服下就會與天地同壽容顏不改。送出之後轉身離去。嫦娥心中懷疑,但是為了將來能和後羿永遠在一起,就咬牙服下!沒想到服下之後就一飛沖天奔向月宮,這就是後來傳說中的(嫦娥應悔服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來歷。後羿發現後大步踏天向嫦娥追去。
豈不知月宮本就是常曦月神的地盤。引他來就是要弄死他。後羿到此被眾妖族大聖圍攻,眼看將亡。被道教三聖所止,後羿獵殺九日於天地有大功德,不應就死!但常曦已死也要抵命後羿,後來道祖鴻鈞抹去後羿神魂鎮於月宮化作櫵夫吳剛砍伐桂樹,何時伐斷便恢復後羿大巫之身和嫦娥繼續一起。而嫦娥代替常曦成為月宮之主。但此桂樹為天外葵水之精所化,每砍一下又會復原如初。吳剛只能永遠混混沌沌伐下去,直到天地大劫來臨……這就是吳剛的來歷!
(一)吳剛學仙犯錯,被懲罰砍伐月桂樹月中有吳剛伐桂樹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唐代。
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一《天咫》中寫道:
月中有月桂樹和蟾蜍,月桂樹高五丈,樹下有一人手執斧頭砍伐,樹干受傷的部位隨砍隨合,完好無損。那麼是誰在做這種永遠看不到頭的苦工呢?他就是吳剛,傳說他是因為學仙時犯了錯,被處罰在此砍樹。
至於說是被懲罰,書中語焉不詳,到底是天帝下得命令,還是他的師尊安排的,不得而知。
《酉陽雜俎》特別提到,這是引自其它「異書」,也就是別的神異之書,看來應該有更古老的記載,只是今人看不到了。
(二)吳剛名「剛」字「質」,他的名字就是指斧頭! 唐李賀 《李憑箜篌引》詩:「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
姚文燮注引明代何孟春 《餘冬序錄》:「 吳剛字質 ,謫月中砍桂。」
元吳師道 《中秋次同院人韻》:「終宵倚樹憐吳質 ,何處登樓覓庾公 。」
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四》:「倚樹思吳質 ,吟詩憶許棠 。」
所以,當我們再聽到有人說月中有個叫吳質的人砍樹時,別以為人家說錯了,或者以為除了吳剛還有別人砍樹,吳質就是吳剛。
其實,無論是「剛」字還是「質」字都別有含義。所謂剛,即是指鋒利剛強之物,也就是指吳剛手裡的那把斧子。而「質」,則是指砧板,也就劈砍時墊著的物體。而「質」又通「鑕」,鑕既可指砧板也可指斧子。 斧鑕(質)就是指斧頭。
所以,無論是「剛」還是「質」,都是暗指吳剛手中的斧子。 也就是說,這位吳剛從名字上看,就是個註定輪斧頭伐樹的主兒。
(三)月亮上拿斧頭不止吳剛一人,還有82000多人的「施工隊」
雖然有關吳剛的傳說古籍文字資料不多,但我們卻能發現,在神話傳說中月亮似乎總和斧頭有關。
宋王安石《題扇》詩有:「 玉斧修成寶月圓, 月邊仍有女乘鸞。」
詩中引用了一個玉斧修月的傳說。
這個故事同樣記錄在《酉陽雜俎》之中:
唐代大和年間,有二人一起在嵩山遊玩,結果迷路了。二人攀山藤,翻溪澗,越走感覺道路越幽深。看看已是黃昏時分,正在無可奈何之際,忽然聽到草叢中有打鼾的聲音。二人忙披荊斬棘過去看個究竟,只見一個身著潔白布衣的人頭枕著一個包袱睡得正香。
二人連忙將睡覺的人叫醒,問他:「我們迷路了,你可知道官道在哪么?」這個人抬頭看看兩人,閉上眼睛接著睡。兩人急壞了,又不停地叫那人,好不容易將他再次喚醒,這人才不慌不忙地坐起來,招呼二人說:"過來"。
二人湊到睡覺的人跟前,問他到底是打哪來的。那人笑道:「你們聽說過月亮是由七種寶物合成的嗎?」二人不明所以。那人接著說道:「月亮的樣子像一個彈丸,它的光影邊緣常被太陽烤得豁豁牙牙的,這就需要有人來修復。在月亮上專門修月的工人有八萬二千戶(是八萬四千家人,不是八萬四千人),你們就是其中的一家。"
那人言下之意,知道二人對這事兒早已失憶了。
說著,那人打開了包袱,從裡面取出了斧頭鑿子等一堆工具,看樣子這是專門修理月亮用的。然後他又取出兩包玉屑做的飯遞給二人,說道:「把這飯吃了吧,雖然不一定能長生,但是可以保證你們以後不生病。」
說罷,此人站起身來,用手一指前面一條道路說:「從此路往前走,自然會走上官道」。話音剛落,人就消失了。
由這個「玉斧修成七寶月」的故事我們得知,也就是說,月亮上不光有吳剛和嫦娥,還有「常駐的82000名裝修工人及其家屬」。
(四)為什麼月中桂樹隨砍隨合,完全不照顧一下吳剛的情緒?吳剛在月中砍伐桂樹,桂樹隨砍隨合,雖是神話卻也有特別的含義。
桂花,開於八月,月亮最亮最滿的時節,所以它就是月亮的代表。
而月亮的一大特點就是陰晴圓缺,有望、朔、晦周期變化,從月牙到半圓的弦月,再到滿月,就彷彿是一道傷口,反復地損壞、癒合。
這樣我們就理解了,吳剛砍伐桂樹,桂樹出現傷口隨後又癒合,實際上是對月相周而復始、圓缺更替的一種象徵。
(圖片如侵 刪)
我們都知道月宮里有一個吳剛。這個吳剛一直在砍一棵高達五百丈的桂花樹,他需要把這棵桂花樹砍倒以後,事情才算完。不過,他卻一直沒有辦法砍倒這棵樹。因為他每砍下去一刀,把刀舉起來以後,樹上的那道刀口又自動癒合了。因此他就一直砍,一直砍到今天,他還在那裡砍樹。
(吳剛伐桂)
那麼,這個吳剛,為什麼要砍這棵桂花樹呢?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史料中,幾乎沒有完整的讓人信服的關於吳剛的史料。真正算是史料的,也就是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天咫》里,有這么一小段:「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不過,看完這一小段,其實我們依然不知所雲。吳剛是因為「學仙有過」,因此才被懲罰的。那麼,究竟是誰懲罰他呢?還有,他學仙究竟有什麼過錯要受懲罰呢?我們都不知道。
有人可能認為,這是因為吳剛只是一個神仙中的小角色,不值得大張旗鼓地說。
但這個話不對。為什麼呢?因為吳剛占據著的是月宮。在整個月宮中,人也就是嫦娥與吳剛兩個人。動物也就是一隻玉兔,一隻蟾蜍。植物也就是一棵桂花樹。要知道,月宮在古代可不是一個尋常的天上宮殿,不是任何星體能夠與之相比的。它是極陰之物,在天宮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月宮中的另外一個神仙嫦娥,也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知名度和神仙經歷,就和吳剛完全不一樣。在很多神話史料中,都有嫦娥的記載,其活躍度是非常高的。既然嫦娥的知名度那麼高,為什麼同樣是月宮神仙的吳剛,知名度那麼低呢?
