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姜字取名寓意是什麼帶姜字的名字大全
眾所周知姜字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隨處可見,但是這個字用來取名的案例並不多,大多數時候以姓氏的案例出現,所以很多人並不清楚姜字在人名中的含義,那麼姜字取名寓意是什麼?如果說你想用姜字取出清新脫俗的名字,這里有帶姜字的名字大全供有需要的人參考。
姜字的寓意和解釋
首先姜字的拼音就是平聲調的jiāng ,上下結構的字形一目瞭然,它的本意是與古代的某個部族有關,後世主要用作姓氏。除此之外姜字也是一種植物調味料,所以姜字用在人名中寓意著熱情洋溢、堅韌不拔和頑強拼搏的品質,因此姜字無論是男是女取名都合適,只要注意性別差異即可。
姜字的五行屬性
其實從姜字的含義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在五行中屬木,那麼我們根據這個字的五行屬性進行合理搭配就能夠帶來無限的好運,無論是家庭、事業還是健康都能有所增益,因此姜字不能與屬金的字結合,畢竟金克制木屬性會阻礙人的運勢,除此之外姜字最好的搭配就是屬水的字眼。
[1]、宥姜
宥字在說文解字中的釋義為“寬也”,代表著寬容豁達的意思在裡面,用在人名中寓意著積極向上和朝氣蓬勃的人生態度。
[2]、碩姜
碩字的本義是指大的意思,與姜字搭配用在人名中代表著學識淵博、身體強健和端莊大方的品質。
[3]、啟姜
啟字具有打開的含義在裡面,引申含義有引導啟發的意思,與姜字搭配寓意著樂觀開朗、才思敏捷和錦綉前程的品格。
帶姜字的名字大全
沛姜喜姜南姜業姜
孟姜崇姜真姜驍姜
樹姜煜姜梓姜詩姜
林姜雨姜融姜博姜
奕姜紹姜恩姜嵩姜
國姜孝姜為姜兆姜
宗姜振姜雙姜雲姜
純姜運姜誠姜興姜
安姜生薑晟姜龍姜
川姜寶姜翌姜言姜
Ⅱ 姜詩的個人性格
龐氏性格一向溫順,然而因風延誤,遭此大變,心裡自是異常委屈。隻身離開家門,在街頭孤獨徘徊,點點滴滴幸福的往事又浮上心頭,丈夫平日里的體貼與關愛,兒子的調皮又可愛,溫情像閃電一樣擊中她的身心。然而幸福美滿的家庭剎那間化為烏有,卻如何割捨得了呢!自小的教養,多年來她已經習慣於「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於是她又將一天的經過細細思量,覺得自己也有沒做好的地方,才致使婆婆口渴難耐,一向孝順的她反而生起愧疚之心。於是,她悄悄地住在了鄰居大媽家中。
龐氏借用大媽的織布機日夜紡紗織布,將布匹賣去賺得了一些錢財。然後去街市買回好吃的,讓鄰居大媽送回家中給婆婆食用,並且叮囑鄰居大媽說是大媽自己的。鄰居大媽每天都給薑母送去好吃的,日子一久,薑母便感奇怪,追問究竟,大媽終於道出了實情。得知真相後,薑母心中頗感慚愧,懊悔之心油然而生,便囑托兒子將媳婦接回家。
這一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龐氏打扮得整整齊齊,姜詩將其迎歸家中,婆婆喜笑顏開,孩子更是蹦蹦跳跳,煞是歡喜。鄰里鄉親看在眼裡,真是羨慕萬分。打這以後,姜詩夫婦孝順母親更加盡心,又恢復了往日的幸福安樂。因為家事繁忙,有時孩子便也替母親去江中取水。哪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兒子在一次取水的時候,江里突發大水,溺水身亡。姜詩夫婦,心如刀割,悲痛萬分。然而面對白發老母,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不敢提起此事,生怕老母承受不起。薑母問起孫兒,便說外出求學,暫時不能回家,龐氏外出取水如故。
日子一天天過去,薑母憂心歲月不多,常常思念吃魚,雖然家中貧寒,但姜詩夫婦更加地辛勤勞作,將所有積蓄用來買魚孝敬薑母。薑母惦念鄰居大媽,於是夫婦二人常請大媽一起過來吃魚,好讓母親開心。
一天夜裡,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龐氏起來經過院子,突然驚奇地發現地上有一個桶大的窟窿,正汩汩地往外涌著泉水,順著牆角流出了院外。在泉眼旁邊,有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龐氏喜出望外,又嘗了嘗泉水,跟六七里外的江水一個味。也許是他們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從此,每天早上都會從泉眼裡躍出兩條肥大的鯉魚,供給姜詩夫婦做成佳餚來孝養母親。不久,薑母的眼疾也康復如初了。
當時,社會發生動亂,農民起義也頻頻發生。赤眉軍路過汛鄉,帶隊的頭領聽聞了姜詩夫婦的孝行,不禁敬畏地說道:「大家別亂來,驚動了大孝之人,必然觸怒老天爺,那就不吉利了!」於是,還將隨身攜帶的米面糧食,悄悄放在姜詩家門口。姜詩夫婦認為這是不義之財,就將其掩埋了。這樣,在社會動亂,到處燒殺搶掠的年代裡,姜詩居住的汛鄉居然沒有受到戰亂的騷擾。
當時,社會推行「舉孝廉」的選官制度,姜詩就被推舉做了孝廉。姜詩夫婦的孝行又傳到了皇帝那裡,皇帝也深深為之感動,便頒布詔書,封姜詩做了郎中,龐氏不久後又為姜家生了個兒子,一家老少和樂地生活在一起。後來,姜詩調到江陽做縣令,將這個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
姜詩死了之後,漢明帝下詔為其立祀,彰揚這一門三孝,修建了「姜公祠」,世世代代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敬仰和祭祀。到宋代崇寧宗時,被賜為「東雙至孝廣文王」,他們的孝行教育人們要有孝敬父母,忠於家園的美好品德。
Ⅲ 姜詩的歷史記載
