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美女吹笛子的圖案是叫什麼寓意
笛子是中國古老的樂器,聲音靈動美妙,又善於技巧變化。 古代美女吹笛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寓意:一是美女像美妙音樂一般美麗,優雅相互襯托。二是,女子不僅美麗,而又有才情,懂音律,大家閨秀.
㈡ 古代女子吹玉笛的描寫
--------------晉代---------------------
一、綠珠:
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晉書》卷三十三〈石苞列傳·(子)石喬·(子)石崇〉
說道善於吹笛的女子,第一個就想到綠珠了。石崇花了明珠十斛買下了她,還為她得罪了孫秀。最後綠珠墜樓而亡以示對石崇的貞潔。
唐代的牛僧孺《周秦行紀》還寫道綠珠:夜宿薄太後廟,見戚夫人、王嬙、太真妃、潘淑妃,各賦詩言志。別有善笛女子,短鬟衫具帶,貌甚美,與潘氏偕來。太後以接坐居之,令吹笛,往往亦及酒。太後顧而謂曰:「識此否?石家綠珠也。潘妃養作妹。」太後曰:「綠珠豈能無詩乎?」綠珠相謝,做曰:「此日人非昔日人,笛聲空怨趙王倫。紅殘鈿碎花樓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這是個古代的鬼怪故事,有些穿越情節,但是可見綠珠的笛藝是世人皆知的。
二、阿妃
謝仁祖妾阿妃,有國色,甚善吹笛。謝死,阿妃誓不嫁。郗曇時為北中郎,設權計,遂得阿妃為妾。阿妃終身不與曇言。---《藝文類聚》卷四十四(唐 歐陽詢)
這個叫阿妃的貞潔女子也善於吹笛。她的丈夫謝仁祖就是東晉的謝尚,當時的大官,也是著名的音樂家。
三、宋褘:
《俗說》(南朝梁 沈約)裡面記載:宋褘「有國色,善吹笛」。
這個宋褘據說是綠珠的弟子,同樣是絕色佳人,同樣笛藝無雙。
四、歌妓:
《晉中興書》曰:帝舅王愷嘗置酒,王遵、王敦俱往。女妓吹笛小失聲,愷意便令黃門毆殺之,一座改容,敦神色自若。
說道石崇,那就要提一下跟他鬥富的王愷。王愷也喜歡聽歌妓吹笛子,不過如果吹得稍微不好,王愷就會把歌妓無情殺掉。從綠珠、宋褘和王愷家中的歌妓可以看出,晉代女子吹笛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隋唐--------------------
一、梅妃:
《梅妃傳》(宋 作者不詳)裡面記載說:唐玄宗曾當著諸王面稱贊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梅妃本名江采蘋,9歲就可以作詩,容貌秀麗,唐玄宗戲稱她是「梅精」。得寵一時。可惜後來出了一個楊貴妃,這位梅妃娘娘受到了冷落,哀怨致死。最近熱播的《後宮 甄嬛傳》裡面甄嬛作的《驚鴻舞》就是來自這位梅妃娘娘的。
二、歌妓:
《隋書 志第九》記載:雜樂有西涼鼙舞、清樂、龜茲等。然吹笛、彈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來,皆所愛好。至河清以後,傳習尤盛。後主唯賞胡戎樂,耽愛無已。
南唐的韓熙載夜宴圖裡面,也有一組吹笛女子的畫面
--------------------宋----------------------
一、李師師:
《墨庄漫錄》(宋 張邦基)記載:靖康間, 李生與同輩趙元奴及築毯吹笛袁綯、武震輩, 例藉其家, 李生流落來浙, 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 然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
這里李生就是指李師師。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李師師和趙元奴是徽宗的兩個情人。宋江去東京,本來打算兩位都拜見的,但是當時趙身體不適,所以只見到了李師師。
