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寫真 > 美女劉勛照片

美女劉勛照片

發布時間:2022-06-07 11:42:08

㈠ 大喬小喬和孫尚香都是古代有名的女人,她們有什麼關系

大喬和小喬、孫尚香的關系:

1、都是三國時期的女性人物。

2、大喬和小喬是親姐妹,與其妹小喬並稱為「江東二喬」,傳說為絕世美女。

3、大喬嫁給了孫策為妾,孫尚香是孫策的妹妹,所以大喬和孫尚香是姑嫂關系。

4、小喬嫁給了周瑜,和孫尚香沒有直接的關系。

(1)美女劉勛照片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孫尚香:

赤壁之戰後,孫權妹妹被嫁給了劉備。孫夫人才智敏而且剛強勇猛,有她的同宗兄長們的風格,身邊的一百多個侍婢,個個都執刀守衛在她身邊。即便是劉備這等人物,每次進入內房時,內心也都感到害怕恐懼 。法正因為這個緣故勸說劉備與孫夫人保持距離。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孫權於是派遣大船迎接妹妹回吳,孫夫人打算將劉禪一並帶走,幸得諸葛亮及時排遣牙門將軍趙雲和張飛一起在江上攔截,方重奪劉禪,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訊。三年後(公元214年)劉備定益州後,正式改娶吳懿之妹為正室,此後事跡不詳。《三國志》中也再沒記載過孫夫人回吳後所發生的事情。

2、大喬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孫策攻取廬江的皖城,虜獲二喬姐妹,孫策自納大喬為妾 。

大喬隨後同被俘獲的袁術家眷和劉勛家眷一起被送回吳郡。然而四個月後,孫策就去世了。大喬自此淪為了寡婦。

3、小喬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周瑜隨從孫策攻取廬江的皖城。破城後獲得了橋公的兩個女兒,都是絕色美女。其中年齡較小的被周瑜所納。當時孫策對周瑜開玩笑說:「橋公二女雖經戰亂流離,有我們兩個人作丈夫,她們也應該感到滿足了。「二橋隨後同袁術家眷(袁夫人等)和劉勛家眷等人一起被送回吳郡。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36歲英年早逝,小橋時無記載。不知周瑜二子一女是否為其所生。

