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女子服飾從內到外都是哪幾層每層是什麼名稱
以漢服為例,從里到外有三層,分別是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
(1)古代女人的小衣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的文化內涵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
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
㈡ 古代女生的內衣是什麼樣的
1、抹胸
是一種「胸間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於南北朝,是唐宋時期內衣的稱謂,結構上以緊束前胸為特徵,以防風寒,用於約束和固定乳部。
2、主腰
是明清時期婦女的貼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為宮女所穿的款式,強調刺綉裝飾。
3、褻衣
女子貼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輕易示人的服用性質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4、肚兜
也稱「兜肚」以正方或菱形的衣片,有素色和刺綉紋樣之分,貼身護在胸乳腹部位,有束帶套於後頸,左右兩角裝有繩帶,系於後背,還有有袋無袋之分,袋中通常裝有薑桂及麝香等葯物,用作治腹部冷痛虛寒。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是一部寄情的文化史,它在「僅覆胸乳」的不同幾何形態分割中達到身體與社會表情、身體與人生價值的交相輝映,並通過這個表現的平台來傳遞女子不同時代與文化的價值理念,吐露內在情愫。
清代肚兜紅色的蓮花池肚兜,菱角分明,下方留出尖尖的角,據傳世寶物繪制。五福祥集紋刺綉肚兜
五福捧壽,寄寓「壽福雙全」的生命理想。祈望長壽是人類共同的心願。在寓意紋樣中,通常以仙鶴、青松、壽桃、壽山石、綬帶鳥或「壽」字為長壽表號。
戲曲故事刺綉肚兜
肚兜上端成凹形的淺半圓狀,於兩端釘帶掛頸脖上,下角或尖或圓,橫兩角各設帶扎於腰間,護住胸腹部,使胃腸不受風寒,兼有乳罩和裹肚的作用。兜面上大多有飾花,常見的有開口石榴、並蒂雙蓮、壽桃、鴛鴦戲水等表現美好情感與吉祥寓意的圖案。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它是女性私密空間的悄悄話,欲遮還休,一經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充滿文化寓意的圖騰紋飾、獨具東方魅力之美,在眾多古典服飾中獨樹一幟。
㈢ 為什麼古代女人要穿肚兜
有很多人認為肚兜是一種情趣用品,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古代的時候哪有這么多的歪心思想要在房事上面進行一些創新呢?
其實肚兜就算是我們現在的內衣。肚兜一般都是用一整塊布或者棉布製作而成的,富貴人家則可以用上好的布料或者說是棉綢而做,如同我們所看見的那般肚兜沒有袖子也沒有後服,整體就是前面一大塊,然後後面用繩子繫上,整體的形狀呈菱形,上面有各種圖案,一般遮蓋的部位都是從胸骨到小腹的部位。我國早一點時期的內衣其實就是根據肚兜所改變的,無非就是縮短了一下肚兜的長度,讓他僅僅只遮擋胸部,然後上端的兩根帶子套在頸後下根的兩端屬於腰後,你們可以自行想像一下。
而現在我們很多人則認為肚兜是情趣用品,這是因為肚兜算是最後一層遮羞布,就覺得很有神秘感,就像情趣用品在引誘著你一樣,但其實並不是。
㈣ 關於內衣的稱呼,從古至今都是如何演變的
最早的時候女性的內衣被稱為褻衣。漢朝稱女性內衣為抱腹或心衣,魏晉稱為兩當,到了唐代則稱為訶子,宋代為抹胸,元代為合歡襟,明代為主腰,清代為肚兜,而到了現代,我們則稱之為胸衣。在古代幾乎所有的朝代,女性的內衣都是不能讓外人看見的,即使清洗了也要晾曬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輕薄女子。
歐洲的古代女性有束腰的習慣,而我國古代的宋朝女性則有束胸的習慣,所以宋朝的內衣叫抹胸。後來因為宋代的內衣可以遮住肚子,又稱為抹肚。元朝的內衣名字叫合歡襟,明朝的女性內衣稱為主腰,穿戴形式和現代的背心很像。清朝的內衣則大多數稱為肚兜,而且多以紅色為主,不少人還會在紅色的肚兜上秀很多美麗的圖案。
