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古代服飾及禮儀(尤其要十九世紀的)男女都要 要圖片啊要圖片!
台風許多他的雨順風調的孤獨和宿風復古 u 冬天速度與獨特的獨特地域特色
『貳』 介紹一下19世紀的歐洲女士服裝好嗎
18世紀洛可可風格優雅靈魂
經歷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洗禮,18世紀的服飾風格從粗狂、強硬轉為纖細、優美。這種革命性變化被稱為「Rococofashion」。繁復的裝飾,奢華的面料,精細的剪裁,是洛可可風格的明顯特徵,若要用更簡潔的話來概括,即是「優雅」。
女人流行「Robe」,寬大的撐裙上有華美的刺綉,那時鑽石還沒有流行,時髦女人們的頸部戴一根蕾絲做成的裝飾圈,以襯托胸部的豐滿。而男人的衣服則越來越合身,白襯衫、背心、絲綢馬褲、胸部裝飾、圍巾,這一套裝扮是典型的男士裝扮。
18世紀男士衣服色調優雅,強調胸部裝飾,袖子的設計比較誇張。
刺綉是一大看點,金、銀和其他五彩繽紛的絲線刺綉,使服裝色彩看起來極其燦爛。
男鞋在今天,它會被認為是時髦小姐的鞋。但在18世紀的歐洲,它屬於男人。織錦緞面料,小金屬片裝飾,刺綉,方頭,奢華而時髦。
胸衣即使是穿在女人內里的胸衣,也有精美的刺綉。
19世紀 浪漫主義男人有了女人味
無論時尚多麼囂張,其實不過是時代的附屬品。在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後,人們突然沒有了18世紀典雅、輕松的心態,空想主義色彩濃郁,而服飾將這種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你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19世紀的服裝風格,它既有革命時期的簡練和樸素,也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和婉麗。
無論如何,浪漫主義時期的服飾是法國大革命新古典主義後的回歸,它在服裝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那個時期,「女人味」的審美觀念彌漫了整個歐洲大陸,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們故作嬌柔,服裝款式充滿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嬌柔所吸引,他們收細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緊身胸衣。
19世紀的時裝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工業的進步和更高級裁剪技術的出現,使服裝的面料和款式更為多樣化;由於彩色印刷術的出現,時裝樣本開始出版,它是現代時裝雜志的「鼻祖」。它的出現使原本由宮廷貴婦引導流行的時代一去不返,時裝樣本和舞台劇中的女演員成為新的時尚代言人。
19世紀,男裝變得更加女性化,背心、外套和長褲是最常見的組合。為了凸現身材,男士們開始使用緊身胸衣。
男士主要配飾有領結、桶形禮帽、文明杖。
女裝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織紋較密的白麻布,薄紗,條紋毛織物和蟬翼紗,給人輕盈、飄逸的感覺。強調細腰和誇張的裙擺,馬鬃編成的裙撐首次出現。為了顯示細腰,肩部設計不斷擴張,袖口也極度誇張,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屬絲做撐墊。
18世紀-20世紀服飾
19世紀末服飾,開始使用特殊面料,設計也比較新潮、大膽,從中可以窺見現代服飾的剪影。
▲手套1830年。手套是女士們不可缺少的服飾品。黑色蕾絲和金屬做的珠子相配,充滿香艷風情。
與此同時,女人發髻越來越高,她們用長長的飾針固定,上面裝飾羽毛、緞帶等。帽子與發型相呼應,寬檐高帽上裝飾蕾絲和人造花。
▲為了強調所謂的教養,那時的女士們總是隨身帶著葯丸,用手帕掩面,作嬌羞狀。但她們也熱衷運動,早上騎馬,下午打網球或高爾夫球,這便是當時的網球裝和高爾夫球裝。
▲19世紀30年代,女士風行像男士那樣騎馬兜風,騎馬服飾開始出現。女士在寬敞的長裙里穿用細棉布做的緊身馬褲和長統靴,戴高統禮帽和鹿皮手套。
20世紀 時裝化多樣化
戰爭改變了原有的社會價值體系,也將19世紀浪漫主義風潮打破。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他們全新的生活理念,使服裝設計師開始試著用一種藝術的眼光看待設計。20世紀初,設計師進行「剪裁革命」,Vionnet夫人著名的斜線剪裁,Gres夫人完美地運用了打褶和絲綢處理工藝,這些至今仍是時裝大師們創造力的源泉,我們熟悉的三宅一生、范思哲等,都曾借鑒過這些工藝。
20世紀的女性追求獨立,徹底拋棄了緊身胸衣,喜歡式樣簡潔,有綜合功能的服飾。到了20世紀中後期,女人們強調個性,除了要求品味不凡的款式,還要求它是惟一的款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世紀」,功能主義、極簡主義、古典主義,時尚隨著歲月之河,一一輪回。
法國人值得驕傲,在這個世紀,巴黎憑借精湛的工藝和設計,成為世界時尚製造地,一年兩次的高級女裝展更是引無數愛美人士競折腰。與此同時,時尚媒體發展迅猛,時尚雜志成為真正的潮流引導者。
1950年的藍色絲緞晚裝。極其輕柔的面料,被稱為「女人的肌膚」。20世紀,人們越來越關注面料,有句名言:僅次於情人愛撫的,是好的布料。
由蕾絲、花邊、絲綢面料組成的內衣問世時,曾引起轟動。有人稱它為「內衣革命」。