姜詩一家的故事,在《後漢書·烈女傳·姜詩妻傳》、《東觀漢記》、《華陽國志.蜀志》和《水經注》中都有記載。為傳頌孝道,東漢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漢順帝御賜在孝子故里為姜詩立祠祭祀,由於姜詩家鄉在此,鄉因人而彰顯,北宋徽宗政和年間,此地取名姜詩鎮,到北宋英宗治平年間,為了避諱大孝子之名,本其事跡又改名孝泉鎮,後來在元時被郭居敬將「姜詩孝親,湧泉躍鯉」收入《二十四孝》一書。「孝泉」一名也因有孝子故事的經典性而沿用至今。
Ⅳ 關於四季晨昏的詩句
1. 關於晨昏的詩句
2. 關於晨昏之間詩句
關於晨昏的詩句 1.描寫晨昏的詩句
憫農詩示吏部尚書郭璉【作者:朱瞻基】農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
辛苦事耕作,憂勞亘晨昏。豐年僅能給,歉歲安可論。
既無糠核肥,安得岩絮溫。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
遐邇同一視,覆育如乾坤。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
惟當慎所擇,庶用安黎元。日星晷【作者:周玉簫】八節晨昏子半時,極星出地較高卑。
君心不似天經緯,日日歸垣定不移。自楊子舍舟步入常熟縣【作者:袁凱】水行已兼旬,舟楫苦馳逐。
晨昏侶鮫鱷,出入同雁鶩。黑風無終竟,白浪仍反覆。
鏗惸絕天樞,漰湃折地軸。旋淵屢傾墜,利石時抵觸。
淪喪固非遠,哀吁寧辭黷。皇天實陰騭,茲辰遂平陸。
神魂息漂盪,手足散頑木。徒侶紛來慶,酒胾及奴僕。
況茲春氣和,百草回新綠。山桃亦多花,逶迤自相屬。
枌榆已在邇,曠隔無再宿。從茲謝奔走,且飯東皋粟。
聞誅孛羅帖木兒(乙巳十月)【作者:袁凱】國步雖微蹇,天心自可稽。爪牙翻噬啖,宗社欲顛擠。
蔽日朱旗入,連郊鐵騎嘶。紫垣通猰貐,玉座接鯨鯢。
聖哲元無惑,晨昏且暫攜。濟河聲杳杳,幽薊色凄凄。
密詔親傳罷,中軍氣欲迷。登壇惟慷慨,撫劍亦悲凄。
敵愾心逾切,勤王力自齊。義聲驅海岳,直氣決雲霓。
減灶秋煙薄,吹笳夜月低。指麾容草草,進退合祈祈。
忌器非忘鼠,憂苗更惜稊。逆徒從剪伐,元惡待屠刲。
肘腋能無意,神靈況夾批。呂侯初受命,董卓已燃臍。
雲雨蘇煩熱,江河濯障堤。萬方深慰望,九廟實安棲。
天闕歸龍種,雲山識馬蹄。問安紆玉趾,視膳入金閨。
膝下歡仍舊,中宮樂未睽。清秋多宴會,仙仗日東西。
宮女花垂鬢,都人酒滿捭。里閭聞笑語,燈火雜孩提。
白日依中道,青春入故畦。遠人來服食,絕域盡航梯。
世祖功如在,今王敬日躋。鼎彝銘將相,衽席措黔黎。
淮海休波浪,湖湘尚鼓鼙。既聞誅柙虎,莫自學醯雞。
桀逆忘身首,忠賢荷璧圭。休同隗囂輩,終誤一丸泥。
憶北山梨花(並序)【作者:楊基】去年清明花正繁,騎馬曉出神策門。千桃萬李看未了,小徑更入梨花村。
低枝初開帶宿雨,高樹爛日迷朝暾。柔膚凝脂暖欲滴,香髓人面春無痕。
青霞玲瓏翠羽亂,白雪照耀瓊瑤溫。折花對酒藉草坐,花氣暗撲黃金尊。
薛君起舞為我壽,勸我一曲招花魂。須臾明月忽到樹,主人送客唯留髡。
巾羅欹斜烏帽落,醉眼況復知清渾。村中至今為故事,笑我自是劉伶孫。
我慚不答竊自慶,大抵此樂皆君恩。今年清明空西省,雷雨兩日如翻盆。
群花削跡凈如掃,眾綠既暗不可捫。豈無青錢換斗酒,案牘雜沓窮晨昏。
伻來督責至訶詈,面微發紅氣每吞。未能摶溢雕鶚,詎免束縛同雞豚。
人生屈辱乃淬礪,百煉正欲逢盤根。自知力不舉一羽,強欲扛鼎追烏賁。
晚晴汲井試新火,紫筍綠薤共盤餐。歸來飯飽對妻子,萬事反復何足論。
朱天昭始第進士主余家至明年移居西鄰【作者:王鏊】兩年不厭草堂低,頗愛晨昏出入齊。長日經過無主客,只今相見有東西。
濁醪尚可牆頭過,歸院那愁柳下迷。廄馬似知人意思,臨歧回首再三嘶。
義婦行(有引)【作者:湯胤績】顧家一女膚如玉,炯炯靈台抱貞淑。擇配奚川武肅孫,井臼親操謝膏沐。
不必荊釵並布襖,雍雍自是閨中寶。撫卑事上盡歡心,內外皆稱新婦好。
歡樂未央災禍來,閭閻滿眼飛塵埃。長鯨大豕互吞食,雌凰雄鳳難徘徊。
強將性命依岩壑,柏葉松肪共咀嚼。草衣木履度晨昏,乃畏強梁橫侵掠。
丈夫前室有佳兒,哇哇相逐遠賓士。足趼腹枵行不得,鋒橫矢亂計寧施。
妾身有子年尤小,恩義欲兼嗟力少。殘生苟幸得完全,孤誠自有神明表。
拊膺長慟望天呼,回頭已作溝中枯。男子雖羞鄧伯道,婦女何慚魯義姑。
皇明九五真龍出,一掃寰區群蚤虱。歸來室宇尚依然,四方重睹昇平日。
矻然婦織與夫耕,眼看家道日康寧。蒼蒼主者豈無謂,兩男一女連綿生。
五十年來三百指,螽斯奪盡前人美。珍珠簾卷畫堂深,鶴發披肩全壽祉。
節孝賢能世豈無,蒼黃誰得展良圖。傷哉此道日凋喪,事跡何繇付董狐?送夫入覲【作者:屈氏】君往燕山去,棄妾雒水旁。
雒水向東流,妾魂隨飛揚。丈夫輕離別,壯志在四方。
努力事明主,肯為兒女傷。君有雙親老,垂白坐高堂。
晨昏妾定省,喜懼君自量。珍重復珍重,叮嚀須記將。
既為遠別去,飲余手中觴。莫辭手中觴,為君整行裝。
陽關歌欲斷,柳條絲更長。巫山高【作者:羅頎】巫山高,猶可陟。
江之永,限南國。我欲西遊,誰為泛舟?我陸無輿,我行安休?翩翩悠悠。
鬱郁陽台,靄靄朝雲。有所思,思美人。
美人不可見,猿狖今為群。猿狖隱爾形,鳴聲還獨聞。
黯山谷,慘晨昏。泫予淚,盈衣巾。
嗟彼嗷嗷愁殺人。
2.跟晨有關的詩詞
王炎
冬夏勤溫凊,晨昏潔膳羞。 【題楊(王本作王)解元壽萱堂二首 其二】
司馬光
晨暮響寒泉,飛輪駛風轉。 【奉和經略龐龍圖延州南城八詠 其二 供兵磑】
劉克庄
晨興風色惡,日晏汲歸遲。 【雜詠一百首 其一十八 姜詩】
羲和應爛醉,晨起失金烏。 【久雨五首 其五】
晨膳嫌羹薄,寒機怪織遲。 【敘倫五言二十首 其十】
劉學箕
披衣啟外戶,晨光清可挹。 【侵曉書懷四絕句 其三】
劉敞
如何聞鼓角,晨坐更凄然。 【順州聞角】
朱熹
晨起獨行園,花葯發奇穎。 【雜記草木九首 其九】
晨窗林影開,夜枕山泉響。 【武夷精舍雜詠 隱求齋】
宋祁
曉佩搖蒼玉,晨旗亞翠斿。 【春帖子詞皇後閣十首 其七】
楊萬里
晨妝須蚤看,莫待日華高。 【薌林五十詠 其二十八 桃李蹊】
夕借月為燭,晨將霞作簾。 【題趙昌父山居八詠 其七 霞牖】
