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去過多次西藏,卻沒見過如此美麗藏寨和美女
編輯記不清到過幾次西藏了,有自駕前往,也有飛機前往,但是每次飛機前往都有些高反,卻在西藏沒有看到過如此美麗的藏寨,而它卻不在西藏,在川西的甘孜州的丹巴縣境內,它與西藏的民居有何區別呢?讓重慶森林編輯帶您一探究竟!
到丹巴一定體驗藏寨民宿
提及丹巴,很多人會聯想到丹巴藏寨,其實編輯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丹巴藏寨,由於丹巴藏寨商業氛圍太濃,到處是拉客住宿的,門票還50元一個人,很多去過的網友都不推薦。然而,編輯今天介紹的是甲居藏寨境內,它距丹巴縣城約8公里,是丹巴最具特色的旅遊景區。
「甲居」,藏語是百戶人家之意。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整個山寨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或星羅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懸崖上,或在河壩綠茵間,不時炊煙裊裊、煙雲繚繞,與充滿靈氣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將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展示在人們眼前,以一種藝術品的形態存在。
早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選美評選中,以甲居藏寨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首。提及丹巴的藏寨,就不得不提及藏式樓房,而丹巴的藏寨的特色就是還有碉樓。
丹巴藏寨居多以甲居藏寨最著名
藏族人一戶人家住一幢寨樓。一般寨樓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遠離群樓,孑然獨立。寨樓佔地約200平方米,高15餘米,石木結構。甲居藏房完整地保存了嘉絨民居的基本特徵,如使用原始的材料,採用原始的技術,保持傳統而古樸的風貌。
甲居民居的木質構架部分和屋檐均為紅色。在二層以上的牆體刷白色或牆體原色與白色相間。整個建築物外形猶如虔誠的佛教徒盤腿正襟危坐頌經姿態。每年春節前夕,寨房主人們依照傳統習俗,以當地的「白泥巴」為主要原料,通過配方煎製成白色染料,精心塗染寨樓牆面,使整個藏寨披上潔白的盛裝。
丹巴境內有著眾多造形美觀、風貌古樸、鮮為人知的鄉土民居。丹巴的藏寨以甲居、布科、大桑、大寨、小巴旺、邛山、梭坡、蒲角頂、中路等地最為集中和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藏寨的底屋均為家畜圈,其上依次為鍋庄室、儲藏室、居室、經堂及角樓(家碉),其中二、三樓分別有天井和露天大陽台。房體的外牆多以白色、褐色與黑色圈塗成條紋,並繪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圖案,顯示出美麗而整潔的外觀。
藏寨還有碉樓可登高望遠
除了特色的藏寨民居,還有碉樓,雖然在汶川的羌族也有類似碉樓,而丹巴的藏寨碉樓更具特色,丹巴碉樓分布在河谷兩岸,以三五個一組相互呼應居多,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這樣獨於山頭的。在碉樓集中的地方,數十座碉樓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
碉樓遠在漢代就開始在羌族地區發展盛行,至遲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時所建。羌語稱碉樓為「鄧籠」。藏寨碉樓是最典型的四角形家碉,有些碉樓與住宅相連,特別是與主房緊緊連接,全高約30米,共9層。
其中,一至四層為主房的樓梯間兼儲藏室,樓梯構造與現代樓梯無異。上到四樓頂後,碉樓另闢門進入,後再爬5層方能到頂;五層以上皆以獨木梯上下,說「爬」一點兒不過。頂層的四角築石堆並插風馬旗,功能與藏房頂層的「拉吾則」相同。
古碉樓是嘉絨藏族建築的傑作,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古碉的建築年代為唐代至清代,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建築技藝高超,具有極高的美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文化學價值。它們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極為珍貴的建築文化藝術遺存。與西方國家古代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相比,中國古代建築的最大特點便是採用木結構體系。
丹巴有三絕::藏寨、碉樓和美女
人常道康定的漢子、丹巴的美女,丹巴女子天生麗質。據史書所載,西夏滅亡後,大量的皇親國成和美艷的後宮妃嬪逃難到了山清水秀的丹巴,成就了丹巴美人谷的地位。據考證,丹巴是古代東女國的國都,從古至今一直盛產美女,素有「丹巴自古出美女,美女出在思底鄉」之說。
?