20世紀末,女裝更加男性化。 (文/FAY)
『叄』 西方古代婦女以及少女的穿著打扮是怎樣的懂西方文化的朋友還請解答一下,復制的都可以,解決疑惑就可以
在宗教文化的背景下,西方古代的服飾有著超越肉體需要的神學指向。
1370年前後,西方流行一種袖口上裝飾有各種皮革的女裝,因為它的袖窿開得很寬大,露出了過多的肌膚,因而被指責為是「地獄之門」。4而14~15世紀流行的安尼帽和兩個角的高帽子,則被教會稱作是「魔鬼的創造物」。盡管這種帽子模仿的是哥特式教堂建築,但由於它們的造型與生殖器頗為相似,因而必須加以唾棄。5這個漫長而黑暗的時代里,一方面,禁慾主義思想讓男人和女人都穿上能夠嚴密遮蓋身體的寬大保守的服裝。一般基督徒們穿著色彩單調呆板的土布麻衣;女人們則一度戴上了長可及肩的面罩或者從頭上垂下遮掩全身的面紗。另一方面,在「榮耀主」的旗號下,又出現了各種誇張華麗的奇裝異服。
拜占庭貴族們穿著錦緞製成的叫做「達爾馬提亞」(dalmatica)的寬松連衣裙式的服裝,上面飾有華麗繁復的刺綉,還綴著五光十色的珠寶或貴金屬。而在哥特式時期(公元12——15世紀)的西歐,貴族男子們則穿著綉有自己族徽或爵徽的「柯達弟亞」(cotardir)。這是一種色彩鮮艷的分色服,衣身、垂袖和褲襪的顏色往往左右不對稱,如有時左邊褲腿為紅色,右邊褲腿則為綠色,這種服裝「不禁使人想到教堂里那些色彩對比強烈、風格華麗的彩色玻璃窗」。
基督教的禁慾主義理念對西方服飾的影響。還表現在對服飾形制的直接規定上。首先,是《聖經》中對服飾直接做出的規定。如《新約•哥林多前書》中說,女人在做禮拜時,必須要蒙著頭巾。「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若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男人本不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像和榮耀」,「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女人乃是為男人造成的。因此,女人為天使的緣故,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3其次,是基督教教義對服飾樣式的影響。上文提到的古希臘的「基同」,在古羅馬時期,演變成一種叫做「丘尼卡」(tunica)的連袖筒形衣;到了古羅馬帝國末期,「丘尼卡」進一步發展,不再將一塊寬大的布料製成筒形再套到身上,而是將一塊布料裁成十字狀,在十字中間開孔,作為領口,在袖下和體側分別縫合,然後從肩膀到下擺裝飾著兩條紫紅色的條飾。
這種十字形套頭衫深受基督教徒的喜愛,其原因除了在於它的簡單實用外,還在於十字形正是基督教信仰的符號。這種形制的衣服,也就是被稱作主教法衣的「達爾馬提亞袍」(dalmatic),後來成為基督教專門的祭服。又如,中世紀流行的一種叫做「蘇爾考特」(Surcot)的女式罩袍,是將多餘的長裙在腹前掖入腰帶,「前面的堆褶使腹部凸起好像孕婦,據說這是因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而造成的流行樣式。因瑪利亞在未婚嫁時就從聖靈受孕而懷孕基督,所以她有孕時的形象也被看作是聖潔美好的。」 1此外,基督教對各種顏色寓意的規定,對服飾也產生了影響。
此外,宗教理念對西方古代服飾所產生的影響,往往還是通過宗教建築的影響而間接實現的。
例如,古希臘時代的「基同」也像神廟的柱子一樣分成「多利克式」和「愛奧尼式」。前者有縱向的凹槽,後者有肥大的褶縐。前者與多力克式的柱身相類似,後者與愛奧尼式的柱頭相彷彿。哥特式時期的服裝,喜歡將人體的外形有意拉長,以追求一種苗條纖細、挺拔向上的視覺效果。尖尖的皮鞋和高高的帽子極盡誇張之能事,與直刺蒼穹的教堂和鍾樓相映成趣。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以後,「過去那種又長又尖的鞋不復存在,鞋的造型有了根本改變,鞋頭變成寬肥的方形比後跟還要寬大,尤其在西班牙最盛行方頭鞋。也有按腳形做得比較瘦窄的鞋,但鞋頭是圓尖形的或小方形的」。2這又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圓頂教堂的流行有關。到了巴洛克建築盛行的時代,服飾也變得華麗而雕琢,其曲折多變的線條頗似教堂上漩渦形的裝飾品。
作為巴洛克藝術的極端性發展,羅可可式的服裝更為繁瑣,女裝從胸衣到裙擺都裝飾著層層的花邊、緞帶及蝴蝶結,裙子上更是飾滿了緞帶和鮮花,和教堂上的飾物一樣不厭其煩……。
從古希臘身體作為服飾的主人,到中世紀之後服飾把人體塑造成統一樣式的造型;從古希臘時期建築對人體比例的推崇(如根據人體的比例來設定柱子的粗細)及服飾對人體自然美的烘托;到中世紀之後服裝忽視人體的自然美,反倒以建築為模型硬要對自然體型進行改造……。這其中服飾與肉體的關系,經歷了一個從肯定到否定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要義,就是在服飾自身的使用功能之外去追求一種形而上的宗教理念。
公元14世紀至17世紀初葉,歐洲大地上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文藝復興運動,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與中心,其國家的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生產十分興旺。新生產力和新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和都市生活的富庶。在此經濟基礎上,文藝復興新思潮活躍在社會各領域,宣揚人生價值和人性自由解放,大肆鼓吹現世的享樂和現實的幸福,追求美飾美物、追求奢華富有的風氣日益昌熾。應運而生的義大利花樣絲絨,以其高雅的質感和高昂的價格被視作富貴和奢侈的象徵,而受到社會特別是貴族和富有者的狂熱青睞,成為許多重要人物的服飾穿戴。竟然還有許多著名畫家參與了絲絨服飾的設計與普及,他們的作品在許多重要人物穿戴的絲絨服裝上得到印證。
