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教如何看待美女
至於說「佛教」如何看待「美女」,恐怕您只能得到「佛教信徒」的解說。而「信徒」往往也是信仰了宗教的凡人。所以恐怕並不一定具備代言「宗教」的資格。所以僅能是一點參考性的解答。我個人並不具備代言的能力,所以僅僅提供一些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美女」,也就是「具有美麗形象的女子」。也就是「能讓人們感到感官美好的女子」。其在女性的基礎之上具備了「美麗」——也就是讓人感官愉悅的素質。由此使其女性特徵更具備了受歡迎的成分。
那麼依照「因果」觀念。其具備的這種素質也非無緣而來。而是具有一定的先前原因。作為凡人,我們恐怕不得而知其究竟的緣由如何,也就是由於什麼原因讓這個女子在出生後就註定會有美麗的形象。但總而言之,其美麗是有其緣由的。如果我們認為其形象是「美好」的,那麼也可以映射出其先前的「因」是「善」的。也就是說這個「美貌」是一種「善果」。
而對待「美女」,我們要抑制的是「淫念」。因為「心念」決定了行為的性質。「淫念」則是以自我享受為前提,在此基礎上甚至延伸出侵犯的念頭。比如「意淫」就是一種意念侵犯以達到自身享受快感的念頭。這就已經是「惡念」。雖然可能並沒有做出具體的行為,但是如先前所說,「念頭已經決定了行為的性質」。淫念一但升起,只是用眼看就已經是「惡行」了。因為是「淫心驅動下的眼看」。由此惡因種下,就為惡果奠定了依據。更何況我們更深層做出的舉動。
為了抑制「淫念」,則會以另一個角度去審視「美女影像」,比如近似於「不凈觀」的視角。以此來審視美女的時候就會發現諸多並不欲求的元素,甚至討厭的元素。因為我們的內心依然有「美和丑」的分別。當我們遇到「丑」的元素,會自然生出遠離的念頭,這與遇到美色生貪愛心正好相反。
但是「不凈觀」並不意味著對於眼前美女的詛咒和詆毀。「不凈觀」所針對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而並非用於毀謗對面的美女。我們所要抑制的是自己膨脹起來的「淫慾之心」,以前是沒有發現這些與美麗並存的煩惱元素,而如今發覺後就會令我們有看到正反兩面的眼睛。也就是說「好壞本不可分的狀態」,我們過去只是關注其好,而未見其惡。如果見其惡,則自然抑制了對於好的貪戀。
所以一種心態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誠實」,當我們以自己當前的狀態覺得一個女子美麗的時候,所要對峙的是自己的淫念。而並不是昧著良心否定她的美麗。我沒有勇氣去否定「美好的外表」。因為我當前的確是有美醜分別的,當我們塑畫佛像,菩薩像時,也會將佛,菩薩的形象繪製得「相好庄嚴」。而且當中也會有現女身的菩薩。那麼這個「相好庄嚴的女身的菩薩」難道就不是「美女」嗎?因為我們內心中存在著「美好」。而當我們繪制鬼怪時則會將他們畫得醜陋。因為我們的內心裡存在有「丑惡」的念。
對菩薩敬畏,是因為他是菩薩。當我們的內心清凈的狀態下,會以對待菩薩的心去對待美女。以敬仰的心念去看菩薩的形象,則是善念推動下的舉動,性質自然是善。當不清凈的狀態下,自然亂七八糟的念頭就會升起,比如想以自己的快感來侵犯的念頭。所以關鍵在於心清凈與否。這要誠實,而不是嘴硬。如果做不到清凈,就承認自己不清凈,所以需要自律,需要修煉。否則的話上來就以某一種境界來標榜自己,如果我們能夠輕易地達到那種境界,我們就不是凡人了,也不用修行了,之所以要修行,說明我們還是凡人...
僅僅談談我個人的看法,也就是一個小凡夫的看法,僅供參考。如有不周之處,也希望得到點撥...
『貳』 誰有這張狂三的圖,求超清。
1.手淫到底該不該戒?