沈與求
曉凍穿流急,晨光照火新。 【次韻曾守立春席上七絕句 其二】
蘇軾
煙火動村落,晨光尚熹微。 【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不知何人有感於余心者,聊為和之 其三】
蘇籀
晝扃熟鹿守,晨啟素鴉馴。 【邵公濟求泰定山房十詩 其四 松門】
陸游
晨炊躬稼米,夜讀世藏書。 【縱筆二首 其一】
羅仲舒
晨昏禮法供,擊鼓齊七眾。 【蘆江八詠 其八 竹林梵鍾】
趙必
關於晨昏之間詩句 1.描寫晨昏的詩句
憫農詩示吏部尚書郭璉【作者:朱瞻基】農者國所重,八政之本源。
辛苦事耕作,憂勞亘晨昏。豐年僅能給,歉歲安可論。
既無糠核肥,安得岩絮溫。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
遐邇同一視,覆育如乾坤。嘗聞古循吏,卓有父母恩。
惟當慎所擇,庶用安黎元。日星晷【作者:周玉簫】八節晨昏子半時,極星出地較高卑。
君心不似天經緯,日日歸垣定不移。自楊子舍舟步入常熟縣【作者:袁凱】水行已兼旬,舟楫苦馳逐。
晨昏侶鮫鱷,出入同雁鶩。黑風無終竟,白浪仍反覆。
鏗惸絕天樞,漰湃折地軸。旋淵屢傾墜,利石時抵觸。
淪喪固非遠,哀吁寧辭黷。皇天實陰騭,茲辰遂平陸。
神魂息漂盪,手足散頑木。徒侶紛來慶,酒胾及奴僕。
況茲春氣和,百草回新綠。山桃亦多花,逶迤自相屬。
枌榆已在邇,曠隔無再宿。從茲謝奔走,且飯東皋粟。
聞誅孛羅帖木兒(乙巳十月)【作者:袁凱】國步雖微蹇,天心自可稽。爪牙翻噬啖,宗社欲顛擠。
蔽日朱旗入,連郊鐵騎嘶。紫垣通猰貐,玉座接鯨鯢。
聖哲元無惑,晨昏且暫攜。濟河聲杳杳,幽薊色凄凄。
密詔親傳罷,中軍氣欲迷。登壇惟慷慨,撫劍亦悲凄。
敵愾心逾切,勤王力自齊。義聲驅海岳,直氣決雲霓。
減灶秋煙薄,吹笳夜月低。指麾容草草,進退合祈祈。
忌器非忘鼠,憂苗更惜稊。逆徒從剪伐,元惡待屠刲。
肘腋能無意,神靈況夾批。呂侯初受命,董卓已燃臍。
雲雨蘇煩熱,江河濯障堤。萬方深慰望,九廟實安棲。
天闕歸龍種,雲山識馬蹄。問安紆玉趾,視膳入金閨。
膝下歡仍舊,中宮樂未睽。清秋多宴會,仙仗日東西。
宮女花垂鬢,都人酒滿捭。里閭聞笑語,燈火雜孩提。
白日依中道,青春入故畦。遠人來服食,絕域盡航梯。
世祖功如在,今王敬日躋。鼎彝銘將相,衽席措黔黎。
淮海休波浪,湖湘尚鼓鼙。既聞誅柙虎,莫自學醯雞。
桀逆忘身首,忠賢荷璧圭。休同隗囂輩,終誤一丸泥。
憶北山梨花(並序)【作者:楊基】去年清明花正繁,騎馬曉出神策門。千桃萬李看未了,小徑更入梨花村。
低枝初開帶宿雨,高樹爛日迷朝暾。柔膚凝脂暖欲滴,香髓人面春無痕。
青霞玲瓏翠羽亂,白雪照耀瓊瑤溫。折花對酒藉草坐,花氣暗撲黃金尊。
薛君起舞為我壽,勸我一曲招花魂。須臾明月忽到樹,主人送客唯留髡。
巾羅欹斜烏帽落,醉眼況復知清渾。村中至今為故事,笑我自是劉伶孫。
我慚不答竊自慶,大抵此樂皆君恩。今年清明空西省,雷雨兩日如翻盆。
群花削跡凈如掃,眾綠既暗不可捫。豈無青錢換斗酒,案牘雜沓窮晨昏。
伻來督責至訶詈,面微發紅氣每吞。未能摶溢雕鶚,詎免束縛同雞豚。
人生屈辱乃淬礪,百煉正欲逢盤根。自知力不舉一羽,強欲扛鼎追烏賁。
晚晴汲井試新火,紫筍綠薤共盤餐。歸來飯飽對妻子,萬事反復何足論。
朱天昭始第進士主余家至明年移居西鄰【作者:王鏊】兩年不厭草堂低,頗愛晨昏出入齊。長日經過無主客,只今相見有東西。
濁醪尚可牆頭過,歸院那愁柳下迷。廄馬似知人意思,臨歧回首再三嘶。
義婦行(有引)【作者:湯胤績】顧家一女膚如玉,炯炯靈台抱貞淑。擇配奚川武肅孫,井臼親操謝膏沐。
不必荊釵並布襖,雍雍自是閨中寶。撫卑事上盡歡心,內外皆稱新婦好。
歡樂未央災禍來,閭閻滿眼飛塵埃。長鯨大豕互吞食,雌凰雄鳳難徘徊。
強將性命依岩壑,柏葉松肪共咀嚼。草衣木履度晨昏,乃畏強梁橫侵掠。
丈夫前室有佳兒,哇哇相逐遠賓士。足趼腹枵行不得,鋒橫矢亂計寧施。
妾身有子年尤小,恩義欲兼嗟力少。殘生苟幸得完全,孤誠自有神明表。
拊膺長慟望天呼,回頭已作溝中枯。男子雖羞鄧伯道,婦女何慚魯義姑。
皇明九五真龍出,一掃寰區群蚤虱。歸來室宇尚依然,四方重睹昇平日。
矻然婦織與夫耕,眼看家道日康寧。蒼蒼主者豈無謂,兩男一女連綿生。
五十年來三百指,螽斯奪盡前人美。珍珠簾卷畫堂深,鶴發披肩全壽祉。
節孝賢能世豈無,蒼黃誰得展良圖。傷哉此道日凋喪,事跡何繇付董狐?送夫入覲【作者:屈氏】君往燕山去,棄妾雒水旁。
雒水向東流,妾魂隨飛揚。丈夫輕離別,壯志在四方。
努力事明主,肯為兒女傷。君有雙親老,垂白坐高堂。
晨昏妾定省,喜懼君自量。珍重復珍重,叮嚀須記將。
既為遠別去,飲余手中觴。莫辭手中觴,為君整行裝。
陽關歌欲斷,柳條絲更長。巫山高【作者:羅頎】巫山高,猶可陟。
江之永,限南國。我欲西遊,誰為泛舟?我陸無輿,我行安休?翩翩悠悠。
鬱郁陽台,靄靄朝雲。有所思,思美人。
美人不可見,猿狖今為群。猿狖隱爾形,鳴聲還獨聞。
黯山谷,慘晨昏。泫予淚,盈衣巾。
嗟彼嗷嗷愁殺人。
2.推薦幾首關於男女之間心照不宣的詩句
1.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____李之儀《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2.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____卓文君《白頭吟》
3.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4.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____佚名《上邪》
5.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風詞》
