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介紹成都的導游詞
作為第一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成都,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突出的是「蜀漢 文化 」、「熊貓故鄉」、「天府風光」三大特色。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四川成都 導游詞 ,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四川成都導游詞1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您們光臨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近幾年,她又以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成就,先後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人居獎」和「最佳範例獎」兩項殊譽。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寶大熊貓的故鄉,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和「窗口」。她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風光絢麗多姿和名勝古跡眾多而聞名於世。「錦城」「蓉城」是成都的別名;芙蓉、銀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樹。
成都市位於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溫和, 雨水 充沛、年平均氣溫16℃上下,降水量約1000毫米,素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歷來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飢謹」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00萬人,轄區劃為7區4市(縣級市)、8縣。即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溫江縣、新都縣、雙流縣、大邑縣、新津縣、郫縣、金堂縣、蒲江縣。此外,還設有國家級四川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我們一般說的成都市區則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為「五城區」。其餘的統稱「市郊縣」。
成都早在一萬年前就已成為蜀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區和廣漢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們就用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在這里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古蜀文明。大約2500年前,古蜀國開明王朝把國都從樊鄉(今彭州市、新都縣交界處)遷到此處,取周太王遷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這一 典故 ,定名「成都」。這時的成都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國把四川納入版圖,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後,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皆為郡、州、省一級行政區的治所和軍事重鎮。其間,成都曾前後有7個割據政權的都城設在此,它們是,西漢末年的公孫述「大成政權」,公元二世紀時「三國」的蜀漢王朝,三世紀的「成漢」政權,九世紀前後的「前蜀」和「後蜀」政權,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的「大蜀」政權和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
四川成都導游詞2
成都有著悠久而燦爛的工商發展歷史,特別是絲織業的發達,名冠中華,遠銷國外。西漢時期,成都因經濟繁榮成為當時中國的「五都」之一,織錦業已成為漢朝的重要國庫收入來源。成都是蜀錦織造中心,朝廷在此設置了「錦官城」,派有「錦官」進行管理。這也是成都又稱為「錦城」,繞城而過的府南河又稱為「錦江」的原因。蜀漢時期,諸葛亮在四川實行休養生息,扶持農商的經濟政策,成都作為蜀漢首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從晉代左思《蜀都賦》的敘述可見當時盛況。他說「市廛所會,萬商之淵,列隧百里,羅肆萬千,墮賄山積,纖麗星繁……」好一幅百貨雲集、萬頭攢動的市場交易圖!唐代,成都有「揚一益二」之譽,說她的繁華僅次於江南的揚州。到北宋時期,成都已成為僅次於汴京的大都會。這時的成都,由於在晚唐五代的紛爭中處於相對安定的情況下,工農商業都有所發展,商市貿易突破了傳統的坊市格局,發展了專門的交易市場,不僅有城內東南西北的綜合市場,也有了專營產品的市場,如草市、糠市、鹽市、騾馬市等,鬧市區還有了「夜市」。此後的成都歷經元、明、清諸朝和民國時期,其間雖有多次的興衰起落,但她作為四川省經濟中心的地位並無變化。
成都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工藝之鄉。蜀綉、蜀錦名滿天下,列入中華四大名綉、四大名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製作精美、工藝獨特,為歷代傳世名品,近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許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證;唐代成都出產的「雷琴」,載譽全國,被聲樂界視同珍寶;成都的印刷業在宋代是全國三大印刷業基地之一,有「宋時蜀刻甲天下」的贊譽,倫敦博物館所藏敦煌文書中有五代時期成都的木刻「歷書」,為世界最早的木刻歷書印本;成都的造紙業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紙」是官方規定的詔書、冊令用紙;女詩人薛濤製作的「薛濤箋」被文人詩客視為上品。成都的金銀絲製品、竹編、草編、也都有數百上千年的歷史。
成都是燦爛的蜀漢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 教育 的中心城市,擁有輝煌的文明歷史。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興學,開辦了中國第一所正規的官辦學堂、為四川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漢賦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馬相如、揚雄兩位,晉代史學家《華陽國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詩人薛濤、音樂家段安節、五代詞人歐陽炯、繪畫大師黃筌、宋代學者《資治通鑒》副主編范祖禹、理學家魏了翁、醫學家唐慎微、明代文學家楊長庵、清代著名的「儒將」岳鍾祺,加上現代文學巨子巴金、艾蕪、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當然,造就成都文明史的還有歷史上眾多的外來名臣、文士的巨大貢獻,成都是歷史上文化名流匯集之地。大詩人李白、杜甫、岑參、高適、韋庄、陸游、大文豪蘇軾等人都曾寓居這里,為後人留下了大批的文化遺產,使成都的發達文化享譽國內外。
四川成都導游詞3