面對鋪天蓋地的「手淫適度無害論」或「手淫無害論」,許多人都很迷茫。其實,對於每一個想要戒除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早已成謬論,因為,只有造成傷害的人才會想到去戒。如果有人對你說:「適量的吸點兒毒品不會有害。」你一定會勃然大怒。實際上,「手淫適度無害論」或「手淫無害論」與之一樣荒謬。請問,誰能把握好這個度?如何才能適度?算了吧,除了徹底戒除,沒有第二個選擇!如果說「手淫適度無害論」是妖言,「手淫無害論」則是地道的鬼話。
2.手淫應該怎樣戒?
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毅力和正確的方法,是戒除手淫惡習的三要素。決心源於手淫對身心的傷害,所以,決心大多是逼迫所生,而非自願,傷的越深,決心越大,但也越難戒。頑強的毅力,它決定你能在戒除的道路上走多久,是至關重要的。每個人戒除的效果迥異,根本問題就在這里。毅力必須自我培養,無人可以幫忙。它從生活的歷練中來,十分寬泛。此不贅述。正確的方法,這是唯一的外來因素,但也很關鍵,方法是否正確,決定我們戒除時的艱辛程度和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個人堅決提倡轉化法,而不是強行壓制。這種與生俱來的慾望是壓制不住的。至於如何轉化,方法很多,可以在看到美女或淫穢圖像時,轉而思考其它問題,比如想意淫是手淫的根源,堅決不可以看,而後可以轉化成其它畫面或問題,化解掉眼前的危機。久經如此的習練,定會在遇到這種情形時,產生條件反射,從而脫離外界的誘惑。類似的方法可以自己總結填充。不過,作為佛門弟子的可謂幸甚,因為佛菩薩早就在經論中為大家設立了不同的對治淫慾的法門,如不凈觀,白骨觀,常念《四種清凈明誨》,念佛咒語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情況揀選。但是,有很多人雖然使用了如上法門,可還是無法控制手淫和意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個人以為,要麼用功不到位,要麼缺少福報!淫慾,作為人類生存與延續的根本和自身最大的慾望,想要合理控制或根除它,談何容易。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也許有些法門修不下去也和福報有關。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積累福報。拓寬心量,積極行善。而行善尤其以持續的放生最為有效,本人親身體驗,真實不虛。福報夠了,邪淫之欲自然減退,因為,正氣足,邪氣自然消。
『叄』 男外科醫生解剖了很多女人屍體,他們都是不凈觀的信徒嗎
他們不是聖人 是凡人 是凡人就會執著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就算外表冷酷 其實還是凡人 他們為什麼去解剖 因為他們要掙錢 為什麼掙錢 是為了將來有地盤 有女人 ..
『肆』 請問各位學佛的師兄,如何能斷掉情執喜歡看俊男美女,如何斷掉
首先你應該真正理解學佛就是要出世間,無論是戒律,還是修苦行,都是為了脫離六道輪回。楞嚴經中說:「淫心不除、 塵不可出」,所以斷情執非常非常重要,看到帥哥美女的時候,第一念就應該是:「我是修行人,我要出世間,不能沉浸於男女淫慾!」要把出世間的念頭時時刻刻記在心裡,才不至於沉浸在外界環境中。
第二,你可以學習一些不凈觀的文章。(知道不論多麼美的美女,帥哥,肚皮里盡是屎尿,只一張皮包著,移動的廁所而已。)
第三,「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以下為粘貼:
【 在最初級的境界中,看見美女時,能夠克制自己的慾望,就如同看見美麗的風景一樣,只是欣賞。因為他知道夫妻有因緣,淫亂生惡緣的道理,所以,不妄想色慾之事,內心就比較清凈坦然了;而後,看見美女,就能夠聯想到她不同年齡階段的樣子,她每一個年齡階段,從出生到兒童、青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等不同狀態,都能夠象放幻燈片一樣出現在腦海中,就會對生命有比較理性的認識了。當然,一個美女,她生老病死的生命過程中,以短暫的生命美麗時期,為生命的因緣而存在,演繹一生一世的報恩情懷,演繹命運的業力輪報過程。
