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覺得《慶余年》里的海棠朵朵演技如何呢
她一出去,我就知道胡冰卿這次栽了。海棠一朵朵人物關系太直接了當了,辛芷蕾表演也非常好。與其說是海棠一朵朵跟范閑更有cp感,不如說是這倆位知名演員的飆戲更有情況,更出火苗。庭院深交那一場戲實際上難度系數確實很大,僅次長篇小說對白了,由於經典台詞過度碰觸心裡了,一不小心,並不是演得尬,便是演技假,掌握不太好限度還會繼續過度暖味。
剖析實際上海棠和范閑這根線,摘下性別,只不過便是所屬2個我國的新星精銳一來二去,根據各種各樣磨合期最終變成友軍,相知相惜的普遍招數。范閑起兵,要在他人家的底盤上搞事情,進行不太可能的每日任務,因此從遇上海棠一朵朵逐漸就在用各種各樣行為對她揭穿、觀查和評定,確定她到底是敵人or助推or某種意義的協作目標。簡單點來說,他眼中海棠一朵朵的性別特性並並不是第一位的。
之後海棠一朵朵和王十三郎變成范閑最重要的空中手術刀(並不是PUA的空中手術刀)。打架斗毆的空中手術刀。嗯插句話,我認為達到的性情很可愛,遺憾戰鬥力值不可以與王十三郎對比,期待王十三郎能在電視連續劇里被營造的十分有意思。再升級一點。我喜歡辛芷蕾拍戲的闖勁和領悟力。在演她認為自身中了催情葯,自身跳下湖製冷躁動不安的那一場戲。實際上河流很冷。花絮里,她被凍的很難受,但或是該跳下湖就跳,也要全部將頭浸入在河流里。很能吃苦耐勞。她很拼,她自己說她特想紅。她是中國娛樂圈一個獨特的存有。她是第一個應對采訪口直心快她想紅的慾望的女藝人。我很賞析她對拍戲的領悟力。對人物角色的了解,對戲劇表演劇情的了解都很及時。因此她的肢體語言管理方法很技術專業。
② 山楂樹之戀的劇情是什麼
《山楂樹之戀》劇情簡介
20世紀70年代,一個漂亮的城裡姑娘靜秋(周冬雨飾),因為父親是地主後代,家庭成分不好,「文化大革命」時很受打擊,她一直很自卑。靜秋和一群學生去西村坪體驗生活,編教材。她住在隊長家,認識了「老三」(竇驍飾)。
老三愛上了靜秋,靜秋怕他欺騙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氣的老三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是極重情誼的人,甘願為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等著靜秋畢業,等著靜秋工作,等著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願都成了真,老三卻得白血病去世了。
(2)棠村美女照片擴展閱讀:
電影《山楂樹之戀》獲獎記錄:
1、2011年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山楂樹之戀(入圍)
2、2011年柏林電影節水晶熊:山楂樹之戀(入圍)
3、2011年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山楂樹之戀(獲獎)
4、2011年第56屆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周冬雨(獲獎)
5、2011年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女演員獎:周冬雨(獲獎)
6、2011年第20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新人獎:周冬雨(獲獎)
7、2011年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境外華裔男演員:竇驍(提名)
③ 日本都有哪些鬼列舉出來,謝謝 像貞子,裂口女,食屍鬼……
雨女
雨天,一女子立在雨中,如果這時候有男子向她微笑,示意她共用一把傘的話,那她就會永遠跟著他。此後,該男子就會一直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因為普通人難以抵擋這么重的濕氣,所以不久就會死去。
橋姬
見於《明治妖記》,是一些痴情女子的怨氣,由於痴愛他人又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就從橋上跳到水中自殺,如果晚上有男子過橋,就會出現,並把其引到水中溺死,如果有女子過橋,就會強行拉其入水,據說在日本女子不能輕易自殺,只能投河自殺,所以這種妖怪被稱為比較可憐的妖怪。
飛頭蠻
見載於《百鬼夜行》,其實是人,可是由於被妖怪附身,頭在睡覺時會飛離身體,到處嚇人為樂,而附身的妖怪名叫「梟號」,是一種鳥的靈魂,一般會附在喜歡殺虜鳥獸、吃鳥獸的人身上,被他附身的人在7天內會變成枯骨,這也是報應吧!
骨女
生時被人侮辱、欺負、蹂躪的女子,憤恨而死後,化為厲鬼向人索命,因為只剩下一堆骨頭,所以會用人皮偽裝自己,在中國叫畫皮鬼(出自《聊齋志異》)它所報復的對象多為男性,而且多是些品性不良者,在《百鬼夜行》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所以日本民俗學家一般都會用它來做研究對象。
溺之女
深山溫泉旅店經常出沒的妖怪,如果看見浴池裡泡著個美女,千萬不要貿然靠近,也許她站起來,你就會發現她浸在水中的部分全是骸骨。
煙煙羅
煙火的妖怪會讓人視線不清源於人類對煙火的恐懼而來。
雪女
在深山中居住,和人差不多,有著美麗的外表,常常把進入雪山的男人吸引到沒人的地方,和他接吻,接吻的同時將其完全冰凍起來,取走其靈魂食用,雪女的孩子叫雪童,在日本認為雪童就是帶來冬天第一場雪的妖怪
酒吞童子
一個有著英俊少年外表的妖怪,專門勾引處女,將她們的乳房割下來做食物,在一些地方還有說是外表為變化的,是一個真正的處女殺手。
河童
在日本稻河神社附近都有一個小湖,名救身湖,湖中常有河童出現,由於河童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所以有很多的說法,比較常見的是: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在《百鬼夜行》《百物志》《萬鬼錄》《妖怪物語》……常見的民俗書籍中都有記載。
道成寺鍾
一個寺廟的鍾化為妖怪,專把人變成和尚,而且會忘記自己以前的事。不知道真假如何。
茨木童子
有傳說認為它是酒吞童子的部下。在著名的謠曲《羅生門》和歌舞伎《戻橋》中,它都被稱為「羅生門之鬼」。
紅葉狩
古時候人們就把秋天在野山觀賞紅葉叫做「紅葉狩」,那是上至宮廷下至庶民都看重的活動。日本人更喜歡「楓葉紅於二月花」的生機之感,而觀賞紅葉時往往都只能眺望,無法靜靜地凝視紅葉,而傳說紅葉的顏色,是楓鬼的血染紅的。楓鬼的忌辰就是紅葉祭的次日。
獺狸
也就是獺狸,日本民間有很多獺狸幻化為人報恩的故事,獺狸本來是動物的一種,其實它的真面目就是浣熊,為什麼會成為先民們口耳相傳的妖怪呢?很可能是因為肚子餓了,趁著夜晚(因為它本來就是夜行性動物)摸黑到附近有人住的村莊或是農田裡找食物吃。有時候人們發現農作物不知道被誰吃了,原本放在倉庫里的穀物也不知怎地,居然不翼而飛,以為有妖怪,卻找不到半點蹤跡。又有人傳言,在晚上會看到像小孩一樣的妖怪進入屋內發出怪響,嚇得緊閉門戶,這些後來都被懷疑是狸這傢伙搞的鬼!
