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寫真 > 滏陽河美女照片

滏陽河美女照片

發布時間:2022-06-21 06:48:48

㈠ 黃河的資料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黃河長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經9個省區,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渠是黃河的正源,源頭於巴顏喀拉山脈的雅拉達澤峰,幹流長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點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鎮,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舊孟津。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為500米,較窄處只有50米,水深一般為2.5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1.5米。
[編輯本段]自然特徵
地理位置
黃河流域界於北緯32°至42°,東經96°至119°之間,南北相差10個緯度,東西跨越23個經度,集水面積75.2萬多平方公里,黃河全長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內石山區佔29%,黃土和丘陵區佔46%,風沙區佔11%,平原區佔14%。
黃河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幹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分別為: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兩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較高,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
河源至貴德多系山嶺及草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東為呂梁西坡,南為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佔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後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於黃河多次改道,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為緩崗與窪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窪地比較開闊平展。
黃河從貴德至民和境內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間,從民和下川口進入甘肅,這一段氣候溫和濕潤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譽,水流清澈見底又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說法。寧夏的寧夏平原和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因為處在黃河上游的河谷地帶,水源豐沛,灌溉便利,農業發達,水草豐美,因此被稱為塞上江南。
流域概況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壺口瀑布南孟津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黃河是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主要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黃河流域衛星地圖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生物資源
黃河幹流總共有魚類121種(亞種),幹流中純淡水魚類有98種,占總數的78.4%。主要經濟魚類有花斑裸鯉、極邊扁咽齒魚、厚唇裸重唇魚、黃河裸裂尻魚、瓦氏雅羅魚、北方銅魚(鴿子魚)、鯉魚、鯽魚。黃河上游魚類種類只有16種,組成也較簡單,僅有鯉科、鰍兩科的裂腹魚、雅羅魚、條鰍等。中下游魚類大體相似,均以鯉科為主。中游有71種魚類,但缺乏自然的鰱、鱅、鯿、魴等典型平原類群的魚類,中游上段有與上游共有的裂腹魚和條鰍等,下游的魚類種類和數量都較多,有78種,其中有多種過河口魚類及半鹹水魚類。對黃河支流的調查資料統計看,據甘肅洮河、陝西渭河、涇河的魚類統計看,以渭河水域種類較多,有30種,洮河次之有11種,涇河則僅有4種。上中游支流中多數是鯉科、鰍科的小型魚類,另外有少數嘗科及鯰魚等, 經濟魚類為鯉、鯽、雅羅魚及鯰魚等。
歷史上,黃河流域曾經長時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搖籃。歷史上頻繁的災害,也使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憂患」,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途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黃河改道,河水南下奪淮,淹沒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
注釋:
近年,黃河水域生物遭到破壞,魚類現已不到百種。蘭州市漁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認為,黃河上游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致使黃河含沙量大;黃河水量受乾旱少雨日趨減少;工業城鎮廢水的污染;人為捕撈等因素,都是導致黃河生物減少的原因。
為使黃河水域生態得到修復及養護生物資源,甘肅省農牧廳漁業處從二000年開始,針對黃河甘肅段實行「增殖放流」計劃。據漁業處負責人介紹,投放數量從去年的七百餘萬尾,已增加到今年的八百萬尾,以黃河土著魚種——黃河鯉魚、鯰魚、草魚、鱅魚為主要投放對象。
河流分段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下面為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上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銀川平原與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下河沿,東至內蒙古河口鎮,長達900千米,寬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孟津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黃河乾坤彎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系,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下游
河南孟津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1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人文特徵
黃河水流湍急,歷史上有「天下黃河不橋」的說法。蘭州地處高原,此處河段自古靠羊皮筏和小木船擺渡,極為不便。明洪武中,宋國公馮勝於蘭州城西建浮橋一座,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西10里處,稱「鎮遠橋」;洪武十八年(1385),指揮楊廉移建於城西北l公里古金城關(今白塔山南),浮橋用巨艦24艘,以二鐵纜四麻纜維系而成,船上鋪木板而行,被稱為「黃河第一橋」。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
直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在甘肅洋務總辦彭英甲的建議下,將浮橋改為鐵架橋,由德商承建,但物資運輸和施工全由我國承擔。各地百姓以駱駝、大輪施車,遠涉千里,東自天津等地運輸架橋材料,終於在黃河上架起第一座鐵橋。橋長250米,寬18米,下設四墩,墩用水泥鐵柱作成,墩上用石塊鋪墊,耗資白銀三十六萬余兩。1954年加固,上架弧形鋼架拱梁,結構美觀,氣勢更見雄偉。橋西200米處有黃河索道,直通白塔山山頂。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 年改為「中山橋」。
黃河上的第一座正式橋梁是由比利時工程公司承包修建的鄭州黃河鐵路橋。該橋1903年開工,1906年竣工。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在黃河上只有鄭州黃河鐵橋、濼口黃河大橋和蘭州的公路橋等3座由外國人設計、施工的橋梁。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在黃河上建成幾十座大橋,使黃河天塹變成了通途。 蘭州黃河鐵橋將軍柱
環境保護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據科學家研究,黃河發生變化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後,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鬆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於一年破壞耕地五百五十萬畝!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更嚴重。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也就越來越頻繁。把黃河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入黃河。新中國成立後,科學家已經為治理黃河設計了方案。他們認為黃土高原地區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要使人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要合理規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築水利工程。這樣數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實。
[編輯本段]發展變化
黃河斷流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經河道才能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①上游屬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率極少,中游為主要補給區但水土流失嚴重、季節變化大,下游流域面積小,補給少;
②流域內人口增長快,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率;
③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黃河沿岸工業和城市用水量不斷增加,引黃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④水庫調節能力較低,水資源管理不統一;
⑤水費低廉,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
⑥環境污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
⑦河道沿岸工廠污水排放過多。
懸河

