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一女孩凌晨1點還在寫作業,父親心疼地哭了,當代學生的壓力有多大
江西的這位父親錄下了自己的上高一的女兒在凌晨一點鍾還在寫作業的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我們都知道,雖然我們在逐步的對學生們進行減負,但是孩子們的學習壓力依舊是非常大的。他們要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要通過考試來換取改變人生的機會,所以他們的壓力都壓在學習的這幾年,自然是壓力非常大的。
所以“雙減”政策的到來,一定程度上還是能夠緩解這些孩子們的壓力的。這些孩子們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只有他們變得強大,健康,才能夠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所以還是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快快樂樂的去上學吧。
② 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為何雙雙抹淚
因為媽媽覺得孩子怎麼都教不會,又生氣又傷心。
近日,河北保定一段媽媽輔導兒子寫作業被急哭了的視頻受到關注。視頻中,媽媽與兒子一同抽泣著。視頻拍攝者康先生表示,當天寶媽是對兒子說,寫字要注意空格,寶寶聽不明白,就哭了起來,寶媽看著孩子哭了又氣又心疼,也跟著哭了起來。
(2)美女寫作業哭的視頻擴展閱讀
家長輔導孩子要注意情緒
輔導功課已然是現代家長必備的「技術活」。很多家長感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猶如硝煙彌漫的戰場。盡管每次進入「戰場」前都提醒自己要耐心,要控制情緒,但一旦情緒被點燃,似乎內心的「洪水」止也止不住地傾瀉而出。
然而不難發現,發脾氣不但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失控。
與其把這個陪伴的過程看成是「戰場」,不如把關注點放在「陪伴」二字上,前者是「備戰」的緊張狀態,後者是相對鬆弛彼此有空間的同在。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情緒狀態就是孩子的情緒榜樣,而輔導孩子的過程實際也是考驗父母情緒管理能力的過程。
比如,當感覺自己要冒火的時候,先嘗試冷靜一分鍾或者暫時離開,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冷卻再回來與孩子交流。把陪伴孩子發展各種技能的過程同時也看成自我情緒管理的過程,用身體力行來樹立榜樣,與孩子共同成長。
③ 女孩在媽媽櫃台下寫作業引人淚目,令大家動容的究竟是什麼
河南鄭州某高校的一位大學生在拍攝視頻的時候偶爾拍到了檯面上的媽媽在給大學生們打飯而檯面下的女兒窩在角落裡寫作業的畫面。他稱原本當時拍攝視頻的初衷是想拍攝同班同學的,因為正巧遇到中午高峰打飯的時間,當他專心在拍攝的時候,就看到了那位躲在檯面下乖巧的寫著作業的小女孩,瞬間感覺自己的心靈被觸動了,說不上來是哪種五味雜陳的感覺。只是覺得小女孩好乖,即使在這樣嘈雜喧鬧的環境中,還是能夠專心地做功課,而她的媽媽就在身邊。
他們珍惜每一個可以得到的機會,也體諒父母的不容易,但有時候過早的體會社會的不易,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
④ 江西一女生凌晨仍在做作業,被爸爸關心後痛哭,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真的特別大,尤其是像這個女生一樣的高中生,不僅課業繁重,還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寫作業到深夜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都曾經經歷過。這個女生在寫作業的時候肯定也是比較著急的,被自己的爸爸關心之後突然一下就覺得很委屈,所以才哭了起來,由此可見父母一定要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類似經歷,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覺得辛苦,突然被父母關心了就忍不住了,由此可見父母的關愛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
⑤ 姐姐輔導弟弟寫作業,一個被氣哭一個被罵哭,輔導作業真的很難嗎
給孩子輔導作業真的很難,難的不僅僅是家長教不會,孩子學不會,更難的是有的題連家長都不會。姐姐輔導弟弟作業這個視頻我也看了,在視頻里,弟弟在寫作業時雖然照著書寫,但是依然寫不好,弟弟的行為徹底惹怒了輔導他的姐姐,於是姐姐對著弟弟就是一頓懟,弟弟也因為被姐姐罵,而哭得一塌糊塗,姐姐也因為弟弟不好好做作業被氣哭,姐姐在跟媽媽控訴弟弟時,哭得更厲害了,甚至還咳嗽起來,可想而知這姐姐當時心裡有多苦。