服裝的象徵價值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巔峰。一個人的服裝可以標明其特殊的社會階層,並決定其在那一階層中的地位、作用及權利。例如,人們可以輕松地從著裝上辨認出皇室家族成員。婦女的曳地長裙通過其顏色及使用的材料表明其特殊意義。服裝同時可以在進入宮殿走廊時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一時期的正式宮廷服裝當然就是西方文化史中最奢華的部分。
服裝是一種衣著方式,它不僅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以及當時社會風尚的不同特徵,而且能夠折射出人類文明的發展變化。從強調自然之美的古典樣式到紛繁多變的現代主義服裝,每一種風格的服裝總能帶給後人更多的啟發,在西方服裝的發展過程中,有一種模式的服裝一直影響著現代服裝的設計,即功能主義服裝。
談起功能主義,就不得不提到現代設計的母校——包豪斯(Das Staatliches Bauhaus,1919-1933),它是由建築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於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瑪創立的。包豪斯的理論原則是,廢棄歷史的傳統形式和產品的附加裝飾,主張形式依隨功能,尊重結構的自身邏輯,強調幾何造型的單純明快之感,使產品具有簡單的輪廓、簡潔的外表,重視機械技術,促進標准化並考慮商業因素。這些原則被稱為功能主義設計理論,即要求最大程度地達到產品的使用目的.主張使產品的審美特徵寓於技術的形式中,做到實用、經濟、美觀。功能主義設計理論的實踐在現代設計的理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雖然功能主義成為理論最初表現在建築設計上,但在西方服裝發展史上早就有功能主義的影子,當時的功能性服裝,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但有一點與現代設計中的功能主義不謀而合,就是對穿著者舒適性、便利性的充分重視。之後,功能主義便一直貫穿在西方服裝發展的整個過程中。
17世紀騎士裝
西方服飾
17世紀的歐洲戰爭頻繁,歷時半個世紀的荷蘭民族獨立戰爭和歐洲各國新舊教派之爭,使得大部分男子走上戰場,因此騎士的服裝普遍流行,並成為這個時代男子的日常服。這種名為justaucorpo的騎士裝是一種帶軟折襞的服裝,採用天鵝絨和緞料,帶有精美的花邊領與袖口,配以大而卷褶並插有鴕鳥毛的帽子。騎士的服裝因為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大范圍活動而方便實用,男裝較女裝更趨向時代化發展。
19世紀功能性女裝的出現
19世紀的服裝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工業的進步和裁剪技術的發展,使服裝的面料和款式更為多樣化,18世紀末以來開始使用特殊面料,設計也比較簡潔、新潮、大膽,從中可以窺見現代服飾的影子。技術的進步為功能性服裝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支持,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是功能性服裝發展的原動力。在上流社會,年輕女子參加體育活動成為時髦。雖然當時的婦女為了強調所謂的教養,總是隨身帶著葯丸,用手帕掩面,作嬌羞狀,但她們也熱衷運動,早上騎馬,下午打網球或高爾夫球。隨之而來的就是適應各種體育活動輕便而實用的服裝款式的出現,如旅行外套、乘車服、打獵服、遊艇服
西方服飾
等。19世紀30年代,女士風行像男士那樣騎馬兜風,騎馬服飾開始出現。女士在寬敞的長裙里穿用細棉布做的緊身馬褲和長統靴,戴高統禮帽和鹿皮手套。社會風氣的改變,使得女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女權主義者也開始活動,他們倡導女子也應和男子一樣穿長褲,美國的女權運動先驅Amelia Jenks Bloomer夫人首先把東方風格的阿拉伯式寬松燈籠褲引入女裝,進行大膽嘗試,雖然在美國遭到非難,但是卻在英國得到贊同, 1887年英國的史密斯子爵夫人就穿上燈籠褲,倫敦一家啤酒館還把這種褲裝用於女服務員的制服,強調自由舒適。女式褲裝、短上衣和短套裝的出現,成為當時的大膽革新,是女裝擺脫束縛,追求功能的進一步體現。
20世紀功能性服裝的發展
進入20世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功能性服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20年代的女裝:女裝功能化、男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發生了新的改變。婦女直接參加生產和戰爭,獲得了經濟上的自由和民主權利,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年代的服裝適應著新生活的方方面面。婦女們有了更自由的生活,除了工作外,她們還熱衷運動和跳舞,因此服裝的功能化上升為設計的首要因素。摒棄傳統的緊身胸衣,上衣變短,腰帶也開始使用,女性在生活中更加舒適和隨意。這對於傳統的服裝是一個直接的沖擊,服裝的觀念、形式、剪裁、生產、面料都與前10年大相徑庭。