6.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7.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____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8.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____佚名《擊鼓》
9.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____司馬相如《鳳求凰 / 琴歌》
10.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____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11.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____樂婉《卜運算元·答施》
12.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____俞彥《長相思·折花枝》
13.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14.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____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15.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____黃景仁《綺懷》
16.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____晏殊《玉樓春·春恨》
17.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____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18.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____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19.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____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20.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____顧夐《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
21.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____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22.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____卓文君《白頭吟》
23.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____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24.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____佚名《留別妻》
25.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____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26.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____李之儀《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27.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____佚名《西洲曲》
28.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____李白《怨情》
29.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____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30.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風詞》
31.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32. 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____晏幾道《長相思·長相思》
33.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____白居易《長恨歌》
34.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____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
35.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____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36.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____劉禹錫《楊柳枝 / 柳枝詞》
37.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佚名《關雎》
38.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____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39.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____辛棄疾《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40.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____晏殊《玉樓春·春恨》
41.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____佚名《留別妻》
3.描寫山川之美的詩句
詩中河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4.惺惺相惜的詩句
1.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楊柳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4.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別董大
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Ⅳ 24孝圖故事梗概
24孝圖故事梗概: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傑作。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全文賞析:
魯迅是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對於當下的國人,孝道該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那些煞費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動人心的。真正能讓我們這些普通人感動的,永遠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後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堅定的人。
Ⅵ 關於姜的詩句
1、杏花天·詠湯
宋代:吳文英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2、酬柳柳州家雞之贈
唐代:劉禹錫
日日臨池弄小雛,還思寫論付官奴。 柳家新樣元和腳,且盡姜芽斂手徒。
3、過姚孝子廬偶書
唐代:李商隱
拱木臨周道,荒廬積古苔。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兩鬢蓬常亂,雙眸血不開。聖朝敦爾類,非獨路人哀。
4、贈鄭讜處士
唐代:李商隱
浪跡江湖白發新,浮雲一片是吾身。寒歸山觀隨棋局, 暖入汀洲逐釣輪。越桂留烹張翰鱠,蜀姜供煮陸機蒓。 相逢一笑憐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5、衡門
年代:先秦 作者: 詩經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6、《重贈二首》柳宗元
聞道將雛向墨池,劉家還有異同詞。
如今試遣隈牆問,已道世人那得知。
世上悠悠不識真,姜芽盡是捧心人。
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
(6)播放男生薑詩的圖片擴展閱讀
古時生薑的故事
有種說法,神農嘗百草,以辨葯性,誤食毒蘑菇昏迷,蘇醒後發現躺卧之處有一叢青草。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裡嚼。過了不久,肚子里咕嚕咕嚕地響,泄瀉過後,身體全好了。
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生。孔子活了73歲,這個年齡在春秋時期絕對算是高壽。這和孔子健康的飲食觀和衛生習慣是分不開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勞。《論語》記載孔子說過:「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飯,他都要吃薑。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姜的嗜好進一步作了闡釋,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參考資料:古時生薑的故事
《閟宮》(先秦詩經作品,選自詩經·頌·魯頌)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衡門》(詩經作品,選自詩經·國風·陳風)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綿》(先秦詩經作品,選自詩經·大雅·文王之什)