說實話,孩子現在五年級,有的題我都不會,而孩子又要問,孩子也不懂,於是我就要去找答案,然後跟著思路和孩子一起去分析,每當這個時候,我心裡的火氣最大,多說兩次就要給孩子發火,孩子也會回嘴,而且懟得我無話可說,於是我和孩子就開始無休止的爭吵,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哭了,我也沉默了。
可能有的人認為,輔導孩子很簡單,家長只需要守在旁邊起個監督作用,但是不經歷,你就不知道給孩子輔導作業有多難,引用網上的一句話“不輔導作業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這句話形容得真的太貼切了。
⑥ 孩子寫作業大喜過什麼
女孩凌晨3點完成作業「喜極而泣」,「減負」不能成空話
新華社
2021-5-2 15:03 · 新華社官方賬號
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記者劉翔霄)5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女孩凌晨3點完成作業「喜極而泣」,「減負」不能成空話》的評論。
近日,一個女孩凌晨3點完成作業後「喜極而泣」的視頻引起熱議。繁重的課業是怎樣把一個孩子逼向「崩潰」的邊緣,旁人很難完全體會。「減負」的口號喊到如今收效甚微,卻是不爭的事實。
一點不誇張地說,作業之多「猛於虎」,在部分地區、部分學校,依然是普遍現象。有的一年級小學生橫豎撇捺還不熟,握筆姿勢都不正確,吃飯爭分奪秒、早睡成為奢望,每晚淹沒在抄抄寫寫的作業中「上不了岸」。有的課程「一門獨大」,擠占其他科目鞏固時間不說,還擠佔了孩子有限的睡眠、鍛煉和家務時間。孩子們寫作業寫到哭,寫到小手指磨破了皮,寫到累趴在桌上就睡著,這種情景不在少數。
長期過量的紙面作業,已然成為讓家長頭疼的頭號「內卷項」。低年級「小眼鏡」越來越多,初中生斑禿越來越多見,頸椎病、腰椎病、抑鬱症發病越來越低齡化……因為過量的「作業」,把本應屬於孩子的青春活力、對社會的觀察、對時間的自主安排消磨殆盡,讓很多家長覺得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表面看,作業多是部分老師對作業量的把控問題。實際上,導致減負政策難以取得應有效果,還在於一些核心問題的未加改變。
一些學校校長、一線教師反映,近年教學大綱知識點不斷增加,教學難度不斷加大,是減負政策難以落地的一個重要原因。給孩子減負,主體責任在學校,但是,上級評價考核學校,學校各種辦法考核老師,教學指標又多又高,升學壓力擺在明處,「減負」自然成了空話。有的地方某個階段要求任何作業不能留,下一階段放鬆監管陡然反彈,造成孩子更加難以適應,反而成了減負「一刀切」的典型。
教育是「國之大計」,培養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未來一代,離不開科學、長遠、符合教育規律的「指揮棒」。有關部門要想抓住解決問題的「牛鼻子」,不妨問計於民,問計於一線師生、家長,研究作業問題,解決作業問題。只要拿出「認真」二字,發動社會、形成氛圍、下足力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完)
天降驚喜二選一
閱讀驚喜獎勵
領金幣
領吃飯補貼
去領取
搜索
心理咨詢免費在線咨詢
抑鬱症的測試30題
厭學症不想上學怎麼辦
初二女生厭學心理疏導
孩子沉迷游戲叛逆厭學
厭
⑦ 陪寫作業深似海,最高境界是「齊哭」尹建莉老師:沒用對方法
最近,媽媽陪寫作業的視頻又成功佔領了人們的視野,與之前陪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情況不同的是這位媽媽比較內斂,情緒發泄也比較直接,直接哭了出來,一邊哭一邊修改孩子的作業,孩子看著媽媽哭,也直接哭了起來,爸爸反而笑稱:這是陪寫作業的最高境界。
有些網友說,陪孩子寫作業,她也曾經哭過,看來陪寫作業哭的媽媽並不在少數。
有的網友說,這個媽媽算是比較溫柔的,如果是我的孩子,直接火冒三丈,不是吼,就是打,要不就是混合雙打。
有的網友說,孩子做作業累,父母陪寫作業更累。
關於陪寫作業,檢查作業這事,可謂折磨了一批又一批的父母,陪寫作業到深夜是常態,有時候還要替孩子做作業,從小學開始重修課程。
但是最近,終於有家長忍不住爆發了,老師的一席話激怒了家長,家長「直播退群」,在群里懟老師,退群的同時,這位家長也喊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干什麼?」
「我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
「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說的這幾句話,句句戳心,引發廣大網的共鳴,道出了部分家長與老師在教育方面的矛盾。
這位家長說出了多數家長的心聲沒錯,但是他有沒有考慮到自己孩子未來的處境呢?退出群難道能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嗎?難道讓孩子為了這件事情退學,重新選擇新的學校嗎?