由於泥沙淤積,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於流域內的城市、農田 ,全靠大堤約束,它因而被稱為「懸河」。那麼黃河是從什麼地方開始成為「懸河」的呢?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南部的磴口縣,在這里,黃河河道比縣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河道變遷
黃河是我國第二條大河,自遠古以來即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紀黃河下游因河水渾濁即有「濁河」之稱。公元1世紀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濁,號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後泥沙有增無減。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積在下遊河床上,日積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約束,時久形成懸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輕則漫口決溢,重則河道改徙。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93次,河道因泛濫大改道共26次,決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圍北至海河,南達淮河,縱橫25萬平方公里,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

④ 公元10世紀~1127年(唐末至北宋末)
經近千年的堆積,到唐末開始,黃河下遊河口段已逐漸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發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時期,決口的頻率明顯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決。
至11世紀初,在今山東商河、惠民、濱州市縣境內,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後決口地點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陽)、滑州(今滑縣東舊城)一帶。總的趨勢是,河道逐漸向北擺動。五代末年、北宋前期決出的赤河、橫隴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1048年商胡埽(今濮陽東昌湖集)決口,北流經今滏陽河與南運河之間,下游合御河(今南運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稱「黃河北派」。這是黃河變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黃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吳埽、內黃口)
⑤ 1128年~16世紀中葉(金元至明嘉靖萬曆時)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為阻止金兵南下,宋東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從此黃河離開了春秋戰國以來流經今浚、滑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後的700多年中,以東南流入淮為常。這是黃河下游變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也是黃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間原是黃河下游的窄道,由於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決口後擺動的范圍,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東、山東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離開了這段河道以後,下遊河道折向東或東南,擺動於豫東北至魯西南地區。在金代,有記載的12次決口中,決後河道擺動在該地區佔10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黃河在原武、陽武、中牟、延津、開封、祥符、杞縣、睢州、陳留、通許、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溝等15處決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內折而南流,經尉氏、洧川、扶溝、鄢陵等地,由潁水入淮;一股在開封境內,折而南流,經通許、太康等地,由渦入淮。我們將其稱為黃河歷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最近因為風沙問題越來越嚴重,現在專家說,如果人類再濫砍濫伐的話,黃河的源頭很可能會被淹沒在風沙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起源,但是這條被譽為母親河的源頭今天卻被荒山大圍斬,風沙處處。
專家指出,人類違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濫砍濫伐是破壞水源的主要原因,使這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生態系統面臨崩潰,也很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破壞下的另一個遺址。