綿綿瓜瓞……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桑中》(詩經全集,選自詩經·國風·鄘風)
爰采唐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生民》(先秦詩經全集,選自詩經·大雅·生民之什)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碩人》(詩經作品,選自詩經·國風·衛風)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思齊》(詩經全集,選自詩經·大雅·文王之什)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懌去忄右加攵」,譽髦斯士。
《有女同車》(先秦詩經作品,選自詩經·國風·鄭風)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隴西行】(漢·兩漢樂府):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
【在懷縣作詩二首 其一】(魏晉·潘岳):瓜瓞蔓長苞,姜芋紛廣畦。
【山中】(唐·方干):姓名未及陶弘景,髭鬢白於姜子牙。
【祝風三十二韻】(唐·吳融):將正陶令巾,又蓋姜肱被。
【贈鄭讜處士】(唐·李商隱):越桂留烹張翰鱠,蜀姜供煮陸機蒓。
【傷歌行四首 其二】(宋·黃庭堅):孟氏至誠通竹筍,姜詩純孝感淵魚。
1.水至不去:
《列女傳》卷四〈貞順傳·楚昭貞姜〉
貞姜者,齊侯之女,楚昭王之夫人也。王出遊,留夫人漸台之上而去。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符,使者至,請夫人出,夫人曰:「王與宮人約令,召宮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從使者行。」使者曰:「今水方大至,還而取符,則恐後矣。」夫人曰:「妾聞之:貞女之義不犯約,勇者不畏死,守一節而已。妾知從使者必生,留必死。然棄約越義而求生,不若留而死耳。」於是使者反取符,還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王曰:「嗟夫!守義死節,不為苟生,處約持信,以成其貞。」乃號之曰貞姜。君子謂貞姜有婦節。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此之謂也。
2.姜肱共被:
《後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姜肱〉
姜肱字伯淮,彭城廣戚人也。家世名族。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以系嗣當立,乃遞往就室。
3.姜詩躍鯉:
《東觀漢記》卷十〈姜詩傳〉
姜詩,字士游。廣東洛人也。適值年荒,與婦佣作養母。賊經其里,束兵安步,雲「不可驚孝子」。母好飲江水,兒常取水,溺死。夫婦痛,恐母知,詐曰行學。歲歲作衣,投於江中。俄而湧泉出舍側,味如江水,日生鯉一雙。
《衡門》
年代:先秦 作者: 詩經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丁未春五首
作者:劉克庄
道是生薑樹上生,不應一世也隨聲。
暮年受用堯夫語,莫與張程幾個爭。
第一個字是姜的古詩
《感懷》 作者:孟郊
秋氣悲萬物,驚風振長道。登高有所思,寒雨傷百草。平生有親愛,零落不相保。五情今已傷,安得自能老。晨登洛陽坂,目極天茫茫。群物歸大化,六龍頹西荒。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飢年無遺粟,眾鳥去空場。路傍誰家子,白首離故鄉。含酸望松柏,仰面訴穹蒼。去去勿復道,苦飢形貌傷。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中夜登高樓,憶我舊星辰。四時互遷移,萬物何時春。唯憶首陽路,永謝當時人。長安佳麗地,宮月生蛾眉。陰氣凝萬里,坐看芳草衰。玉堂有玄鳥,亦以從此辭。傷哉志士嘆,故國多遲遲。深宮豈無樂,擾擾復何為。朝見名與利,莫還生是非。姜牙佐周武,世業永巍巍。舉才天道親,首陽誰採薇。去去荒澤遠,落日當西歸。羲和駐其輪,四海借餘暉。極目何蕭索,驚風正離披。鴟鴞鳴高樹,眾鳥相因依。東方有一士,歲暮常苦飢。主人數相問,脈脈今何為。貧賤亦有樂,且願掩柴扉。火雲流素月,三五何明明。光曜侵白日,賢愚迷至精。四時更變化,天道有虧盈。常恐今已沒,須臾還復生。河梁暮相遇,草草不復言。漢家正離亂,王粲別荊蠻。野澤何蕭條,悲風振空山。舉頭是星辰,念我何時還。親愛久別散,形神各離遷。未為生死訣,長在心目間。有鳥東西來,哀鳴過我前。願飛浮雲外,飲啄見青天。
《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作者:杜甫
姜侯設膾當嚴冬,昨日今日皆天風。河凍未漁不易得,鑿冰恐侵河伯宮。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落砧何曾白紙濕,放箸未覺金盤空。新歡便飽姜侯德,清觴異味情屢極。東歸貪路自覺難,欲別上馬身無力。可憐為人好心事,於我見子真顏色。不恨我衰子貴時,悵望且為今相憶。
《賀清源太保王延彬》 作者:徐夤
蕊珠宮里謫神仙,八載溫陵萬戶閑。心地闊於雲夢澤,官資高卻太行山。姜牙兆寄熊羆內,陶侃文成掌握間。應笑清溪舊門吏,年年扶病掩柴關。武榮江畔蔭祥雲,寵拜天人慶郡人。五色鶴綾花上敕,九霄龍尾道邊臣。英雄達處誰言命,富貴來時自逼身。更待春風飛吉語,紫泥分付與陶鈞。
《子夜歌十八首》 作者:晁采
