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教京劇花旦的上妝方法
京劇花旦的上妝方法,步驟如下:
一、旦角的臉部基本化妝步驟
京劇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據劇中所扮演的人物特點進行面部和頭部的化妝與裝飾。
旦角的化妝分為拍底色、拍腮紅、定妝、塗胭脂、畫眼圈、畫眉毛、畫嘴唇、勒頭、貼片子、梳扎、插戴頭面等程序。
1、拍底色:
底色由紅、白色的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
底色的深淺要根據舞台燈光的強弱、人物的年齡、身份而加以區別。
拍底色的順序是先腦門、鼻子、下巴後拍兩頰、兩腮和脖子。
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勻。
還要注意眉眼、鼻窩、嘴角、眼角等細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膚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塗腮紅:
以大紅色化妝油彩為主,略加玫瑰紅色。
方法是從眼窩、鼻樑兩側開始,壓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間向兩側,由深漸淺地均勻地拍打,直到與底色融為一色。
以上眼皮部位為最紅,要注意鼻樑、嘴角與底色銜接的部位要自然過渡,不要有明顯的紅白界線。
塗腮紅時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據臉型的特點加以變化,起到彌補缺陷、美化臉型的作用。
如圓型臉可把腮紅上下拉長;長型臉可把腮紅向橫向拉寬,再通過貼片子的技巧來幫助演員改變臉型的長短胖瘦。
3、定妝:
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層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臉上。
敷粉應先從腦門、鼻樑和底色部分開始,然後敷腮紅部分,敷好後再用刷子輕輕撣去浮粉。
4、塗胭脂:
用大紅、荷花、赫紅等顏色的胭脂塗在腮紅的部位。
方法是從眼窩和鼻樑兩側,眉毛以下開始,自上而下、由淺至深。
重點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兩頰要逐漸過渡到與底色一樣的深淺。
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鮮艷。
5、畫眼圈: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是演員揭示人物心情的關鍵部位。
所以畫眼圈要畫出生動的神韻來,才能起到烘托演員的表演的作用。
同時,畫眼圈也要根據演員的眼睛大小、臉型胖瘦,進行比例的誇張。
畫眼圈用的是眉筆或鍋煙,從下眼皮畫起,加寬上下眼圈的輪廓線。
旦角演員基本是以風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給人嫵媚之感。
眼小者,眼圈線可畫得大一些;
眼大者,眼圈線可畫得小一些;
眼圓者,眼圈可畫得長一些;
眼長者,眼圈可畫得圓一些;
兩眼近的可以拉開距離;
兩眼距離遠的可以畫得近一些。
6、畫眉毛:
即用鍋煙和眉黑筆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礎上加以誇張,如青衣、花旦要畫柳葉眉;
武旦、刀馬旦要畫劍眉;
彩旦要畫八字眉。
畫眉毛的長短粗細曲直也要結合演員的臉型、五官的特點,從整體上進行協調和彌補,用鍋煙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體感。
7、畫嘴唇:
即用大紅油彩勾畫上下嘴唇的輪廓。
其畫法即採取以演員的嘴唇進行相反相成的原理進行勾畫:如嘴大的,可畫小畫薄;
嘴小的可畫大畫厚;
嘴鼓的,可畫癟;
嘴癟的,可畫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畫嘴唇的美化作用。
二、旦角的頭部化妝
京劇旦角頭部化妝的貼片子可分為三個類型:
1、二柳:
是過去貼片子的重要方法。
再加上齊眉穗把二柳貼成月亮門型,一般使用范圍是古代仙女一類。
兩個大柳貼的前後位置,決定於演員的胖瘦,大柳的長短要根據臉型把不需要的部分蓋住,齊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選中兩眉的中間部位,腦門狹窄的要往上貼,露出腦門;
腦門大的要往下貼,以便遮蓋,主要幫演員彌補缺陷。
2、小彎、大柳:
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貼法。
舊時用紙胎塗生漆製成,十分粗糙,後改為人發。
用刨花水梳理後貼在演員臉上,青衣要貼水折,擋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個比較吃功夫。
小彎又分七個、五個兩種,現多為七個小彎的一種,它的貼法是中間一個,其它六個分別以拱型貼在兩邊。
這七個小彎的作用特別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決定演員的美醜,雖然有臉長可貼短,臉短可貼長的一般規律,更有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特殊效果。它應該是經驗和規律,程式與感覺的天成。
一般傳統戲旦角的小彎和大柳的貼法以鴨蛋形為標准,這里更需要結合演員、人物、行當的標准,綜合把握。
3、歪桃:
所謂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技術手段外化出來。
而戲曲化妝的貼片子也服務於人物的性格特徵。
一般歪桃片子適用於潑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貼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
歪桃片子由三個小彎和兩個大柳組成,在腦門左邊貼三個,右邊用一個小片子彎成歪桃型,然後播花或戴齊眉穗。
還有一種是禁婆,也大都貼歪桃片子,梳搭拉蘇頭。
總之,戲曲的片子是和粉面構成強烈反差,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效果,加上它流雲一樣彎彎的形式,構成了與臉部工整對比美的效果,產生了中國的、民族的、戲曲的內在韻律。
擴展知識:
京劇旦角分類
1、正旦
正旦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女,表演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幅度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韻白,唱功繁重。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二進宮》中的李艷妃、《桑園會》中的羅敷女等。
2、花旦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艷麗的花樣。人物性格大都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嬌等。
3、刀馬旦
刀馬旦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較重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中的梁紅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4、武旦
武旦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著重武打,特別是使用特
技「打出手」。武旦與刀馬旦的區別,過去主要有二點,一是武旦踩蹺,刀馬旦不踩蹺;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馬旦無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武松打店》中的孫二娘等。
5、花衫
花衫是本世紀20年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
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他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為一爐,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
京劇四大名旦所編演的新劇目,大都屬於花衫范疇,每個新戲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漢明妃》中的王昭君等。花衫戲中還有一種旗裝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飾,梳旗頭,腳下穿花盆底鞋,說京白。旗裝旦所表演的人物並不限於清朝婦女,哪一個朝代的都有。
6、老旦
老旦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扮相、身段、台步都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演唱用本嗓,唱腔與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鉤金龜》中的康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