看到這樣的「沖動」家長,我只能說沖動最終的結果還是要讓孩子買單。
有的家長陪寫作業就是呆在孩子身邊,監督孩子寫作業,孩子稍有走神,就開始猛敲桌面;有的家長則是邊看手機邊陪孩子寫作業;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的家庭作業當成自己的家庭作業,和孩子一起做。
你是怎麼陪寫作業的呢?
我家女兒雖然只是一個幼兒園中班的小學生,但我已經走在「陪」寫作業的路上了。我給孩子報了繪畫班,每次上完課,繪畫班的老師都會象徵性的布置作業,雖然是興趣班,盡管她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小女孩,不想按照老師布置的作業去做,我也盡可能地讓她認真完成。於是每次,我們就會在她的想法和老師布置的作業上做較量。雖然過程有點曲折,但是總歸是按照老師的作業完成了。
就這樣陪了一段時間後,我看到一句話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提到:「不陪寫作業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看完直接懵逼,太顛覆了。
我以前一直以為陪寫作業的自己是一個特別負責任的媽媽,這樣才能顯示出我作為媽媽的作用和地位。
但沒想到我錯的如此徹底。
我本可以放著她的作業不管,我本可以任由她發揮自己的想像,隨手塗鴉,但是又怕這樣會讓孩子受到老師的責備,於是我盡職盡責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與孩子的較量中成功的佔了上風,但是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喪失了很多。
有人說,寫作業是孩子的本分,不陪寫孩子不寫作業怎麼辦?
作業是孩子自己的,每個孩子都不是天生就不愛寫作業的,他們其實對作業都有天生的責任感,不用你催,孩子就會自己主動去做。反而有時候你越催她,孩子卻越來越反感,就想跟你對著干。
記得幼兒園老師第一次布置作業的時候,還沒等我回家,我家閨女就早早的把作業做完放到書包里了,那是她的第一次作業,沒人告訴她要寫作業,而她自己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一樣,回到家就立馬開始寫。看到這樣的情況,我這個老母親甚感安慰。雖然作業有時候寫的不工整,但是起碼寫了,主動性還不錯,責任感也是有的。
有的家長可能就同意了,陪寫作業,還不好好寫,不陪寫,孩子真的能主動寫作業嗎?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有時候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反而認為我們在監視她,這樣他們內心反而會有壓力感,不自由。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工作的時候旁邊站個人每時每刻給你「指點」,你會不會厭煩?我們吃飯的時候,旁邊站個服務員,監督你有沒有光碟,你心裡會不會有壓力?孩子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在身邊看著他們去學習的時候,他們也會沒有隱私感,他們也會不舒服。所以試著放手讓他們寫作業,也許能有不一樣的效果。
自製力,不言而喻,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但是沒關系,這點,也可以通過寫作業來改變。
就拿我同事孩子來說,她家娃上三年級了,有一次,我們在聊天的時候提到,每次作業都要做到11點,為什麼這么晚呢?因為她喜歡做作業之前先看會書,先把自己喜歡的書看完再寫作業,結果每次都弄到很晚,第二天又很困,這樣持續了一周之後,她沒怎麼管,結果孩子自己卻變了。她開始先做作業,做完作業之後再看自己喜歡的書,結果反而可以早點休息,更加有精神,而且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我同事就是屬於那種那邊放得開的人,她不怎麼檢查孩子的作業,也沒有陪孩子寫作業,而是任由孩子自己做主,雖然開始的時候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後來總算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所在,自己改正了問題,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慾望。
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各種的擔心,生怕不陪孩子寫,不提醒孩子,孩子就會忘記,但反過來想一下,孩子忘記一次又有什麼關系呢?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尹建莉老師提到自己的孩子圓圓,她曾經有一次也忘記寫作業,晚上11點了才發現,但是這個時候媽媽沒有提醒孩子,也沒有責罵孩子,她作為一個資深的 育兒 導師,反而給孩子提了3個建議,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第1個是現在馬上寫,但是就要晚一點睡覺;第2個是現在睡,明天早上早點起床寫;第3個是不寫了,明天告訴老師我忘記寫作業了。但是圓圓自己選擇了第1種選擇,雖然有點晚了,但是她還是堅持做完了,雖然孩子忘記寫作業了,但是在孩子想起寫作業的時候,尹建莉老師也沒有選擇陪寫,而是選擇退出,在暗地裡默默的守護著孩子,她知道孩子是很晚才睡,也很心疼,但是她依舊選擇了放手。
大家都說陪伴是最長情告白,但是在陪寫這件事上,這不是告白,不是愛,這是變相的傷害。作為家長,我們在陪寫作業的路上逐漸把孩子的作業當成自己的任務來做,反而忽視了作業責任的歸屬問題。在寫作業這件事上,孩子有主要責任,父母充其量只是個「小廝」而已。如果此時你都把作業往自己身上攬,讓孩子養成獨立負責任的習慣談何容易?