姑獲鳥
又名「夜行游女」,「 天帝少女」或是「鬼鳥」。能夠吸取人的魂魄,所居住的地方都是磷火閃耀的,常在夜晚出來活動,披上羽毛即變成鳥,脫下羽毛就化作女人。傳說是產婦所化(因此這類東東都是雌性的),最喜歡抱人家的孩子,如果那個有嬰兒的家庭,夜晚忘記了收晾在屋外的嬰兒衣服的話,那麼一旦被它所發現,就會在上面留下兩滴血作為記號……不過別擔心,據說它們都是在7,8月的夜裡才出來活動的。
二口女
《百鬼夜行》中記載:女子不檢點,隨地大小便、有夫偷人、淫賤下流的被稻荷神發現,而附身的,家中死過孩童(不滿2歲),殺死自己幼兒的,被其童附身,在後頸會出現一口,且不停的要吃東西,最終將被附身人吃死(也可以說是撐死的)是很危險的妖怪,就算是你住的地方附近有過死童也有可能被附身。
文車妖妃
文車妖妃是日本奈良時代末期的天皇寵妃,妖艷無比,是風華絕代的佳人。只是由於當時天皇身邊另外一寵妃藤原元方之女佑姬的嫉妒,擅長和歌和漢詩、將日本王朝文化培育開花的村上天皇平生最大的夙願便是早得子嗣,但天不遂人願,其後宮三千佳麗竟無一人懷有龍種——因此,誰能誕下第一皇子便成為了宮廷上下最為關注的事情,所以當文車妃產下第一子的同時,佑姬幽禁了她,並把嬰兒殺掉餵了狗。文車妃子因此而瘋掉,於3年後猝死。死前用血寫下詛咒,伺此後佑姬雖然生了廣平親王,但是也過早猝死。據說廣平親王死前有人看到一個長得十分像文車妃的女人出現在廣平親王的宅邸…
狐火
成精的狐狸妖怪都會的妖術,以狐狸姿態時從尾巴發出,以人姿態時從指尖發出,但都是些唬人的障眼法而已。
山童
即中國的山魈,乃為疾病與火災之惡鬼,公元前334年,越國滅,山魈東遷,於日本九州西岸登陸,此後俗稱「九州山童」。
山童,位於鳥山石燕《百鬼夜行》之前篇陰之章。顧名思義其為山妖,出沒與深山之中,又特別是常出現於九州一帶,(不僅在九州的邊境,其他地方的秋東兩季也有出現),由於是與河童有眾多的聯系,所以也有山童既河童的說法,較為普遍的看法是春秋兩季山童來到河邊變為河童,秋冬回到深山即為山童。山童既然也謂之童,也是因為其身形矮小如同孩子般而得名。主要特點是體毛濃密,似猿猴,頭頂盤(與河童一樣)、僅有一目,也有的敘述中為單足,能像人一樣站立步行。別看他們身材矮小,他們的力氣可是很大的,喜歡吃飯團,愛惡搞作弄人,但絕對沒有惡意,最多也只是在山寺附近出現,偷和尚們的食物吃,不過卻很討厭有鹽分的東西。
和河童類似的山童非但不會危害人,還非常樂於助人,特別是對於在山澗搬運的樵夫來說,常常離不開山童的幫助,但這也不是無償的喲,不過只需要給山童們飯團吃,就能最大的調動其積極性了,特別是搬大樹在翻越某些山峰遇到困難時,只要給與山童飯團,其必定每日前來幫忙。山童在與人合作搬運樹木時,他不喜歡走在前面,而總是拖後,再怎麼重的東東對他來說,都很輕松,畢竟其曾也是力大無比的山神。雖然山童熱心,不過需要切記的是,可別在剛開始搬運的時候就給他飯團吃,否則可能還沒等搬完他們中途就開溜,嚴重不守信用啊==||| 。所以一定要等事情完後再給飯團,這樣第二天山童還會來幫忙。
不過說到山童不害人並不包括十惡不赦的惡人,對於惡人來說,山童就是會施與威懲的山神,將疫病與火災贈與惡人。
返魂香
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屍在地,聞氣乃活。
這是《十洲記》上記載的一段異聞,傳說雖有誇大之處,但返魂香去腐生肌的奇效確實無葯可敵。
其實返魂香最早的傳說來源於中國古代漢武帝時,西域月氏國貢返魂香三枚。,大如燕卵,黑如桑椹,據說燃此香,病者聞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詳情見東方朔《海內十洲記》)《漢武帝內傳》。)
當時中國正是香料貿易繁盛時期。由於有了真正的香料,使武帝時的香事變得格外繁盛起來,後世野史筆記屢稱不絕。什麼焚「月支神香」解除長安瘟疫(《香乘》卷8),燔「百和之香」以候王母(《漢武外傳》),用東方朔「懷夢」香草在夢中與李夫人相見,直至燒「返魂香」使李夫人還魂--
至於日本為何有「返魂香」一詞,是因為當時中日兩國之間在香料的貿易中把這個傳說帶到了日本,日本很著名的一書《源氏物語》中也有記載。
《源氏物語》)第48回選段——
天近黃昏時,陰沉沉,雨凄凄,北風呼號,落葉飄零。大女公子躺於床上,浮想翩翩,神情優雅無比。她身著白衫,秀發光艷,雖久不梳理,但紋絲不亂。久病以來,臉色微微蒼白,卻更顯清麗動人,須得那情趣之人來欣賞這楚楚哀愁之態。狂亂的風聲驚醒了晝疫的二女公子,她坐起身來。但見像棠色與淡紫色的衣衫絢麗異常。她面呈暈紅,嬌艷無憂,對姐姐說道:「我適才夢中見得父親,他愁容滿面,正在此四周環顧。」大女公子聞之又是悲傷,說道:「父親逝去,常欲夢中相見,卻從未夢得。」於是兩人面對而哭。大女公子想:「近來我對父親日夜思念,或許他的靈魂就在此處,也不得而知。我極欲伴了他去,但罪孽深重,不知行否。」竟在計慮後事了。她渴求中國古代的返魂香,希望與父親靈魂相見。
白粉婆
平時以一副和藹可親的老婆婆的面目出現,喜歡欺騙容貌姣好的美少女,騙她們用自己做的一種白粉(類似與當時的胭脂的化裝品)塗臉,稱此粉能讓少女們更加白皙漂亮,但塗抹了這種白粉的少女整張麵皮會脫落下來,而白粉婆就將少女的麵皮收為自己用。
座敷童子
它會以小孩子的姿態附在家中,傳說只要有座敷童子在,家族就會繁盛。如果在一起玩耍的夥伴中,你看到的明明都是熟悉的面孔,卻總感覺比最開始時要多出一人,這時候多半就是它搞的鬼。座敷童子是個只能被小孩子看到身形的很老實的妖怪。
在座敷童子的傳說流傳最廣的日本東北地區,人們甚至還為童子們修建了很多「住所」(現在可成了當地名勝啦!)。雖說是「只能被小孩子看到」,可現在的孩子有不少事要做,看起來比大人還要忙,這種時代的小孩子真的還能看到座敷童子么?如果他們已經看不見了,那麼座敷童子要和誰玩兒好呢?嬰兒時期,小孩子們總是會目不轉睛地盯著某個空無一物的地方呢喃或傻笑,說不定那裡就有個座敷童子吧。如果將能否看到座敷童子,作為區分大人和孩子的方法,那比起從前,人們可是越來越急、越來越早地結束童年,變成大人了呢。80年的人生中,能被叫做「孩子」的時代也不過短短的幾年而已,想一想總覺得有些悲傷。話雖這么說,可像我這種感覺遲鈍的人,不僅近在眼前也無法看到它,不留意的時候踢到或坐到它上面也有可能。可是,雖然看不到,確實是在心裡想著「會不會在這兒呢?」的大人也還是有的,所以座敷童子,要打起精神來啊!
座敷童子:雖然只要有它守在家裡就會家族繁盛這一點的確不錯,可是卻也有傳說它離開的話家族就會衰敗,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蠻恐怖的,說是妖怪,其實也可以作為一種神明吧。如果真是只能被小孩子看到的話……也無所謂啦,只是大家要多多留心,不要讓座敷童子孤單呀!
