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美女 > 魚鱗紋發型圖片男生帥氣

魚鱗紋發型圖片男生帥氣

發布時間:2023-03-30 22:31:06

⑴ 什麼是魚鱗紋

樓主問的是不是木頭里的,小葉紫檀的木紋有的有魚鱗紋

⑵ 扎染魚鱗紋的寓意

魚鱗紋用一片片的魚鱗累積成兄早三角形鎮塵沒,相互交錯,象徵御納大地。鱗是用來保護自身的,所隱藏的寓意是除魔,護身,

⑶ 唐朝時期男子發式是什麼

唐代的冠帽制度

(一)襆頭
秦漢時期華夏地區身份高貴的人,男子二十而冠,戴的是冠帽,身份卑賤的人戴幘,幘本是一種包頭布,用以束發。在關西秦晉一帶稱為絡頭,南楚湖 湘一帶稱為帕頭,河北趙魏之間稱為幧頭,說或稱之為陌頭。使用時就是用一塊巾布從後腦向前把發髻捆住,在前額打結,使巾布兩角翹在前額作自然的裝飾,這在 當時青年男子中間,認為是一種美的打扮,所以樂府詩《日出東南隅行》有「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之句。東漢以來有些有身份的人士,則用較完整的幅巾包 頭。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將幅巾戴法加以規范化,並以皂紗為之,作為常服。《北周書?武帝紀》說,「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折角巾就是將幅巾疊起一角從前額 向後包復,將兩角置於腦後打結,所餘一角自然垂於腦後,就像現在有些女子包頭巾的包法。但在陝西三原隋孝和墓、湖南湘陰隋墓、河南安陽馬家墳201號隋墓 出土的陶俑,頭上所裹幅巾,有兩角於腦後打結自然下垂如帶狀,另兩角則回到頂上打成結子作裝飾,這種形式就成為初期的襆頭了。宋代俞琰《席上腐談》卷上, 說:「周武帝所制(襆頭)不過如今之結巾,就垂兩角,初無帶。」正與上述的情況相符。更進一步的襆頭是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所說:「襆頭一謂之四腳,及四 帶也,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襆頭為什麼要在四角接上帶子呢,原因是先前的襆頭戴在頭上,頂是平而起褶的,四角接上帶子,兩角在腦 後打成結後自然飄垂可成為裝飾,另兩角反到前面攀住發髻,可以使之隆起而增加美觀。武漢東湖岳家嘴隋墓出土陶俑的襆頭,已可見到發髻隆起的外觀。到了唐 代,社會上流行高冠峨髻的風尚,所以又在襆頭內襯以巾子(一種薄而硬的帽子坯架),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五「襆頭之下別施巾;象古冠下之幘也。」宋郭若 虛《圖畫見聞志》卷一「巾子裹於襆頭之內。」這種巾子1964年已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中發現,就是一種帽坯架,它可以決定襆頭的造型,開始是平頭小 樣,《舊唐書?輿服志》談到唐高祖武德時期流行「平頭小樣巾」。以後襆頭造型不斷變化,武則天賜朝貴臣內高頭巾子,又稱為「武家諸王樣」。唐中宗賜給百官 英王踣(bó箔,仆倒)樣巾,式樣高踣而前傾,這種式樣與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所用巾子「魏王踣」相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賜供奉官及諸司長官 羅頭巾及官樣巾子,又稱官樣圓頭巾子。這些襆頭式樣,在出土唐代陶俑和人物畫中都可找到。如西安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壽墓壁畫、咸陽底張灣貞觀十六 年(公元642年)獨孤開遠墓出土陶俑的襆頭,頂部較低矮,裡面襯的可能就是平頭小樣巾。禮泉馬寨村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鄭仁泰墓及西安羊頭鎮總章元 年李爽墓出土陶俑,襆頭頂部增高,似襯高頭巾子。高而前踣的式樣,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戴令言墓出土陶俑中可以見到。天寶年間襆頭頂部像兩個圓球, 該式樣在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豆盧建墓出土陶俑身上也能見到。到晚唐時期,巾子造型變直變尖。至於包裹巾子的襆頭,唐以前用繒絹,唐代改用黑色薄質 羅、紗,並且有專門做襆頭用的薄質襆頭羅、襆頭紗。
襆頭系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襆頭腳,開始稱為「垂腳」或「軟腳」。後來兩根垂在腦後的帶子加長,打結後可作裝飾,稱為「長腳羅襆頭」。神龍 二年(公元706年)章懷太子李賢墓石槨線雕人物中有這種形象。唐神龍年間(公元705年至706年)襆頭所垂兩腳形狀變成或圓或闊,並在周邊用絲弦或銅 絲、鐵絲作骨,襯以紙絹,這種襆頭腳就是能夠翹起的硬腳,稱為翹腳襆頭。到五代時,翹腳襆頭廣泛流行,《雲麓漫鈔》說「五代帝王多裹朝天襆頭,二腳上翹, 四方僭位之主,各創新樣,或翹上而反折於下,或如團扇,焦葉之狀,合把於前。偽孟蜀(公元934年至960年,後蜀)始以采漆紗為之,湖南馬希范二角左右 長尺余,謂之龍角。至劉漢祖(公元917年至974年,南漢)始仕晉為並州衙役,裹襆頭左右長尺余,橫直之,不復上翹,迄今不改。」文中開始把襆頭腳改稱 襆頭角,這種兩只長角橫直平展的襆頭,叫作展角襆頭,展角並不固定在襆頭上,可以隨時裝卸。
襆頭起初由一塊民間的包頭布逐步演變成襯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前後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最後形成帽身端莊豐滿,展角於動勢中擴 大視覺空間,使虛實動靜結合,於平衡中求變化,脫戴方便,華貴而又活潑的華夏民族冠帽,因此,它能歷久不變,一直流行到17世紀的明末清初,才被滿式冠帽 所取代。明丘浚《大學衍義補》胡寅注指出,「古者賓、祭、喪、燕、戎事,冠各有宜。紗襆既行,諸冠盡廢。稽之法象,果何所側?求之意義,果何所據?」襆頭 從民間實用的包頭布起步,它的流行,沒有法象作什麼根據,也沒有什麼牽強的寓意,而它在中華服飾史中存在的時間竟那麼悠長,這對於發掘民族服飾文化演變的 規律,是能夠從中獲得啟發的。
(二)進賢冠