㈡ 與周瑜有關的同時期的歷史人物

孫策(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之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豪強,漢末群雄之一。綽號「小霸王」。後因被刺客淬毒刺傷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稱帝後,追謚他為長沙桓王。
孫策(三國志11)孫策乃吳氏所出,孫堅長子也。 在東漢末期的動亂年代裡,作為地方將官的孫堅,往往是常年征戰在沙場上,而撫養、教育兒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吳夫人的身上。而吳夫人教育兒女也很有辦法,總是寬容、誘導,諄諄教誨,讓兒女自己領悟,明辨是非,於是孫策、孫權兄弟禮賢下士,尊重人才,二人依次接手父親基業,最終把吳國推向最高峰,和蜀,魏呈鼎足之勢。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孫堅戰死,享年三十七歲。孫策當時虛歲十八,他將孫堅的靈柩運回,葬於曲阿縣(今江蘇丹陽縣)。事畢,孫策渡江,居留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結納豪俊之士,待養成羽翼,為父報仇。
孫策的為人開朗、直率、大度,善於聽取部屬的意見,很會用人,說話又有幽默感,因此贏得了士人、百姓的擁戴,士民都願意為他拚命效忠。
名士張紘因喪母,時居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紛,英雄豪傑,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如今,我想到袁術那裡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後到丹陽(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江蘇吳縣)、會稽(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
張紘推託:「我識見簡陋,況且又有服在身,對您的事,實難幫忙。」
孫策進一步請求:「您的大名,遐邇皆知。四方之人,嚮往仰慕。今天的事,我的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血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說到動情之處,孫策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壯之氣,深受感動,終於對孫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職分了。您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麼,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恥也指日可待。那時您憑倚長江,奮發威德,掃除群雄,匡輔漢室,所建的功業,絕不會下於齊桓、晉文,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外藩呢?目前世亂多難,如果您想建功立業,就當南渡,我將與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孫策聽了張紘的一番話語,心中鼓盪難平:「一言為定!我馬上開始行動!我有老母弱弟,不便同行,現在都託付給您。希望您多加照顧,使我無後顧之憂。」
孫策馬上趕赴壽春,去見袁術。他流著眼淚對袁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袁術聆其語言,察其舉止,知道他大有過人之處。但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自己又心有不甘。於是,袁術便說:「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們,召集兵勇。」
孫策便接了自己的母親,帶著汝南人呂范和同宗孫河,到了丹陽曲阿。依靠舅父的力量,不久,孫策便召募到兵勇數百人。但是不幸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差一點丟了性命。
孫策只好又去見袁術。袁術這才將孫堅舊部一千多人交還孫策統領。從此,孫策漸漸流露出英雄本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漢朝廷太傅馬日碑持節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的大將橋蕤、張勛也都愛慕孫策的風采。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常嘆息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一騎兵,犯罪後為逃避責罰,逃進袁術的軍營,藏到馬棚裡面。孫策派人追捕,直入袁術營中,將罪犯搜出,當場斬首。事情結束後,孫策才去拜見袁術,說明情況,向他道歉。袁術說:「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這件事,進一步提高了孫策的聲譽,軍中對孫策也更加敬畏。
袁術為人反復,往往言而無信,起初他許諾任用孫策為九江太守,不久,卻改用丹陽人陳紀。後來,袁術攻打徐州,向廬江(治舒縣,即今安徽廬江西南)太守陸康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袁術大怒。正巧孫策以前曾去拜訪陸康,陸康只讓主薄接待,自己不出來相見,為此,孫策懷恨在心。袁術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並且又許願說:「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奉命出擊,拿下廬江。袁術居然又出爾反爾,任用他的老部下劉勛當了廬江太守。對袁術,孫策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此前,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被袁術佔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州治。這次孫策攻打廬江,劉繇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擔心他們與袁術、孫策聯手吞並自己,於是就用武力逼趕他們,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居歷陽(今安徽和縣)。劉繇派樊能、於麋駐扎在橫江郡,讓張英駐扎在當利口,來與袁術對抗。袁術則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雙方對峙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結果。
丹陽尉朱治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孫策趁機收取江東。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孫策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袁術明知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占據曲阿,王朗占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沖校尉。孫策遂率父親舊部和數百門客東進。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不斷擴大,到歷陽時,已至到五、六千人。當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帶兵迎接孫策並贊助軍糧。孫策大喜,對周瑜說:「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於是,孫策立即率部渡江(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進擊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敗走。接著,孫策連續出擊,「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攻打劉繇的牛渚營,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
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占據秣陵城,笮融駐扎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則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諸。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斗中,孫策腿部中箭,不能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年輕,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首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
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今安徽南陵縣)擊敗劉繇別將,接著轉兵攻克湖孰(今江蘇江寧縣南湖熟鎮)、江乘(今江蘇句容縣北)。然後,整頓部隊,到曲阿攻打劉繇。
劉繇與孫策交戰,兵敗,逃往丹徒(今江蘇鎮江市),孫策入據曲阿(參見曲阿之戰),時為興平二年。
一開始,百姓們聽到孫郎兵到,都膽戰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迭,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
孫策勞賜將士,發布文告,曉諭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無所問;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
文告發布後,來歸附者由四面八方雲集風涌,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徵集馬匹一千多。袁術在壽春,知孫策大勝,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孫策威震江東。
不久,劉繇又放棄丹徒西逃,孫策遂東進奪取吳郡。建安元年(196年)八月,孫策引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發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從水上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
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依計。於是,夜裡一面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制正面之敵,一面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於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孫策斬殺周昕,長驅直人。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孫策鼓勇追擊,王朗,虞翻投降。
孫策平定江東,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自己兼任會稽太守,仍以虞翻為功曹。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夏,曹操派議朗王浦攜帶漢獻帝的詔書給孫策,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為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並命他與呂布、陳瑀等一起討伐袁術。孫策覺得自己統領兵馬,騎都尉的職務有點低,想得到將軍,的封號以自重。派人向王浦微露其意。王浦當即以皇帝的名義宣布孫策權代明漢將軍。
當時,陳瑀軍駐海西(今江蘇東海),孫策按詔書要求,整頓士馬,要去與呂布、陳瑀會面,謀劃軍機,參同形勢。但他率軍走到錢塘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原來陳瑀要乘機奪取孫策的地盤。他派人秘密渡江,拿著三十多個印信給各地散寇及諸險縣大帥,讓他們作內應,等孫策的部隊一開走,馬上攻取他的郡縣。孫策發現這一陰謀,大怒,派呂范、徐逸統兵直撲海西,大破陳瑀,俘獲他的將士、妻兒等共四千多人。陳瑀逃奔袁紹。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孫策派張結向漢廷貢獻方物,曹操安此孫策,與之結納,上表奏准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這時,袁術任命周瑜為居巢長,魯肅為東郡長,但二人知袁術難成大器,相繼棄官渡江來依從孫策。
同年十二月,因為孫策不支持袁術稱帝,袁術便拉攏流竄到安徽的祖郎,讓他鼓動山越共同對付孫策。而太史慈也占據涇縣,自稱丹陽太守,阻遏孫策西進。當時,宣城以東均已歸孫策所有,只有涇縣以西未附。孫策要開拓豫章,西征黃祖,必須先拔掉這兩根釘子。於是,他先進擊陵陽(今安徽青陽縣東南),擒獲祖郎,又進擊勇里(今安徽涇縣西北),擒獲太史慈。
不久,劉繇在豫章病死,部眾欲推戴華歆為主,華歆固辭。孫策派太史慈去探看消息。太史慈歸來,孫策更堅定了吞並豫章的決心。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正准備與曹操、董承、劉璋並力討伐袁術、劉表,軍隊已經整裝待發,袁術病死。
袁術的長史楊弘、大將軍陸勉欲率部投奔孫策,不料被廬江太守劉勛截擊,全體被俘。而袁術的堂弟袁胤、女婿黃猗等人,也懾於曹操的威力,不敢守衛壽春,抬著袁術的棺木,帶領袁術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劉勛。劉勛的兵力驟然大增,但糧草不繼。劉勛便派堂弟劉偕向豫章太守華歆借糧,華歆也正缺糧,只好派人領著劉偕到海昏(今江西奉新縣西)、上繚(今江西永修縣),向劉繇的舊部告借三萬斛。劉偕去了一個多月,才借得兩千斛,於是報告劉勛,並讓劉勛領兵前來攻襲。
當時劉勛兵力太強,孫策想借機剪除他,也寫信來,勸劉勛攻襲海昏、上繚。信中,孫策屈己下人,說:「上繚地方十分富饒,希望您能興兵討伐,我願出兵做您的外援。」
劉勛決定攻取上繚。他悄悄率軍經過彭澤,來到海昏地方。當地守將堅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劉勛一無所獲。
當時,孫策引兵西征黃祖,正走到石城(今安徽貴池縣西),聽說劉勛已到海昏,立即讓孫賁、孫輔率領人馬駐在彭澤,准備攔擊劉勛,自己則與周瑜率兵兩萬進襲劉勛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克,俘虜三萬多人。於是,任命李術為廬江太守,撥給他三千人馬保守皖城,其餘人眾,全部移往吳地。
劉勛聞訊大驚,星夜回軍彭澤,孫賁、孫輔出兵截殺,劉勛大敗,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向黃祖求救。黃祖派他的兒子黃射率水軍五千人來援,孫策揮師進攻,劉勛敗逃,投奔曹操,黃射也逃跑了。孫策又得到劉勛兩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戰船。於是,乘勝進攻黃祖。
十二月八日,孫策進至沙羨(今湖北嘉魚縣北)。劉表派侄兒劉虎和南陽人韓唏帶領長矛隊五千人趕來支援黃祖。十一日,孫策率周瑜、呂蒙、程普、孫權、韓當、黃蓋等將領同時並進,與敵大戰,黃祖幾乎全軍覆沒,韓唏戰死,黃祖脫身逃走,士卒溺死者達萬人,孫策繳獲戰船六千艘。
在給漢朝廷的表章中,孫策描寫此役說:「(臣)身跨馬才樂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
孫策一鼓作氣,東進豫章,駐軍椒丘(江西新建縣北),對虞翻說:「華歆名聞於世,但絕非我的對手。如果不早歸附,將來金鼓一震,戰局一開,傷害侵凌,在所不免。你先進城去,把我的意思說給他聽。」虞翻領命進城,見到華歆,陳明利害,華歆舉城投降。
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設立廬陵郡,任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而留周瑜鎮守巴丘。
孫策還先後擊破鄒倫、錢銅、王晟、嚴白虎等部,於是,疆宇平定。
曹操聞孫策平定江南,嘆息說:「猘兒難與爭鋒也!」於是,把從弟曹仁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並以禮徵召孫權、孫翊,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
但孫策的性格也有剛毅、倔強的一面,這又很象他的父親孫堅,存在著缺陷,有時處理事務顯得輕率、急躁,而一旦發起脾氣來,則是不計後果,固執而犟強,聽不進不同的意見。
據《三國志》注引《會稽典錄》記載:會稽郡的功曹魏騰,字周林,是個性格直率、剛毅不阿的人,辦事堅持原則,決不會以長官的意志行事。有一次,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意旨,激怒了孫策。孫策為此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決意要殺死魏騰。下屬們見孫策發怒,都非常害怕,不敢去勸說,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解救魏騰。吳夫人知道後,就站在了水井邊要跳井自殺,侍從報告了孫策,孫策急忙前來看望母親。這時吳夫人倚扶著井沿對兒子說:「你剛剛立足江南,好不容易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很多事務尚在草創之中,根基還沒有穩固。當務之急是要禮賢下士,舍棄他們的過錯,表彰他們的功勞,這樣人們才會來投奔你。魏騰功曹辦事遵守法度,盡職盡責,你今天要是殺了他,那麼明天大家就會背離你而去。我不忍心看到你大禍臨頭,還是先投井自殺了省心。」孫策聽了母親的訴說,心中大為震驚,馬上省悟了過來,領會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於是立刻釋放了魏騰。
魏姓家族是會稽郡的望族之一,他們在會稽郡乃至江東地區都有較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孫策剛剛據有江東,處於開基創業之時,根基還沒有穩固,勢力還沒有壯大,會稽郡以及江東的一些大族,有的還處於敵對頑抗的狀態,沒有完全歸順;有的還處在徘徊觀望之中。孫氏要想立足江東,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才是永久之計。對於魏騰的處置,孫策在發怒時殺了他,在那個動亂的時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其影響則會是很大的,它會影響到一些大族的歸順去就,甚至激起更堅決的抵抗。孫夫人能清醒地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以及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並能及時地現身說教,義釋魏騰,這對穩定江東的民心有很重大的影響。
附:吳夫人夢懷日月,而生孫策孫權的故事
據《搜神記》載
孫堅夫人吳氏,孕而夢月入其懷,既而生策。及權在孕,又夢日入其懷,以告堅曰:「昔妊策,夢月入我懷,今也又夢日入我懷,何也?」堅曰:「日月者,陰陽之精,極貴之象,吾子孫其興乎!」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太多了,就不一一發了