西方服飾
與此同時,由於婦女們不斷提高的社會地位,年輕女性積極地主張性別平等,為反抗男權社會,女性們一整天都穿上長褲,褲裝的舒適方便使褲裝一直流行,女性的褲子第一次成為正式服裝部分。保羅•波列特(Paul Poiret1879-1944)設計的正式場合的女長褲,在服裝設計上的影響就更加長久。法國女設計師可可•夏奈爾(Coco Chanel1883-1971)提出,男性對於女性的性的欣賞立場不應該作為女性服裝設計的考慮中心。她把男服的服裝材料直接使用到女裝上, 為女裝的功能化、男性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並設計生產了自己的運動裝,這種服裝以寬松內衣的基本結構為根據演化而成,寬松、簡單,並且採用松軟的棉質面料,這種寬松服裝的設計方式,其實原來是用做女性內衣的,而夏奈爾把它變成外衣,是一個重大突破。
這個時期在時裝史上被古怪地稱為「女男孩」時期,裙子從腳踝升到膝蓋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短裙。1922年小說《女小子》里描述了當時的女孩形象———剪短頭發,穿男性服裝,節食消瘦,便是這一時期的寫照。
20世紀40年代的軍服和牛仔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人們在一段時間內無暇顧及穿衣打扮,卻促進了對實用性的考慮,許多婦女穿上了軍服,讓女裝更加功能化。兩個曾在巴黎獲得成功的英國設計師在戰爭期間回到英國,為英國軍隊中的女性官兵設計制服。在戰爭背景下,軍隊制服也成為時尚,裙子短而緊身,這些緊身、合體、頗具戰時嚴肅感和紀律感的制服既被權
西方服飾
貴穿用,百姓們也趨之若鶩。牛仔褲因為耐穿耐磨,也在這個時期開始流行,開始還僅是一種工作服,後來則發展成經久不衰的日常服裝。軍服和牛仔成為功能主義服裝的代表。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功能主義、實用主義、極簡主義
二戰後,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功能主義服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當時人們極重視產品的機能,所以有句口號是「唯有機能的是美的」,雖然聽上去有些偏頗,但說明人們已把功能性明確地注入自己的審美觀念中。這一時期,時裝設計大師伊夫•聖•洛朗從各個方面探索女性服裝新的可能性,並且認為新的服裝必須是舒適的、功能性好的。六十年代,他設計了一系列功能主義服裝,包括長褲裝、具有非洲探險時期英國風格的上衣、女性褲裝禮服,其中最具革命精神的是由男性晚禮服套裝(Tuxedo Suit)為靈感來源設計的女性褲裝禮服,都體現了這一時代他對新服裝的功能性、舒適性的探索。九十年代之後,人們的視角從關注物質轉移到關注自我,講究服裝實用、舒適成為新的風氣。顏色鮮艷的夾克裝、連褲裝、套頭裝等成為流行和普及的服裝。
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生活節奏的加快,講究舒適和功能成為服裝設計的首要因素。「功能隨形」的時代成為過去式。如今,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中,功能性服裝一直追隨多元化的社會生活,服裝也根據其功能的不同而日益細化。近年來,功能主義服裝的代表——工裝、軍裝一直是流行的熱點。不難看出,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對自我的肯定、對自我的認識進一步促成了功能主義服裝的流行。
『肆』 19世紀歐洲女士服裝的流行風格
你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19世紀的服裝風格,它既有革命時期的簡練和樸素,也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和婉麗。
無論如何,浪漫主義時期的服飾是法國大革命新古典主義後的回歸,它在服裝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那個時期,「女人味」的審美觀念彌漫了整個歐洲大陸,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們故作嬌柔,服裝款式充滿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嬌柔所吸引,他們收細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緊身胸衣。
女裝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織紋較密的白麻布,薄紗,條紋毛織物和蟬翼紗,給人輕盈、飄逸的感覺。強調細腰和誇張的裙擺,馬鬃編成的裙撐首次出現。為了顯示細腰,肩部設計不斷擴張,袖口也極度誇張,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屬絲做撐墊。
『伍』 女人經典的10件必備衣服
女人經典的10件必備衣服
女人經典的10件必備衣服,一個女人應該要有多少套衣服才夠呢?其實無論你擁有多少套,你的衣櫃都會出現女生們都會有的基本款式的衣服,以下女人經典的10件必備衣服。
必備單品一:夾克衫
夾克衫,聽起來有點男子氣,其實挑對了款式也可以很女人的。
必備單品二:黑色洋裝