另一種解說:
座敷童子,附在家中的游戲夥伴。
這個稍稍有些日本風格的妖精。它會以小孩子的姿態附在家中,傳說只要有座敷童子在,家族就會繁盛。如果在一起玩耍的夥伴中,你看到的明明都是熟悉的面孔,卻總感覺比最開始時多出一人,這時候多半就是它搞的鬼。座敷童子是個只能被小孩子看到身形的很老實的妖怪。也因為如此,常常有一些自私的家庭會請法力高深的法師,以結界困住他們,控制他們的自由。傳說千萬不要若惱了座敷童子不然你會……
青行燈
出自《百鬼夜行》(日),最早的傳說是在日本江戶時期,據說外貌不一,可是都是非常可怕的鬼怪,他本來不是人,而是地獄的小鬼,常常在冥界門口徘徊,會變成我們熟悉的人的樣子教唆人們玩一種叫百鬼燈的游戲,百鬼燈:就是點100隻白蠟燭,然後大家依次講一個自己經歷過的詭異而且恐怖的事情,每講完一件就吹滅一隻蠟燭,而第100個故事都是由主持的人講,當最後的蠟燭熄滅時,所有參與游戲的人都將被帶到地獄,把人拉入鬼門,所以在日本被稱為比較危險的妖怪,日本認為鬼是神的分支,所以把好多東西說成妖怪。
具體說,它不是妖怪,而是更想《十日談》之類的講故事的行為:日本的怪談也多半發生在夏夜。日本傳統戲劇歌舞伎的故事裡,有許多都是源自怪談的傳說,在江戶時代(相當於西元一六○三年至一八六七年)還有一種叫做「百物語」的游戲,就是半夜裡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點起許多蠟燭,大家輪流說鬼故事,感受恐怖的氣氛。據說,當第一百根蠟燭熄滅時,真正的鬼就會出現……所以往往說故事的人會心裡有個警惕,輪到自己說故事的時候,千萬不要變成最後一個,因為不知道說完第一百個故事的時候,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每次說到第九十九個,就會立即打住,沒有人敢再繼續說下去,這是一種集體召喚鬼魂的儀式。
江戶時代的作家,淺井了意所著的《伽婢子就詳細地記載了關於「百物語」的由來及玩法,簡述如下:在進行「百物語」的游戲之前,參加的人一律身穿青衣,齊聚在同一間暗室里。在這間暗室隔壁的房間,准備了用藍色紙糊的行燈,並且添上足夠的燈油,然後點燃一百支燈芯並排在一起。行燈的旁邊會安置一張小木桌,上頭擺著一張鏡子。每個人輪流說完一個怪談後,就必須離開自己的座位摸黑走到隔壁點著行燈的房間里,把一支燈芯吹熄後。接著,從鏡中照一下自己的臉才能回到原來的暗室,然後換下一個人。吹熄燈芯的過程中,一樣繼續說著怪談,直到說完第九十九個怪談後,剩下最後一支燈芯,就留著讓它繼續點著,然後大家繼續圍坐在一起等待黎明,直到太陽出來了就各自解散回家。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怪談總是講到第九十九個就結束,因為當時的人們很迷信這樣說法,如果說到第一百個怪談,就會發生什麼怪異的事情,所以誰也不敢去碰觸這項禁忌。
隨著時代的不同,行燈也改為以蠟燭來取代,而且新的游戲規則是,最後一根蠟燭必須吹熄,百物語游戲就變成了恐怖的怪談會,聽說當最後一根蠟燭吹熄的時候,的確是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鳥山石燕所畫的「青行燈」收錄在《畫圖百鬼夜行》,正是描繪當時進行百物語的情景,青行燈快要吹滅的時候,許多好玩有趣的妖怪故事正在一群人的口中講述著,並且有人用文字記錄下來,這就是妖怪百物語的由來。
貓又
貓妖的一種,據說有兩條尾巴,能直立行走。最早出現在《日本靈異記》的說話,描述一隻貓死後產下的胎兒竟然變成人的故事。貓妖是上了年紀的老貓,通常以老太婆的形象顯現,身體大約是人類體型的一倍,大隻的貓妖甚至可以長得像小牛一般大小,尾巴在末端分叉為二,漢字寫成「貓股」或「貓又」,意即「貓妖」或「貓怪」。所以,為了防止老貓變成貓妖,便把仔貓的尾端切掉,只留下短短的根部,這樣一來,就不怕到時候貓尾巴分岔,變成貓妖在家中作祟了。
具有可怕魔力的貓妖,在吃早飯之前,會以人聲說話,有時再將人吃掉後,轉化成此人的肉體伺機尋找下一個獵物。通常貓妖只攻擊它怨恨的人,但是如果遇到性情更兇狠、手段更殘暴的貓精,只要一看到人,就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加以傷害,傳說中也有善良的貓妖,常變成少女模樣以親近人類,當然性格是很溫順的,平日喜歡吃魚,身體輕盈,喜歡依靠人類,但是常被人傷害。貓、狸和狐都是日本傳說中有著非凡能力的動物。
般若
般若並非佛教中的智慧之意,而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妖怪,更確切的說應該是一種怨靈。據說是因女人的強烈的妒忌怨念形成的惡靈,般若住在深山中,每到半夜就去吃人,是一種專門搶奪小孩的女鬼,而且她會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笑聲。
日本著名的主人公光源氏是平安時代的一位貴族,眉清目秀,愛了不少女性,按那個時代的習慣,天皇和貴族除了正妻以外還娶了很多側室。女主角叫[六條御息所],她做為皇太子妃曾經有過不錯的生活,不過後來她失去了丈夫,愛上了光源氏,但是光源氏不久就對她冷談了下來,所以她非常苦惱,因此開始嫉妒[葵上],[葵上]是光源氏的正妻,後來六條御息所變成了般若,使葵上處處為難……
毛女/發鬼
很深的夜裡,常會有一個穿著很漂亮的女人站在冷清的街道上,若是路過的人問:「這么晚,你在干什麼呢?」毛女便會轉過頭來,整個臉都是黑漆漆的毛,五官完全看不清楚!當人們發現那是可怕的毛女,正驚慌要逃跑的時候,毛女便伸長她的毛,纏繞在正要逃的人脖子上,將他勒死……
人肉雀
傳說有一種鳥,會把蛋下在人的身上,這種鳥的蛋比人的毛孔還小,當它出生後就把人的內臟做食物,最後吃空才飛出人體,這就是入內雀。另外有種說法是有人長成了雀,被以為是妖怪。
黑冢
又叫竊屍鬼,是一個活動在墳地里的鬼,它會把剛剛死去不久的人的屍體偷出來送到其家裡嚇人,是一個喜歡惡作劇的鬼,有時候又會只砍下屍體的某個部位,所以也有人叫它解屍鬼。
魑魅魍魎
魑魅魍魎的傳說在中國遠古就有了——
大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後,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後來找機會逃了出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事,洗雪阪泉之恥。但是,炎帝已經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動戰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挑戰。黃帝聽到蚩尤發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蚩尤,但蚩尤並未被感化,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蚩尤使用魔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後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沖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由此可見魑魅魍魎不管在古時還是現在都是指一些雜牌小妖,傳到日本反而變有名了,據說魑魅魍魎專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為主要特徵,日本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都是木、石、禽、獸變的。
鬼一口
在高橋葉介的學園怪談里出場過,就像某種深海魚類頭前面那個發光的誘餌一樣,美女是鬼首前面的誘餌,長在它的長舌頭上,作出快被吞噬的慘狀引誘人來救她,然後把人吃掉。
小袖之手
有關女子嫉妒心的妖怪吧,由於喜歡漂亮衣服但得不到的女子的怨念形成的妖怪。
鵺