隨著修行心性的不斷純凈,他的生命境界在不斷的升華,他的智慧也不斷的升華著,在這樣智慧的眼光中看人的生命就不只是看她這一生一世的過程,而是看她生命在漫長的輪回過程中,比如數千年的輪回過程中,她的生命的因緣演繹過程:在每一次輪回中,與不同的人成為父母、子女、夫妻等不同的角色,也可能是男也可能是女,不斷積淀的因果又導致生命變換出不同的因緣和角色。對生命不斷輪回之過程的感受,就已經沒有欣賞的感覺,而是感嘆生命之苦,而懷慈悲之念。佛教中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生命的救度和修行之緣,才感覺是最珍貴之緣。
如果修行的境界,能看見高層生命的存在狀態,就是另外一番感受了。以前佛教中有一個僧人在「西方極樂世界游記」的書中描述了一種狀態:「但見一片燦爛的亮光,仙禽奇鳥,比翼歌唱,優美動聽,清凈天樂,遠近鏘錚,伏越自然。仙女仙童,穿著各色,神采飄逸,絢麗的霓裳仙衣,排著一行一行整齊的隊伍,閑游自在,四處鮮花盛開,艷麗奪目。遠近亭台樓閣,各種寶塔,皆會發光,真是天上仙境,人間無法比擬其萬一」。那麼,看人也就是低層中不斷輪回的生命而已,沒有色慾,沒有欣賞,就是對苦海中掙扎生命的一種慈悲之心。】
『伍』 請教有真修經驗的師兄:用心修行,能到徹底斷除淫慾的
簡單的說一下,有點亂,希望能帶來幫助。
多方面著手,(1)了解、認知邪淫的果報,數數在內心思維 (2)藉助佛力加持,常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或地藏菩薩。(3)對男子女人做親人想、怨家想、不凈想。
之所以有淫心,是因為被業力障礙的緣故,有時候我們明知道是錯誤的,卻控制不住自己,都業力障礙的緣故,所以依靠佛菩薩加持顯得至關重要,只要堅持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只要肯堅持,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淫慾心已經漸漸輕微。下面是經文依據。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地藏菩薩十輪經》雲: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嗔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誑語、或粗惡語、或離間語、或雜穢語、或貪、或嗔、或復邪見十惡業道。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煩惱悉皆銷滅,遠離十惡,成就十善,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下面引用對親人想、怨家想、不凈想的解說。
所謂親人想,就是把年老的當成(父親)母親,長者看作(哥哥)姐姐,比自己小的當(弟弟)妹妹,年幼的看成(兒子)女兒。這樣,縱然淫慾心熾盛,也不至於對父母兄妹子女起邪念。
所謂怨家想,人們見到俊男美女心起愛戀,卻不知正是因為這份愛心,令自己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俊男美女的危害,比強盜猛獸、毒蛇砒霜,還要酷烈百千倍。對這樣一個大怨家,居然痴心不改,豈非迷惑到極點?
所謂不凈觀,就是你所貪愛的人吸引你的動人外貌,其實不過一層薄皮而已。揭去這層皮,里頭不堪入目,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沒有一處可愛,被一層薄皮蒙著,人們就妄生愛戀。比如一個花瓶里裝滿了大糞,誰還願意捧在手裡?愛人的薄皮,不就像花瓶;皮內的東西,卻比糞更臟。怎麼就愛她(他)的外皮,而忘記皮里的污穢物?倘若不痛下決心,除去淫慾的習氣,一心想著心愛的人動人的外表,愛得刻骨銘心,不能自拔,死後不入女人的肚子,怎麼可能?鑽進人的女腹還不要說,一旦鑽入畜生的女腹,該怎麼辦?