㈤ 古代女人穿內褲嗎,她們的內褲是什麼樣子的呢
古代的女子是沒有內褲的,現在我們的日本他們女子在穿和服的時候也是沒有內褲的,這是因為在當時的話日本他對唐朝進行學習的時候,也對他們唐朝的衣服也進行了學習,因為當時唐朝他們的衣服是這樣的,所以日本也就保留了當時唐朝的習慣,所以日本女人她在穿和服的時候是沒有內褲而言的。
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女子是沒有內褲,他們當時穿的褻褲和我們現在的內褲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當時以前穿的衣服特別的多,所以當時的人們他們穿的褻褲都是開襠的,為了方便上廁所,所以也在當時只有貼身的開襠褲,而並沒有我們現在穿的內褲。
㈥ 古代女子服飾,首飾名稱,要多
水晶銀晶御鳳釵
璉沐蘭亭御茫簪
尊藍夜水晶玉鐲
尊紫檀水晶玉鐲
尊銀希水晶玉鐲
白青玉鑽石項鏈 |
白青玉鑽石戒指
粉絮幻幽穆耳墜
青曦幻幽穆耳墜 |
墨研靜雨倩玥鑽
藍御靜雨倩玥鑽 |
洛羽紫檀香
羽浴紅顏傘
翠綠莎純裙
藍語芊紗裙
白御寞炎裙
紫燕紛月裙
嵐媛藍色水霧裙
嵐媛青綠百褶裙
--銀鍍金嵌珠雙龍點翠條
--金鑲珠石雲蝠簪
--金鑲青金石金約
--金鏨花雙喜扁方
--嵌寶石白玉扁方
--翠鑲碧璽花扁方
--金鑲珠鏤空扁方
--玳瑁鑲珠石珊瑚松鼠葡萄扁方
--鐧鍍金鳳簪
--聖尊翡翠珍珠項鏈
--.龍舞鳳祥令
--皇後夏朝冠
--鐧鍍金鳳簪
.--衣裳:
--金銀絲鸞鳥朝鳳綉紋朝服、
--梅花紋紗袍、
--娟紗金絲綉花長裙、
--絲綢罩衣、
--菊紋上裳、
--百褶如意月裙、
--流彩暗花雲錦宮裝、
--翠紋織錦羽緞斗篷、
--縷金挑線紗裙、
--銀紋綉百蝶度花裙、
--撒花煙羅衫、
--百花曳地裙、
--雲紋縐紗袍、
--藕絲琵琶衿上裳、
--紫綃翠紋裙、
--軟毛織錦披風、
--織錦鑲毛斗篷、
--素絨綉花襖、
--捻金銀絲線滑絲錦被
--刺綉妝花裙、
--薄羅長袍、
--勾勒寶相花紋服、
--縷金百蝶穿花雲緞裙、
--宮緞素雪絹裙、
--刻絲泥金銀如意雲紋緞裳、
--琵琶襟上衣、
--雲雁細錦衣、
--彈花暗紋錦服、
--妝緞狐肷褶子大氅、
--八答暈春錦長衣、
--對襟羽紗衣裳、
--八團喜相逢厚錦鑲銀鼠皮披風、
--雲霏妝花緞織彩百花飛蝶錦衣、
--織錦皮毛斗篷、
--碧霞雲紋聯珠對孔雀紋錦衣、
--鏤金絲鈕牡丹花紋蜀錦衣、
--暗花細絲褶緞裙、
--金絲織錦禮服、
--煙雲蝴蝶裙、
--撒花純面百褶裙、
--蘇綉月華錦衫、
--四喜如意雲紋錦鍛、
--挑絲雙窠雲雁裝、
--碧霞雲紋霞帔、
--翡翠撒花洋縐裙、
--鏤金百蝶穿花雲錦襖、
--烏金雲綉衫、
--蝶戲水仙裙衫、
--軟銀輕羅百合裙、
--金鑲珠石蝴蝶簪
--金鑲珠寶蝴蝶簪
--銀鍍金嵌珠寶蜻蜓簪
--銀鍍金嵌寶玉蟹簪
--嵌珠珊瑚蝙蝠花簪
--銀鍍金嵌寶蝴蝶簪
--銀鍍金穿珠點翠花簪
--金鑲珠寶蟾簪
--金鑲珠寶半翅蝶簪
(賜予夫人)
--漩渦紋紗綉裙、
--如意雲紋衫、
--流彩飛花蹙金翚翟褘衣、
--乳雲紗對襟衣衫、
--綉刻絲瑞草雲雁廣袖雙絲綾鸞衣、
--緞地綉花百蝶裙、
--如意緞綉五彩祥雲朝服、
--緞綉氅衣、
--五彩緙絲衫、
--立式水紋八寶立水裙、
--緞織掐花對襟外裳、
--盤金彩綉棉衣裙、
--曳地水袖百褶鳳尾裙、
--金絲白紋曇花雨絲錦裙、
--牡丹鳳凰紋浣花錦衫、
--散花百褶裙、
--古紋雙蝶雲形千水裙、
--白玉蘭散花紗衣、
--牡丹薄水煙逶迤拖地長裙、
--古煙紋碧霞羅衣、
--散花如意雲煙裙、
--煙水百花裙、
--霞彩千色梅花嬌紗裙、
--桃花雲霧煙羅衫、
--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
--碎花翠紗露水百合裙、
--團蝶百花煙霧鳳尾裙、
純黑水晶參銀發簪
黑珍珠吊墜參銀
純黑水晶吊墜
黑珍珠吊墜
純水晶吊墜
純紫水晶吊墜
純藍水晶吊墜
純黃水晶吊墜
珍珠吊墜
白珍珠吊墜
紫珍珠吊墜
一般水晶耳墜
一般珍珠耳墜
銀累絲耳墜
素銀耳墜
金絲八寶攢珠髻
朝陽五鳳掛珠釵
白玉壓鬢簪
珊瑚扁方素簪
赤金盤螭巊珞圈
紫玉芙蓉耳鐺
㈦ 古代女子怎麼穿文胸
秦朝:
秦滅六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統一,為中國版圖奠定最早雛形,短暫的穩定結束後,漢滅秦而起,社會逐步趨向穩定發展,經濟文化開始轉型,對穿衣方面也有所進步,此時的內衣多採用平織絹工藝,衣上面綉有多種精美圖案,但大多圖案多以愛情故事為主題。