二、歌妓
蘇東坡曾經寫詩到:夜橋燈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暫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贈孫莘老七絕》之四
這里的官奴指的是官妓。
--------------------明----------------------
一、民間風俗
明代《巫山縣志》: 琵琶峰下女子,皆善笛。女嫁時,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詞》送之。
這講的的三峽地區的一些風俗,說明當時民間普通女子吹笛子也是很常見的。
二、田貴妃
田貴妃是崇禎皇帝的寵妃,大家閨秀。據《崇禎宮詞》載:「田貴妃每當風月清美,笛奏一曲,上極賞之,嘗曰『裂石穿雲』,當非虛語。」
崇禎自己還寫過一些曲子,由田貴妃來演奏。後人還贊曰:一自薰風絕好音,青溪只解說幽深。
古代文人墨客描寫笛子的詩歌非常多。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寫過「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如此唯美的句子。後人也有用「載酒江湖,人比黃花瘦;校碑欄檻,夢隨玉笛俱飛」這樣的詞句來紀念李清照。
綜上所述,笛子是古代運用比較 廣泛的樂器,從民間女子,到教坊歌妓,到宮廷貴婦,都有擅長吹笛的。那些說「古代笛子是低俗之物」「古代女子吹笛不雅」之類的言論純屬無稽之談。
宋緯是西晉大臣石崇府上歌舞伎綠珠的弟子,其美貌名聞全國,而且擅長吹笛子,後來被東晉明帝司馬紹宣進宮內。明帝病危時,群臣紛紛進諫,請明帝離開宋緯。在當朝賢能的人都來朝見明帝時,明帝說:你們眾人裡面有誰想得到她呢?大家都閉口不言。阮遙集那時是吏部尚書,只有他回答說:「希望皇上把她賜給臣下。」於是明帝就把宋緯賜給他。 15、《晉書*桓伊傳》:伊都督豫州諸軍事,進號右軍將軍。伊性謙素,雖有大功而始終不替。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青溪側。素不與徽之相識。伊於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也。
譯:桓伊統領豫州一帶的軍務,進而被封為右軍統帥。桓伊性情謙虛而且質朴,雖然建樹了大功績,卻始終不固步自封。他還擅長音樂,當時已經達到絕妙的境界,有「江左第一」的美名。他還藏有蔡邕所稱譽的柯亭笛,常常獨自吹奏。正值王徽之應召去京師,所乘坐的船停在青溪畔,桓伊向來不認識王徽之。他路過這岸邊,徽之乘坐的船上有乘客隨口喊著桓伊的小字說「這位就是桓伊王。」於是王徽之就叫人去對桓伊說:「聽說您擅長吹笛,請為我吹奏一支曲子。」桓伊這個時候雖然地位已經相當顯赫了,但早就聽到了徽之的聲名,於是就下了車,坐在輕便的摺椅上,專門為徽之吹奏了《三調》曲。吹奏完畢,就上車而去,主客二人並沒有交談一句話。 16、謝安女婿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會稽王道子昏酒尤甚,惟獨(去蟲加甲)呢諂邪,於是國寶護諛之計稍行於主相之間。而好利險課之徒,以安功名盛極,而機會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無迕,即吹為一弄,乃放笛雲:「臣於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韻合歌管,請以箏歌,並請一吹笛人。」