成都是蜀漢文化的發源地。蜀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江堰芒城、溫江縣魚鳧城、郫縣三道堰、新津龍馬古城和附近的廣漢三星堆等遺址說明,蜀漢文化有悠久的歷史。
成都作為數代古蜀王朝的都城和四川地區的首府,孕育了歷代多少風流人物,擁有許多的歷史遺跡和文化瑰寶,僅以各級政府明令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全市就有11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23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構思之巧妙,計算之精確,手段之高明,工程之宏偉,功能之完善,管理之科學,效益之長遠,無不讓到此的中外遊客為之傾倒,她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給四川帶來了富裕和繁榮,被譽為「獨奇千古的天府銀河」和「鎮川之寶」,是人類文明的不朽傑作。
武侯祠座落在成都市南郊的一片森森翠柏之中,公元五世紀,為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而建。這是全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武侯祠,是中國眾多三國遺跡中唯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的單位。館藏極其豐富的成都武侯祠,與周邊其他州、市、縣豐富的蜀漢文化景觀構成的「三國遺跡尋蹤」黃金旅遊者的歡迎。
杜甫草堂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在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上建成的紀念性古典園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甫的詩歌,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被後人譽為「詩史」,他本人被尊為「詩聖」。草堂現存各種杜詩版本、多種文字譯本、杜詩書法作品及其他有關資料3000餘冊,文物2000餘件。杜甫草堂不僅為人們研究杜甫、杜詩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也是中外人士瞻仰杜甫遺容的勝地。
成都市的宗教文物也很豐富。全市現有佛寺、道觀、教堂近百處。大邑縣的鶴鳴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並以「青城天下幽」的景觀名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市區內的青羊宮規模宏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為「太上老君」(即老子)坐台傳授道法之處。成都佛寺眾多,其中最負盛名的有寶光寺、石經寺、大慈寺、昭覺寺、文殊院等。寶光寺相傳建於東漢,被譽為長江流域四大叢林之一。其他的文物古跡,諸如望叢祠、望江樓、明僖王陵、永陵、東漢墓、觀音寺壁畫、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等,就不再一一列述了。
今日成都,可以說是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寧又繁榮,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大好形勢下,正揚起風帆,向著現代化的大都市目標邁進。
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成都煥發了青春。工農業生產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60年代前期,國家大力進行的「三線」建設,使成都基本上形成以機械、電子、冶金、化工和輕紡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成為四川和中國西部新興的工業基地。
1978年以來,成都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地處中西部結合處的區位優勢,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間,已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
今日的成都,幹道縱橫、街市寬整、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市容美麗,商業服務行業網點遍布全市,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增強;繞城而過的府南河,經過全市人民的五年奮斗,全面整治告捷,如今的府南河水質變得清亮,兩岸的花木、草坪、雕塑、亭榭與櫛比鱗次的現代化民居高樓相映爭輝,猶如在城市的脖子上系了一條「翡翠項鏈」,它不僅具有防洪、環保和交通運輸的功能,還成了市民和遊人最喜愛的休閑觀光好去處。
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交通通信樞紐,鐵路有成渝、寶成、成昆和達成鐵路交匯於此;公路除成渝、成綿、成樂、成雅、成灌高速公路外,還有3條國道通過,形成了以川陝、川藏、川甘和成渝、成阿等23條省級以上公路為骨乾的放射型公路網路,成都市是全國公路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成都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雙流國際機場是全國四大空港之一,現已開通了國際國內航線170多條。成都又是西南地區郵電通訊交換中心之一,並先後與160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信聯系。便捷的交通,發達的通訊,把成都與全國各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架起了成都通向世界各地的橋梁。
四川成都導游詞4
成都是大熊貓的故鄉。
成都近郊有國家森林公園4處,大熊貓生態自然保護區3處。全世界僅存的一千餘只大熊貓,80%左右分布在成都及其鄰近地區。
全世界最大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也建在成都。
成都動物園是世界上大熊貓最多的城市動物園。到成都旅遊您不但可以了解到大熊貓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與大熊貓有關的背景和文化。
您還可以去成都鞍子河、大邑黑水河、都江堰市虹口,以及寶興蜂桶寨、卧龍保護區等大熊貓棲息地和生態自然保護區,領略大自然的風光,追尋大熊貓的蹤跡。
天府風光
天府風光是吸引大量中外遊人來成都觀光游覽的又一大特色資源。天府樂土,成都寶地,獨特的地型地貌,造就了成都多姿多彩,獨特有序的天府風光:田園、丘陵、河渠、湖泊、峽谷、奇峰各具魅力,而且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俗風情融為一體,秀色美景,匯成大觀。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贊美成都,真是個「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劍南山水盡清暉,濯錦江邊天下稀」,「繁華盛麗天下無。」
四川成都導游詞5
有關成都的歷史和發展的史話,我們就說到這里。讓我再為大家 說說 今日成都的現狀。 作為第一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的成都,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突出的是「蜀漢文化」、「熊貓故鄉」、「天府風光」三大特色。 下面,請讓我分別簡述一下:
成都是蜀漢文化的發源地。蜀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江堰芒城、溫江縣魚鳧城、郫縣三道堰、新津龍馬古城和附近的廣漢三星堆等遺址說明,蜀漢文化有悠久的歷史。