有人可能又會說,這是因為吳剛是囚犯啊。
(嫦娥奔月)
其實,嫦娥也是囚犯。
嫦娥本來是後羿的老婆。有一次,後羿在西邊見到了西王母,西王母給了他一包不死葯,讓他拿回去後,與老婆嫦娥分著吃。吃了以後,他和老婆都可以不死了。但當後羿拿回去後,嫦娥害怕後羿不給她吃,就把葯偷出來,自己一個人全部吃掉了。
嫦娥吃掉以後,她的身體就變得非常輕盈,飄飄盪盪地直往天上升,一直升到月宮之中,才終於停頓下來。
月宮是一個極陰之地。嫦娥在月宮中,她便開始承受無盡的孤獨和冷清,無休無止,一直到永遠。
嫦娥承受月宮中的孤獨和冷清,實際上就是對嫦娥的一種懲罰。嫦娥的這種情況,和古代的妃子犯了錯誤以後,被皇帝懲罰到後宮里是一模一樣的。妃子在冷宮中承受孤獨和冷清,嫦娥也就在天上承受孤獨和冷清。
其實,民間承受著孤獨和冷清的,還不只是皇宮中被打入冷宮中的妃子。民間的很多女子,也在承受著這種孤獨和冷清。古代未出嫁的女子,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嫁以後,丈夫會出去當官,會到邊關打仗,會出去做生意,女子除了承擔繁重的勞動以外,還得承受孤獨冷清。還有,當她們的丈夫去世以後,她們還必須為丈夫守貞節,也得再次承受孤獨冷清。
(古代女性)
由此可見,嫦娥就是人間所有女子的一個集中展現,是男權 社會 對女子一種禁錮的集中展現。
當我們理解了嫦娥以後,再來理解吳剛,其實就比較清楚了。
吳剛在做什麼?吳剛在砍桂花樹。桂花樹是什麼,其實就是一種月宮的形象。吳剛砍桂花樹,就是想破壞月宮。如果吳剛能夠破壞月宮,那麼,月宮可能就不再是極陰的地方,嫦娥也就不再受懲罰了。而嫦娥又是民間女子的象徵。嫦娥不再受懲罰,也就意味著民間女子不再受懲罰了。
由此可見,吳剛這個形象,實際上就是嫦娥的一個「相」,所謂「相由心生」,吳剛就是嫦娥心裡想像出來的一個人物,她希望有這么一個人,能夠把套在她身上的枷鎖給打破,這樣她就自由了。
但是,很明顯這是徒勞。因為吳剛的刀一舉起來,桂花樹上的刀口就癒合了。嫦娥的枷鎖是不會被打破的,這將是嫦娥,也是民間女子最大的悲哀。
(參考資料:《酉陽雜俎·天咫》《山海經》等)
吳剛,是後羿嫦娥家的一個管理人員,專職製造箭的。
砍桂樹的神話傳說,實際是吳剛為嫦娥製造了香料,貯放在兔子型的盒子里。嫦娥日常抱著,散出香味,以掩蓋體味,嫦娥是有娥氏的人,有不好聞的體味。
因此,吳剛算是當時有水平的科學家。
後羿嫦娥西遊,吳剛也是同行者。到西亞,後羿嫦娥吵架分家之後,吳剛也分開了。後羿繼續西行,演化成了雅利安;嫦娥一行,後來成就為猶太人;而吳剛去了印度,以其超高的科學成就,在印度被神話成了梵天。
吳剛,傳下來的最突出成就之一,是他開創的五元素說。金水木火土,五元素。在印度,被當地後世砍掉了一元素,成四元素,風火水土,也就是四大皆空的四大。被砍一事,印度神話中記錄為梵天的五個頭頭被濕婆砍掉了一個。
吳剛在中國內並沒有大肆宣傳五元素說,但它的同事之一,是知道的,這同事姓范,與蘭州枝陽美女相戀成親形成了氐族,有個後代叫范洪,范洪進入周朝後名字成了洪範,是五行學說的早期宣傳人。
吳剛,也許並不是真實名字,因為是五綱的諧音。早期,五行稱為五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