正是黃河頻繁泛濫成災的特點,造就了中華民族「居安思危」的性格。中華文明也是從大禹治水、導河入海的艱難奮斗中開始的,以至於許多朝代都設有治河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仍設有「黃河水利委員會」這樣的機構,這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非常罕見的。可以說,黃河對於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和引導中華文明走向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充滿活力的上遊河段--這一河段號稱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其中從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川峽相間,河床比降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規劃利用落差超過1200米,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佔全河的近50%。平均年發電量近600億千瓦時。
溫柔纏綿的寧蒙河段--黃河在這里平靜地流淌,灌溉著兩岸的農田,造福當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寧夏銀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積廣闊,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里物產豐富,名貴中葯枸杞和銀川大米品質優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稱。(枸杞照片)內蒙古河套平原十分乾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這里「無水是荒漠,有水成綠洲」。黃河水給這里的工農業生產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勇往直前的中遊河段--陝晉峽谷,黃河在這里劈開萬仞山,勢如破竹,形成了黃河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河段。在這一河段有以下兩個著名的地方:
1.壺口瀑布--黃河在這里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過來,咆哮而去,壺口瀑布既是黃河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徵。「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歌詞選至《黃河大合唱》)
一、我國第二長河
黃河,我國第二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以及傳說中的中國龍,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八、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九、揭河底
日前,黃河小北幹流(山西和陝西河段)山西河津段大、小石嘴區間出現了百年奇觀「揭河底」,河底的淤積物如同地毯一樣被水流捲起。
「揭河底」現象是黃河上獨有的一種泥沙運動規律,主要發生在黃河小北幹流的龍門及支流渭河河段,其表現是當高含沙的洪峰通過時,短期內河床遭受劇烈的沖刷,將河底的成塊、成片的淤積物像地毯一樣捲起,然後被水流沖散帶走。這樣強烈的沖刷,在幾小時至幾十小時內能將該段河床沖深幾米至十幾米。因為「揭河底」現象形成條件比較特殊,「揭河底」被稱為黃河百年奇觀。
據獲悉,黃河上一次出現「揭河底」還是在1977年7月6日。此次「揭河底」自7月5日8時10分開始,一直持續到8時40分,其間,在河津河段小石嘴改建工程1號丁壩段,伴隨著洶涌的水聲,先後掀起高約1米、長約7-9米左右的兩塊大的掀起物,1號至5號丁壩間還有一些小的掀起物。
7月初,黃河中游吳堡-龍門區間支流普降暴雨,洪水挾帶大量泥沙洶涌而下。7月4日晚,位於河津上首的龍門水文站洪峰流量達4600立方米每秒,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700多公斤,從而具備了局部「揭河底」現象的形成條件。
[編輯本段]文化相關
黃河文化

㈡ 一隻手推著一顆心一個箭頭一個女人是什麼成語

成語是「推心置腹」。

解釋:一隻手推著一顆心一個箭頭一個女人的畫面意義為把心推到女人那裡去,女人是「婦」,諧音「腹」。因此該成語是「推心置腹(至婦)」。

擴展內容:

推心置腹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uī xīn zhì fù,意思是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語出《後漢書·光武帝本紀》:「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典故

《後漢書·光武帝本紀》:「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天下大亂,各地農民紛紛起義,群雄討莽。

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綠林農民軍起義爆發後,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劉玄加入陳牧領導的平林兵。公元23年,綠林軍諸部合兵擊破新莽將領甄阜、梁丘賜,遂號劉玄為更始將軍。

