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寫真 > 美女游山西晉祠照片

美女游山西晉祠照片

發布時間:2022-08-18 03:00:46

① 太原晉祠公園好玩不

太原晉祠公園好玩!
晉祠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瓮山麓,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有晉祠遠景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
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祠重修擴建。 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鍾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② 太原晉祠介紹一下

人雲:「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瓮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③ 山西晉祠一般需要玩多長時間

在景區內玩也就是2-3小時,不過建議你去時請一個導游,特別是這種人文文化的景點,不然等你出來也就啥也不知道了.

④ 山西太原晉祠,內藏國內罕見的三寶三絕,門票是否值80

山西太原晉祠,門票是值80的。記得在初中的時候,有一篇文章叫「晉祠」。讀完之後,它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我很早就把太原等同於晉祠。我第一次來太原,來的時候直奔晉祠。晉祠的一座塔,鴿子在飛來飛去。「晉祠」寫得如此之好,如此之全面。俗話說:來太原而不來晉祠,就是白來太原。

河邊的煙柳像頭發一樣掛著一根淺綠色的樹枝。這顯然是秋天,但看起來像夏天。因此,行走在晉祠里常常感覺像是時空的混亂。晉祠有很多外國人,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非常迷人。我認為他們來晉祠是對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否也享受60歲免門票。山西是龍的故鄉,我認為這是一條相對完整的龍,它頭上有角,腳上有爪,這些彩色盤龍柱是我國最早的盤龍木柱。言語還是形容不了他的美,有時間的夥伴可以借機會去看看,你一定不會後悔的。

⑤ 2天遊玩晉祠和平遙古城時間夠么

2天遊玩晉祠和平遙古城,時間足夠了。山西友誼國際旅行社旗艦店建議你最好找個規模大信譽好的旅行社跟團即便宜又安全。晉祠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塊勝地,常年接待著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客。這里,山環水繞,古木參天,在如畫的美景中,歷代勞動人民建築了近百座殿、堂、樓、閣、亭、台、橋、榭。在蒼郁的樹木掩映之下,清澈見底的泉水蜿蜓穿流於祠廟殿宇之同,歷史文物與自然風景薈萃一起,使遊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近年來,來山西太原晉祠旅遊區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多。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⑥ 山西晉祠參觀

我個人覺得,如果樓主去一次山西只去山西晉祠參觀那就有點虧了。你可以去看看逸行旅遊網上的樓主可以去看看逸行旅遊網上的去山西的路線。有一條晉祠、煤炭博物館、平遙古城、喬家大院雙動2日游。其中就有山西晉祠參觀哦。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後邑姜而興建。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瓮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

⑦ 美麗的晉祠 文章

1、簡要介紹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徵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
2、處理字詞:
軒榭xiè 皴裂cūn 虯枝qiú 璀璨cuǐ càn
須髯rán 老嫗yù 蔭護yìn 瀛勝樓yíng

二、分析課文
(一)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和脈絡
找三位同學和老師合作讀課文,其餘同學邊聽邊畫出每段的中心句。
1、 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
(晉祠。)
2、 晉祠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悠久的歷史文物和優美的自然風景渾然融為一體。)
3、 照應這一特點的是哪些段落?(以板書形式歸納)
(2——5節)優美的自然風景
(6——11節)悠久的歷史文物