小喬是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喬公的次女,東吳將領周瑜的妻子。傳說與其姊大喬均為絕世美女。在我國長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曾登場。
東漢建安四年,孫策從袁術那裡得到三千兵馬,回江東恢復祖業,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舉攻克皖城。皖城東郊,溪流環繞,松竹掩映著一個村莊——喬公寓所,後人稱之為喬公故宅。喬公有二女國色天香,又聰慧過人,遠近聞名。因遣人禮聘,得邀喬公允許,送入一對姊妹花。於是,便有了孫策納大喬、周瑜娶小喬的韻事。
在喬公故宅的後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傳二喬姐妹常在此梳妝打扮,可謂「修眉細細寫春山,松竹簫佩環」。每次妝罷,她倆便將殘脂剩粉丟棄井中,長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於是,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稱。有詩曰:「喬公二女秀色鍾,秋水並蒂開芙蓉。」
從二喬方面來說,一對姐妹花,同時嫁給兩個天下英傑,一個是雄略過人、威震江東的孫郎,一個是風流倜儻、文武雙全的周郎,堪稱美滿姻緣了。郎才女貌,諧成伉儷,當然兩情相愜,恩愛纏綿。然而,二喬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實大喬的命是很苦的。孫策娶大喬的那年是二十四歲,可惜天妒良緣,兩年後正當曹操與袁紹大戰官渡,孫策正准備陰襲許昌以迎漢獻帝,從曹操手中接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柄時,孫策被許貢的家客所刺殺,死時年僅二十六歲。大喬和孫策僅過了兩年的夫妻生活。當時,大喬充其量二十齣頭,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真是何其凄惶!從此以後,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撫育遺孤。歲月悠悠,紅顏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時凋零!小喬的處境比姐姐好一些,她與周瑜琴瑟相諧,恩愛相處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於音律,至今還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民諺。小喬和周瑜情深恩愛,生活在一起,隨軍東征西戰,並參加過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戰後二年,「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歲」。在這十二年中,周瑜作為東吳的統兵大將,江夏擊黃祖,赤壁破曹操,功勛赫赫,名揚天下;可惜年壽不永,在准備攻取益州時病死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這時,小喬也不過三十歲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見。美人命薄,二喬在如詩如畫的江南,過著寂寞生活。吳黃武二年小喬病逝,終年四十七歲(年齡有爭議,一說其為周瑜守墓十四載)。明人曾有詩曰:「凄凄兩冢依城廓,一為周郎一小喬。」小喬墓有封無表,平地起墳,漢磚砌成。到1914年,岳陽小喬墓上還有墓廬。現在尚有刻著隸書「小喬墓廬」的石碑。
小喬究竟有多美?《三國志》沒有寫,杜牧沒有寫,羅貫中也沒有寫,這種美實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來,這「模糊美」一直動人心魄。上海博物館藏清代吳之fán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王世襄《竹刻鑒賞》一書有照片及拓本,說刻的是「兩婦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幾上書卷,似在對語。榻上陳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籠、篋、壚、硯、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筆筒背刻陽文七絕一首:「雀台賦好重江東,車載才人拜下風。更有金閨雙俊眼,齊稱子建是英雄。」作為艷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的對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歷代筆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明代高啟的《過二喬宅》雲:「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喬公雖在流離中,門楣喜溢雙乘龍。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二喬雖嫁猶知節,日共詩書自怡悅。不學分香歌舞兒,銅台夜泣西陵月。」可嘆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東,不然二喬或許就在銅雀台里度過餘生了。