因劉玄是劉姓宗室, 同年二月便被綠林軍擁立為帝。建元更始,劉玄恢復漢朝國號,自稱玄漢王朝。此時,劉秀在名義上還只是劉玄手下的一個將領。

劉玄雖然稱帝,但是位子並不牢靠,不光王莽老派兵打他,他手下的將領也不全聽他的。於是,劉玄想了一招——通過大封宗室來收攏人心。劉秀屢立戰功,又是劉玄的族人,於是就被劉玄封為「蕭王」。

劉秀被封為「蕭王」時,正在跟另一草莽英雄王郎「死磕」。王郎本是個算命的,看到大家都造反了,就拉了一幫宗室豪強,盤踞河北,定都邯鄲,也自稱漢帝。劉秀和王郎在河北省中南部的滹沱河、滏陽河一帶展開大戰。

戰爭中,劉秀漸漸取得優勢。公元24年秋,劉秀率兵攻打王郎於鄔(今河北束鹿縣東南),大破之,王郎的部將渠帥和不少士兵都投降了。劉秀封渠帥為列侯,但雙方畢竟打了這么多年,投降的士兵並不很放心,擔心劉秀報復。

劉秀多狡猾啊,他很快獲悉這一情況。為使降將降兵放心,決定採用安撫之計,他令降將各歸其本部,統領原來的兵馬,而劉秀本人則不帶保鏢,一個人騎著馬,往降兵的營區走去。

降兵一看來了個騎馬的大官都圍上來看,心想這是誰啊?仔細一看,這不是打敗了自己的「蕭王」么?他怎麼一個人大搖大擺地來我們這里巡查?難道不怕我們殺了他嗎?

雖然大家心裡很疑惑,但這番舉動也讓他們知道了劉秀對他們沒有戒備心理,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了,這下投降的兵將就放心了。

《後漢書·光武皇帝本紀》把這件事兒記了下來,將「推赤心置人腹中」概括為「推心置腹」這個成語,以喻真心待人之意。

由於他平素對朝廷不滿,又感於尚炯的推心置腹,就把他平日不輕對人談的話都談了出來。

㈢ 我是一南方人,男朋友在河北邯鄲,那裡冬天會不會很乾燥邯鄲人喜不喜歡吃辣呀就飲食習慣。。

冬天的北方,都是比較乾燥的,比起南方的多雨,這里就顯得很乾燥了,如果晚上睡覺,暖氣夠充足,那麼第二天早晨嗓子都會發干。同樣,北方人有可能不適應南方的氣候,我曾經在浙江度過一個夏天,那裡潮濕的空氣很多雨的天氣令我很難受。
邯鄲人有喜歡吃辣的,但也有不喜歡吃辣的。拿我來說,我就喜歡各種辣的食物,不過北方人相對沒有多少人討厭吃麵食,但沒人逼你吃麵食,邯鄲這里啥也有,就像南方也有麵食一樣,北方這里也吃米飯。也有各種辣菜,正宗與否無從考證,這里不缺水,你把這里想像的太貧困了,這里不是大西北,也不是戈壁,這里是一個普通的北方小城,邯鄲的人民很直爽,很大方,這里的物質條件有可能比不上一些發達的城市,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你想要什麼,邯鄲基本都可以滿足你。這里的水很甜,邯鄲的水很甜,滏陽河圍繞著邯鄲,以前有各種泉眼,現在遭到破壞,很多泉眼都沒了,但是依然不缺水。
飲食比較隨意吧~沒有那麼過分的要求,不可能逼著你吃面的。你想吃啥就可以吃啥呀~
還有什麼要問的?
純手打,給我吧~~~

㈣ 邯鄲怎麼樣

河北特產世界名牌:邯鄲的美女,保定的飯,秦皇島的帥哥滿街竄,邢台的花,廊坊的草,石家莊的小偷滿街跑,張家口的淑女,唐山的漢,定州的痞子到處轉,承德的露露,衡水的酒,滄州的女生嚇死狗.
天下惟一自古以來就獨享為城市名稱的漢字片語從未攺變過的好聽的城市邯鄲
武術蓋過少林寺聞名天下並揚名世界---太極拳
煤礦、水泥、邯鋼、環境可想而知。近年有所好轉。叢台酒可以喝一點。
文化底蘊那是相當濃厚,成語之都嘛。古跡也不少,保存的都不好。順便說一句戰國時期趙國的首都邯鄲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紐約、東京,當時在全世界來說是真正的經濟文化中心,再順便說一句,可能是當時的底子,邯鄲的美女確實很多,隨便上哪逛逛都能碰到極品,當然是北方女孩那類型的,跟蘇杭、川湘美女各有千秋,想飽眼福的來吧,商場步行街滿眼都是,不要動歪心思,會死的很慘。切記