黑色洋裝有長有短,但是質地一定要好。而短一些的,如果場合合適的話,會比長得更有風情;
必備單品三:風衣
風衣是最經典、也最能體現當今時尚的衣服。現在正是穿風衣的季節,風衣可長可短,顏色也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愛好選擇。
必備單品四:牛仔褲
幾乎每個人都有牛仔褲,但你的牛仔褲穿上去好看嗎? 腿部寬大的低腰牛仔褲流行一時,不過,窄腿高腰的牛仔褲又回來了,想趕時髦的話可以買一條。
必備單品五:羊絨衫
羊絨衫恐怕不是每個人都有,因為她價錢比較貴。不過,女人還是應該寵一下自己。如果沒有,就趕緊買一件吧,就當是給自己一個禮物。
必備單品六:腰裙
你需要有西褲,當然也需要有腰裙。這里的Skirt,是指那種既有女人味又有辦公室白領風格的腰裙。
必備單品七:白天穿的連衣裙
連衣裙很有女人味,而且顏色、款式、花樣都可以是你自己喜歡的。
必備單品八:正式的西褲
黑色無疑是西褲的最佳選擇,可以搭配任何顏色的上裝。
必備單品九:運動套裝
挑選你喜歡的舒服面料,給自己一個休閑、輕松的心情。
必備單品十:白襯衣
白襯衣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你可以挑最簡潔的,也可以選有時髦的小細節、適合自己的白襯衣。說到適合自己,如果你的肩膀比較寬,就應該避免穿大領子的白襯衣。
1、圓領羊毛衫
如果只讓你留下一件羊毛衫,請一定選擇圓領羊毛衫,你會發現每年的秋冬你都離不了它。
在顏色上,黑色、灰色、駝色、深藍色都是經典款,可以從15歲穿到75歲。
2、駝色大衣
有種說法,駝色大衣是其他一切外套的始祖,世界上最時髦的大衣當然是MaxMara的101801系列,誕生於1981年的這款雙排扣大衣一直紅到現在。
在大衣的款式上,設計簡潔、剪裁利落的中性款最時髦,那些在腰部捏褶啊、打結啊等花哨設計,有格的人是不會碰的。
3、芭蕾舞鞋
在所有的鞋子里,芭蕾舞鞋是最長命的,它拒絕潮流,總一副看花開花落、雲淡而風輕的傲嬌姿態在瞬息萬變的時尚界屹立不倒。
人們對它的.偏愛大概來自《羅馬假日》里赫本穿著及膝半裙、白襯衫、芭蕾舞鞋俏皮活力的模樣,而它能稱霸江湖這么多年,則來源於其他鞋款望塵莫及的優雅、舒服。
4、西褲
一條剪裁精良、中間有褶的西褲在你穿夠了牛仔褲時,是個不錯的調節。
不管配什麼上衣,它都讓你看上去多了幾分精緻,尤其是在開會或者比較正式的宴會,搭配高跟鞋、西裝式夾克會讓你看上去十分干練。
5、西裝夾克
自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將第一件吸煙裝帶進時裝界,西裝夾克就橫掃了每個女人的衣櫥,除了提供完美的通勤裝之選,它還是時髦的混搭利器,尤其是披在晚禮裙上,女人都會愛上。
6、皮夾克
皮夾克也是一年穿365天的無季節聖品,冬天你可以在它們的上面披上羊毛大衣,夏天你可以裸穿,最棒的搭配數配及膝連身裙,有點cool有點少女的感覺實在是很棒。市面上的皮夾克隨處可見,有好幾千的,也有不到三百塊的,要保證它是真皮的,只有這樣才能穿上個十好幾年。
7、白襯衫
白襯衫就是時尚界的林志穎,十幾年如一日,永遠一副青春不老的模樣。而且,它的混搭潛力實在無限,配中裙、配西褲、配牛仔、配、、、配什麼都有種不同凡響的帥氣與時髦。
材質上無所謂絲質還是棉紡,設計上不管是正裝系扣還是寬松男友式,總之它是衣櫥的基本款。
8、橫條紋衫
藍白條紋衫是19世紀法國海軍的制服,1917年,coco chanel第一次將條紋衫引進時尚界,自此,藍白條紋衫配闊腿褲成為法國女人的標配,時代偶像碧姬·芭鐸、詹姆斯·迪恩、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都是它的擁躉。
9、深色牛仔褲
牛仔褲應該是所有姑娘最不可缺少的單品了,之所以要強調深色牛仔,是因為它對抗潮流的威力最強,破洞、水洗、拼色,這些當下的時髦款總逃脫不了過季的宿命,只有深色牛仔可以在潮流的更迭中屹立不倒。
10、小黑裙
無論是T台或是街拍,小黑裙永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單穿或是與各類風格搭配在一起,都有它不可替代的魅力。
女人必備的10件時尚單品
1、 白襯衫
不管你是想要性感時髦、端莊大氣,還是優雅甜美,一件白襯衫都可以搞定,無論是逛街還是上班都很不錯哦~而且干凈純粹的白色,提升了整個人的氣質,顯得時尚大氣。百搭的白襯衫不管是搭配裙子還是褲子都信手拈來,還可以用來做外套,一衣多穿,從20歲穿到50歲也完全沒有問題!
2、 白T
夏天到了要是你的衣櫃里還沒有白T那怎麼得了?你這樣可是會被踢出時尚界的。簡約的版型,利落的裁剪,不需要花哨的點綴就能穿出氣質,想不好穿什麼的時候,選擇一件白T總不會出錯的。即使是各路明星日常街拍,也習慣一件白T配牛仔褲或者半身裙,簡單利落卻又能穿出時髦感。
3、 西裝外套
以前的西裝好像只是上班族的專享,但這兩年女性中性風開始席捲時尚界,女性一改往常西裝加套裙的打扮,開始拋棄高跟鞋,走起了酷小子的路線。也就是在這樣的一股風潮里,女性西裝開始大行其道。
不管是搭配褲裝還是裙裝,西裝都能給你很好的穿搭體驗,在休閑和干練之間隨意轉換,就算是一件很普通的西裝,也能穿出無與倫比的時髦感。
4、 牛仔褲
牛仔單品大受歡迎的原因應該是好搭又耐臟,而且不會過時吧!我們在緊跟時尚步伐的時候總是有它的身影,所以把它收入囊中你一定不會後悔的。大方百搭的牛仔褲搭配針織衫或者大衣什麼的,或者在炎熱的夏天用來搭T恤或吊帶,都是超級無敵好看的喲~
5、 闊腿褲
衣櫥里那條最能顯腿長的褲子應該就是闊腿褲了,好看又好穿,永遠不會過時。在時尚街拍中,闊腿褲的明星潮人擁躉者太多了,而且闊腿褲並不是高個子的專屬,矮個子也十分青睞它,只要搭配一件短上衣,就能讓身材比例得到更好的優化。闊腿褲是拯救腰胖腿粗的利器,它對身材的友好程度值得所有女生都擁有一條!
