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一句話形容四川美景
1、說起四川,總會讓人想起川西的民俗風情,想起三國的歷史煙雲,想起巴蜀的深厚文化。這里自古以來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便是一座被稱為天府之城的都市,它的閑逸,它的風韻,以及它的溫柔,令來過的人刻骨銘心。而被譽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圖」的錦里,則是這座老城的精魂所在。只有走進這里,掀開這幅傳統的民俗畫卷,才能真正地領略成都風光,品味蜀地風流。
2、讀李白的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便愛上了成都,夢里夢外也開始嚮往成都。想去尋找舊時成都的繁華與秀麗,想去領略山城獨有的風姿,想去享受那閑適散淡中讓人回味無窮的茶文化和麻辣美味,想去感悟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的余韻。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之時,「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家入畫圖」之境,「都江堰水沃西川」,「仙經最說青城峰」。美得讓我心馳神往,美得讓我夢繞魂牽。長至弱冠,在我崇敬的老舍、朱自清等老先生的文章里,我又驚奇地發現文化大家們如出一輒,都發自肺腑不吝筆墨地贊美成都,認定她是宜居之地、理想家園。以至土生土長的老北京,還在美國當過教授的老舍先生表達了強烈的歸隱之心。由此,早已神遊九州的我,開始執著地關注、了解、比較、鑒定這西南一隅的天府之都。
4、第一次到成都,漫步在那竹林搖曳的石板古街,看著街頭巷尾那些牽著小狗雍容幽雅的女士和服裝休閑的行人,內心的那份生疏和距離一下子煙消雲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股親切和安逸。讓我恍如走進了一座巨大的公園,以享受緊張的工作之餘那種從容淡定、氣定神舒。和別的城市一樣充斥街道兩旁的各種叫賣聲和汽笛聲,在成都,卻成了給這靜止的悠閑增添一點動感的音樂,似乎走進了一部和諧的動畫中。觀看成都的建築,是另外一種享受,那些海藍色玻璃幕牆或者馬賽克牆磚,給人一種柔和而安詳的感覺,使人不由得想到大海,想到大海的神秘和富有內涵。
5、走進錦里,才知道,這是個煙火繁密的地方。可這里的時光不會迎風亂舞,嘈雜之中,又帶著一種古舊的寧靜。街市裡一家家店鋪,喚醒成都所有的記憶,無論你是歸人,還是過客,都不能讓自己置身度外。而是甘願徹底地融入在交織的人流中,與他們一起俯看人間煙火,品嘗世情百味。錦里就像一幅意態紛繁的老畫,匯聚了市井百姓的淳樸生活。又像一杯用故事浸泡的清茶,等待有緣人用心來品嘗。
6、古詩雲:「文章須有江山助。」講的是自然環境對文化創作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成都市內自駕或乘車,往東西南北任何一個方向走一個來小時的車程,都會進入景色如畫的風景區。或小橋流水,或名山大川,或田園風光,或古鎮風情,處處詩情畫意,時時陶醉其中,早已是我很經常的體驗了。成都四季皆可游,八方皆有樂。春天花信頻頻,崇州梅花、新津梨花、龍泉桃花、郊外菜花等等都是醉人的盛景;至於錦江兩岸、小巷民居,奼紫嫣紅的隨處可見。夏日即可到青城山、邛崍山、天台山、九峰山避暑。秋天到米雅羅看紅葉。冬天到西嶺雪山玩雪、洗溫泉。
7、行走在成都的街頭,味覺還得抵擋街頭各色誘人的川味招牌。麻辣的滋味淌在舌尖,緋紅了臉,燙熱了心,讓人恨不得把整個成都都裝在肚子里。麻辣得意猶未盡,麻辣得流連忘返。而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那把一串青菜燙得又麻又辣又香的川妹子,她們的熱情、潑辣、勤勞、朴實,讓我彷彿回到了久別的家鄉,在品償自己的姐妹費盡心思做出的美味,在享受那濃濃的鄉情。還有街上絡繹不絕的美女自是抬頭便見,鶯鶯鳥語般的川音似繞梁的世外仙樂。
『貳』 贊美四川風景句子.