成都作為數代古蜀王朝的都城和四川地區的首府, 23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宏偉,效益長遠,被譽為 「獨奇千古的天府銀河」她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
還有三國遺跡武侯祠、 杜甫草堂、 宗教文物更加不勝枚舉、
今日成都
今日成都,可以說是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寧又繁榮,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大好形勢下,正揚起風帆,向著現代化的大都市目標邁進。
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
成都是大熊貓的故鄉。全世界最大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也建在成都。成都動物園是世界上大熊貓最多的城市動物園。到成都旅遊您不但可以了解到大熊貓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與大熊貓有關的背景和文化。 天府風光
川戲、聽那委婉動聽的高腔,看那變幻莫測的「變臉」、「吐火」等川劇絕技表演;四川茶館的特殊氛圍,蓋碗茶具和高超的摻茶技藝,會使您感受到濃濃的成都茶文化的氣息;成都是正宗川菜發祥地,川菜館遍布全市,品味正宗;成都小吃「馳名中外,品種繁多。色鮮味佳,物美價廉,擔擔面、鍾水餃、龍抄手、賴湯園、韓包子、夫妻肺片等都是成都「小吃」的傳統名品,而近年崛起的「火鍋」正後來居上,風靡一時。總之一句話,「吃在成都、玩在成都、游在成都」已成為旅遊 愛好 者的共識。
購物天堂春熙路
春熙路就是集養眼、美食、便利、休憩、人氣、商業等特點於一體的繁華街市。
商業街,今天已經成為成都魅力的代名詞,從多方面延伸著她的影響力。它是成都的時尚公告牌,一個世紀的商業人氣和成都美女都流經這里;它是成都的流行文化站,全國的街頭潮流和品牌在這里跳動著同一脈搏。它照亮成都的夜與晝,並點燃了整個城市的浮華,成為成都的時尚之心,中國首批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
熙路上的亨得利鍾表、精益眼睛、成都工美商場等百年老店與太平洋百貨、王府井和伊藤洋華堂等百貨新貴交相暉映,繁榮著春熙路的商業形象。
值得我們共同期待的是:2015年伊始,成都市正式把「西部購物天堂」這一宏偉目標寫進了政府 工作 報告 。在經濟新常態下,市場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建設購物天堂,成都除去硬體的升級之外,還需要「文化」的融入,「生態」的升級,「功能」的完善。「將文化和現代發展進行有機的融合,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立足成都、控制西部、影響亞洲內陸、參與全球貿易」。 要將成都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升硬體、升級整體、融入文化、讓現代商貿項目融入歷史文化元素,既增加項目本身的特色,又提高成都市的綜合服務能力,這能讓成都在商貿業中產生更大的影響,我們將享受到關於成都的更豐富的休閑美麗生活。
有關介紹成都的導游詞相關 文章 :
★ 四川成都導游詞5篇
★ 四川成都的導游詞
★ 四川成都導游詞大全
★ 最新四川成都導游詞彙總
★ 關於四川文殊院的導游詞5篇
★ 關於四川錦里古街的導游詞5篇
★ 成都一日游導游詞
★ 5篇介紹四川寬窄巷子的導游詞範文
★ 成都望江樓導游詞
★ 關於四川熊貓基地的導游詞5篇
B.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600字
五女山山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遼寧本溪市桓仁縣縣城東北8.5公里的五女山上,是史料中記載的高句麗第一代王城「紇升骨城」的部分遺址。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本溪五女山 導游詞 600字,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600字1
五女山位於桓仁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西北岸。五女山山體是長方體,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長1500米,對象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餘米,這里是高句麗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宮廷之爭避難至此,在山上成立高句麗第一國都,史稱紇升骨城。高句麗是我國汗青上北方處所政權統領內的一個少數民族。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0__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柱率軍挺進遼寧,便駐扎於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滿族文明的發祥和啟運之地。
連年來,考古專家在山上發明白大量的古代遺跡和遺物。年月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期間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汗青。這聲名,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山上糊口。發明的遺物尚有戰國晚期的石劍、石鑿、陶壺以及一些遼金時期的糊口、出產器材和武器。
除汗青遺跡外,五女山的天然風物也異常壯美,登高俯瞰,前可見桓仁縣城陰陽八卦城,後可見桓龍湖似一條巨龍騰躍而下,山勢險峻,多處景觀稱奇稱秀。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評為國度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99年世界十大考古發明之一。20__年五女山景區被評為AAAA級景區。20__年五女山山城榮登天下 文化 遺產名錄。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600字2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0__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里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歷,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裡,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 傳說 :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喬劍」椴劑宋夜?6個地區,全長達到了10。8萬里。