才子佳人

漢代橋、喬本為兩姓。小喬姓橋而非喬,後世橋姓的橋被簡化為喬。晉·陳壽《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中,有關小喬的記載極其簡單。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內,有「(孫)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西漢置縣,即潛山縣梅城鎮),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這里的「小橋」即「小喬」。周瑜納小喬為建安三年(198年),瑜時年二十四歲。瑜逝世為三十六歲,是為建安十四年(209年)。如此推算,瑜與小喬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瑜與小喬生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孫權長子)。男循尚公主(娶孫權女),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循弟胤,初拜興業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如憑藉以上簡單的記載,後世似乎很難將以上瑜、喬的身世,在民間當作傳聞傳流開來。當然,也就不會有以後小喬多墓的出現。
周瑜、小喬故事的傳流,除其兩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還與明·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圍繞銅雀台故事對他倆的精心編排與渲染有關。《演義》第三十四回敘曹操平定遼東後,心情大暢,欲建銅雀台以娛晚年。少子曹植進言:「若建層台,必立三座。」中間名銅雀,左為玉龍,右為金鳳。「更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乃為壯觀。」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鄴郡建台。這是建台之緣起,與周瑜、小喬一字無關。第四十二回敘曹操得荊州後,欲領兵百萬南下,約孫權「共擒」劉備。一時孫吳主戰、主和,沸沸揚揚,難以主張。第四十三回敘:經魯肅與劉備、諸葛亮的合謀,孔明願隨魯肅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縣西南二十里)親見孫權,以陳利害,堅定孫權聯合抗曹。
全書到了第四十四回,周瑜、小喬才與銅雀台有了聯系:正在這時,原在鄱陽湖訓練水師的周瑜,星夜趕回柴桑,當晚就緊急約見孔明。此時的周瑜和先前的孫權一樣,雖是決心抗曹,但對聯合劉備卻存戒心。瑜起初想盡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試孔明;而孔明卻趁機言曹勢眾,難以抵擋,使用激將之法假意勸瑜降曹,言道:「愚有一計:並不勞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亦不須親自渡江,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兩個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孔明佯裝不知大、小喬為孫策、周瑜之妻,接著說道:「亮居隆中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周瑜豈信孔明之言,問:「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孔明又言,操曾命子曹植作《銅雀台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為了證明孔明所言是實,瑜又問:「此賦公能記否?」孔明越發大展才智,當著周瑜、魯肅之面背誦該賦時,巧妙地添油加醋,著意激怒周瑜。其中有句為:「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演義》所錄孔明背誦之《銅雀台賦》與曹植原作之《登台賦》(即《演義》所稱之《銅雀台賦》)真偽雜糅。又橋本小喬之姓,孔明背誦之賦所加內容,明以連接玉龍與金鳳的二橋,指謂大、小二喬女。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自此,便堅定孫劉聯合抗曹的決心。
二喬在《演義》中從未登場。即便通過銅雀台事,小喬在書中也只是虛出。但小喬的國色天嬌與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卻被展現無遺。赤壁之戰竟為小喬而起,這是書中孔明開了一個多麼大的玩笑!這不能不說是羅貫中在編著《演義》中手法的高明。應當說書中對周瑜、小喬,以及孔明、曹操,通過銅雀台事件而展開的繪聲繪色而又極具傳奇性的描述,既說明了瑜、喬的愛情,又給後世民間增添了關於他倆之間姻緣佳話傳流的內容。這實是後世小喬能有多墓的添加的原因之一。
周瑜娶小喬,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記載.但,有一些只言片語可以顯示出倆人的關系.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於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孫策)又喚妻喬夫人謂曰:「吾與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須孝養尊姑。早晚汝妹入見,可囑其轉致周郎,盡心輔佐吾弟,休負我平日相知之雅。」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
此外,在<三國志>中,有周瑜娶小喬的記載,在<周瑜傳>中.原文是: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作容貌煥發的意思),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㈢ 三國女性人物

三國女性人物有孫魯班,孫夫人,小喬,蔡文姬,大喬。

1、孫魯班,字大虎,吳郡富春人。吳大帝孫權長女,母步皇後,朱公主胞姐,會稽王孫亮異母姐。

孫魯班先後下嫁功臣周瑜之子周循和名將全琮,與全琮生有全懌和全吳,故又稱全公主。赤烏年間,借南魯黨爭事件廢太子孫和,擁立孫亮為太子。

252年,少帝孫亮繼位後,憑借外戚的身份和情夫孫峻排除異己,一度權傾一時。258年,同少帝謀劃誅殺權臣孫綝,事泄,被孫綝流放豫章。

2、孫夫人,相傳名為孫尚香,吳郡富春人,東漢末年討虜將軍孫權之妹,曾為左將軍劉備之妻。《三國志》稱之為孫夫人。

為鞏固孫劉聯盟,孫夫人嫁給劉備三年,後來大歸回吳,之後事跡不詳。史料並無生育記載。夾在兩國之間,有著與傳統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驁不馴的個性。

3、小喬(180年代-?),本姓橋。中國東漢末年時期的美女,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橋公的次女,漢末名將周瑜之妾。

周瑜風度翩翩的才子形象,與堪稱國色的小橋可稱天作之合,由此成為後世文藝作品的對象。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激發想像,一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將小橋與赤壁之戰聯系起來。而令「二橋」聞名於世。

4、蔡文姬,別字昭姬,陳留郡圉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5、大喬(180-?),廬江郡皖縣人,東漢末年江東孫策的妻子,本姓「橋」。建安四年12月,孫策攻取廬江的皖城,虜獲橋氏姐妹,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

大喬隨後同被俘獲的袁術家眷和劉勛家眷一起被送回吳郡 。然而四個月後,孫策就去世了。大喬自此淪為了寡婦。

㈣ 急求三國時期吳國人物簡介

陸遜

陸遜家族世代為江東大族。

陸遜二十一歲時開始在孫權將軍府中任職,歷任東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定威校尉。陸遜曾經諫議孫權平定山越族的動亂,時拜右都督。東吳攻打關羽時,陸遜設計蒙蔽關羽,並與呂蒙一起消滅關羽,佔領南郡,被封為撫邊將軍,華亭侯。黃武元年(公元222年),陸遜任大都督統兵抵禦劉備大軍並運用計謀擊退劉備。孫權極其信任陸遜,並把印章放在他那裡,所有的公文都給陸遜過目並蓋章。赤烏七年(公元244年)陸遜出任丞相,翌年去世,謚號昭侯。

周瑜

周瑜與孫策交好,曾隨當時寄身袁術的孫策攻伐江東諸侯,後來孫策派周瑜鎮守丹陽。袁術聽說周瑜很能幹,曾聘周瑜為將軍,但是周瑜認為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孫策,任職中郎將。孫策死後,周瑜以中護軍之職和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並使用若干計謀獲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

史料記載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時人好感。周瑜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甘寧

甘寧少時英武過人,曾嘯聚山林二十餘年。後歸正途並廣學諸子之書,先投劉表,因未受重用而投黃祖。在孫權攻伐黃祖時,甘寧歸附東吳,並受到孫權厚待。甘寧在東吳期間,以其勇武而在數次戰役中立功,官拜折沖將軍。

