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媽寶男」頻現,巨嬰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所謂「巨嬰心理」,指的是部分人成年以後,生理機制已經十分成熟,但心理機制依然停留在嬰兒階段,即這些人消洞在心理活動層面上,仍就屬於嬰兒——巨大的嬰兒。
「巨嬰心理」在生活中,並不罕見。例如新聞中頻現的所謂「媽寶男(女)」現象,即當前社會很多早已成年的子女,在選擇終身伴侶方面依然需要父母的鼎力協助,更有甚者陸橋升聽之任之完全交由父母包辦,自己不是不聞不問就是優柔寡斷絲毫沒有主見。由於時下,「媽寶男(女)」群體龐大,因此又被稱為「長不大的一代」,甚至吸引了國外媒體的廣泛的關注和報道。
在國內關於「巨嬰心理」研究較早的是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武志紅先生,他也是國內頗有名氣的心理咨詢師,在其著作《巨嬰國》中,闡述了巨嬰心理的三個特徵:病態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我們也可以通過巨嬰心理的表現形式對其形成因素,窺見一二。
我認為導致巨嬰心理的形成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病態共生。
國內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無論在精神層面還是行動層面往往是不獨立的。因為在家庭中,自小到大,他們一直處於一共病態的共生狀態。其實這和我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我國古代社會「家國」是不分的,「家、國、天下」模式也廣為強調,也因此古人多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同時催生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以及關於婚姻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國法家規。在此種家庭關系中,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是沒有邊界的,子女的事就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也是子女的事,「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家庭成員高度混合,融為一個整體。
如今,雖然步入現代社會,但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現代社會我國的家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有古時候的影子。子女從小開始衣食住行、接受教育無一不是在父母的注視和督促甚至是包辦中完成的,根本沒有自己獨立決定的權利和能力,而很多人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以後,不能妥當的處理「相親」這件尤其復雜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甚至是大包大攬也是情理之中的。
更進一步說,不僅文化層面給足了「巨嬰心理」產生的土壤,法律層面亦是,畢竟法律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文化的反應。我國《民法通則》就規定,18周歲以下的孩子原則上屬於未成年人,不具有獨立的行為能力,其從事與其有限的行為能力不相符的民事活動時,需要取得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的同意或者由其父母代理。而由此產生的責任,亦由法定代理人承擔。我們知道我國結婚的法定年齡為:男性22周歲以上,女性20周歲以上。也就是說法律賦予子女獨立的行為能力2年或者4年以後,子女就要面臨「相親」事宜,所以此時應付不了,在路徑依賴的作用下依然選擇尤其父母「代理」就自然而然了。
既然名為「巨嬰心理」,那麼我們還有必要從心理學層面予以分析。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個體在小時候,尤其是嬰兒階段所經歷的事情對以後的人生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而在我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嬰兒時期必然高度依賴父母,父母也不會允許他們有一點點的行為舉止出乎自己的意外。在那個時候以及以後的成長路途中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對於孩子來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此以往形成了「全能自戀」的心理,即世界是以我為中心的,我想得到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這只是父母在家庭中病態共生的模式下營造出來的一種假象而已,步入社會以後很容易幻滅,幻滅之後繼而就是「偏執分裂」。用在相親這件事上表現就是一次感情的失敗,以後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勇氣和信心主動開始新的感情,而把一切交由父母全權處置。
前文分析了「巨嬰心理」產生的一些因素。誠然,「媽寶男(女)」現象屬於典型的「巨嬰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那些將婚姻大事全權交由父母處置的青年男女屬於典型的具有「巨嬰心理」的人群,但根據武志紅先生《巨嬰國》中的闡述,我國早老社會存在龐大的帶有「巨嬰心理」的人群,絕不僅僅是上述群體可以涵蓋或者詮釋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每一個人的警醒與深思。
『貳』 男人心智成熟的表現有哪些
判斷一個人的成熟度標准不在於年齡,而在於心智,就比如如果一個人到了30歲以後心智還不成熟的話,這就證明這個人是沒有長大的,如果一個人到了18歲的時候,心智是非常成熟的,證明這個人已經長大了,那麼心智成熟的表現有哪些呢?