剛才我們所經過的路,就位於關溝中。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南口鎮,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全長40里。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這裡布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在景觀已經不復存在了。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因為八達嶺地區地勢復雜,技術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嘆服。現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關溝因為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築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於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關內,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台,就是雲台。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後來的地震中毀壞了。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雲台的面積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 浮雕 ,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內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後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里,還有一個 故事 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20__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里,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游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好,這里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八達嶺長城有三台兩牆組成,什麼是三台兩牆呢?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台分別是城台,敵台,其中城台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台的構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 射箭 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煙台。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系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餘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說完了三台,下面就來說一下兩牆。長城外側的高牆叫做牒牆,有垛口是用來防禦敵人的。而內側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牆,也叫做宇牆。在最開始長城內側是沒有女兒牆的,可是經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牆。在長城牆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牆。而長城的牆體裡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築非常牢固!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600字3
聞名遐邇的五女山,突兀雄厚偉,巍峨壯觀,懸崖絕壁,險峻奇秀,是桓仁美景之冠。雄踞於縣城北渾江右岸,距縣城8公里,四周皆為峭壁,呈長方體,主峰海拔804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壁高200餘米。相傳古有五女屯兵其上,因以得名。滄桑變化,歷代曾以紇升骨城、合羅城、五龍山、五老山、郁靈山、於郎山、五餘山等名相傳古今。山上古城五女山城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風光綺麗的五女山,蜚聲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譽。在《魏書》、》《唐史》、《明實錄》、《清史稿》、《辭海》、《奉天通志》、《中國名山大辭典》等書中,均為其重筆載介。日本人菊田貞二、山上次男等亦曾有論述。大正四年(公元1920__年)八月五日出版的菊田貞二所著《東三省古跡遺離》正篇第203頁載:「桓仁縣北十五里,有五女山。相傳唐朝有五女踞山為伍。山高千仞,兩峰對峙,形勢雄險。第一峰成平圓形,內圍巨石,分東西二門,為天然石城,可容萬人,……。」據史料載,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逃至此山,(當時屬玄菟郡高句麗縣所轄),修建城廓,建立高句麗國,此山為高句麗開國都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0__年)阿哈出(李成善)之孫,釋家奴之子,建州女真第三代首領李滿住居於此山城的南麓瓮村。自此,五女山城一直是建州女真的防守駐地。出土的大量文物佐證,此山城在唐、遼、金、元、明等朝代均曾駐兵或有部族聚居。據書載和口傳,山上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60餘處。原建有玉皇觀,殿三楹,廟前鑿一方井,7米多長,3米多寬,深1米多,名叫「天池」,終年不涸,清洌可飲。出上發現古軍營遺址和存放盔的頭像,額頭高聳,眼鼻口下頦非常勻稱,遊人看後無不警仰。一年四季,五女山景色如畫,春夏之際,山上千枝競秀,萬花香,蜂蝶紛飛,鳶聲婉轉;山下渾水庫碧波萬頃,舟船穿梭,水飛翔。深秋時節,松蒼,楓林似火,層林盡染,萬紫千紅;寒冬時節,白雪,銀裝素,群山如銀蛇飛舞,似玉龍奔騰。五女山風景如畫,原遼寧省省長林聲登山賦詩:「霜重險峰紫,落葉滿坡紅,松抱一線月,雲繞五女山。古老的五女山城,奇峰怪石,林海松濤,幽靜秀雅,風光旖旎,山下渾江水庫,每當夕陽西下,碧綠的湖水泛起鱗鱗細浪,映出片片絢麗彩霞,漁翁持桿回返,群鳥歸林。遊船上彩旗飛揚,遊客歌聲修揚,漁船上滿載鮮魚而歸,船頭犁開水晶天道,船尾濺起萬朵雪花。五女山赤壁夕照生輝,更加婀娜多姿。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600字4
酷愛的旅客們各人好:
我是__觀光社的導游,我叫__。我想各人都傳聞過五女山吧, 本日我們就一同游覽五女山。五女山位於本溪市桓仁縣東北八公里的渾江西北岸。山體呈長方形,南北長1500米,對象寬300米,峭壁高200多米,海拔824米。是高句麗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以是許多朝鮮人到此都虔敬地跪拜,以是五女山在朝鮮也很著名。
它為什麼叫「五女山」呢?這尚有一個瑰麗感人的傳說呢!在太古期間,山上住著五姐妹,她們個個身手高強,身懷特技,經常為人們造福,深受人們熱愛。有一年,山腳下的渾江里溘然來了一條黑龍,它作惡多端、強逼黎民,那五姐妹便下山去降龍,他們鬥了三天三夜,斗得慘無天日,最終,黑龍死了,五姐妹也和黑龍同歸於盡。人們為了眷念五姐妹,就把她們曾經住過的山峰稱為「五女山」。
這五女山的有名不只由於它有感人的傳說,更是由於它有迷人的景色。春天,滿山的翠綠;炎天,天女木蘭花爭奇斗艷;秋日,是最美的時辰,層林盡染,冬天,山上白雪皚皚,這樣的景緻,會讓情面不自禁地想起《沁園春雪》中「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的詩句。那麼此刻我們就一同明確這瑰麗的景緻吧!
這里是十八盤。它是一條之字形的千年古道,曲曲折折,剛好轉了18道彎,故稱18盤。通向山頂的路尚有一條,那是一條直達山頂的石階路,特點是又直又陡,總計999級台階,是1999年建築的,意為九九歸一。十八盤回環旋轉,直達山頂,其止境與迂腐山城的西大門相接。
天昌門又稱清風門,距西門約50米。盛夏酷暑汗出如漿到此,華中地區,立即會有清風緩緩吹來,不愧有『清風口』之稱。天昌門的倆側石壁,彷彿刀削斧劈。昔時,高句麗僅用少數士兵在此捍衛,其險峻可見一斑。
這里是編號為一號的大型構築基址,俗稱王宮遺址。此刻這里是一片萋萋荒草,誰能想到,在這荒草下卻掩埋著一座宮殿的廢墟。顛末說明,這里很有也許是高麗政權第一代王朱蒙昔時成立宮殿的處所。其時的宮殿異常簡略,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光輝,既沒有五光十色的琉璃瓦,也沒有皎潔如玉的台階,不外是一座稍大的屋子罷了。當時辰,高麗還沒有把握磚瓦的技能,據此宮殿四壁應該是土牆或石牆。