6、 小黑裙
小黑裙之所以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於它所呈現的效果既不會太過隆重浮誇,亦不會單調乏味。不管是出席活動還是日常穿搭,小黑裙都能很好地融入。
7、 風衣
顏值超高又超級實穿的風衣你有了嗎?自帶優雅氣質還雋永的風衣,不論年紀,都可以穿出獨屬於自己的味道。黑色的T恤更顯酷帥感,與T恤撞色的小白褲增添層次看點,溫柔又干凈利落。
8、 黑色高跟鞋
高跟鞋是女人的武器,是最能代表女人的東西。穿上高跟鞋的女人氣場就完全不一樣,平時你可以穿的不多,但是你一定要有,一雙黑色高跟鞋就能搭遍天下無敵手,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就是分分鍾的事。
9、 平底鞋
高跟鞋太累的話,平底鞋就是很不錯的替代品,只有一雙舒適自在的平底鞋才能讓你走得更遠更好。你完全不必擔心平底鞋穿起來沒氣勢,只要露出腳踝,視覺上就具有拉長身體線條的效果!如履平地又時髦的平底鞋會是你出行遊玩最明智的選擇。
10、 單肩包
『陸』 女上裝概念和分類
女上裝、女下裝和連體服一起構成了女性所有的服裝。服裝中的上與下通常已軀干底端進行分割,而女上裝就是指覆蓋女性軀干以上部位的服裝的總稱。
1、女上衣的常見品類
女襯衫是女性穿著最廣的服裝品類之一,女襯衫又稱為女罩衫,英文中blouse特指女式襯衫,一般是指從女性肩部至腰臀部,甚至向下延伸至大腿部的,質地較為薄軟的上衣。
女西裝起源於18世紀歐洲的男式社交禮服,最初是被女式作為騎馬服、運動服而逐漸普及的。19世紀90年代,女西裝逐漸成為女性的外出服裝,尤其是成為職業女性必不可少的職業服裝。
女式夾克是女性外穿上衣的一種,由英文Jacket音譯而來。我們通常把有門襟、袖子、衣長適中的短外套統稱為夾克,這類服裝一般在胸圍具有較大的松量,便於工作和運動,輕松隨意又兼具較強的保護功能。
女式大衣是一種具有較強防塵、保暖功能的外穿上衣,一般較為寬大,長度在臀圍以下,甚至長至腳踝,結構較其他外套更為平直、簡約。
2 、女上衣的常見構成部件
衣領是覆合於人體頸部的服裝部件,能起到保護和裝飾作用,造型獨特、設計精巧的領子不僅自成風景,還可以成為服裝的點睛之筆,同時領子造型對穿著者的臉型有很好的修飾作用,是服裝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袖子是指覆蓋在人體上肢並與衣身相連的服裝部件,在服裝設計中有著和領子一樣重要的地位。袖子因為尺寸較大、位置醒目,比領子更利於設計師的發揮,也更能呈現造型誇張、獨具創意的作品。
口袋是服裝衣身中的主要附屬部件,它不僅具有盛物的實用功能,且因其常居於服裝的明顯部位,也具有裝飾美化服裝的藝術價值。
為了方便服裝的穿脫,通常會在服裝的前部、後部、側面、肩部等部分增設開口,並通過拉鏈、紐扣、拷鈕、暗合扣、搭扣,魔術貼等輔料實現扣合,相扣合的部分形成門襟。
『柒』 女子游泳衣又稱「比基尼」,這個名字來源於什麼名字
比基尼
目錄·汽車工程師製造了比基尼
·模特望而生畏脫衣舞女試穿第一件比基尼
·比基尼給全世界的海灘惹麻煩
·越穿越惹火 乾脆不穿
·20世紀90年代的回歸把臀部放回女式泳裝里
比基尼(Bikini,香港稱為「比堅尼」)一般指女性游泳時穿著的泳衣,即比基尼泳衣。
比基尼的名稱本來指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的無人島嶼比基尼島。 2006年是比基尼泳裝(Bikini)「誕辰」60周年。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比基尼泳裝一直成為女性時尚服飾的標志。比基尼泳裝被譽為20世紀世界服裝界這一最偉大的「發明」。
汽車工程師製造了比基尼
1946年6月30日,太平洋的比基尼島(Bikini Atoll)上爆炸了原子彈,18天後,一位名叫路易斯·里爾德(Louis Reard)的法國人推出了胸罩樣式上衣和三角褲泳裝。那天他雇了一名應召女郎做模特,在一個公共泳池展示了他的作品。一周後,比基尼就風靡了歐洲。
模特望而生畏脫衣舞女試穿第一件比基尼
1946年之前,比基尼只是一個地名———杜魯門總統批准進行核彈試爆的小島的名稱。那一年上半年,女人只敢穿著立領、平腳的緊緊包裹著身體的「泳衣」到海邊游泳,沙灘景象是烏黑一片。
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島原子彈爆炸後的第18天,法國人路易斯·里爾德於1946年7月18日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的泳裝。這種世界上遮掩身體面積最小的泳衣,通過胸罩護住乳房,背部除繩帶外幾乎全裸,三角褲衩的胯部盡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它形式簡便、小巧玲瓏,僅用了不足30英寸布料,揉成一團可裝入一個火柴盒中。