甘寧開朗英武而有計略,輕財敬士,軍士們都樂於為其效命。甘寧去世之後,孫權非常痛惜。

孫策

孫策是孫堅之長子,孫權之兄。孫堅死後,孫策年十餘歲便跟隨袁術。因英勇善戰和善於用人而受到袁術賞識,並得到其父的部屬。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消滅劉繇。袁術稱帝之後,孫策寫信譴責袁術並與其脫離關系,被曹操封為討逆將軍。袁術死後,劉勛攔截住欲投奔孫策的袁術余部。孫策因此設計奇取廬江,劉勛部將全部投降,孫策趁勢統一江東。曹操驚異孫策的能力而不得不安撫孫策。官渡之戰期間,孫策想偷襲許昌迎接漢獻帝,不料被許貢家客襲擊而身負重傷,當夜死亡,年僅二十六歲。孫權繼位之後封孫策為長沙桓王。

呂蒙

呂蒙十五、六歲時偷偷隨姐夫鄧當去打仗,因殺死鄧當手下一個瞧不起他的官吏而向袁雄自首。孫策認為呂蒙不尋常並授予別部司馬。孫權繼位之後,曾打算合並軍士。呂蒙暗中借貸以整軍容,孫權檢閱之後十分高興並給呂蒙增兵。呂蒙參加討伐丹陽的戰役,因功而受平北都督,兼任廣德縣令。呂蒙曾經諫議周瑜破除圍困甘寧的曹仁,並因功而受偏將軍。魯肅死後,呂蒙接替他並設計偷襲荊州,殺死關羽。呂蒙於四十二歲時死於內殿並囑咐後人將孫權封賞的財物返還孫權,孫權聞知甚悲。

呂蒙少時做事膽大,成年之後勤於學習,是既勇猛又有計略的武將。

魯肅

魯肅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聯合劉備,並協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赤壁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設計下,成為保人,將荊州「借」予劉備,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處於兩難的境地。

黃蓋

吳國著名將領,身高約合現今1.67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能征善戰,有謀有勇,擅長使鐵鞭,作戰極為勇猛,一生立過無數戰功。 黃蓋喜好學問,好讀書。少時家貧,倚靠賣柴維生,生活困苦,所以更加努力讀書,希望出人頭地。最初任鄉間小官,後被推薦為「孝廉」,追隨孫堅打天下;孫堅死後,便追隨孫策;孫策死後,便追隨孫權。赤壁大戰時,建議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計,並詐降曹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立下大功。赤壁大戰後不久,黃蓋被拜為武鋒中郎將。後來,長沙郡益陽遭山賊攻打,孫權加封他為偏將軍,前去討伐。就在這次出征中,黃蓋病死。

黃蓋隨周瑜、魯肅在赤壁迎戰曹操,向周瑜獻計:「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綱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他的計謀。此後,又用苦肉計(即常說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率數十艘裝有乾柴、油膏的小艦詐降曹操。當小艦靠近曹軍大船時,黃蓋下令放火。時正刮東南風,風助火勢,曹軍大敗。黃蓋以功官拜武鋒中郎將。

程普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三國時東吳名將,也是孫氏麾下首席宿將,善使一條鐵脊蛇矛,驍勇善戰。初從孫堅,為諸侯聯盟軍中前鋒,於汜水關殺死董卓部將胡軫。後孫堅於洛陽皇宮中得國璽,程普述其源流,並勸孫堅收軍回江東,觀時局以應天命;時為劉表軍所襲,兩家結怨。不久孫堅跨江擊劉表,程普敗蔡瑁、殺呂公,表現活躍;然而孫堅亦喪於是役。孫堅死後,程普隨孫策、孫權,討王朗嚴白虎之流,攻劉繇黃祖之輩,周旋江、淮,咸積功勞。後曹操大軍下江南,孫權以程普與周瑜共為左右都督;程普初時甚輕周瑜,後見其才乃服之,更同領軍大破曹操。程普又從圍魏將曹仁於南郡,與周瑜同掌兵權。後周瑜得病,程普代引軍赴合淝為孫權助戰,數次保住大軍。曹操欲挑起蜀吳戰火時,表程普為江夏太守。後程普鎮守地方,少有隨軍征伐。

有威姿容貌,好計略,善於應對,其性格好施與,喜敬士大夫。

太史慈

太史慈(166—207年),漢族。字子義,東萊郡黃縣(今山東黃縣東黃城集)人,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於赤壁之戰前病逝,死時才四十一歲。

韓當

韓當,字義公,幽州遼西郡令支縣人,與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因為長於弓箭、騎術,膂力過人,韓當被孫堅賞識,追隨他四處征伐周旋,數次冒險犯難,攻陷敵人、擒拿俘虜。勤奮辛苦有功勞[注引《吳書》『以軍旅陪隸,分於英豪,故爵位不加』段待譯),成為 別部司馬。等到孫策東渡長江,韓當追隨討伐揚州的丹陽郡、吳郡、會稽郡,升遷為 先登校尉 ,孫策授兵二千,馬五十匹。再追隨孫策征伐揚州廬江郡的太守劉勛,在荊州江夏郡的沙羨縣擊破黃祖,回師討平了揚州豫章郡的鄱陽縣,兼領樂安縣長,山越畏懼心服。

韓當,吳國名將。武藝高強,參加過多次重要戰役,屢建戰功,熟悉水戰,勇猛過人。

㈤ 孫權曾路拾一絕世美女,後來為何會為吳國滅亡埋下禍根

公元199年,仲氏皇帝袁術兵敗身死,其部下楊弘、張勛等打算渡江投靠孫策,不料被廬江太守劉勛劫持。不久後,袁術的弟弟袁胤及其女婿黃猗等,也帶著袁術的家小部曲,投靠了駐軍在皖城的劉勛。

當時孫策、周瑜等人正在引兵攻打荊州黃祖,聞知此事後大怒。於是用計將劉勛騙到了海昏,並派孫賁等人領兵攔截。然後親率周瑜等人偷襲劉勛的大本營,並成功的拿下了廬江一帶。

從南魯黨爭事件開始,到權臣孫綝落馬,吳國這場內斗持續了近二十年之久,朝堂上下烏煙瘴氣,人才庫急劇下滑。

雖然孫休重掌了政權,但吳國的國力、經濟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他們很難再跨出國門。接下來的二十年左右,東吳只不過在坐等滅亡。究其根本,東吳之敗,源於“南魯黨爭”奪儲事件。而孫魯班夫婦的支持,是孫霸敢於明目張膽奪儲的最主要原因。