按照史書記實,高麗政權就是從這里開始,顛末一步步的成長,逐漸走向成熟和壯大。五女山山城作為高麗的第一座國都,整整相沿了40年,先後有兩代國王在這里執掌政權。
關於五女山的營建,尚有一段隱秘傳說。據《舊三國史》記實,五女山山城是天帝建設的城池。傳說山上起霧的那天,不見山,不見水,也不見人,但卻從茫茫大霧里傳出了數千人鑿石、砌石的聲音。朱蒙聽了異常興奮,他說,這是天帝派人給我修造山城呢。7天後,雲開霧散,日歷天晴,五女山上公然呈現了石城、宮殿、樓台 。朱蒙很是感激天帝,面向上天拜了拜,然後帶領5名大臣,遷入城裡,住進了宮殿。
傳說把築城說的過於輕松。著實修築山城淹滅了高句麗大量人力和財力,是高句麗人民承擔的一項苦役。為了修城,年滿15歲以上的高句麗男人,經常遭到征調。因為人民不堪勞頓,經常以避難的情勢暗示抵禦。
這個是蓄水池,俗稱天池。它是山泉涌成的水池,也是山上獨一的水泉,養育了歷朝歷代棲身在山上的人們。因為蓄水池水質甘美,以是內地傳播這樣一句話『喝了天池水,女人變得越發美!仍進幾分錢,財路不盡滔滔來!這里是編號為三號的大型構築基址。它是一處高句麗時期的大型構築遺址。那麼這處的遺址是做什麼用的呢?有人說是蓄水池,有人說是馬圈,有人說是兵器庫,尚有人說是議事廳,是國王召見大臣的處所。今朝,關於他的成果尚無定論,尚有待於考古學家的進一步勘察說明。
這是五女山的制高點,也稱點將台。傳說,朱蒙曾經站在這里,面臨山下,舉辦點將。還有傳說,唐代上將薛仁貴,也曾站在這里舉辦點將。著實,所謂點將台,並不是真正用來點將的,而是一處瞭望台。站在這里遠眺,江上的行船、江岸上的行人念茲在茲,一目瞭然,軍事浸染異常強盛。
這是五女山上的重要景點一線天。一線天異常險要,最窄的處所僅容一人通過。驚險刺激之餘,伴侶們可以趁便看看沿途上的天女木蘭花。天女木蘭花是天下上罕有的名花,又名木蘭花,香氣濃烈。
這是山城的南門,腳下的馬道是昔時五女山通往金銀庫溝輸送物資的一條重要通道。據傳,金銀庫溝是昔時朱蒙和琉璃明王存放金銀珠寶的庫房地址地,沿此路經南門可達五女山。
好了,此刻各人可以在這蘇息一會~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600字5
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風光秀美的歷史名山五女山。
五女山海拔823米,山體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
公元前37年,一個叫朱蒙的王子在此憑借天險建立了高句麗第一個王都——五女山山城。
原名「屹升骨城」,後因唐代有五位女子屯兵於此,為護百姓與徵兵抓丁的官兵殊死搏鬥並喪命於此,後為了紀念這五位女子改名「五女山山城」。
五女山山城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八盤
這是一條通向山頂成門的「之」字形古道,是20__年前高句麗人修建的。全長938米,這是唯一一條能走馬車直達山頂的路。
這條路路面為土或山石,路外多砌有矮牆,曲曲折折,回環到達山頂,共有十八盤,所以叫「古路十八盤」。
西城遺址
五女山山城共有東、南、西三個城門,現在看到的西門是唯一設在山頂的城門。根據現在遺留的痕跡,可以說明當時這里安裝了大門,而且還有士兵站崗的警衛亭。
五女山山城在城址布局,牆體建築以及牆體加工等方面開創了高句麗民族構築山城的先河,對後世山城建築以及東北亞建築技術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山城的石牆結構堪稱一絕,異常堅固,從遺存痕跡就可表明高句麗人高超的築牆技術。
一號大型建築遺址
長13.5米,寬5米,前排有7塊大石,東西排列,間距在1.7米左右,他們大小相近,比較平整,有人為加工過的痕跡。據推測它應該是朱蒙建國後修建的宮殿。
雖說是宮殿但也十分簡陋,只不過是一座比較大的房子。高句麗就是從這里開始逐步走向成熟和壯大的。
蓄水池
這里是山上最低的地方,水流到這里匯集,形成僅有的一處水源,俗稱天池。也是高句麗第一王都的蓄水池,孕育了歷代居住在上山的人們。
三號大型建築遺址
是一座高句麗時期的大型建築遺址,長22米,寬16米,屬於半地穴式建築。
三面砌牆,東面直接利用山坡鑿出土坎為牆。石牆的內層和外層中有一條溝,分析為排水溝。
因上面的建築已不復存在,所以很難想像出它石什麼結構和到底是干什麼的。只能推測其很可能是倉庫或者武器庫之類的遺址。
居住遺址
這片比較平整的山地上密集分布著21個土坑,每個土坑就是一座房址,都是半地下式建築,平面呈圓角長方形。
這些房址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鐵器,特別是兩座房子失火後,屋裡的東西被壓在坑內,出土了大量兵器。因此推測這里應該是兵營,是守衛山城部隊的駐地。
點將台
位於山城的最南端,海拔804米,是山城的制高點,是瞭望的最佳位置,可以同時兼顧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動態。
二號大型建築遺址
長20米,寬9.5米,是在人工修整的平台上建築的,根據遺址考察,推測為干欄式建築。 從出土文物推測,這里應該是王族的居住遺址。
裡面靠懸崖邊有兩座小的房址,根我們剛才看到的兵營遺址相同。據考古工作者推測,應該是大遺址的附屬建築和配套工程。
哨所遺址
這兩個哨所遺址與其他遺址都不一樣。是正方形的,大小都在30平方左右。
最特殊的是遺址里有兩個炕連在一起呈摺尺形,屋裡出去炕活動面積只有4平方米左右,根本不適合家庭居住。
從這些炕的布局和出土文物上看,這兩個遺址帶有極強的軍事性質,推測為觀望山下道路和把守這個豁口的哨所。哨所遺址在整個山城的防禦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東牆東門
山城東門寬4米,兩側城牆成摺尺形,有戰爭時可以從正門迎擊,也可從側面攻擊,這是高句麗早期山城的一大特點。
距今20__多年的歷史,原牆主體依然保存完好。讓人不得不驚嘆高句麗人高超的築牆工藝。
南牆及南門
這是山城的南門,它是城牆這端留口形成的門。下面是懸崖,高20米,是人工與自然結合的傑作。門寬2米,是山城裡最小的一個門。
這段牆是沿著山樑砌建的,與其他牆的構建方式不同,採用水平的 方法 分段建造的,有點像階梯牆,這種修建手法有利於人在牆上活動行走。牆的另一端和懸崖相連,也是藉助於天山屏障。當年高句麗將士就站在這里防禦著溝口和馬道上來往的行人。
遊客們,五女山山城的游覽到此結束,希望大家下次再來。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600字相關 文章 :
★ 遼寧五女山導游詞5篇
★ 遼寧五女山導游詞五篇
★ 關於遼寧五女山的導游詞5篇
★ 本溪五女山導游詞
★ 本溪五女山的導游詞
★ 遼寧五女山的導游詞範文5篇
★ 5篇介紹遼寧五女山的導游詞範文
★ 精選5篇遼寧五女山導游詞
★ 本溪導游詞七篇
★ 最全本溪導游詞
C. 漢中的導游詞
漢中的導游詞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游,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游覽景觀、遵照一定的游覽路線、模擬游覽活動而創作的。那麼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漢中的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美麗古樸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譽的的漢中參觀游覽,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員王軍波,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的司機簡師傅,簡師傅雖然姓簡,但是他的駕駛技術卻是很不簡單的。接下來的兩天將由我帶領大家暢游漢中的名山秀水,希望漢中的好山好水能給大家帶來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漢中能玩的開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並預祝我們此次的漢中之旅能順利結束,謝謝大家!