進賢冠也是中華服飾藝術史上重要的冠式,在漢代已頗流行,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戴進賢冠,魏晉南北朝繼之,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有重要地位,但其 形式也在變化之中,到明朝演變為梁冠。古代禮制講進賢冠,常說它前高7寸,後高3寸,長8寸。這里的長是指帽梁的長,與前高7寸,後高3寸的帽緣相接,就 成為前高後低的斜勢,形成前方突出一個銳角的斜俎形,稱為"展筒"。展筒的兩側和中間是透空的。在西漢,這種冠帽只罩套在頭頂的發髻上,用帽頍系於頜下以 固定之,戴上之後並不牢固。東漢時期在冠帽下面加平上幘,等於在冠下加了帽座。幘在古時本是勞動人民用來紮裹頭發不使散亂所用,兩端有帶子可以從頭上系於 頜下。秦時武士用赤帕裹頭,從前額向後腦包裹時疊出一條裝飾邊,稱為"顏題"。西漢時戴幘並不把頭頂全包住,因為幘也常是空頂的。據《續漢書?輿服志》記 載,公元前48年劉?#93;(shì音是)當皇帝(即漢元帝),因他的額上有壯發,常戴幘以為掩護,群臣仿之。這時的幘質料和做工當然就講究起來。到公元9年王 莽篡漢,他頭頂禿發,故把軟幘襯裱使之硬挺,將頂部升高作成介字形的帽"屋",這樣可以把禿頂掩住,這種有介字形帽屋的幘就是"介幘"。《續漢書?五行 志》說延熹年間(公元158年至166年),"京師幘顏短耳長",就是前低後高的式樣。《續漢書?輿服志》又說魏孝文帝(公元471年至500年)時,又 把顏題增高、顏題延長到後腦部位時再升高立起,使兩邊縫接處豎立成三角形尖耳狀,稱之為"耳",在耳的下方即帽圈的後面縫上披幅,名為"收"。東漢的進賢 冠可說是展筒與介幘結合的冠式。從出土人物雕塑和繪畫資料來看,晉代的進賢冠,冠耳已急劇升高,其高度與展筒的最高點相齊,展筒外廓由原來的〓形變化成∧ 形,及至唐代,冠耳逐漸擴大並由尖角形變成圓弧形,而展筒則逐漸降低縮小,把介幘的屋與進賢冠的展筒融成一體,形成一種由顏題、帽屋及帽耳組合的新冠帽, 即唐代的平巾幘。
(三)平巾幘和武弁
平巾幘是和介幘、平上幘一個系統的首服。幘本是古時一般人裹在額頭上的布。王莽時做成有硬挺的頂部,可以覆罩整個頭部,接著出現了頂部呈介字 形屋頂的幘,是為介幘。此外,東漢時用一種平頂的幘作戴冠時的襯墊物,稱為平巾幘。西晉末年,出現了一種前面呈半圓形平頂,後面升起呈斜坡形尖突,戴時不 能覆蓋整個頭頂,只能罩住發髻的小冠,就是平巾幘(也稱小冠)。《宋書?五行志》講到晉末輿台所戴的平巾幘很小,而衣裳博大,成為風流時尚。《隋書?煬帝 紀》說大業二年規定,隋朝武官戴平巾幘、穿袴褶《隋書?禮儀志》說平巾幘就是把武弁施以笄導。河南安陽隋張盛墓出土瓷俑,手按儀刀,著〓襠甲,頭戴平巾 幘,是寶貴的形象資料,可知這時武弁和平巾幘是同一種冠式。唐代的平巾幘,幘身加大,幘後部的耳升高向外擴大,從正面角度看外廓像一個元寶的剖面,它與大 袖襦、大口褲、蹲襠鎧配套,腳踏高頭履,儀態威嚴。陝西禮泉唐李貞墓、陝西咸陽唐豆盧建墓出土陶俑,均有這種冠式和服飾打扮。其後更進一步增加紋樣,同時 幘身中間的方形屋消失,變為弧狀,如西安唐蘇思勖墓門線雕武士所戴,形式漸與進德冠相近。
(四)籠冠與貂、蟬
漢代的武弁大冠,是古代形如覆杯、前高後銳,以白鹿皮所做的弁和幘的復合體。但漢代武弁大冠不用鹿皮製作,而用很細的繐(細紗)製作,作好後 再塗以漆,內襯赤幘。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與甘肅武威磨嘴子62號新莽墓均曾出土漆〓紗弁,這種冠式在沂南東漢畫像石墓門橫額上也可見到。咸陽楊家灣 西漢墓從葬坑出土的戴弁陶俑,弁下有幘,也就是武弁大冠。西漢時武官一般不戴金屬的胄,而戴武弁大冠,東漢時,武士多穿甲胄而不戴武弁大冠,但出現了籠 冠,就是以一個籠狀的硬殼套在幘上,從造型看,是漢代武弁大冠的發展。南北朝戴籠冠的人物,在《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北朝各石窟禮佛圖、供養人像, 陶俑中都可見到。隋代的籠冠,外廓上下平齊,左右為略帶外展的弧線,接近一個長方形。唐貞觀(公元627年至649年)到景雲(公元710年至711年) 間的籠冠,外罩呈梯形,唐籠冠造型吸收進賢冠的特點而趨華麗,漸與通天冠、梁冠中的某些裝飾靠攏,最後演變為籠巾。
漢代中常侍所戴武弁大冠,有黃金璫附蟬及貂尾的裝飾。晉與十六國時期的金璫附蟬,據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及甘肅敦煌前涼汜心容墓,遼寧北票北燕 馮素弗墓等處出土實物,都是在金片上鏤出蟬形,再焊上金粟珠。北燕馮素弗墓出土的金蟬,蟬形與幾何紋組合鏤雕成一個裝飾牌,蟬目用灰石珠鑲嵌,背面再焊上 一片大小形狀相管金片,這金片就是所謂"金璫"吧。《隋書?禮儀志》引董巴《輿服志》說:"內常侍右貂、金璫、銀附蟬",則隋代蟬紋應該是用銀製作的。簪 貂尾的圖像,在敦煌莫高窟235窟唐垂拱二年壁畫,湖北鄖縣李欣墓壁畫中均有發現,但都是將貂尾直接插在平巾幘上的,平巾幘外未罩籠冠。在籠冠上插貂尾的 形象在北魏孝昌三年寧氏石室線雕人物中也有發現。到了宋代,不再簪貂尾而用雉尾代替,元明時期改插鵬羽。
(五)鶡冠
鶡冠在戰國秦漢時期已經作為武官的冠帽,在洛陽金村出土戰國金銀銅鏡上已有騎馬執劍身披甲衣,頭上戴弁,弁上插雙鶡尾的人物形象,西漢磚刻騎 射人物也有於武弁上插雙鶡尾的。山東嘉祥武氏祠東漢畫像石孔子弟子圖中的子路,於平上幘上戴一種雄雞冠,為勇士冠。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 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的記載相符。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的武士頭戴鶡冠,鶡鳥棲於冠頂,而唐代的鶡冠陶俑,把冠耳變作兩只鳥翅形,而鶡 鳥自冠前頂部作展翅俯沖的姿勢,頗為華貴生動,鶡的造型似雀。冠頂飾鷹的金冠,1972年在內蒙古杭錦旗戰國時期匈奴墓已有出土。
(六)通天冠與進德冠
通天冠是級位最高的冠帽,在山東嘉祥東漢武氏祠畫像石刻有身份榜題的王慶忌、吳王、韓王、夏桀等人物,頭上所戴都應是通天冠,其形狀與漢畫中 的進賢冠結構相同,不同的只是展筒的前壁,進賢冠是前壁與帽梁接合,構成尖角。通天冠的前壁比帽梁頂端更高出一截,顯得巍峨突出。學術界認為通天冠正前方 高出的這塊前壁就是金博山,《隋書?禮儀志》稱它為"前有高山",故通天冠又叫作高山冠。金博山向前傾斜,上面飾有蟬紋。唐代的通天冠,據新疆伯茲克利石 窟盛唐壁畫和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卷首畫所畫,其特點之一是顏題成為很規范的帽圈形。其二是整個帽身向後旋轉傾斜而不是向 前傾斜。其三是冠前的金博山縮小成圭形,上飾王字或附蟬。其四是在冠上飾有珠玉裝飾。其五是帽身飾有等距離的直線紋,就是通天冠的梁數《舊唐書?輿服志》 說通天冠有十二首,唐?王涇《大唐郊祀錄》卷三說十二首是天的大數,大概是應在12個月份的數字,也就是通天冠有12根梁。《新唐書?輿服志》說通天冠有 24梁,這大概是晚唐時的制度。拿唐代的通天冠與漢代的通天冠相比,則漢時古樸簡陋,而唐代則變成十分華麗了。唐代通天冠的基本造型,與宋明一脈相承。進 德冠比通天冠略次,但造型也很華貴,為重臣所戴。