在那之前,泳裝還是保守的,遮蓋著身體的大部分。而里爾德的設計則裸露上腹部的大部分。該泳裝選用的是印有報紙內容版塊的面料,精明的設計者暗示著他的大膽設計將會在世界報紙上佔有大量版面。由於穿上後近似全裸,故而當時巴黎的許多專業時裝模特都對這種泳裝望而生畏。然而,一位名叫米查爾·伯娜蒂妮的脫衣舞女卻勇敢地向傳統觀念挑戰,在一家游泳池邊穿上比基尼,讓記者照相,另一件比基尼則穿在了塑料模特的身上。
比基尼給全世界的海灘惹麻煩
比基尼的面世令世界震驚的程度不亞於那一顆原子彈爆炸。別出心裁的里爾德不失時機地利用比基尼島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果斷命名這種兩片三點式泳衣為「比基尼」,從而大發橫財。盡管這種新款式引起了很大爭議,它還是在法國受到了「那些點綴了海灘的頑皮姑娘」的歡迎。在早期的轟動平息下來後,作為婦女們在海灘上和游泳時穿的泳裝,比基尼泳裝迅速取代了連體泳裝。
事實上,這套被命名為「比基尼」的泳裝,確實震撼了全世界。地中海沿岸國家視其為瘟疫,義大利明令禁止,西班牙海岸警衛隊驅逐穿比基尼泳裝者,甚至美國也曾為比基尼抓過人。
澳大利亞設計師保拉·斯塔福德於1952年將比基尼泳裝引入澳大利亞,引起了軒然大波。海灘巡查約翰·莫法特立即就抓了一個穿著保拉設計的短泳裝的模特。「太短了!」他一邊聲嘶力竭地叫著,一邊押送這個模特離開海灘。保拉並沒有被嚇倒。她讓另外5個姑娘穿上比基尼泳裝,通知了當地報社並邀請了市長、一位牧師和警察局長到現場。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但她卻取得了驚人的宣傳效果。
放盪」泳裝曾被立法禁止 游泳選手因此遭逮捕
從中世紀起人們就用一系列理由阻止婦女游泳甚至洗澡。17世紀,一些與醫療有關的洗浴方式增加了婦女的洗澡機會。但婦女們必須穿上長及腳踝的厚襯衫外加一頂帽子來保持體面。她們一出水面,侍者們就會給她們穿上長袍。直到19世紀還有人穿這種浴裝。
到了19世紀,襯衣式泳裝被一種有皮帶、長度及膝的泳裝所代替。婦女們在這種泳裝的下面還穿著褲子和絲襪。她們頭戴游泳帽,腳上穿著類似芭蕾舞鞋的系帶拖鞋。這樣,泳裝終於於19世紀80年代進入時裝雜志和商店目錄。但新式女泳裝的裙子非常寬大,其濕重可達30磅。
1870年到1900年,是女式泳裝歷史上的一個轉折期,款式仍然保持原樣,只是變得越來越簡單,而婦女們在泳裝下面仍然穿著緊身胸衣———一種有袖子和護腿,類似兒童睡衣的連體服裝。一些國家政府通過法律嚴格禁止穿著「放盪」的服裝,規定游泳衣必須覆蓋從頸部到膝蓋的人體部位。有些婦女因為沒穿絲襪、鞋子或長裙而被罰款。
女子游泳於1912年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穿著有半長褲腿的無袖連體泳裝的范妮·杜拉克在許多項目中獨占鰲頭。澳大利亞出生的女游泳選手安妮特·凱勒曼(Annette Kellerman, 1887-1975)也打破了常規,她於1907年在波士頓由於穿一件大膽的連體泳裝,被警方逮捕。
越穿越惹火 乾脆不穿
到20世紀30年代,非比賽泳裝的款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背帶代替了袖子,褲腿變得越來越短,領口也變得越來越低。婦女泳裝最根本的革新是比基尼泳裝的出現。比基尼熱一蔓延開,就以排山倒海之勢沖擊著整個世界的大眾文化和道德觀念。
當時,比基尼只在歐洲盛行,直至15年後才傳至美國。當好萊塢最著名的明星之一、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身穿比基尼泳裝的電影畫面和藝術照片出現在各種時尚雜志上時,人們對這種性感的泳裝才第一次開始另眼相看。在比基尼泳裝的幫助下,瑪麗蓮·夢露成為好萊塢的性感女神,比基尼泳裝也因為與夢露的名字聯系起來而迅速紅遍全球。在20世紀隨後的幾十年裡,碧姬·巴鐸的《穿比基尼的姑娘》在法國上映,比基尼泳裝迷住了法國人,成為時髦的裝束;布賴恩·海蘭的一首歌《黃色圓點花紋小小的比基尼》更讓比基尼成為家喻戶曉的東西;到1969年,美國《生活》雜志已經出專題介紹比基尼泳裝,此時比基尼的負面形象已經消失。而據最近統計,英國女性每年在比基尼泳裝上的消費大約是4500萬英鎊,法國的比基尼泳裝銷量大約佔了女性泳裝市場的一半。
1964年魯迪設計的沒有胸罩的比基尼(Topless suit)向公眾倫理堡壘開火。寇爾則推出了用漁網掩飾前胸和腰部的泳衣。
隨之而來的是70年代和80年代那些無結構的泳裝。這些泳裝除了下身以外幾乎什麼都沒有遮蓋。不穿上衣游泳及裸泳開始出現,盡管採取這種游泳方式的人仍是少數。
20世紀90年代的回歸把臀部放回女式泳裝里