一種動物,據說有著烏鴉的外表,黑天鵝的翅膀,鷹的利爪,鰻魚的尾巴,有著牛的力量,是非常有爭議的一種妖怪,只要是它認定你是壞人,那你就不可能活過24個小時,而且它殺人的手法萬分殘忍,是不能用語言描述的,可是如果它認定你是好人,那你一生都會被他保護。所以也有人把它作為供奉的對象。
另有傳說:三十六歌仙中的左近中將藤原實方由於當殿與藤原行成喧嘩爭吵,並將其冠帽擲於庭下,便被一條天皇貶為陸奧守。剛剛接到左遷的敕令,實方又得知行成升任藏人頭的消息,最後終於在998年於陸奧地方鬱郁而終。
然而,肉體的消逝卻無法帶走其盤旋於空中的怨念。不久,日本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猿首狸身、虎足蛇尾的怪鳥——它們如同蝗蟲一般到處吃食莊稼,甚至肆無忌憚地啄食清涼殿上的御膳。老百姓們將這種叫聲如同虎鶫的鳥取名為鵺。
1153年,平安京宮城突然被自東三條方向的森林裡湧出的黑雲所遮蓋。近衛天皇忙召群臣商量對策,然而祈禱和加持卻都沒有效果。於是群卿便推舉當世武勇第一的源賴政去降魔除怪。接過這個燙手山葯的賴政先到鎮守社去祈願,之後便進入大內。到了丑時,黑雲果然又出現了,無數鵺鳥自雲團之中現出身形。賴政彎弓放箭,口誦「南無八幡大菩薩」的名號,將為首之鵺射了下來。然而,鵺的死屍又引起了瘟疫等傳染疾病,所以便將其放入空舟,自鴨川順流而下,飄入大海。
累〔KASANE〕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少女阿菊忽然被幽靈附體,道出了十幾年前的一椿秘聞。原來這個附身幽靈不是別人,正是阿菊已故的母親——累。累是一個相貌與阿岩不相上下的醜女,他的丈夫為了拋棄她,把她騙到山上,推下了懸崖。這場謀殺被掩蓋了十幾年,累一直在死亡的痛苦與憎恨中煎熬著。後來在一位法師的幫助下終於獲得了解脫。累走了,但阿菊的病並沒有好。在幾十年前,村裡有一個天生殘疾的少年,狠心的父母為了丟掉這個包袱,把他推到河裡淹死了。這些被最可信賴的親人謀殺的人好可憐呀!他們的怨恨是很難消除的。
玉藻前/九尾狐/殺生石
玉藻前又被稱為是「三國傳來之金毛九尾狐」。所謂的三國是指中國,印度和日本,大概是這妖狐曾經把這三國的文明搞得雞犬不寧,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稱號吧。妖狐誕生在中國,傳說中它是陰氣的結晶品,懂得人化之術。紀元前十一世紀時,化身為絕色美女妲己,當上了當時商紂王子辛的寵妃。在妲己的淫威之下,商朝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不久之後便被西邊新興的周政權推翻。
妖狐也跑到印度去,化身為摩竭佗國斑太子的王妃華陽天,之後又回到中國,暫時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唐朝時,日本派遣使者吉備真備到中國來,妖狐便溜進了吉備真備的船里到日本來了。之後又過了幾百年,自稱「玉藻前」獲得鳥羽天皇的寵愛與信任。後來天皇便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們因此開始懷疑她,請安倍晴明暗中對她進行了占卜。結果,「玉藻前」的真面目終於曝光,原來是一隻來自中國的九尾妖狐,於是她便逃離京城,躲避到遠方。
鳥羽天皇知道真相之後,派遣了三浦義純和上總廣常率領了一萬五千人的大軍追擊妖狐,激戰兩天兩夜之後,妖狐落敗,化為一塊巨大的岩石「殺生石」。化為岩石的妖狐惡性不改,經常放出有毒的氣體傷害過來的人。後來一代名僧玄翁利用他的法力將岩石打成兩半,才徹底消滅了妖狐的惡靈。
現在那須野的殺生石,已經變成了當地的名勝地之一。
百目妖
在西歐傳說中多以巨型怪獸居多的百目怪傳到日本變成一全身上下都有眼睛的女妖,據說該女妖專門誘惑男人奪人雙目為己用,如果被她奪滿一百隻眼睛就會變成無法收服的大魔頭。傳說一法師去收復她時,她已有98隻眼睛,98隻眼睛發出的邪光令法師無法動彈,為了不被妖怪湊滿百目,法師自毀雙目,最後用佛香之灰封住了百目妖頭上的兩只主眼才將其收服。
飛緣魔
有著美麗臉孔的妖怪,專吸取男性的精血,據說是女囚犯的怨念所成。
是從佛教的「縁障女」民間化了的傳說。所謂「飛縁魔」,查了後發現應該是從佛教的「縁障女」民間化了的傳說。
擁有絕色的美貌,但卻屬於危險級別的東東常常在夜晚出來晃盪,被她所找上的男子通常都是……,全身精血被吸得一滴不剩,偷走他們的脛骨而殺死他們。唉,又是一個把女性惡魔化的例子(看來也受中國古代的「紅顏禍水」的影響太深了),本來是佛教用於勸誡****的一個反面教程,流傳到民間後被擴大了,甚至說「夏桀王和妹喜」,「殷紂王和妲己」都是典型的「飛縁魔」的故事。(這回更厲害了,不但賠了性命,還送了江山,害苦了百姓)。
還有個古老的說法,那就是「飛縁魔」一般都是來自於「丙午年」出生的女性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日本的丙午年生,是一群十分不幸的人。大家相信丙午年生的女人要克夫,即使再嫁,也還要克,而且可以多至五六個,所以想結婚是很困難的。。)「丙午」是哪一年?按陰歷60年一巡迴編制的第43年的稱號,由大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地支(於丑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戌亥)配合而成。1846、1906、1966、2026(十60……)都是丙午年。
絡新婦
《妖怪百象記》中有記載,稱其為蛛女,是蜘蛛變為人形,誘惑男子,當男子被誘惑後3日的子時,會被其取走首級食用;《百鬼夜行》中稱為新婦羅,是極危險的妖怪。
毛倡妓
據說此人是日本佛門主持的私生女。主持為了保持清高形象,把她買去做了藝妓,她的琴彈得非常好,在那裡也很受歡迎,後來妓院來了新的老闆,逼迫毛倡妓賣身。不想她的生意特別好,招來同行的嫉妒,於是她們合計將毛倡妓害死,毛倡妓一生無依無靠,身陷煙花泥潭,最後還含冤而死,自然怨氣特別重。於是化為厲鬼,在妓院門口以色相勾引男人,春宵一夜後,嫖客的身上會長滿長毛,使其窒息而死。
④ 男城牆土和女城牆土能結婚嗎,城牆土和沙中土
|尋親15年:142座墓碑和100餘封「查無此人」的信。「剝洋蔥」出品
老余發海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餘生會和142座墓碑綁在一起。
十五年前,55歲的余發海剛做完腎移植手術不到兩年,病休期間,赤壁市文史委派他去考察一片子弟兵烈士墓群。墓群就位於湖南湖北兩省交界處,赤壁市羊樓洞村兩公里外的老營盤茶山上。
余發海至今記得,那是曠野山坡,荒草叢生,周圍沒有村莊,也沒有道路。一陣風吹過,一個個碑頭露了出來,「好像一個加強連埋那。」
高低不平,有的墓缺了一角,有的陷進土裡,還有的墓塌了,壓在地上。
余發海扯了一把齊腰深的荒草,紮成一束,擦去碑上的青苔和灰塵,上面的字跡在歲月的風化和侵蝕中已經變得有些模糊:既有女兵、炮兵、步兵這些普通戰士,也有班、排、營、團級。籍貫涉及全國24省份,118縣市。犧牲的戰士年紀最小是18歲,更大的52歲。
他用手數了一下,15排,142座。
在後來的十五年裡,余發海為了探尋墓碑背後的秘密,寄出了100餘封「查無此人」的信件,獨自走了幾萬公里的「長征路」,為墓碑的烈士們帶回了67個家庭。
為此,他把家裡的老本基本都花光了,甚至變賣了兒子的婚房。家人不理解他,烈士家屬也偶有怨言,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想過停下來,但是陷得太深了。背負著一種復雜的使命感,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繼續上路。
余發海在赤壁羊樓洞142烈士墓群。記者解蕾攝
「他們究竟是英雄還是逃兵?」
2005年,余發海開始走訪墓群附近的村民,發現羊樓洞村一直都有「他們究竟是英雄還是逃兵?」的疑問。
一位88歲的村民回憶,年輕時學校曾掃墓,只是不知道裡面埋葬的究竟是什麼人。
赤壁市文史委也多次收到老們的反映,說這片荒涼的子弟兵烈士墓群,不知是紅軍還是軍?