(一)發飾
1.假髻
隋唐五代婦女盛行高髻,不僅以假發補充,而且還像漢代巾幗那樣做成脫戴很方便的假髻,稱為「義髻」《唐書?五行志》:「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 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楊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時人為之語曰:「義髻拖河裡,黃裙逐水流。」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張雄夫 婦墓出土一件木胎外塗黑漆的義髻,其底部小孔留有金屬簪的銹跡,此墓出土女俑頭上髻式與此相同,上繪精緻花紋。該地唐墓出土一件紙胎塗漆描花的頭飾,與峨 髻相近,南京南唐二陵俑也戴此種頭飾,惟沒有繁縟的花紋,出土時稱為紙冠,也可能為義髻之一種。此外回鶻髻也是假髻,巾子則是襯墊頭發所用。
2.發釵
隋代發釵作雙股形,有的一股長一股短,以利方便插戴,湖南長沙隋墓曾出土銀質鑲玉的發釵,釵首作花朵形,名為釵朵。中晚唐以後,安插發髻的發 釵釵首花飾簡單,另有專供裝飾用的發釵,釵首花飾近於鬢花。晚唐適應高髻的實用出現長達30厘米至40厘米的長釵,僅江蘇丹徒就出土700多件,陝西西 安、浙江長興等地也有發現。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長37厘米,釵頭有鏤空的雙鳳及卷草紋。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 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 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簪
五代時用細金絲盤花,1956年安徽合肥西郊出土一批南唐保大年間的金首飾中,有一件雙蝶花鈿簪,用金絲盤成兩只相向飛舞的蝴蝶,兩翅滿鑲黃色琥珀。
4.步搖簪
唐代貴婦簪步搖,陝西西安韋泂墓壁畫,陝西乾縣李重潤墓石刻都有插步搖簪的人物形象。《楊妃外傳》說唐玄宗叫人從麗水取最上等的鎮庫紫磨金, 琢成步搖親自給楊貴妃插於鬢上。「雲鬢花顏金步搖」,是唐詩人對楊貴妃的描寫。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間墓出土1件金鑲玉長28厘米的步搖,上端像雙翅展 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其下分垂珠玉串飾。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
5.梳篦和寶釵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繪畫如張萱《搗練圖》、周昉《紈扇仕 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搗練圖》所畫插梳方法,有單插於前額、單插於髻後、分插左右頂側等形式。《紈扇仕女圖》仕女插梳方法有單 插於額頂、在額頂上下對插兩梳及對插三梳等形式。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盛唐供養人樂廷瑰夫人花梳插於右前額,旁插鳳步搖簪,頭頂步搖風冠。至晚唐、五代, 頭上插的梳篦越來越多,有多到十來把的。榆林窟五代女供養人壁畫曹議金眷屬頭上都插有6把梳篦,金銀花釵,金鈿花及珠玉項鏈。元稹《恨妝成》:「滿頭行小 梳,當面施圓靨」。王建《宮詞》:「歸來別施一頭梳。」正說明這種插梳風尚。漢代梳多為馬蹄形,唐代把造型拉長成月牙形,五代以後,梳背變成壓扁的梯形, 宋仁宗時,髻高有至三尺,白角梳長一尺二寸的。隋唐五代作為頭飾的梳篦常用金、銀、銅製作,上飾精細的花紋,湖南長沙南門紙園沖唐墓出土銅梳已殘,背上有 清晰的紋飾,作雙鳥徘徊旋飛。江蘇揚州三元路唐墓出土金鏨花櫛,高12.5厘米,背部半圓形,中央刻鏤卷草花葉和一對飛天,其中一個吹笙,一個持拍板,四 周繞以聯珠紋,鏤空魚鱗紋及纏枝梅花與蝴蝶相間,極為華麗。