在20世紀90年代,泳裝的風格重新趨向「謹慎」,它們覆蓋了較多的身體面積,並重新採用了一些原來的縫合方式和調節體態的方式。模特傑麗·霍爾於1989年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把臀部放回女式泳裝里的游泳服」。1992年,Cole公司根據「豐胸將回歸」的流行預言,開發出了可充氣的比基尼(TopSecret)。1995年,隨著高科技材料進入時裝界,比基尼再次成為眾多國際時裝設計大師們鍾情的設計對象,用高科技材料配上復古款式重現50年代形象的比基尼、綴有萊茵石的比基尼、綁帶式比基尼等紛紛面世。此外,還有用皮帶代替布料纏繞人體三點的比基尼、無上裝式比基尼、迷你比基尼和一種只有三塊極小的布條固定在羞處,被叫做「野蠻」的比基尼。
泳裝的發展經歷與人們的觀念變化及社會文化密切相關,無論當初它受到了何種「待遇」,但現在泳裝已經成為服裝界不可取代的部分。
鏈接:公元前1600年就有人想出「比基尼」
比基尼的發明者是兩位法國人———雅克·海姆和路易斯·里爾德。可他們並不是最先想到比基尼這個點子的人。早在公元前1600年,就有比基尼式樣的泳衣的壁畫。海姆是一位來自法國戛納的女服裝設計師,她設計了一種很小的泳衣並為它起名為「Atome(原子彈)」。她雇了一架在空中放煙寫字的飛機為她的設計打廣告,飛機在空中寫道:「Atome——世界上最小的泳裝。」3周後,機械工程師里爾德也用飛機在空中寫道:「比基尼——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還要小。」
比基尼的文化透視 摘自:http://www.neiyis.com/
比基尼 (Bikini) 自從 1946 年初美國人首創以來,作為一種人性自由與解放的象徵,是 20 世紀現代主義文化的一個標志,並且很快被後現代社會所接受,成為表達後現代文化種種觀念的時尚符號。當然,對生活中的普通人來講,比基尼就是一種泳裝,在海邊度假的必備服飾。不過,穿什麼風格的比基尼,還是多少透露著不同的文化觀念。比基尼,比任何服飾都更突出地超越了其本來的實用功能,成為文化概念的活的語言。
在新世紀,以下四種主題風格的比基尼將狂野地席捲驕陽下的每一寸土地,在大海邊,在沙灘上,裝點出一道道迷人的風景:
1. 浪漫 Romantic
這是富於情感含義的表達。充滿著女性活力與開朗奔放,如夏季陽光的明媚,如海濱的跳躍,如輕風的飛舞,是動感的風格,令人輕松自然。這一主題風格的比基尼色彩鮮艷,採用印花彈性面料,有格子、條紋,以及花朵圖案,充滿女性魅力。設計重點是在罩杯連接處和腰間的裝飾繩帶,增加了一種飄逸的動感。多數罩環有鋼托固定胸部。吊帶寬窄不一,有一體式和分接式肩帶。
2. 結構 Anatomical
這是一種未來觀念的表達——簡約、裸露。人體在點、線、面的切割下展現幾何學圖形——三角、長方、斜線、直線。有著 Cyber-culture (電腦文化 ) 時代的金屬與數碼味道。這一主題風格的比基尼採用單色彈性超薄面料,淺色系,有閃光。不對稱設計引人注目。背部設計略去面料,完全以線帶系縛,使身體更充分地裸露給夏季的陽光。彈性纖維的超薄面料更體現了「第二肌膚」的作用,使比基尼更完全地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3. 游戲 Playful
「游戲」也是當代文化的一個專用詞。娛樂是游戲,生活是游戲,工作是游戲,法律、習俗叫「游戲規則」。這似乎有點對嚴肅生活的玩世不恭—「游戲人生」,其實這更是一種對復雜責任的舉重若輕—「戲劇人生」。休閑文化的興起是高科技時代對時間的新一種規劃,使效率更高,使生活更有質量,同時也是保持童心不泯的絕好方式。
這一主題風格的比基尼色彩淺淡,單色、印花都有,以略厚的彈性面料為主。設計重點在荷葉邊的裝飾,或綴於前身或綴於邊沿,多的能綴滿胸前。一般不加鋼托,直線式設計,底褲為高腰及平腳褲形,也有低腰三角褲。著重給人一種活潑可愛、輕松少女的印象。
4. 運動 sport
這是突出表現健康風格的比基尼。健康是當代人追求的一種時尚。人們都在講這樣的話 :「擁有健康就擁有一切」,「健康是 1 ,財富、愛情、自由等其他都是 O ,有了健康才有 100 、 1000 、 10000 ……」運動健身便成為新興生活力量。
這一主題風格的比基尼以印花彈性面料為主,款式類似運動內衣。整體式寬肩帶,有直線拼接,橫線拼接,也有斜線拼接。底褲是中腰三角褲,裝飾簡練,主要是雙線縫痕和沿邊方式給人有大方可愛的印象。
『捌』 19世紀20年代的女性服飾風格名稱是叫什麼
旗袍,作為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中國傳統服裝,是中國燦爛輝煌的傳統服飾的代表作之一,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為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選美等的影響,又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影響力傳播世界各地。(傳統的男式旗人之袍現在一般稱長袍、大褂、長衫,英文里的Cheongsam雖然是滿族男裝「長衫」的音譯,在實際應用上僅指女裝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