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舞獅是如何表演的
獅子開坪表演——演獅腳演獅腳,要選好兩個大面具(唐僧、沙僧),兩個真假猴王面具(猴子),一個豬面具(豬八戒)和美女面具(妖女)的扮演者。
舞獅者一般由體力好、跳躍能力較強的青壯年擔任,兩個小猴一般由筋鬥打得好的少年擔任。其餘扮演者任其愛好。
獅子的最後一個舞法是搶青。舊時官府往往將「青」高懸,任眾獅子爭搶,故歷代都稱為「搶青」。近代走向文明,主家亦不願新年大吉之時在自家門口大打出手,一般指定由某獅團的獅子採摘,故改稱為「采青」
按規矩,獅子把青菜吐給觀眾,叫「吐青」,「青」之菜頭,獅團要用領謝帖包好,送還主家。
「青」主要分兩種形式,一是「高青」,二是「平地青」。高青是將青掛在上空。青草獅是舞獅者用牙咬住獅頭,以高超的輕功,縱身躍上高空,舞獅者用手將菜頭拉斷之後,放口中,下地後將菜葉吐向觀眾,將菜頭用領謝貼紅紙包好送還主家。
而鬥牛獅就要用人以疊羅漢的形式取之。如四層人以上的,第一層要用12人,用藤牌加木棍搭好;第二層用八人;第三層用三人,一個藤牌,背靠背成一圓圈;獅子即是第四層,如還夠不著,還再上一人登上肩而采青,另外還要搭架步級,獅子逐級舞上,登上高層之後,整個形態如寶塔。寶塔是佛家的術語,獅子又源於佛教,故稱疊寶塔者為「羅漢」,整個疊人梯的過程,稱為「疊羅漢」。在獅子吐青(帶有把發財的意願分給大眾之意)之時,不但鑼鼓喧天,還吹起海螺,其聲勢壯觀,觀眾亦為之歡呼。
舞鬥牛獅,不論武術,單就這一疊羅漢就難度較大,故鬥牛獅搶青不如青草獅快,但其合眾人之力,且能高空舞獅打花頭,亦可稱為一絕。故鬥牛獅在額上同樣畫一「王」字,同樣稱為獅中之王。
舊時連州的醒獅搶高青,是以木架搭成一平台,獅子在上面表演入睡、醒、搔首等動作,故稱「大頭狗」。
平地青:主家將「青」放在平地上。平地青分動物青、靜物青、文學典故青等形式。
動物青:主家把「青」擺成螃蟹、蠍子等形狀。如螃蟹青,先用一竹箕,放在地上,蓋著生菜等代表螃蟹背,然後用兩個水果代表眼睛,再用稻草擺成大小鉗和幾條彎曲的小腳,整個形態擺成螃蟹狀。帶獅者用禮盒帶獅舞拜三下「青」之後,獅子即圍繞螃蟹青舞一圈,表演成獅子跟螃蟹的一場搏鬥,每舞一次都將獅頭伸向螃蟹青,然後一個小跳離開。「搏鬥」一圈之後,獅子先除「大鉗」,然後除「小鉗」,再取「眼睛」、「小腳」;然後掀開竹箕,取出裡面的「青」;然後碎青、吐青。歡舞一陣之後帶獅者帶獅叩拜三下,將菜頭送還主家。
蠍子青:先用磚塊堆砌成蠍的形狀,用水果妝扮眼睛,用竹篾擺成腳,然後在尾部放一條甘蔗代表尾巴。采青時同樣要表演成獅子與蠍子的搏鬥,先解決尾巴,然後逐個解決。
靜物青:如水盆青,場中放一盆水,裡面放六枚或九枚硬幣(六寓意「六合」,九寓意「長久」)和一棵生菜,其他利是、香煙放在盆邊。如旁邊放一條長凳,即代表河堤,長凳上再架一副梯子即代表木橋。采青時帶獅舞拜三下,獅子在梯邊舞動,表現出觀看喜悅的心情,然後逐步舞上木梯;接近水盆後,低下獅頭,將口對著水盆,用備在腰間的毛巾,將水吸干,擰干毛巾;然後從口中取完硬幣,將「青」吞入口中,再表演碎青、吞青的動作,之後,從木梯上逐級舞下,向水盆方向拜三下即可。
文學典故青:主要根據歷史上著名的傳說,或文學經典中著名人物曾經用過的物件來擺青,如《封神榜》中姜子牙用過的釣魚桿;《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金箍棒;《三國演義》中關公用過的關刀;趙子龍用過的槍等。此類青均以「簪花」的形式采之。
例如,主家在場中立一直鉤的魚桿,就要想起《封神榜》中姜太公渭水旁直鉤直釣的典故。先帶獅朝魚桿拜舞三下,指引獅子舞動一陣之後,將獅子按在青前蹲下,然後示意鑼鼓停住吟出第一首「花」:
「日頭一出放紅光,一條釣桿渭水旁。八十姜公來垂約,直鉤能把魚釣上?」
一通鑼鼓之後,停住鑼鼓吟第二首「花」:「鑼鼓打來鬧洋洋,紂王無道實荒唐。文王四處訪賢士,要把商朝一抒掃光。」
二通鑼鼓之後,再吟:
「鑼鼓打來鬧洋洋,文王相召渭水旁。為救蒼生扶賢主,收起釣桿見文王。」
獅子舞動一陣之後,采青、吐青,帶獅者收起釣桿即可同樣,如門口放一把關刀,即吟出關公單刀赴會的故事;如放一把纓槍,即吟出趙子龍長板坡單槍救主的故事;如放一棒,即吟出孫悟空扶助唐僧取經的典故。
總之,主家可根據文字典故隨心所欲而擺青,獅團即要具體分析,隨機應變以簪花的形式搶之。
2007年,第三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開幕式,群獅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