⑷ 什麼是魚鱗皮膚圖片

由於魚鱗病的根源在基因,屬遺傳性疾病,目前尚不可能根治。

1、研究表明,魚鱗病患者血清中維生素A的含量明顯低於正常人,他們的機體對維生素A的利用有先天性缺陷。因此,建議患有此類病的患者日常可適當補充維生素A,比如,可口服或肌肉注射維生素A,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一般可以在飯後服,但要注意別服用過量。還可外用尿素霜、魚肝油軟膏、∝-羥基酸、50%的丙二醇溶液等增加皮膚水合程度,用維A酸外用制劑或鈣鉑三軟膏等可改善角化程度,減少鱗屑。

2、平時應多注意護理,正確的護理可使皮膚得到很好的改善,可用凝甫集魚鱗皮膚霜進行護理,能有效修復和改善魚鱗病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鱗屑,淡化魚鱗紋路。對魚鱗皮膚和蛇皮膚具有很好的作用。

3、經常要保持心情的舒暢,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太疲勞,工作壓力不要太大,不要過分緊張、激動、壓抑、急躁等;平時生活中盡量少接觸有刺激性的東西,如:香皂、洗衣粉、染發劑等化學葯物。

4、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是本病的一大誘發因素,應盡可能避免感冒、扁桃體炎、咽炎的發生。一旦發生感染應積極對症治療,以免加重病情。

