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女子行禮到底是怎樣的
古代女子行禮共有八種,如下:
一:嵇首禮(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嵇首)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雙膝跪下,
第3步:頭伏地一段時間,仍舉手齊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舉手齊眉
第5步:雙膝起,仍舉手齊眉
第6步:手放下
二:叩首禮(前可加作揖-然後再叩首)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單膝跪下,
第3步:頭觸地。手放於兩旁
第4步:直起上身,手復齊眉
第5步:單膝起,仍舉手齊眉
第6步:手放下拜(若要重復叩首的話,仍跪著但直起上身,手復齊眉,是為興。再頭觸地,手放於兩旁,是為拜。這樣來回重復,就看幾拜了)
三:頓首禮
第1步:雙膝跪下
第2步:手交疊放於地,低頭
第3步:頓首
第4步:雙膝起
四:空手禮
第1步:雙膝跪下
第2步:手交疊放於地,頭碰手(但不要碰上)
第3步:雙膝起
五:作揖禮
第1步:舉手齊眉
第2步:莊重緩慢的鞠躬45度同時兩臂自眉下移至胸部。
補充:還有微微的作揖禮
第1步:舉手齊胸
第2步:微微鞠躬
六:頷首禮(答禮,用於受禮者對施禮者的答謝)
平時起立而不是坐著的時候,叉手於腹部,微微的鞠躬頷首
七:拱手禮
只舉手齊胸一下,上身不動
八:萬福禮
第1步:舉手齊胸,但在左胸側
第2步:右腳後支
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
補充:後來的萬福,就像現在常看到的一樣
第1步:雙手輕輕搭於左胯處
第2步:右腳後支
第3步:莊重緩慢的屈膝並低頭
第4步:微微屈膝並低頭,口道「某某萬福」
另外補充下古代年齡稱謂。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在大約周朝那時候應該是二十歲成年,後來越來越早,變成十五歲成年。
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
Ⅱ 漢服同袍見面拿著傘和扇子怎麼行禮
傘不方便收就淺淺鞠個躬,方便收就收傘行禮。
團扇不耽誤行禮,摺扇收起來行禮。
Ⅲ 漢服的禮儀動作
立容。賈子曰:
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
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
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
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
注意:
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
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
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
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
但這個動作應當是
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二、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
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
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
廢首低肘曰卑坐。
漢代的跽坐(這在古人就叫坐,
現在為了區分,專稱雅坐)
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
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
對於胡坐,道理一樣,
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沖前方;
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1、正規揖禮:
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
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
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
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
然後手放下。
用於一般用於祭祀,
或非常敬重的場合。
------------------------
2、一般揖禮:
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
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
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
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
依據具體情況——,
決定行禮的程度。
3、女子行禮:
本著平等的精神,
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
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4、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
東道固請,
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5、正規拜禮:
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
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
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
然後雙膝同時著地,
緩緩下拜,手掌著地,
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
然後直起上身,
同時手隨著齊眉
(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
平身或再拜……平身時,
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
6、女子立容。
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
依據具體情況——對
方受尊敬的程度,
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
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
不必過分要求,
但拱手應當能做到。
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
當注意問候時
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
決定行禮的程度。
Ⅳ 漢服同袍見面拿著傘怎麼行禮
就像電視里,拿著傘作揖唄。隨意點就行,又不是特殊場合。
Ⅳ 我是女生第一次穿漢服出門見到另一個穿漢服的小哥哥要行什麼禮
應該是有鞠躬,這個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不管你以後是穿什麼蘿莉塔呀什麼的,反正遇見漢服的人都要鞠躬。這個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你是穿普通衣服的話就不用了。
Ⅵ 古代女子怎麼行禮
中國古代女子行禮的方式比較講究。下面有五種不同的行禮方式:
1、稽首,指古代跪拜禮,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上(掌心向內),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點在手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後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2、頓首,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輩之間互相表示敬意的禮節,也稱為「叩頭」。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頭觸地後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於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
3、叩首禮常見於下級對上級、少輩對長輩。表示恭敬、侍奉、懇求之意,或春節拜年,學藝拜師均行叩首禮。行禮時,先脫帽,跪左膝,後跪右膝,馬蹄袖一彈,雙手按地,連叩三下頭。
4、肅拜,中國古代的一種禮俗,肅拜專行於婦女,雅拜,何謂肅拜?曰:兩膝齊跪,手至地而頭不下為肅拜。」肅拜,中國古代的一種禮俗。雅拜,獨行於夷狄,兩者為禮,各具特性,解者多誤。
4、女子福禮(又叫:萬福禮或道萬福):用於同輩著漢服日常見面,辭別時。身體肅立,兩手相扣,右手在上,放於胸前或左腰側,微俯身約20度,微動手,微屈膝。
Ⅶ 古代女子行禮到底是怎樣的
是女子福禮(又叫:萬福禮或道萬福):用於同輩著漢服日常見面,辭別時。身體肅立,兩手相扣,右手在上,放於胸前或左腰側,微俯身約20度,微動手,微屈膝。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行禮方式:
稽首,指古代跪拜禮,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上(掌心向內),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點在手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頓首,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輩之間互相表示敬意的禮節,也稱為「叩頭」。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頭觸地後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
叩首禮常見於下級對上級、少輩對長輩。表示恭敬、侍奉、懇求之意,或春節拜年,學藝拜師均行叩首禮。行禮時,先脫帽,跪左膝,後跪右膝,馬蹄袖一彈,雙手按地,連叩三下頭。
肅拜,中國古代的一種禮俗,肅拜專行於婦女,雅拜,何謂肅拜?曰:兩膝齊跪,手至地而頭不下為肅拜。」
Ⅷ 穿漢服怎麼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
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
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
Ⅸ 古代女子行禮到底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女子行禮的方式比較講究。
古代漢人女子的萬福禮分大禮和常禮。
大禮: 兩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壓左手),右腿後屈,屈膝,低頭。
漢代禮法。
唐 李竦 《長至日上公獻壽》詩:" 漢 禮方傳佩, 堯 年正捧觴。"
漢族禮儀。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謁廟行香》:"如行 漢 禮,唱跪興四拜;行 滿 禮,唱三跪九叩頭。"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四章第一節:"在這樣不同的經濟關系基礎上, 夏國 建立起所謂'蕃官'與' 漢 官'兩套並行的政治制度,同時也存在著'蕃禮'與' 漢 禮'兩種不同的文化。"
Ⅹ 漢服同袍偶然碰面女子該怎麼行禮或回禮,求詳細解答,不要直接說去漢服吧里找,寶寶找不到QAQ
看你是藍孩紙還是女孩紙了,一般男生是抱拳作揖回禮,女生是行福禮回禮【但願我沒記錯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