走訪中,余發海認識了住在墓群旁的許家兄弟,附近的村民叫他們「守墓人」。
75歲的許立君回憶,六十年前,羊樓洞鎮曾來過一大批抗美援朝回國的戰士。在主幹路幾公里外的趙李橋鎮,這批傷員被拉下火車,由擔架隊、車馬隊運送到第67醫院進行治療。
許立君的大哥當時就是擔架隊的一員。那一年許立君不到十歲,他看到許多傷員。
他意外結識了一名叫許貴的戰士,戰士給了他麵包和饅頭。後來,許立君隔三差五地就去醫院找他玩。有一天,戰士突然死了,就埋在旁邊的里。
余發海和「守墓人」許立君。記者解蕾攝
余發海得到這些線索後,找到了當年醫醫護人員,也在村子裡拜訪了一些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他們已經十歲了,給余發海講了很多 墓碑上烈士和當年戰爭的故事。許多人僅有過一面之緣,便去世了。
帶著這些故事,回到家後,余發海開始四處査找檔案資料,考察村史。在一本從地攤上淘來的《赤壁民政志》里,他發現了142位烈士的名單。
最終確定,這里並非一片野墳,而是有據的烈士墓群,抗美援朝回國的傷員死去後一個一個被抬到這片荒地里,進行棺葬。
他拿著書去里,將書里的烈士名單與墓碑上的銘文一一進行比對,用紅筆標出了每個名字所在的墓碑位置。其中有董存瑞的戰友王喜奎、羅盛教的戰友周興良等等。
但仍有九位烈士不在名單上,他又在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的回憶錄中找到了這九位的名字,將他們補充在書旁白的地方。
余發海將這些發現形成了一份報告呈交給上級,赤壁市即與市人武部、市三家聯合發起了為142位子弟兵烈士找家鄉尋親人的活動。
這142個陌生的名字始終在余發海腦海里徘徊不去,他日日夜夜翻看寫有烈士名字的這幾頁,邊角都翻爛了,又貼上了膠帶。「142個傷員救治無效犧牲了,就在我們的土地上安葬。默默無聞地沉睡在這里幾十年,不為人知。那他們家裡還有沒有親人?知不知道他們犧牲在這里?他們家裡是什麼狀況呢?」
一大堆疑問充斥在他腦子里,無法入眠,「142個名字就像142個謎題」。
100餘封「查無此人」的信
帶著好奇,余發海開始尋找這142個名字背後的家庭。
烈士的全部線索就 於石碑上這短短的幾行碑文。余發海把碑文內容謄抄在紙上。石碑的位置高高低低,他地上抄寫,以免身上長長的手術刀口被壓到。有時突然下起雨,上的字跡被打濕,鋼筆水暈開一片,又得重新開始。
142烈士墓群碑文。記者解蕾攝
他按照碑文上面的地址寄出信——十五年前,一封普通信2角,掛號信8角。不知道從哪年開始,變成了普通1元2角,掛號8元。再後來有了快遞,一封信用快遞寄就是20元左右。
當尋親在日後成為余發海生活唯一的主題,時間的概念就在他腦海里變得模糊,只能靠物價的變化來記憶過程,「錢都是我自己墊的,條子都留著,攢了一大本。」
之一年,他寄出去100多封信。但大部分石沉大海,信被退回來,加上一字條,「查無此人」。
余發海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他們的家人不回信?」
後來他發現,幾十年過去,一些行政區域的劃分早已發生改變,比如一位烈士的墓碑上刻著「廣東省北流縣」,而北流早已被劃入廣西界內。再比如「湖北省沔陽縣」,現在已經改名為「湖北省桃市」。「花蓮縣舒服鄉」實則為「花蓮市壽豐鄉」,就連「赤壁」也從原來的「蒲圻縣」更名。
因為方言和近音字,有些烈士的名字也有出入。一位河南烈士的名字叫劉義,但墓碑上卻刻著繁體的劉義齊(劉義齊)。有些烈士的性別甚至都錯了,女寫成了男。
那段日子,余發海又開始每天從早到晚鑽進這些烈士名單里,找到一個核實一個。一共發現了70個錯誤,一一校正。
但仍舊沒有迴音。
「我當時也灰心了,把筆也撇了,直接扔到窗戶外面去。我煩,那些退回來的信,我也一把火把它們都燒了。」余發海一度陷入情緒的低谷中。
幾個月的沉寂後,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回信。
信里寫道:「你做了一件大好事,爸爸參加時我才四歲,大概在我七八歲時就犧牲了。爸爸犧牲後,我一直不知道,後來我媽媽也去世了,我是一個孤兒……」
落款「劉耀」,是河南烈士劉義的兒子。他的叔叔也是軍人,曾來羊樓洞找過劉義,沒找到,最後帶著遺憾去世了。去世前叔叔告訴劉耀,「你把爺爺墳旁邊留一個空位,等你爸爸找到後,你要把他跟我們埋在一起,讓我們團圓。」
這封信重燃了余發海的希望,「還是有意義的」。他決定繼續做下去。
烈士徐保榮家屬寫給余發海的信。記者解蕾攝
十五年的「長征路」
2006年,余發海開始坐著火車為烈士尋親。他的足跡幾乎遍布全國——最北到丹東,最南到廣西、貴州。他在一張地圖上把去過的地方都畫上,「我這十五年,也是一段長征路。」
2007年清明節前,余發海偶然看到了一則報道。在太原,有一位比自己大九歲的老官王艾甫也在做著相似的事情。
余發海萌生了志同道合的親切感,「他和我一樣,都是被烈士背後的故事感動。」
於是,他想辦法 到王艾甫,「如果你那裡有湖北籍的烈士,我來幫你找,我這有個山西籍的,你幫我找,可不可以?」沒過多久,王艾甫就幫忙 到了赤壁墓群中一位山西籍的烈士家屬。
2007年,余發海坐了20多小時的火車到達太原。跟隨王艾甫驅車前往介休市義掌棠北村。
村子偏僻,被一圈土城牆圍攏著。進村後,余發海開始一組一組地問,一大隊一小隊挨家挨戶地找。
最終找到了溫秉仁烈士的家屬——在一戶破舊老房子里。
烈士74歲的胞弟溫秉根向余發海回憶,那時候,他自己才不到十歲,哥哥當出去後就再沒有消息,爺爺奶奶和父母一直在等著他回來,死前也沒等到。再有消息的時候,就是他的戰友帶來的死訊。
他指著背後的房子告訴余發海,「這都是老房子,是爺爺一代代留下來的。這間是我哥哥的,他要是在的話就給他住。可是哥哥不在了,」這句話剛說出口,老人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父母在世的時候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我現在也有兒子了,兒子也是軍人,我很想看看我的哥哥。你們說在湖北,但我不知道湖北在哪裡,哥哥的墓在哪裡。」
2007年,余發海前往山西烈士溫秉仁的家裡,與烈士家屬合照。受訪者供圖
「溫秉仁的弟弟到現在都沒有來過,不知道是不是家裡窮。」余發海無奈,這是他出門找到的之一個家屬。
此後的十五年,余發海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烈士家庭。
有的是烈士的遺腹子,從來沒見過,只聽母親講起過;有的家庭已經苦苦尋覓了幾十年,但始終沒有音訊。有些家庭因為親人去世,變得破碎,有的消極生活,有的選擇重組,有的無奈只能遺忘。
余發海至今還能一字一句地背出十三年前收到江蘇徐保榮烈士家屬回的信。
「余警官,我是徐保榮烈士的後代,我想去看看我的親人,我娘還在,她是烈士的妻子,可我不是烈士的兒子。我媽媽眼淚都流幹了,一生就是想見他一面。」
「我想這是個什麼事?千里迢迢再有困難,也要把這個謎揭開。」於是他從赤壁坐火車來到江蘇省沭陽縣。
烈士家屬給遠道而來的余警官做了一桌子飯,徐保榮烈士的遺孀吳慶蘭已經84歲,坐在門檻上一直流淚,用方言講著當年的故事。
徐保榮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前曾回過一次家,也是那次娶了吳慶蘭。相處了一兩天就回到部隊,再沒有回來。吳慶蘭收到丈夫的死訊後,生了一場大病,一個大家庭由此破碎。徐保榮的弟弟向她表明心意,於是「兩個苦難的人決定撐起三個小家」。
余發海聲音哽咽,「我聽老媽媽講到這里的時候,就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坐在旁邊,他就是當年的弟弟,已經75歲,眉毛都白了。在路上搖手接我的是他們的兒子,30多歲,兩人一共生了三兒一女。」
