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0後」腦癱女子鼻尖打字開網店,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勵志故事
看到這個問題,不免一陣心酸。不是因為殘疾而心酸,而是又看到一位夥伴被這個標簽絆倒。“殘疾”不是標簽!
你會發現,其實所有人都有難處,女人在遇到性別歧視,會想我是個男人那我的人生會不會是另一種人生?政審不通過你會想我要是沒有這樣的父母會不會是另外一種人生?40多歲了沒讀過書在工地上你會想要是我博士畢業是不是另外一種人生?
我從初中開始發現自己很喜歡看書,寫東西。喜歡文學,那就去做!努力的去爭取宣傳委員,即便不是我也參與出黑板報,寫稿子,努力讓老師看到我上進的樣子。所以後來我的老師對我有很大的改觀。到了高中我追求挑戰,參加學生會競選,主持班會。從來沒做過公眾演講的我面對壓力和緊張倒是發揮的可圈可點,收到了學姐的認可,我現在還記得第一次主持班會的時候那一身的汗。
在高三的時候我因為已經選擇大專,我被提前錄取了,就去旅行,做義工。第一次自由行讓我發現了自己強大的組織力和執行力,做義工也是逐漸做出名堂,這也讓我在18歲的時候就解鎖了“閱人無數”,哈哈哈哈哈哈,因為那個時候真的能看到人心,漂亮的,自私的,默默無聞的,好大喜功的……這些經歷無疑讓我能在學生時代里看問題更嚴肅深刻。
大學里我選擇了社會工作這個專業,那個時候並不懂,越到後面越覺得自己真的有情懷,好像這個時候我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了。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選擇繼續做助殘社工。
現在的我工作了3年多了,我越來越堅定自己的價值,在這三年裡,我自己主動學習培訓師,引導師,主動分享助殘知識,做殘疾人志願者的培訓,我越來越淡化我肢體殘疾的事實,其實不是我自己,是周圍的人他們再也不會第一眼只看到我殘疾的肢體,反而更多人被我的口才,培訓邏輯,氣場吸引,直到我自己說出我是殘疾人她們在驚訝後才說我們一點也沒注意到你的身體。
我也一直跟朋友說,我特別想為殘疾人做點什麼,尤其是殘障兒童,我不想讓他們再遭受我小時候經歷的歧視了。雖然我只是一個人,可能我影響的人很少,但是做了就是比不做強,這就是我目前的人生價值。用社工的話說:用生命影響生命。
不要覺得自己目前迷茫就以後都迷茫,我之前也沒找到自己的價值,我其實到現在還在想未來我想做什麼,怎麼做。但是不管怎麼想,先動起來,慢慢找,別著急。天生我材必有用。還有就是多嘗試,別怕失敗,人生該走的彎路一步也不會少。但是多嘗試就會找到自己合適的職業或者找到自己的價值。
㈡ 有一部韓國的電影講述一群腦癱患者
飛越老人院
㈢ 湖南株洲女孩捐獻遺體幫助腦癱患者,女孩的父母為何會做出此決定
在湖南株洲有一名女孩捐獻遺體,幫助腦癱患者,女孩的父母做這樣的決定,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女孩在生病期間,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幫助。所以他的父母也想讓自己的女兒,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這位父母在做出這樣決定的時候,相信內心也在滴血,但是他們仍然做出了這個偉大的決定。
三、對於我們來說觸手可得的東西,對於別人來說是奢求
等到小編到達一個年齡之後,應該也會去簽訂相關的捐獻協議,因為不想讓自己白來世間一趟,也想留下一絲能夠留下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常見的器官,但是對於那些看不見聽不見的人來說是奢求。
㈣ 一段腦癱女童因穿衣慢跟媽媽道歉的視頻引起網友熱議,殘障兒童父母有多難
看完這個視頻還是非常有感觸的,畢竟對於任何一個家庭而言,自己的親生骨肉身患重疾,但是本人卻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看著他不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名腦癱女孩兒看到自己因為穿衣比較慢,而他的媽媽非常的傷心,竟然開始向媽媽道歉。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他對於自己的狀態也是非常了解的,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殘障兒童的父母到底有多難。
第三,如何看待這個視頻?