光禿禿的塬坡,龜裂的田地,沙漠真個是桑柘無葉土生煙呵!沙土,像炒得焦黃的炒麵,一邁步,便飛黃騰達濺得你半截褲管都是黃的,宛若穿了一雙高腰氈靴。行人嘴唇裂口、鼻腔出血、眼角被沙粒磨得干澀疼痛。抬頭望天,赤日炎炎,雲不見一絲,風不見一縷,乾熱烘烤著古銅色的身軀,那鹽漬的衣裳、浹背的汗水,彷彿發出滋滋的響聲。
『叄』 我考北大還是清華
當然是北大!
世界排名第14名.亞洲第一.
2008中國大學排行榜(1-100)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省市 類型 總分 科學研究 人才培養 綜合聲譽
1 北京大學 北京 綜合 100.00 96.33 100.00 100.00
2 清華大學 北京 理工 96.09 100.00 88.53 93.03
3 復旦大學 上海 綜合 57.45 53.94 57.8 65.15
4 浙江大學 浙江 綜合 52.14 51.72 50.50 52.30
5 南京大學 江蘇 綜合 45.61 44.64 44.78 46.12
6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綜合 42.84 45.83 36.66 51.18
7 武漢大學 湖北 綜合 41.30 42.04 37.91 47.79
8 吉林大學 吉林 綜合 37.27 35.06 37.78 39.94
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綜合 37.24 31.27 36.66 74.24
10 四川大學 四川 綜合 32.71 34.47 28.09 42.12
『肆』 在哪裡有姓巨的人物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天津武清,山東臨朐、魚台、昌樂、長青、齊河、青州、萊西、招遠,遼寧清原、建平,內蒙古烏海,山西太原、長治,陝西韓城、周至、扶風,甘肅酒泉、徽縣,青海樂都縣、城管鎮,福建建寧,廣東高要,四川通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
漢代有巨武,荊州刺史;宋代有巨光遠,嘉定進士;遼代有巨構,平穀人,橫海軍節度使;明代有巨敬、巨鯨,御史;清代有巨文彬,河南確山縣教諭。巨來,江蘇江寧人,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據說,巨子的後代中有一部分人為了表達對先輩的敬仰和緬懷便以巨為自己的姓氏,類似以官職為姓氏的類型。
『伍』 關於「四川」的名句有哪些
四川的酒,四川的菜,四川的小伙長得帥!
四川的人,四川的瓜,四川的美女人人誇!
巴中的美女,平昌的橋,樂山的風景一條條
九寨溝的景,成都的戲,巴州的帥哥講義氣!!
達洲的酒,黃果樹的泉,水林寺的才子是狀元!
斯連的香,粉壁的美,重慶的女人露大腿!
北川的田,康定的鹽,永山樑的男人會賺錢!
峨嵋的山,通江的江,宜賓的饅頭甜又香!
南江的桔,自貢的漢,廣元的將軍滿街串!
雅安的米,廬州的葯,內江的陶瓷呱呱 叫!