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夜夜不成寐,擁被啼終夕。郎不信儂時,但看枕上跡。何時得成匹,離恨不復牽。金針刺菡萏,夜夜得見蓮。相逢逐涼候,黃花忽復香。顰眉臘月露,愁殺未成霜。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當攜手行。寄語閨中娘,顏色不常好。含笑對棘實,歡娛須是棗。良會終有時,勸郎莫得怒。姜櫱畏春蠶,要綿須辛苦。醉夢幸逢郎,無奈烏啞啞。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價。信使無虛日,玉醞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綉房擬會郎,四窗日離離。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窺。相思百餘日,相見苦無期。褰裳摘藕花,要蓮敢恨池。金盆盥素手,焚香誦普門。來生何所願,與郎為一身。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贈郎。避人藏袖裡,濕卻素羅裳。感郎金針贈,欲報物俱輕。一雙連素縷,與郎聊定情。寒風響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問郎,昨宵何以過。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熊膽磨作墨,書來字字苦。輕巾手自製,顏色爛含桃。先懷儂袖裡,然後約郎腰。儂贈綠絲衣,郎遺玉鉤子。即欲系儂心,儂思著郎體。
《送新平故人》 作者:懷楚
常聽倉庚思舊友,又因蝴蝶夢生涯。一千餘里河連郭,三十六峰寒到家。陰島直分東虢雁,晴樓高入上陽鴉。姜嫄廟北與君別,應笑薄寒悲落花。
姜川限饋魚(李嶠),微雨燕雙飛(晏幾道)。
遺我山姜花(劉禹錫),翩翩簾外燕(元稹)。
姜宜山茗留閑啜(陸游),燕飛人靜畫堂深(賀鑄)。
1、杏花天·詠湯宋代:吳文英蠻姜豆蔻相思味。
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
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
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
腸斷垂楊小市。2、酬柳柳州家雞之贈唐代:劉禹錫日日臨池弄小雛,還思寫論付官奴。
柳家新樣元和腳,且盡姜芽斂手徒。3、過姚孝子廬偶書唐代:李商隱拱木臨周道,荒廬積古苔。
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兩鬢蓬常亂,雙眸血不開。
聖朝敦爾類,非獨路人哀。4、贈鄭讜處士唐代:李商隱浪跡江湖白發新,浮雲一片是吾身。
寒歸山觀隨棋局, 暖入汀洲逐釣輪。越桂留烹張翰鱠,蜀姜供煮陸機蒓。
相逢一笑憐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5、衡門年代:先秦 作者: 詩經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泌之洋洋,可以樂飢。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6、《重贈二首》柳宗元聞道將雛向墨池,劉家還有異同詞。
如今試遣隈牆問,已道世人那得知。世上悠悠不識真,姜芽盡是捧心人。
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6)播放男生薑詩的圖片擴展閱讀古時生薑的故事有種說法,神農嘗百草,以辨葯性,誤食毒蘑菇昏迷,蘇醒後發現躺卧之處有一叢青草。
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裡嚼。過了不久,肚子里咕嚕咕嚕地響,泄瀉過後,身體全好了。
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歲,這個年齡在春秋時期絕對算是高壽。這和孔子健康的飲食觀和衛生習慣是分不開的。
其中就有姜的功勞。《論語》記載孔子說過:「不撤姜食,不多食。」
每次吃飯,他都要吃薑。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姜的嗜好進一步作了闡釋,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參考資料:古時生薑的故事。
1、《衡門》
先秦詩經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
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
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2、《螃蟹詠》
清 .曹雪芹
桂靄桐陰坐舉殤,
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
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
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
月浦空餘禾黍香。
3、《丁未春五首》
南宋.劉克庄
道是生薑樹上生,
不應一世也隨聲。
暮年受用堯夫語,
莫與張程幾個爭。
Ⅶ 2015姓姜男孩子好聽的名字大全
導讀: 姜姓源出神農氏,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34%。那麼,如果姓姜的男寶寶出生之後,我們應該給他們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呢?姓姜的男孩名字都有哪些?接下來,大家和我一起來看看姓姜好聽的男孩名字大全吧!