帝善其調達,乃敕御妓奏笛,伊又雲:「御府人於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彌賞其放率乃許召之,奴即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且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聲節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須曰:「使君於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譯:東晉宰相謝安的女婿王國寶,專門謀私利而不檢點自己的行為,謝安憎惡他的為人,因此一直壓制著不起用他。到了晉孝武帝司馬曜末年時,王國寶更加沉迷於酒色之中。而會稽王司馬道子的昏庸與酗酒還要厲害,只愛聽輕佻奉承的話,於是王國寶挑撥離間的詭計得以在君主和宰相之間鑽空子。那些唯利是圖、心術不正的傢伙,因為謝安功高名聲盛極一時,就企圖定計陷害他,於是被離間而造成了君主和宰相之間相互猜疑。有一天,孝武帝召東晉將桓伊共同飲宴,宰相謝安也陪席而坐。孝武帝命桓伊吹奏笛子,桓伊不動聲色地馬上吹了一曲,然後放下了笛子說:「我撫箏的本領是比不上吹奏的本事,然而也還能夠按韻調配合歌聲占笛音,請允許我用撫箏來歌唱,並且請允許配個笛工。」孝武帝贊賞他言詞的通情達理,於是下詔叫皇宮里的御妓來吹笛。桓伊又說,皇宮里的笛工跟我肯定配合不好,我有個家奴,善於跟我配合吹奏。孝武帝終於寬恕了他的放肆無禮,於是允許他叫來家奴。家奴吹起了笛子,桓伊就撫箏唱起了《怨詩》:「做君王的已經夠不容易了,而當臣子的確也最艱難。忠君而誠實得不顯明,就有被懷疑遭災禍的危險,周公輔佐文王和武王,依《金滕》之旨意攝政平判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看他赤心輔佐王政,二叔反而散布流言蜚語。「桓伊撫箏吟唱的聲音充滿著正氣和激憤,彈唱時前後俯抑的儀容又十分得禮。宰相謝安被感動得淚沾衣襟,就離帝到桓伊跟前,捋著須說:「您原來有如此不凡的才華。」孝武帝這時也感到慚愧。 17、《晉中興書》:帝舅王愷嘗置酒,王遵、王敦俱往.女妓吹笛小失聲。愷怒,便令黃門毆殺之,一坐改改容,敦神色自若。
譯: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王愷曾經辦酒宴會,王遵和王敦都去赴宴。席間女歌妓吹笛時稍微有點走了音,王愷大怒,就命令黃門侍郎將女歌妓活活打死,全座許多人臉色都變了,只有王敦的神色依然如故。
18、《居易錄》:謝鎮西妾阿妃,有國色,甚善吹笛。謝亡,阿妃誓不改節。比中郎將郗曇,以計得之,阿妃終身不與曇言。
阿妃是謝鎮西的愛妾,其美貌名聞全國,還擅長吹笛子。謝鎮西去世後,阿妃發誓不改變自己的節操。北中郎將郗曇用計謀得到了她,可是阿妃終身不跟郗曇說話。
19、《襄沔記》:辛居士名宣中,隴西人。大明末,寓居襄陽縣西六里,多植松竹,棲遟其下,靜默不交塵俗,林中起一草房容膝而已。善彈箏,與淮南胡陶,京兆駱惠度同志為友,常共讌集林下。陶能吹笛,惠度工歌,時人謂之「三公樂」。
有介姓辛的處士名叫宣仲,是隴西人。大明末年,他隱居在襄陽縣城西面六里的地方。那裡四面種植著許多蒼松翠竹。辛宣仲就是游息在這里,悠閑恬靜而不與塵世交往。他在樹林里搭起一座茅屋,那茅屋小得簡直只能容下雙膝。他還擅長彈箏,淮南的胡陶和京兆的駱惠度因志同道和結為好友,並常常在這樹下飲宴消遣。胡陶會吹笛子,駱惠度又善於吟唱,因此當時的人們說他們三人為「三公樂」。
20、《南史*齊廢帝東昏侯本紀》:帝為潘妃起神仙、永壽、玉壽三殿,椽桷之端悉垂鈴佩,江左舊物,有古玉律數枚,悉裁以鈿笛。
齊廢帝東昏侯為潘紀大興土木,興建神仙、永壽、玉壽三座富麗的宮殿,宮殿屬於正方形椽子的末端都著鈴當,這些都是江東的舊物。還有幾只古玉律,全部用金翠珠寶加以嵌飾。
21、《北史*薛孝通傳》:孝通深為節閔所知重。普泰二年正月乙酉,中書舍人元羽獻酒餚,帝因與孝通等宴,兼奏弦管,命羽吹笛,帝亦親以和之。