《巴蜀行吟》
蜀道難行蜀僧行,
蜀相開國蜀女傾。
治亂興亡多少事,
自有英雄唱大風。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書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
《天邊行》
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隴右河源不種田,
胡騎羌兵入巴蜀。洪濤滔天風拔木,前飛禿鶖後鴻鵠。
九度附書向洛陽,十年骨肉無消息。
《遊子》
巴蜀愁誰語,吳門興杳然。九江春草外,三峽暮帆前。
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蓬萊如可到,衰白問群仙。
《南鄉子 二闋四川道中作》
蜀道古來難。數日驅驅興已蘭。石棧天梯三百尺,危欄。應被旁人畫里看。兩握不曾乾。俯瞰飛流過石灘。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館青燈。
《漫興》 其二
關下險固憑三輔,隴右勾連接四川。
簇簇樓台懸日月,盈盈花草爛雲煙。
飈回海上沙飛雪,雨足江南水拍天。
可笑華山陳處士,風流文采卻貪眠。
《南鄉子 二闋四川道中作》曹伯啟
蜀道古來難。數日驅驅興已蘭。石棧天梯三百尺,危欄。應被旁人畫里看。兩握不曾乾。俯瞰飛流過石灘。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館青燈
《漫興 其二》王冕
關下險固憑三輔,隴右勾連接四川。
簇簇樓台懸日月,盈盈花草爛雲煙。
飈回海上沙飛雪,雨足江南水拍天。
可笑華山陳處士,風流文采卻貪眠。
《漫興 其四》王冕
四川聽雨化,三輔受風清。
但得公行道,何勞苦用兵?關山無阻礙,淮甸漸清平。
聞說招民義,銜哀事遠征。
《四川使宅有韋令公時孔雀存焉,暇日與諸公同》武元衡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動搖金翠尾,飛舞碧梧陰。
上客徹瑤瑟,美人傷蕙心。會因南國使,得放海雲深。
『陸』 尋找四川省通江縣的帥哥美女
樓主你好,人稱我為諾江鎮酒廠溝溝帥。
『柒』 鹿鳴山的四川通江縣鹿鳴山
鹿鳴山社區經過三百年的社會、經濟、生態演化,逐漸形成了具有社區本土特色的鄉土生態文化遺產,從物質和精神層面,展示了社區核心價值觀和核心文化追求軌跡。從物質層面檢視,社區留下了豐富而具地域特徵的建築(民居41處),凝固或代表所在時代的文化價值審美情趣,透射出社區群體藝術創造力,此外有祠堂、寺廟遺存,還有宣講堂、學館、文昌宮等多處文化遺跡供人憑吊,足以證明社區對精神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初步調查墓葬碑刻近千處,無論是規模,還是藝術水準,還是文化指向,陳列並見證了近三百年來,鄉土生死觀念與文化構建過程,折射出社區對生命存在意義的文化思考,超越現實的行動使人看到古人虔誠的信仰和超越力量,令人感動。社區有了「生命存在意義」自己的認識後,隨之形成了人生核心價值觀,追求生命的質量。社區的精英行動,超越「真善美」和「仁愛」一般行為,強化信仰的精神動力,將高尚追求植根於社區平凡的行動中,推動社區的互動。以此形成的社區公益、助貧扶弱、家族制度(鄉規民約)、文化娛樂、節孝仁義、敬畏自然、超越生命等精神,形成社區核心文化。 社區公益事業從道路、學校、祠堂、寺廟等修建,均體現了社區的集體行為。現在社區保存較為完整,鄉親們依然行走的四條石板路,足有29公里,這些道路都是社區的領袖們,帶領村民捐資修建的。社區形成了「有善則好,無施不樂,一切大功小善,雖未能獨成其美,而亦常勸其成功」的榮譽感,「升合有濟,所謂仁友善樂」所以一切大功小善,都是社區共同意識和共同追求。 