緊接著孫魯班又培養了權臣孫峻,孫峻培養了孫綝。這一系列的禍害下來,東吳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因此!在後三國時期,東吳幾十年內毫無進取之力,大虎孫魯班“功不可沒”

㈥ 三國演義中的大喬和小喬分別是誰的老婆

三國演義中的大喬是孫策的老婆,小喬是周瑜的老婆。

大喬和小喬介紹:

1、大喬

大喬(生卒年不詳),廬江郡皖縣人(今安徽安慶潛山),東漢末年江東孫策的妻,本姓「橋」,小說《三國演義》誤作「喬」,因為同時還有一個妹妹嫁給周瑜,為了進行區分,姐姐習慣稱作「大喬(橋)」。

清朝時期,薛福成的《庸盦筆記》,傳說大喬在孫策死後,哭泣數月而卒。但終究只是後世傳說,不足為憑。

2、小喬

小橋(生卒年不詳),本姓橋(小喬為後世誤傳)。中國東漢末年時期的美女,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橋公的次女,漢末名將周瑜之妻。

周瑜風度翩翩的才子形象,與堪稱國色的小橋可稱天作之合,由此成為後世文藝作品的對象。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激發想像,一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將小橋與赤壁之戰聯系起來。而令「」二橋「」聞名於世。

(6)美女劉勛照片擴展閱讀:

二喬典故: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周瑜隨從孫策攻取廬江的皖城。破城後獲得了橋公的兩個女兒,都是絕色美女。其中年齡較小的被周瑜所納 。當時孫策對周瑜開玩笑說:「橋公二女雖經戰亂流離,有我們兩個人作丈夫,她們也應該感到滿足了 。「

二橋隨後同袁術家眷(袁夫人等)和劉勛家眷等人一起被送回吳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36歲英年早逝,小橋時無記載。不知周瑜二子一女是否為其所生。

㈦ 姓劉勛字輩女寶寶取名

你姓劉老婆姓楊,女寶寶又是勛字輩的,你們那裡是要按輩份取名的話就叫劉勛宇,劉勛涵,劉勛藝都好聽

㈧ 曹孫劉都做過同樣一件事,分別與哪三個女人有關

曹操、劉備和孫權,是魏蜀吳三國的開創者或實際掌權人,然而,他們卻做了同樣一件事,這件事分別和三個女人有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曹操,眾所周知,曹操在打張綉的時候,張綉投降了曹操,曹操收編了張綉的軍隊,看到張綉的嬸子,也就是張濟的妻子長得非常漂亮,曹操就動心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便納了張綉的嬸子,據為己有。

《三國志 袁術傳》記載:將歸帝號於紹,欲至青州從袁譚,發病道死。妻子依術故吏廬江太守劉勛,孫策破勛,復見收視。術女入孫權宮,子燿拜郎中,燿女又配於權子奮。

也就是說,曹操、劉備和孫權,都做了同樣一件事,就是打敗了對手之後,納了對手的女眷。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對男性很低,成為了男性的附屬品,她們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這是整個封建社會和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劇。好在今天,女性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和男性一樣了,基本平等了。

㈨ 三國中吳國有哪些主要人物

揚州
陸抗:226—274,揚州吳郡吳縣人,表字幼節。陸抗,陸遜次子,吳郡吳人。遜死,抗拜建武校尉,率遜眾還葬。明年與恪換屯柴桑,又壽春勝魏,督西陵等地。蜀亡,攻巴東羅憲,無功而返。抗憂國憂民,鞠躬盡瘁。數諫朝堂,厲眾治寡、安治亂,親賢遠宦戒於君。守江陵與晉車騎羊祜英雄相惜;築圍牆退楊肇平西陵降步闡眾。後上疏求敕薛瑩,任人唯賢。又言休養生息,以待時機。鳳皇二年,就拜大司馬、荊州牧。三年夏,病重上疏,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秋天卒。

演義死因:病死。

孫策:175—200,揚州吳郡富春人,表字伯符。孫策,破虜將軍孫堅之子。少居江淮間,頗有聲望。堅死後投靠袁術,但因術只重用親信,故策甚失望。興平二年,後袁術以孫堅舊部千餘人資策,孫策遂自領兵馬渡江轉戰整個江東。先後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等諸部。善用兵,軍紀嚴明,又得周瑜、張紘等當代名士支持與輔佐,先後攻佔吳、會稽等郡。為人闊達,善於用人,故甚得江東民心,短短八年間,平定了整個江東,並使江東迅速蓬勃發展,打下了吳國的基礎。孫策平定江東後,自領會稽太守,並以其親族分守諸郡。袁術僭號稱帝時,策與之絕交,並奉漢帝詔同曹操等共討袁術。旋與其友江東名將周瑜娶江東國色大小喬。其年,受封吳侯。不久,孫策利用劉勛攻打海昏之機,一舉攻下皖城,又於彭澤大敗劉勛。隨即帶兵攻打黃祖,劉表派其侄劉虎等率長矛隊五千人救祖,為策大破,斬其將南陽韓晞,又討平鄒陀等,於是江東六郡都歸於孫策之手。次年,孫策在進攻陳登於丹徒時,被吳郡太守許貢門客策刺殺,臨終前囑弟孫權以承其事業,時年二十六歲。

演義死因:為許貢門人所刺,又斬殺道士於吉而受其詛咒,傷重而亡。

顧雍:168—243,揚州吳郡吳縣人,表字元嘆。顧雍,弱冠為合肥長,後歷任數縣,所在多有治績。孫權掌權後,任命他為會稽郡丞,行太守事,後不斷升遷,成為吳國第二任丞相。顧雍為人嚴肅,不飲酒,少言語,自孫權上下對其多有忌憚。顧雍為相十九年,多進良言,有功於吳,後病逝,孫權親自臨吊,謚曰肅侯。

演義死因:病死。

嚴輿:?—199,揚州吳郡人,表字不知。嚴輿,嚴白虎之弟,有勇力,受兄長派遣與孫策講和,在席間被孫策投擲手戟擊中而死。不久,嚴白虎被孫策擊敗。

演義死因:被孫策飛劍砍死。

呂蒙:178—219,揚州汝南富陂人,表字子明。呂蒙,三國時東吳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演義死因:在君臣慶功之時,被關羽陰魂索命而死。

周瑜:175—210,揚州廬江舒城人,表字公瑾。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演義死因: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有點誇張)