這里的心安是指你的心態不會崩,不至於暴跳如雷,血壓升高,心臟受不了,不至於弄得親子關系一地雞毛;理得指的是不寫不是不愛,而是愛。
你有沒有這樣的想法,當孩子寫作業非常不聽話的時候,你會說出這樣的話:「我辛辛苦苦放棄一切 娛樂 ,放下工作來陪你寫作業,你怎麼不知道感恩,這么不聽話呢?」
這其實是一種「討債心理」在作怪,你以為孩子是欠債的,父母是債主,寫作業就是孩子對你的補償,可是實際呢?完全不是!
你放棄的一切是你自己心甘情願放棄的,孩子並沒有讓你陪寫,而這種討債心也是我們強加給孩子的,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孩子施壓,可是這並不能激起孩子內心的感恩,反而助長了孩子與父母的
父母可以用「不陪寫的時間」,成就更多可能。
孩子寫作業是一種自我成長,那為什麼我們父母不能利用這段時間也讓自己跟孩子一起成長呢?
我有個朋友,她從不陪孩子寫作業,而是花更多的時間去雕琢自己的人生,孩子寫作業,她會看書看電影寫稿子,去提升自己,然後跟孩子一起分享學習成果。她對孩子學習只有一個要求,你要對自己負責。
有這樣的媽媽,孩子也不會差到那裡。她家的孩子學習從來不愁,而且親子關系也很和諧。
花時間去盯人也是很累的行為,何必讓自己這么累,也讓孩子這么累呢?從陪寫之路抽身,不是一種雙贏的行為嗎?
有人說陪寫是個不歸路,一旦養成,就無法抽身,縱然知道這是一條必然撞向南牆的路,也必須硬撞上去才行,因為孩子的成長容不得半點馬虎。
我想說其實「不陪寫」作業真的不是事,也不會讓孩子成為學渣,有時候還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改變沒有這么困難,在改變的道路上也許會有些小石頭,但是你只要堅持下來,一切皆有可能。我總結了一下我的幾條經驗,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家閨女已經養成依賴的心理,感覺不陪她寫作業或者繪畫,她就不想做,沒心情做的,為此我制定了一個自我獨立計劃,讓自己從中抽身。
首先,我告訴她不陪不是不愛。
我發現她特別喜歡讓我陪著她去做某件事,畫畫是,玩 游戲 也是,每次都要拉上我。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特別認真的告訴她,媽媽只要知道你在做什麼,確認你是安全的就好,其他的你想怎麼玩,怎麼畫都可以。這樣幾次之後,她做什麼事都會跟我說一下,然後自己去玩,卻不怎麼叫我一起了。
其次,作業的責任歸屬問題。
我讓她知道做作業是她的任務與責任,不是我的,希望她可以獨立完成,而我也有自己的任務要做,我們分頭進行,為各自的職責而努力。
第三,做完作業,先自己檢查。
做完作業後,我會讓她自己先檢查一遍,當然,我也會去稍微看一下是否有錯,如果發現出錯,我會適當提示一下,但是不會直接指出錯誤,如果她覺得沒問題,就直接給老師。
當然,孩子自己做作業的過程可能很痛苦,而父母也可能因為孩子的錯題少不了老師的埋怨,但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才更需要學會承擔。
從陪到不陪的過程,我是用了很久的時間才完成的。最難的就是第一步,讓她知道作業需要獨立完成。因為先前的依賴,她總對自己不自信,於是這個過程會反復,而且持續很久,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有耐心,要能堅持「不陪」的理念,才能讓孩子更快的獨立,才能養成更好的習慣。
在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她還講述了一些生活中常見 育兒 知識,比如老師如果罰孩子寫作業,要如何處理?如何設計孩子的功過簿?對於孩子的隱私,應該如何處理?如何培養孩子識字的方法,這些問題,雖然都特別常見,但是卻也都是作為父母,我們切實關心的問題,如果你也面臨這些問題,不妨跟著尹建莉老師一起看看她是如何解決的,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地方,跟孩子會建立一種更加和諧的親子關系。
孩子總會長大,她總歸要一個人去生活,與其讓她徘徊在斷奶的邊緣,不如早點讓她學會為自己負責。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學會放手,更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讓孩子一點點適應放手的過程,你說呢?