社區遇見飢饉或災害年景,仗義疏財「軫念時艱,親理賑糶,鄉黨中絕無私議」的舉措,處理社區貧弱因災害暫時的困境應付自如。歷經幾百年已經形成「一簞之食勿吝,慈幼憐貧之衣,當施矜孤恤弱,隱人之惡成人之好,勿笑人之痴聾,勿嘲人之丑貌,勿謂小惡而輕為,勿見人短而興誚,勿因片善以圖功,勿惑異端而尤效,勿驕貧賤而諂富豪」的社區文化氛圍,被族人和鄉黨用制度寫進了鄉規民約,為社區所有社會組織責任所關注。 社區精神生活充分適應了社區自身的發展需求,對不同信仰和追求,都有充分包容和尊重,「三教」(儒、釋、道)並行,宗教成為社區的精神拐杖,「鳶魚亦在道之中聖佛飛鸞日月同」,「耄日樂參幾卷禪經,俗業幾除,俗緣盡了」。「願立堅固,常撐度世之舟,心發宏慈,隨指迷途之岸」。「崇事佛、道兩教」,「深靜好思,教養之多方,王言赫赫,原須身體力行」。種種思想和行為說明社區的精神宏富,有人生信仰和生命的獨特理解。「山下之人,以帝君之心為心,而帝君亦心乎山下人矣」,「善者堅善,惡者化惡,即隱寓成德之方,人心回而浩劫免,何難處險若夷,履危亦安哉」!文化信仰使社區形成了幾百年社區持續發展的文化根基,提升了社區的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從積極入世的角度,為社區培育了公平正義之精神。「主張公道,謗息蚍蜉,排解紛憂,端消雀鼠,不但不畏強,必思有以折其氣,不但不凌弱,必思有以扶其危。」並將傳統的「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思想,通過不同的文化場合,潛移默化的植根社區,「子孝矣,代父從賊而遇,女烈矣,罵賊斷袖而隕崖」,「領母命而一志勿違,讀鄰風而警心偕老;事正行端,順親敬灶」,形成了社區治理上的秩序境界,為宗族、社區文化精英成長,提供了人文思想。村裡職業文化工作者,承擔傳播「三教」文化要義的責任。如儒教重點是「禮、樂、秩序」,鄉村紅白喜事的禮儀,包括三真九叩、出堂禮、對靈三獻,講究蓋棺定論。即是追薦故人,教化生者向善懷仁;釋教重在超度和追薦亡人,根據情況有三天三夜、五天五夜、七天七夜、九天九夜的佛事活動,讓生者有生命的宇宙觀,正確對待生命和信仰;道教重在扶正驅邪,堅信正義與剛直,養浩然正氣。常有的箴言:「天條雖嚴,天心固有昊生之德;雷發擊眾,雷令不加悔罪之人」。因此,活躍在鄉村的文化人除宣講聖諭外,還有專事沖突調解的「鄉約人」。此外,社區還通過不同的文化活動,如圍鼓(大眾娛樂)、學校教育、宣講堂(專門教育)、聖諭壇(宗教)等形式,倡導社區人生價值觀(信仰與超越)、核心文化(扶貧助弱,保護風水、公平正義),通過社區的行動驗證和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達到鄉土文化傳承效果。
通江縣瓦室鎮鹿鳴山村保存完整的川北民居極具傳統特色40多套,具有文化特色的墓碑近千座,有寺廟、祠堂、學館等遺址多處,社區保存了豐富的匾額、文房四寶、記事碑刻等文物。此外,社區歷史上名人賢士薈萃,初步統計有4位進士、4位舉人、近百位秀才儒生,其中有4位知縣、1位知府、1位巡撫、1位學政、1位刑部主事,社區出現過歷史少有的文化繁榮景象,實為「秦巴文化第一村」。 鹿鳴山鄉土生態文化遺產,是社區三百年的積累與承傳,是本土優秀文化的代表。 靈山寶地----鹿鳴山
在河南南陽盆地南召縣的東部,雲陽鎮北面二公里處有一座山。相傳西漢末年王莽帶兵追趕劉秀是,劉秀逃之此山夜宿,五更聞鹿鳴而驚醒,得以避難。後來,劉秀做了光武皇帝,就下詔封此山為「鹿鳴山」。
鹿鳴山,山巒峻秀,奇峰陡立。美麗的鴨河和雞河從東面,西面繞山而過,山水相連,綠樹成蔭,環境優美,風景宜人,素有「鹿鳴聳翠」之譽。