他們全都跪下來說:「余警官,恩人啊!」
「我能不感動嗎?我做了什麼?我就起了一個通訊員的作用,可是這些故事感染著我。你不能說人沒有良心、人是麻木的,就算沒有一個人支持我,不管是別人羨慕還是嫉妒我,我都要做這個事情。」余發海說。
一個人的「陳列館」
2007年至2011年這五年間,是余發海家裡最熱鬧的時期。羊樓洞142烈士墓群由牽頭修繕完成,專門成立了修繕和保護羊樓洞142烈士墓群工作小組,余發海被任命為辦公室副主任。
赤壁烈士陵園所長稱,從2010年開始接管羊樓洞142烈士墓群,十年間總共接待了將近一百萬人來參觀和掃墓。
在他接手前,陵園進行了兩期改造,用紅磚修建了圍牆,建造了烈士碑,土路也被修建成水泥路。在任期間,烈士墓群進行了全部改造,保留了原始的老墳包,也修建了新的墓碑。
這幾年也是烈士家屬前來緬懷的高峰期。家屬來赤壁,之一個 的就是余發海。
有些家屬賓館,余發海就留他們在自己家過夜。最多的時候睡了六七個人,客廳的沙發上、地上都是鋪蓋卷。
但大多數時候,這個房子里就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屋子的資料。
這棟小區的老宿舍樓是余發海2005年買的,已經不知過了幾手。灰色的水泥牆,身在周圍紅色磚瓦砌成的一排排新房中。
房間里沒什麼傢具,地上的瓷磚有三種顏色和形狀,是別人家裝修完剩下的,便宜賣給了他。冬天屋子裡很冷,只有桌子下面有個暖爐用來烤火。
幾大的陽台上有兩個書架,放滿了編年史、檔案志、抗美援朝戰爭史等書籍,另一側是一些被裝訂成冊的資料,厚厚一沓,從1到20標著序號。
余發海家裡的「陳列館」,收集了十五年為烈士尋親的資料。記者解蕾攝
狹窄的空間里放著一台老舊台式電腦,是他前幾年買的二手貨,運轉的時候嗡嗡直響。為了查資料,他幾年前開始從頭學起了電腦,現在已經用得很熟練。
早些年,余發海和妻子兒女一家五口人住在街道上的一間平房裡。退休前,他做過、所長,下過基層,也進過機關,是里的骨幹力量,還曾因破過一起大案得了一等功勛章。
2003年,積勞成疾,余發海患了腎病。雙腎壞死,必須做腎移植手術。但家裡沒錢,他想過「老牛拖破車,哪天死了就算了」。
單位知道他的病,就讓他去醫院進行腎配型,沒想到不久便找到了合適的。內部了募捐,其餘部分夫妻倆管親戚借,才湊齊手術費。
出院後他仍需靠葯物來維持。一天五次葯,卧室的架子上放著各種各樣顏色的葯丸。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還得給自己打一針。
在書桌上,有一張一米長的生化檢查記錄表,密密麻麻的小字寫著他從2003年到現在歷次檢查的身體各項指標情況。
2005年,將在病休恢復期的余發海從基層調回機關科室,派他去羊樓洞墓群進行紅色考察,算是個閑差。但沒想到,他卻一頭扎了進去,變得比工作還忙上百倍,幾乎不著家。
按他當時的經濟狀況,每個月付完醫葯費後,基本就所剩無幾。他擅作主張,沒經過妻子兒意,就把原本要給兒子結婚的老房子賣了,一部分用來還錢,一部分用來找烈士的家屬。
找烈士家屬比想像的要更艱辛,花費也更大。、打車票、住宿費、吃飯,每一筆都是不小的數字。
找胡金海家屬時,余發海從妻子口袋裡偷走兩百塊錢,這原本是過年要給孫子的壓歲錢。妻子生氣又無奈,「你真是吃家飯喂野食。」
十幾年來,余發海家裡的老本基本都花光了,「我對不起我的家人,對不起我的兒女。別人家父母都是給孩子們留財產,我卻是不斷地消耗家裡的財產。」
這些年,余發海也受到了一些壓力。妻子曾直言:「你做的這些事,你願意做就做,但千萬別把這個家牽扯進去。你出了事,你一個人負責。」
為了保護家人,他一個人住。早午飯隨便下點面條吃,晚上去女兒那裡吃一頓晚飯,再回自己家。
每次出去尋親,余發海都會隨身攜帶病例,以防不測。
有一次,在返程的路上遇到了大暴雨,余發海被淋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到家之後高燒了一天一夜。
妻子對他說,「你早晚有一天要把命丟在外面。誰要你去的,你自討苦吃,你活該,誰會感謝你?」
李萍是湖北荊州烈士冉性初的兒媳,也是142位烈士家屬群的群主。去年她前往羊樓洞掃墓時,在余發海家中看到堆著亂七八糟的雜物和滿桌子的葯,不免有些心酸和同情,「從沒想到余警官自己的生活會這樣窘迫。」
只有在那座屬於自己的「陳列館」里,余發海最有 感。
「陳列館」分為幾個系列,每個系列都有十幾本,按年份標著序號。一套是車票冊,紅紅藍藍的貼滿了他從2005年到現在每次去尋親的。一套是烈士的資料,打開裡面是被他剪剪貼貼出來的資料,以及一些函件和檔案。
還有一套是郵寄單,從兩毛錢到二三十塊錢,一頁頁翻過去都是這十五年來的點點滴滴。他甚至還保留著每次的打車票、大巴票和給烈士家屬洗相片的底單。
十五年來外出尋親的、汽車票都被余發海貼在本子上,如今已經攢了十幾本。記者解蕾攝
另有一套則是這十五年來每一家報紙對他的報道,他都連著報頭完完整整貼好,按時間排放。
對著每張紙,他都能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他小心翼翼地翻看著,仿那些東西就是他這一生全部的意義。
「這些說是要報銷,十五年了。我收著,也是我這些年的見證。我要是死了,我老伴兒一把火就燒了。」余發海長嘆了一口氣,把這些泛黃的本子合上。
67次團圓
2010年9月,羊樓洞志願軍烈士墓群被湖北省批准為省級烈士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
如今的羊樓洞烈士墓群四周被一片青綠的茶山環繞。一塊塊方正的石碑林立在陵園中。原先的老墓碑豎立在陵園後面的石台上,有青苔從石縫間長出,順著墓碑向上。
經過修建,如今的羊樓洞烈士墓群被一片茶山環繞。記者解蕾攝
142座墓碑正前方,聳立著一座紀念碑,刻著「烈士永垂不朽」。旁邊是羊樓洞墓群的烈士紀念館,裡面收著墓里挖出來的烈士遺物,以及一些抗美援朝老戰士寄來的信和老物件。
余發海尋親的這些年,羊樓洞村民一聽到外面哭天搶地的聲音,就知道「余警官又找到了一個,又帶回來一個。」
河南西平王定保烈士的妹妹在家人陪伴下來掃墓。受訪者供圖
至今,余發海已經找到了120名烈士的家屬,有67位烈士的家屬來祭奠過。
劉耀是之一個來羊樓洞墓群祭掃的家屬。
余發海收到回信後沒兩天,他就從河南趕來了。一下車,63歲的老人直直地就奔去的墓碑,第10排13號墓。
「他就像是被勾住了,直接奔到那就跪下,貼著的墓碑親,手緊緊地抓著墓碑。撕心裂肺地哭。」余發海說。
村民們也會給遠道而來的烈士家屬搬凳子坐,給他們倒茶喝。年紀大點的老人坐在門邊上,看著這場景也直掉眼淚。
聲勢更大的一次,從來了三位烈士家屬。
其中一位是楊海友烈士的弟弟。他說當時哥哥正要入伍,但剛娶了嫂子,自己就主動去代替哥哥參軍。他參軍後不久,戰爭也爆發了,南北部隊在武漢行軍交叉時,他在志願軍的部隊里看到一個人很像哥哥,用話喊了一聲,那個人果然回頭了。後來弟弟剿匪結束回到家鄉,哥哥卻一直沒回來。
「怎麼就上了前線呢?」他說,如果當年沒有替參軍,那後來去的就是他,埋在這里的也是他。
2007年,余發海還見到了一名活著的「烈士」。
那年臘月二十八,他接到了一個,在江津縣找到了「烈士」胡金海本人。
這讓余發海大吃一驚,「這不是稀奇了,烈士怎麼還活著呢?」他立刻打車前往。 在胡金海的墓碑前,反復確認無誤,給胡金海打了。
那頭沉默了,「我怎麼就死了呢?」
2007年8月,76歲的胡金海穿著一身泛舊的軍裝,挎著水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羊樓洞烈士墓群。碑頭上方刻著「千古」二字,而上面的介紹確實是他本人。
2007年8月,「活著的烈士」76歲的胡金海來掃墓。受訪者供圖