孝通深為節閔帝賞識和重用,普泰二年正月乙酉日,中書舍人元羽呈獻上美酒佳餚,節閔帝就跟薛孝通等共同飲宴,席間還彈奏弦管樂藉以助興。節閔帝命元羽吹橫笛,自己也吹奏起笛子與之相附和。
22、《北齊書*廣寧王孝珩傳》:周武帝在雲陽宴齊君臣,自彈胡琵琶,命孝珩吹笛。辭曰:「亡國之音,不足聽也」。固命之,舉笛裁至口,淚下嗚咽,武帝乃止。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雲陽地方盛宴被滅亡的齊國的君臣們,武帝親自彈奏胡地琵琶,同時命孝珩吹奏起笛子。孝珩辭謝說:「亡國的笛音,是不值得一聽的。」武帝一定要孝珩吹奏,給孝珩的笛子剛放到嘴邊,孝珩就淚如雨下,嗚咽聲聲,這時武帝才准於停止。
23、《樂府雜錄*安公子》:隋焬帝游江都時,有樂工笛中吹之,其父老廢,於卧內間之,問曰:「何得此曲子?」對曰:「宮中新翻也。」父乃謂其子曰:「宮曰君,商曰臣,此曲宮聲往而不還,不駕東巡,必不回矣。汝可託疾勿去也。」
隋焬帝東游江都時,有樂工用笛子吹奏起《安公子》的曲子。笛工的父親年老無用了,在卧室里聽到這曲子,問「哪來這支曲子?」笛工回答說:「是皇宮里新翻制的。」他父親就對他兒子說:「宮就是君,商就是臣,這個曲子屬於宮聲,往而不返,當今皇帝東巡,肯定回不了皇宮了。你可以推託有病而不隨駕。」
24、《唐書*呂才傳》:貞觀時,祖孝孫增塤樂律,太宗詔待臣舉善音者。侍中王王(右加圭)、魏徵盛稱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長短不同,與律諧契。即召才直弘文館參論樂事。
唐太宗貞觀時,祖孝孫曾得增減鑒定樂律的事。唐太宗召來侍臣,要大家舉薦擅長樂律的能人。侍中王王(右加圭)、魏徵極力稱贊呂才會製作「尺八」,共有十二支並排長短不齊的豎管樂器,吹起來和樂律相契合。唐太宗就把呂才召來,直接派往弘文館參加商議音樂的事誼。
25、《禮樂志》:高宗即位,景雲見河水清,張文牧采古誼《景雲河清歌》,亦名《燕樂》。有長笛、尺八、短笛皆一。
唐高宗李治即帝位時,祥雲高掛,河水變清。張文牧據此結合古義譜制了《景雲河清歌》,也叫燕樂》,用長笛、尺八或短笛都可以吹奏。
26、帝好羯鼓,而寧王善吹橫笛,達官大臣慕之,皆喜言音律。
唐玄宗李隆基最喜歡羯鼓,而寧王又擅長吹橫笛。當時的達官大臣都非常仰慕他們,因此大家也總愛談論樂律的事。
27、《宗室傳》:讓皇帝,憲子瑀亦知音,嘗早朝過永與里,聞笛音,顧左右曰:「是太常工乎」?曰「然」。它日識之,曰:「何故卧吹?」笛工驚謝。
皇室里都傳說讓皇帝李憲的兒子李瑀通曉音樂,曾經在早期時路過永興里,聽到了吹奏笛子的聲音。他問左右說:「這是太常寺的樂工吹的嗎?」左右回答說「是的」。有一天他碰見了那個笛子的樂工,說「你為什麼躺著吹笛呢?」那個太常寺的笛工聽了非常驚訝而且欽佩。
28、《張志和傳》:志和善圖山水,酒酣,或擊鼓吹笛,舐筆輒成。
張志和善於畫山水畫,每當暢飲之後,常常擊起鼓,吹橫笛,然後大筆一揮,即成一幅山水畫。
29、《崔隱甫傳》:隱甫遷洛陽令,梨園弟子胡鶵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對曰:「陛下輕臣而重樂工,請解官。」再拜出,帝遽謝與胡X隱甫殺之,有詔貰死,不及矣。賜隱甫百縑。
隱甫調任洛陽令時,有個梨園弟子叫胡鶵的很會吹笛,受到唐玄宗的寵信,曾經帶罪躲在皇宮里,有一天唐玄宗因為別的事情把隱甫召進宮來,隨便地指給隱甫說:\"由你寬恕這個人吧\"隱甫回答說:\"陛下看輕我,而看重樂工,請免去我的官職.\"說好再拜謝就要退出,玄宗立刻表示歉意,並且把胡鶵交給隱甫帶去(治罪).隱甫按罪把胡鶵殺了,隨後雖有玄宗的詔書赦免胡鶵的死罪,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後來玄玄賜與崔隱甫百匹細絹.