⑧ 江西一女孩凌晨1點還在寫作業,父親心疼地哭了,當代學生的壓力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上了中學之後學習壓力會陡然增大,因為需要面臨中考和高考,往往會做作業到很晚的時候,而第二天早晨又得需要很早就起床去上學。在江西有一名父親到凌晨一點鍾的時候,看到女兒還沒有睡覺,去看的時候,發現女兒還在努力地完成著數學作業。父親很心疼女兒,安慰了女兒幾句,誰知道女兒就委屈地哭了起來。現在的學生壓力確實很大,要想考入一個好的大學,就必須和其他同學一起努力,不然最後落榜的就是自己。
用心學的孩子確實很辛苦,因為真的得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才能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比如,每天的作業量得達到多少,雖然現在在執行“雙減”政策,但是對於中考和高考的學生來說,他們也絲毫不敢懈怠。每天還是得堅持做大量的習題,背誦很多知識點等等。
⑨ 985博士媽媽輔導女兒作業被氣哭:博士父母帶娃真是太難了
有研究數據表明,父母學歷越高,就越容易產生教育焦慮。
這不,前幾天,一則視頻在抖音上火了。
一個985博士媽媽在輔導女兒寫作業時,愣是被急哭了...
更是哽咽著說出氣話:「我都不想做她媽了」。
其實,高學歷父母教育孩子遇到的難題,一點不比普通人少。
博士父母帶娃的「愛恨情仇」,真的很精彩.....
985博士媽媽輔導女兒作業被急哭
登上熱搜
近日,一位985博士媽媽輔導女兒寫作業被急哭的話題登上各大熱搜榜。
視頻里她一邊輔導孩子寫作業一邊哽咽,帶著哭腔說:
「就幾個生字,寫了3個小時」
「我都不想做她媽了」
「我也想控制我自己,不想罵她……」
其實,高學歷者在教育孩子時被氣哭的事情,還是蠻普遍發生的,博士父母生娃之後和孩子的「愛恨情仇」,也都能在學術方面,找到很多縮影。
能帶研究生卻教不了女兒
博導直呼:太難了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讀到博士時的年紀,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很多人也會選擇在博士期間擁有自己的孩子。
按照大眾 「龍生龍,鳳生鳳」 的普遍觀點,很多人都覺得高學歷父母帶娃是小菜一碟, 孩子的教育肯定不用擔心。 但其實,作為第一次做父母的博士們來說,這帶娃之路,可太艱辛了...