胡金海回憶,他是在1951年3月隨部隊入朝作戰,上甘嶺戰役打得十分艱苦。為了拿下一個高地,發起沖鋒後各營連的戰士混在一起,美軍飛機丟下的就在不遠處,身邊的一名戰士立刻就倒下了。他沖到戰士身邊,脫下自己的軍裝撲打戰士身上的火焰,撲滅後,他發現這名戰士手指還能動,就把軍裝披蓋在受傷的戰士身上,繼續沖鋒。
當時每個戰士的軍裝左上方口袋上都有一塊印著自己信息的「生死牌」。戰爭結束打掃戰場時,這位披著胡金海軍裝的戰士奄奄一息,就被誤認為是「胡金海」送回國內,轉運到第67醫院後不久便身亡,埋葬在羊樓洞墓群中。成為了無名烈士。
胡金海從褪色的綠色軍包里拿出在戰場上用過的茶缸,倒上從重慶帶來的酒,灑在墓碑前,又舉起杯子把酒幹了。他慢慢走到每一座墓碑前敬禮,一共用了一個多小時,敬了142個軍禮。敬完禮已經是淚流滿面。
更多的時候, 烈士的故事是余發海講給家屬聽的。
在十多年來收到的各種家屬信件中,他發現大多數家屬對戰士的犧牲都很陌生。於是他翻讀各種資料,拜訪抗美援朝老戰士,挖掘出不少羊樓洞烈士墓的故事。
據《蒲圻志》記載,1951年6月21日至1953年7月,羊樓洞的中國第67預備醫院共接收傷病員3100人,治癒2700人。
《赤壁民政志》也有記載,「該醫院主要擔任抗美援朝志願軍傷病員治療任務,因救治無效而死亡的142名重傷員,均追認為烈士,安葬於羊樓洞古鎮西南得勝山下。」
這些書都是余發海四處淘來的,成為他研究佐證的資料。
「當作最後一搏」
為烈士尋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高校學生以及志願者紛紛加入。但70歲的余發海體力愈發不如從前,他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家裡,卻仍舊為尋親的事情焦頭爛額。
一些烈士家屬向他反映,「我們的親人躺在烈士陵園裡面,可我們沒有烈士證。」例如,湖北荊州烈士冉性初的孫子說,家裡的烈士證在多年前洪水中已經遺失。
荊州市松滋縣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羅科長向記者解釋,確認烈士家屬的身份有兩個依據,一是家屬持有的烈士證,一是省廳發放的《湖北烈士英名錄》,二者具備任一即可。
而余發海在赤壁軍人事務局的《湖北烈士英名錄》中也沒找到冉性初烈士的名字。冉家只有一塊「光榮」的牌匾能證明身份。
廣西烈士顏生,家屬在幾次搬家中也遺失了證明材料,只剩下一張「病故明書」和安葬證明。
廣西烈士顏生家屬前往羊樓洞掃墓,和余發海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2022 年12月7日,羊樓洞烈士墓群的主管機構——赤壁市軍人事務局優撫科余股長向記者解釋,142位烈士中不僅有抗美援朝負傷回國的戰士,還有因公犧牲和病故的人員,全部安葬在赤壁烈士墓群中,由於歷史原因,很多無法考證。
「前幾年,還有冒充烈士家屬的人前來索要撫恤金,後來也都被查明情況。所以,落實烈士證這一重任必須要嚴謹。」她表示。
烈士家屬們對這一答復難以接受。有的家屬表示理解,「余伯伯已經做得夠多了,他心裡也不好受。我不怨他,我感激他。」
但有的烈士家屬會沖余發海發火,「你替我們找到有什麼用呢,還不如別找到。」
余發海被夾在中間無可奈何。「我也不想啊,這已經開始了,怎麼收手。」
2022 年1月8日,赤壁烈士陵園所長告訴記者,有關部門近日找到了一份《湖北省軍人犧牲病故烈士名冊》,這是追認烈士的直接有效證明,同時也從湖北省檔案館處了幾份史料加以印證。
根據這些史料,對埋葬在羊樓洞烈士墓群的142位均認定為烈士。稱,至於申辦、補辦烈士證是由烈士戶籍所在地事務部門負責。
直至現在,余發海已經把為烈士尋親這件事當成餘生的使命。他總是說,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軍人給的,「我的這個腎就是一個軍人捐給我的。」
說不出口的話就寫在回憶錄里,取名《良知與道義的遠征》,寫著寫著已經將近五萬字。
「心裡的遺憾太多了。還有22位烈士沒有找到家屬,但基本沒有希望了,有些事情確實沒辦法。」余發海用了很長時間才說服自己放棄。
12月14日,在赤壁濕冷的天氣里,余發海又出發了。不久前他發現了一片新的墓群,是當年原駐長沙「屍骨坡」第66預備醫院遺址,那裡曾經也收治了一批從抗美援朝戰場回來的傷員。他希望能引起的重視,「我年紀大了,能力有限,希望能為這些戰士找到他們的家人。」
動身前往長沙前,他坐在電腦前寫下這段話:「一些十歲的老戰士一年一年地離世,我也到古稀之年,重病在身,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會更加珍惜餘下不多的時光,當作最後一搏。」
記者 解蕾 實習生裘星 李雨凝 鍾藝璇 陳怡甫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薛京寧
:
以上就是與男城牆土和女城牆土能結婚嗎相關內容,是關於羊樓洞的分享。看完城牆土和沙中土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⑤ 西安婚紗攝影前十名都有哪些
西安婚紗攝影前十名都有:西安費司婚紗攝影、西安薇汀視覺旅拍攝影、新影社婚紗工作室、維也納婚紗攝影、西安瑪雅攝影拍、甘棠攝影、愫視覺婚紗攝影、真歐寶麗人、封面貴族、美麗攝影。
1、西安費司婚紗攝影
去費司拍照,進店就有貴賓級的待遇,服務超貼心讓我瘋狂打call。它家的拍攝風格也是很多元化的,韓式的很優雅唯美,街拍的每一張都是時尚大片即視感,中國風也是能把十三朝古都的韻味展現的淋漓盡致。
4、維也納婚紗攝影
它家拍攝的風格給我的感覺就是大氣、經典。攝影師和化妝師都很專業,如果是喜歡傳統經典風格的小姐姐選擇它家准沒錯。
⑥ 幻想三國志2沈嫣和海棠哪個漂亮,各有什麼特點你喜歡哪個多些
如果是按照劇情描寫,應該是海棠更漂亮一些吧,劇情中沒有對沈嫣的相貌等做太多刻畫,但是海棠就不同了,劇情對海棠的嫵媚,以及琴藝的高超都體現的十分細致,從楚歌第一次遇見海棠的時候就看得出來,海棠彈奏琵琶,那些聽眾,包括楚歌,都聽得入迷,多跟路人對話,也能聽出那些人對海棠美貌的贊賞,雖然對沈嫣貌美的描述在召德村也有一些,但是沈嫣更突出的還是她的善良與溫柔,還有顯赫的家庭背景,而海棠的容貌,按照劇情描述來看,可以算的上是傾國傾城。 上面是從劇情上來看的,如果是從頭像上來看,我還是覺得沈嫣比較漂亮點,我比較喜歡沈嫣的那件衣服和她頭上的一些裝飾,有種飄飄若仙的感覺,也跟她溫柔的性格十分搭調,而海棠的長相服飾和發型,就顯得「俗氣」一些,幻2里美女眾多,光看頭像的話海棠其實算不上出眾。 至於我喜歡哪個多些,應該還是海棠吧。初見海棠對她的映像是嬌柔嫵媚,後來也看到她堅強的一面,她柔情的一面,她聰明的一面,覺得這個女子相當不得了,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老江湖了,不過真正讓我深深喜歡她的是在奈何橋的時候,她願意代替楚歌走上奈何橋,最後犧牲了自己,在奈何橋她對楚歌的告別相信也感動了不少的人,這個時候,我覺得她太偉大了,這樣的事情,世間有幾個人能做到?有幾個人能做得如此轟轟烈烈? 開始的時候我其實也很喜歡沈嫣,但是後來就不怎麼樣了,看到她暗算海棠的時候還有點討厭她,雖然知道她也是迫不得已,直到最後她跟韓靖在一起之後,對她的態度才有所轉變。
⑦ 當真一個女生的面去躲另一個女生,被她發現後她說沒必要時怎麼回
江州,天下十九州之一,臨近東海,境內多湖泊。
江州境內,廣凌郡城。
廣凌郡城西城的景樓大街上,行人如織,繁華熱鬧。
「六年了。」一位布衣青年腰間掛著一柄劍,牽著馬行走在街道上,「終於回來了,在外面待久了,還是覺得家鄉好。」
噠!噠!噠!