30、《傳信記》:上嘗坐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進曰:陛下向來數以手指按其腹,豈非聖體小安耶?」上曰:「非也。吾昨夜夢游月宮,諸仙娛以上清之樂,寥亮清越,殆非人間所聞也。酣醉久之,合奏諸樂,以送吾歸,其曲凄楚動人,杳杳在耳。吾回以玉笛尋之,盡得之矣,坐朝之際,慮忽遺忘,故懷玉笛,時以手指上下尋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力士又再拜,且請其名。上笑言曰:「此曲回《紫雲回》」,遂載於樂章,令太常刻石。
唐宗宗上早朝時,用手指上下按著自己的腹部。俟退朝後,高力士對皇上說:「陛下下剛才一再用手指按著腹部,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呢?」皇上說:「不是。我昨天夜裡夢遊了月宮,那裡的眾仙人演奏了上清宮的仙樂給我娛樂,樂聲寥亮清越,簡直不是在人間聽得到的。我深深地被陶醉了。後來仙人合奏起各種仙樂,送我回宮,那樂曲凄楚而動人,深沈而悠揚地繚繞在我耳旁。我回味著再用吹奏玉笛來控求仙樂的韻律,居然全部被我吹出來了。今天我坐朝時,擔心一下子遺忘了,因此懷里帶著玉笛,可以隨時用手指按著音韻節拍,不是身體不舒服。」高力士再拜並祝賀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請陛下為我吹奏一曲。」(玄宗吹奏起仙樂)那笛聲音域空闊悠揚,簡直無法用言語來描述。高力士聽完再拜,並請皇上賜以曲名,皇上笑著說這只曲名叫《紫雲回》。於是這只曲就此被列入太常寺收集的樂章,並讓太常寺把曲子刻在石碑上。
31、《集異記》:明皇與頁法善游月宮回,過潞州城,上以玉笛奏曲,後潞州奏八月望夏有天樂臨城。
唐明皇與頁法善一起去遊了月宮回來,經過潞州城,明皇曾用玉笛吹奏月宮里聽到的仙樂,後來潞州城上八月中秋之夜總有天音出現。
32、《太真外傳》:元宗嘗夢仙子十餘輩,御卿雲而下,各執樂器懸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有一仙人曰:「此神仙《紫雲回》,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上喜而傳受,宿後余鄉猶在,且命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也。
唐玄宗曾夢見十來個仙女駕著祥瑞的彩雲飄然而下,各人手執樂器凌空吹打彈奏,曲調清越,真是仙府的音樂。有位仙人說:「這樂曲是神仙們演奏的《紫雲回》,現在傳授給陛下你,作為『正始』的音樂。」皇上高興地接受了。一覺夢醒,餘音仍然縈繞在耳際。天亮後就拿起玉笛試著吹奏,全能按《紫雲回》的節拍吹奏出來。
㈢ 求女子吹笛、彈琵琶、畫畫等才藝的描寫。
笛【風,輕柔地掀起湖面上的漣漪陣陣。而那漸漸散開的波紋又似應和那渺遠的笛聲。此時,那笛聲也越發和緩,直到一切都將要止息時,白衣女子的指腹靈巧滑向某個笛孔,精緻的唇角邊便溢出激越的笛聲,那肆意的曲調好像挑起了狂風,一時間竟將那盤腿而坐的白衣女子散於船上的長發狠狠撩起,像在空中織了一件華美的黑袍,又飄然散落。只留那長長的青色發帶於狂風中與不遠處對岸飄來的落花相舞。而白衣少女的裙擺一角,終是被風拖入湖中。白衣少女依然閉著雙眸,盤腿,直身,安坐於船邊,骨節分明的手在笛上有規律的點按。下一刻,笛聲又於極高昂處陡然收斂,幾乎同時,微風陣陣。好似這笛聲本就與自然萬物一體。而在這天地間肆意起伏的笛聲,卻也大方的顯出了吹笛人的超然心境】
琵琶【她抱著琵琶,站在亭中,大理石雕成的牡丹在品上栩栩生輝,突然她邁出一步,紫色的綉花羅裙跟著飄浮,纖細的彷彿折就斷的手指在那鋼線上摩擦,發出清脆的聲響。身體只是輕輕一轉,透明的緞帶也跟著舞動,交織,旋轉,紛飛,如果不是她那泛著水氣是雙懵,會完全讓人被她蠱惑,那麼連時間都將會停止】