⑸ 唐朝時期男子發式

唐代的冠帽制度

(一)襆頭
秦漢時期華夏地區身份高貴的人,男子二十而冠,戴的是冠帽,身份卑賤的人戴幘,幘本是一種包頭布,用以束發。在關西秦晉一帶稱為絡頭,南楚湖 湘一帶稱為帕頭,河北趙魏之間稱為幧頭,說或稱之為陌頭。使用時就是用一塊巾布從後腦向前把發髻捆住,在前額打結,使巾布兩角翹在前額作自然的裝飾,這在 當時青年男子中間,認為是一種美的打扮,所以樂府詩《日出東南隅行》有「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之句。東漢以來有些有身份的人士,則用較完整的幅巾包 頭。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將幅巾戴法加以規范化,並以皂紗為之,作為常服。《北周書?武帝紀》說,「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折角巾就是將幅巾疊起一角從前額 向後包復,將兩角置於腦後打結,所余晌鬧尺一角自然垂於腦後,就像現在有些女子包頭巾的包法。但在陝西三原隋孝和墓、湖南湘陰隋墓、河南安陽馬家墳201號隋墓 出土的陶俑,頭上所裹幅巾,有兩角於腦後打結自然下垂如帶狀,另兩角則回到頂上打成結子作裝飾,這種形式就成為初期的襆頭了。宋代俞琰《席上腐談》卷上, 說:「周武帝所制(襆頭)不過如今之結巾,就垂兩角,初無帶。」正與上述的情況相符。更進一步的襆頭是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所說:「襆頭一謂之四腳,及四 帶也,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襆頭為什麼要在四角接上帶子呢,原因是先前的襆頭戴在頭上,頂是平而起褶的,四角接上帶子,兩角在腦 後打成結後自然飄垂可成為裝飾,另兩角反到前面攀住發髻,可以使之隆起而增加美觀。武漢東湖岳家嘴隋墓出土陶俑的襆頭,已可見到發髻隆起的外觀。到了唐 代,社會上流行高冠峨髻的風尚,所以又在襆頭內襯以巾子(一種薄而硬的帽子坯架),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五「襆頭之下別施巾;象古冠下之幘也。」宋郭若 虛《圖畫見聞志》卷一「巾子裹於襆頭之內。」這種巾子1964年已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中發現,就是一種帽坯架,它可以決定襆頭的造型,開始是平頭小 樣,《舊唐書?輿服志》談到唐高祖武德時期流行「平頭小樣巾」。以後襆頭造型不斷變化,武則天賜朝貴臣內高頭巾子,又稱為「武家諸王樣」。唐中宗賜給百官 英王踣(bó箔,仆倒)樣巾,式樣高踣而前傾,這種式樣與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所用巾子「魏王踣」相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賜供奉官及諸司長官 羅頭巾及官樣巾子,又稱官樣圓頭巾子。這些襆頭式樣,在出土唐代陶俑和人物畫中都可找到。如西安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壽墓壁畫、咸陽底張灣貞觀十六 年(公元642年)獨孤開遠墓出土陶俑的襆頭,頂部較低矮,裡面襯的可能就是平頭小樣巾。禮泉馬寨村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鄭仁泰墓及西安羊頭鎮總章元 年李爽墓出土陶俑,襆頭頂部增高,似襯高頭巾子。高而前踣的式樣,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戴令言墓出土陶俑中可以見到。天寶年間襆頭頂部像兩個圓球, 該式樣在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豆盧建墓出土陶俑身上也能見到。到晚唐時期,巾子造型變直變尖。至於包裹巾子的襆頭,唐以前用繒絹,唐代改用黑色薄質 羅、紗,並且有專門做襆頭用的薄質襆頭羅、襆頭紗。
襆頭系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襆頭腳,開始稱為「垂腳」或「軟腳」。後來兩根垂在腦後的帶子加長,打結後可作裝飾,稱為「長腳羅襆頭」。神龍 二年(公元706年)章懷太子李賢墓石槨線雕人物中有宴高這種形象。唐神龍年間(公元705年至706年)襆頭所垂兩腳形狀變成或圓或闊,並在周邊用絲弦或銅 絲、鐵絲作骨,襯以紙絹,這種襆頭腳就是能夠翹起的硬腳,稱為翹腳襆頭。到五代時,翹腳襆頭廣泛流行,《雲麓漫鈔》說「五代帝王多裹朝天襆頭,二腳上翹, 四方僭位之主,各創新樣,或翹上而反折於下,或如團扇,焦葉之狀,合把於前。偽孟蜀(公元934年至960年,後蜀)始以采漆紗為之,湖南馬希范二角左右 長尺余,謂之龍角。至劉彎汪漢祖(公元917年至974年,南漢)始仕晉為並州衙役,裹襆頭左右長尺余,橫直之,不復上翹,迄今不改。」文中開始把襆頭腳改稱 襆頭角,這種兩只長角橫直平展的襆頭,叫作展角襆頭,展角並不固定在襆頭上,可以隨時裝卸。
襆頭起初由一塊民間的包頭布逐步演變成襯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角的完美造型,前後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最後形成帽身端莊豐滿,展角於動勢中擴 大視覺空間,使虛實動靜結合,於平衡中求變化,脫戴方便,華貴而又活潑的華夏民族冠帽,因此,它能歷久不變,一直流行到17世紀的明末清初,才被滿式冠帽 所取代。明丘浚《大學衍義補》胡寅注指出,「古者賓、祭、喪、燕、戎事,冠各有宜。紗襆既行,諸冠盡廢。稽之法象,果何所側?求之意義,果何所據?」襆頭 從民間實用的包頭布起步,它的流行,沒有法象作什麼根據,也沒有什麼牽強的寓意,而它在中華服飾史中存在的時間竟那麼悠長,這對於發掘民族服飾文化演變的 規律,是能夠從中獲得啟發的。
(二)進賢冠
進賢冠也是中華服飾藝術史上重要的冠式,在漢代已頗流行,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戴進賢冠,魏晉南北朝繼之,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有重要地位,但其 形式也在變化之中,到明朝演變為梁冠。古代禮制講進賢冠,常說它前高7寸,後高3寸,長8寸。這里的長是指帽梁的長,與前高7寸,後高3寸的帽緣相接,就 成為前高後低的斜勢,形成前方突出一個銳角的斜俎形,稱為"展筒"。展筒的兩側和中間是透空的。在西漢,這種冠帽只罩套在頭頂的發髻上,用帽頍系於頜下以 固定之,戴上之後並不牢固。東漢時期在冠帽下面加平上幘,等於在冠下加了帽座。幘在古時本是勞動人民用來紮裹頭發不使散亂所用,兩端有帶子可以從頭上系於 頜下。秦時武士用赤帕裹頭,從前額向後腦包裹時疊出一條裝飾邊,稱為"顏題"。西漢時戴幘並不把頭頂全包住,因為幘也常是空頂的。據《續漢書?輿服志》記 載,公元前48年劉?#93;(shì音是)當皇帝(即漢元帝),因他的額上有壯發,常戴幘以為掩護,群臣仿之。這時的幘質料和做工當然就講究起來。到公元9年王 莽篡漢,他頭頂禿發,故把軟幘襯裱使之硬挺,將頂部升高作成介字形的帽"屋",這樣可以把禿頂掩住,這種有介字形帽屋的幘就是"介幘"。《續漢書?五行 志》說延熹年間(公元158年至166年),"京師幘顏短耳長",就是前低後高的式樣。《續漢書?輿服志》又說魏孝文帝(公元471年至500年)時,又 把顏題增高、顏題延長到後腦部位時再升高立起,使兩邊縫接處豎立成三角形尖耳狀,稱之為"耳",在耳的下方即帽圈的後面縫上披幅,名為"收"。東漢的進賢 冠可說是展筒與介幘結合的冠式。從出土人物雕塑和繪畫資料來看,晉代的進賢冠,冠耳已急劇升高,其高度與展筒的最高點相齊,展筒外廓由原來的〓形變化成∧ 形,及至唐代,冠耳逐漸擴大並由尖角形變成圓弧形,而展筒則逐漸降低縮小,把介幘的屋與進賢冠的展筒融成一體,形成一種由顏題、帽屋及帽耳組合的新冠帽, 即唐代的平巾幘。
(三)平巾幘和武弁
平巾幘是和介幘、平上幘一個系統的首服。幘本是古時一般人裹在額頭上的布。王莽時做成有硬挺的頂部,可以覆罩整個頭部,接著出現了頂部呈介字 形屋頂的幘,是為介幘。此外,東漢時用一種平頂的幘作戴冠時的襯墊物,稱為平巾幘。西晉末年,出現了一種前面呈半圓形平頂,後面升起呈斜坡形尖突,戴時不 能覆蓋整個頭頂,只能罩住發髻的小冠,就是平巾幘(也稱小冠)。《宋書?五行志》講到晉末輿台所戴的平巾幘很小,而衣裳博大,成為風流時尚。《隋書?煬帝 紀》說大業二年規定,隋朝武官戴平巾幘、穿袴褶《隋書?禮儀志》說平巾幘就是把武弁施以笄導。河南安陽隋張盛墓出土瓷俑,手按儀刀,著〓襠甲,頭戴平巾 幘,是寶貴的形象資料,可知這時武弁和平巾幘是同一種冠式。唐代的平巾幘,幘身加大,幘後部的耳升高向外擴大,從正面角度看外廓像一個元寶的剖面,它與大 袖襦、大口褲、蹲襠鎧配套,腳踏高頭履,儀態威嚴。陝西禮泉唐李貞墓、陝西咸陽唐豆盧建墓出土陶俑,均有這種冠式和服飾打扮。其後更進一步增加紋樣,同時 幘身中間的方形屋消失,變為弧狀,如西安唐蘇思勖墓門線雕武士所戴,形式漸與進德冠相近。
(四)籠冠與貂、蟬
漢代的武弁大冠,是古代形如覆杯、前高後銳,以白鹿皮所做的弁和幘的復合體。但漢代武弁大冠不用鹿皮製作,而用很細的繐(細紗)製作,作好後 再塗以漆,內襯赤幘。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與甘肅武威磨嘴子62號新莽墓均曾出土漆〓紗弁,這種冠式在沂南東漢畫像石墓門橫額上也可見到。咸陽楊家灣 西漢墓從葬坑出土的戴弁陶俑,弁下有幘,也就是武弁大冠。西漢時武官一般不戴金屬的胄,而戴武弁大冠,東漢時,武士多穿甲胄而不戴武弁大冠,但出現了籠 冠,就是以一個籠狀的硬殼套在幘上,從造型看,是漢代武弁大冠的發展。南北朝戴籠冠的人物,在《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北朝各石窟禮佛圖、供養人像, 陶俑中都可見到。隋代的籠冠,外廓上下平齊,左右為略帶外展的弧線,接近一個長方形。唐貞觀(公元627年至649年)到景雲(公元710年至711年) 間的籠冠,外罩呈梯形,唐籠冠造型吸收進賢冠的特點而趨華麗,漸與通天冠、梁冠中的某些裝飾靠攏,最後演變為籠巾。
漢代中常侍所戴武弁大冠,有黃金璫附蟬及貂尾的裝飾。晉與十六國時期的金璫附蟬,據南京大學北園東晉墓及甘肅敦煌前涼汜心容墓,遼寧北票北燕 馮素弗墓等處出土實物,都是在金片上鏤出蟬形,再焊上金粟珠。北燕馮素弗墓出土的金蟬,蟬形與幾何紋組合鏤雕成一個裝飾牌,蟬目用灰石珠鑲嵌,背面再焊上 一片大小形狀相管金片,這金片就是所謂"金璫"吧。《隋書?禮儀志》引董巴《輿服志》說:"內常侍右貂、金璫、銀附蟬",則隋代蟬紋應該是用銀製作的。簪 貂尾的圖像,在敦煌莫高窟235窟唐垂拱二年壁畫,湖北鄖縣李欣墓壁畫中均有發現,但都是將貂尾直接插在平巾幘上的,平巾幘外未罩籠冠。在籠冠上插貂尾的 形象在北魏孝昌三年寧氏石室線雕人物中也有發現。到了宋代,不再簪貂尾而用雉尾代替,元明時期改插鵬羽。
(五)鶡冠
鶡冠在戰國秦漢時期已經作為武官的冠帽,在洛陽金村出土戰國金銀銅鏡上已有騎馬執劍身披甲衣,頭上戴弁,弁上插雙鶡尾的人物形象,西漢磚刻騎 射人物也有於武弁上插雙鶡尾的。山東嘉祥武氏祠東漢畫像石孔子弟子圖中的子路,於平上幘上戴一種雄雞冠,為勇士冠。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 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的記載相符。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的武士頭戴鶡冠,鶡鳥棲於冠頂,而唐代的鶡冠陶俑,把冠耳變作兩只鳥翅形,而鶡 鳥自冠前頂部作展翅俯沖的姿勢,頗為華貴生動,鶡的造型似雀。冠頂飾鷹的金冠,1972年在內蒙古杭錦旗戰國時期匈奴墓已有出土。
(六)通天冠與進德冠
通天冠是級位最高的冠帽,在山東嘉祥東漢武氏祠畫像石刻有身份榜題的王慶忌、吳王、韓王、夏桀等人物,頭上所戴都應是通天冠,其形狀與漢畫中 的進賢冠結構相同,不同的只是展筒的前壁,進賢冠是前壁與帽梁接合,構成尖角。通天冠的前壁比帽梁頂端更高出一截,顯得巍峨突出。學術界認為通天冠正前方 高出的這塊前壁就是金博山,《隋書?禮儀志》稱它為"前有高山",故通天冠又叫作高山冠。金博山向前傾斜,上面飾有蟬紋。唐代的通天冠,據新疆伯茲克利石 窟盛唐壁畫和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卷首畫所畫,其特點之一是顏題成為很規范的帽圈形。其二是整個帽身向後旋轉傾斜而不是向 前傾斜。其三是冠前的金博山縮小成圭形,上飾王字或附蟬。其四是在冠上飾有珠玉裝飾。其五是帽身飾有等距離的直線紋,就是通天冠的梁數《舊唐書?輿服志》 說通天冠有十二首,唐?王涇《大唐郊祀錄》卷三說十二首是天的大數,大概是應在12個月份的數字,也就是通天冠有12根梁。《新唐書?輿服志》說通天冠有 24梁,這大概是晚唐時的制度。拿唐代的通天冠與漢代的通天冠相比,則漢時古樸簡陋,而唐代則變成十分華麗了。唐代通天冠的基本造型,與宋明一脈相承。進 德冠比通天冠略次,但造型也很華貴,為重臣所戴。