今天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在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象徵智慧化身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長眠之地——武侯墓。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散文家,由於其輔佐劉備從無到有,終創蜀漢大業,因此他被借地封為武鄉侯,去世後後主劉禪又追封他為忠武侯,於是千百年來他的墓地就被人們尊稱為武侯墓。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諸葛亮生於山東琅琊陽都的武鄉,少年時便父母雙亡,於是姐弟五人便依靠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亮十五歲的時候,他的叔父不幸因病去世,於是姐弟五人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於是輾轉來到了湖北襄陽的隆中隱居了下來,以耕種維持生計。諸葛亮十九歲的時候,他與友人徐庶和龐統師從於水鏡先生司馬徽,常自比於管仲和樂毅,後來娶襄陽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為妻。
公元207年,諸葛亮二十七歲的時候,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之大計,諸葛亮精闢的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大勢,提出了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以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天下的戰略思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最後他欣然接受了劉備的邀請並允諾出山相助,他忠心耿耿的輔佐劉備和他的兒子劉禪,嘔心瀝血建功立業,用行動和生命詮釋了自己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武侯墓的前面是書案梁,後面是筆峰山,左邊是土地嶺,右邊是武岡山,四面環山,可謂真正的風水寶地。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山門,一進山門,兩幅壁畫便映入眼簾,左邊的這幅就是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當年思賢若渴禮賢下士,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右邊的這幅是將星隕落,講的是諸葛亮盡心盡力27年後死在北伐前線臨終前給姜維和楊儀託付遺囑的場景。兩幅畫有始有終,從諸葛亮出山時的二十七歲到去世時的五十四歲,中間恰好是他半生波瀾的二十七年。
站在院中,古柏參天,綠樹成蔭。柏樹是常青樹種,木質堅硬,有壽與天齊之說。古柏栽在院中既可以裝點綠色有可以記載歷史。據史書記載,武侯墓原有古柏54株,象徵著他在世的五十四個春秋,由於天災現在只剩下了22棵。高30多米,直徑都在一米以上,冠幅可達19米左右。1978年經北京林學院專家的測定,這些古柏都有1700年的歷史了。這些古柏為什麼這么茂盛呢?據有關資料記載,舊時來武侯墓拜謁諸葛亮的人常自帶清油二斤,伴以草木灰或者沙土,刨開樹根將其埋入以資營養。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也非常重視對這些古柏的保護,包括在我們國家非常困難的時期,政府每年都會定量給這些古柏撥360公斤供油。22株古柏現已全部編號入檔,其中4號古柏最為特殊。樹身上纏繞著一種蔓生植物凌霄。每年夏天開花,立秋結束,花期長達百日之久。花開時節,遠遠望去宛如千年古柏開紅花,紅綠相映,嬌艷至極。
大殿門上的這塊「三代遺才」匾是清朝光緒年間民間團體贈送的,因為這個「才」字的落筆反向內讓許多遊人產生誤會,其實筆者這樣寫只是為了讓這塊匾的結構緊湊、重心突出罷了,當然比著這樣寫有可能也是為了突出諸葛亮與眾不同的奇才吧!
大殿中間的神台上端坐的就是中華智多星諸葛亮先生。羽扇綸巾栩栩如生。他左手扶膝右手持卷,似運籌於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印劍二童侍立左右,其下關興張苞身披鎧甲手握令箭、神鞭,體態威嚴,使人肅然起敬。
武侯坐像後面有屏風式壁畫四張,從走往右依次是劉備取得定軍山之戰的勝利後打算返回四川,留大將魏延鎮守漢中;第二幅是定軍山之戰中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的精彩瞬間;第三幅是諸葛亮在北伐中調兵遣將的場面,最後一幅就是劉備去東吳娶親時的的情景。
大殿兩側是木刻的諸葛亮的作品《隆中對》和劉備的《誡子書》,其中一側的廚師表示有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親筆書寫的,情真意切,一筆喝成,堪稱兩絕。
出大殿來到墓冢前,有四角攬尖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墳亭。亭上高懸雙桂流芳匾額一塊。牆壁上有壁畫一幅,描繪的是襄陽名士黃承彥踏雪尋梅圖。劉備第二次去隆中的時候,劉備不在家,於是他就寫了一封信讓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轉交給諸葛亮,當他出門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個人騎著一頭毛驢正往這里走,劉備以為是諸葛亮,於是忙上前鞠躬說道「聞之諸葛先生冒雪而歸,劉備在此等候多時」。黃承彥忙下驢還禮,諸葛均忙出來說道,此乃家兄岳父黃承彥先生。這個故事為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諸葛亮的陵寢了,呈漢制覆斗式,高五米,周長60多米。關於墓冢,一說為南北方向,頭朝北腳朝南,取「北顧中原興復漢室」之意。一說為頭朝西腳朝東,取「永懷西蜀興復漢室」之意,不管武侯墓的方位如何,孔明先生當年為建立蜀漢帝業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死在北伐前線五丈原軍中,他死之前說道:我死後就把我葬在定軍山下,目中不要太大,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殮師就穿平常的衣服,可不要陪葬物品。由此可見,我們的諸葛亮先生雖貴為一國之相,但它是多麼的清廉啊!