㈤ 想知道: 邯鄲市 邯鄲羅敷潭 在哪

在邯鄲縣與武安交界處紫山腳下的古石龍景區裡面有個人造的羅敷潭坐市內60路公交車可以到,幾年前那裡沒有水,現在的水是從土丘上打井引下來的,羅敷潭的幾個字 是 一個叫 王岩領 的人 刻寫上去的 此人現在是 石龍景區(私人開發,不便宜)的科長
黑龍潭 我不知道 但直到峰峰有黑龍洞,號稱滏陽河的源頭,上有風月關,其下一灘池水可謂 黑龍潭?
僅此,供參考。
羅敷潭位於古石龍旅遊區龍興寺之西南側,原名「卧龍潭」,潭邊徑石林立,古代美女秦羅敷不畏強暴,投潭殉節。鄉親們為紀念羅敷,改「卧龍潭」為羅敷潭。據《邯鄲縣志》載:「相傳夏季每有白氣起於潭中,上達天際,歷久不散,如龍之吸水」。
以美女羅敷命名的,原名黑龍潭,當地還有古石龍門陣之謎。
羅敷潭原名"卧龍潭"或"黑龍潭",呈西北東南走向,潭長100米,出口寬40米,潭根寬10米,深20米,全是裸露在外的奇形怪石.潭底平坦,全是光滑的岩石。
相傳,趙時姜窯村美女秦羅敷,已許配給趙王侍臣王仁為妻。一次羅敷外出採桑,被趙王看見,想奪為已有,羅敷不從,彈箏作《陌上桑》,自明已有夫,後被趙所逼,以致投潭而死,從此卧龍潭改為羅敷潭。過去,潭邊桑田數百畝,松柏成林,楊柳成行。潭的上游,泉眼遍地,泉水常年細流,從潭上落下,叮咚有聲,如音樂般美妙動聽。一到雨季,雨水順山而下,匯至潭根,猛然跌下,水聲轟鳴,震天動地,幾里以外可聞其聲,形成壯觀的羅敷潭瀑布
石龍就在羅敷潭南卧龍坡中, 其以頭偏東北,尾偏西南的方向,伏卧於卧龍坡中,頭伸出坡外,到坡前河中,有伸頭吸水之勢。
在過去卧龍坡前陡峭的黃土坡中,伸出各種怪石,其形同龍頭,有角、有眼。嘴中常年流水至醫家坑中,其角粗細如碾場之石磙,據說,人們用龍角作石磙碾場,小麥收的就特別多。後來由於起土和掏沙,造成人為毀壞的,使龍頭全部毀掉,在一九九零年,發現了其中一條龍,此龍體潛伏在高二十米的卧龍坡的黃土之下,昂首東北,正好面對相距1公里的趙王陵,似保駕臣龍一般。

㈥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貂蟬啊

沒有,是虛構人物

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則是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恰巧為王允瞧見。

於是,王允便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系。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配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後對呂布曖昧送情,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6)滏陽河美女照片擴展閱讀:

按照《三國演義》以及其他演義的記載,貂蟬涉及王允、呂布、董卓三人,如果真有這個人物,正史中一定會有她的記載。然而,其他三人的事跡均在,卻沒有貂蟬這個人物。

在《三國志》《後漢書·王允傳》中詳細記載了王允、呂布誅除董卓的事。其中提到,漢末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遷漢獻帝於長安。