這個視頻我並沒有看完,說實話是因為不忍心看到這個孩子,像自己的父母道歉。從這件事上,其實雙方都沒有做錯,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會產生這樣的情況,而孩子本身就是天生殘缺,他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的改變,只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加的努力,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㈤ 重慶一腦癱女孩用3年學會走路,她的身上有哪些正能量
近日,在網上看到了一件令眾人心酸不已的事情,只有六歲大的小女孩因為從小缺氧結果導致自己的神經運動受到了傷害,結果醫生判定該女孩是腦癱,聽到這個消息母親並沒有放棄孩子,並且在豆豆成長的道路上做出了陪伴。
孩子用了三年的時間最終成功的學會走路,3年的記錄既是一種回憶,也是為有同樣遭遇的家庭看到希望,給予他們信心。
㈥ 平頂山一腦癱女童每天做上千次康復訓練,這位女孩身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每個家長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對於有的家長來說,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長大,就已經是非常幸福了。有一位平頂山的小女孩,從出生就是一位腦癱患者,她的父母為了記錄她康復的過程,拍了很多視頻和照片以作留念。由於小女孩長期堅持,健康狀況越來越好,家裡人也感到十分欣慰。從一歲開始,就做了相應的康復訓練,每天要做上千次,讓人看了不免心疼。畢竟孩子年齡還是比較小,那麼,這位女孩身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總之,希望這位小女孩通過積極的康復訓練能夠生活自理,去學校上學,穿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小裙子。
㈦ 以前有一部電影,講腦癱患者的,是香港片,不記得是什麼名字了
是不是《笨小孩》如果不是,那就是我沒看過的。
講述發嫂照顧智力只相當於六歲兒童的兒子阿B生活的故事。
發嫂(葉德嫻飾)是個患有末期鼻咽癌的婦人,她帶著三十多歲,但智力只相當於六歲兒童的兒子阿B(譚耀文飾)生活,兩人相依為命。發嫂盼望在有生之年,見到阿B可以自食其力,她就可以安心離開人世,可兒子的無知,使她心力交瘁,若她離開人世,愛子如何生活?所以無論大小事情,發嫂都一早安排,但人生的旅途,有怎能靠人力安排呢?
阿B時常被鄰里兒童欺侮,一次被鄰居阿MAY(關秀媚飾)及其男友阿添救回,從此阿B對阿MAY情有獨鍾,處處對其流露出愛慕之情。一天,阿添因偷了毒販的海洛英而被殺,阿MAY也因此受槍傷入院,因子彈留在腦中無法取出,使她無法做回正常人,而同時她又懷了阿添的骨肉。
發嫂突然病發,暴斃於家中,阿B必須獨自面對生活。而阿MAY的意外使親朋都離她而去,阿B因此經常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兩人感情日增。這時,阿B之父(柯受良飾)從獄中出來,發現妻子已死,便經常籍此強搶阿B的薪金,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阿添留下的海洛英,便乘機偷拿出去賣,被毒販發覺,准備再度殺人滅口,阿B即將面臨殺身之禍……
㈧ 《我的影子在奔跑》首映,近幾年有哪些關愛弱勢群體的溫暖感人的電影
1月13日下午,方剛亮導演的電影作品《我的影子在奔跑》在北京舉行了全球首映禮。
近幾年關愛弱勢群體的溫暖感人的電影有:《海洋天堂》、《有一天》、《最愛》等。
《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是一部關愛自閉症人群的公益影片,由薛曉路執導,李連傑、文章、桂綸鎂、高圓圓、董勇、朱媛媛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感人故事,影片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展示了父子真情,真實的情感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線。
影片中身染艾滋病的男女主角從相憐、相依到相愛,在這段不被祝福的感情中兩人用生命證明了愛情的尊嚴。影片展現了艾滋病患者這個特殊的群體殘酷的生存狀態,也表達了「反對歧視,關愛生命」的大主題。
以上幾部電影都是以弱勢群體為題材的電影,同時也呼籲大家:反對歧視,關愛弱勢群體。
㈨ 19歲女生腦癱患者前途很迷茫
(1)心理治療。對於腦癱兒童的心理問題,在治療中,要認真傾聽、安慰、鼓勵患兒,要激發患兒的積極參與性,積極和患兒交流,逐漸克服患兒的依賴心理,鍛煉患者的自理能力。
(2)理療:腦癱患兒進行理療,如電針、肌興奮治療等。這樣可以刺激低下的肌張力,維持和擴大關節的活動度。
(3)使用矯形工具:在兒童輕微腦癱的恢復訓練中,矯形工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像踝關節不穩定、扁平足等症狀,可使用足踝矯形工具進行治療。
㈩ 浙江腦癱患者用腳敲出20萬字作品,她為何會選擇寫作這條道路
因為她有自己的文學夢想,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曾經來過這個世上,這或許是她唯一可以證明自己的途徑,雖然她沒有上過一天學,但是她對文字尤為敏感,這些年她靠看電視劇識字,可以說她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天賦,所以當她第一次用到滑鼠輸入法的時候感到非常自由,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活下來的意義,看到她的經歷讓人覺得非常感動,她小時候患有重度腦癱,大腦只可以支配自己的雙腳,即使是這樣她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人生,我覺得她的人生經歷很勵志。
第二、因為寫作是唯一證明自己的方式
因為身體特殊性的關系,所以她沒有辦法開口說話,也沒有辦法用手寫字,現在她可以用腳寫字創作,這就是她證明自己的唯一方式,所以她把這個當成了畢生的使命,她通過這個感受到了自由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