諸葛亮一生所到之處甚多,為什麼偏要遺命葬於定軍山下呢?因為漢中是當時魏蜀爭奪的軍事重鎮,又是蜀漢創立帝業的根據地。為奪取漢中,這里發生了著名的定軍山之戰,老將黃忠在這里刀劈魏國大將夏侯淵,挫敗的魏軍的銳氣,使蜀漢奪取了漢中。不久劉備又在漢中稱王,他別是孔明戎馬生涯的27年中,八年北伐是他輔佐蜀漢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最後拼搏,五次北伐皆以漢中為根據地,故而「生為興劉尊漢室,死猶護蜀葬軍山」
大家可能對武侯墓上的這棵樹有疑問了,因為我們知道,一般墳墓上是不能長一草一木的,但這棵樹為什麼偏偏長在武侯墓上呢?前面給大家講了諸葛亮後來去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為妻,而諸葛亮一生南征北戰,所以夫妻兩人聚少離多,知道武侯死後,黃月英來到這里為丈夫守墓,整日以淚洗面,不久便鬱郁而終。黃月英死後不久,墓上便長出了這棵樹,人們說是黃月英的化身,既然他們夫妻生前不能在一起,就讓他們死後相守在一起吧!
墓後有古桂兩棵,名曰「護墓雙漢桂」,高達十九米,胸圍有一米多,冠幅二十米左右。濃蔭蔽日。桂樹四季常青,清雅幽香,芳香持久,喻示了諸葛亮「高風亮節與天齊,蜀漢遺骨萬年香」的內涵。寄託了人們對孔明的敬仰和懷念。雙桂的奇特之處一是結籽,二是比其他桂花的花瓣多。
在陵墓的偏後方的半山腰上,還有一座號稱是真墓的武侯墓。據考證,清嘉慶年間,陝甘總督松筠根據一位風水先生的妄說臆斷,附會說平地上的墓是假的,真墓應該在半山腰上,就是就命令勉縣的`知縣在這里填土為墳,壘起了所謂的真墓。從此便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的說法。
各位遊客朋友們:
歡迎來到美麗古樸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譽的的漢中參觀游覽,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國際旅行社的導游員劉軍波,大家可以叫我小劉或者劉導,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的司機簡師傅,簡師傅雖然姓簡,但是他的駕駛技術卻是很不簡單的。接下來的兩天將由我帶領大家暢游漢中的名山秀水,希望漢中的好山好水能給大家帶來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漢中能玩的開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並預祝我們此次的漢中之旅能順利結束,謝謝大家!
漢中城內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就是這座佔地14000平方米、台垣高聳氣勢恢宏儼如城壘的古漢台了。相傳古漢台建於公元206年,劉邦建國之初漢中太守田叔在此為劉邦建造的行宮。
據《史記記載》,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違背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盟約而立劉邦為漢中王。為了麻痹項羽,劉邦入漢中時燒掉了走過的棧道。進入漢中後,他採納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一方面訓練軍馬,一方面儲備糧草。與此同時,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北越秦嶺佔領關中,繼而統一了全國建立了西漢王朝。漢中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漢朝的發祥地。劉邦在漢中的時間雖短,但遺留下來來的古跡卻很多,古漢台就是其中的一處。
古漢台最早叫漢台,又名七星台,坐北朝南,最高的台地高達7米,為人工移土夯成。自漢以來,這里便成為漢中府署官員的游樂場所。歷代都有修葺現聳立於東北隅的天漢樓就是望江樓的初稱。明國七年,望江樓經道尹主持重建並正式命名,此後再無更易。我國古代都有在名勝處臨江建樓的傳統。一般統稱為望江樓。也有冠以雅號的如黃鶴樓、滕王閣等。登之可以飽覽山水,陶冶性靈激發詩性。但古漢台的望江樓卻與眾不同。此樓遠離漢江數里之遙,為何會謂之望江樓呢?原來漢台地勢高,加之古漢台高七米,望江樓正是利用這一高台優勢。古時漢江水源豐沛,航運繁忙,等此樓可清晰飽覽碧波東流白帆點綴的如畫美景,漢水東去三千里,秦地南來第一樓這里兩局詩充分表達了漢太望江樓在陝南名勝古跡中的重要地位。而今,望江樓以其別致的造型巍峨的風姿成為了漢中的標志性建築。
望江樓的南面為明朝所建的歸蔭堂。現有古漢桂數珠,每逢中秋時節香氣四溢,成為漢中尋香訪桂的佳處。桂蔭堂的命名和桂樹有關,意在漢中的官員和文人學士都會受到漢桂的庇護。
漢中自古以來就是連接中原、西南之間的必經之地,在中國交通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棧道之鄉」。首相我們先把這個棧字分開來看,左邊是個木字旁,右邊是淺水的淺字去掉三點水,那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佔到在當年是沿河道修建的,而且材料是木頭。我們古人充分利用了當時的自然條件,足以見得我們古人是多麼的的聰明了。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這個電子沙盤,這是以漢中為中心的秦巴交通分布圖,關於棧道的整體布局,有南三北四之說,北四指的就是溝通關中和漢中翻越秦嶺的四條道路,又叫北棧或者秦棧,由西向東分別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子午道,又叫子午口,北口在西安的長安區叫子口,南口在漢中西鄉縣叫午口,劉邦當年來漢中時走的就是這條路,他邊走邊燒,最後子午道被燒毀了,迷惑了項羽,劉邦來到漢中後拜韓信為大將,養精蓄銳,聲東擊西,最後取道陳倉道打到了關中滅了項羽統一了天下,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的由來。