董卓自為太師,非常驕橫,大臣、將士只要說話不小心,觸犯了他,就要掉腦袋。更有甚者,「法令苛酷,愛憎淫刑」,冤死者達「千數」,以致百姓在路上都不敢說話,只能用眼神交流。

一些大臣怕保不住自己,都暗暗地打算除掉董卓,這其中就有司徒王允和尚書僕射孫瑞等人,他們常常一起密謀誅卓。當時董卓手下有一個心腹叫呂布,是一個出了名的勇士(並未提到義子關系)。

董卓知道人們都恨他,所以叫呂布隨身保護著他。人們懾於呂布的勇猛,不敢對董卓下手。後來,王允利用兩人都是並州人的關系,設法買通了呂布。

《後漢書·呂布傳》《三國志·呂布傳》都記載了這么兩件事。一則是:董卓叫呂布守中閣(內廳),而呂布「私與傅婢情通」。對此,呂布「恐事發覺,益不自安」。

唐代顏師古在《漢書》上注稱:傅婢,就是打理主人衣服衽席之事的侍女。這個與呂布私通的傅婢,應是董卓寵幸的侍女,否則呂布不會感到「益不自安」。

另一則是:有一次,呂布稍不如董卓意,董卓拔出手邊的戟就扔了過去,幸虧呂布眼疾手快,把身子一側,躲過飛來的戟。後來呂布向董卓賠了不是,董卓也表示寬恕他,但呂布「由是陰怨卓」。

呂布向王允講述了自己差點被董卓殺了的事,王允覺得時機已到,就把誅殺董卓的密謀告訴呂布,讓他做內應。

呂布起初礙於「父子」般的情分猶豫不決,王允啟發他道:「你姓呂,與董卓本來就是不骨肉至親,如今你擔心自己的性命還來不及,還提什麼父子之情啊?董卓擲戟之時,想到過父子情嗎?」

呂布覺得有道理,於是答應了王允。隨後,大家經過周密布置,趁董卓朝會之際,呂布終將董卓刺殺。

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中都提到一個傅婢,勉強可以視其為傳說中的貂蟬。但是她跟王允毫不相干,王允不可能利用她實施「美人計」。

再說,這個傅婢,僅是董卓與呂布決裂的一個心理因素,不是形成誅滅董卓的核心人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貂蟬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貂蟬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㈦ 美女貂禪是邯鄲永年人么 貂禪里什麼時間改做貂禪村的

河北邯鄲發現美女貂蟬文物 美女可能是永年人
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里,把她描述成一個風華絕代、傾國傾城的美女。她的美貌與才智,甚至讓整個三國時代的天下英雄失魂落魄。而關於她的真實身份,至今眾說紛紜,尚無定論。最近,一項有趣的發現,令專家大膽推測:
貂蟬,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那麼貂
蟬是否真有其人,何許人也?最近,在邯鄲曲周、永年先後發現的一件宋代石刻和一盒唐代墓誌,均記載有「貂蟬里」、「貂蟬村」的重要地名。這兩件碑刻墓誌的發現說明,我國歷史上的美女貂蟬,似乎與這里有著某種直接關系,市博物館館長、研究員郝良真作出一項大膽的推測,或許貂蟬就是咱們邯鄲永年人。

翻閱查考正史,並無貂蟬其人的任何記載。郝良真館長向記者介紹說,元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在他的一個劇本里說貂蟬姓任,名紅昌。而學者梁章鉅在《小棲霞說稗》中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另有學者孟繁仁先生也曾經考證:「貂蟬,姓任,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掌管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利用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與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四川省行政學院胡邦煒認為,在有些稗官野史中稱貂蟬乃關羽之妾,封建社會婦女的社會地位和貂蟬自身「侍妾」的地位決定正史不可能有詳載。中國人民大學孫家洲先生認為,在《呂布傳》里,的確記載了呂布與董卓侍女有染的史實。由此可知,貂蟬這個人物也可能不是杜撰出來,而是史來有之。