可見當時古人對內衣的追求已經開始多元化和風格化,多採用後系的方法,背部坦露無後片,從而更多展現美感,此時的內衣分為抱腹與心衣兩種,二者還可以相互變換穿法,一舉兩得。
隋朝:
富有的大隋因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敗被唐所滅,從此唐朝成為了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之一,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盛世,移居在海外的國人也自此被做唐人,唐時國家開始快速發展,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呈現多元化局面。
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發展最為突出,涌現出大量傳世的文化作品,朝廷重視海外使節前來學習交流,融會貫通各國先進技術,百姓思想開放,特別是在穿衣方面,喜歡身著半露胸裙裝,兩肩、上胸、後背都坦露,為了配合這種穿衣風格,內衣也發生變化。
出現無帶內衣,稱為「訶子」 ,穿時還需在胸下扎兩根帶子,讓上身部分達到更堅挺的效果。
宋代:
到了宋代,經濟雖說強悍,但朝廷不注重軍事和國防,至於外患入侵,宋人穿衣就結合外族特點,發明出束胸內衣且十分流行,面料從羅、紗、錦、綾、絹等多種材質,穿上這種內衣整個胸腹都被掩蓋 因此束胸又被稱為「抹肚」。
元代:
元朝時期女子內衣的變化不大,只是給內衣取了個很特別的名字「合歡襟」,其穿著特點是從後向前系束,穿著內衣時從後到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前有溝後有背,穿著起來十分性感,元代國家雖說不如唐朝強大,從內衣角度上看,開放程度不次唐朝。
清朝:
清朝流行的女性內衣,現在可能也有人穿著,穿著是一種傳統的美感,當時的內衣一般做成菱形,上設計有帶字,穿時套在脖子上,腰部另有兩根系子綁在背部,下面呈倒三角形態,以蓋過肚臍遮住小腹為標准,被稱作 「肚兜」,顏色多以喜慶的紅色為主,上面還綉有精美的圖案,穿著起來十分迷人性感。
現代:
近代女性內衣發展成了小馬甲樣子,類似現在的運動款內衣,多以棉、絲為主要面料製成,多以對襟閉合方式,襟上縫有扣子數粒,穿著時也可以達到收腰裹胸的目的,可見從古至今,收緊贅肉,成為女性追求美感的相似的手法。
肚兜典故:
漢代
漢劉熙《釋名.釋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曰:肚兜,夏紗冬縐,貯以麝屑,緣以錦縑。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一載: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虛弱,更宜加意暖之。
辦兜肚,將蘄艾捶軟鋪勻,蒙以絲綿,細針密行,勿令散亂成塊,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輕脫。又有以薑桂及麝諸葯裝主,可治腹作冷痛。
明代
明代之後,婦女已 普遍有使用肚兜的習慣,當時叫「兜子」,俗稱抹胸。是用交料兩塊,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兩種款式,一種是短小貼身的,縛於胸腹之間,俗稱「抹胸肚」。另一種是束於腰腹之間的,稱為「肚兜」。
《清稗類鈔》記載:「抹胸,胸間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為之,緊束前胸,以防風寒內侵者,俗稱兜肚。男女皆有之」。
清代
清代內衣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
「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由此可見兜肚到了清朝,不光是防風侵體,更兼有葯療及香囊的功用了。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寫寶釵來至寶玉房中,看見襲人在做針線,原來是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