想要見到境界不起染污的心,就要在還沒有見到境界時,常常作以上三種觀想,境界來臨時才能不隨境轉。否則就算沒有境界,心裡還在想個不停,終究被淫慾的習氣束縛。只有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除了克盡職分,我們每天都要專心念佛,早晚在佛前竭誠懇切,懺悔自己無始以來的宿業。時間長了,不知不覺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瞋恚、愚痴,也是一樣,能至誠念彌陀觀音聖號,貪瞋痴三毒,自然消除。現今是個患難的世道,須在念佛之外,加念觀音菩薩聖號,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的轉變,不至於宿業現前,無法逃脫。更應該經常讀一些勸人戒淫、講述因果報應的書,遠離行為狂盪、心地污穢的朋友,才能內心正直而無外在誘惑,凈業自然成就。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復甬江某居士書
古時候,長安百姓熱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在一個月黑之夜,出門捉蛐蛐,不知不覺來到了墳地。抬頭猛然看見一位年輕女子,貌若天仙,兄弟三人大喜過望,拔腿就追。追著追著,突然間那位美人掉轉頭來,「媽呀!」 兄弟三人嚇得魂飛魄散,眼前居然是個拖著長舌、口鼻往外淌血的厲鬼!三兄弟一下都咽了氣。第二天家人找來,一番搶救,其中一個緩過一口氣,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見鬼了。那個僥幸活下來的男孩一場大病,好幾個月才痊癒,從此這家人的孩子,再也不許晚上出去捉蛐蛐了。
這位美人沒有變臉時,他們愛得刻骨銘心,一心只想得到她;等到她面目全非,七竅流血時,又被活活嚇死,先前的愛慕之心頃刻化為烏有。其實在他們追求她時,她的身上就有著鮮血和舌頭,為何她含舌藏血,人們就歡喜愛慕;一旦流血拖舌,那份愛心就變成恐懼?人一旦美色當前,慾火焚身,講什麼道理都沒有辦法打消他的念頭。此時若能作不凈觀,則一腔慾火,當下冰消瓦解,不至於被色迷得那麼深。
所以如來勸導淫慾心重的人,平時多作不凈觀,觀想久了,功夫得力,都能斷惑證真,超凡入聖,何止不犯邪淫,清凈寡慾而已?那個讓人生起貪愛,一心想要得到她的美女,不過外麵包著一張薄皮,才顯得光華艷麗,人就是被外面這一層皮所迷惑;若揭去這張薄皮,不但皮里的東西不堪愛戀,這張薄皮本身,也不值得愛戀。再看全身,無非膿血淋漓,骨肉縱橫,臟腑屎尿,狼藉滿地,臭穢腥臊,不忍見聞,比起那個美女變鬼更為可怕。即使傾城傾國的絕世佳人,薄皮裡面那些東西,哪一樣不是這樣呢。人們為何只看外表,而不體察其內容?
明代有個讀書人沉溺淫慾,無法自製,他就這個問題請教王龍溪,龍溪對他說:「比如有人告訴您,這里有個名妓,可以進去快活一番。你聽了很高興,誰知看見這個女人後,竟然發現她是你的母親、女兒或姐妹,這個時候,你的一腔淫慾之火會怎麼樣了?」讀書人說:「當然熄滅了。」王龍溪說:「其實淫慾心本來是空,你自己把它當做真實罷了。人若能將一切女人,看作母女姊妹,不但淫慾的惡念無從生起,生死輪回也能頓時了斷。」但願世人,都能透過外表洞察本質,同出慾海,共登覺岸。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不可錄重刻序、不可錄敦倫理序
『陸』 不凈觀圖片有什麼意義
不凈觀圖片的意義是告訴世人此身是幻,不可留戀,此生是幻,不可執著妄想;由此修行,可入空、無相法門,斷諸惡趣,開諸善門。
『柒』 佛教為什麼認為女性是污穢的還有哪些宗教認為女性是污穢的又有哪些宗教認為女性是神聖的
佛教從沒有認為女性是污穢的,你不要把你自己錯誤的認識和看法扯到佛教上,不要污衊佛教。
佛教稱女性為女眾,有關女眾的地位,常被討論的例子,是「八敬法」。依「八敬法」女眾不能獨立,必須仰靠男眾,不能和男眾共住,也不能離開男眾太遠而住;必須要請男眾的長老上座,每半個月為女眾說法教誡,女眾不能直接在尼僧中受戒,必須通過男眾的證明;比丘尼雖然受戒一百年,還要禮拜新受比丘戒的男眾。因此,到今天為止,女眾在佛教之中,始終沒有地位,特別在錫蘭、緬甸、泰國等上座部的區域,甚至於不許女眾成為比丘尼,只能夠成為過出家生活而無法受出家戒的清修女。