貂蟬故里今何在?據了解目前也是眾說不一。有說是甘肅臨洮人,也有說是陝西米脂人,還有說是山西忻州人。據《北京青年報》報道,1971年在成都北郊曾發現了貂蟬墓葬。如果報道屬實,歷史上應該有貂蟬其人。但也不能排除當時就有同名同姓女子存在的可能性。在此之後,在考古發現上還從來沒有新的有關貂蟬史跡的報道。今年4月初,市博物館館長、研究員郝良真在邯鄲冀南古玩市場一家古物商店內,發現了永年縣出土的一盒唐代墓誌和一件八棱形宋代石刻。據店主介紹,宋代石刻出土於曲周縣已有幾年時間,最近才從老鄉家裡收購上來,這之後不久,在永年縣又發現了這盒唐代墓誌。徵得店主的同意,專家製作了唐志、石刻的銘文拓片,其中唐代「貂蟬里」、宋代「貂蟬村」的地名便躍然紙上。

專家初步觀察,這件八棱形宋代石刻或是一件經幢,或是一個石頭香爐的底座。高60厘米,重約半噸,豎刻文字41行,每行文字不等,約有千字左右。石刻下部還刻有獸猴及舞人等圖案,十分珍貴。在這件石刻文字中,刻有「大宋國州廣平郡雞澤縣敦教鄉」,「乾興元年(1022)八月一日戊戌時立」雲雲,其中還有「永年縣貂蟬村木匠都料馬誼」等修建廟宇工匠的名字。這件石刻雖然沒有出土在永年縣,但它卻記載了永年縣貂蟬村的地名。

無獨有偶,在永年縣出土的唐志志蓋書「董太墓誌」四字,四周細刻四神獸等花紋。志長39厘米,寬40厘米,豎排18行字,每行刻26字,去掉空字,共計458字。志銘中有「永年貂蟬里」的字樣。據店主介紹,唐志出土地點是永年縣講武鄉講武村南的河邊。從文物普查情況來看,這一帶應是漢代廣年縣治的所在地,到隋唐時期廣年縣稱謂永年縣,縣治遷駐今廣平府故城,建國後永年縣治遷往今臨洺關。

可見,出土的唐代墓誌和宋代石刻均記載有貂蟬村地名,唐代稱為「貂蟬里」,宋代稱為「貂蟬村」,唐代的村級組織稱里,到宋代則稱村了,這僅僅是字面的變化。為此,郝良真館長查了明代以來的《廣平府志》和《永年縣志》等地方誌書,均找不到貂蟬村的任何記載,而在唐宋時期的幾百年中,永年確實有貂蟬村的地名存在。這個貂蟬村是怎麼消失的呢?若按墓誌所言,從它出土在今河邊地理條件分析,張府君墓當時埋葬在村北的一塊平原上,而今天這個村莊則正處在

河的河道中。由此可見,永年歷史上的貂蟬村極有可能是因為河泛濫引起自然改道而沖毀的。有墓誌實物為證,唐宋時期永年有貂蟬村是毫無疑義的。

郝良真館長對記者說,根據最近發現的唐志和宋刻記載,雖然不敢肯定歷史上的貂蟬就是邯鄲永年人,但在唐宋兩個朝代永年都存在有貂蟬村,這其中說明貂蟬必然和永年有某種緣由。因為一個地名的出現絕非偶然現象,它或與這里的地理條件有關,或與重要人物活動有關,或與政治活動、戰爭、戰役有關,或與自然災害有關。每一個地名的形成都有它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特定含義。有了這兩件實物證據,我們就可以提出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貂蟬,很有可能就是邯鄲永年人。

郝館長認為,應該進一步挖掘歷史上貂蟬這一文化資源,從而豐富以廣平府為中心的文化旅遊的內涵,形成以廣平府為中心,聯系弘濟橋、滏陽河西八閘、毛遂墓、武禹襄和楊露禪故居,再加上貂蟬故里等景點資源,認真打造廣府文化旅遊的亮點,此不失為開發永年旅遊業的一大舉措。

閱讀全文

與滏陽河美女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43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91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65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71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901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40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80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194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4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69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19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13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15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102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49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681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90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63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23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