(一)發飾
1.假髻
隋唐五代婦女盛行高髻,不僅以假發補充,而且還像漢代巾幗那樣做成脫戴很方便的假髻,稱為「義髻」《唐書?五行志》:「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 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楊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時人為之語曰:「義髻拖河裡,黃裙逐水流。」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張雄夫 婦墓出土一件木胎外塗黑漆的義髻,其底部小孔留有金屬簪的銹跡,此墓出土女俑頭上髻式與此相同,上繪精緻花紋。該地唐墓出土一件紙胎塗漆描花的頭飾,與峨 髻相近,南京南唐二陵俑也戴此種頭飾,惟沒有繁縟的花紋,出土時稱為紙冠,也可能為義髻之一種。此外回鶻髻也是假髻,巾子則是襯墊頭發所用。
2.發釵
隋代發釵作雙股形,有的一股長一股短,以利方便插戴,湖南長沙隋墓曾出土銀質鑲玉的發釵,釵首作花朵形,名為釵朵。中晚唐以後,安插發髻的發 釵釵首花飾簡單,另有專供裝飾用的發釵,釵首花飾近於鬢花。晚唐適應高髻的實用出現長達30厘米至40厘米的長釵,僅江蘇丹徒就出土700多件,陝西西 安、浙江長興等地也有發現。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長37厘米,釵頭有鏤空的雙鳳及卷草紋。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 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 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簪
五代時用細金絲盤花,1956年安徽合肥西郊出土一批南唐保大年間的金首飾中,有一件雙蝶花鈿簪,用金絲盤成兩只相向飛舞的蝴蝶,兩翅滿鑲黃色琥珀。
4.步搖簪
唐代貴婦簪步搖,陝西西安韋泂墓壁畫,陝西乾縣李重潤墓石刻都有插步搖簪的人物形象。《楊妃外傳》說唐玄宗叫人從麗水取最上等的鎮庫紫磨金, 琢成步搖親自給楊貴妃插於鬢上。「雲鬢花顏金步搖」,是唐詩人對楊貴妃的描寫。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間墓出土1件金鑲玉長28厘米的步搖,上端像雙翅展 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其下分垂珠玉串飾。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
5.梳篦和寶釵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繪畫如張萱《搗練圖》、周昉《紈扇仕 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搗練圖》所畫插梳方法,有單插於前額、單插於髻後、分插左右頂側等形式。《紈扇仕女圖》仕女插梳方法有單 插於額頂、在額頂上下對插兩梳及對插三梳等形式。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盛唐供養人樂廷瑰夫人花梳插於右前額,旁插鳳步搖簪,頭頂步搖風冠。至晚唐、五代, 頭上插的梳篦越來越多,有多到十來把的。榆林窟五代女供養人壁畫曹議金眷屬頭上都插有6把梳篦,金銀花釵,金鈿花及珠玉項鏈。元稹《恨妝成》:「滿頭行小 梳,當面施圓靨」。王建《宮詞》:「歸來別施一頭梳。」正說明這種插梳風尚。漢代梳多為馬蹄形,唐代把造型拉長成月牙形,五代以後,梳背變成壓扁的梯形, 宋仁宗時,髻高有至三尺,白角梳長一尺二寸的。隋唐五代作為頭飾的梳篦常用金、銀、銅製作,上飾精細的花紋,湖南長沙南門紙園沖唐墓出土銅梳已殘,背上有 清晰的紋飾,作雙鳥徘徊旋飛。江蘇揚州三元路唐墓出土金鏨花櫛,高12.5厘米,背部半圓形,中央刻鏤卷草花葉和一對飛天,其中一個吹笙,一個持拍板,四 周繞以聯珠紋,鏤空魚鱗紋及纏枝梅花與蝴蝶相間,極為華麗。