可是今天有西方的女眾加入佛教的僧團之後,她們已在大聲疾呼,而且要求男女平等的權利。她們在東方覺得女性沒有地位,回到西方的社會,出家的佛教女性,生活的困難更多,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到西方傳佛法的還是以男眾為主流,男眾並沒有一定要歧視女眾,可是佛教的傳統,如何來突破,這是關鍵所在。
今天在西方的美國,有一群佛教的女眾,出版了一份季刊,叫《 Kahawai 》的雜志,它的副題是「女人與禪」(Journal of Women and Zen ),已經出到第九卷。在錫蘭,也有一群女眾發心,出版了一種每月通訊,名稱叫做《 Parappvdvwa》,副題是(NunsIsland)尼眾島,已經出到第四卷。其出刊宗旨乃在提高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以達到男女平等的目的。另1987年2月中旬,在印度的佛陀伽耶,也召開了歷史性的世界比丘尼大會。
在台灣出版的《當代》雜志,古正美博士寫了《佛教與女性歧視》專論,說明佛教的女性歧視是出於上座系化地部,例如「八敬法」和「女人有五障」,都是化地部所強調的。所謂五障,就是女性不能成佛、不能為魔王、不能為天帝釋、不能為梵王、不能為轉輪聖王。其證明晚期的大眾部、一切有部及初期的大乘空系,對這種觀念持有異論。屬於一切有部的《佛說龍施女經》,便反對女人的五種障礙說,指出《增一阿含》卷二十二及卷五十,所敘述的女人如佛的姨母大愛道、須摩提等,不但信心十足,而且還以做女人為光榮。空系大乘的《道行般若經》,強烈反對轉女身為男身而後成佛的理論。嗣後,《維摩詰經》、《順權方便經》、《諸佛要集經》、《阿□貰王阿術達菩薩經》、《大凈法門經》、《寶女所問經》、《佛說須摩提菩薩經》及《佛說無垢賢女經》等,都有申張男女無差別論的作用。
事實上,考察佛陀時代的男女觀,應該從重視於基本的平等著眼,如羅漢的果位是不分男女的,修學佛法也是男女平等的,佛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何況是女性。所謂「佛」就是徹底的解脫者、圓滿的智者和無上的濟世者,男性可以做到,女性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從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考察,我們不能否認,一般女性是比一般男性來得脆弱、優柔且倚賴性重些。所以為了保護女眾修道生活的安全,鼓勵女眾成為佛門龍眾,男眾應該多盡一分心力協助女眾,但這並不等於高壓、歧視。如對大比丘尼──佛的姨母波波提(即大愛道),比丘大眾誰說不敬?在經律中提到,女性是誘發比丘情慾和貪欲的根源,為了防止慾火中燒,故對比丘們說女身不凈,以女身為對象而修不凈觀。這是在修持過程中,所採的方法及防範措施,未必表示對女性的歧視。
女性之中,也有女中丈夫、巾幗英雄,可是終究沒有男性的偉人那麼普遍。近代世界高唱男女平等、保障女權,但其效果並不如何的顯著。今天全世界一百六、七十個國家之中,女性而成為國家元首的,在數十年來,曾有以色列的梅爾夫人、印度的甘地夫人、英國柴契爾夫人、菲律賓艾奎諾夫人,還有,斯里蘭卡也出過一位女性的總統。成為宗教領袖,而為世界知名的,出現過德瑞莎修女,她得到過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在工商界,據1987年5月份的《富比世》雜志(FORBES)的統計,1987年美國已有股票上市的八百家公司的首席行政主管中,僅有三位是女性,而我們知道,世界男女人口的比例,幾乎是相等的。為什麼知名的傑出女性人數較男性少了許多?問題是由於傳統的女性多因照管家庭而成為幕後英雄,但女性本身有著與生俱來的弱點,亦是事實。
我們不要強調佛教男女兩性的絕對平等或不平等,應該接受佛的教示,所謂「法住法位」,各有其立場的本位,各守其分,各盡其責,彼此尊重,互相協助。如果遇到男女四眾共同集會的場合,當視會議的性質安排席位,有代表性以及有職位上之重要性的女性,應該和男性共同列席於平等的地位。如果是普通一般的儀式場合,男眾和女眾應該分區而坐。
『捌』 分享不凈觀圖片違法嗎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違法。不凈觀是一種佛家的修行方法,是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達成修行的辦法,不凈觀圖片即為血腥圖片,傳播一般的血腥圖片,是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如果被抓到,會被治安處罰。