靈秀的丹巴山水,撫育了一代又一代千嬌百媚的丹巴美人,她們大都鼻樑高挺,雙唇飽滿豐腴,眼眸如水波般清亮,肌膚光滑如脂,吹彈可破,體態婀娜,氣質非凡。她們一律素顏,喜歡穿長袍,挽發,服飾古典樸素,走起路來裙擺輕曳,風情萬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丹巴縣美女照片不怎麼多
多啊只是你沒找到哈!我就是丹巴的!嘻嘻……
❸ 盛產美女的丹巴美人谷,為何看不到年輕漂亮的女孩了
丹巴出美女是眾所周知的,尤其丹巴美人谷的美女更為集中。在四川民間有一句俗話,康定的漢子,丹巴的美女,正因如此,許多人慕名不遠千里地來到丹巴美人谷,看美女。
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❹ 盛產美女的丹巴美人谷,為什麼看不到年輕漂亮的女孩子
丹巴出美女是眾所周知的,尤其丹巴美人谷的美女更為集中。在四川民間有一句俗話,康定的漢子,丹巴的美女,正因如此,許多人慕名不遠千里地來到丹巴美人谷,看美女。
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❺ 求圖的出處。且問一下這位粉紅色衣服的美女是誰
你好
圖片是來自專輯:風の手紙
這個歌手是阿蘭·達瓦卓瑪(alan),在中國地區被稱為:阿蘭(全名:阿的蘭黛·達瓦卓瑪),是一位中國藏族女歌手,艾回九大歌姬之一中的唯美歌姬。活躍於日本流行樂壇,生於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巴底鄉,有名的美人谷。曾為日本唱片公司愛貝克思旗下藝人,中國公司為樂華娛樂,2007年11月21日在日本初次亮相,製作人是菊池一仁。後到日本東京發展,在亞洲各地演出並獲得許多榮耀。在短短的四年時間里,阿蘭共發表數張中、日文專輯與十餘首單曲,沖頂亞洲各大獎項。
還望採納,謝謝!
❻ 中國藏族美女阿蘭達瓦卓瑪
阿蘭·達瓦卓瑪原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在四川康定長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藏族女孩。父親是四川省的公務員,母親原來是歌手。現為日本音樂公司艾回(AVEX)旗下藝人。2007年11月21日在日本初次亮相,製作人是菊池一仁。
阿蘭8歲時開始學習二胡和唱歌。9歲時曾在中央電視台的電視劇《太陽女神》中演出主要角色,並藉此入學位於成都的四川音樂學院附屬中學,接受了二胡的專門訓練。2003年9月被北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錄取,2007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2005年,阿蘭在北京參加一個選秀活動時獲得「最佳路演人氣獎」,但因為學業原因最終退出。後來,朋友們推薦阿蘭參加超女比賽,被她拒絕了。阿蘭當時還在博客上發文說:「我認為像超女這樣的形式對於像我這樣學習專業這么長時間的學院派,不是太適合……雖然造星成功了,但它成就不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或者是歌唱家……」她的這番言論還曾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因為外型靚麗,阿蘭的照片曾在網路上被大量轉載,還有網友稱她「比天仙妹妹漂亮十倍」,她也因此成為網路紅人。2005年8月10日由星文唱片公司以阿蘭的名義發行了一張翻唱發燒專輯《聲聲醉如蘭》。在2006年7月的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晚會上,阿蘭還與韓紅搭檔演唱了《天路》,頗受好評。
❼ 丹巴藏寨的丹巴三絕
所有到過丹巴的人都會驚嘆丹巴的「三絕」:甲居藏寨、碉樓群、美女。最讓外部世界驚奇的是美女:一個只有七萬人的縣,竟有三千多女子在成都乃至京城從事歌舞演藝職業。多年來,學者們從神話、傳說、民俗、歷史、地理、生態、文化、現實各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的探究,前提是:嘉絨是美人谷;結論是:嘉絨的確是美人谷。