⑹ 2021夏天流行短發圖鑒,不用發型師也很好打理,輕松度過悶熱夏天

# 時尚 ##穿搭##潮流風格穿搭#

許多女性都有一個想法,一到夏天恨不能把自己的一頭頭發剪短,一頭短發不僅 讓整個人都輕盈了不少。

剪掉頭發好像剪掉了日常生活中的煩惱, 所謂三千煩惱絲 。2021年夏天流行短發圖鑒,不用發型師也很好打理,輕松度過悶熱夏天。

剪掉頭發的一刻,意味著一切從頭開始, 整個人都感覺煥然一新 ,到了夏天給自己換一款適合的短發是對於夏天最好的尊重。最容易打理的短發款式已經整理好了,最全短發圖鑒,清爽度過一夏。

以前許多人認為的短發都是 那種假小子的款式 ,無論各位是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五官看上去都獃獃愣愣,好像地主家的傻兒子。

不過現在隨著 時尚 的發展,短發的風潮越來越興盛,就連注重自己形象的明星都已經開始嘗試短發,而普通人也紛紛效仿。 短發有可能甜死人 ,也有可能帥死人,當然更有可能溫柔死人。千萬不要小看短發的魅力。

無論各位是職場女性還是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甚至是在學校學生,也 可能是四五十歲的主婦 ,但是只要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短發便立刻讓各位有了氣場。

即使臉大的女生也可以通過短發來很好的修飾臉型,告別那些又悶又厚的長發。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今年非常流行的幾款短發 既精緻又方便打理。

即使沒有專業的造型師在自己家中也可以打理出堪比專業沙龍的造型,關鍵是這些發型有著不同的風格,也 適合各種各樣的臉型 ,趕緊看一看有沒有各位中意的發型。

說今天的發型之前,還是要解決大家的一個問題,許多女性在剪短發之前仍然有一個擔心, 擔心自己五官看上去平庸 ,甚至身材也不夠好,短發是不是只適合那些五官條件不錯顏值高的美女呢?