山腳下有祖師殿三間。沿祖師殿西邊,順山間小路望上,行至半山腰,又有靈宮殿三間。再往上有一丈多高的石砌牌坊字座,名曰「南天門」。經南天門到山頂,便是真武廟。廟前建塔一座,三層六角,高一丈多。廟東北面有一塊長9尺,寬6尺,石面一角斷裂的平面大石,叫「劉秀床」,鄉親們傳說這是當年劉秀躲避王莽追兵在鹿鳴山夜宿睡過的石頭,王莽趕至此處,石尚有餘溫,故怒斷此石。北面半山處有一石洞,自上而下,曲曲折折,忽明忽暗,有兩丈多深,俗稱蛤蟆洞。
每逢農歷三月三,山腳下的祖師殿前都有一次盛大的廟會。每當廟會之際,十里八鄉的鄉親們扶老攜幼,雲集廟前,他們帶來山貨,葯材,竹木和手工藝品,在這里交易。還有說書唱戲,歌舞表演,玩魔術雜耍的,熱鬧非凡。
鹿鳴山物產豐富,山上遍布花崗斑岩,鈣質片岩,蛙質灰岩,石英片岩及大理石等。尤其是鹿鳴山西北部,黃綠色大理石和紫灰色大利石藏量豐富,塊度大,花紋美觀,具有一定的開采價值。
鹿鳴山景美物豐,真是南陽盆地的一塊靈山寶地。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城西的衢江西岸,山因傳說聞名。
相傳,古時常有仙鹿行跡於崖間林中,遊人時聞其聲,故名。山上舊有「項王廟」、「東岳廟」、「鍾靈閣」,北面隔江還有「普同塔」,東望衢州三塔一一清晰可見,俱毀;光緒七年(1881年)建有「鹿鳴寺」,每歲九月,善男信女雲集於此,香火鼎盛。山脊建有「登高亭」,為遊客眺覽之處。
明衢州太守瞿溥趙姬葬於山麓。民國《衢縣·碑碣志》記載:趙姬,廣陵人,嫻雅知禮,聰慧過人,絕色佳麗,喜鼓琴,曉音律,弈棋樗蒲皆清通,而奏《琵琶十八拍》卓絕一時。墓旁有清泉,名「岑川泉」,水從石縫流出,聲如琵琶,凄愴斷腸,催人淚下,昔刻有「天開一水」四字。今有保衛東跡渡大橋民警因在洪水中搶救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而犧牲的五烈士墓在此山。
住在衢州的人都知道,衢江的西岸有座鹿鳴山。可是,知之由來的人卻甚少。
現在的鹿鳴山,實在是有其名而無其實了。除了土坡邊上的村落和土坡上的桔林之外,絲毫也看不到山的影子。時變景遷,滄海桑田,幾百年的光陰硬是把一座山給磨平了。
古時的鹿鳴山自然不是現在的樣子。那時山上是林木蔥郁,清流涓涓,杜鵑野菊,蝶飛燕翔。而它之所以稱之為鹿鳴山,還須從明代嘉靖年間說起。
那時候,府山的郡衙之西有座廟叫做東岳廟,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嘉靖十八年(1539),衢州府節度推官劉初泉就在這座廟的廢址上修建了孔氏家塾,以教孔氏子孫。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5),府衙有吏夜夢東岳神對他說:「謁庠生應,大有登壟望氣,應在瀫水以西。」當時的衢州知府是無錫人鄭伯興。他以為東岳神明示應在河西為之建廟,便帶人前往踏勘。他們西渡瀫水,從大路口漸入。發現該處山巒環秀如堡,中間約二畝有餘的平地上有幾間房屋。一打聽,方知是衢城南街劉棟的莊子。劉棟聽說知府要在此建東岳廟,就把該處的土地房屋全都捐了出來。地點選好了,鄭知府便令即刻動工。第二年,東岳廟建成。其大殿五楹,祀神像於殿中;東西兩廡各三楹,左為觀音堂,右為香客流連之處;前殿五楹。山門之前的石谷突涌清泉,泉水甘甜清冽,取名為「岑川泉」。在建廟的日子裡,工匠們常聞雙鹿呦呦鳴於山岡,於是便把此山稱之為「鹿鳴山」。鹿鳴山岡巒秀滌,修竹蒼松掩映東岳廟,在此處「望城中雉堞煙火,如列幾案。有泉清冽,人爭汲取之」(鄭永禧語)。泉從石罅中流出,石罅上方刻有「天開一水」四字。由此,這里成了城裡人游宴眺覽之所。
文人學士到鹿鳴山多了,詩詞歌賦中自然也就有了鹿鳴山的大名。明代徐應秋寫道:「西風激宕一城秋,與客題襟上此樓;桕葉遠空翻舞蝶,布帆斜日亂輕鷗;揮杯繞坐霞生頰,落帽高歌雪滿頭;不負青山真我輩,相呼得食鹿呦呦。」清代里人鄭桂東寫道:「一笑忘城市,翩然出郭行;層樓寒翠鎖,小院午陰清;葉落無僧掃,詩成向佛呈;重來同瀹茗,歸路夕陽明。」然而,真正讓鹿鳴山出名的還緣於另外的一件事。