(二)研讀2——5節
1、 晉祠優美的自然風景主要表現在哪兒?
(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
2、 晉祠的山美在哪裡?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辭手法來分析晉祠山美的特點,請找出來,並說說有何作用。
(山的特點是巍巍的,長長的,四季宜人。比喻、擬人,形象地說明了山的特點。)
3、 精讀第四段,討論下面問題:
A、這段文字說明了晉祠樹的什麼特點?按怎樣的順序來說明?
(古老蒼勁,造型奇特。先分說,後總說。語段最後一句總寫了晉祠在古木蔭蔽下給人的感受。)
B、文章用哪些詞語,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周柏」的特點?
(「勁直」「皺裂」「疏枝」「偃卧」「盤屈」「柔」「如蓋」「虯」「粗大」這些詞語,從樹干、樹皮、樹頂、枝條和姿態等方面來說明。)
C、寫樹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麼樹為例?(左扭柏。)
D、文章用兩個比喻句說明了「左扭柏」的什麼特點?
(文章用了兩個比喻句來說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點。)
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煙」改為「地下冒起的一股煙」行不行?
(在第一個比喻句中,「旋」不能改為「冒」。因為「冒」表示這股「煙」細小,而「旋」表示粗大,緊湊,並向一個方向轉,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點。)
F、與這個「旋」字相呼應的有哪兩個字?
(這個「旋」字又和「擰」「繩」呼應,形象而傳神。)
4、 精讀第五段,討論下面問題:
A、這段文字寫晉祠的「水」的特點有哪些?哪個特點寫得最詳細,哪個特點幾乎沒有專門寫出來,但又可以從其他特點的介紹中體會到?
(多清靜柔。)
B、本段用了哪些語句,從哪些方面來說明晉祠水「多」的特點?
(在園里信步,但見這里一泓深潭,那裡一條小溪。石間細流脈脈……林中碧波閃閃……這些水都來自「難老泉」。)
難老泉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傳說在晉祠北邊二十里地的金勝村,有一個姓柳的姑娘,嫁給了晉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讓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擔水。水源離家很遠,一天只能擔一趟。婆婆又有一種脾氣,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擔水的困難,不許換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擔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個牽馬的老人,要用她擔的水飲馬。老人滿臉風塵,看樣子是遠路來的,柳氏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把最後一桶水遞給了馬。可是馬彷彿渴極了,喝完後一桶水連前一桶水也喝了。這使柳氏很為難:再擔一趟吧,看看天色將晚,往返已經來不及了;不擔吧,挑著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罵、鞭撻。正在躊躇的時候,老人就給了柳氏一根馬鞭,叫她帶回家去,只要把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會自然湧出,漲得滿瓮。
轉眼老人和馬都不見了。
柳氏提心吊膽地回家,試試辦法,果然應驗。以後她就再也不擔心了。婆婆見柳氏很久不擔水,可是瓮里卻總是滿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發現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許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馬鞭在瓮里亂抽一陣,水就洶涌噴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勝村找柳氏。柳氏正梳頭,沒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綹頭發往嘴裡一咬,一氣跑回古唐村,什麼話沒說,一下就坐在瓮上。從此,水從柳氏身下源源不斷地流出,流了千年萬年,這就是「難老泉」。
C、在寫「多」和「柔」著兩個特點是,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D、引用李白的詩句有什麼作用?(說明水的靜。)
E、為什麼說「這幾百間建築怕都是在水上飄著的」?(說明水多。)
F、這段文字按怎樣的順序來說明?你是怎樣理解最後的「總」?
(作者藉助修辭手法,運用優美的句式表寫說明晉祠水的特徵,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

(三)研讀6——11節
1、 晉祠的自然風景很美,然而最美的還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文化。這里保存著我國古建築中的「三絕」,咱們先來看三絕之首----聖母殿。
精讀第七段,討論下面問題:
A、本段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聖母殿?
(建築年代早,規模較大,結構獨特,氣勢雄偉,巧奪天工。)
B、從這五個方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聖母殿的?
C、本段哪一句話具體表現聖母殿及42個侍女泥塑是我國現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7節最後一句。)
D、補充:晉祠聖母殿的彩塑是我國宋代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她們各有專職,身份、性格無一雷同,舉手投足,顧盼生姿,世態人情,絲毫畢現。這組國內罕見的侍女群像,在藝術風格上,已經擺脫了南北朝以來宗教和神的束縛,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畫上,它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決不會是建築主人的意圖,而恰恰是雕塑藝人的深刻構思。從中,我們看到了北宋社會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真實人物,體會到她們之間的社會和由此產生的復雜心態和深刻個性。
侍女們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藝術卻把她們真實、永遠地再現給了後人。告訴我們,在1000年前,有這樣一些人就是這樣地生活著。不朽的藝術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們充分感受到藝術的神奇,這就是晉祠宋塑帶給我們的感悟和啟迪。
2、 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又有何特點呢?(生動,精巧。)
3、 精讀第九段,討論:
A、「飛梁」指什麼?哪句話可以解釋?(十字形的橋。)
B、魚沼飛梁的奇特體現在哪裡?(人行橋上,可以隨意左右。)
(補充:魚沼飛梁在聖母殿與獻殿之間,古人以圓者為池,方者為沼,沼中多魚,故曰:「魚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橋,「架虛為橋,若飛也。」故曰:「飛梁」。)
對於飛梁,古時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創建時,因那裡什麼都好,就是沒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於五台山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念其心誠,施一錦盒,再三叮囑,不到崛山中不得打開。山僧一路艱辛,走到上蘭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開一小縫看裡面究竟裝著什麼,突然兩條小龍騰空而去,一條就落到上蘭村竇大夫遇難處,變成魚沼。最後還是苦了崛山,沒水。山僧氣得將錦盒扔在施工現場,還算不錯,錦盒掉到石縫中,居然變成一個淺淺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這一淺池為生活用水。
4、 其他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古樸優美,用工精巧。)
5、 圓中小品的特點是什麼?說明時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極具匠心。舉例子。)