很多博士畢業典禮上,都會見到有抱娃來參加的博士父母們。
甚至有時候萌娃的行程還很緊張,上午是媽媽的,下午是爸爸的,一天要趕兩場博士畢業典禮。
至於為什麼抱娃來參加,在接受采訪時,博士父母大都表示, 主要是想讓孩子感受下學術的氛圍,在未來,希望寶寶能 健康 開心,然後最好學習成績也很好。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博士父母會漸漸覺得,帶娃和做學術產出,有時候只能二選一。
一項來自哈佛大學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表明:疫情期間,一些科研人員因為忙著帶娃,論文都寫得少了。
調查顯示:經過比較後研究人員發現,受訪者工作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 照顧子女 。其中, 5歲以下的嬰幼兒對受訪者工作時間的影響最為嚴重。
特別是對女性而言,照顧孩子是削減女性科研工作時間極為重要的因素。數據顯示,相比男性,疫情期間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時長下降程度更大。
在受訪者的預測中,研究人員同樣發現了照顧孩子給科研工作者帶來的影響:如果家中有5歲以下的孩子,科研工作者就會大幅降低自己預期的科研產出和影響力。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新研究也表明: 學術界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後的論文產出率下降了約20%。
終於,孩子漸漸長大,開始上中小學了,此時,可以騰出更多時間的博士父母們又開始面臨新的問題: 孩子的教育 。
然而事實證明:自己學習好和教孩子學習好,有時候中間還橫跨著一個峽谷。
7月初,重慶大學一個博導的個人教師主頁火了,個人簡介的最後,該老師寫到: 「雖然指導的研究生已超過70名(含在讀和畢業),依然對初中生女兒的教育束手無策。」
輔導功課時,也發現自己如果不學習,直接「裸奔」輔導孩子不再像小學那樣有效。
「我自認為數學很好,但有一兩次她有因式分解和解方程一類的題不會,拿來問我,我做了半天也沒做出來,所以慢慢也就放棄了。」
最後,博導選擇「完全不過問」孩子的學習。
他覺得,如果父母抱著自己當年是「學霸」就一定能輔導的態度,特別容易和孩子產生矛盾。一方面是現在小孩學習的內容和自己小時候學的內容有出入。另一方面,父母沒有掌握教育心理學, 一旦他們認為非常簡單的東西,孩子「竟然」不會,就會引發對孩子的不滿,帶來沖突。
所以他決定還不如給孩子營造一種學習大環境,至於學習的具體事,就靠孩子自己了。
與這位博導有相同「教育難」體驗的,還有北大的丁教授。
丁教授表示自己6歲就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本科就讀於北大,畢業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得了教育學博士學位。
他的妻子也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然而他卻發現自己的女兒幾乎完美避開了父母的學霸基因,在「學渣」的道路上越跑越遠。
尤其是自己在給女兒輔導作業時,丁教授總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有時甚至忍不住發火。
對此,他吐槽 「不輔導作業父慈女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還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
最後,看著孩子滿臉的不解和委屈,丁教授也從一開始的恨鐵不成鋼到後來的懷疑人生最後變成了心如止水。
「我想讓孩子逆天改命,孩子卻讓我認命,不接受能怎麼樣?她就這樣。」
最後,他還是決定放棄高壓,希望孩子能發現其他方面的優勢成為有用之才。
高學歷者的教育焦慮問題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學歷越高,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會越容易。但實際上,知識水平和教育孩子的能力是不能單純畫等號的。
博導張小強認為,高知父母的教育焦慮有一定普遍性。
「當然,不看學歷,教育焦慮本身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我感覺高知父母恐怕比學歷較低的家長更為焦慮。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里特別重視教育, 「一代更比一代強」的觀念深入人心。受這種觀念影響,一些高知父母很難接受孩子在學歷等方面不如自己。」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部分高學歷家長把孩子教育得比較好,比如前段日子我們報道的「在同一所高校中,父親是博導,女兒是碩導」的事。
但生活中很多學歷不那麼高的家長同樣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還有不少高學歷家長的確對孩子束手無策。
僅從最基礎的知識傳授來看,並不是知識多就一定能表達到位、更容易。教孩子,還要學會怎麼用孩子能接受的形式表達出來。更困難的還在於我們一些高學歷家長、尤其是高校教師可能不懂中小學生的教育心理學,把問題想得太簡單。更有部分家長在教育碰壁後沒有自我反思,反而認為是孩子的問題,這必然帶來更大的沖突。
而要解決高知父母的教育焦慮,恐怕要先改一改「唯分數」「唯學歷」「唯學校」地判斷孩子教育是否成功的 社會 文化。只有更多元化的評價標准,才能讓這種焦慮得到緩解。
或許,在今天的 社會 ,能讓孩子做個正常生活的「普通人」也是一種能力。
⑩ 哈爾濱一男孩反復錄作業崩潰大哭又抹淚堅持,身為父母,看完是何感想
可能作為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寫作業非常崩潰,作為父母的內心也會非常的難過,但是還是能夠在難過,完了之後再堅持去重復的交,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我覺得作為父母的內心也應該深感欣慰,可能作為父母他們對於孩子的這種執著也是非常認可的,因為孩子的行為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孩子是一個具有堅強毅力的人,小小年紀的孩子就已經具有這樣的品質,等到孩子長大之後肯定大有作為。
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可能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每個孩子遇到問題之後他解決問題的方式又都不一樣,這其實跟家長的教育是有著非常大的聯系的,作為家長,如果在孩子遇到困難,或者遇到不如解決的問題的時候,細心的去教導孩子內心的去對他們進行指導。我覺得這樣會更有利於孩子加強心理建設,並從容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