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時候玩捉迷藏,最糗的是什麼,最離譜的又是什麼呢
捉迷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游戲,時至今日仍然不過時。我們兒時玩過的很多玩具、游戲現在已經難覓蹤跡,只有捉迷藏是恆久不變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現在的小孩子們和我們當初一樣,對這個簡單的游戲也是樂此不疲。
那麼我們小時候是怎麼玩捉迷藏的呢?
躲柴堆。
每到冬天農閑時節,我們鄉下家家戶戶砍柴過冬。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鄉下還沒有普及煤氣灶,每戶人家都是用土灶生火做飯,燃料就是山上砍下來的柴。村民們把一捆捆的柴堆在院子里,小孩子就在柴堆形成的空隙里躲著讓別人來找,那種新砍下來的柴上散發出的清香是童年的美好記憶。「柴」其實是沒有長成的樹木,在江南丘陵地區的山坡上到處都是,粗細從鉛筆大小到掃把大小不等。我們還會從「柴」上摘下綠色的樹葉當調羹,用來盛炒粉吃。炒粉是什麼呢?我這指的是用米粉或玉米粉直接炒熟的干糧,裡面加了白糖。小時候零食少,這樣的美食可以解我們這些山裡娃的嘴饞。由於家家戶戶砍柴,院子里往往曬滿了新砍回來的柴,小夥伴們在如迷宮般的柴堆里捉迷藏,別提有多帶勁了!
躲窗檯。
那時的窗戶是木頭門的,沒有玻璃,關上木頭門,室內就一片漆黑。我家邊上有兩間屋子,是以前的集體屋,也就是生產大隊里的房子,人稱「大隊屋」,裡面堆滿了雜物,也是我們捉迷藏的御用之地。我們仗著身材小,從土坯房外面順著牆壁爬上窗檯,鑽過斷了一條的窗格柵,把窗戶一門,就躲在了窗檯上,從屋子裡面很難發現。那個窗檯下面的土牆,由於經常被我們這些小孩腳踩手扒,被折騰出一個個凹坑,像極了攀岩時用來支撐的那個點。
躲櫃子出不來了。
捉迷藏也會遇到糗事。我們農村有一種用來盛放糧食的木櫃子,沉甸甸的蓋子是向上開的,一條細麻繩被用作蓋子的拉手。這種木頭櫃子有六七十公分高,個子小的孩子爬進去不容易,爬出來更不容易。有一次,有幾位小夥伴來我家,大家玩得起勁,一個人就躲到櫃子裡面去了,大家分頭尋找,沒找著。等到尋找的人遠去以後,裡面的人想出來,居然無法打開櫃子,出不來了。大家尋找了一圈沒找到,過了好久才繞回來,發現櫃子里發出咚咚咚的聲音,大家才手忙腳亂地把蓋子給啟開,用現在的話說,這時候,求裡面兄弟的心理陰影面積!
用谷殼子把自己埋起來。
這么多捉迷藏的去處,最離譜的就是海哥靈感一閃找到的那一處。海哥長得人高馬大,是那種非常頑皮的男孩子。他藏身的地方,大家一定不願嘗試,倒不是說他躲到什麼恐怖的角落去,而是他曾經把自己埋在谷殼子堆里。秋天收完稻穀之後,村民們用風車把穀子過一遍,一些空殼或不飽滿的穀粒被分離出來。有一次,還是在「大隊屋」里,海哥看見風車旁的地上堆著一堆谷殼子,他二話沒說,就仰面倒在谷殼子堆里,還叫人幫忙把他的整個人都埋起來,這樣子別人自然找不到了。果然,尋找的人從邊上走過去,也發現不了,直到他自己憋得難受了才主動出來。這次捉迷藏以後多次被人提及,成為我們村子裡的經典案例。
捉迷藏的游戲代代相傳,現在我女兒她們在窗簾布和房門的後面躲來躲去,也是樂趣無窮,而我們兒時的種種記憶則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寶貴財富。
(感謝閱讀。圖片源自網路,如需刪除請聯系我。更多文章,請關注荒原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