三、小結
1、 思考本文的寫作順序。
(總—分—總的邏輯順序。介紹自然風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內的順序;介紹歷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點到面的順序。)
2、 討論本文的寫作特色。
(說明與描寫相結合,生動活潑有趣,這就是文藝性說明文。說明文中,由於說明對象和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如果從寫作方法和表達形式上加以區分,說明文又可以分成兩種基本樣式:一種是平實性說明文,包括說明事物內容、歷史、情狀的介紹性說明文,解釋事物存在和發展道理的闡釋性說明文,簡述事物、事理發展過程的敘述性說明文等,另一種是文藝性說明文,即運用形象化的文學手法所撰寫的說明性文章,包括知識小品、科普讀物、名勝古跡解說詞等。《晉祠》就是一篇以實體事物為說明對象的文藝性說明文。)
3、小結:
「建築是時代的紀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由於建築在人類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豐富的形象,並能跨越若干時代成為歷史的痕跡,而這些痕跡正是今天我們深入認識歷史及社會發展規律的一條線索。「當歌唱與音樂沉默的時候,而建築仍在說話。」
今天,我們欣賞了晉祠的悠久歷史和優美的自然風景,你不能不為古人的匠心獨具而贊嘆。只有單純的山水花木、亭台樓閣實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詩情畫意寄情托性,還須觀賞者審美心理的再創造。充分調動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條件,創造豐富的、流動的步移景異的畫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像,情景交融才是晉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領略晉祠的環境和建築的美麗風采。
2、學生能夠了解晉祠的由來和深邃的文化歷史底蘊。
3、初步掌握說明類小品文的寫作特點:科學性、趣味性、通俗性。
重點難點:講析課文的主體部分「三美」「三絕」
了解晉祠的由來和深邃的文化歷史底蘊
教學設想:
教師以導游身份,帶領學生做一次虛擬旅遊,使課文、圖畫、視頻相結合,帶領學生游覽山西著名的風景名勝——晉祠,通過解讀課文,配合圖像和視頻資料,使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晉祠的美和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進而產生對歷史古跡的喜愛之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廣袤的中華大地,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明,黃河河套地區河東河西的秦晉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歷史滄桑變幻,但不變的是祖先留下的豐厚歷史遺跡,給我們後世子孫提供了一筆豐厚的歷史遺產。今天,讓我們在歷史的隧道里穿梭,尋找祖先的痕跡,聆聽祖先的故事——
同學列舉你所了解華夏文明、歷史古跡
秦始皇兵馬俑、萬里長城、故宮、陝西法門寺地藏秘宮……
上下五千年,泱泱我中華,一處又一處的歷史古跡,演繹著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顯示著中華民族華夏兒女的聰明才智和勞動結晶。
今天,老師當一回導游,帶領大家一起去山西太原,游覽一處名勝古跡——晉祠,一起去領略一下古老晉祠的美麗風采。
二、出示教學目標
准備好了么?那麼就跟我出發——
三、學習課文:
1、 老師先給大家講述一個故事——「剪桐封弟」 《史記 晉世家》第九篇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周武王姬發滅殷7年以後(公元前1046——前1042年),因病去世。他的長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姬旦代行天子的職權,史稱「周公攝政」。
在「周公攝政」期間,實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屬功臣,根據軍政需要,分別封給一定的土地去做諸侯。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晉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詳細記載了周成王的胞弟姬虞被封為唐國諸侯一事。
成王繼位初上,下屬諸侯國唐國發生武庚叛亂,周公親自帶兵到唐國平息了叛亂。此後的一天,成王與弟弟虞在院子里做游戲,成王隨手從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樹葉,剪成玉圭的形狀,對虞說:給你這個玉圭,封你去做唐國的諸侯吧!」站在一邊的史佚聽到了,就請成王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分封大典。成王說:「我是和虞做游戲呢!」史佚卻說:「天子無戲言,既然說了,就要用史書記載他,音樂歌舞慶賀他,盛大典禮成全他。」於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國做了諸侯。虞來到唐國以後,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從此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七百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派興旺景象。虞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就選擇了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於是,叔虞的兒子燮將國號「唐」改稱為「晉」,祠堂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2、「剪桐封弟」的故事講述了晉祠的由來,接著我們一起學習山西作家梁衡為美麗的晉祠撰寫的文章《晉祠》。師生朗讀課文。
3、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

⑧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

推薦導游詞如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歡迎您參加本次旅遊活動。希望通過我的講解陪伴您這次美好時光。

人雲:「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瓮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是後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鍾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祠區建築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鍾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於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為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聖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後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庄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魚沼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麼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隻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麼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聖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卧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⑨ 介紹太原晉祠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後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

晉祠其中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1961年3月,晉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別旅遊景區。

歷史文化

晉祠創建於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後邑姜後而建,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後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模。其中於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範。現存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100餘座,特別是主體建築聖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實例。保存在聖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罕見精品。

晉祠創建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以大量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築、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實例,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⑩ 太原市晉祠公園好玩嗎

閱讀全文

與美女游山西晉祠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99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65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984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39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839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15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69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1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09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32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064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642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62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72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19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401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67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980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84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