畫畫【女子襲粉衣,模樣端莊之中透露著一股說不出來的妖媚之感,青絲披落,僅僅用一條粉色的發帶系著,粉色的色彩襯的女子肌膚透著一股淡淡的粉色,煞是美麗,鳳眸瀲灧,可奪魂攝魄,盪人心神,唇若點櫻,手持狼毫勾線 細心的再宣紙間勾勒。】
跳舞【琴聲緩緩響起,隨步慢跳,身子柔柳,這時宮娥向空中拋出了一條白色的長紗,不慌不忙,帶著節奏感緩緩的,落在了,脪菡雪嫩的胳膊的上,纖細的手腕上,翠玉的桌子也隨著琴聲舞動起來,這時飄柔的秀發帶著沉醉的感覺慢慢的一甩,跳著,雙手拿住衣襟,緩緩一甩,身子旋轉過去,穿在了身上,這一切都向舞蹈本身應有的,衣袖,緩緩甩了出去,旋轉了一圈,旋轉到椅子旁邊,雪嫩的雙手,各一手拿住那條白色長長的絲帶,絲帶上帶著淡粉色的玫瑰花瓣,隨風舞動,旋轉著,雙手輕握絲帶,將絲帶甩向空中,隨後,玫瑰花瓣如雨的飄了下來,在玫瑰雨中,我又旋轉了幾圈,長袖甩了一甩,裙衣飄飛,秀發飄灑,接著一連串精美的舞姿展現出來,頭發上的簪子碰出清脆的響聲,跳向空中,衣袖飄動,把絲帶拋向空中,隨後拿起桌子上的扇子,旋轉了幾圈,正好,絲帶落在了扇子上,隨後雙手擺臂,舞姿驚艷無比,這時,雙腿撇差,雙手揮舞了幾下,擺出一個完結的動作,琴聲中止,面色沒有任何改變,依舊是哪么的白嫩,也沒就喘氣,呼吸平穩,飄柔的秀發上有一些淡粉色的玫瑰花瓣,這時玫瑰花瓣雨才飄落完。】
彈琴【接過琴,纖纖玉指撥動琴弦,衣袖與水藍色古箏交相輝映,膚若凝脂,玉指行雲流水般奏出一不知名曲子,衣袖翻飛若舞,恍若蝶翼顫動,隨曲調漸漸高至不可能,如同鳳凰輕吟,珍珠落玉盤,歌曲游離,竟然輕輕吟唱起來,最後以一個不可能的高音結尾,餘音繚繞,如雲霧般久久不散一陣輕柔美妙的琴音響起,如絲如霧 如煙如雨 琴音輕緩柔美 琴音如淙淙流水 流過傾聽者的心田,琴音漸漸轉快 意境升至另一階段 有如白玉落珠盤 狂雁翔青空 燕剪春風 鷹穿柳浪 快樂自由的氣息充滿空氣中 柔韌的琴弦在修長的玉指下跳舞 幻出一陣陣絕妙的音符,貴氣而不失優雅。】
求採納~~~
㈣ 描寫吹笛聲音好聽的語句查找
清脆悅耳 清遠悠揚婉轉悠揚清脆的笛聲,竹笛的聲音是很美的,當然竹笛裡面也分大調笛和小調笛,大調笛的聲音渾厚,悠長,小迪笛子的聲音就比較清脆,明亮有穿透力.竹笛是天然竹子做成再加上人的氣息,產生出來的聲音如天籟般美妙動聽
㈤ 央視廣告有一個吹笛子的女孩子,她吹笛子的時候對面有一群小朋友,笛聲很好聽,求原視頻地址
你是說中央電視台廣告《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嗎?首先她穿旗袍站在竹排上起頭吹了句茉莉花,她那笛子是紫竹不去竹節的那種。你可以網路一下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
㈥ 聽到美女吹笛子怎麼回
美女像美妙音樂一般美麗,優雅相互襯托。
笛子是中國古老的樂器,聲音靈動美妙,又善於技巧變化。 古代美女吹笛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寓意:
一是美女像美妙音樂一般美麗,優雅相互襯托。
二是,女子不僅美麗,而又有才情,懂音律,大家閨秀.女子吹笛表示她會這一門樂器,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喜歡音樂,吹拉彈唱樣樣俱全,不是男人的專利。
㈦ 描寫古代女子吹笛的句子有哪些
1、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須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木落淮南,雨睛雲夢,月明風裊。自中郎不見,桓伊去後,知孤負、秋多少。
2、聞道嶺南太守,後堂深、綠珠嬌小。綺窗學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宮,泛商流羽,一聲雲杪。為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霜天曉。