因為每個人的發型要根據每個人的骨架甚至是臉型, 眼睛的顏色五官來決定 ,可以肯定地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短發,之所以各位認為只有漂亮的女人剪短發才好看,是因為各位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型。

這種發型非常適合圓形臉和鵝蛋臉短款的款式,發尾的底部。向外翻的角度 產生一種柔軟的樣子 ,更加增添女性的氣質,和 時尚 的亮橙色以及紅色系的發色相得益彰。這種發型的核心在於頂部的位置要盡量處理的高一些。

劉海的長度最好是剛到臉頰的位置或者是小巧的斜劉海,很好的 突出下巴的線條感, 更好的隱藏周圍的贅肉,可以使臉型呈現出一種圓潤又不過分嬰兒肥的視覺效果。

亮紅色帶有柔優雅柔和的形象,20毫米左右的卷發棒 向外卷燙發尾 就可以呈現出這樣的效果。

許多發型對於臉型的要求比較高,這款發型是不論任何臉型各位都可以嘗試的,短發。尤其是 發質細軟發量少的人 。側面的層次感是在耳朵上方,頭發的頂部和背面與層次相連接,整體的層次感不會過分明顯。

看上去整體的發型卻十分緊致,把劉海剪的長度 足以遮蓋眼睛 。本身發量比較少,所以遮蓋眼睛的長度也並不用擔心看上去累贅或者顯得很刻意,最好是染暖色調的發色。

這樣可以讓頭發 看上去更加柔和 ,光澤感也很明顯。日常打理的時候也非常的簡單,用窄一點的直發棒或者是20毫米左右的卷發棒,沿著發根開始打造出一種紋理感。雀鎮瞎

主要就是從發根到頭發到1/2處, 讓發尾自然頃空垂落。 用定型的啫喱或者是發泥直接固定好之後,就可以打造出這種帥氣的造型。

無論搭配一字肩上衣或者是坦克小背心,甚至基本款的T恤 都可以帶出 時尚 感, 一定要將鬢角處理干凈,才能呈現出整個發型的靈魂。

這種發型是不是在日韓的模特身上經常見到。現在許多國內的女孩或者 時尚 博主也紛紛留起了這種發型,同樣 對於臉型的要求 並不是特別的高。

尤其適合方臉,因為整體的圓潤弧度可以有效的修飾方臉或者顴骨過高所帶來的凹凸感,讓 整體的面部顯得更加飽滿

發型的關鍵點就在於兩側的輪廓和長劉海的弧度銜接,可以通過明顯的輪廓和前面的劉海,來掩蓋圓臉最外面一層的層次感,要長一些來 壓住裡面的頭發 防止卷翹。

如果各位的頭發發量比較多,需要 請托尼老師幫各位打薄 ,之後再做成這樣旅局的發型。

這種頭發對於發量少的女生也非常的友好,如果各位 擔心剪成這樣的發型 ,沒有輪廓感,太過於貼頭皮,可以將緊貼頭皮的那一層發型,燙蓬鬆之後,整個頭發的輪廓便立刻明顯了起來。

這樣的方式也可以用在日常的打理,不習慣染燙或者不喜歡染燙也沒關系,用電卷棒將裡面靠近頭皮的頭發 燙起蓬鬆的飽滿度 之後,就會呈現這種充滿立體感的發型,從側面來看明顯的紋理增加了頭發的厚度,也讓後腦勺變得更加飽滿。

日常走中性風格路線的女生往往更喜歡短頭發,而他們所謂的短發就是那種看上去像假小子的短發,而這款少年感的波波頭 既保留了女性的風格 ,同時看上去更加俏皮可愛,所以直接用少年感來形容,可以說也是10分准確了。

其實這款發型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甚至是40歲50歲這個年紀的姐姐們也可以嘗試。劉海同樣 採用了遮住眼睛的方式

如果各位覺得實在不太方便,請托尼老師幫各位設計窄一點的劉海,限制額頭上方,這樣會 打造出一種活潑的美感 ,同時還要值得注意的是剪側面的頭發,一定要有一個漸變的長度,在耳朵上方留的稍微長一點。

同樣採用了頂部加重的方式,劉海剪得足夠長, 外面頭發留得足夠長 ,才可以壓住凌亂的發型。通過發色的調整更加呈現出一種前衛的 時尚 感。

在日常打理的時候,這種發型採用20毫米到23毫米左右的電卷棒 隨意打造出紋理 就可以了,不需要注意角度和弧度,手殘黨也可以迅速學會。

當然,如果各位嫌麻煩也 可以採用紋理燙的方式 ,有一些簡單的紋理,在洗完頭發之後用護發精油塗抹一層,隨後再定型。

用吹風機吹至8分干,就呈現出了這種凌亂的效果,一定要通過顏色來呈現出 時尚 感, 如果是單純的黑色 這沒有這樣的感覺。

看了那麼多 時尚 前衛的發型,這個時候40歲以上的姐姐們 可能就不樂意了 ,難道40歲以上只能留老土的大媽頭嗎?

當然不是成人感休閑短發就很適合40歲以上的女生,這種發型不僅可以 打造出一種休閑的感覺, 對於面部的修飾效果也更加的明顯,又不會顯得過分 時尚 。

後面頭發的長度在下巴下方兩厘米左右,用逐漸變薄的方式來 呈現出一種輪廓感 ,在頂部還是採用了高層次的方式,讓整體的發型輪廓感更加明顯。

由於劉海需要燙,所以需要剪得長一些燙過之後再修剪,就是上面這種好像羽毛魚鱗一般的排列, 感覺非常輕盈, 可以和頂部周圍的發型很好地銜接起來,以營造出一種輕盈而和諧的感覺。

想要嘗試染發來突出自己的氣質,可以用金棕色或者是深棕色這類顏色偏金色的發色可以更好的 展現出自己的氣質

當然想要嘗試 時尚 感,也可以用挑染的方式日常打理,也非常的方便定型噴霧加上吹風機就可以搞定。看了這么多發型, 各位最喜歡哪一款嗎?

閱讀全文

與魚鱗紋發型圖片男生帥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341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168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03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4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636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67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672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1931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22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18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04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480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440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988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21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2834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767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780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965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