明代萬曆四十五年(1617),達州進士瞿溥受皇命到衢州任知府。瞿溥租舟南下,舟過廣陵(今揚州),結識了一趙氏女子,兩情相悅,即納之為側室,攜其來到衢州任上。據瞿溥《姬廣陵趙氏墓碑記》雲,趙「氏行四,閑雅且都克嫻禮節,聰慧過人,善鼓琴,曉音律,弈棋樗蒲皆精通,而奏琵琶十八拍卓絕一時,其女紅工巧則緒余也。廣陵固多佳麗,而此出類拔萃者矣。」然而,佳人薄命,「侍予二年有奇,計生辰未滿十八,不幸早殀。」趙氏早逝,瞿溥自是痛不欲生,本「欲以歸殯彼里,而適寒,冰堅合河閘為梗,因卜葬於鹿鳴山麓。」之所以安葬趙氏於鹿鳴山,是因為「氏之偕予入衢也,見衢水澄清,喜曰:『碧水如斯邦水』」。「命婢女挹水於盤,舉以自照,玩閱自怡者久之。又於舟中牖隙窺山巒聳秀」,認為此處可稱「維揚勝概」。此處既然似同揚州,安葬趙氏於此,即是讓她回到了故里。
趙氏安葬於鹿鳴山之後,繞墓植梅,故趙氏墓又名梅花墓。明清兩代,憑吊趙姬的文人學士就多了。他們常常結伴前往鹿鳴山,拍節詩賦,抒發對廣陵美女趙氏的仰慕之情。如汪致高寫道:「環佩難招倩女魂,欲尋香躅已無痕;可憐剩得殘碑在,讀罷秋風冷寺門。」朱鬯寫道:「美人黃土總無聊,不許閑人拾翠翹;門外青山空鬢影,岸邊芳草尚裙腰;蝶花拍盡歌全歇,鵑血啼殘恨未消;莫似西陵松柏路,誤將蘇小向南朝。」 現在的鹿鳴山既無東岳廟,亦無梅花墓,當然已全然不是往年的樣子了。
現在,衢江彼岸的西區正在興建新城,也規劃了不少供市民休憩遊玩之處。
『捌』 帥哥美女們,,幫我查下快遞dh611789991cs現在到北京了嗎,,,著急,,跪謝了
EH611789991CS
您的郵件於 2010-12-10 16:26:16 離開 巴中市 處理中心。
處 理 時 間 處 理 地 點 郵 件 狀 態
2010-12-08 15:07:00 通江縣三溪郵政代辦所 收寄
2010-12-09 17:32:52 通江縣郵政局 到達處理中心,來自通江縣三溪郵政代辦所
2010-12-09 18:30:01 通江縣郵政局 離開處理中心,發往巴中市
2010-12-10 15:26:51 巴中市 到達處理中心,來自通江縣郵政局
2010-12-10 16:26:16 巴中市 離開處理中心,發往成都市特快
『玖』 抗震救災小英雄故事
為救同學斷臂的白樂瀟。白樂瀟是一位12歲的女孩。地震發生時,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門卡住,為了讓後面的同學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斷了。同學得救了,她卻從此失去了一條手臂。這位捨己救人的小姑娘,人們把她稱為「小英雄「。
「敬禮娃娃郎錚「。在汶川地震發生十多個小時後,一位滿臉是血的北川男孩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准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擔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禮感恩的舉動,讓無數的人深受感動。他的名字叫郎錚。目前正在接受治療。郎錚對照顧他的解放軍某部的醫護人員說:「我也要當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當溫總理到醫院去看望小郎錚時,他給溫總理也敬了個隊禮。目前,很多網友推薦他做奧運火矩手。同時,也尊稱他為「敬禮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