1.喜歡花時間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經常樂於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表現,證明這個人心智成熟,還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心智。
2.勇於認錯與自我反省
對於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立即認錯與悔改,願意對面對自己的過去,或是在一個領域、一種場合的時候,願意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人也就證明心智成熟。
最後,成熟男人的表現是思想、感情、行動、經濟上都有著很強的獨立性,對於外在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真正的明白自己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能夠做的,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有一個合理的規劃並且能夠付諸行動的朝著自己的目標靠近,對於事物往往能夠很好的分析與觀察,不會草草魯莽的進行事物處理。
『叄』 怎麼看待現在這個社會,輿論上男性是弱勢群體的現象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一點太牽強了,不論什麼空寬時候男生都不應該是弱勢群體,反過來這個社會最歧視的群體還是女性。他們要求女性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回歸家庭相夫教子,而男人就可以在飯局上面,聊天喝酒徹夜不歸。
而單一個直斗型亮男癌這個詞就把男生定義為弱勢群體難道不有點太淺薄了嗎?這個社會給男生的機會應該更多一些吧?女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因為要有產假所以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而有些工種女生是沒有辦法勝任的,大量的工作機會還是留給的男性。
如果僅僅從一個詞上面就說我們把男租爛生推向了一個弱勢群體的地位,那這個鍋我們不背。
我們強調直男癌的時候,並不是針對男生的性別,而是針對男生的做法。我們也沒有說男生這樣的做法就是不對的,只不過是從讓他好的角度出發而已。
『肆』 偽娘的男孩越來越多,是否已形成社會病態
《木蘭辭》中有寫到:"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而在現如今的網路上與生活中,也很難在芸芸眾生中,僅通過外表來分辨"雌雄"了。偽娘的男孩越來越多,雖然這在尊重個人獨特性上是很好的展現,但也同樣成為了一種社會病態。
古時,木蘭都想著帶著一腔熱血,替父從軍,告訴世人即使是女兒身,也不輸任何男兒,可以像男孩一樣豪氣萬丈,征戰沙場。而如今,越來越多的男孩卻躲在女性裝束中,去尋求更多的關注和喜愛。
女性外表裝扮可以成為更好的"庇護所"雖然現在對於女性在社會中充當的角色和地位已經努力地趨向男女平等,但是在長久的認識當中,提到女孩,更多的還是會和"脆弱、被保護、被呵護"等詞聯想到一起,而對於男孩來說,賦予更多的形象特徵是"男子漢大丈夫"、"男兒有淚不輕彈"。對於那些內心較為細膩脆弱的男孩來說,男性的外表裝扮會招來更多的對"硬漢"的期待和期許,而若換成女性的外表裝扮,就會獲得更多的保護和諒解。若是那些男孩經常以女性外表裝扮示人,會給那些不熟識的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從而以看待女性的角度去對待他們,那些男孩也就不用硬撐著作為"硬漢",可以將自己那份脆弱和細膩藏在精緻的女性外表裝扮之下。然而這種"藏匿",並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尊重個性,這毋庸置疑。但是若這種"個性"被當成一種庇護,或是摻雜了太多的利益想法,那麼這種"個性"就是病態的,是需要我們去"治癒"的。
『伍』 男人性病的圖片是什麼樣子
親 你可以上網路查 什麼類型的性病圖片都有 一目瞭然 希望可以幫到親 望親採納
『陸』 對於老婆就是免費保姆的男人心理你怎麼看是一種社會病態嗎
我覺得這鎮掘鉛是一種社會的病態。現在社會一直提倡男女平等,但是我覺得始終來說都沒有做到真正男女平等,在某些方面,是女性強於男性,某些方面是男性強於女性。
在這樣的一個現代社會,只要你有能力,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有,自己經濟獨立,自己也有生活圈子,不存在一方依賴於另一方,只是說從生理的角度來講,女性會有生孩子的,這樣的一個時間基本上從懷孕到孩子能夠正常的上幼兒園或者托兒所,要經歷三年左右的時間,可能說會與社會造成一定的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