姜姓圖騰
2015姓姜男孩子好聽的名字大全
姜梓丞、姜宗仁、姜茜樺、姜博藝、姜玄同、姜尹屹、姜恬華、姜元超、姜浠僥、姜貝昕、
姜濤彥、姜凌薇、姜清楠、姜戈華、姜美連、姜海微、姜飛雲、姜軼軒、姜聖謠、姜育鑫、
姜彥坤、姜睜覘、姜容華、姜涵竺、姜炳坤、姜煒豪、姜軍凱、姜昱恆、姜海朋、姜斐姜、
姜雲彥、姜明傑、姜亭亭、姜嘉卉、姜秋思、姜正彭、姜玉川、姜紫晨、姜珈愉、姜文杉、
姜力冰、姜立彥、姜秉辰、姜灧靈、姜彥詣、姜威明、姜錦成、姜文昭、姜浚馳、姜詩椒
姜明綱、姜臻暢、姜昊儀、姜意茗、姜好華、姜卜氦、姜櫟彥、姜利、姜海華、姜玟棟、
姜妙卓、姜佳利、姜金橋、姜軍亮、姜增欣、姜昌碩、姜雲華、姜雯軒、姜思亮、姜鑫華、
姜凌雲、姜征、姜定雲、姜曉靜、姜彥進、姜高傑、姜進方、姜家寧、姜金良、姜凌坤、
姜志華、姜周丹、姜月月、姜雅傑、姜舒棋、姜廣宇、姜笑影、姜鈞桓、姜錦裕、姜澳菱、
姜偉淵、姜迅釜、姜婉鈺、姜嘉彥、姜朋彥、姜宗蓮、姜曄斐、姜愛鳳、姜東偉、姜藍心、
姜曉虎、姜佳藍、姜莎莎、姜華彰、姜華特、姜官強、姜如田、姜瀟瀟、姜華異、姜曉華、
姜天慶、姜原宏、姜城羽、姜兆倫、姜麗水、姜詡、姜浚凱、姜國平、姜一哲、姜恩蕊、
姜瀟海、姜文嶸、姜永發、姜琪、姜老三、姜昭熙、姜羿航、姜禮華、姜海和、姜弘儒、
姜鵬羽、姜亞平、姜其瑾、姜水人、姜佳宏、姜乙白、姜嘉霏、姜雨浩、姜雨蠶、姜振球、
姜正榮、姜強、姜迪星、姜純、姜繽褓、姜馳、姜煜、姜躍飛、姜奕偉、姜鳴、姜立丹、
姜語凱、姜寶琪、姜天程、姜尊敏、姜鍵釗、姜軒南、姜天陽、姜志強、姜楚嵋、姜梓海、
姜瑜瑜、姜世岩、姜忝倚、姜帝、姜傳智、姜連華、姜喇尼、姜振峰、姜詩琪、姜洪瑞、
姜軍彥、姜科蒂、姜弘知、姜朝輝、姜靖、姜譽涵、姜子津、姜雲龍、姜正君、姜金澎、
姜兆民、姜清道、姜彬誠、姜皓越、姜纓惠、姜凡珍、姜家楠、姜軒彥、姜楨宇、姜財欣、
姜海岳、姜宇沁、姜靈力、姜秋銘、姜清湖、姜依夏、姜苗、姜紹軍、姜明峰、姜舅生、
姜元群、姜中軸、姜銘暢、姜乾坤、姜波、姜正凱、姜彥鈺、姜億彥、姜子赫、姜艾芹、
姜思楠、姜士傑、姜建綱、姜嘉昕、姜鈺鴻、姜陵昀、姜耀明、姜振榮、姜子謠、姜學斌、
姜珉華、姜人傑、姜雅維、姜國權、姜鈺鑫、姜金國、姜盛、姜子岳、姜長浩、姜柏旭、
姜玉傑、姜蒙、姜禹卓、姜茵琪、姜紫衫、姜昌城、姜蘭彥、姜慶林、姜中華、姜彥和、
姜濕、姜馨予、姜芷琪、姜展羽、姜凌戴、姜麗宏、姜艦、姜瑞鑫、姜鳳鳴。
姜姓起源
1、炎帝神農氏。說文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姜姓始自炎帝。
2、出自桓氏改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為姜氏。」唐代上元時有桓姓者改為姜姓。
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據《宋書·吐谷渾傳》所載,宋時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滿八旗姜佳氏改為姜姓;除此以外,今滿族、侗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羅斯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Ⅷ 古代孝敬父母的經典成語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經典成語故事有:湧泉躍鯉、乳姑不怠、哭竹生筍、棄官尋母、嘗糞憂心。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四、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去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五、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