馬蹄聲兒急,遠處正有一華衣少年騎著一高頭大馬在繁華街道上飛奔,一時間街道上行人們連忙避讓開來,那騎馬少年後面還有著僕人護衛騎馬在後面追著:「公子,慢點,慢點。」
布衣青年看到這幕,牽著馬朝旁邊避讓了下,目視那華衣少年騎馬而過。
「哪家的小子,也對,我離家六年了,六年前,這小傢伙怕才七八歲吧。」布衣青年笑了笑,又繼續前進。
看著熟悉的家鄉,甚至還有些認識的攤販。
「六年了,當初離家時我才十五歲,現在的我和當初相比,變化太大了。」布衣青年感慨。
十五歲時,意氣風發,鋒芒畢露!
被譽為廣凌郡年輕一代第一人。
然而離家游歷天下,六年下來,他才覺得當初的自己多麼的稚嫩。
……
一路行走,看著熟悉的店鋪酒樓,熟悉的河道石橋。
終於,牽著馬,來到了一座府邸外。
近鄉情更怯,布衣青年牽著馬,深吸一口氣才上前,咚咚咚,敲響了大門。
吱呀。
大門打開一條縫,一老頭朝外探出身子看了眼,跟著就瞪大眼睛:「二公子!」眼前的青年一身布衣,普普通通,可他是看著二公子『秦雲』長大的,一眼就認出來了。
「李伯。」秦雲笑著道。
「二公子回來了,二公子回來了!」李老頭激動的高喊,聲音響徹整個府邸,他連轟隆隆拉開整個府門大門。
「給我給我,我來牽馬。」李老頭連接過馬韁繩。
「雲兒,雲兒。」整個府邸內一片喧嘩,一位穿著華貴的中年婦人飛奔出來,身後更有數個丫鬟連跟著,一看到府門處的秦雲,中年婦人激動的淚水都禁不住。
「娘。」
秦雲也是眼睛一酸,連跑過去。
中年婦人仔細看著自己兒子,摸著兒子的胳膊、臉龐:「好,好,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嗯,長高了。」
「二公子,夫人她都不知道為你流了多少眼淚,每日都在菩薩前為你念經祈福。」一旁的女管事連道。
「是兒不孝,如今才回來。」秦雲也看著母親,母親的頭上也多了些白發,眼角的皺紋也多了,不由心中一疼,不知不覺,母親也近五十歲了。
「都不說了,回來就好。」母親眼中雖含淚,卻是喜悅淚水,連吩咐,「快快,趕緊去告知老爺,還有大公子。」
「是。」
女管事立即去安排。
……
整個秦府一片喜慶,很快秦府主人『秦烈虎』回來了。
「老爺。」
「老爺。」府邸內的僕人丫鬟們都連恭敬行禮,只是他們個個眉宇間都是喜色,二公子回來,僕人丫鬟們也都開心的很。
獨臂男子微微點頭,他雙眸如電,腰間有一柄單刀,散發的無形威壓都讓那些僕人丫鬟們恭恭敬敬,他便是這秦府的主人『秦烈虎』,也是廣凌郡城的三大銀章捕頭之一。
「爹。」秦雲和母親常蘭出來迎接。
「雲兒。」獨臂男子『秦烈虎』看到自己的兒子,也不由眼睛一熱,有些濕潤。
兒行千里母擔憂,父親雖然嘴上不說,可心中同樣時刻牽掛擔心。雖然知道為了兒子的前程,就該放兒子出去闖盪,可還是牽腸掛肚。
他怕,怕兒子一去不回。
因為這天下廣闊,深山大澤更多有妖怪潛藏,在外闖盪也充滿艱險。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秦烈虎看著自己兒子,和當初鋒芒畢露相比,如今兒子明顯成熟了,氣息也收斂。
「突破了?」秦烈虎問一句,他很清楚自己兒子修煉是傳說中的修仙法門,要修行有成是何等之難。
「兩年半前突破的。」秦雲微笑說道。
秦烈虎眼睛一亮,這一突破當真是魚躍龍門。
「好好好,我秦烈虎有一個了不得的兒子。」秦烈虎激動萬分,此事牽扯甚大,他甚至都沒敢和妻子常蘭說。
「你們父子倆就不能進屋坐下說?」母親常蘭則道。
「先進去,先進去坐。」秦烈虎也連道。
……
陪父親母親聊了片刻,便聽到外面傳來聲音。
「二弟,二弟,二弟!」老遠便傳來喊聲,聲音中滿是喜悅。
「哥。」秦雲也起身,「爹娘,我去迎迎。」
「去吧去吧,你和你哥也六年沒見了。」母親常蘭笑道。
秦雲則連起身走出廳外迎去,很快看到遠處走來的一大家人,一位錦袍青年帶著一位美嬌妻,帶著一男一女兩個孩童。
「二弟。」錦袍青年看到秦雲,不由激動連跑過來,一把就抱住。
「哥。」秦雲也抱著兄長。
他和大哥感情極好,秦家還在微末之時,他倆小時候都是在村裡長大,更經過大磨難,自己當時年齡還小些,大哥當初卻已經是少年,處處照顧著自己。
⑧ 台灣凱渥名模美女隋棠個人資料
隋棠(Sonia Sui,1981年10月22日-),身高172公分,體重48公斤,台灣知名模特兒之一,屬於凱渥模特兒經紀公司旗下。在台灣時就讀台中市居仁國中,十三歲時被送至波蘭念書,高中再轉往加拿大就讀,大學就讀於加拿大溫尼伯大學心理學系。她的事業也跨足演藝界,有多部電影及電視作品,也擔任國際性頻道的主持人工作,在演藝圈有很亮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