嘉絨藏族自古至今信奉墨爾多神山,「墨」在藏語中一般指女性,也就是說,墨爾多是女神山,是女權崇拜的象徵。東女國是由女人全面管理的國家。直到今天,每年五月,人們都會在古寨碉下,為年滿17歲的女孩舉行盛大隆重的成人禮,全寨男女老幼獻上哈達,載歌載舞。而男孩是沒有這種待遇的。
丹巴藏寨從藏史《賢者喜宴》、《西藏王臣記》、《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可以查找到吐蕃以前子從母姓的歷史記述。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諸峰全是女神,遍布藏區的大地之神十二丹瑪也是女神。一首藏族民歌向春季女神發出了這樣的請求:「春季的莊稼女神啊/請賜給我們土水風火吧/我這藏紅花呀/正要紮下根啦。」人們拜倒在女神足下,透露出藏民族對史前母系時代的集體追憶。這也讓人對逝去不見蹤影的「東女國」浮想聯翩。
傳說,許多年前,一隻鳳凰飛到墨爾多山,化作萬千迷人的美女,墨爾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雲的地方。
❽ 都說丹巴是美人谷,丹巴的漂亮女生真的很多嗎
丹巴美人谷裡面漂亮的女生真的很多,丹巴美女久負盛名,有「美人谷」之稱的巴低鄉邛山村則是丹巴美女集大成之處。丹巴美人谷的女孩皮膚白嫩、相貌端莊、氣質高雅、美若天仙。據說丹巴人是古西夏王族後裔,血液中帶著高貴的皇族血統。康定的漢子,丹巴的美人。但凡「丹巴美人谷」的女孩,不管身在鄉村還是走出大山,幾乎不施粉黛,不用華麗的衣飾去裝扮,稍加梳洗,便氣韻畢現,曲線天成。天生的冰肌玉膚似乎永遠含煙凝碧。
在丹巴,一年一度的嘉絨藏族風情節是四川甘孜州丹巴美人谷六大旅遊節日之一。風情節上最值得一看的當屬美人谷的選美大賽,這個自古就有著神秘東女國之稱的美人之鄉,可謂是美女如雲,而在風情節上,這些美女更是會盛裝出席,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出來,群芳爭艷。
❾ 丹巴藏寨為什麼被稱為「世外桃源」
碉樓不遠處是別具風情的藏寨民居,幢幢白色素裝的寨樓,或星羅棋布地點綴在山巒起伏,綠蔭蔥郁的緩坡上,或掩映在青山綠樹叢中,遠望樹叢青翠欲滴,房屋潔白如玉,好像是一片綠毯上嵌著的一枚枚精緻的珍珠。每一幢的藏樓建築形式都會與其他的稍有不同,色彩艷麗,在高聳的石碉襯托下,遠看美麗得如一個個童話故事裡的城堡。藏寨民居一般為石木結構,以家碉為脊修築成三至五層的碉樓式。底屋均為家畜圈,其上依次為鍋庄室、儲藏室、居室、經堂及角樓(家碉),其中二、三樓分別有天井和露天大陽台。
民居多挑背山面水,向陽避風處而建,一般都是獨立小院,宅前屋後遍種蘋果、梨、桃、石榴、核桃、花椒等樹木,疏密有致地自由散落於山谷間的坡地上。遠一點平坦的坡地上,種的是青稞、油菜、玉米、土豆等農作物。春天時,油菜花、桃花、梨花會依次盛開,村莊在晨曦、日光、落日的浸染下,美得如一幅大師的丹青畫卷。
生活環境和條件及藏佛教的影響,形成了藏族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原始崇拜。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也影響著他們居住的藏樓的結構布局,藏樓頂樓四角砌的白石與瑪尼旗就是這種崇拜的產物。如今,飄動的經幡和嘛呢旗已成為藏樓上不可或缺的風景。
更讓人稱奇的是,碉樓和寨房原本是風格迥異的兩類不同性質的建築,但在這里它們卻能錯落有致地相融。居高舉目遠眺,只見遠處青山如黛,而翡翠般的青草綠樹,掩映在青草綠樹叢中的田地和寨房,以及時隱時現的潺潺溪流,如一幅富有動感的絕妙山寨畫卷。
丹巴美女也是此地的一道風景。丹巴美女的共同特點是輪廓分明,鼻樑挺而棱,嘴唇豐滿,眼睛大而傳神,黑黑的眸子里透著澄清與朴實。丹巴美女不施粉黛,天生的冰肌玉膚似乎永遠含煙凝碧,豐腴的體態似乎永遠婉轉有致,勞動的打磨沒有使其粗糙、變形,反而更增加了健美的必備要素。
丹巴出美女始於漢代的東女國時期。據史書記載,西夏王朝滅亡之時,大批皇親國戚、後宮嬪妃從遙遠的寧夏逃到氣候溫和、山美水秀,地處橫斷山脈深山峽谷里的丹巴。因此丹巴美女又多了一份高雅的氣質。
這是一個如此神奇的地方,不管是水間嘉絨鍋庄的悠悠長調、曬場里丹巴藏戲的古老神秘,還是古碉下成人儀式的莊重典雅、草甸上賽馬盛會的粗獷豪放,都讓人心動。還有那千萬年來迎風而立的碉樓,在歷史風雲的滄桑變化中默默地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