『玖』 學佛之人看到貌美女性應該怎麼辦我要了義之說
了義的說法末學實在不懂。因為這是聖者的境界。而位階很高的菩薩或者佛,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凡夫不過是猜測:實在是「以凡測聖」。而只有這樣的聖者,他們的看法才能叫做「了義」。因此,末學只能講不了義的看法。
以下講講末學所知,算是隨意的「漫談」:
在欲界天人眼中,人間最美的美女會是什麼樣的呢?末學記不起是哪部經了,其中講到:人中最尊貴的國王,與欲界天人站在一起,猶如衣衫襤褸、滿身瘡痍的乞丐,站在帝王身前(經中是普遍情況,所以不能想像為:俊美的乞丐與臃腫的國王),所謂「自慚形穢」。
末學猜測,人間美女在欲界天人眼中,最大限度,是象我們看到「萌寵」吧:最美的那隻小狗。正常的狀況,應該象我們看到蠕蟲類。因為人與欲界天人,在身體上已經有很大的差別,這個差別比人與畜生的差別要大得多:人類色身粗重,是以膿血、糞便等等東西組成(畜生道也是一樣)。
猶如蛆蟲以糞便為美食,猶如蛇類的交配。如果不是身為蛆蟲、蛇類,作為人,無法想像也不可能感受到它們的「美食」與「美女」有什麼好處。當然,如果不是身為人類,也無法理解它們的臭穢與卑微。
再說壽命與身量:離人類最近層次的「四天王天」,壽命相當於人間900萬歲。人間長壽者,在他們500歲的壽命中只相當於兩個晝夜。其身量大約1000米,人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群壽命短促的螻蟻。
四天王天已然如是,三界28天,層層倍增,人類在他們眼中如何,可想而知。而且,從色界第一天:初禪天開始,天人已經斷淫慾,否則不能生此天。何況更高層次的無色界。
這個道理,就像說:從脊椎動物開始,已經不再以糞便為食(狗狗之類的除外)。當然不會糾結於「看到美好的糞便會怎樣」的問題。同樣的道理,三界諸天,也不可能對人間的美女有什麼感覺。
以上是種類之間的差別,再說證量上的差別:
三界眾生都是未脫生死的凡夫,因此,得解脫果的阿羅漢,無論種類如何,名為「應供」:應當受到一切人天的恭敬與供養。解脫果已然如是,何況諸賢、諸聖菩薩;何況諸佛世尊。
《維摩詰經》中,從「眾香國」(身相上相當於色界天)來的菩薩,要拜訪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諸大菩薩。來之前,眾香國的佛就告誡:「你們不要因為娑婆世界的佛菩薩身量短小而輕視,他們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在五濁惡世中,入泥入水,不辭辛苦,不懼臭穢,度化惡世眾生。所以,眾香國來的那些光鮮亮麗,身材偉岸的菩薩們。來到娑婆,一樣頂禮恭敬釋迦牟尼佛與諸大菩薩。
因此,在三果以上的聖賢來看,不會區分眾生是何種類,更不會因「貌美」而有貪愛。
綜上:美女是我們這一世的同類,因此,未斷淫慾之前,會感覺到她們是美好的。但是,應當懂得:
其一:這是一定條件下的假象(必須具備「未斷淫慾」、「生在人間」這兩個條件);
其二:對美女的貪欲,一定會障礙修行。
==========================
作為娑婆世界的學佛人,在凡夫位見美女,心生貪著很正常。但是要懂得「知非而改」:淫慾是應斷之法,是加系縛之法故;證初果後,見美女而心生貪著也很正常:我見雖斷,而習氣猶存故,也應當「知非而改」;證二果後,則必須以「薄貪嗔痴」為主修,淫心若不斷,貪嗔痴若不是非常淡薄,就沒有證三果的條件。
若是修大乘佛法,上述是菩提道上的「副產品」:淫心未斷,並不障礙開悟明心(當然,如果貪嗔痴很重的話,以福德未具之故,也不可能開悟明心)。可是,悟後起修。卻能很快「薄貪嗔痴」:以真心無一切貪著可言之故,以悟後菩薩轉依真心之故(這是悟後的方法)。
至於:「攝伏自己的心」,「心裡見與不見一樣」,屬於心理暗示。一是不太可能;二是自己騙自己(內心並不能說服自己);三是屬於「以石壓草」的方法,必然會「石去草生」。
所以,根本還是在於「正知見」:了解並如實觀行:財色名食睡(五欲)的本質是什麼?在人間能帶來哪些方便?又能導致哪些現世與後世的惡果?這些貪欲,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出現?在修行道路上,這些貪欲會障礙什麼? .......等等問題,如實知。名為「實證」。經由實證,才能解決問題。
以上回復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