朱治:156—224,揚州丹陽故鄣人,表字君理。朱治字君理。初為縣吏,舉孝廉,被州辟為從事。跟從孫堅征伐,為軍中司馬。從討荊南山賊有戰功,為孫堅器重。又隨征董卓,任督軍校尉。其後,朱治帶兵東助陶謙討黃巾。孫堅去世後,朱治輔孫策投袁術,因術政德不立又勸策帶兵平定江東,自成霸業。此時治為太傅所重,任吳都尉,接納在劉繇治下的孫堅家小。朱治到吳,與太守許貢戰,大破之,朱治領太守事。後策薨權立,朱治起兵征討夷越,為孫氏平定東南少數民族叛亂、穩定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又擒斬黃巾余黨陳敗、萬秉等。時孫權弟孫翊性急,喜怒無常,朱治以長輩身份正言曉諭,總而言之,朱治在吳威名甚隆。後任安國將軍,金印紫綬。朱治每次晉見孫權,都得權親迎,恩敬特隆;然朱治性儉約,為孫權所喜。後年老還鄉,父老故人都來拜訪,治以酒食相待,共享田園之樂。居家年余復出,不久病故。

演義死因:不知,病死了吧!

吾粲:?—?,揚州吳郡烏程人,表字孔休。吾粲,烏程人。起先為郡中小吏,被縣令孫河器重。孫河為將後,用粲為長吏,粲在任職期間卓有成就,與同郡陸遜齊名。孫權用粲為主簿,後轉參軍校尉。黃武年間,吳軍以舟師拒曹休於洞口,時天刮大風,吳軍船隊瓦解,損失慘重;落水的吳兵呼救,吾粲不顧船顛覆的危險,叱左右:「船敗,當俱死耳!人窮,奈何棄之!」於是救了百餘人。回軍後,吾粲召集人眾,與呂岱討平了山越,最後任太子太傅。時值吳宮爭權,吾粲從大局出發,抗言執正。被孫霸所恨,在孫權面前誣陷他,下獄將粲害死。

演義死因:同上。

陸遜:183—245,揚州吳郡吳縣人,表字伯言。陸遜,本名議,世江東大族。少孤,為從祖康綱紀門戶。年二十一,歷東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領縣事。年旱,開倉濟民,督農桑。討會稽山越賊帥潘臨、鄱陽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權配遜策女,數訪世務,遜議以 「平山寇叛,取精銳。」權納其策。由虛勢伏兵,破丹楊費棧,安內患,得精卒數萬。建安二十四年,蒙稱疾瞞關羽,遜代獻驕兵計,軍暗渡取荊州,除撫邊華亭侯。敗詹晏、屈陳鳳。破房陵鄧輔、南鄉郭睦,誘降文布。遷鎮西將軍,封婁侯。陸遜論治荊州「拔人才、未親疏。」權納之。黃武元年,拜大都督、假節。督軍五萬西陵拒劉,伐謀分兵相機而動。火攻,備軍盡歿;伏兵,遜逸待勞。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吳蜀合,捆以外遜主之,權留璽於遜自裁度。皖縣破曹休,繳獲從輜重。黃龍元年,拜上大將軍、右都護。輔太子。京外上疏:「寬刑罰、忘過記功,以成王業。阻權偏師取夷州。」公孫淵背盟,權欲征,遜陳弊利「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輟;圖四海,匪懷細害大。乞息六師,定中夏。」權納焉。嘉禾五年,遜協諸葛瑾攻襄陽。信韓扁為敵虜。遜佯攻暗退兵,襲江夏附者眾。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邊害。嘉禾六年,平吳遽亂,定三郡。遜憂呂壹弄權,陳曲直於權。年少豐,開倉濟民。遜善賭人,昔言以諸葛恪、暨艷、楊竺終敗喪,果應。赤烏七年,代顧雍為丞相。陳 「太子正統,藩正有別,當彼此得所,上下獲安。」叩頭流血。權不納,又累遣使責遜,遜憤恚卒,年六十三。孫休時,謚昭侯。

演義死因:病逝。

孫堅:154—191,揚州吳郡富春人,表字文台。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俊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的士兵射殺。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後來創建了東吳政權。

演義死因:與劉表手下黃祖的交戰中,中埋伏而死。

周循:?—?,揚州廬江舒城人,表字不知。周循,盧江舒城人,東吳名將周瑜長子。其妻為孫權與步夫人之女孫魯班。史書上說他有其父的風范,但是早卒。官拜騎都尉。

演義死因:不知。

陳武:?—215,揚州廬江松滋人,表字子烈。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為別部司馬。後來在孫權部下任職。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里的敬愛。陳武又屢建戰功,封為偏見軍,建安二十年在合肥戰役中因為張遼的偷襲而不幸戰死。孫權對此十分哀痛。

演義死因:陳武受命帶兵在江岸巡視,與曹操部將龐德相遇,兩軍大戰。陳武無接應之兵,被龐德趕到山谷口,樹林從密,陳武欲回身交戰,但被樹枝掛住袍角,不能迎敵,為龐德所殺。(點背)

周胤:?—239,揚州廬江舒城人,表字不知。周胤,東吳名將周瑜次子。最初官拜興業都尉,孫權將孫氏宗室之女為配,並且授兵千人,屯駐公安。孫權稱帝時,封他為都鄉侯,後來因為縱情聲色被免官為平民、並遷徒到廬陵郡。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替他求情,要求赦免其罪、發還他的兵馬並恢復他的爵位。孫權原本沒有答應,後來朱然及全琮又上書替他求情,孫權才許可,可是赦令未到周胤已經病死在廬陵。

演義死因:病死。

全禕:?—?,揚州吳郡錢唐人,表字不知。全禕,東吳名將全琮之孫,全緒之子。太平二年五月,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守壽春城,並遣將軍朱成向吳稱臣上疏,又遣兒子諸葛靚、長史吳綱諸牙門之子為人質入吳。東吳孫琳使全端與全懌、文欽、唐咨等步騎三萬救誕,全禕時在建業。十一月,全禕、全儀攜祖母奔降於魏,二人皆歷郡守列侯。

演義死因:不知。

孫皓:242—283,揚州吳郡富春人,表字元宗。吳王朝最後的皇帝,孫和之子。繼位前人們對他寄予厚望,但是繼位後,卻殘暴無度,人心盡失。後投降西晉,受封為歸命侯。

演義死因:不知,病死?