3、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4、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5、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虞淵,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音寥亮。
6、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
7、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婦,胡踢蹬吹笛擂鼓。見一颩人馬到庄門,匹頭里幾面旗舒。一面旗白鬍闌套住個迎霜兔,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一面旗雞學舞,一面旗狗生雙翅,一面旗蛇纏葫蘆。
8、金谷樓中人在,兩點眉顰綠。叫雲穿月,橫吹楚山竹。怨斷憂憶因誰,坐中有客,猶記在、平陽宿。淚盈目。百轉千聲相續。停杯聽難足。謾誇天海風濤舊時曲。夜深煙慘雲愁,倩君沈醉,明日看、梅梢玉。
9、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10、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㈧ 描寫女子臨舟吹笛,衣裙飄飄,出塵脫俗的語段,10句話左右,言辭柔美古典
風,輕柔地掀起湖面上的漣漪陣陣。而那漸漸散開的波紋又似應和那渺遠的笛聲。此時,那笛聲也越發和緩,直到一切都將要止息時,白衣女子的指腹靈巧滑向某個笛孔,精緻的唇角邊便溢出激越的笛聲,那肆意的曲調好像挑起了狂風,一時間竟將那盤腿而坐的白衣女子散於船上的長發狠狠撩起,像在空中織了一件華美的黑袍,又飄然散落。只留那長長的青色發帶於狂風中與不遠處對岸飄來的落花相舞。而白衣少女的裙擺一角,終是被風拖入湖中。白衣少女依然閉著雙眸,盤腿,直身,安坐於船邊,骨節分明的手在笛上有規律的點按。下一刻,笛聲又於極高昂處陡然收斂,幾乎同時,微風陣陣。好似這笛聲本就與自然萬物一體。而在這天地間肆意起伏的笛聲,卻也大方的顯出了吹笛人的超然心境。。。。。
㈨ 描寫女子吹笛的句子有哪些
1、《永遇樂·落日熔金》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熔金 一作:鎔金)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2、《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年代:宋作者: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3、《採桑子·寒蟬欲報三秋候》
年代:唐作者:馮延巳
寒蟬欲報三秋候,
寂靜幽齋。
葉落閑階,
月透簾櫳遠夢回。
昭陽舊恨依前在,
休說當時。
玉笛才吹,
滿袖猩猩血又垂。
4、《菩薩蠻·梅花吹入誰家笛》
年代:唐作者:馮延巳
梅花吹入誰家笛,
行雲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
關山人未還。
聲隨幽怨絕,
雲斷澄霜月。
月影下重簾,
輕風花滿檐。
5、《楊柳枝》
年代:唐作者: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
聽唱新翻楊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