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抗戰時期的女英雄有哪些
1、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
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主席知道後非常傷心,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2、劉耀梅(1921年10月18日—1943年11月21日),女,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烈士,河北阜平縣羅峪村人,抗戰爆發後,她積極追隨村婦救會主任做革命工作,1938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村婦救會主任和平陽區委委員後,她更加積極熱忱於革命工作。
1943年秋,侵華日軍荒井部「掃盪」平陽一帶,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平陽慘案」,劉耀梅組織群眾堅壁清野,安全轉移,後不幸落入敵手,入獄3天,荒井逼她說出我軍機密,用盡酷刑,劉耀梅堅貞不屈,破口大罵,日軍惱羞成怒,用殘暴手段將其殺害,其狀慘不忍睹。
3、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翠屏區白花鎮)。
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
4、成本華(1914—1938),女,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和縣人民奮起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最終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寧死不屈,視死如歸,被殘忍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5、冷雲(1915—1938),出生於黑龍江樺川,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等地從事秘密抗日活動。兩年後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成為抗聯戰士的冷雲曾經負責隊伍中的文化教育工作,後來調到第5軍婦女團,歷任小隊長、政治指導員。
⑵ 八路軍英勇抗戰的故事
八路軍英勇抗戰的故事如下:
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2)美女思念八路軍戰士視頻擴展閱讀:
八路軍、新四軍和一切抗日的軍隊,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流砥柱、不辱使命,英勇抗戰。
馬寶玉1937年參加八路軍,兩年後入黨,1941年9月在易縣狼牙山為掩護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他帶領全班4名戰士奮勇殺敵,同數千日軍巧妙周旋一整天,將敵人引上絕路,勝利完成阻擊掩護任務,寧死不屈,毅然跳崖犧牲,年僅21歲;
葛振林1937年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阻擊日軍戰斗中,葛振林與四位戰友寧死不屈,壯烈跳崖,他和宋學義被掛在樹上,倖免於難;
傷愈後先後投入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屢建戰功,朝鮮停戰後回國,歷任湖南省警衛團後勤處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衡陽市人武部副部長,衡陽警備區後勤部副部長,1982年離休,擔任全國近200家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
⑶ 從古到今姓鄭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名人
鄭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的子孫以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鄭桓公就是鄭姓的始祖。
鄭武公:鄭桓公子,東遷始祖。
鄭庄公:鄭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諸侯崛起,競相爭雄。鄭庄公繼位後,首先安定國內局面,然後利用巧妙的外交戰略和高超的軍事謀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開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國進入了大國爭霸時期。鄭庄公墓位於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鄭 旦: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即西施。經過訓練,到吳國作內應。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鄭 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水利專家。 出任關中史官,開鑿灌溉渠,稱為"鄭國渠"。
鄭當時:西漢名臣。
鄭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活躍於西域,是在前漢對外戰爭中活躍的典型武將。鄭吉的勢力冠於西域,以都護騎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漢也封其為安遠候,並建立烏壘城,行使對西域的鎮撫。隨著其在漢經營西域時所建立的功績,他也成為西域都護這職位的第一人。《漢書》卷七十《鄭吉傳》、卷九十六《西域傳·上》「安遠堂」:漢宣帝封鄭吉安遠侯,得安遠堂。
鄭 玄:東漢經學家,創立鄭學。「博經堂」和「通德堂」:都與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有關。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史稱鄭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鄉高密縣設立一個「鄭公鄉」,又擴建他的門閭以通車馬,稱之為「通德門」。
鄭 羲:北魏重臣。
鄭 畋:(825-883),字台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晚唐宰相,以書生意氣破黃巢起義軍。今存詩十六首,多七言絕句。
鄭 虔: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
鄭 註: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
鄭買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長和國一世國王。鄭回七世孫。初為南詔清平官,南詔王隆舜時官至侍中,南詔末代王舜化貞時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復二年,南詔中興五年),殺舜化貞及南詔家室,自立為王,國號大長和國。公元909年卒。
鄭 樵:南宋史學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餘部書作。
鄭思肖(1241—1318):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兼長詩畫,他畫蘭不畫土根的故事早已流傳人口。相傳在明末蘇州承天寺古井裡發現的鄭思肖《心史》,顧炎武就為此寫了《井中心史歌》。
鄭光祖:元代曲作家。
鄭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號「國姓爺」。清兵入閩,起兵反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
鄭 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
鄭 燮:號「板橋」,清代畫家。
鄭 信:泰國國王,又名鄭昭。泰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創始人,泰國稱為披耶達信王或達信王。
⑷ 將軍與孤女的故事梗概
中國報紙發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報導後,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很大反響。當年被八路軍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應中國老將軍——當年的八路軍司令員之邀,她將來華訪問,會見曾拯救過她的中國恩人。
1940年仲夏之夜,我八路軍偵察班長肖剛和戰士小馬在攻克井陘煤礦的戰役中,於日本僑民區救出兩個日本小女孩。她們的父母俱死於炮火。這兩個孤女,大的只有六七歲,小的還不滿一歲。怎樣安置她們,成了連隊的一個難題。我八路軍晉察冀聶司令員得知此事後,十分關心這一對日本小姐妹,
他命令把孩子送到司令部,並親自布置醫生准備給她們醫傷治病。美穗子父親的至交中原,看到北野家已變成一片廢墟,以為他們家已遭難,心情很沉痛。肖剛和小馬接受了護送兩個孤兒去司令部的任務。他們跋山涉水,冒著敵機的掃射,把孩子安全送到了預定地點石井村。可那裡剛遭到日寇洗劫,部隊已經轉移。肖剛決定先把孩子們帶到離此不遠的自己家裡,再設法尋找部隊。肖剛的突然歸來,使久別的妻子秀雲喜出望外,他們的孩子雲兒已快一歲了,可還沒見過爸爸呢。秀雲發現丈夫帶回來的兩個孤女是日本小孩,她不理解丈夫的行動,肖剛耐心地向妻子做解釋。肖剛還告訴秀雲,是司令員指示要照顧好孩子,並要把她們接到司令部去的。
善良、賢慧的秀雲被打動了,望著炕上因缺少奶水而哭得聲音嘶啞的小梅子,一顆母愛的心在秀雲心裡劇烈地跳動,她一把抱起了小梅子,把自己的奶頭放到了她的嘴裡。梅子吮吸著中國母親的乳汁,安靜地入睡了。秀雲的弟弟柱子很快就同美穗子熟悉了,他們一起玩耍、嬉鬧。她們之間沒有國界、沒有戰爭,只有歡樂、和諧與摯誠。一天夜裡,美穗子突然發起了高燒,為了給美穗子治病,肖剛連夜上山為她采葯。可就在當天清晨,鬼子又來村子襲擾了。鄉親們到村外的滾龍溝躲避。秀雲與小馬抱著生病的美穗子,拖帶著梅子和柱子進了山。正在山上采葯的肖剛失足滾落下來,正遇上帶兵搜索至此的日軍少尉中原。中原從肖剛身上發現了美穗子的護身符,心裡有些迷惑不解,當敵人准備把肖剛帶走時,小馬帶領民兵將肖剛救出。肖剛回到村裡,那裡已是滿目焦土,小柱子被鬼子殺害了,他悲憤至極。美穗子失去了愛弟,無比悲痛。病中的美穗子不見了柱子弟,對他無限思念。夜裡,美穗子的病情突然惡化,是聶司令員派來的醫生找到了肖家峪,救活了美穗子。聶司令員把美穗子接到司令部,像慈父般關照著她。文章真切而生動地記敘了聶榮臻將軍指示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並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