子午道與今天的西漢高速的走向大致相一致。儻駱道是依儻水和駱水而取名的,儻水向北流到渭河,最後流到黃河,落水向南流到漢江,最後流入長江。儻駱道與現在西安到漢中的飛機的航線基本上是一致的。褒斜道,南口在漢中的褒谷口,北口在寶雞眉縣的斜谷關,長約235公里。陳倉道,北口在寶雞市的陳倉,南口在勉縣。南三指的就是從漢中到四川的這三條道路,又叫南棧或者蜀棧。是古代川陝的交通線。李白曾經感嘆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見這幾條路是多麼的崎嶇。這三條道路自西向東分別為金牛道,金牛道上曾經發生了中國古代最大的一場騙局: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天秦惠文王在秦嶺深山踏青狩獵,偶遇蜀王。兩國國君相見,出於禮貌,秦王就將隨身攜帶的價值連城的玉佩贈給了蜀王。蜀王非常高興,想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也用布帕包了一塊禮物送給了秦王,雙方禮貌道別,乘興而歸。
中國人一向內斂含蓄,收到禮物之後一般是不會當面打開的,於是秦王回家之後打開一看,裡麵包的竟然是黃土。秦王氣的破口大罵:蜀王竟如此的貪財!眾大臣看見這種情況都一起恭賀到: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秦王問:有什麼可喜可賀的?大臣們說:黃土代表國土,蜀王將自己的國土回贈給大王,還有什麼比您的玉佩更值錢呢?秦王心裡一想,也是啊!於是問道:接下來如何?於是謀士給他出謀劃策。過了幾天秦國放出消息說:大秦寶物甚多,尤以石牛為最,它每日不吃不喝,但能日日糞金,天天拉黃金。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和秦國的美女都想送給蜀王。這個消息傳到了蜀王的耳朵里,蜀王高興得睡不著覺,天上掉餡餅,不要白不要,當即下令蔬果五員大將親帥蜀國大軍迅速打通了蜀國通往漢中的道路以便迎取秦王相贈的禮物。因為迎取的主要寶物就是金牛,於是這條蜀道就叫做金牛道。金牛道開通之後,秦王如約將寶物綾羅綢緞和秦國美女送給了蜀王,蜀王樂的笑不攏嘴。但他沒想到的是,他剛回去幾天,秦國的大軍就浩浩盪盪的從他開通的金牛道打了回去,蜀王沒有任何准備措手不及,蜀國就此滅忙,從此蜀國也納入了秦國的版圖。
中間的就是米倉道,因為翻閱米倉山而得名,東邊的那條就是荔枝道了,說起荔枝大家就會不自覺的聯想到了楊貴妃,不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條道路就是玄宗李隆基為愛妃楊貴妃修建的道路。據野史記載,當年了李隆基很喜歡楊貴妃,想娶她為妻,但楊貴妃說:嫁給你可以,但是你必須滿足我吃荔枝的心願,李隆基說這有何難,於是下令立即修建棧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將巴蜀的新鮮荔枝送往華清宮,也就是李隆基和楊貴妃的別墅。這就是荔枝道的由來。
關於棧道的情況我就介紹的這里,下面我們就去領略一下著名的漢魏十三品的風光。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漢魏十三品了,這些石刻都是當年從褒斜棧道石門摩崖石刻中鑿遷到這里的,是漢魏石刻中最有名的是三通石刻了,1983年專門建成了專題陳列室加以保護。大家來看這通《開通褒斜道》,簡稱《大開通》。號稱陝南第一名石,刻成於東漢永平九年,是現存最早的東漢摩崖石刻。它全面的記載了開通褒斜棧道的歷史經過。它的書法勁直硬瘦,是我國書法史上由小篆向隸書過渡的重要標本了,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書法價值。
再看這通《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摩崖,簡稱《石門頌》。從題目我們不難看出「故」就是去世的意思,「司隸校尉」是一個官名,,相當於現在的監獄長,「楊君」是對楊孟文的尊稱,「頌」是對他生平事跡的頌揚。這通摩崖被稱為漢隸之極品,與略陽的《陠閣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它詳細的介紹了楊孟文上書請求修復褒斜棧道的經過,成為研究漢中古代交通史的重要實物資料了,它的書法勁道,刻在不平的石面上,顯得尤為圓渾,有種古拙自然的意趣,對後世的書法藝術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國之瑰寶。大家都知道商務印書館曾經出版過《辭海》,而其書名辭海二字就是取自於此,《漢中日報》的漢中二字也是取自於此。
大家再看這通《袞雪》摩崖,相傳為魏王曹操所寫。據史料記載,曹操當年兩次來到漢中第一次是曹操為了征討木斗米教教主張魯而來漢中,第二次適當曹操得知自己的愛將夏侯淵在定軍山之戰中被斬而定軍山面臨失守時率軍來漢中。由於當時曹操和劉備的兵力懸殊不大,於是相持了兩個月之後沒有結果曹操邊退回到了長安。當他親臨漢中時,在褒谷口看到水浪激石如白雪翻滾非常的漂亮,目睹此情此景之後於是欣然寫下了袞雪二字。大家看這袞字,一撇一拉猶如翻滾的浪花,一點有如即將落水的水珠,極富動感。而雪字安靜祥和。一動一靜更體現了曹操書法的獨到。後來有人問曹操「這個袞字為啥沒有三點水呢」曹操笑著回答道「江中之水甚多,何須畫蛇添足」。其實這只是古人的一種稅法而已,我們都知道,古代漢字的書法是激昂就堆成的,他只不過是一個通假字而已罷了。但這足以見得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了。
好了由於時間關系我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為止,接下來的時間請大家自行參觀,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