凌統:189—237,揚州吳郡餘杭人,表字公績。凌統,三國時東吳驍將,破賊校尉凌操之子。其父凌操從孫權討江夏黃祖,中流矢而死。凌統年方十五歲,孫權遂拜凌統為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攝繼父兵。後孫權復征江夏,凌統為前鋒,斬黃祖將張碩,搏戰登城,大獲全捷,封為承烈都尉。不久凌統與周瑜等攻曹仁於南郡。其時甘寧在夷陵,為曹仁別軍所圍,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以拒曹仁,周瑜自分軍救寧,反敗為勝,因功遷為校尉。凌統雖在軍旅之中,卻親賢接士,輕財重義,又愛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統。後從孫權往合肥,為軍中右部督。時全軍出陣,前部已發,魏將張遼等卻忽在津北出現,孫權遭圍;凌統便率領親近三百人攻入敵圍,扞護孫權突走。凌統復還奮戰,左右戰士盡死,自身亦被創,仍攻殺數十人,待孫權無事方還。於是拜為偏將軍。嘉禾六年,凌統病卒,時年四十九。孫權聞之,哀不能自止,數日減其膳,每言及凌統皆流涕,撫育其孤,又使張承為之作銘誄。

演義死因:不知,病死?

孫權:181—252,揚州吳郡富春人,表字仲謀。吳國大帝。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台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演義死因:病死。

孫韶:188—241,揚州吳郡富春,表字公禮。孫韶,本姓俞,賜姓為孫。韶高八尺,儀容英俊,風度文雅。年十七,收河余眾,繕治京城,修建工事,以備敵。權甚器韶,另其統河部,以曲阿、丹徙為他封地,自置長吏。及權為吳王,遷建武將軍,封建德侯。嘉禾三年,韶、承軍向廣陵,後止。韶久戍邊,善養士卒,得其死力,警疆域遠作侯為務而備之,戰少敗,近百姓多附。韶善記邊疆軍事,權問之,韶緘對。及權稱帝,拜韶為鎮北將軍,後加封幽州牧,赤烏四年卒。

演義死因:病死。

馬忠:?—?,揚州人,表字不知。馬忠,東吳將軍潘璋部下司馬。在呂蒙襲荊州之戰中,馬忠於章鄉擒獲關羽、關平、趙累等人。

演義死因:糜、傅二人與兵變,於是刺殺了馬忠,將首級獻於劉備。

祖茂:?—?,揚州吳郡富春人,表字大榮。孫堅大將。

演義死因:討伐董卓時,頭戴孫堅的頭巾做替身,掩護孫堅突圍。

孫桓:198—222,揚州吳郡春人,表字叔武。孫桓,孫河的三子。桓儀容端正、器懷聰明、博學強記、能論議應對。年二十五拜安東中郎將,與陸遜共拒劉備伐吳,備軍甚重,桓分兵夷道攻備前鋒,為被所困,孫桓乃固守,及遜計施,桓率眾當先,奮命殺敵,備大敗逃,桓斬上夔道,扼徑要,備逾山越險僅乃得逃,桓以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徙侯,調牛渚,督修橫江塢,會卒。

演義死因:不知。

劉曄:?—?,揚州淮南成德人,表字子揚。經郭嘉推薦,給曹操效力,曾提出製作投石車。

演義死因:不知。
孫權

(182—252)即吳大帝。三國吳國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堅為長沙太守,兄策結交江淮世家,據江東六郡。東漢末,繼其兄據有江東,在魯肅、周瑜輔佐下,治理屬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吳蜀爭霸,於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即帝位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鄴(南京)。曾派船隊航海至夷州(今台灣)。設農官,實行屯田,發展生產。但賦役繁重,刑法嚴峻,人民不斷起義反抗。

周瑜

(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後克皖,與策納大喬、小喬。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揮)與劉備聯軍敗曹操於赤壁。後病逝。精音樂,時有「曲有誤,周郎顧」語。

大喬

三國時橋公的長女。嫁孫策,稱大喬(橋)。與妹小喬(橋)合稱二喬。

小喬

三國時橋公的次女。嫁周瑜,稱小喬(橋)。與姐大喬(橋)合稱二喬。

魯肅

(172—217)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餘人隨周瑜至江南,得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年),曾軍大舉南下,他堅決主張聯合劉備抗曹。任贊軍校尉,助周瑜於赤壁大敗曹軍。瑜臨危,薦其代己領兵,任奮武校尉。繼續堅持與劉備的和好政策。

呂蒙

(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旋病逝。

黃蓋

三國吳國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為郡吏,舉孝廉。後從孫堅起兵,為別部司馬。繼從孫策、孫權征戰。為安撫山越,曾相繼任九縣令長,殺不法官吏,所在平定,遷丹陽都尉。他善於馭眾,愛護士卒。赤壁一戰,建議火攻,並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詐降,乘機因風縱火,大破曹軍,以功任武陵中郎將。後為郡守,征「武陵蠻」。官至偏將軍,病卒。

程普

三國吳國將領。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初為州郡吏,從孫堅征伐,鎮壓黃巾軍,破董卓。後助孫策經營江南,官拜盪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策死,與張昭等共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周瑜為左右督,大破曹操於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盪寇將軍。

甘寧

三國吳國將領。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孫權。曾從周瑜破曹操,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沖江軍。後曹操進攻濡須(在今安徽),他為前都督,率兵百餘夜襲曹營,使魏軍大驚。建安二十年(215年),從孫權攻合肥,奮勇死戰,為孫權所重。

張昭

(156—236)三國吳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從孫權兄策,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策死,與周瑜共輔孫權,赤壁戰前,主降曹,為權所不滿。官至輔吳將軍。著作今佚。

顧雍

(168—243)三國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為合肥長。孫權領會稽太守,以他為丞,行郡守事。孫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黃武四年(225年)為丞相,平尚書事,在吳國執政達19年。選用文武將吏能隨才授任,以正直見重於孫權。

諸葛瑾

(174—241)三國吳大臣。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亮兄。東漢末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後從征關羽,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軍公安(今屬湖北)。復遷左將軍,封宛陵候。為孫權所重,每大事咨訪。權稱帝後,官至大將軍。

諸葛恪

(203—253)三國吳大臣。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瑾長子。少知名,才捷善辯。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將軍,丹陽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陸遜卒,遷大將軍,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不久孫權死,輔立孫皓。專國政。他力主伐魏,建興二年(253年),率兵20萬眾攻新城,以士卒傷病,不得已退兵。然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孫峻所殺。

陸遜

(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擋,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吳黃武七年(228年),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官至丞相。

陸抗

(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子。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

閱讀全文

與美女劉勛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43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93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66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72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904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4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80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195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46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69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21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15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15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102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50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689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903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68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24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